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瑞亮;刘满昌;刘斌
探讨长途转运救护的病种、救护病例的地区分布,医疗救护的重点,确定配置长途转运的条件和相关的急救设备。2013年6月~2014年10月期间赣州市急救中心共转运6282例,包括省内、省外救护车转运病种、转运距离及给予相应的急救物资配备进行分析。急诊病患者转运多,未转诊的主要原因是患者家属已经找到车,除此以外,等待时间过长、患者病情过于危重、未落实接诊医院均是导致本市急救中心未转诊的主要因素。同时分析可见:专业的急救人才配备,完善先进的急救设备,救护车和质量良好的服务质量是长途运输救护的可靠保证,基层医疗急救中心长途转运业务的前景十分广阔。
作者:张丽萍 刊期: 2016年第21期
目的:观察并探讨柔性管理理论在优化体检护理管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护理工作人员120名,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60名。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管理,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采用柔性管理理论来优化体检护理管理。对比2组护理人员对柔性管理的了解程度、护理管理者和护理工作人员沟通交流能力、护理工作的质量、团队协作能力、人际关系、个人专业发展评分以及护理满意度。结果观察组对柔性管理的了解程度、护理管理者和护理工作人员沟通交流能力、护理工作的质量、团队协作能力、人际关系、个人专业发展评分以及护理满意度均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在体检护理管理工作中采用柔性管理理论能够优化管理质量,提高体检护理工作人员的综合素质,提高患者对体检护理的满意度,具有一定的推广价值。
作者:谢梦;周秋莲 刊期: 2016年第21期
目的:探讨罗哌卡因应用于妇产科麻醉的临床麻醉效果。方法选取72例妇产科患者,将其随机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每组36例。对照组采用重比重罗哌卡因麻醉处理方式,试验组采用等比重罗哌卡因麻醉处理方式,对比2组患者的麻醉疗效、不良反应发生率以及药物起效时间。结果2组患者的麻醉疗效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2组患者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患者用药到运动阻滞、用药到感觉阻滞、运动阻滞恢复正常以及感觉阻滞恢复正常时间分别为(7.82±2.08)、(7.66±1.77)、(84.49±12.17)及(63.09±10.50)min,和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妇产科患者采用等比重罗哌卡因麻醉处理方式后,可以明显降低不良反应发生率,提高手术的实施成功率,同时延长起效阻滞时间,值得在临床中推广应用。
作者:张海萍;吴蔚芳 刊期: 2016年第21期
目的:探讨关节镜下空心螺钉和缝线内固定治疗胫骨髁间棘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60例胫骨髁间棘骨折患者,根据不同的治疗方案,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0例,观察组患者采用关节镜下空心螺钉内固定进行治疗,对照组患者采用关节镜下缝线内固定内进行治疗,对比2组患者的手术安全性和临床疗效。结果2组患者治疗后均随访9~35个月,平均随访时间为(20.1±2.1)个月。观察组患者的优良率为86.6%,对照组患者的优良率为83.3%,2组优良率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对照组患者的开始进行功能训练时间显著长于观察组患者,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于胫骨髁间棘骨折患者,采用关节镜下空心螺钉和缝线内固定治疗,膝关节功能评分同样显著,但是采用空心螺钉内固定后,膝关节功能训练时间较短,临床疗效显著,采用空心螺钉内固定更能促进胫骨髁间棘骨折患者的快速恢复。
作者:洪忠;刘汉民;张州平 刊期: 2016年第21期
目的:分析护理干预在妇产科手术患者术后疼痛的中的影响效果。方法选取妇产科手术患者168例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常规组和干预组,各84例,常规组患者予以常规护理,干预组患者予以术后疼痛相关护理干预,对比2组患者术后疼痛评分及疼痛护理有效率。结果常规组患者术后疼痛评分为(5.12±1.46)分;干预组患者术后疼痛评分为(2.31±1.08)分,干预组患者术后疼痛程度评分低于常规组患者(P<0.05);且干预组患者护理后总有效率(91.7%)明显高于常规组总有效率(77.4%),2组对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针对妇产科手术患者进行针对性疼痛护理干预,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减轻患者术后疼痛程度,有助于患者术后尽快恢复,具有临床推广应用价值。
作者:石波 刊期: 2016年第21期
目的:探讨经脐双孔法腹腔镜治疗小儿腹股沟斜疝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70例小儿腹股沟斜疝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通过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5例。对照组患儿给予传统手术治疗,观察组患儿采用经脐双孔法腹腔镜治疗手段,观察和分析临床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患儿手术时间、住院时间、并发症发生率、VAS评分均低于对照组,预后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经脐双孔法腹腔镜治疗小儿腹股沟斜疝具有安全性、可靠性及高效性,创伤小、手术操作简便、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低,能明显提高临床治疗效果,具有重要的临床应用价值。
作者:郭慧 刊期: 2016年第21期
目的:分析比索洛尔联合螺内酯治疗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心衰)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95例慢性充血性心衰患者,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2组,对照组47例患者在常规治疗的同时采取比索洛尔治疗,观察组48例患者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联合螺内酯治疗,对比2组患者的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95.8%较对照组总有效率76.6%高(P<0.05);观察组治疗后左心室收缩末期内径(41.8±5.6)mm、左心室舒张末期内径(54.2±5.0)mm较对照组(51.1±5.4)mm、(62.3±6.3)mm显著降低,左心室射血分数(46.2±6.2)%、6 min步行距离(389.6±52.0)m较对照组的(34.2±5.1)%、(213.5±36.8)m显著增加(P<0.05)。结论比索洛尔联合螺内酯治疗慢性充血性心衰效果显著,不良反应少。
作者:韩艳丽;苏竞男;金勇 刊期: 2016年第21期
目的:探讨芪苈强心胶囊治疗慢性心力衰竭的效果。方法收集慢性心力衰竭的患者100例作为研究对象,按住院单双号顺序分为2组,各50例。2组基础西药治疗均相同,研究组加用芪苈强心胶囊。对比2组治疗前及治疗后B型脑钠肽前体水平、左室射血分数、舒张末期内径、纽约心功能分级;2组治疗后6个月内再住院率、死亡率及明尼苏达心力衰竭生活质量评分。结果(1)研究组和对照组治疗前B型脑钠肽前体水平、左室射血分数、舒张末期内径分别为[(42.6±5.9)%、(75.6±8.5)mm、(3560.8±684.3)pg/L]和[(41.3±6.5)%、(76.2±8.1)mm、(3600.4±790.1) pg/L],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治疗后研究组和对照组左室射血分数、舒张末期内径、B型脑钠肽前体水平分别为[(52.6±6.7%)%、(64.2±4.3)mm、(2028.6±464.5)pg/L]和[(46.3±7.2)%、(69.3±6.8)mm、(2652.9±424.1)pg/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研究组和对照组治疗前纽约心功能分级(I级、I 级、I I级、IV)分别为(2例、8例、15例、25例)和(1例、6例、17例、26例),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研究组和对照组治疗后纽约心功能分级(I级、I 级、I I级、IV)分别为(12例、21例、6例、11例)和(4例、14例、13例、19例),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研究组和对照组治疗后6个月再住院率、死亡率及明尼苏达心力衰竭生活质量评分分别为[28%、12%、(48.2±16.3)分]和[12%、2%、(22.5±8.4)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芪苈强心胶囊治疗慢性心力衰竭疗效肯定,能明显降低患者再住院率及死亡率,提高生活质量。
作者:胡海龙 刊期: 2016年第21期
普遍意义上的呼吸治疗双语教学是指用汉语和英语两种语言讲授呼吸治疗专科理论和临床实践的教学模式。随着呼吸治疗专科在我国的蓬勃发展,呼吸治疗师培训在越来越多的医院或医学高校开始办班授课。呼吸机等呼吸治疗专科仪器的操作说明与操作标示均为英语,因此,师资与学员的英语水平对整个教学的质量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直接影响到人员培训的效果和护理品质的维护。但如何做好双语教学培训工作,值得探讨。
作者:胡艳军 刊期: 2016年第21期
目的:探讨不同剂量甘露醇在脑出血治疗中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脑出血患者100例。根据不同的治疗方法,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50例。观察组采用小剂量甘露醇进行治疗,对照组患者采用大剂量甘露醇治疗,观察分析2组患者的临床疗效和血肿情况。结果2组患者治疗后,观察组患者的总有效率是96.0%,对照组患者的总有效率是84.0%,对照组患者的总有效率显著低于观察组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患者的血肿扩大率差于观察组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于脑出血患者的临床治疗,采用小剂量甘露醇,可以显著增强脑出血患者的临床疗效,防止血肿扩大,具有临床价值意义,可以大力推广。
作者:曾瑞亮;刘满昌;刘斌 刊期: 2016年第21期
目的:分析脑梗死伴发高血压患者中循证护理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100例脑梗死并发高血压患者,随机将其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50例。对照组患者行常规护理干预,在常规护理基础上,对观察组患者行循证护理干预,对比2组患者护理效果。结果观察组患者住院时间(11.04±3.55)d短于对照组(14.57±4.27)d,且护理后观察组患者神经功能缺损评分(14.24±5.20)分明显低于对照组患者(18.02±6.18)分,观察组患者神经功能恢复明显优于对照组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2组患者行相应护理后,观察组患者血压控制情况显著优于对照组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循证护理干预有助于减少脑梗死伴发高血压患者住院时间,对患者受损神经功能恢复具有加速作用,有效控制患者血压,值得临床应用与推广。
作者:李慧 刊期: 2016年第21期
目的:探讨手术录像在胆道外科临床教学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手术录像和胆道手术外科教学进行结合,选取60名胆道外科临床医生作为研究对象实行对比性实验教学,将其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每组30名。对照组开展传统的手术录像教学,实验组接受改良后的手术录像临床教学;考核2组临床进修医生的教学效果,并调查2组临床进修医生的教学满意度。结果通过腹腔镜联合摄像机录像视频教育,实验组临床进修医生对手术录像的理解情况明显优于对照组的临床进修医生,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将手术录像应用于胆道外科临床教学中,通过两者的结合教学模式,可以使手术变得更加直观和易懂,极大的激发了临床进修医生的学习兴趣,为手术教学模式提供了更好的教学思路。
作者:冯飞灵;程庆宝;尹磊;刘辰;姜小清 刊期: 2016年第21期
目的:考察中医骨折3期疗法对股骨近端骨折术后患者的治疗效果。方法选取实施股骨近端骨折术治疗的89例患者,所有患者签署知情同意书后,随机分为常规治疗组(44例)和中药治疗组(45例)。分析并比较2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和术后1年的股骨头坏死情况。结果中医治疗组显效29例、有效13例、无效3例,治疗总有效率为93.3%;常规治疗组显效23例、有效11例、无效10例,治疗总有效率为77.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年中医治疗组和常规治疗组分别有3例和4例患者发生股骨头坏死,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将中医3期疗法用于股骨近端骨折术后治疗安全性较高并且能促进患者骨折愈合,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作者:蔺卓华;黄广振 刊期: 2016年第21期
目的:研究甲基强的松龙鞘内注射治疗急性期多发性硬化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多发性硬化病患者100例,随机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各50例。对照组采取中医治疗方法同时配用依达拉奉、红花、甲钴胺等药物。试验组在对照组常规的治疗方法上采取联合甲基强的松龙鞘内注射进行治疗,一段时间后对比2组患者的治疗效果。结果试验组患者总有效率为90%,照组为7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患者在运动能力、神经功能、语言能力上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采用甲基强的松龙鞘内注射治疗多发性硬化的疗效更佳,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作者:宋元清;王士列;李年春 刊期: 2016年第21期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是一种常见的以持续气流受限为特征的可以预防和治疗的疾病,气流受限进行性发展,至今为止,尚无任何药物能够改变COPD患者肺功能的长期下降,其临床症状逐渐加重,生活质量逐渐下降,终导致死亡,故本文以质量互变的哲学观点为依据,从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的病因、病理生理和治疗等方面来探讨COPD的预防和治疗,并得出COPD患者经过长期的治疗是能够完全恢复正常的,但仍需进行长期的临床和基础研究。
作者:历风元;赖秋英;蒋智敏;朱涟敏 刊期: 2016年第21期
目的:探讨在糖尿病控制中实施社区饮食干预护理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选取120例糖尿病患者,随机分为干预组和常规组,每组60例。常规组只实行常规护理,干预组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实行社区饮食干预护理。分析干预前后2组患者的空腹血糖、餐后2h血糖、饮食护理相关知识掌握、护理的满意度、治疗的依从性等指标的变化,并进行分析比较。结果干预组饮食相关知识掌握率45例(75.0%)、治疗依从性48例(80.0%)均高于常规组30例(50.0%)、30例(5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组的医护满意度58例(96.7%)显著高于对照组42例(7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前,2组空腹血糖、餐后2 h血糖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干预后均有下降,干预组空腹血糖(5.89±1.22)、餐后2 h血糖(7.94±2.92)的下降幅度较常规组(8.30±1.92)(、9.29±3.47)更为显著(P<0.05)。结论合理的饮食干预护理对于糖尿病有一定的控制作用,具有临床推广的价值。
作者:万耀莲;张璋 刊期: 2016年第21期
目的:在河南省长垣县进行胃镜筛查,了解当地食管癌前病变和癌的发病情况。方法通过胃镜普查车下乡的形式,对当地40~70岁自愿参加普查的目标人群进行免费胃镜检查。结果目前共对23513名40~70岁当地居民进行了胃镜筛查,总共发现食管低级别上皮内瘤变、高级别上皮内瘤变和早癌、中晚期癌共373例,阳性率为1.60%;其中食管低级别上皮内瘤变共249例,检出率为1.06%,高级别上皮内瘤变及早癌共70例,检出率0.31%,中晚期浸润癌共54例,检出率为0.23%;早癌诊断率高达56.45%。结论长垣地区食管癌和癌前病变的检出率接近食管癌高发区,在当地对高危人群行胃镜筛查能明显提高食管早癌的诊断率,是防治食管癌发展可行和有效的途径。
作者:钱峰;王慧超;葛相栓;李建平;刘小玲;贾建红;赵静 刊期: 2016年第21期
目的:探讨“一对一”陪伴分娩与传统助产分娩对产程进展与分娩结局的影响。方法选取160例产妇为研究对象,随机分成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80例。对照组产妇给予传统助产分娩,观察组产妇实施“一对一”陪伴分娩,比较2组产妇产程进展和分娩结局的差异。结果观察组产妇分娩过程中焦虑(SAS)、抑郁(SDS)评分、剖宫产率、第一产程时间、第二产程时间、第三产程时间以及出血量均较对照组有明显降低,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产妇分娩过程中实施“一对一”陪伴分娩能够明显改善产妇心理焦虑、抑郁状态,缩短生产时间,减少出血,同时,可以提高自然分娩的成功率,降低剖宫产率,临床疗效显著,是一种有效的分娩护理模式,值得推广。
作者:王婷 刊期: 2016年第21期
目的:研究分析循证护理干预对于支气管哮喘患儿的治疗效果。方法选取200例支气管哮喘患儿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2组,各100例。对照组实施传统护理,观察组实施循证护理,比较分析2组患儿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患儿治疗有效率为96.0%,对照组患儿治疗有效率仅为82.0%,二者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干预前,2组患儿肺功能指标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护理干预后,观察组患儿各项肺功能均佳于对照组(P<0.05)。结论循证护理干预可改善小儿支气管哮喘的治疗效果,改善患儿肺功能。
作者:刘婷婷 刊期: 2016年第21期
目的:分析消化性溃疡、慢性胃炎幽门螺杆菌感染与中医证型的相关性。方法选取200例由于上消化道症状行胃镜检查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通过对患者胃黏膜的实验室检查分析、探索,研究幽门螺杆菌感染患者在消化性溃疡以及慢性胃炎患者中的感染率,并进行中医辨证分型。结果200例胃镜检查者中,有150例Hp检查为阳性,Hp感染检出率为75.0%。中医辩证分型发现:Hp感染中主要以脾胃湿热型、肝郁气滞型、胃阴亏虚型、脾胃虚寒型为主型,其中以脾胃湿热型、肝郁气滞型的Hp感染率较高,胃阴亏虚型以及脾胃虚寒型的Hp感染率较低;部分Hp感染患者兼具食滞证、胃寒症、血瘀证。结论胃癌以及十二指肠溃疡的Hp感染率较高;胃溃疡以及萎缩型胃炎次之,慢性浅表性胃炎低。
作者:杨梅芳 刊期: 2016年第21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