学术投稿

舒张性心力衰竭的治疗进展

陈海翎;华琦

关键词:舒张性心力衰竭, 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 heart failure, 发病机制, 治疗新进展, 治疗及预后, 心脏疾病, 顺应性, 肌松弛, 发病率, 诊断, 障碍, 特征, 死亡, 病因
摘要:舒张性心力衰竭(diastolic heart failure,DHF)是以心肌松弛性、顺应性障碍为主要特征的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CHF).其发病率占CHF的30%~40%,是心脏疾病发病、死亡的主要原因.DHF的病因、发病机制、诊断、治疗及预后均有别于SHF,现就DHF的治疗新进展作一综述.
首都医科大学学报杂志相关文献
  • 应用组织工程方法修复大鼠周围神经损伤的研究

    采用雪旺细胞和壳聚糖复合胶原导管,构建组织工程化人工神经,修复大鼠坐骨神经20 mm缺损,拟探索一种实验性提高周围神经损伤后修复的质量和速度的方法.术后8周、12周,通过大体观察、组织学染色、神经示踪等技术进行评价.结果表明,术后8周、12周实验组大鼠新生的神经纤维已通过缺损部位,手术局部未出现明显的排斥反应;实验组各项指标优于对照组Ⅱ及对照组Ⅲ,与对照组Ⅰ相近.结果提示:组织工程化人工神经对缺损的坐骨神经修复具有良好的桥梁作用和促进神经生长的作用.

    作者:李晓光;杨朝阳;张皑峰;蔡青;鲁强;姬曼;徐群渊;刘岩 刊期: 2003年第02期

  • 婷美减肥美容胶囊的安全性及减肥作用探讨

    对婷美减肥美容胶囊进行了毒理学安全性评价.结果:急性经口LD50为10 g/kg,Ames试验、骨髓细胞微核试验和小鼠精子畸变试验均为阴性,30 d喂养试验4.50 g/kg组(相当于人群推荐量0.045 g/kg的100倍)雄鼠体质量增长缓慢,增加质量、饲料摄入量、食物利用率及游离脂肪酸均明显低于阴性对照组,平均每日排便量、胃、睾丸的脏体比明显高于阴性对照组,未发现对血液学指标、生化指标、肝肾功能,蛋白、脂肪、糖的代谢有明显影响.表明受试物除影响体质量增长外,无其他有害影响.

    作者:郭建强;齐娜;苏忆兰;陈振良;蒋致诚 刊期: 2003年第02期

  • B超在产程中的应用

    为探讨产程中应用B超解决各种产科问题的实际价值,选择我科产房待产者共92人(孕周36周~41周+3 d),用B超监测羊水、胎方位、胎儿生物物理图像等.结果显示应用B超检查胎方位较手法检查更方便和准确;B超检查发现羊水偏少者,孕周>41周、胎膜早破及胎儿生长迟缓(IUGR)者明显高于孕周<41周者(P<0.01);产程中胎儿生物物理图像与胎心监护结合进行,有利于提高胎儿宫内窘迫的阳性监测率,并可判断产前出血的原因、胎盘早剥、前置胎盘等.提示:B超在产程中的应用对解决产科问题具有重要作用.

    作者:赖爱鸾;王海鸥;高青;张建生 刊期: 2003年第02期

  • 子宫内膜毛细血管密度显示方法的比较研究

    为准确显示子宫内膜毛细血管的密度,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对人分泌期子宫内膜进行与血管功能密切相关的各种因子的标记表达,并应用图像分析仪进行子宫内膜毛细血管密度的测定.结果在同一组织、同一切面上,CLⅣ和CD34显示的毛细血管密度高.提示CLⅣ和CD34是显示血管密度好的标记物.

    作者:许晴;路欣;诸定寿;史小林 刊期: 2003年第02期

  • 重症急性胰腺炎并发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的临床特点与治疗探讨

    为探讨重症急性胰腺炎(SAP)并发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的临床特点及治疗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SAP患者246例.总结SAP并发ARDS患者的发生率、发生时间、临床表现、血气变化、X线胸片以及治疗和预后情况,并将SAP患者分为ARDS组和无ARDS组进行比较.结果:SAP并发ARDS的发生率为27.6%,73.5%发生于SAP发病3 d内或术后3 d内;SAP并发ARDS的临床特点是:发生时间早,起病急,主要表现为呼吸频率增加[(36.76±0.92)次/min],部分患者(39.7%)表现为典型的呼吸窘迫;血气分析提示酸碱失衡以呼吸性碱中毒和呼吸性碱中毒合并代谢性酸中毒多见(89.7%).高三酰甘油血症、高APACHE-Ⅱ评分、腹腔高压征、手术是ARDS的易患因素.积极处理高三酰甘油血症、腹腔高压征,严格掌握手术指征,合理应用呼吸机可能对SAP并发ARDS患者治疗有效.

    作者:林栋栋;李非;孙家邦;刘大川;朱斌篌 刊期: 2003年第02期

  • 急性下壁心肌梗死伴胸前导联ST段压低与冠状动脉病变的关系及临床意义

    为探讨下壁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心电图胸前导联ST段压低与冠状动脉造影所示的冠状动脉病变的关系,将68例下壁AMI患者按心电图胸前导联ST段下降范围分为3组:Ⅰ组(n=19):胸前导联ST段无明显下降;Ⅱ组(n=14):V1~3导联ST段下降;Ⅲ组(n=35):V1~5或V1~6导联ST段下降.结果:Ⅰ组、Ⅱ组、Ⅲ组前降支病变的发生率分别为26.3%、14.3%、74.3%,ST段下降组较无ST段下降组冠状动脉多支病变的发生率增加(P<0.01),Ⅲ组前降支狭窄程度≥90%的有34.3%,Ⅰ组、Ⅱ组前降支狭窄程度均<90%.结果提示:下壁AMI伴胸前导联V1~5或V1~6导联ST段下降者大多数合并前降支病变,主要原因是前降支严重狭窄致前壁心内膜下心肌缺血,它可作为早期甄别下壁AMI重危患者的一项指标,而V1~3导联ST段下降可考虑是一种对应性改变.

    作者:高永红;石浩 刊期: 2003年第02期

  • 672例学龄儿童血脂和血糖与单纯肥胖症的相关性调查

    为了解6~12岁儿童血脂和血糖代谢的状况及其与单纯肥胖症的相关性,选择北京市长椿街地区在校小学生672名,均测定血清总胆固醇(TC)、三酰甘油(TG)、空腹血糖(FBG)、身高和体质量.应用SPSS软件包进行统计学处理.发现:672例6~12岁儿童的TC、TG和FBG浓度分别为(4.66±0.52) mmol/L、(1.97±0.22) mmol/L、(4.25±0.96) mmol/L.其中TC 4.68~5.17 mmol/L占30.3%,5.20~5.69 mmol/L占21.9%,≥5.72 mmol/L占17.3%;TG≥1.65 mmol/L占10.0%;FBG≥6.05 mmol/L占7.8%.男女学生的TG、TC、FBG比较无统计学差别.TC、TG、FBG与儿童的年龄呈正相关.超重和肥胖儿童的TG、TC平均水平显著高于正常儿童.TG、TC与FBG之间存在两两正相关的关系.提示:超重和肥胖者在学龄儿童期即可出现脂类代谢异常.

    作者:华丛笑;华琦 刊期: 2003年第02期

  • 术前血清CA125在子宫内膜癌评估中的意义

    为探讨血清CA125水平与子宫内膜癌临床分期、病理分级和分型的关系,用化学发光法检测子宫内膜癌患者术前血清CA125水平. 结果:随着子宫内膜癌临床期别的增高,血清CA125水平及阳性率也增高;病理分级越差,血清CA125水平及阳性率越高(P<0.05).提示:CA125水平对子宫内膜癌的分期、病理分级和分型有一定价值.

    作者:周莲娥 刊期: 2003年第02期

  • 莪棱舌草I号对人肝癌细胞抑制作用的研究

    运用MTT比色实验测定细胞增生能力,通过球体细胞培养、细胞生长曲线的测定以及细胞形态结构的观察,研究抗癌药莪棱舌草I号对人肝癌细胞(7721细胞)的抑制作用.结果:莪棱舌草I号使7721细胞的增生能力明显下降(抑制率高达70%以上),细胞球体明显减小甚至解体,细胞形态明显改变.这种抑制作用可能是莪棱舌草I号对肝癌细胞产生杀伤作用的机制之一.

    作者:谢文杰;刘欣;王喆;王娜;付桂芳;张瑾峰 刊期: 2003年第02期

  • 简便的小鼠皮片移植方法

    小鼠皮肤移植模型是研究免疫排异反应及鉴定近交系小鼠的基本方法之一[1].早在1951年,Billingham等[2]就对小鼠皮肤移植的方法进行过详细的描述,以后又不断有在此基础上进行改良的报道[3~5].我们在参考上述文献的基础上,于2001年8月至12月,通过对不同麻醉剂、供皮来源和包扎方法的比较,建立了一种简单易行、经济实用的小鼠皮肤移植方法.

    作者:刘振红;张长品;张勇;管德林;张进生;谢蜀生 刊期: 2003年第02期

  • 颅脑术后背景泵注PCA的临床镇痛效果及可行性

    为对比有无背景给药的病人自控镇痛(PCA)在开颅术后的镇痛效果,将120例择期全麻颅脑术后患者随机分为4组(每组30例):芬太尼组(Ⅰ组)、芬太尼背景组(Ⅱ组)、曲马多组(Ⅲ组)、曲马多背景组(Ⅳ组).背景组于术后24 h停止背景给药,仅予单纯PCA.术后4、8 h、次日晨、24、48 h记录VAS、用药量、PCA按压次数、镇静程度及不良反应.结果:单纯PCA组的PCA按压次数、有效次数和VAS疼痛评分均明显高于背景组,而用药量明显少于背景组;2个背景组比较,芬太尼组的PCA按压次数、有效次数和用药量明显高于曲马多组,VAS疼痛评分无差异.提示:芬太尼和曲马多背景用药加PCA用于颅脑术后镇痛比单纯PCA镇痛效果更佳.

    作者:赵立红;郑一;王恩真;王保国 刊期: 2003年第02期

  • 2型糖尿病患者瞬目反射的改变

    为探讨2型糖尿病患者瞬目反射(BR)的改变及其影响因素,用肌电图仪测定85例2型糖尿病患者左右两侧的R1、R2、R2′波的潜伏期、波幅,将其均值分别与正常值做对比;并将病人分为BR阳性组与阴性组进行分析.发现2型糖尿病患者左右两侧R1、R2、R2′各反应波潜伏期均值与正常值相比均有不同程度的延长,有显著差异(P<0.001).BR阳性组与阴性组的年龄和病程均存在显著差异(P<0.05和P<0.01).且病程越长,BR各值的变化越明显,两者间存在一定相关性.由此可见2型糖尿病可对患者造成一定程度的中枢神经系统损害,影响脑干功能.2型糖尿病的病程与BR的潜伏期变化程度存在一定相关性.不同病程的病人其BR异常率不同,随病人病程的延长BR异常率也逐渐增高.结果提示:BR可为2型糖尿病合并中枢神经系统损害提供客观而灵敏的指标.

    作者:李萍;刘莉;白勤;乔慧 刊期: 2003年第02期

  • 氧化亚氮吸入性分娩镇痛的临床观察

    为探讨氧化亚氮(笑气)吸入性分娩镇痛对产痛、产程长短、胎儿及分娩方式的影响,将100例初产妇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除了不给笑气吸入外,其他产科处理措施与观察组相同.观察比较2组的产程疼痛程度、产程长短、分娩方式、胎儿、新生儿Apgar评分和产后出血量等.结果:观察组的阵痛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P<0.01);观察组的活跃期明显短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的总产程短于对照组,但统计学处理无显著性意义(P>0.05).结果提示:笑气吸入性分娩镇痛的镇痛效果好,能缩短活跃期,对母儿无不良影响,简单方便,产妇乐于接受,是一种理想的分娩镇痛方法.

    作者:王晓梅;王琪 刊期: 2003年第02期

  • 结肠双对比造影术前不同导泻药清肠效果对照分析

    为比较硫酸镁与番泻叶的临床应用效果及探讨两者优选问题,对结肠造影术前用硫酸镁组与番泻叶组各50例进行对照分析.结果:术前用药无明显临床反应者硫酸镁组45例(90%),番泻叶组32例(64%),前者显著高于后者(P<0.01);X线全结肠无粪便者硫酸镁组40例(80%),番泻叶组28例(56%),前者显著优于后者(P<0.05).提示:硫酸镁宜列为术前导泻的首选用药.

    作者:杜兴亚;齐忠政 刊期: 2003年第02期

  • AGEs与葡萄糖浓度对血管内皮细胞增生的影响

    为研究非酶促糖化终末产物(AGEs)和不同浓度葡萄糖对血管内皮细胞增生的影响,用氚标记胸腺嘧啶(3H-TdR)掺入法,测定不同浓度葡萄糖、AGEs以及抗氧化剂(维生素E)对血管内皮细胞增生的影响.结果:11 mmol/L葡萄糖加AGEs(5 mg/L)、30 mmol/L葡萄糖、11 mmol/L葡萄糖+AGEs+维生素E组的血管内皮细胞的2 h3H-TdR掺入量分别为对照组的4.69倍(P<0.01)、2.15倍(P<0.05)和1.46倍(P<0.05).提示:高糖和AGEs均能直接刺激血管内皮细胞增生,高糖及AGEs同时存在时更为明显,而抗氧化剂维生素E则抑制内皮细胞增生.

    作者:陈惠;田密;韩彩和;张京;乌晴 刊期: 2003年第02期

  • 一氧化氮的胰腺保护作用与胰腺组织磷脂酶A2活性的关系

    为探讨内源性一氧化氮(NO)对实验性急性坏死性胰腺炎的作用及其与胰腺组织磷脂酶A2(PLA2)活性的关系,以5%牛磺胆酸钠溶液胰胆管注射(1 mL/kg)制成大鼠急性坏死性胰腺炎模型,以L-硝基精氨酸(L-NNA)为内源性NO的阻断剂,观察内源性NO对胰腺损伤程度和胰腺组织PLA2活性的影响.发现牛磺胆酸钠胰胆管注射可造成胰腺组织明显的水肿和坏死,部分大鼠发生胰腺实质内出血,但胰腺组织内PLA2的活性并没有显著变化.以L-NNA阻断内源性NO明显加重胰腺损伤,却对胰腺组织局部的PLA2活性没有影响.结果提示:内源性NO具有胰腺保护作用,但其保护作用可能与胰腺组织局部的PLA2活性无关.

    作者:张在兴;孙家邦;李非;张淑文;崔叶青;孙海晨;刘爽 刊期: 2003年第02期

  • 基于CT图像的鼻部解剖结构三维重建

    为了给可视化虚拟人体模型的建立探索一种精确的重建方法和显示手段,同时也为医疗工作者提供一种更为细致、完全和快捷的观察方案,利用3D Slicer软件实现鼻部解剖结构的三维可视化.分别对单层切片进行感兴趣区的轮廓提取,将处理后的体数据导入3D Slicer,选择阈值进行进一步的图像分割,产生感兴趣区的标志图(label maps),并根据标志图重建出组织的三维表面模型;还可以显示不同结构之间的毗邻关系与空间定位.结果表明,基于CT图像和用3D Slicer软件对鼻部解剖结构的三维重建是有效的.

    作者:董硕;刘莎;杨本涛;罗述谦 刊期: 2003年第02期

  • 重症急性胰腺炎合并深部真菌感染的治疗经验

    为分析重症急性胰腺炎(SAP)合并深部真菌感染的临床特点、危险因素及预后,并探讨其防治的策略,回顾性分析85例SAP合并感染的临床资料,其中43例合并真菌感染,42例为单纯细菌感染.研究发现2组的年龄、性别、病因、ICU住院时间均无显著性差异;真菌感染组较细菌感染组APACHE Ⅱ评分及CT分级高,发生菌群紊乱、腹压增高及器官障碍的概率高、手术次数多,且均有显著性差异.真菌组的病死率约是细菌组的2倍多(44.19%比21.43%).结果提示:合并真菌感染病死率明显增高;APACHE Ⅱ评分、CT分级、菌群紊乱、腹压增高、手术次数是真菌感染发生的危险因素;当发现不明原因的发热、意识改变及大出血时应怀疑合并真菌感染的可能;预防性抗真菌药物的应用可能有助于防治真菌感染.

    作者:卫文栋;孙家邦;李非;朱斌;陈宏;贾建国 刊期: 2003年第02期

  • 肾上腺髓脂肪瘤1例报告

    患者男,28岁.因腰酸3年,B超发现右肾上腺占位病变2周,于1998年4月收入我院内分泌科.患者3年前无明显诱因于劳累时出现腰酸,不伴有血尿.既往体健,无满月脸及高血压病史.查体未见异常.血皮质醇、尿游离皮质醇及24 h尿17-酮类固醇、24 h羟类固醇测定均在正常范围.CT:右肾上极肾上腺部位可见一3.9 cm×4.4 cm的椭圆形肿块,CT值为负值,考虑为肾上腺髓脂肪瘤而转入泌尿外科.手术所见:肝脏后方、下腔静脉外侧球形肿物,直径4 cm,质软,被有肾上腺组织,完整切除肿物及少许肾上腺组织.

    作者:赵兰;卢德宏;徐庆中 刊期: 2003年第02期

  • 肌注士的宁对刺激迷走神经诱发的M细胞胞内反应的影响

    发现肌注士的宁,可使刺激鲫鱼迷走神经所诱发的Mauthner细胞(M细胞)胞内反应的突触后电位(postsynaptic potentials ,PSPs)的幅度增高、平均持续时间延长、峰值前移,并且可爆发2个以上的动作电位.提示刺激迷走神经所诱发的M细胞胞内反应中可能包含有抑制性成分,而抑制性与兴奋性成分的相互作用可能起到调节M细胞兴奋性的作用,从而使M细胞的活动与整体的活动协调一致.

    作者:黄海霞;刘丽敏;谢燕;虞棻;张茂先 刊期: 2003年第02期

首都医科大学学报杂志

首都医科大学学报杂志

主管:北京市教育委员会

主办:首都医科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