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当代医学杂志

当代医学杂志

国家级期刊

  • 主管单位: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
  • 主办单位:中国医师协会
  • 国际刊号:1009-4393
  • 国内刊号:11-4449/R
  • 影响因子:1.12
  • 创刊:
  • 周期:旬刊
  • 发行:北京
  • 语言:中文
  • 邮发:北京
  • 全年订价:984.00
期刊收录 期刊荣誉 期刊标签
  • 万方收录(中), 上海图书馆馆藏, 国家图书馆馆藏, 知网收录(中), 维普收录(中)
  • 曾获卫生部医药卫生优秀期刊奖
  • 医学教育与医学边缘学科
当代医学杂志   2016年21期文献
  • 侵袭性脑膜瘤的临床特征及外科治疗观察

    目的:探究侵袭性脑膜瘤在临床上的特征表现以及相应的外科治疗方法。方法择取30例患有侵袭性脑膜瘤并接受外科治疗的患者,观察其临床表现,并对所有患者予以病理学与影像学检查,总结其临床特点并分析手术效果。结果侵袭性脑肿瘤在临床上主要的表现为颅内压升高,占53.33%;其次是颅神经功能障碍,占26.67%;后是癫痫与其它,各占10.00%。侵犯位置为肌肉与骨骼的有20.00%,为脑硬膜的有43.33%,为蛛网膜的有16.67%,为颅骨增生的有20.00%。肿瘤分类结果WHOⅠ级63.33%;WHOⅡ级16.67%;WHOⅢ级20.00%。手术结果SimpsonⅠ级50.00%, SimpsonⅡ级有40.00%,SimpsonⅢ级有10.00%。随访结果显示,有86.67%患者术后痊愈,10.00%患者出现了程度较轻的功能障碍,3.33%患者复发。结论侵袭性脑膜瘤的临床症状较为明显,影像学检查与病理学检查结果较为典型,检查的结果能够为手术的展开提供一定的帮助。

    作者:朱浩江 刊期: 2016年第21期

  • 腕关节镜下不同手术方式治疗三角纤维软骨复合体损伤的临床效果分析

    目的:探讨腕关节镜下不同手术方式在三角纤维软骨复合体损伤中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选取24例三角纤维软骨复合体(triangular fibrocartilage complex,TFCC)损伤患者资料进行分析,将患者根据随机数字方法分为A组和B组,各12例。A组患者采用清创术治疗,B组应用镜下修复术治疗,分析2组患者临床疗效。结果入选患者治疗后进行3个月随访,结果显示:患者掌屈、背伸以及尺偏活动度,显著大于治疗前(P<0.05)。A组优良率为91.67%,B组优良率为91.67%,2组患者优良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A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为8.33%,显著低于B组的25.00%(P<0.05)。结论腕关节镜下不同手术方式治疗TFCC损伤效果理想,应根据不同损伤类型选择相应的手术方案,提高临床治愈率。

    作者:张鹏 刊期: 2016年第21期

  • 腹腔镜、传统开腹直肠癌根治术疗效分析

    目的:分析腹腔镜与传统开腹直肠癌根治术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90例直肠癌患者临床资料,按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5例。对照组行传统开腹直肠癌根治术治疗,观察组行腹腔镜术治疗,观察2组疗效。结果治疗后,观察组手术时间、肛门排气时间与术中出血量均比对照组少,且并发症的总发生率2.22%显著比对照组17.78%低,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直肠癌患者行腹腔镜术治疗的效果显著,可减少术中出血量与各项时间指标和并发症,值得推广。

    作者:杨杰;彭金凤 刊期: 2016年第21期

  • 关节镜下空心螺钉与缝线内固定治疗胫骨髁间棘骨折

    目的:探讨关节镜下空心螺钉和缝线内固定治疗胫骨髁间棘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60例胫骨髁间棘骨折患者,根据不同的治疗方案,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0例,观察组患者采用关节镜下空心螺钉内固定进行治疗,对照组患者采用关节镜下缝线内固定内进行治疗,对比2组患者的手术安全性和临床疗效。结果2组患者治疗后均随访9~35个月,平均随访时间为(20.1±2.1)个月。观察组患者的优良率为86.6%,对照组患者的优良率为83.3%,2组优良率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对照组患者的开始进行功能训练时间显著长于观察组患者,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于胫骨髁间棘骨折患者,采用关节镜下空心螺钉和缝线内固定治疗,膝关节功能评分同样显著,但是采用空心螺钉内固定后,膝关节功能训练时间较短,临床疗效显著,采用空心螺钉内固定更能促进胫骨髁间棘骨折患者的快速恢复。

    作者:洪忠;刘汉民;张州平 刊期: 2016年第21期

  • 鼻中隔偏曲患者鼻内镜下三线减张法治疗疗效分析

    目的:探究鼻中隔偏曲患者鼻内镜下三线减张法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110例鼻中隔偏曲患者,随机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各55例。对照组施行传统局麻下鼻中隔黏膜下切除术,观察组局麻后施行鼻内镜下三线减张法鼻中隔成形术。比较2组患者术后并发症情况、术后平均住院天数及治疗有效率。结果观察组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率20.00%,显著低于对照组45.45%(P<0.05);观察组患者术后平均住院天数(3.29±1.07)d,显著低于对照组(4.62±1.78)d(P<0.05);观察组患者的治疗有效率94.55%,显著高于对照组80.00%(P<0.05)。结论与传统鼻中隔黏膜下切除术相比,鼻内镜下三线减张法治疗鼻中隔偏曲疗效佳,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低,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任丽华 刊期: 2016年第21期

  • 经阴道彩色多普勒超声评价子宫动脉栓塞术对子宫瘢痕妊娠的疗效探讨

    目的:探讨经阴道彩色多普勒超声评价子宫动脉栓塞术对子宫瘢痕妊娠的治疗效果。方法选择30例剖宫产术后子宫瘢痕妊娠接受子宫动脉栓塞术的患者,对其术前及术后1周经阴道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测,记录妊娠囊大小及出血量,判断子宫动脉栓塞术的治疗效果。结果本组30例子宫瘢痕患者接受子宫动脉栓塞术全部取得成功,成功率100%。通过行阴道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术前彩色多普勒可见孕囊和包块周边有明显的环状血流信号,可探及高速动脉血流信号,尤其是子宫前壁前扣除血流信号多。有25例患者经治疗后,妊娠囊明显缩小,占83.3%,其中3例患者的包块消失,5例患者的妊娠囊大小没有变化,占16.7%。治疗前杂乱的血流信号消失或减弱,阻力增加。结论子宫动脉栓塞术是防止子宫瘢痕妊娠大出血的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法,经阴道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测,可以更准确地判断其治疗效果,为有效治疗提供依据。

    作者:曾金花 刊期: 2016年第21期

  • 急性早幼粒细胞性白血病误诊病例的骨髓细胞形态学鉴别诊断作用探讨

    目的:探究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的误诊病例骨髓细胞形态学的鉴别诊断价值。方法资料回顾性选取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6例误诊患者资料,均行骨髓细胞形态学的鉴别诊断,分析其鉴别的诊断结果情况。结果行骨髓检查误诊为AML-M5的3例患儿,经再次行骨髓鉴别诊断1例AML-M3a、2例AML-M3b,3例误诊为APL,再次诊断确诊为2例AML-M2a、1例AML-M2;予病例针对性干预,症状有效缓解。结论对于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行骨髓细胞形态学检查,可发生误诊病例,临床诊断时需要严格、认真检查显示结果,可提高鉴别诊断准确性。

    作者:杨云峰 刊期: 2016年第21期

  • 血糖检验对于控制老年人正常血糖水平的临床意义

    目的:观察和分析血糖检验对老年糖尿病患者控制血糖的意义。方法选取老年糖尿病患者100例作为临床研究对象,使用随机数字列表将其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各50例。2组患者均给予常规的药物治疗、饮食指导及日常活动训练,对照组患者根据其自身意愿进行血糖检验,研究组患者定期进行血糖检验(1次/周),同时每隔3个月检验1次糖化血红蛋白。观察和比较2组患者的血糖控制情况。结果对照组患者干预前后的FBG[(7.14±1.33)、(7.09±1.31)mmol/L]、餐后2h PBG[(13.01±2.31)、(12.95±2.34)mmol/L]及HbAlc[(7.99±1.60)、(7.91±1.52)%]等指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研究组患者干预后的FBG(6.67±1.05)mmol/L、餐后2h PBG(12.01±1.85)mmol/L及HbAlc(6.78±0.89)%等指标明显高于干预前及对照组干预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定期对老年糖尿病患者进行血糖检验有助于及时调整患者的日常生活习惯,对于控制患者的血糖水平具有非常重要的临床意义。

    作者:周旭青 刊期: 2016年第21期

  • 纵膈肿瘤的胸腔镜手术治疗临床分析

    目的:探讨胸腔镜下手术切除纵膈肿瘤的临床价值。方法回顾选取40例纵膈肿瘤患者临床资料,所有患者均采用静脉复合麻醉、双腔气管插管、健侧肺通气办法。结果其中35例胸腔镜下顺利完成纵膈肿瘤切除,5例患者中转开胸,无手术期死亡患者。结论胸腔镜下手术切除纵膈肿瘤微创、安全、术后并发症少,是目前纵膈肿瘤手术治疗的首选方法。

    作者:彭守兴;邓修平;朱子龙 刊期: 2016年第21期

  • 乳头状甲状腺癌的超声表现特征分析

    目的:探讨乳头状甲状腺癌的超声表现特征。方法选取192例乳头状甲状腺癌患者,分析超声表现特征。结果乳头状甲状腺癌主要是低回声,低回声率59.6%,实质性癌结节64.9%,边界无清晰病灶16.7%,微小钙化13.2%。病灶直径≤1.0 cm者低回声率高于直径>1.0 cm者(P<0.05);病灶直径≤1.0cm者液化、微小钙化率均低于病灶直径>1.0cm者(P<0.05)。结论乳头状甲状腺癌的超声声像表现存在显著特征性,经超声诊断仪实施术前检查,操作简便且诊断价值高,在乳头状甲状腺癌检查中为首选方法。

    作者:钟华;迟斌 刊期: 2016年第21期

  • CT与MRI对诊断颅底软骨肉瘤的应用分析

    目的:分析CT与MRI对诊断颅底软骨肉瘤的价值。方法选取已经病理组织学证实的颅底软骨肉瘤患者19例,均进行CT平扫及MRI平扫检查,其中13例进行MRI增强扫描,观察诊断价值,并进行分析。结果在CT检查结果可见17例患者出现不同程度的钙化,钙化表现在T1WI、T2WI上,均显示低信号,而其中2例患者的CT表现是囊性低密度,同时周边出现点状的高密度出血灶,而MRI、T 1WI则呈低信号及周边点状呈高信号,T 2WI则呈高信号,且边界非常清晰,无需进行增强扫描。经过MRI增强扫描的患者表现不均匀强化,低信号的钙化区域及出血灶均与病理组织结果符合。结论 MRI以及CT诊断颅底软骨肉瘤各有优势,两者联合使用,相得益彰,互相补足,可以大大的提升颅底软骨肉瘤的诊断准确性。

    作者:朱宏 刊期: 2016年第21期

  • 人工肘关节置换治疗陈旧性复杂性肱骨远端骨折的疗效

    目的:探讨人工肘关节置换术治疗陈旧性肱骨远端骨折的疗效。方法选取26例陈旧性复杂性肱骨远端骨折患者为研究对象,采取人工肘关节置换术治疗,比较该手术治疗前后的效果。结果治疗前VAS疼痛评分为(6.8±1.5)分、Mayo肘关节评分为(51.2±3.6)分;治疗后VAS疼痛评分为(3.2±0.9)分、Mayo肘关节评分为(81.3±4.2)分,治疗后VAS疼痛评分、Mayo肘关节评分显著优于治疗前(P<0.05)。此外,经2年随访调查,1例患者发生尺神经麻痹,1例异位骨化,并发症发生率为7.69%。结论人工肘关节置换治疗陈旧性复杂性肱骨远端骨折的疗效确切,并发症发生率低,可为治疗该病的推荐术式使用。

    作者:杨耀升 刊期: 2016年第21期

  • 经脐双孔法腹腔镜治疗小儿腹股沟斜疝的临床效果

    目的:探讨经脐双孔法腹腔镜治疗小儿腹股沟斜疝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70例小儿腹股沟斜疝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通过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5例。对照组患儿给予传统手术治疗,观察组患儿采用经脐双孔法腹腔镜治疗手段,观察和分析临床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患儿手术时间、住院时间、并发症发生率、VAS评分均低于对照组,预后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经脐双孔法腹腔镜治疗小儿腹股沟斜疝具有安全性、可靠性及高效性,创伤小、手术操作简便、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低,能明显提高临床治疗效果,具有重要的临床应用价值。

    作者:郭慧 刊期: 2016年第21期

  • 糖尿病肾病患者高密度脂蛋白抗炎能力的分析

    目的:探讨糖尿病肾病患者相对于正常人高密度脂蛋白抗炎能力是否降低。方法将正常人和糖尿病肾病高密度脂蛋白分别处理THP-1细胞,通过ELISA检测TNF-α、IL-6的含量,Western blot检测NF-KB的活化。结果在LPS刺激下,糖尿病肾病HDL相比于正常人HDL抑制THP-1细胞释放TNF-α、IL-6和NF-KB活化的能力显著下降。结论糖尿病肾病相对于正常人高密度脂蛋白抗炎能力显著下降,部分解释糖尿病肾病动脉粥样硬化风险升高。

    作者:郑健宇 刊期: 2016年第21期

  • 结核杆菌痰检方法的临床应用比较

    目的:比较结核杆菌抗酸染色、金胺O荧光染色(以下简称荧光染色)及结核杆菌分离培养(以下简称结核培养)3种检测方法的阳性检出率,探讨适合基层医疗机构结核杆菌筛查的检测模式。方法选取确诊为肺结核的患者536例,期间共计痰检人次为1531次,按医学影像学和临床症状分为3个组,每位肺结核患者每痰检1次则记为1例,其中处于进展期895例,好转期357例,稳定期279例。对处于进展期、好转期和稳定期的患者的痰检标本分别采用抗酸染色、金胺O荧光染色及结核杆菌分离培养3种方法同时检测即时、夜间和晨痰3份标本。对检测结果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1)肺结核进展期895例,其中抗酸染色阳性病例为266例(29.72%),金胺O荧光染色阳性病例377例(42.12%),结核杆菌分离培养阳性病例401例(44.80%)。结核杆菌分离培养阳性检出率高,荧光染色次之,抗酸染色低;抗酸染色与另2种检测方法之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另2种检测方法之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2)肺结核好转期357例,其中抗酸染色阳性病例为7例(1.96%),金胺O荧光染色阳性病例23例(6.44%),结核杆菌分离培养阳性病例19例(5.32%)。后2种检测方法之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抗酸染色与后2种检测方法之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稳定期279例,其中抗酸染色阳性病例为5例(1.79%),金胺O荧光染色阳性病例8例(2.86%),结核杆菌分离培养阳性病例7例(2.51%)。3种方法之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结论抗酸染色检测迅速,实验操作及设备要求简单,适合基层医疗机构大规模结核病初次筛查及稳定期患者的痰检;金胺O荧光染色检测迅速,操作简单,实验设备要求相对较高,配合抗酸染色有助于提高结核杆菌检出率,适用于肺结核治疗过程中痰菌检测;结核杆菌分离培养在3种方法中阳性检出率高,但是检测时间相对较长,不利于结核杆菌的快速检出,可用于检测抗酸染色和金胺O荧光染色不能确定的可疑标本。

    作者:宋发谷;韩骏飞 刊期: 2016年第21期

  • 心理干预在肝硬化护理中的应用效果分析

    目的:探讨心理干预在肝硬化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70例肝硬化患者进行临床的相关研究,按照随机方式分为2组,各35例,对照组的患者给予常规的护理干预,研究组的患者给予常规的护理干预和心理干预,评价2组的护理效果。结果研究组肝硬化患者的护理总满意度(97.14%)与对照组患者(74.29%)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肝硬化患者护理之后的SDS评分和SAS评分为(40.02±4.03)分和(40.12±5.04)分,与对照组肝硬化患者的(48.35±5.21)分、(47.12±6.71)分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肝硬化患者实施常规护理加心理干预的效果较好,可明显提高患者的护理满意度,改善患者的不良心理。

    作者:吴宁;刘雪梅 刊期: 2016年第21期

  • 术中护理在预防食管癌根治术患者手术室相关护理并发症中的效果分析

    目的:探究术中护理在预防食管癌根治术患者手术室相关护理并发症的效果。方法选择行食管癌根治术的90例患者,并将其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45例。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观察组实施护理干预,比较2组护理效果。结果观察组患者出现压疮、眼角膜炎等并发症的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的满意度为97.78%,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7.78%(P<0.05)。结论术中护理在食管癌根治术患者手术室相关护理中,能够促使术中并发症发生率明显降低,使手术质量与患者满意度明显提高。

    作者:罗慧;潘燕 刊期: 2016年第21期

  • 宫颈癌手术患者预防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护理干预探析

    目的:探讨宫颈癌手术患者预防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护理干预效果。方法选取86例宫颈癌手术患者进行研究,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43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给予针对性护理干预,对比2组患者下肢深静脉血栓的形成率以及对护理工作的满意程度。结果观察组患者下肢血栓形成率2.32%显著低于对照组11.63%,对护理满意程度93.02%显著高于对照组72.09%,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护理干预可有效降低宫颈癌手术患者下肢深静脉血栓的形成率,并提高患者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

    作者:刘晓莉 刊期: 2016年第21期

  • 循证护理在脑梗死伴发高血压患者中的应用

    目的:分析脑梗死伴发高血压患者中循证护理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100例脑梗死并发高血压患者,随机将其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50例。对照组患者行常规护理干预,在常规护理基础上,对观察组患者行循证护理干预,对比2组患者护理效果。结果观察组患者住院时间(11.04±3.55)d短于对照组(14.57±4.27)d,且护理后观察组患者神经功能缺损评分(14.24±5.20)分明显低于对照组患者(18.02±6.18)分,观察组患者神经功能恢复明显优于对照组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2组患者行相应护理后,观察组患者血压控制情况显著优于对照组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循证护理干预有助于减少脑梗死伴发高血压患者住院时间,对患者受损神经功能恢复具有加速作用,有效控制患者血压,值得临床应用与推广。

    作者:李慧 刊期: 2016年第21期

  • 早期康复护理在急性脑血栓患者中的应用效果

    目的:研究早期康复护理对急性脑血栓患者生活能力及运动能力改善的应用效果。方法将108例急性脑血栓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54例。对照组患者进行常规护理措施,观察组进行早期康复护理方法。对比2组患者的Barthel(生活能力)评分和FMA(运动能力)评分,从而对早期护理效果进行评价。结果通过分析研究,观察组患者的Barthel评分为(86.54±5.26)分,对照组为(55.56±5.35)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观察组的FMA评分为(91.28±5.28)分,对照组为(56.24±5.56)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对急性脑血栓患者进行早期康复护理对患者的生活能力和运动能力的恢复具有显著疗效,值得在临床上推广。

    作者:陈晓玉 刊期: 2016年第21期

  • 临床护理路径改善青光眼患者术后健康行为及并发症的研究

    目的:分析临床护理路径改善青光眼患者术后健康行为及并发症的效果。方法选取80例接受手术治疗的青光眼患者,根据随机原则分成对照组和实验组,各40例。其中对照组患者接受常规护理,实验组患者接受临床路径护理。对比2组患者术后健康行为和并发症的差异。结果实验组患者术后健康行为显著优于对照组,其中,实验组遵医嘱用药、保护术眼、饮食禁忌、充分休息分别为100.00%、95.00%、97.50%、95.00%,对照组分别为90.00%、80.00%、85.00%、77.50%,并发症发生率7.50%低于对照组27.50%,组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临床护理路径可有效改善青光眼患者术后健康行为,降低并发症风险,值得推广应用。

    作者:李华丽;方艳霞 刊期: 2016年第21期

  • 连续性照护对乳腺癌术后患者生存质量的影响

    目的:探究连续性照护对乳腺癌术后患者生存质量的影响。方法选取94例乳腺癌术后患者,将其随机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7例。观察组通过连续性照护,对照组采取常规护理,对比2组患者出院后0.5年焦虑抑郁水平、自我效能和生存质量。结果2组患者焦虑抑郁程度、生存质量和自我效能进行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乳腺癌术后患者实行连续性照护,可降低患者的焦虑抑郁的程度,并提高其自我的效能感和生存质量,值得临床方面应用和推广。

    作者:石冬梅;王伟;时艳霞 刊期: 2016年第21期

  • 便携式化疗泵在胃肠道肿瘤患者中的应用效果及护理观察

    目的:探讨便携式化疗泵在胃肠道肿瘤患者中的应用效果及护理措施。方法以88例胃肠道肿瘤患者为研究对象,对其实施便携式化疗泵进行化疗治疗,并给予综合护理干预。分析患者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本组88例患者均顺利完成输注;治疗期间不良反应:36例白细胞减少,18例贫血,50例恶心、呕吐,46例便秘,28例口腔炎,7例腹泻。经对症治疗后,均顺利完成化疗。结论便携式化疗泵在胃肠道肿瘤患者中有着较好的应用效果,需辅以综合护理,以降低不良反应发生率,确保患者用药安全,获得较好疗效。

    作者:刘月泉;吴莲香;邓作梅;叶新英;张凤英 刊期: 2016年第21期

  • 骨科大手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预防及护理分析

    目的:探讨骨科大手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预防和护理措施。方法回顾性分析124例骨科大手术后患者的一般资料,所有患者均自愿签署知情同意书。将124例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干预组与对照组,各62例。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干预组则在常规护理基础上实施针对性的预防性护理。对比分析2组患者的下肢深静脉血栓发生情况及护理满意度。结果干预组患者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发生率为1.6%(1/62),明显低于对照组的16.1%(10/6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组患者护理满意度为98.4%(61/62),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4.2%(46/6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预防性护理在骨科大手术患者护理中的应用,能有效预防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发生,改善患者生活质量,且能提升患者护理满意度,减少护患纠纷的发生,值得进行深入研究和推广。

    作者:李晓琴 刊期: 2016年第21期

  • 人性化护理在妇产科产后出血患者中的应用分析

    目的:综合分析人性化护理在妇产科产后出血患者中的应用效果,为护理产后出血患者提供科学的数据参考。方法选取44例产后出血患者资料,按照不同的入院顺序随机分为实验组与对照组,各22例。对照组应用常规护理方法,实验组应用人性化护理方法。采用统计学软件分析实验组与对照组2组患者的护理总满意度、护理效果以及临床治疗效果。结果实验组患者的总满意度为(98.88±1.23)分,对照组总满意度为(76.88±5.44)分,实验组的总满意度远远高于对照组(P<0.05);对照组患者的排便时间、住院时间分别为(56.8±7.6)h、(10.1±3.2)d,实验组患者的排便时间、住院时间分别为(40.3±6.2)h、(5.8±2.1)d,对照组患者的排便时间、住院时间远远高于实验组(P<0.05)。结论应用人性化护理方法的护理总满意度以及临床治疗效果远远优于应用常规护理方法。

    作者:陈蓉艳;曹娟 刊期: 2016年第21期

  • 经直肠超声引导下前列腺穿刺活检术后出血护理相关因素

    目的:探究经直肠超声引导下前列腺穿刺活检术后出血护理相关因素。方法选取280例经直肠超声引导下前列腺穿刺活检患者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统计患者术后出血护理相关因素(如患者年龄、止血药使用情况等),并应用单因素与多因素Logistic进行分析。结果通过直肠超声引导下前列腺穿刺活检手术后,本研究所有患者均取得穿刺成功,且术后出现6例血尿,46例血便,104例轻度疼痛,1例严重出血,9例排尿困难;通过直肠超声引导下前列腺穿刺活检手术后出血护理相关因素主要包括PT时间延长、服用过抗凝药物、通过坐硬板凳方式止血与压迫止血的时间<3.20h。结论患者术前凝血功能与术后压迫时间影响通过直肠超声引导下前列腺穿刺活检手术后出血情况。

    作者:徐洁;易照雄;陈颖 刊期: 2016年第21期

  • 外科病房护理管理中采用人性化管理的临床探讨

    目的:探讨外科病房护理采用人性化管理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72例外科病房住院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136例,对照组采取传统护理方式,观察组采取人性化护理管理方式。比较2组患者间的护理质量、患者满意度、医疗纠纷发生率。结果在本次研究当中,2组综合护理评分比较,观察组患者整体护理、护理病历书写、急救质量评分得分高于对照组(P<0.05);护理技术满意度、护患沟通满意度、护理服务满意度得分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的护理纠纷发生率为7.35%(10/136),护理投诉率为6.62%(9/136);对照组的护理纠纷发生率为13.97%(19/136),护理投诉率为8.82%(12/136),观察组护理纠纷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外科病房人性化护理管理起到了提高护理质量,减少医疗纠纷的作用,值得推广应用。

    作者:洪浔梅;方珍 刊期: 2016年第21期

  • 徒手旋转在头位难产产妇助产护理中的应用

    目的:观察在实施助产护理过程中给予头位难产产妇徒手旋转干预的临床价值。方法选取头位难产产妇126例,通过随机数表法完成头位难产产妇的随机分组。B1组:临床在助产护理过程中给予徒手旋转胎头干预;B2组:临床根据常规给予自然分娩以及助产护理。对比2组产妇在阴道助产例数、自然分娩例数以及剖宫产例数等方面存在的差异。结果 B1组自然分娩33例,阴道助产21例,剖宫产9例,B2组自然分娩16例,阴道助产19例,剖宫产28例;2组产妇在自然分娩例数以及剖宫产例数方面,B 1组均显著优于B 2组(P<0.05);在第二产程平均时间方面,B 1组(25.6±2.5)min显著短于B2组(39.9±3.1)min(P<0.05)。结论针对头位难产产妇,在实施助产护理的过程中给予徒手旋转异常胎头干预,终能够有效改善胎头俯屈下降困难,从而有效加快产妇的第二产程,提高母婴安全性,成功降低临床实施剖宫产的概率。

    作者:阮淑辉 刊期: 2016年第21期

  • 淋巴瘤患者的人格特征分析及心理护理

    目的:探讨老年患者的人格特点和心理护理的措施。方法采用艾森克人格问卷(EPQ)对50例老年淋巴瘤患者(观察组)和50例正常人群(对照组)进行对照测试,对2组患者的E、P、L、N量化评分进行比较。结果观察组的E分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N分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不良人格特征可能是恶性肿瘤发生、发展重要的因素之一,对病人进行心理护理,可以有效减轻患者的痛苦,有效治疗淋巴瘤疾病。

    作者:吴细英 刊期: 2016年第21期

  • 微创经皮肾穿刺取石术患者行手术室护理干预的效果观察

    目的:观察微创经皮肾穿刺取石术患者行手术室护理干预的效果。方法资料选取64例行微创经皮肾穿刺取石术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根据不同护理方案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各32例。对照组予以常规护理,研究组予以手术室护理干预,对比2组治疗前后心理状态评分、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2组治疗后心理状态评分均降低,但研究组降低幅度比对照组大,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并发症比对照组低,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手术室护理干预应用于微创经皮肾穿刺取石术患者,可有效缓解其负面情绪,并减少并发症,值得推广。

    作者:张梅 刊期: 2016年第21期

  • 柔性管理理论在优化体检护理管理中的应用

    目的:观察并探讨柔性管理理论在优化体检护理管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护理工作人员120名,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60名。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管理,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采用柔性管理理论来优化体检护理管理。对比2组护理人员对柔性管理的了解程度、护理管理者和护理工作人员沟通交流能力、护理工作的质量、团队协作能力、人际关系、个人专业发展评分以及护理满意度。结果观察组对柔性管理的了解程度、护理管理者和护理工作人员沟通交流能力、护理工作的质量、团队协作能力、人际关系、个人专业发展评分以及护理满意度均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在体检护理管理工作中采用柔性管理理论能够优化管理质量,提高体检护理工作人员的综合素质,提高患者对体检护理的满意度,具有一定的推广价值。

    作者:谢梦;周秋莲 刊期: 2016年第21期

  • 综合护理干预在血液透析患者中的临床效果分析

    目的:探讨分析综合护理干预在血液透析患者中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选择需要进行血液透析的150例患者为研究对象,按其入院治疗时间顺序分为对照组和综合组,各75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模式,综合组在常规护理之上给予系统的综合护理干预,对比2组患者的失衡综合征发生率情况、每例患者透析次数、每例患者失衡综合征的发生次数及对满意度情况。结果综合组患者失衡综合征发生率及每例患者失衡综合征发生次数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2组每例患者透析次数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综合组患者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将科学、有效的综合护理服务应用到血液透析患者的临床治疗中,既可明显降低患者的失衡综合征发生率,提高患者生活质量及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

    作者:郑绪冰 刊期: 2016年第21期

  • 护理干预对妇产科手术患者术后疼痛的影响效果分析

    目的:分析护理干预在妇产科手术患者术后疼痛的中的影响效果。方法选取妇产科手术患者168例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常规组和干预组,各84例,常规组患者予以常规护理,干预组患者予以术后疼痛相关护理干预,对比2组患者术后疼痛评分及疼痛护理有效率。结果常规组患者术后疼痛评分为(5.12±1.46)分;干预组患者术后疼痛评分为(2.31±1.08)分,干预组患者术后疼痛程度评分低于常规组患者(P<0.05);且干预组患者护理后总有效率(91.7%)明显高于常规组总有效率(77.4%),2组对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针对妇产科手术患者进行针对性疼痛护理干预,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减轻患者术后疼痛程度,有助于患者术后尽快恢复,具有临床推广应用价值。

    作者:石波 刊期: 2016年第21期

  • 术前综合护理干预对肾穿刺活检术患者焦虑的影响

    目的:分析术前综合护理干预对肾穿刺活检术患者焦虑的影响。方法本研究选取80例肾穿刺活检术患者为对象,将其随机分为护理A组和护理B组,各40例。护理A组患者接受术前常规检查和指导,护理B组患者接受术前综合性护理干预。采用焦虑自评量表SAS对患者焦虑状态进行评估,对比分析2组患者术前焦虑情况和术后并发症发生率。结果护理B组患者术前SAS评分(50.31±4.47)分显著低于护理A组(62.45±6.27)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B组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率27.50%显著低于护理A组65.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肾穿刺活检术患者应用术前综合性护理干预,能够有效缓解患者焦虑状态,促进手术顺利开展,减少术后并发症的出现。

    作者:曾艳 刊期: 2016年第21期

  • 中医体质辨识原理在消化性溃疡患者饮食护理中的应用探讨

    目的:探讨中医体质辨识原理在消化性溃疡患者饮食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消化性溃疡患者90例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成对照组和实验组,各45例。对照组采取常规饮食护理;观察组采用中医体质辨识原理进行体质分类后采取针对性的饮食护理。护理结束后统计2组患者的治疗效果,并对所有患者进行3~6个月的随访,统计患者治疗后并发症及复发情况,并采用问卷的形式对患者的生活质量进行评估。结果2组患者疗后出现腹胀、腹痛、恶心呕吐等并发症,观察组的并发症发病率为33.3%,对照组并发症发病率为95.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复发率为6.7%,对照组复发率为22.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疗后6个月,观察组患者的生活质量评分(81.24±9.42)显著优于对照组(67.24±13.24)(P<0.05)。结论中医体质辨识原理在消化性溃疡患者饮食护理中应用效果显著,能减少治疗后并发症发病率和疾病复发率,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欧阳冬梅;唐杨 刊期: 2016年第21期

  • “一对一”陪伴分娩与传统助产分娩对产程进展与分娩结局的影响比较

    目的:探讨“一对一”陪伴分娩与传统助产分娩对产程进展与分娩结局的影响。方法选取160例产妇为研究对象,随机分成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80例。对照组产妇给予传统助产分娩,观察组产妇实施“一对一”陪伴分娩,比较2组产妇产程进展和分娩结局的差异。结果观察组产妇分娩过程中焦虑(SAS)、抑郁(SDS)评分、剖宫产率、第一产程时间、第二产程时间、第三产程时间以及出血量均较对照组有明显降低,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产妇分娩过程中实施“一对一”陪伴分娩能够明显改善产妇心理焦虑、抑郁状态,缩短生产时间,减少出血,同时,可以提高自然分娩的成功率,降低剖宫产率,临床疗效显著,是一种有效的分娩护理模式,值得推广。

    作者:王婷 刊期: 2016年第21期

  • 护理干预对TIPS术后并发肝性脑病的效果影响

    目的:观察护理干预对TIPS术后并发肝性脑病的效果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行TIPS术治疗的98例患者临床资料,按护理所用不同方案分为2组,对照组(44例)行常规护理,观察组(54例)在其基础上行护理干预,比较2组护理后心理状态及术后并发症情况。结果观察组护理后SAS、SDA评分均比对照组低,比较差异均具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术后并发症总发生率比对照组低,且肝性脑病发病率低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具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护理干预可减少患者TIPS术后发生肝性脑病,且可改善患者心理状态,具积极影响,值得推广。

    作者:王倩 刊期: 2016年第21期

  • 优质护理在老年科临床输液患者中的应用

    目的:探究优质护理在老年科临床输液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42例临床输液患者,按照就诊先后顺序随机均分为实验组与参照组,各121例。实验组患者给予优质护理方式,参照组患者给予常规护理方式。比较2组患者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以及投诉率。结果实验组患者护理满意度为95.04%,参照组患者护理满意度为79.34%,实验组患者护理满意度显著高于参照组(P<0.05);实验组患者投诉率为1.65%,参照组患者投诉率为9.92%,实验组患者护投诉率显著低于参照组(P<0.05)。结论在老年科临床输液患者中,给予优质护理,能够满足老年患者的就诊需求,减少护患纠纷,提高患者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值得广泛推广及实施。

    作者:康仁香 刊期: 2016年第21期

  • 社区饮食干预护理在糖尿病控制中的应用效果

    目的:探讨在糖尿病控制中实施社区饮食干预护理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选取120例糖尿病患者,随机分为干预组和常规组,每组60例。常规组只实行常规护理,干预组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实行社区饮食干预护理。分析干预前后2组患者的空腹血糖、餐后2h血糖、饮食护理相关知识掌握、护理的满意度、治疗的依从性等指标的变化,并进行分析比较。结果干预组饮食相关知识掌握率45例(75.0%)、治疗依从性48例(80.0%)均高于常规组30例(50.0%)、30例(5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组的医护满意度58例(96.7%)显著高于对照组42例(7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前,2组空腹血糖、餐后2 h血糖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干预后均有下降,干预组空腹血糖(5.89±1.22)、餐后2 h血糖(7.94±2.92)的下降幅度较常规组(8.30±1.92)(、9.29±3.47)更为显著(P<0.05)。结论合理的饮食干预护理对于糖尿病有一定的控制作用,具有临床推广的价值。

    作者:万耀莲;张璋 刊期: 2016年第21期

  • 循证护理干预对小儿支气管哮喘患儿的治疗效果及预后的影响分析

    目的:研究分析循证护理干预对于支气管哮喘患儿的治疗效果。方法选取200例支气管哮喘患儿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2组,各100例。对照组实施传统护理,观察组实施循证护理,比较分析2组患儿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患儿治疗有效率为96.0%,对照组患儿治疗有效率仅为82.0%,二者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干预前,2组患儿肺功能指标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护理干预后,观察组患儿各项肺功能均佳于对照组(P<0.05)。结论循证护理干预可改善小儿支气管哮喘的治疗效果,改善患儿肺功能。

    作者:刘婷婷 刊期: 2016年第21期

  • 地屈孕酮联合HCG治疗原因不明复发性流产的临床观察

    目的:观察地屈孕酮联合HCG治疗原因不明复发性流产的临床效果。方法将87例复发性流产患者,随机分为A组和B组,A组43例给于地屈孕酮联合HCG治疗;B组44例给于黄体酮治疗。另同期选取正常孕妇44例作为对照C组,同期检测3组对象的孕激素、雌二醇、绒毛膜促性腺激素进行比较,并比较妊娠结局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孕9~12周内,A组三项指标均较B组明显高,A组足月分娩率显著高于B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显著低于B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地屈孕酮联合HCG治疗原因不明复发性流产效果显著,保胎成功率高,不良反应少,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王健萍 刊期: 2016年第21期

  • 静脉注射胺碘酮治疗心动过速的应用价值及效果评析

    目的:探讨和分析治疗心动过速患者时应用静脉注射胺碘酮的治疗效果。方法选取心动过速患者96例,根据患者入院日期的单双号数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8例。对照组的治疗药物为西地兰,观察组患者采取胺碘酮进行静脉滴注,并对2组患者的治疗效果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观察组治疗有效率为91.7%,显著高于对照组有效率62.5%,2组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心动过速患者采用静脉滴注胺碘酮的治疗方式,能够显著提高治疗的效果,值得在临床治疗中推广应用。

    作者:王辉 刊期: 2016年第21期

  • 残胃出血采用凝血酶联合奥美拉唑治疗的临床效果报道

    目的:分析探讨采用凝血酶联合奥美拉唑治疗残胃出血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68例残胃出血患者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各34例。对照组采用奥美拉唑治疗,治疗组联合采用凝血酶和奥美拉唑治疗,对比分析2组的临床疗效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治疗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4.1%,对照组患者总有效率73.5%,治疗组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2.9%,对照组为5.9%,2组不良反应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联合采用凝血酶和奥美拉唑治疗残胃出血,治疗效果好,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作者:黄文星;王惠霞;陈明初 刊期: 2016年第21期

  • 化疗联合顺铂腹腔热灌注治疗中晚期卵巢癌术后效果观察

    目的:探讨化疗联合顺铂腹腔热灌注对中晚期卵巢癌术后患者的治疗效果。方法选择60例中晚期卵巢癌患者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行卵巢切除术,采用双色球分组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0例。对照组实施欧贝静点+环磷酰胺静点,顺铂注射液化疗,观察组实施顺铂腹腔热灌注+欧贝静点+环磷酰胺静点,对2组患者治疗效果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为86.67%,对照组为63.33%,观察组总有效率显著高于照组高(P<0.05);观察组中位生存期(49.84±6.35)个月、无进展生存期(25.95±4.36)个月,对照组中位生存期(39.61±6.34)个月、无进展生存期(18.46±3.87)个月,观察组中位生存期、无进展生存期显著较对照组长(P<0.05)。结论中晚期卵巢癌患者术后采取化疗联合顺铂腹腔热灌注治疗的疗效显著,可延长患者中位生存期、无进展生存期,提高患者生存质量,值得临床进一步推广。

    作者:吕三云 刊期: 2016年第21期

  • 比索洛尔联合螺内酯治疗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的临床观察

    目的:分析比索洛尔联合螺内酯治疗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心衰)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95例慢性充血性心衰患者,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2组,对照组47例患者在常规治疗的同时采取比索洛尔治疗,观察组48例患者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联合螺内酯治疗,对比2组患者的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95.8%较对照组总有效率76.6%高(P<0.05);观察组治疗后左心室收缩末期内径(41.8±5.6)mm、左心室舒张末期内径(54.2±5.0)mm较对照组(51.1±5.4)mm、(62.3±6.3)mm显著降低,左心室射血分数(46.2±6.2)%、6 min步行距离(389.6±52.0)m较对照组的(34.2±5.1)%、(213.5±36.8)m显著增加(P<0.05)。结论比索洛尔联合螺内酯治疗慢性充血性心衰效果显著,不良反应少。

    作者:韩艳丽;苏竞男;金勇 刊期: 2016年第21期

  • 左旋多巴对青春期前矮小儿童的发育影响

    目的:探讨左旋多巴对青春期前矮小儿童的生长发育影响。方法选取青春期前矮小儿童5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25例。对照组给予可乐定治疗,每次0.075 mg,每天1次,睡前服用;观察组给予左旋多巴进行治疗,根据患者年龄给药,给药剂量为0.08~0.25 g/次,每天3次。2组患者以骨龄落后年龄不足2岁时为治疗终点,并在治疗前后对患者身高、体质量与骨龄增长率进行比较。结果治疗后较治疗前比较,2组患者在T 3、T 4、TSH与HG等指标上均获得了一定的改善,但比较而言,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且本次调查结果发现,初治年龄不对治疗效果产生不良影响。结论左旋多巴治疗青春期前矮小儿童的生长发育具有较好的效果,与可乐定相似。临床上可对左旋多巴的治疗作用进行进一步的深入研究。

    作者:黄慧 刊期: 2016年第21期

  • 甲钴胺联合α-硫辛酸在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治疗中的疗效分析

    目的:观察甲钴胺与α-硫辛酸联合用药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疗效,为临床实践提供参考与指导。方法收集64例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患者作为临床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联合用药治疗组与甲钴胺治疗组,每组32例。根据分组对甲钴胺治疗组患者单独予以甲钴胺进行治疗,对联合用药治疗组患者在予以其甲钴胺的基础上,进一步联用α-硫辛酸进行治疗,对比2组疗效。结果联合用药治疗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93.75%)显著高于甲钴胺治疗组(75.00%),对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甲钴胺用药治疗的基础上,对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患者进一步给予α-硫辛酸进行联合用药治疗,可以显著提高治疗效果,具有临床推广应用的价值意义。

    作者:林晋生;黄同玲 刊期: 2016年第21期

  • 盐酸羟考酮缓释片治疗晚期癌症患者重度疼痛的效果观察

    目的:观察盐酸羟考酮缓释片在晚期癌症患者中治疗重症疼痛的治疗效果。方法将78例患有晚期癌症的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9例。对照组采用临床常规硫酸吗啡缓释片(美施康定)实施治疗,观察组则使用盐酸羟考酮缓释片(奥施康定)治疗。同时对其镇痛效果、不良反应进行观察。结果通过对比镇痛效果,2组患者的疼痛均显著减轻,2组的总有效率均为94.9%(37/39),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对比2组的不良反应,对照组20例(51.3%)显著高于观察组12例(30.8%),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盐酸羟考酮缓释片治疗晚期癌症患者镇痛效果较美施康定不显著,不良反应较少,服用安全,晚期癌痛患者可长期服用。

    作者:梁贵斌 刊期: 2016年第21期

  • 阿托伐他汀联合曲美他嗪治疗冠心病的疗效观察

    目的:探讨阿托伐他汀联合曲美他嗪治疗冠心病的疗效。方法选取90例冠心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各45例。患者均进行常规治疗,包括吸氧、利尿、抗血小板凝集等。试验组患者采取阿托伐他汀联合曲美他嗪治疗,对照组患者采取曲美他嗪治疗。观察2组患者临床疗效、血脂变化情况。结果试验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为97.78%,对照组为80.00%,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患者治疗后TG、TC、LDL-C、HDL-C水平降低,和治疗前、对照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患者治疗后TG、TC、LDL-C、HDL-C水平降低,和治疗前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患者治疗显效率为33.33%,有效率为64.44%,无效率为2.22%;对照组患者治疗显效率为28.89%,有效率为51.11%,无效率为20.00%;2组患者显效率、有效率、无效率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阿托伐他汀联合曲美他嗪治疗冠心病疗效佳,患者血脂水平改善较好。

    作者:孙恕;邱丽红;张永庚;易祥武;辛志强 刊期: 2016年第21期

  • 甲基强的松龙鞘内注射治疗急性期多发性硬化的临床研究

    目的:研究甲基强的松龙鞘内注射治疗急性期多发性硬化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多发性硬化病患者100例,随机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各50例。对照组采取中医治疗方法同时配用依达拉奉、红花、甲钴胺等药物。试验组在对照组常规的治疗方法上采取联合甲基强的松龙鞘内注射进行治疗,一段时间后对比2组患者的治疗效果。结果试验组患者总有效率为90%,照组为7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患者在运动能力、神经功能、语言能力上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采用甲基强的松龙鞘内注射治疗多发性硬化的疗效更佳,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作者:宋元清;王士列;李年春 刊期: 2016年第21期

  • 不同剂量甘露醇在脑出血治疗中的应用研究

    目的:探讨不同剂量甘露醇在脑出血治疗中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脑出血患者100例。根据不同的治疗方法,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50例。观察组采用小剂量甘露醇进行治疗,对照组患者采用大剂量甘露醇治疗,观察分析2组患者的临床疗效和血肿情况。结果2组患者治疗后,观察组患者的总有效率是96.0%,对照组患者的总有效率是84.0%,对照组患者的总有效率显著低于观察组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患者的血肿扩大率差于观察组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于脑出血患者的临床治疗,采用小剂量甘露醇,可以显著增强脑出血患者的临床疗效,防止血肿扩大,具有临床价值意义,可以大力推广。

    作者:曾瑞亮;刘满昌;刘斌 刊期: 2016年第21期

  • 罗哌卡因应用于妇产科麻醉的临床麻醉效果

    目的:探讨罗哌卡因应用于妇产科麻醉的临床麻醉效果。方法选取72例妇产科患者,将其随机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每组36例。对照组采用重比重罗哌卡因麻醉处理方式,试验组采用等比重罗哌卡因麻醉处理方式,对比2组患者的麻醉疗效、不良反应发生率以及药物起效时间。结果2组患者的麻醉疗效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2组患者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患者用药到运动阻滞、用药到感觉阻滞、运动阻滞恢复正常以及感觉阻滞恢复正常时间分别为(7.82±2.08)、(7.66±1.77)、(84.49±12.17)及(63.09±10.50)min,和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妇产科患者采用等比重罗哌卡因麻醉处理方式后,可以明显降低不良反应发生率,提高手术的实施成功率,同时延长起效阻滞时间,值得在临床中推广应用。

    作者:张海萍;吴蔚芳 刊期: 2016年第21期

  • 喜炎平联合核黄素磷酸钠治疗小儿疱疹性咽峡炎的临床观察

    目的:探讨喜炎平联合核黄素磷酸钠治疗小儿疱疹性咽峡炎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10例疱疹性咽峡炎患儿按随机数表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各55例。对照组患儿给予喜炎平注射液静脉滴注;研究组患儿在对照组的治疗基础上联合使用核黄素磷酸钠注射液静脉滴注。2组患儿的其余治疗措施均相同,均连续给药5d,观察其治疗效果。结果研究组患儿在体温恢复至正常及咽峡疱疹消退所需的时间均显著少于对照组,2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总治疗有效率(96.4%)显著高于对照组(78.2%),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喜炎平联合核黄素磷酸钠在治疗小儿疱疹性咽峡炎方面具有明显的效果,在临床治疗上应大力推广。

    作者:熊志勇 刊期: 2016年第21期

  • 消化性溃疡、慢性胃炎幽门螺杆菌感染与中医证型相关性

    目的:分析消化性溃疡、慢性胃炎幽门螺杆菌感染与中医证型的相关性。方法选取200例由于上消化道症状行胃镜检查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通过对患者胃黏膜的实验室检查分析、探索,研究幽门螺杆菌感染患者在消化性溃疡以及慢性胃炎患者中的感染率,并进行中医辨证分型。结果200例胃镜检查者中,有150例Hp检查为阳性,Hp感染检出率为75.0%。中医辩证分型发现:Hp感染中主要以脾胃湿热型、肝郁气滞型、胃阴亏虚型、脾胃虚寒型为主型,其中以脾胃湿热型、肝郁气滞型的Hp感染率较高,胃阴亏虚型以及脾胃虚寒型的Hp感染率较低;部分Hp感染患者兼具食滞证、胃寒症、血瘀证。结论胃癌以及十二指肠溃疡的Hp感染率较高;胃溃疡以及萎缩型胃炎次之,慢性浅表性胃炎低。

    作者:杨梅芳 刊期: 2016年第21期

  • 中西医结合治疗小儿喘息性支气管肺炎临床价值疗效观察

    目的:探讨中西医结合治疗小儿喘息性支气管肺炎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108例小儿喘息性支气管肺炎患者为观察对象,根据随机分组法将患者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各54例。对照组观察对象接受常规方法治疗,实验组观察对象在此基础上接受痰热清注射液治疗,对比分析2组患者临床治疗效果。结果实验组肺部啰音消失时间、肺部哮鸣音消失时间、咳嗽消失时间、喘息消失时间等观察指标情况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实验组治疗总有效率92.6%,对照组74.0%,2组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小儿喘息性支气管肺炎患者接受中西医结合治疗,具有较为理想的效果,因而推广应用价值较高。

    作者:胡杨剑 刊期: 2016年第21期

  • 疏肝和胃汤联合PPI三联疗法治疗消化性溃疡的疗效观察

    目的:探讨消化性溃疡患者佳的治疗方法。方法将98例消化性溃疡患者随机均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9例,对照组采取传统的PPI三联疗法,观察组采取疏肝和胃汤联合PPI三联疗法。结果在整体治疗效果方面,对照组总有效率为77.55%,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3.82%。在溃疡愈合程度方面,对照组总有效率为75.51%,观察组有效率为91.84%。在Hp根除情况方面,对照组患者根除率为71.43%,观察组患者根除率为93.88%。以上各项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消化性溃疡患者的治疗过程中,采取疏肝和胃汤联合PPI三联疗法治疗效果显著。

    作者:王桂娟;兰汝春 刊期: 2016年第21期

  • 探讨中医骨折3期治疗对股骨近端骨折术后临床疗效

    目的:考察中医骨折3期疗法对股骨近端骨折术后患者的治疗效果。方法选取实施股骨近端骨折术治疗的89例患者,所有患者签署知情同意书后,随机分为常规治疗组(44例)和中药治疗组(45例)。分析并比较2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和术后1年的股骨头坏死情况。结果中医治疗组显效29例、有效13例、无效3例,治疗总有效率为93.3%;常规治疗组显效23例、有效11例、无效10例,治疗总有效率为77.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年中医治疗组和常规治疗组分别有3例和4例患者发生股骨头坏死,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将中医3期疗法用于股骨近端骨折术后治疗安全性较高并且能促进患者骨折愈合,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作者:蔺卓华;黄广振 刊期: 2016年第21期

  • 芪苈强心胶囊治疗慢性心力衰竭的效果研究

    目的:探讨芪苈强心胶囊治疗慢性心力衰竭的效果。方法收集慢性心力衰竭的患者100例作为研究对象,按住院单双号顺序分为2组,各50例。2组基础西药治疗均相同,研究组加用芪苈强心胶囊。对比2组治疗前及治疗后B型脑钠肽前体水平、左室射血分数、舒张末期内径、纽约心功能分级;2组治疗后6个月内再住院率、死亡率及明尼苏达心力衰竭生活质量评分。结果(1)研究组和对照组治疗前B型脑钠肽前体水平、左室射血分数、舒张末期内径分别为[(42.6±5.9)%、(75.6±8.5)mm、(3560.8±684.3)pg/L]和[(41.3±6.5)%、(76.2±8.1)mm、(3600.4±790.1) pg/L],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治疗后研究组和对照组左室射血分数、舒张末期内径、B型脑钠肽前体水平分别为[(52.6±6.7%)%、(64.2±4.3)mm、(2028.6±464.5)pg/L]和[(46.3±7.2)%、(69.3±6.8)mm、(2652.9±424.1)pg/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研究组和对照组治疗前纽约心功能分级(I级、I 级、I I级、IV)分别为(2例、8例、15例、25例)和(1例、6例、17例、26例),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研究组和对照组治疗后纽约心功能分级(I级、I 级、I I级、IV)分别为(12例、21例、6例、11例)和(4例、14例、13例、19例),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研究组和对照组治疗后6个月再住院率、死亡率及明尼苏达心力衰竭生活质量评分分别为[28%、12%、(48.2±16.3)分]和[12%、2%、(22.5±8.4)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芪苈强心胶囊治疗慢性心力衰竭疗效肯定,能明显降低患者再住院率及死亡率,提高生活质量。

    作者:胡海龙 刊期: 2016年第21期

  • 赣州市医疗急救中心长途转运的现状与前景

    探讨长途转运救护的病种、救护病例的地区分布,医疗救护的重点,确定配置长途转运的条件和相关的急救设备。2013年6月~2014年10月期间赣州市急救中心共转运6282例,包括省内、省外救护车转运病种、转运距离及给予相应的急救物资配备进行分析。急诊病患者转运多,未转诊的主要原因是患者家属已经找到车,除此以外,等待时间过长、患者病情过于危重、未落实接诊医院均是导致本市急救中心未转诊的主要因素。同时分析可见:专业的急救人才配备,完善先进的急救设备,救护车和质量良好的服务质量是长途运输救护的可靠保证,基层医疗急救中心长途转运业务的前景十分广阔。

    作者:张丽萍 刊期: 2016年第21期

  • 社会转型期医改主体之我见

    医疗卫生体制改革涉及千家万户的实际利益,必然成为转型期社会关注的焦点之一。本文就转型期如何调动医院和医生的积极性与提升医药、器械产业竞争力,同时维护十几亿人民健康福祉,充分发挥医务人员在医改中的主体作用,构建以政府主导,医务人员为主体,全民健康水平提高的良性循环格局,提出相关建议。

    作者:刘旭;李清心 刊期: 2016年第21期

  • 健康体检医疗服务实施客户体验管理的实践与探讨

    随着时代的发展和进步,健康体检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在本文当中将结合科室自身发展需要和实践经验对健康体检医疗服务实施客户体验管理进行探讨。并结合江西省人民医院体检中心3年对健康体检医疗服务实施客户体验管理的实践讨论客户体验管理模式展开探究,为完善客户体检体验管理模式,进而提高工作效率、注重细节管理减少负面体验、人性化服务提升正面体验,从客户体检体验的角度,实现更加高度的体检服务的质量。

    作者:周秋莲;谢梦 刊期: 2016年第21期

  • 从质量互变论慢性阻塞性肺疾病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是一种常见的以持续气流受限为特征的可以预防和治疗的疾病,气流受限进行性发展,至今为止,尚无任何药物能够改变COPD患者肺功能的长期下降,其临床症状逐渐加重,生活质量逐渐下降,终导致死亡,故本文以质量互变的哲学观点为依据,从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的病因、病理生理和治疗等方面来探讨COPD的预防和治疗,并得出COPD患者经过长期的治疗是能够完全恢复正常的,但仍需进行长期的临床和基础研究。

    作者:历风元;赖秋英;蒋智敏;朱涟敏 刊期: 2016年第21期

  • 无偿献血宣传招募延伸农村的策略分析

    随着当前临床用血量的不断提升,无偿献血方面的压力越来越大。因此,为了提升无偿献血的数量,从农村方面入手也就显得极为必要。本文就重点针对无偿献血宣传招募延伸农村的策略进行了简要的分析和探讨。

    作者:周忠利 刊期: 2016年第21期

  • 太原市在校大学生龋病流行病学调查及影响因素分析

    目的:通过对太原市七所高校在校大学生进行龋病流行病学调查,了解太原市在校大学生龋病的流行状况和特征,为龋病的预防和控制提供一定依据。方法参照世界卫生组织1997年口腔健康调查基本方法和第3次全国口腔健康流行病学调查方法,随机抽样抽取太原市七所大学616名在校大学生,通过问卷调查和临床检查,了解大学生口腔健康知识、态度、习惯和就医行为及患龋率、充填率、龋均、龋面均等。并对调查结果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被调查的616名大学生,患龋率为54.5%,充填率为27.2%,龋均(DMFT)为1.406,龋面均(DMFS)为1.95。对问卷调查结果进行统计分析,龋齿的发生与面食的食用频率及乳牙龋患龋经历有关(P<0.05)。结论太原市大学生患龋率高、就诊率低、口腔保健意识差,且龋病发生与乳牙龋和面食的食用频率密切相关;加强口腔健康宣教,重视乳牙龋的防治,增加饮食多样性,减少面食食用频率对预防龋病意义重大。

    作者:王婧 刊期: 2016年第21期

  • 河南省长垣县23513例胃镜筛查食管癌前病变及癌的情况分析

    目的:在河南省长垣县进行胃镜筛查,了解当地食管癌前病变和癌的发病情况。方法通过胃镜普查车下乡的形式,对当地40~70岁自愿参加普查的目标人群进行免费胃镜检查。结果目前共对23513名40~70岁当地居民进行了胃镜筛查,总共发现食管低级别上皮内瘤变、高级别上皮内瘤变和早癌、中晚期癌共373例,阳性率为1.60%;其中食管低级别上皮内瘤变共249例,检出率为1.06%,高级别上皮内瘤变及早癌共70例,检出率0.31%,中晚期浸润癌共54例,检出率为0.23%;早癌诊断率高达56.45%。结论长垣地区食管癌和癌前病变的检出率接近食管癌高发区,在当地对高危人群行胃镜筛查能明显提高食管早癌的诊断率,是防治食管癌发展可行和有效的途径。

    作者:钱峰;王慧超;葛相栓;李建平;刘小玲;贾建红;赵静 刊期: 2016年第21期

  • 眶颧颞下入路小脑幕前切迹解剖学研究

    目的:探析眶颧颞下入路小脑幕前切迹解剖学。方法抽选使用福尔马林进行浸泡固定的10例头颅湿性标本,分为2组,分别实施传统颞下入路与眶颧颞下入路,对比2组标本的小脑幕前的暴露情况。结果以基底动脉分叉为视野顶点,眶颧颞下入路的视野增加(29.4±7.1)°,传统颞下入路(17.8±6.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以神经—颈内动脉复合体为视野顶点,眶颧颞下入路的视野增加(20.4±3.4)°,传统颞下入路(11.8±2.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比较,大脑后动脉视野顶点状态下,传统颞下入路分别为(9.0±3.2)°,眶颧颞下入路分别为(16.5±4.1)°,眶颧颞下入路的视野增加显著高于传统颞下入路,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眶颧颞下入路在临床治疗中的使用,能够明显增加视野,减轻对患者脑组织的损伤,有利于患者手术的进行,减少后遗症的发生。

    作者:何祖江;王湘军 刊期: 2016年第21期

  • 双语教学在呼吸治疗专科培训中的应用探讨

    普遍意义上的呼吸治疗双语教学是指用汉语和英语两种语言讲授呼吸治疗专科理论和临床实践的教学模式。随着呼吸治疗专科在我国的蓬勃发展,呼吸治疗师培训在越来越多的医院或医学高校开始办班授课。呼吸机等呼吸治疗专科仪器的操作说明与操作标示均为英语,因此,师资与学员的英语水平对整个教学的质量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直接影响到人员培训的效果和护理品质的维护。但如何做好双语教学培训工作,值得探讨。

    作者:胡艳军 刊期: 2016年第21期

  • 手术录像在胆道外科临床教学中的应用分析

    目的:探讨手术录像在胆道外科临床教学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手术录像和胆道手术外科教学进行结合,选取60名胆道外科临床医生作为研究对象实行对比性实验教学,将其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每组30名。对照组开展传统的手术录像教学,实验组接受改良后的手术录像临床教学;考核2组临床进修医生的教学效果,并调查2组临床进修医生的教学满意度。结果通过腹腔镜联合摄像机录像视频教育,实验组临床进修医生对手术录像的理解情况明显优于对照组的临床进修医生,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将手术录像应用于胆道外科临床教学中,通过两者的结合教学模式,可以使手术变得更加直观和易懂,极大的激发了临床进修医生的学习兴趣,为手术教学模式提供了更好的教学思路。

    作者:冯飞灵;程庆宝;尹磊;刘辰;姜小清 刊期: 2016年第21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