韩赛红;滕以书;梁振江;冼志雄
目的 探讨替比夫定联合阿德福韦酯与恩替卡韦单药对失代偿期乙型肝炎肝硬化的治疗效果.方法 2015年9月~2017年8月,选择本院收治的失代偿期乙型肝炎肝硬化患者68例作为研究对象,参考入院序号奇偶数按照1:1比例划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每组患者34例,对照组给予恩替卡韦单药治疗,观察组行替比夫定联合阿德福韦酯治疗,观察对比两组患者肝功能变化情况和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 相较于治疗前,两组患者治疗结束后6个月后血清白蛋白(ALB)较高、谷丙转氨酶(ALT)、总胆红素(TBIL)较低,凝血酶原活动度(PAT)较大(P<0.05),但治疗前后组间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观察组治疗后不良反应发生率为5.88%,低于对照组11.76%;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针对失代偿期乙型肝炎肝硬化患者,替比夫定联合阿德福韦酯治疗、恩替卡韦单药治疗均能达到良好效果,改善患者肝功能,但恩替卡韦单药治疗存在乳酸酸中毒可能性,治疗过程中需加强检测.
作者:王晶;张玮 刊期: 2018年第33期
目的 探究前置胎盘剖宫产产后出血采用欣母沛联合宫腔填纱治疗的应用成效.方法 本次的64例研究对象均选自本院2016年12月~2017年12月期间接收的前置胎盘剖宫产后出血患者,将其依照随机、平均方式为观察组和与对照组,各32例.对照组采取宫缩素联合宫腔填纱治疗措施,观察组采取欣母沛联合宫腔填纱治疗方式,对两组患者的治疗成效观察对比.结果 观察组的预防总有效率为96.88%,对照组的预防总疗效为68.75%,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另外,观察组产妇产后2 h出血量、产后24 h出血量明显少于对照组,比较差异存在统计学有意义(P<0.05).结论 对前置胎盘剖宫产产后出血患者采取欣母沛联合宫腔填纱治疗方式,可有效降低出血量,提升治疗成效,具有一定安全性,可不断采纳推广.
作者:冯朝霞 刊期: 2018年第33期
目的 评价心理因素对腰椎穿刺后头痛的影响,为临床腰穿前沟通提供依据.方法 将符合条件的162例患者随机分成两组,每组81例.对照组术前常规告知患者及其家属术后可能出现头痛,观察组术前常规告知患者家属术后可能出现头痛,但患者本人不知,比较两组术后头痛发生率.结果 观察组头痛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腰穿前可能出现头痛并发症需告知患者家属,而非本人.
作者:刘运宝;莫晔;吕鹏杰;王霞;李应宏 刊期: 2018年第33期
目的 探究高位胆管切开取石术与肝叶切除术治疗肝内胆管结石的临床效果对比.方法 选取2017年1月~2017年6月本院收治的140例肝内胆管结石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将患者随机分为研究组与对照组,每组各70例.研究组患者使用胆道镜下肝胆管切开取石术治疗,对照组患者采取肝叶切除术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等手术情况和结石复发率、残留率及胆瘘、膈下感染、切口感染等手术并发症.结果 研究组术中出血量(73.19±15.48)ml,手术时间为(119.60±18.71)min,均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结石残留率1.43%,无结石复发,明显低于对照组的残留率和复发率,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不良反应率5.71%,明显低于对照组的22.86%,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高位胆管切开取石术治疗肝内胆管结石手术效果更佳,术后不良反应更少,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作者:潘井岗;沈波;朱胜昌;黎堃 刊期: 2018年第33期
目的 探讨分析高速涡轮钻微创拔牙法在拔除下颌阻生智齿治疗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取本院2016年10月~2017年10月收治的98例下颌阻生智齿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与研究组,给予对照组患者传统拔牙法,给予研究组患者高速涡轮钻微创拔牙法,对比分析不同手术方式的治疗效果以及术后不良反应.结果 在给予患者不同治疗方式之后,对照组患者在手术时间上明显长于研究组患者.对比两组患者拔牙完整性,对照组患者低于研究组;分析研究两组患者手术期间的不良反应,结果显示,对照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32.65%,研究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10.20%,对照组高于研究组;分析两组患者术后不良反应,对照组患者术后不良反应发生率48.98%,研究组患者为16.33%,对照组患者显著高于研究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在对下颌阻生智齿患者给予高速涡轮钻微创拔牙法,能够提升临床效果,缩短手术时间,手术创口小,术后并发症较低,值得在临床治疗上推广使用.
作者:杜林林 刊期: 2018年第33期
目的 探讨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percutaneous coronary intervention,PCI)联合西洛他唑治疗对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血浆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肌钙蛋白T(cTnT)水平的影响.方法 选取2012年12月~2015年12月期间本院确诊治疗的AMI患者100例,依据随机分配原则分为术药组和单术组,每组50例.单PCI组给予常规PCI术治疗,术药组在此基础上给予西洛他唑治疗,随访1年,统计分析所有患者治疗前后血浆CKMB、cTnT水平、主要不良心血管事件(MACE)、出血事件的情况.结果 术药组和单术组组治疗后血浆CKMB、cTnT水平均较治疗前下降,且前者较后者下降更显著,前者MACE发生率明显低于后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两组出血事件发生率基本相同,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PCI术联合西洛他唑治疗可有效减小AMI患者心肌损伤,有利于预防MACE的发生,且无增加患者出血风险.
作者:柳美玲 刊期: 2018年第33期
目的 探究腹股沟疝患者接受不同手术方式治疗的价值.方法 选取腹股沟疝患者100例为本研究对象,所选是时间为2016年3月~2017年3月,按手术方式不同分组,对照组实施开放式无张力疝修补治疗,实验组实施腹腔镜下无张力疝修补术治疗,对比两组腹股沟疝患者治疗结果的差异性.结果 实验组腹股沟疝患者的手术用时、手术出血量、下床活动时间、住院时间均明显少于或短于对照组(P<0.05);实验组的并发症发生率(12.00%)明显低于对照组并发症发生率(30.00%)(P<0.05);两组疾病复发率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腹股沟疝患者就接受腹腔镜下无张力疝修补术治疗,能够减少手术创伤程度,缩短康复的时间,意义重大.
作者:许泽锋 刊期: 2018年第33期
目的 探讨人性化护理在急诊患者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从本院选取2016年12月~2017年12月进行治疗的100例急诊患者作为本次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所有患者分为两组,每组50例患者,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观察组采用人性化护理,分析两组患者护理质量评分、护理满意度以及焦虑、抑郁值.结果 观察组患者应用人性化护理方法后,观察组护理质量评分高优于对照组,观察组护理满意度高于对照组,观察组焦虑值、抑郁值明显低于对照组,两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在急诊患者护理中应用人性化护理方法,能够有效提高患者护理质量评分以及护理满意度,并能够降低患者焦虑值和抑郁值,预后效果较好,值得应用.
作者:钟娟 刊期: 2018年第33期
目的 奥拉西坦联合甘露醇对改善脑出血后脑水肿的临床效果观察.方法 选取2017年1月~2018年1月收治的120例脑出血后脑水肿患者为研究对象,将其分为两组,每组各60例.常规组实行常规甘露醇治疗,实验组实施奥拉西坦和甘露醇的联合治疗,对比两组患者治疗后的脑水肿和脑血肿体积、Bathel指数和NIHSS评分以及临床疗效.结果 经过治疗后,实验组的脑水肿和脑血肿体积、Bathel指数和NIHSS评分以及临床疗效等各项指标均优于常规组,对比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在脑出血后脑水肿的治疗中,采用奥拉西坦和甘露醇的联合治疗,效果极佳,可广泛地推广.
作者:叶燕 刊期: 2018年第33期
目的 分析对腹股沟疝患者行以腹膜前间隙无张力疝修补术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 择取2015年1月~2017年1月本院收治的200例腹股沟疝患者,随机将所选患者分成对照组与研究组.对照组100例患者行以平片式无张力疝修补术,研究组100例患者行以腹膜前间隙无张力疝修复术治疗,对两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首次下床活动时间、术后住院时间、总住院时间、并发症发生概率、疾病复发概率进行分析和比较.结果 研究组手术时间比对照组短,术中出血量比对照组少,首次下床活动时间比对照组早,术后住院时间以及总住院时间均比对照组短(P<0.05);研究组并发症发生概率为4.00%,对照组并发症发生概率为18.00%,研究组并发症发生概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疾病复发概率为1.00%,对照组疾病复发概率为7.00%,研究组疾病复发概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对腹股沟疝患者行以腹膜前间隙无张力疝修补术治疗不仅可以缩短手术时间,减少术中出血量,使患者提早下床活动,进而缩短住院时间,还可以降低并发症发生概率以及疾病复发概率,具有显著临床价值,值得推广.
作者:罗文斌;黄晖 刊期: 2018年第33期
目的 探讨多元化整脊手法治疗颈型颈椎病的疗效.方法 将门诊患者随机分成两组,治疗组以多元化整脊手法治疗,对照组选取针灸、理疗、中药治疗,比较两组近期及远期的疗效.结果 对照组的(治愈40例、显效48例、有效8例以及无效2例),治疗组患者的临床有效率和为100%(治愈48例、显效48例、有效2例以及无效0例),观察组患者的临床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多元化颈型颈椎病近期疗效与远期疗效均优于对照组,是一种简单、有效、经济的治疗方法.
作者:何成斌;王虹乔;程胜强;卢飞;苏比努尔 刊期: 2018年第33期
目的 探讨综合ICU严重脓毒症患者采用集束化治疗的预后效果.方法 选取2016年1月~2017年12月期间本院收入ICU治疗的严重脓毒症患者共计30例作为研究对象,将其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15例,其中观察组患者采用集束化治疗方法,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方法治疗,对比两组患者临床效果.结果 观察组患者治疗7 d后其序贯器官衰竭估计评分(SOFA)评分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ICU停留时间显著短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血管活性药物使用时间显著短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28 d机械通气时间显著短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其4周病死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ICU严重脓毒症患者经集束化治疗后其病死率显著下降,患者SOFA评分改善显著,同时通过集束化治疗的开展还能够减少患者血管活性药物的使用时间和机械通气时间,缩短ICU停留时间,具有推广应用效果.
作者:许丹 刊期: 2018年第33期
目的 研究侵袭性牙周炎患者基础治疗后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择本院在2015年10月~2016年10月收治的50例侵袭性牙周炎患者为观察对象,将所有患者分为两组,对照组与观察组,每组各25例患者.对照组患者使用抗生素、维生素C等治疗;观察组患者在抗生素、维生素C等常规治疗的基础上使用牙周基础治疗.结果 观察组患者治疗后无松动例数为10(40%),松动指数Ⅰ度例数为8(32%),松动指数Ⅱ度例数为6(24%),松动指数Ⅲ度例数为1(4%),对照组患者治疗后无松动例数为6(24%),松动指数Ⅰ度例数为7(28%),松动指数Ⅱ度例数为9(36%),松动指数Ⅲ度例数为3(12%),以此表示观察组患者治疗后的松动指数改善情况比对照组优,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的治疗之前的探诊深度、出血指数、菌斑指数及附着水平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治疗之后观察组患者探诊出血指数为(0.91±0.24),探诊深度为(2.01±0.44)mm,附着水平为(3.11±0.25)mm,菌斑指数为(0.51±0.20),对照组患者探诊出血指数为(1.74±0.75),探诊深度为(2.65±1.03)mm,附着水平为(3.97±0.61)mm,菌斑指数为(1.27±0.45),以此表示观察组患者的探诊深度、出血指数、菌斑指数及附着水平改善比对照组优,数据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侵袭性牙周炎患者牙周基础治疗之后具有良好的临床效果,能够有效改善患者的牙周症状,减少牙齿的松动程度,值得临床应用推广.
作者:闫树伟 刊期: 2018年第33期
目的 探究高通量血液透析治疗尿毒症的效果.方法 收集本院2015年10月~2017年10月收治的70例尿毒症患者为研究对象,分为对照组与试验组,每组样本容量35例.对照组采纳常规血液透析,试验组采纳高通量血液透析.比较治疗效果、肾功能、血脂指标及并发症.结果 两组CRP、TG、BUN、Scr、mALB指标以及LDL、HDL、CHOL、TG治疗前比较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与对照组治疗效果比较,试验组较高,治疗后试验组的CRP、TG、BUN、Scr、mALB显著较对照组的低,与对照组治疗后的LDL、CHOL、TG比较,试验组较低,HDL试验组显著较高,与对照组治疗后的并发症发生率比较,试验组较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高通量血液透析可有效改善尿毒症患者的肾功能,避免血脂代谢紊乱,并发症明显减少,效果确切,值得借鉴.
作者:蔡斌;彭琦;陈爱琴;余婷 刊期: 2018年第33期
目的 评价蓝激光成像(BLI)结合放大内镜对早期胃癌及癌前病变的诊断价值.方法 2015年9月~2016年5月对普通白光内镜(WLE)依据黏膜形态或色泽发生异常改变筛查出的249处局灶性病变分别行白光单独放大、BLI-contrast放大和BLI-bright放大检查,依据VS诊断标准评估内镜表现,以组织活检的病理诊断为金标准,采用Kappa一致性检验评价白光单独放大、BLI-contrast放大、BLI-bright放大镜下诊断与病理诊断的一致性;采用McNemar配对卡方检验,比较BLI-contrast放大、BLI-bright放大与白光单独放大镜下诊断的效果.结果 活检病理结果显示,249处病灶中慢性胃炎149处,肠上皮化生67处,低级别上皮内瘤变8处,高级别上皮内瘤变或早期胃癌25处.白光单独放大、BLI-contrast放大、BLI-bright放大镜下诊断与病理诊断一致的病灶分别占76.7%、85.1%、86.7%,Kappa值分别为0.571、0.730、0.760.对于高级别上皮内瘤变或早期胃癌的筛查,白光单独放大、BLI-contrast放大、BLI-bright放大镜下诊断的敏感度分别为72.0%、92.0%、92.0%,特异度分别为95.5%、98.2%、99.1%,一致性分别为93.2%、97.6%、98.4%,Kappa值分别为0.642、0.871、0.911.与白光单独放大比较,BLI-contrast放大和BLI-bright放大镜下诊断与病理诊断的一致性明显升高(P<0.05);在诊断高级别上皮内瘤变或早期胃癌时,BLI-contrast放大和BLI-bright放大镜下诊断与病理诊断的一致性较白光单独放大提高(P<0.05).结论 BLI结合放大内镜可提高内镜下诊断早期胃癌及癌前病变的的准确性.
作者:戴晓荣;成宏伟;黄震;焦胜;周正斌;陈永康;李瑶瑶;闫坤峰 刊期: 2018年第33期
目的 探究放疗对直肠癌术后患者血浆纤维蛋白原(FIB)和D-二聚体(D-D)水平的影响.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7年6月~2017年11月本院年收治的60例直肠癌术后行放疗治疗患者的临床资料,对其放疗前、放疗结束后1~2 d及3个月后复查时的血浆FIB和D-D的水平进行分析.结果 患者放疗前、放疗结束后1~2 d及3个月后总体血浆D-D、FIB指标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放疗结束后1~2 d血浆D-D(0.13±0.05)μg/ml、FIB(2.68±0.25)g/L,3个月后血浆D-D(0.14±0.07)μg/ml、FIB(2.72±0.39)g/L,明显低于放疗前(1.63±0.12)μg/ml、(4.68±0.42)g/L,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放疗结束后1~2 d与3个月后血浆D-D、FIB指标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放疗能显著降低直肠癌术后患者血浆FIB和D-D水平,提高临床疗效.
作者:吴克华;洪翾;徐晓暇 刊期: 2018年第33期
目的 比较乳腔镜腋窝淋巴结清扫与传统根治术在乳腺癌根治术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采用回顾性分析本院2015年7月~2017年7月期间择期行乳腺癌根治术96例患者,根据手术方式将患者分为两组,每组各48例.对照组采用传统开放乳腺癌根治术,观察组采用乳腔镜腋窝淋巴结清扫乳腺癌根治术.观察两组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住院时间及术后并发症的发生情况.结果 观察组患者手术时间(112.47±4.63)min、术中出血量(58.69±8.23)ml、住院时间(6.84±2.69)d,均少于对照组患者(P<0.05).观察组患者术后有感觉障碍7例、淋巴回流障碍3例、运动障碍3例、淋巴水肿2例,并发症发生率为31.25%,明显低于对照组(93.75%)(P<0.05).结论 与传统开放乳腺癌改良根治术相比,乳腔镜腋窝淋巴结清扫术术后并发症少,安全性好,提高患者的术后生存质量,具有较好的治疗效果,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陈军 刊期: 2018年第33期
目的 在难治性抑郁症患者治疗过程中使用艾司西酞普兰联合阿戈美拉汀治疗,临床研究疗效.方法 入组56例难治性抑郁症患者,符合随机原则,选取时间2017年1月~2017年12月,随机数字表法分组,分为观察组(28例;艾司西酞普兰联合阿戈美拉汀治疗)和对照组(28例;文拉法辛缓释剂治疗),对比两组患者治疗后各项临床数据并计算出统计学分析数值.结果 观察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不良反应发生率、HAMD评分均明显更优于对照组患者,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在难治性抑郁症患者治疗过程中使用艾司西酞普兰联合阿戈美拉汀治疗,疗效确切.
作者:欧阳伟;李春芳;曾申娟;李珏 刊期: 2018年第33期
目的 研究不同术式在食道癌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本院2016年2月~2017年10月接诊的40例食道癌患者,根据奇偶数字分组法将之进行分组:试验和对照两组均20例.对试验组实行胸腔镜辅助食管癌根治术治疗,对对照组实行传统三切口食管癌根治术治疗.综合分析两组的手术治疗效果,比较术中出血量和术后生活质量评分等指标.结果 试验组并发症发生率比对照组低,两者之比为:5.0%vs25.0%(P<0.05).试验组手术时间与术中出血量明显优于对照组短(P<0.05).试验组的住院时间为(8.12±0.56)d,比对照组的(10.04±0.51)d明显缩短(P<0.05).试验组的术后QLQ-C30评分为(87.51±4.96)分,明显低于对照组(70.25±5.84)分(P<0.05).结论 选择胸腔镜辅助食管癌根治术对食道癌病患进行施治,可有效减少并发症发生风险,减少手术创伤,缩短手术用时,促进术后病情恢复.
作者:陈正海;王罗筛;汪性展;杨兆东 刊期: 2018年第33期
目的 探讨康复护理干预对小儿脑性瘫痪痉挛型偏瘫预后的影响.方法 选择本院收治的小儿脑性瘫痪痉挛型偏瘫患儿72例作为研究对象,参照其病历号奇偶数按照1:1比例划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患者36例,对照组应用常规护理干预措施,观察组在此基础上行康复护理干预,观察对比两组患者护理效果和痉挛量表评分情况.结果 就护理总有效率而言,观察组为94.44%明显高于对照组75.00%(P<0.05);两组患者护理前Ashworth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而护理后两组患者Ashworth评分均有所降低,且观察组患者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针对小儿脑性瘫痪痉挛型偏瘫患儿,在常规治疗基础上行康复护理干预效果理想,可减轻患儿偏瘫程度,促进其病情快速恢复,值得广泛推广.
作者:刘永会 刊期: 2018年第33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