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腹腔镜、传统开腹直肠癌根治术疗效分析

杨杰;彭金凤

关键词:腹腔镜, 开腹手术, 效果
摘要:目的:分析腹腔镜与传统开腹直肠癌根治术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90例直肠癌患者临床资料,按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5例。对照组行传统开腹直肠癌根治术治疗,观察组行腹腔镜术治疗,观察2组疗效。结果治疗后,观察组手术时间、肛门排气时间与术中出血量均比对照组少,且并发症的总发生率2.22%显著比对照组17.78%低,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直肠癌患者行腹腔镜术治疗的效果显著,可减少术中出血量与各项时间指标和并发症,值得推广。
当代医学杂志相关文献
  • 结核杆菌痰检方法的临床应用比较

    目的:比较结核杆菌抗酸染色、金胺O荧光染色(以下简称荧光染色)及结核杆菌分离培养(以下简称结核培养)3种检测方法的阳性检出率,探讨适合基层医疗机构结核杆菌筛查的检测模式。方法选取确诊为肺结核的患者536例,期间共计痰检人次为1531次,按医学影像学和临床症状分为3个组,每位肺结核患者每痰检1次则记为1例,其中处于进展期895例,好转期357例,稳定期279例。对处于进展期、好转期和稳定期的患者的痰检标本分别采用抗酸染色、金胺O荧光染色及结核杆菌分离培养3种方法同时检测即时、夜间和晨痰3份标本。对检测结果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1)肺结核进展期895例,其中抗酸染色阳性病例为266例(29.72%),金胺O荧光染色阳性病例377例(42.12%),结核杆菌分离培养阳性病例401例(44.80%)。结核杆菌分离培养阳性检出率高,荧光染色次之,抗酸染色低;抗酸染色与另2种检测方法之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另2种检测方法之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2)肺结核好转期357例,其中抗酸染色阳性病例为7例(1.96%),金胺O荧光染色阳性病例23例(6.44%),结核杆菌分离培养阳性病例19例(5.32%)。后2种检测方法之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抗酸染色与后2种检测方法之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稳定期279例,其中抗酸染色阳性病例为5例(1.79%),金胺O荧光染色阳性病例8例(2.86%),结核杆菌分离培养阳性病例7例(2.51%)。3种方法之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结论抗酸染色检测迅速,实验操作及设备要求简单,适合基层医疗机构大规模结核病初次筛查及稳定期患者的痰检;金胺O荧光染色检测迅速,操作简单,实验设备要求相对较高,配合抗酸染色有助于提高结核杆菌检出率,适用于肺结核治疗过程中痰菌检测;结核杆菌分离培养在3种方法中阳性检出率高,但是检测时间相对较长,不利于结核杆菌的快速检出,可用于检测抗酸染色和金胺O荧光染色不能确定的可疑标本。

    作者:宋发谷;韩骏飞 刊期: 2016年第21期

  • 侵袭性脑膜瘤的临床特征及外科治疗观察

    目的:探究侵袭性脑膜瘤在临床上的特征表现以及相应的外科治疗方法。方法择取30例患有侵袭性脑膜瘤并接受外科治疗的患者,观察其临床表现,并对所有患者予以病理学与影像学检查,总结其临床特点并分析手术效果。结果侵袭性脑肿瘤在临床上主要的表现为颅内压升高,占53.33%;其次是颅神经功能障碍,占26.67%;后是癫痫与其它,各占10.00%。侵犯位置为肌肉与骨骼的有20.00%,为脑硬膜的有43.33%,为蛛网膜的有16.67%,为颅骨增生的有20.00%。肿瘤分类结果WHOⅠ级63.33%;WHOⅡ级16.67%;WHOⅢ级20.00%。手术结果SimpsonⅠ级50.00%, SimpsonⅡ级有40.00%,SimpsonⅢ级有10.00%。随访结果显示,有86.67%患者术后痊愈,10.00%患者出现了程度较轻的功能障碍,3.33%患者复发。结论侵袭性脑膜瘤的临床症状较为明显,影像学检查与病理学检查结果较为典型,检查的结果能够为手术的展开提供一定的帮助。

    作者:朱浩江 刊期: 2016年第21期

  • 经直肠超声引导下前列腺穿刺活检术后出血护理相关因素

    目的:探究经直肠超声引导下前列腺穿刺活检术后出血护理相关因素。方法选取280例经直肠超声引导下前列腺穿刺活检患者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统计患者术后出血护理相关因素(如患者年龄、止血药使用情况等),并应用单因素与多因素Logistic进行分析。结果通过直肠超声引导下前列腺穿刺活检手术后,本研究所有患者均取得穿刺成功,且术后出现6例血尿,46例血便,104例轻度疼痛,1例严重出血,9例排尿困难;通过直肠超声引导下前列腺穿刺活检手术后出血护理相关因素主要包括PT时间延长、服用过抗凝药物、通过坐硬板凳方式止血与压迫止血的时间<3.20h。结论患者术前凝血功能与术后压迫时间影响通过直肠超声引导下前列腺穿刺活检手术后出血情况。

    作者:徐洁;易照雄;陈颖 刊期: 2016年第21期

  • 宫颈癌手术患者预防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护理干预探析

    目的:探讨宫颈癌手术患者预防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护理干预效果。方法选取86例宫颈癌手术患者进行研究,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43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给予针对性护理干预,对比2组患者下肢深静脉血栓的形成率以及对护理工作的满意程度。结果观察组患者下肢血栓形成率2.32%显著低于对照组11.63%,对护理满意程度93.02%显著高于对照组72.09%,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护理干预可有效降低宫颈癌手术患者下肢深静脉血栓的形成率,并提高患者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

    作者:刘晓莉 刊期: 2016年第21期

  • 综合护理干预在血液透析患者中的临床效果分析

    目的:探讨分析综合护理干预在血液透析患者中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选择需要进行血液透析的150例患者为研究对象,按其入院治疗时间顺序分为对照组和综合组,各75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模式,综合组在常规护理之上给予系统的综合护理干预,对比2组患者的失衡综合征发生率情况、每例患者透析次数、每例患者失衡综合征的发生次数及对满意度情况。结果综合组患者失衡综合征发生率及每例患者失衡综合征发生次数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2组每例患者透析次数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综合组患者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将科学、有效的综合护理服务应用到血液透析患者的临床治疗中,既可明显降低患者的失衡综合征发生率,提高患者生活质量及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

    作者:郑绪冰 刊期: 2016年第21期

  • 罗哌卡因应用于妇产科麻醉的临床麻醉效果

    目的:探讨罗哌卡因应用于妇产科麻醉的临床麻醉效果。方法选取72例妇产科患者,将其随机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每组36例。对照组采用重比重罗哌卡因麻醉处理方式,试验组采用等比重罗哌卡因麻醉处理方式,对比2组患者的麻醉疗效、不良反应发生率以及药物起效时间。结果2组患者的麻醉疗效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2组患者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患者用药到运动阻滞、用药到感觉阻滞、运动阻滞恢复正常以及感觉阻滞恢复正常时间分别为(7.82±2.08)、(7.66±1.77)、(84.49±12.17)及(63.09±10.50)min,和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妇产科患者采用等比重罗哌卡因麻醉处理方式后,可以明显降低不良反应发生率,提高手术的实施成功率,同时延长起效阻滞时间,值得在临床中推广应用。

    作者:张海萍;吴蔚芳 刊期: 2016年第21期

  • 糖尿病肾病患者高密度脂蛋白抗炎能力的分析

    目的:探讨糖尿病肾病患者相对于正常人高密度脂蛋白抗炎能力是否降低。方法将正常人和糖尿病肾病高密度脂蛋白分别处理THP-1细胞,通过ELISA检测TNF-α、IL-6的含量,Western blot检测NF-KB的活化。结果在LPS刺激下,糖尿病肾病HDL相比于正常人HDL抑制THP-1细胞释放TNF-α、IL-6和NF-KB活化的能力显著下降。结论糖尿病肾病相对于正常人高密度脂蛋白抗炎能力显著下降,部分解释糖尿病肾病动脉粥样硬化风险升高。

    作者:郑健宇 刊期: 2016年第21期

  • 河南省长垣县23513例胃镜筛查食管癌前病变及癌的情况分析

    目的:在河南省长垣县进行胃镜筛查,了解当地食管癌前病变和癌的发病情况。方法通过胃镜普查车下乡的形式,对当地40~70岁自愿参加普查的目标人群进行免费胃镜检查。结果目前共对23513名40~70岁当地居民进行了胃镜筛查,总共发现食管低级别上皮内瘤变、高级别上皮内瘤变和早癌、中晚期癌共373例,阳性率为1.60%;其中食管低级别上皮内瘤变共249例,检出率为1.06%,高级别上皮内瘤变及早癌共70例,检出率0.31%,中晚期浸润癌共54例,检出率为0.23%;早癌诊断率高达56.45%。结论长垣地区食管癌和癌前病变的检出率接近食管癌高发区,在当地对高危人群行胃镜筛查能明显提高食管早癌的诊断率,是防治食管癌发展可行和有效的途径。

    作者:钱峰;王慧超;葛相栓;李建平;刘小玲;贾建红;赵静 刊期: 2016年第21期

  • 术中护理在预防食管癌根治术患者手术室相关护理并发症中的效果分析

    目的:探究术中护理在预防食管癌根治术患者手术室相关护理并发症的效果。方法选择行食管癌根治术的90例患者,并将其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45例。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观察组实施护理干预,比较2组护理效果。结果观察组患者出现压疮、眼角膜炎等并发症的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的满意度为97.78%,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7.78%(P<0.05)。结论术中护理在食管癌根治术患者手术室相关护理中,能够促使术中并发症发生率明显降低,使手术质量与患者满意度明显提高。

    作者:罗慧;潘燕 刊期: 2016年第21期

  • 经脐双孔法腹腔镜治疗小儿腹股沟斜疝的临床效果

    目的:探讨经脐双孔法腹腔镜治疗小儿腹股沟斜疝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70例小儿腹股沟斜疝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通过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5例。对照组患儿给予传统手术治疗,观察组患儿采用经脐双孔法腹腔镜治疗手段,观察和分析临床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患儿手术时间、住院时间、并发症发生率、VAS评分均低于对照组,预后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经脐双孔法腹腔镜治疗小儿腹股沟斜疝具有安全性、可靠性及高效性,创伤小、手术操作简便、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低,能明显提高临床治疗效果,具有重要的临床应用价值。

    作者:郭慧 刊期: 2016年第21期

  • 静脉注射胺碘酮治疗心动过速的应用价值及效果评析

    目的:探讨和分析治疗心动过速患者时应用静脉注射胺碘酮的治疗效果。方法选取心动过速患者96例,根据患者入院日期的单双号数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8例。对照组的治疗药物为西地兰,观察组患者采取胺碘酮进行静脉滴注,并对2组患者的治疗效果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观察组治疗有效率为91.7%,显著高于对照组有效率62.5%,2组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心动过速患者采用静脉滴注胺碘酮的治疗方式,能够显著提高治疗的效果,值得在临床治疗中推广应用。

    作者:王辉 刊期: 2016年第21期

  • 手术录像在胆道外科临床教学中的应用分析

    目的:探讨手术录像在胆道外科临床教学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手术录像和胆道手术外科教学进行结合,选取60名胆道外科临床医生作为研究对象实行对比性实验教学,将其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每组30名。对照组开展传统的手术录像教学,实验组接受改良后的手术录像临床教学;考核2组临床进修医生的教学效果,并调查2组临床进修医生的教学满意度。结果通过腹腔镜联合摄像机录像视频教育,实验组临床进修医生对手术录像的理解情况明显优于对照组的临床进修医生,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将手术录像应用于胆道外科临床教学中,通过两者的结合教学模式,可以使手术变得更加直观和易懂,极大的激发了临床进修医生的学习兴趣,为手术教学模式提供了更好的教学思路。

    作者:冯飞灵;程庆宝;尹磊;刘辰;姜小清 刊期: 2016年第21期

  • 地屈孕酮联合HCG治疗原因不明复发性流产的临床观察

    目的:观察地屈孕酮联合HCG治疗原因不明复发性流产的临床效果。方法将87例复发性流产患者,随机分为A组和B组,A组43例给于地屈孕酮联合HCG治疗;B组44例给于黄体酮治疗。另同期选取正常孕妇44例作为对照C组,同期检测3组对象的孕激素、雌二醇、绒毛膜促性腺激素进行比较,并比较妊娠结局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孕9~12周内,A组三项指标均较B组明显高,A组足月分娩率显著高于B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显著低于B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地屈孕酮联合HCG治疗原因不明复发性流产效果显著,保胎成功率高,不良反应少,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王健萍 刊期: 2016年第21期

  • 双语教学在呼吸治疗专科培训中的应用探讨

    普遍意义上的呼吸治疗双语教学是指用汉语和英语两种语言讲授呼吸治疗专科理论和临床实践的教学模式。随着呼吸治疗专科在我国的蓬勃发展,呼吸治疗师培训在越来越多的医院或医学高校开始办班授课。呼吸机等呼吸治疗专科仪器的操作说明与操作标示均为英语,因此,师资与学员的英语水平对整个教学的质量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直接影响到人员培训的效果和护理品质的维护。但如何做好双语教学培训工作,值得探讨。

    作者:胡艳军 刊期: 2016年第21期

  • 人性化护理在妇产科产后出血患者中的应用分析

    目的:综合分析人性化护理在妇产科产后出血患者中的应用效果,为护理产后出血患者提供科学的数据参考。方法选取44例产后出血患者资料,按照不同的入院顺序随机分为实验组与对照组,各22例。对照组应用常规护理方法,实验组应用人性化护理方法。采用统计学软件分析实验组与对照组2组患者的护理总满意度、护理效果以及临床治疗效果。结果实验组患者的总满意度为(98.88±1.23)分,对照组总满意度为(76.88±5.44)分,实验组的总满意度远远高于对照组(P<0.05);对照组患者的排便时间、住院时间分别为(56.8±7.6)h、(10.1±3.2)d,实验组患者的排便时间、住院时间分别为(40.3±6.2)h、(5.8±2.1)d,对照组患者的排便时间、住院时间远远高于实验组(P<0.05)。结论应用人性化护理方法的护理总满意度以及临床治疗效果远远优于应用常规护理方法。

    作者:陈蓉艳;曹娟 刊期: 2016年第21期

  • 残胃出血采用凝血酶联合奥美拉唑治疗的临床效果报道

    目的:分析探讨采用凝血酶联合奥美拉唑治疗残胃出血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68例残胃出血患者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各34例。对照组采用奥美拉唑治疗,治疗组联合采用凝血酶和奥美拉唑治疗,对比分析2组的临床疗效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治疗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4.1%,对照组患者总有效率73.5%,治疗组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2.9%,对照组为5.9%,2组不良反应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联合采用凝血酶和奥美拉唑治疗残胃出血,治疗效果好,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作者:黄文星;王惠霞;陈明初 刊期: 2016年第21期

  • 盐酸羟考酮缓释片治疗晚期癌症患者重度疼痛的效果观察

    目的:观察盐酸羟考酮缓释片在晚期癌症患者中治疗重症疼痛的治疗效果。方法将78例患有晚期癌症的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9例。对照组采用临床常规硫酸吗啡缓释片(美施康定)实施治疗,观察组则使用盐酸羟考酮缓释片(奥施康定)治疗。同时对其镇痛效果、不良反应进行观察。结果通过对比镇痛效果,2组患者的疼痛均显著减轻,2组的总有效率均为94.9%(37/39),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对比2组的不良反应,对照组20例(51.3%)显著高于观察组12例(30.8%),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盐酸羟考酮缓释片治疗晚期癌症患者镇痛效果较美施康定不显著,不良反应较少,服用安全,晚期癌痛患者可长期服用。

    作者:梁贵斌 刊期: 2016年第21期

  • 微创经皮肾穿刺取石术患者行手术室护理干预的效果观察

    目的:观察微创经皮肾穿刺取石术患者行手术室护理干预的效果。方法资料选取64例行微创经皮肾穿刺取石术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根据不同护理方案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各32例。对照组予以常规护理,研究组予以手术室护理干预,对比2组治疗前后心理状态评分、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2组治疗后心理状态评分均降低,但研究组降低幅度比对照组大,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并发症比对照组低,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手术室护理干预应用于微创经皮肾穿刺取石术患者,可有效缓解其负面情绪,并减少并发症,值得推广。

    作者:张梅 刊期: 2016年第21期

  • 左旋多巴对青春期前矮小儿童的发育影响

    目的:探讨左旋多巴对青春期前矮小儿童的生长发育影响。方法选取青春期前矮小儿童5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25例。对照组给予可乐定治疗,每次0.075 mg,每天1次,睡前服用;观察组给予左旋多巴进行治疗,根据患者年龄给药,给药剂量为0.08~0.25 g/次,每天3次。2组患者以骨龄落后年龄不足2岁时为治疗终点,并在治疗前后对患者身高、体质量与骨龄增长率进行比较。结果治疗后较治疗前比较,2组患者在T 3、T 4、TSH与HG等指标上均获得了一定的改善,但比较而言,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且本次调查结果发现,初治年龄不对治疗效果产生不良影响。结论左旋多巴治疗青春期前矮小儿童的生长发育具有较好的效果,与可乐定相似。临床上可对左旋多巴的治疗作用进行进一步的深入研究。

    作者:黄慧 刊期: 2016年第21期

  • 眶颧颞下入路小脑幕前切迹解剖学研究

    目的:探析眶颧颞下入路小脑幕前切迹解剖学。方法抽选使用福尔马林进行浸泡固定的10例头颅湿性标本,分为2组,分别实施传统颞下入路与眶颧颞下入路,对比2组标本的小脑幕前的暴露情况。结果以基底动脉分叉为视野顶点,眶颧颞下入路的视野增加(29.4±7.1)°,传统颞下入路(17.8±6.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以神经—颈内动脉复合体为视野顶点,眶颧颞下入路的视野增加(20.4±3.4)°,传统颞下入路(11.8±2.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比较,大脑后动脉视野顶点状态下,传统颞下入路分别为(9.0±3.2)°,眶颧颞下入路分别为(16.5±4.1)°,眶颧颞下入路的视野增加显著高于传统颞下入路,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眶颧颞下入路在临床治疗中的使用,能够明显增加视野,减轻对患者脑组织的损伤,有利于患者手术的进行,减少后遗症的发生。

    作者:何祖江;王湘军 刊期: 2016年第21期

当代医学杂志

当代医学杂志

主管: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

主办:中国医师协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