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改良下鼻甲黏膜下部分切除术治疗慢性肥厚性鼻炎的临床探析

熊剑丁

关键词:慢性肥厚性鼻炎, 改良下鼻甲黏膜下部分切除术, 临床效果
摘要:目的 探讨应用改良下鼻甲黏膜下部分切除术治疗慢性肥厚性鼻炎患者的临床效果.方法 将120例慢性肥厚性鼻炎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60例.观察组应用改良下鼻甲黏膜下部分切除术进行治疗,对照组应用传统下鼻甲部分切除术进行治疗,对比2组患者治疗效果.结果 治疗后,观察组显效30例,有效26例,无效4例,治疗总有效率为93.3%;对照组显效16例,有效30例,无效14例,治疗总有效率为76.7%,治疗效果明显低于观察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慢性肥厚性鼻炎患者的治疗过程中,应用改良下鼻甲黏膜下部分切除术进行治疗,效果较好.
当代医学杂志相关文献
  • 血塞通联合硫辛酸治疗糖尿病性周围神经病变的临床分析

    目的 探讨血塞通联合硫辛酸治疗糖尿病性周围神经病变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取100例糖尿病性周围神经病变患者作为本次的研究对象,以随机数字表达法为依据将其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50例.对照组采用硫辛酸静脉滴注治疗,1天1次,观察组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加行血塞通静脉注射治疗,1天1次,2组均以12 d为1个疗程.结果 观察组患者临床症状改善总有效率为80.0%,对照组为52.0%,观察组明显高于对照组,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患者治疗前周围神经病变的症状评分(TSS)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治疗后观察组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 糖尿病性周围神经病变患者应用血塞通联合硫辛酸治疗可有效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有较高的应用价值.

    作者:胡玮;王建林 刊期: 2015年第16期

  • 大肠癌患者术前管饲全肠内营养的效果及其肠道清洁的作用分析

    目的 探讨管饲全肠内营养方案在大肠癌择期手术患者术前准备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以124例大肠癌择期手术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肠内组和常规组(n=62),肠内组在术前采用管饲全肠内营养方案,常规组在术前采用常规肠道准备和营养支持方案,比较2组患者准备效果及术后康复之间的差异.结果 肠内组患者术前营养水平和术中肠道清洁度显著高于常规组(P<0.05).术后肛门通气时间和术后住院天数显著小于常规组(P<0.05).结论 管饲全肠内营养方法可以有效作用于大肠癌患者术前准备中,可以提高术中肠道清洁水平,改善患者术前营养情况,对手术和患者术后康复具有积极意义.

    作者:周文鹏 刊期: 2015年第16期

  • 宫颈环形电切术治疗宫颈上皮内瘤变合并HPV感染的效果及安全性分析

    目的 分析宫颈环形电切术治疗宫颈上皮内瘤变合并HPV感染的效果及安全性分析.方法 选取宫颈上皮内瘤变合并HPV感染患者76例,随机分为2组(n=38).观察组行宫颈环形电切术,对照组行宫颈冷刀锥切术,比较2组临床效果.结果 2组总有效率、转阴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2组手术时间、手术出血量、术后伤口愈合情况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术后出血2例,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应用宫颈环形电切术治疗宫颈上皮内瘤变合并HPV感染效果显著,手术创伤小且时间短、愈合快,并发症少,安全性高,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陈文娟 刊期: 2015年第16期

  • 血气监测指导对经鼻持续呼吸道正压给氧效果的影响

    目的 探讨在血气监测指导下经鼻持续呼吸道正压给氧对肺源性呼吸困难新生儿肺功能的影响.方法 选取肺源性呼吸困难新生儿共81例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n=44)和观察组(n=37).对照组给予头罩或鼻导管吸氧,无效者直接应用呼吸机.观察组给予头罩或鼻导管吸氧,无效者采用经鼻持续呼吸道正压给氧,并利用微量血气仪动态监测并调控,无效者应用呼吸机.比较2组患儿治疗前后动脉血二氧化碳分压(PaCO 2)、动脉血氧分压(PaO2)、动脉血氧饱和度(SaO2)及临床预后.结果 治疗后,观察组患儿PaO2、SaO2、PaCO2分别为(98.34±7.62)mmHg、(98.95±4.56)%、(34.36±7.24)mmHg,对照组分别为(87.61±7.65)mmHg、(89.25±4.11)%、(43.53±6.89)mmHg,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儿治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86.5% vs 61.4%)(P<0.05);2组患儿上机率(8.1% vs 20.5%)及病死率(5.4% vs 18.2%)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在血气监测指导下经鼻持续呼吸道正压给氧可有效改善肺源性呼吸困难新生儿肺功能及预后.

    作者:王冬妹;曾亚丽;陈亚丽 刊期: 2015年第16期

  • 阔筋膜张肌及其联合半腱肌肌瓣对二次臀部褥疮修复效果

    目的 比较阔筋膜张肌肌皮瓣和阔筋膜张肌肌皮瓣加半腱肌肌瓣联合二次臀部褥疮修复的临床疗效.方法 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80例长期卧床导致臀部褥疮的患者分为2组,各40例.对照组采用阔筋膜张肌肌皮瓣移植的修复方法,试验组采用阔筋膜张肌肌皮瓣加半腱肌肌瓣联合二次移植的修复方法,观察并比较2组患者治疗后的临床效果[1].结果 治疗后,试验组臀部褥疮修复总有效率(95.00%)明显高于对照组(67.50%),试验组患者皮瓣移植部位预后感染发生率(7.50%)明显低于对照组患者(40.00%),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对于患者臀部褥疮恢复的治疗,阔筋膜张肌肌皮瓣加半腱肌肌瓣联合二次移植的方法较阔筋膜张肌肌皮瓣移植有更加显著的临床疗效,患者预后血液循环情况良好,有效降低继发感染的发生率,提高生活质量.

    作者:向宏伟 刊期: 2015年第16期

  • 学校食品卫生安全存在的隐患及对策

    学校作为学生的聚集地,其食品安全问题关系到学生的健康与生命安全,同时也关系到家庭的美满,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以及教育的改革,学校学生的人数也在增多,与此同时,学校的食品卫生安全也出现了一些问题,为了保证学校食品安全,本文对学校食品卫生安全存在的隐患进行分析,并有针对性的提出几点建议,以供学校参考.

    作者:郝建华 刊期: 2015年第16期

  • 正压通气对急性左心衰竭合并呼吸衰竭患者的临床观察

    目的 探讨正压通气在急性左心衰竭合并呼吸衰竭患者中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 选取急性左心衰竭合并呼吸衰竭患者60例,按照入院先后顺序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n=30);对照组行常规治疗,观察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行无创正压通气(NIPPV),并比较2组治疗效果.结果 观察组在治疗后的心率、呼吸以及动脉血气分析指标PaO 2、PaCO 2、pH的变化情况均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有效率为93.3%,对照组有效率为73.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无创正压通气在急性左心衰竭合并呼吸衰竭患者的救治中安全、有效,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刘伟钦 刊期: 2015年第16期

  • 超大剂量甲泼尼龙治疗实验性变态反应性脑脊髓炎的疗效分析

    目的 研究超大剂量甲泼尼龙(MP)对实验性变态反应性脑脊髓炎(EAE)大鼠的治疗作用,探讨超大剂量MP能否提高疗效.方法 构建EAE大鼠模型,分为超大剂量组、小剂量组和模型对照组,分别予以尾静脉注射MP 100 mg/kg、25 mg/kg、等体积生理盐水;另取正常大鼠为正常对照组,给予等体积生理盐水注射.连续给药5 d,处死大鼠,采血检测血浆白细胞介素-2(IL-2)、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含量.取脑、脊髓组织行HE染色及髓鞘染色.对临床评分、炎性病灶计数、髓鞘脱失评分、细胞因子含量等进行综合评价.结果 超大剂量组和小剂量组大鼠经MP治疗前后临床评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组织炎性病灶数、髓鞘脱失评分及血浆IL-2、TNF-α含量均较模型对照组低.而超大剂量、小剂量组间在临床评分、炎性病灶数、髓鞘脱失评分、细胞因子含量等方面比较均无统计学差异.结论 两种剂量MP均能缓解EAE症状,改善病情,但临床疗效并不与剂量呈依赖性,在一定的有效剂量范围内,超大剂量MP并不能提高疗效.

    作者:危智盛;黄叶青;刁胜朋;洪铭范 刊期: 2015年第16期

  • 尿毒症患者应用左卡尼汀配合透析的临床疗效研究

    目的 研究尿毒症患者应用左卡尼汀配合透析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择接受透析治疗的60例尿毒症患者,将患者随机分为2组(n=30).使用常规血液透析疗法治疗对照组,而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对实验组患者配合使用左卡尼汀药物,观察2组红细胞比容(Hct)及血红蛋白(Hb)含量变化情况.结果 实验组患者接受治疗后的红细胞比容及血红蛋白分别为(30.6±5.6)%及(98.8±14.3)g/L,明显高于治疗前及对照组治疗前后的值(P﹤0.05).实验组治疗有效率是93.33%,明显高于对照组治疗有效率86.67%,具有统计学意义(u=2.4427,P=0.0146).结论 应用左卡尼汀配合透析疗法对尿毒症患者可有效地提高患者内红细胞比容和血红蛋白的含量,进而改善患者贫血症,应用价值高,值得广泛应用于临床.

    作者:朱莉平;徐和模 刊期: 2015年第16期

  • 布地奈德、特布他林雾化治疗急性小儿哮喘的护理体会

    目的 探讨布地奈德、特布他林雾化吸入治疗急性期小儿支气管哮喘的疗效及护理措施.方法 选择支气管哮喘患儿198例,采用抽签法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联合组,各99例.对照组采用常规疗法,联合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联合使用布地奈德、特布他林雾化吸入(每次布地奈德0.5 mg+特布他林5 mg雾化10~15分钟,每日雾化2次,应用5~7天)治疗,2组均针对性进行护理干预.观察2组患儿的咳嗽哮喘及肺部哮鸣音消失的时间,治疗前后血压、呼吸频率、心率变化情况.结果 联合组患儿发热、咳嗽气促及肺部啰音消失的时间[(7.1±1.5)d(、5.6±2.0)d(、6.7±1.6)d]均明显低于对照组[(5.3±1.2)d(、3.4±1.0)d(、5.2±1.8)d](P<0.05).治疗前、后2组患儿收缩压、舒张压、呼吸频率及心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布地奈德、特布他林雾化吸入治疗急性期小儿支气管哮喘,并针对性进行护理可有效缓解患儿的临床症状,且安全可靠,是一种方便、有效、安全的治疗方法.

    作者:张建荣 刊期: 2015年第16期

  • 黄芪薄层鉴别方法改进分析

    目的 探讨黄芪薄层鉴别方法的改进措施.方法 选用黄芪药材及黄芪甲苷对照品,分别采用药典方法和新拟方法进行薄层色谱法分层鉴别,比较两种方法的鉴别有效率.结果 采用新拟薄层方法对黄芪甲苷进行鉴别,鉴别有效率为98%,应用药典方法提取供试品溶液为简便,薄层分离有效率为96%.居较高水平,所获取的黄芪甲苷斑点较为清晰和明显.结论 黄芪薄层色谱鉴别采用新拟方法,相较药典提取供试品溶液快速、简便,可获得可靠、准确的检验结果,具较高的应用价值.

    作者:沈洁 刊期: 2015年第16期

  • 和肽素联合cTnI在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早期诊断中的意义

    目的 探讨和肽素和心肌肌钙蛋白Ⅰ(cTnⅠ)联合检测在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早期诊断中的的临床意义.方法 收集确诊为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患者68例,根据冠状动脉病变程度分为左主干病变组(n=21),三支病变组(n=18)、双支病变组(n=15)以及单支病变组(n=14);按类型分为VAP组26例,NSTEMⅠ组24例,STEMⅠ组18例;同时选取30例基本资料相同的志愿者作为对照组.检查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患者和对照组3、6、12、24h的和肽素、cTnⅠ水平,并分析copeptin、cTnⅠ在冠状动脉不同病变程度组的表达.结果 UAP组、NSTEMⅠ组、以及STEMⅡ组在3、6、12、24h 4个时间点的和肽素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STEMⅡ组和肽素水平高(P<0.05).UAP组、NSTEMⅠ组及STEMⅡ组3h和肽素水平与12h、24h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UAP组、NSTEMⅠ组及STEMⅡ组3h的cTnⅠ水平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6、12 h以及24 h的cTnⅠ水平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左主干病变组、三支病变组、双支病变组以及单支病变组的和肽素水平相互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各组间cTnⅠ水平相互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和肽素水平在ACS发病早期水平明显升高,在一定程度内可以反映冠状动脉病变程度,可成为早期诊断ACS的标志物.

    作者:姚海龙;刘英飞;陈正凯;许丹焰 刊期: 2015年第16期

  • 应用复方甘草酸苷片及卤米松乳膏联合窄谱中波紫外线治疗白癜风的临床效果分析

    目的 分析白癜风应用复方甘草酸苷片及卤米松乳膏联合窄谱中波紫外线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取110例白癜风患者,按照随机分配方法均分为治疗组和参照组(n=55),参照组予以患者卤米松乳膏联合窄谱中波紫外线治疗,治疗组在参照组基础上加用复方甘草酸苷片治疗,观察2组患者治疗后的临床效果.结果 治疗组患者总有效率(98.18%)显著高于参照组(87.27%),不良反应发生率(1.82%)低于参照组(12.73%),2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白癜风应用复方甘草酸苷片及卤米松乳膏联合窄谱中波紫外线治疗的临床效果明显,且不良反应发生率低,具有临床推广应用价值.

    作者:刘向梅 刊期: 2015年第16期

  • 干扰素治疗慢性炎性脱髓鞘性多发性神经病的临床研究

    目的 分析干扰素治疗慢性炎性脱髓鞘性多发性神经病(CIDP)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取40例CIDP患者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每组20例.对照组患者口服泼尼松30 mg,隔天1次,每周酌情减量至停药,持续8周.研究组在此基础上应用干扰素治疗,用量为30μg肌内注射,每周1次,持续8周.2组患者均以3个月为1个疗程,对比治疗效果.结果 研究组治疗显效4例,好转14例,无效2例,总有效率为90.0%,对照组显效2例,好转11例,无效7例,总有效率为65.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肌力、神经善情况和日常生活能力均得到显著改善,效果优越.结论 干扰素治疗CIDP可显著改善患者肌力,有助于恢复日常生活能力.

    作者:赖穗翩 刊期: 2015年第16期

  • 右美托咪定在全身麻醉中应用的价值

    目的 分析在全身麻醉中应用右美托咪定的临床价值.方法 选取86例择期手术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分为观察组(右美托咪定麻醉)与对照组(生理盐水辅助全身麻醉),各43例,观察组给予右美托咪定麻醉,将右美托咪定稀释成4μg/mL,于麻醉诱导前15 min以负荷量1.0μg/kg静脉泵注,输注时间应少于10 min.对照组给予等相同剂量的生理盐水进行静脉泵注,在静脉输注10 min后进行全身麻醉诱导.全身麻醉诱导时应采用2 mg/kg丙泊酚、0.2μg/kg芬太尼、0.6 mg/kg罗库溴铵进行静脉推注.观察2组患者在进入手术室时(T 0)、插管时(T 1)、术后睁眼时(T 2)、拔管时(T3)及拔管后10min(T4)各个时刻的HR、MAP变化.结果 观察组在麻醉中的丙泊酚、芬太尼用量分别为(2.13±0.31)、(75.62±21.68)均少于对照组的(3.85±0.64)、(118.34±34.2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在T 1、T 3时刻的MAP、HR水平均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在手术全身麻醉中应用右美托咪定,能有效稳定患者的血液动力学,且有良好的镇静、镇痛效果.

    作者:刘云洁 刊期: 2015年第16期

  • 中医辨证治疗急诊眩晕的临床分析

    目的 探究中医辨证治疗急诊眩晕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取急诊眩晕患者共50例,随机均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n=25).对照组患者行传统西医治疗,观察组行中医辨证疗法治疗同时西医辅助治疗.观察并对比2组患者治疗后的治疗效果.结果 治疗4周后,对照组患者总有效率为68.0%.观察组患者总有效率为92.0%.2组患者总有效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中医辨证治疗急诊眩晕的临床效果显著,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作者:彭天托;李秀兰 刊期: 2015年第16期

  • 拉贝洛尔与硫酸镁对重症妊娠高血压患者分娩结局的影响

    目的 探讨拉贝洛尔联合硫酸镁治疗重症妊娠高血压疗效及对分娩结局的影响.方法 选取88例重症妊娠高血压综合征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均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n=44).对照组患者采取硫酸镁联合硝苯地平控释片治疗,观察组患者采取硫酸镁联合拉贝洛尔治疗.观察2组患者MAP(平均动脉压)、24h尿蛋白量、分娩结局等指标.结果 观察组治疗后MAP、24h尿蛋白量优于对照组治疗后[(111.98±8.22) mmHg vs (128.87±7.34)mmHg(、1.49±0.48)g vs (2.09±0.63)g],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患者治疗后MAP、24h尿蛋白量均优于治疗前[(128.87±7.34)mmHg vs (136.28±6.33)mmHg(、2.09±0.63)g vs (3.88±0.94)g(,111.98±8.22)mmHg vs (137.87±7.23)mmHg(、1.49±0.48)g vs (4.09±0.89)g],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患者均顺利分娩.观察组剖宫产率和产后出血率显著低于对照组(15.91% vs 43.18%、11.36% vs 27.27%),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拉贝洛尔联合硫酸镁治疗重症妊娠高血压疗效显著,孕产妇分娩结局良好,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徐正芳 刊期: 2015年第16期

  • 基层医院产科门诊健康教育实施效果的观察

    目的 探讨基层医院产科门诊健康教育的效果.方法 选择住院的孕产妇900例,以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3组,各300例,其中1组接受系统门诊产科健康教育指导,3组为未接受系统门诊产科健康教育指导,2组为不全接受门诊产科健康教育指导.对3组患者健康教育知识掌握程度、自然分娩率、患者满意率、高危妊娠率、母婴健康状况等进行评价.结果 1组、2组、3组健康教育掌握程度评分为(95.6±6.5)分、(82.0±5.3)分、(43.45±5.6)分,自然分娩率为85%、80.7%、77.3%,患者满意率为100%、92%、90%,高危妊娠率为10.0%、16.3%、30.3%,母婴健康状况依从为:良好、较好、一般.经对比可知,1组患者健康教育掌握程度评分、自然分娩率、患者满意率均显著高于2组与3组,母婴健康状况优于2组与3组(P<0.05);2组健康教育掌握程度、母婴健康状况显著优于3组(P<0.05);1组、2组、3组高危妊娠率高危妊娠率依次升高,且组间对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产科门诊实行健康教育,效果优于住院期间.其可提高产科健康教育知晓率,提高患者对护士满意率,降低高危妊娠发生率,提高自然分娩率,提高围产期母婴健康状况.

    作者:俞红兰 刊期: 2015年第16期

  • 654-2联合VitB12足三里穴位注射治疗婴幼儿秋季腹泻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研究

    目的 分析654-2联合VitB12足三里穴位注射治疗婴幼儿秋季腹泻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 选取进行治疗的秋季腹泻的婴幼儿120例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n=60),对照组婴幼儿采用654-2足三里穴位注射治疗,观察组婴幼儿采用654-2联合VitB 12足三里穴位注射治疗.比较2组的临床疗效及心率加快、面部潮红、高烧等不良反应的发生情况.结果 观察组治疗后的总有效率(88.33%)显著好于对照组(63.33%),观察组治疗后的不良反应等发生率(23.33%)显著低于对照组(50.00%),2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对秋季腹泻的婴幼儿采用654-2联合VitB 12足三里穴位注射治疗有较好的临床疗效,可以降低不良反应的发生率,安全性高,值得在临床中推广应用.

    作者:张朝辉 刊期: 2015年第16期

  • 某院154例药品不良反应报告分析

    目的 了解某院药品不良反应(ADR)发生的规律及特点,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依据.方法 收集该院2013年上报的154例ADR报告,按患者的年龄、性别、给药途径、主要临床表现及所涉及的药品种类等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154例ADR报告中,不同给药途径中,静脉给药引发的ADR多,占76.6%(118例);不同种类药品中,抗感染药物引发的ADR多,占49.4%(76例),中成药占10.4%(16例);临床表现以皮肤及其附件损害为常见,占50.0%(77例).结论 应加强专业人员的业务和服务素质培养,并展开全方位的ADR监测工作,以减少和避免ADR的发生.

    作者:林艳梅;李瑾;姚国强 刊期: 2015年第16期

当代医学杂志

当代医学杂志

主管: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

主办:中国医师协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