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昕超;索小英;汪雯;郭娜;牟丹蕾;张彤;吴昊;黄晓婕
目前尚无大样本流行病学调查资料显示老年人群乙肝病毒感染状况,传统观念认为相对于年轻人,老年人不容易患急性乙型肝炎,老年人急性乙型肝炎易被漏诊、误诊,并且由于高龄和基础疾病状态,很可能给急性乙型肝炎的治疗带来难度,甚至增加患者的病死率.我们对2010年1月至2014年12月北京佑安医院收治的60岁及以上、资料完整的41例急性乙型肝炎老年患者的临床特点进行总结,报告如下.
作者:董金玲;李娟;张兰英;任美欣;段忠辉;于红卫;孟庆华 刊期: 2015年第09期
肝移植术是治疗终末期肝病理想的方法,不仅能延长患者生命,还能提高患者的生存质量.2014年中国肝移植注册系统(CLTR)的数据显示:中国大陆肝移植规模已居全球第2位,亚洲首位,国内多家移植中心每年完成90例以上的移植手术,肝移植术后患者的1、5、10年生存率已分别达到82.3%、73.8%和70.2%,接近国际水平[1].越来越多的肝移植患者能够长期存活,临床上对于肝移植疗效的评价也从单纯的延长生存时间转变为提高生存质量.
作者:王振顺;李宁;林栋栋 刊期: 2015年第09期
经典传染病的发病率大大下降,而新发传染病不断出现,传染病教学面临着教学病例种类不足、教材滞后等一系列问题[1].为了提升传染病临床教学质量,我院将案例教学法(case based learning,CBL)和以问题为基础的教学法(problem based learning,PBL)相结合,总结出一种适合传染病临床教学的综合教学模式,在实际教学活动中取得良好的效果,报告如下.
作者:代丽丽;孙国平;单云竹;程香普;吴昊;孙丽君;郭庆良 刊期: 2015年第09期
医院文化是医院发展的软实力和内动力.传染病医院收治的患者群体更加容易受到歧视,产生自卑感,医务人员职业暴露的危险性更高,传染病医院的文化建设具有特殊性.因此,了解传染病医院文化建设的现状和特点,对于推动传染病医院文化建设,缓解医患矛盾,营造良好的文化氛围与和谐的社会关系具有积极的作用.
作者:崔丹;郭娜娜;李玉梅 刊期: 2015年第09期
目的 探讨北京地区药物性肝损伤(drug-induced liver injury,DILI)所致肝衰竭的病因、临床特点和预后.方法 选择2011-2013年北京佑安医院确诊为DILI的病例,对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553例DILI患者纳入本研究,其中肝衰竭27例(4.9%),平均年龄(49.2±20.7)岁,女性占81.5% (22/27),高于非肝衰竭DILI患者中女性比例(65.8%,P=0.092).17例(63.0%)存在基础疾病.由单一药物引起者17例(63.0%),常见的是中药(51.9%)、抗结核药(18.5%)和解热镇痛药(11.1%).肝衰竭患者中,肝细胞性、胆汁淤积性和混合性肝损伤分别为10例(37.0%)、10例(37.0%)和7例(25.9%);急性肝衰竭9例(33.3%),以肝细胞性和混合性肝损伤为主;亚急性肝衰竭18例(66.7%),以胆汁淤积性肝损伤为主.所有肝衰竭患者均出现并发症,常见的是腹水、细菌感染和肝性脑病.肝衰竭患者中,13例(48.1%)经治疗后顺利恢复,但其中4例发展为慢性DILI;1例(3.7%)经肝移植后存活,6例(22.2%)院内死亡,7例(25.9%)未愈出院.结论 北京地区药物性肝衰竭女性比例高,主要由中草药和抗结核药引起,多表现为亚急性肝衰竭,总体预后不良,仅不足半数的患者可顺利恢复,临床工作中应注意防治.
作者:范作鹏;聂巍;梁珊;仇丽霞;许杏梅;杨海霞;陈杰;刘义荣;张晶 刊期: 2015年第09期
食管静脉曲张破裂出血是消化内科常见的危急重症,是肝硬化门脉高压常见的并发症和主要的死亡原因之一,严重威胁患者生命[1].临床上通常采用药物、外科分流术及内镜下手术治疗的方案[2].近年来,内镜下套扎术联合药物方案被广泛应用于临床治疗中[3].本研究旨在观察在加强护理干预的情况下,对上述治疗效果的影响,报告如下.
作者:张瑾;平春霞;李鹏;宋燕明 刊期: 2015年第09期
非灵长类动物(nonhuman primates,NHP)在组织结构、免疫及代谢等方面与人类相似性很大[1].NHP能被猴免疫缺陷病毒(simian immunodeficiency viruS,SIV)和人/猴嵌合免疫缺陷病毒(simian-human immunodeficiency virus, SHIV)所感染,感染后会出现类似人AIDS的症状[2],可以根据相应原理对检测周期、病毒接种的剂量以及病毒感染途径进行人为干预控制[3],因此NHP在研究HIV/AIDS传播、发病机制以及抗病毒药物及疫苗中起到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作者:柳娇娇;李宏军;焦艳梅 刊期: 2015年第09期
原发性肝癌在全球的发病率逐年增长,是严重威胁人类健康的恶性肿瘤之一[1,2].AFP具有多种生物学功能,参与调控肝癌的发生发展[3-6],在肝癌高危人群的筛查和肿瘤患者术后的随访中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7,8].AFP的相对分子质量为70 000,全长为590个氨基酸,含有1个寡糖组成的糖基.晶体X-射线发现AFP蛋白包含3个结构域[9].为了深入探究AFP不同结构域的作用机制,我们构建了一系列带有FLAG标签的AFP真核表达截断体载体,并通过在肝癌细胞系HLE细胞中进行瞬时转染进行验证,为后续分段研究AFP的生物学功能提供了有效的手段,报告如下.
作者:王珊珊;庞丽君;陈德喜;李刚 刊期: 2015年第09期
我院于2014年3~12月采用追踪方法学评估患者在接受医疗护理过程中的安全性,追踪各项标准作业流程与制度的执行力,对提高护理质量与患者安全的管理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报告如下.1.追踪方法学内涵:追踪方法学是美国医疗机构评审国际联合委员会(JCI)2006年导入的一种新的评价方法,强调以患者为中心的追踪概念,通过患者的就医过程,重点评价医院内部各部门、各专业之间的沟通与合作是否满足患者的医疗需要,所提供的医疗服务质量与安全是否达到高标准的要求,终使患者获得优质的医疗护理服务,是一种具有科学性、先进性、实用性强的过程管理方法[1].
作者:李国英;任珍;李惠聪 刊期: 2015年第09期
目的 总结攀枝花市中西医结合医院首次诊断为慢性肾脏病(chronic kidney disease,CKD)患者的临床特点.方法 将2009年1月至2014年8月,攀枝花市中西医结合医院肾内科首次确诊的未接受健康宣教的357例CKD患者作为研究对象,男182例,女175例,平均年龄(51.4±12.6)岁.根据美国肾脏病透析质量倡议(K/DOQI)进行CKD诊断与分期,回顾性分析CKD患者的原发病构成比,CKD分期构成比,各疾病分期中高血压、高尿酸血症、尿蛋白升高、贫血、甲状旁腺功能亢进的百分率及患者的治疗需求问卷调查.结果 CKD的原发病前3位是原发性肾小球疾病、糖尿病、高血压;CKD1~5期构成比分别为9.1%、10.8%、17.0%、22.2%、40.9%.患者的治疗需求调查,87.4%的患者仅为了控制症状;医嘱治疗+改变生活方式、门诊随访、控制10年肾衰竭发生的比例分别占15.7%、18.8%、22.7%.结论 基层中医院CKD1、2期患者就诊率低,加强对社区患者的宣传教育,早期就诊对于控制肾衰竭发生非常重要.
作者:王怀坤;高燕;陈玉群;龚雪峰 刊期: 2015年第09期
目的 探讨亲环素B (Cyp B)特异性T细胞反应强度变化在原发性肝癌患者中意义.方法 以北京佑安医院收治的107例HBV相关肝病患者为研究对象,分为慢性肝炎组(49例)、肝硬化组(22例)及肝癌组(36例).采集患者外周血并分离外周血单个核细胞.采用体外合成Cyp B全序列多肽技术,运用ELISPOT方法分析107例患者外周血单个核细胞对Cyp B合成肽的细胞反应情况.结果 慢性肝炎、肝硬化、肝癌患者Cyp B特异性T细胞反应强度分别为0[0~0]SFU/106PBMCs、0[0~0]SFU/106PBMCs及20[0~60] SFU/106PBMCs,3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210);3组反应频率分别为18.4%(9/49)、18.2%(4/22)及47.2%(17/3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71).CypB 90~208氨基酸肽段诱导的T细胞反应强度高于1~107氨基酸肽段[(34.3±5.3) SFU/106pBMCs vs.(70.0±11.0)SFU/106PBMCs],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922,P=0.0064).生存分析显示,Cyp B特异性T细胞反应阴性组肿瘤复发率明显高于Cyp B特异性T细胞反应阳性组(P=0.0492).结论 肝癌患者外周血中存在Cyp B特异性T细胞反应,可能成为肝癌预警标志物和未来肝癌免疫治疗的新靶点.
作者:赵艳;覃岭;王熠;孙焕芹;李宁;张永宏 刊期: 2015年第09期
肺癌是目前发病率、病死率高的肿瘤[1],治疗以外科手术、放化疗为主.CT引导射频消融术(RFA)是近年来发展迅速的一种微创治疗手段,具有创伤小、并发症少、费用低、可重复性高、疗效肯定等特点,目前已成为肺癌综合治疗的重要手段.我院肿瘤微创介入中心自2013年1~12月行CT引导下RFA治疗肺癌33例,取得了较满意的临床效果,现将RFA治疗肺癌术中并发症的护理经验报告如下.
作者:张玉娥;李京华;邢秀亚 刊期: 2015年第09期
慢性肝病包括慢性肝炎、肝纤维化、肝硬化、肝癌,呈渐进发展过程,多数具有传染性,病因包括病毒感染、酒精性肝病、自身免疫性肝病等,发病人数众多.目前,慢性肝病为可治疗但无法治愈的疾病,患者需要专业医生的医疗决策和健康指导,固定、可信赖的肝病专科医生对患者进行长期随访管理,是延缓疾病进展,获得有效生存时间的前提保证.
作者:李雪梅;刘荣梅;罗娜;孟雯;刘梦佳;金荣华 刊期: 2015年第09期
肝衰竭是多种因素导致肝脏严重损害的一组临床症候群,其中慢加急性肝衰竭(acute on chronic liver failure,ACLF)为常见,病死率高,预后极差,因而受到广泛关注.近年来在ACLF的定义、发病机制、治疗、预后判断方面取得一些进展,现简述如下.
作者:陈煜;李珊珊;段钟平 刊期: 2015年第09期
目的 探讨酒精性肝硬化患者IL-6、TNF-α与能量代谢的相关性.方法 采用Luminex 200对30例酒精性肝硬化(酒精组)和30例乙肝肝硬化(乙肝组)患者检测IL-6、TNF-α血清浓度;应用Med Graphic CCM/D营养代谢测试系统进行能量和物质代谢测定;将两者进行相关分析.结果 酒精组IL-6、TNF-α血清浓度分别为(18.00±10.22)pg/ml和(34.12±17.61)ng/ml,明显高于乙肝组(11.33±5.34)pg/ml和(23.19±13.91)ng/m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酒精组呼吸商(RQ)为(0.79±0.03),脂肪代谢率(FAT%)高达(43.57±5.70)%,蛋白代谢率(PRO%)为(20.57±7.29)%,与乙肝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00).相关性分析,IL-6与RQ值呈负相关(r=-0.484,P=0.007),与碳水化合物氧化率呈正相关(r=0.397,P=0.030);TNF-α与静息能量消耗(REE)、PRO%和FAT%均呈正相关(r=0.362,P=0.049;r=0.464,P=0.010;r=0.553,P=0.002).结论 酒精性肝硬化患者IL-6 、TNF-α水平明显升高,与异常的能量和物质代谢指标存在一定相关性.
作者:王金环;李娟;于红卫;孟庆华 刊期: 2015年第09期
目的 探讨在化疗药物作用下角蛋白18(K18)磷酸化与结肠癌HCT116细胞凋亡的关系.方法 以不同浓度的奥沙利铂作用于HCT116细胞,Annexin V-FITC/PI双标记流式细胞术和钙黄绿素-AM/碘化丙啶(Calcein-AM/PI)法检测细胞凋亡情况,免疫印迹(western blotting)方法检测K18磷酸化表达水平;HCT116细胞分别转染绿色荧光蛋白(GFP)、野生型K18和33、52丝氨酸(Ser33A、Ser52A)磷酸化位点突变的K18质粒后,用奥沙利铂处理,Annexin V-FITC/PI和Calcein-AM/PI法分析K18及其突变对细胞凋亡的影响.结果 奥沙利铂可以使HCT116细胞发生明显的凋亡,而且凋亡比例随着药物浓度的增加而升高,经20、60、100 μmol/L奥沙利铂处理后,细胞较对照组均出现凋亡增加,依次为(15.6±3.1)%、(30.1±4.9)%和(62.6±6.8)%,两两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 0.05);K18的Ser33、Ser52磷酸化水平也随着药物浓度的增加而增加;单纯质粒转染的各细胞组之间的凋亡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经过奥沙利铂处理后,Ser33A和Ser52A质粒转染的HCT116细胞的凋亡率[(27.3±6.7)%和(31.2±8.1)%]明显低于GFP和K18质粒转染的细胞凋亡率[(40.5±4.8)%和(50.9±6.3)%,P<0.05],转染K18质粒组的HCT116细胞的凋亡率高于GFP转染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Ser33A和Ser52A质粒转染组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K18 Ser33和Ser52磷酸化水平随着细胞凋亡水平的增加而增加;K18过表达提高了HCT116细胞对奥沙利铂的敏感性,而抑制K18 Ser33和Ser52的磷酸化可以减少化疗药物作用下结肠癌细胞的凋亡.
作者:闫晓东;陈德喜;公维鹏;郭洪亮;石英 刊期: 2015年第09期
目的 探讨P53与Ras及常见Ras突变协同作用对结肠癌细胞化疗药物敏感性的影响.方法 P53-/-的结肠癌细胞(HCT116 P53-/-)中分别单转染Ras野生型、Ras V12、Ras N17质粒,另外3组细胞分别转染以上质粒后感染P53腺病毒.用奥沙利铂处理12 h后分别用钙黄绿素-AM(Calcein-AM)和碘化丙啶(PI)染色、实时荧光定量PCR(Real-timePCR)、免疫印迹(WB)检测各组凋亡水平.结果 Calcein-AM/PI染色显示,Ras V12转染组凋亡率[(16.8±1.7)%]显著高于Ras[(8.3±1.5)%,P< 0.01]和Ras N17转染组[(4.4±1.6)%,P<0.01],Ras N17转染组凋亡率低(P=0.016);P53腺病毒处理3组凋亡率均显著增高,仍以Ras V12转染组凋亡率[(25.9±2.2)%]为高,Ras N17转染组低[(7.6±1.2)%].Real-time PCR和WB显示,P53存在与不存在条件下,Ras V12转染组Bax mRNA和蛋白表达均显著高于Ras和Ras N17转染组;Bcl-2水平则与Bax水平相反(P均<0.05).结论 Ras突变体Ras V12过表达能够引起奥沙利铂作用下细胞凋亡的增加,而突变体RAS N17能够降低细胞凋亡;P53与Ras有协同作用,能够提高Ras的促细胞凋亡作用,提高细胞对奥沙利铂化疗药的敏感性.
作者:王俊伟;石英;乔录新;寇卜心;陈德喜;郭洪亮 刊期: 2015年第09期
目的 探讨艾滋病相关非霍奇金淋巴瘤患者的临床特点.方法 回顾性分析7例艾滋病相关非霍奇金淋巴瘤患者的流行病学资料、临床特点、病理结果、治疗及预后,并总结相关文献.结果 7例艾滋病相关非霍奇金淋巴瘤患者均为男性,年龄31~57岁,均为男男同性性行为者.4例患者在确诊艾滋病后8~24个月内出现淋巴瘤相关症状,3例患者在淋巴瘤诊治过程中发现HIV感染.原发部位分别为颌下淋巴结、胃部、牙龈、腹股沟淋巴结和腋窝淋巴结.4例有结外受累,以胃肠道为主.7例患者合并症少且未合并其他机会感染,均未出现神经系统受累.就诊时均未行抗逆转录病毒治疗,CD4+T细胞数192~492/μl,平均321个/μl.HIV病毒载量1×104~3.5×105拷贝/ml.7例病理类型均为B细胞淋巴瘤,其中5例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1例浆母细胞淋巴瘤,1例BurKitt淋巴瘤.除1例放弃治疗外,6例患者同时接受淋巴瘤化疗和抗反转录病毒治疗,其中1例同时进行自体干细胞移植.经过6个周期的化疗,3例完全缓解,3例部分缓解.化疗后均未出现严重不良反应.经过抗逆转录病毒治疗后,患者的HIV病毒载量均未测出,CD4+T细胞数明显上升.结论 早期抗逆转录病毒治疗能减少艾滋病相关淋巴瘤的发生,并改善预后.
作者:陈小兰;潘磊;汪雯;张彤;吴昊;牟丹蕾 刊期: 2015年第09期
目前肝移植术已成为全世界公认的治疗各种终末期肝病有效的方法,并已经逐渐成为治疗终末期肝病的常规治疗手段.急性肾损伤(acute kidney injury,AKI)是肝移植术后常见的并发症之一,也是预后不良的标志之一.由于其影响因素复杂多样,发病机制尚未完全阐明,治疗困难,病死率高,严重影响了手术成功率及肝移植患者长期生存率.
作者:何莉;王孟龙 刊期: 2015年第09期
目的 探讨AIDS合并马尔尼菲青霉菌感染患者的临床特征.方法 收集北京佑安医院2009年1月至2015年5月收治的11例AIDS合并马尔尼菲青霉菌感染患者的病历资料,回顾性分析患者的临床特征、微生物学特点以及疾病转归.结果 临床表现为发热10例、体重下降8例、皮疹7例、咳嗽6例、淋巴结肿大7例、肝脾肿大7例.11例患者的CD4+T淋巴细胞计数均<50个/μl.马尔尼菲青霉菌血培养阳性6例,皮肤活检或皮损渗液培养阳性3例,骨髓培养阳性3例,肠黏膜活检培养阳性1例,腹水培养阳性1例,痰培养阳性1例,培养阳性时间2~7 d.两性霉素B序贯伊曲康唑治疗8例,伊曲康唑单药治疗2例,1例未抗真菌治疗.终治愈9例,死亡2例.结论 AIDS合并马尔尼菲青霉菌感染以发热、消瘦、皮疹、咳嗽、肝脾淋巴结肿大为主要表现,好发于既往有该菌流行地区旅居史的AIDS晚期患者,皮肤活检及骨髓培养阳性率高达100%.两性霉素B是治疗AIDS合并马尔尼菲青霉菌感染的首选药物,具有较好疗效,但如延误治疗预后较差.
作者:刘昕超;索小英;汪雯;郭娜;牟丹蕾;张彤;吴昊;黄晓婕 刊期: 2015年第09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