钱峰;王慧超;葛相栓;李建平;刘小玲;贾建红;赵静
目的:分析探讨采用凝血酶联合奥美拉唑治疗残胃出血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68例残胃出血患者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各34例。对照组采用奥美拉唑治疗,治疗组联合采用凝血酶和奥美拉唑治疗,对比分析2组的临床疗效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治疗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4.1%,对照组患者总有效率73.5%,治疗组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2.9%,对照组为5.9%,2组不良反应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联合采用凝血酶和奥美拉唑治疗残胃出血,治疗效果好,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作者:黄文星;王惠霞;陈明初 刊期: 2016年第21期
目的:分析比索洛尔联合螺内酯治疗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心衰)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95例慢性充血性心衰患者,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2组,对照组47例患者在常规治疗的同时采取比索洛尔治疗,观察组48例患者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联合螺内酯治疗,对比2组患者的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95.8%较对照组总有效率76.6%高(P<0.05);观察组治疗后左心室收缩末期内径(41.8±5.6)mm、左心室舒张末期内径(54.2±5.0)mm较对照组(51.1±5.4)mm、(62.3±6.3)mm显著降低,左心室射血分数(46.2±6.2)%、6 min步行距离(389.6±52.0)m较对照组的(34.2±5.1)%、(213.5±36.8)m显著增加(P<0.05)。结论比索洛尔联合螺内酯治疗慢性充血性心衰效果显著,不良反应少。
作者:韩艳丽;苏竞男;金勇 刊期: 2016年第21期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是一种常见的以持续气流受限为特征的可以预防和治疗的疾病,气流受限进行性发展,至今为止,尚无任何药物能够改变COPD患者肺功能的长期下降,其临床症状逐渐加重,生活质量逐渐下降,终导致死亡,故本文以质量互变的哲学观点为依据,从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的病因、病理生理和治疗等方面来探讨COPD的预防和治疗,并得出COPD患者经过长期的治疗是能够完全恢复正常的,但仍需进行长期的临床和基础研究。
作者:历风元;赖秋英;蒋智敏;朱涟敏 刊期: 2016年第21期
目的:分析脑梗死伴发高血压患者中循证护理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100例脑梗死并发高血压患者,随机将其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50例。对照组患者行常规护理干预,在常规护理基础上,对观察组患者行循证护理干预,对比2组患者护理效果。结果观察组患者住院时间(11.04±3.55)d短于对照组(14.57±4.27)d,且护理后观察组患者神经功能缺损评分(14.24±5.20)分明显低于对照组患者(18.02±6.18)分,观察组患者神经功能恢复明显优于对照组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2组患者行相应护理后,观察组患者血压控制情况显著优于对照组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循证护理干预有助于减少脑梗死伴发高血压患者住院时间,对患者受损神经功能恢复具有加速作用,有效控制患者血压,值得临床应用与推广。
作者:李慧 刊期: 2016年第21期
目的:分析临床护理路径改善青光眼患者术后健康行为及并发症的效果。方法选取80例接受手术治疗的青光眼患者,根据随机原则分成对照组和实验组,各40例。其中对照组患者接受常规护理,实验组患者接受临床路径护理。对比2组患者术后健康行为和并发症的差异。结果实验组患者术后健康行为显著优于对照组,其中,实验组遵医嘱用药、保护术眼、饮食禁忌、充分休息分别为100.00%、95.00%、97.50%、95.00%,对照组分别为90.00%、80.00%、85.00%、77.50%,并发症发生率7.50%低于对照组27.50%,组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临床护理路径可有效改善青光眼患者术后健康行为,降低并发症风险,值得推广应用。
作者:李华丽;方艳霞 刊期: 2016年第21期
目的:探讨糖尿病肾病患者相对于正常人高密度脂蛋白抗炎能力是否降低。方法将正常人和糖尿病肾病高密度脂蛋白分别处理THP-1细胞,通过ELISA检测TNF-α、IL-6的含量,Western blot检测NF-KB的活化。结果在LPS刺激下,糖尿病肾病HDL相比于正常人HDL抑制THP-1细胞释放TNF-α、IL-6和NF-KB活化的能力显著下降。结论糖尿病肾病相对于正常人高密度脂蛋白抗炎能力显著下降,部分解释糖尿病肾病动脉粥样硬化风险升高。
作者:郑健宇 刊期: 2016年第21期
目的:探讨在糖尿病控制中实施社区饮食干预护理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选取120例糖尿病患者,随机分为干预组和常规组,每组60例。常规组只实行常规护理,干预组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实行社区饮食干预护理。分析干预前后2组患者的空腹血糖、餐后2h血糖、饮食护理相关知识掌握、护理的满意度、治疗的依从性等指标的变化,并进行分析比较。结果干预组饮食相关知识掌握率45例(75.0%)、治疗依从性48例(80.0%)均高于常规组30例(50.0%)、30例(5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组的医护满意度58例(96.7%)显著高于对照组42例(7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前,2组空腹血糖、餐后2 h血糖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干预后均有下降,干预组空腹血糖(5.89±1.22)、餐后2 h血糖(7.94±2.92)的下降幅度较常规组(8.30±1.92)(、9.29±3.47)更为显著(P<0.05)。结论合理的饮食干预护理对于糖尿病有一定的控制作用,具有临床推广的价值。
作者:万耀莲;张璋 刊期: 2016年第21期
目的:探究侵袭性脑膜瘤在临床上的特征表现以及相应的外科治疗方法。方法择取30例患有侵袭性脑膜瘤并接受外科治疗的患者,观察其临床表现,并对所有患者予以病理学与影像学检查,总结其临床特点并分析手术效果。结果侵袭性脑肿瘤在临床上主要的表现为颅内压升高,占53.33%;其次是颅神经功能障碍,占26.67%;后是癫痫与其它,各占10.00%。侵犯位置为肌肉与骨骼的有20.00%,为脑硬膜的有43.33%,为蛛网膜的有16.67%,为颅骨增生的有20.00%。肿瘤分类结果WHOⅠ级63.33%;WHOⅡ级16.67%;WHOⅢ级20.00%。手术结果SimpsonⅠ级50.00%, SimpsonⅡ级有40.00%,SimpsonⅢ级有10.00%。随访结果显示,有86.67%患者术后痊愈,10.00%患者出现了程度较轻的功能障碍,3.33%患者复发。结论侵袭性脑膜瘤的临床症状较为明显,影像学检查与病理学检查结果较为典型,检查的结果能够为手术的展开提供一定的帮助。
作者:朱浩江 刊期: 2016年第21期
目的:探究优质护理在老年科临床输液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42例临床输液患者,按照就诊先后顺序随机均分为实验组与参照组,各121例。实验组患者给予优质护理方式,参照组患者给予常规护理方式。比较2组患者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以及投诉率。结果实验组患者护理满意度为95.04%,参照组患者护理满意度为79.34%,实验组患者护理满意度显著高于参照组(P<0.05);实验组患者投诉率为1.65%,参照组患者投诉率为9.92%,实验组患者护投诉率显著低于参照组(P<0.05)。结论在老年科临床输液患者中,给予优质护理,能够满足老年患者的就诊需求,减少护患纠纷,提高患者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值得广泛推广及实施。
作者:康仁香 刊期: 2016年第21期
目的:探讨便携式化疗泵在胃肠道肿瘤患者中的应用效果及护理措施。方法以88例胃肠道肿瘤患者为研究对象,对其实施便携式化疗泵进行化疗治疗,并给予综合护理干预。分析患者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本组88例患者均顺利完成输注;治疗期间不良反应:36例白细胞减少,18例贫血,50例恶心、呕吐,46例便秘,28例口腔炎,7例腹泻。经对症治疗后,均顺利完成化疗。结论便携式化疗泵在胃肠道肿瘤患者中有着较好的应用效果,需辅以综合护理,以降低不良反应发生率,确保患者用药安全,获得较好疗效。
作者:刘月泉;吴莲香;邓作梅;叶新英;张凤英 刊期: 2016年第21期
目的:探讨阿托伐他汀联合曲美他嗪治疗冠心病的疗效。方法选取90例冠心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各45例。患者均进行常规治疗,包括吸氧、利尿、抗血小板凝集等。试验组患者采取阿托伐他汀联合曲美他嗪治疗,对照组患者采取曲美他嗪治疗。观察2组患者临床疗效、血脂变化情况。结果试验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为97.78%,对照组为80.00%,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患者治疗后TG、TC、LDL-C、HDL-C水平降低,和治疗前、对照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患者治疗后TG、TC、LDL-C、HDL-C水平降低,和治疗前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患者治疗显效率为33.33%,有效率为64.44%,无效率为2.22%;对照组患者治疗显效率为28.89%,有效率为51.11%,无效率为20.00%;2组患者显效率、有效率、无效率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阿托伐他汀联合曲美他嗪治疗冠心病疗效佳,患者血脂水平改善较好。
作者:孙恕;邱丽红;张永庚;易祥武;辛志强 刊期: 2016年第21期
目的:探讨罗哌卡因应用于妇产科麻醉的临床麻醉效果。方法选取72例妇产科患者,将其随机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每组36例。对照组采用重比重罗哌卡因麻醉处理方式,试验组采用等比重罗哌卡因麻醉处理方式,对比2组患者的麻醉疗效、不良反应发生率以及药物起效时间。结果2组患者的麻醉疗效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2组患者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患者用药到运动阻滞、用药到感觉阻滞、运动阻滞恢复正常以及感觉阻滞恢复正常时间分别为(7.82±2.08)、(7.66±1.77)、(84.49±12.17)及(63.09±10.50)min,和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妇产科患者采用等比重罗哌卡因麻醉处理方式后,可以明显降低不良反应发生率,提高手术的实施成功率,同时延长起效阻滞时间,值得在临床中推广应用。
作者:张海萍;吴蔚芳 刊期: 2016年第21期
医疗卫生体制改革涉及千家万户的实际利益,必然成为转型期社会关注的焦点之一。本文就转型期如何调动医院和医生的积极性与提升医药、器械产业竞争力,同时维护十几亿人民健康福祉,充分发挥医务人员在医改中的主体作用,构建以政府主导,医务人员为主体,全民健康水平提高的良性循环格局,提出相关建议。
作者:刘旭;李清心 刊期: 2016年第21期
目的:探讨人工肘关节置换术治疗陈旧性肱骨远端骨折的疗效。方法选取26例陈旧性复杂性肱骨远端骨折患者为研究对象,采取人工肘关节置换术治疗,比较该手术治疗前后的效果。结果治疗前VAS疼痛评分为(6.8±1.5)分、Mayo肘关节评分为(51.2±3.6)分;治疗后VAS疼痛评分为(3.2±0.9)分、Mayo肘关节评分为(81.3±4.2)分,治疗后VAS疼痛评分、Mayo肘关节评分显著优于治疗前(P<0.05)。此外,经2年随访调查,1例患者发生尺神经麻痹,1例异位骨化,并发症发生率为7.69%。结论人工肘关节置换治疗陈旧性复杂性肱骨远端骨折的疗效确切,并发症发生率低,可为治疗该病的推荐术式使用。
作者:杨耀升 刊期: 2016年第21期
目的:观察微创经皮肾穿刺取石术患者行手术室护理干预的效果。方法资料选取64例行微创经皮肾穿刺取石术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根据不同护理方案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各32例。对照组予以常规护理,研究组予以手术室护理干预,对比2组治疗前后心理状态评分、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2组治疗后心理状态评分均降低,但研究组降低幅度比对照组大,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并发症比对照组低,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手术室护理干预应用于微创经皮肾穿刺取石术患者,可有效缓解其负面情绪,并减少并发症,值得推广。
作者:张梅 刊期: 2016年第21期
目的:探讨化疗联合顺铂腹腔热灌注对中晚期卵巢癌术后患者的治疗效果。方法选择60例中晚期卵巢癌患者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行卵巢切除术,采用双色球分组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0例。对照组实施欧贝静点+环磷酰胺静点,顺铂注射液化疗,观察组实施顺铂腹腔热灌注+欧贝静点+环磷酰胺静点,对2组患者治疗效果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为86.67%,对照组为63.33%,观察组总有效率显著高于照组高(P<0.05);观察组中位生存期(49.84±6.35)个月、无进展生存期(25.95±4.36)个月,对照组中位生存期(39.61±6.34)个月、无进展生存期(18.46±3.87)个月,观察组中位生存期、无进展生存期显著较对照组长(P<0.05)。结论中晚期卵巢癌患者术后采取化疗联合顺铂腹腔热灌注治疗的疗效显著,可延长患者中位生存期、无进展生存期,提高患者生存质量,值得临床进一步推广。
作者:吕三云 刊期: 2016年第21期
目的:探讨经阴道彩色多普勒超声评价子宫动脉栓塞术对子宫瘢痕妊娠的治疗效果。方法选择30例剖宫产术后子宫瘢痕妊娠接受子宫动脉栓塞术的患者,对其术前及术后1周经阴道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测,记录妊娠囊大小及出血量,判断子宫动脉栓塞术的治疗效果。结果本组30例子宫瘢痕患者接受子宫动脉栓塞术全部取得成功,成功率100%。通过行阴道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术前彩色多普勒可见孕囊和包块周边有明显的环状血流信号,可探及高速动脉血流信号,尤其是子宫前壁前扣除血流信号多。有25例患者经治疗后,妊娠囊明显缩小,占83.3%,其中3例患者的包块消失,5例患者的妊娠囊大小没有变化,占16.7%。治疗前杂乱的血流信号消失或减弱,阻力增加。结论子宫动脉栓塞术是防止子宫瘢痕妊娠大出血的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法,经阴道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测,可以更准确地判断其治疗效果,为有效治疗提供依据。
作者:曾金花 刊期: 2016年第21期
目的:研究分析循证护理干预对于支气管哮喘患儿的治疗效果。方法选取200例支气管哮喘患儿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2组,各100例。对照组实施传统护理,观察组实施循证护理,比较分析2组患儿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患儿治疗有效率为96.0%,对照组患儿治疗有效率仅为82.0%,二者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干预前,2组患儿肺功能指标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护理干预后,观察组患儿各项肺功能均佳于对照组(P<0.05)。结论循证护理干预可改善小儿支气管哮喘的治疗效果,改善患儿肺功能。
作者:刘婷婷 刊期: 2016年第21期
目的:研究早期康复护理对急性脑血栓患者生活能力及运动能力改善的应用效果。方法将108例急性脑血栓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54例。对照组患者进行常规护理措施,观察组进行早期康复护理方法。对比2组患者的Barthel(生活能力)评分和FMA(运动能力)评分,从而对早期护理效果进行评价。结果通过分析研究,观察组患者的Barthel评分为(86.54±5.26)分,对照组为(55.56±5.35)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观察组的FMA评分为(91.28±5.28)分,对照组为(56.24±5.56)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对急性脑血栓患者进行早期康复护理对患者的生活能力和运动能力的恢复具有显著疗效,值得在临床上推广。
作者:陈晓玉 刊期: 2016年第21期
目的:分析护理干预在妇产科手术患者术后疼痛的中的影响效果。方法选取妇产科手术患者168例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常规组和干预组,各84例,常规组患者予以常规护理,干预组患者予以术后疼痛相关护理干预,对比2组患者术后疼痛评分及疼痛护理有效率。结果常规组患者术后疼痛评分为(5.12±1.46)分;干预组患者术后疼痛评分为(2.31±1.08)分,干预组患者术后疼痛程度评分低于常规组患者(P<0.05);且干预组患者护理后总有效率(91.7%)明显高于常规组总有效率(77.4%),2组对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针对妇产科手术患者进行针对性疼痛护理干预,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减轻患者术后疼痛程度,有助于患者术后尽快恢复,具有临床推广应用价值。
作者:石波 刊期: 2016年第21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