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自备质控品对不规则抗体筛查试验中筛选细胞的质量监控

周桂艳

关键词:微胶凝柱法, 筛选细胞, 质量监控
摘要:目的 用自备的阴性和阳性血清对不规则抗体筛查试验中的筛选细胞的质量监测作初步探讨.方法 用微胶凝柱法对受者血清进行不规则抗体筛查,同时用自备的AB型阴性血清和RhD阳性血清对筛选细胞进行监测.结果 阳性对照血清浓度由+++下降到++,阴性对照血清结果全部为阴性;在检测30例受者血中筛查出含不规则抗体有4例.结论 新鲜的筛选细胞质量相对稳定,随着筛查细胞久置其质量会下降,所以筛选细胞对不规则抗体筛查试验影响很大.
当代医学杂志相关文献
  • 主动脉内球囊反搏辅助治疗急性心肌梗死的疗效观察

    目的 评价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应用主动脉内球囊反搏(IABP)辅助治疗的效果.方法 收集威海市解放军404医院(2008年1月~2010年12月期间)18例应用IABP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临床资料,对比分析IABP的治疗效果.结果 总成功率72%,其中13例患者接受IABP治疗后,血流动力学稳定,无一例出现与IABP相关的肢体缺血坏死等严重并发症.死亡5例,其中死于心源性休克者占60%,14例患者均进行了冠脉造影,12例患者在出院前施行了冠脉血管重建.结论 早期IABP治疗可以有效地稳定多种高危AMI的血流动力学状态,联合冠脉血管重建治疗可降低死亡率.

    作者:张杰;张新峰 刊期: 2011年第29期

  • 孕中期超声诊断胎儿畸形的临床价值分析

    目的 探讨孕中期超声诊断胎儿畸形的临床价值.方法 对2008年1月~2010年12月7956例孕周为18~28周的妇女常规行超声检查,每例胎儿均进行综合筛查法,对头颅、脊柱、颜面部、胸腔等部位进行扫描,测量双顶径、头围、小脑横径、腹围、肱骨、股骨,观察胎儿附属物、胎盘、羊水等.对胎儿的发育进行综合判断.结果 全组引产或出生后证实的各种胎儿畸形为64例,产前超声检出60例,漏诊4例.结论 超声成像可以实时观察胎儿各部位、各器官的发育情况,早期发现胎儿畸形,对于提高人口素质具有重要的意义.

    作者:吴晓妍 刊期: 2011年第29期

  • 中西医结合治疗慢性肺心病的临床疗效观察

    目的 研究观察中西医结合治疗慢性肺心病的治疗效果.方法 选取2007年8月~2010年6月收治的慢性肺心病患者50例,按照随机方法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25例,对照组患者进行单纯的西药治疗,其中包括抗感染、扩血管、解痉平喘、氧气支持以及维持水、电解质平衡等.治疗组患者在此基础上进行中医中药治疗.结果 治疗后治疗组25例患者中显著进步16例,占64%;进步8例,占32%;无效1例,占4%;总有效率为96%.对照组患者中显著进步7例,占28%;进步12例,占48%;无效6例,占24%;总有效率为76%,两组患者治疗结果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PaO2明显升高,PaCO2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单纯的西医治疗或者中医治疗效果均不如中西医结合治疗,中西医结合可以有效治疗慢性肺心病.

    作者:李明华;罗炽权;林本 刊期: 2011年第29期

  • 中西医结合治疗糖尿病肾病67例临床观察

    目的 研究中西医结合治疗糖尿病肾病(DN)的临床疗效.方法 对2009年6月~2010年6月入院治疗的134例糖尿病肾病患者进行了研究,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给予常规西药治疗,治疗组在西药治疗基础上,配合中药益肾饮,比较两组的治疗效果.结果 治疗组显效40例,有效22例,无效5例,总有效率可达92.5%;对照组显效25例,有效26例,无效16例,总有效率为76.1%.两组比较差异明显,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中西医结合治疗糖尿病肾病能够明显改善患者临床症状,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临床效果好于单独西药治疗,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李深广 刊期: 2011年第29期

  • 开展处方点评提高处方质量

    目的 对比分析实行处方点评制度前后门诊处方质量的变化情况,包括用药的合理性以及处方书写的合格率.方法 对2010年及2011年同期门诊处方进行点评.结果 实行处方点评制度后处方质量明显提高,问题处方率从16.17%下降至3.17%.结论 通过处方点评,加强对执业医师用药合理性及处方书写的警示或干预,使医师处方更加科学、合理、规范.

    作者:包慧勇;汪学超 刊期: 2011年第29期

  • 醒脑静治疗脑出血伴意识障碍100例观察

    目的 观察脑出血伴意识障碍患者应用醒脑静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100例脑出血伴意识障碍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对照组,治疗组以醒脑静注射液加西医常规治疗,对照组为西医常规治疗;通过Glasgow昏迷计分法(GCS)及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比较两组治疗前后临床疗效.结果 治疗后治疗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其治疗后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改善优于对照组,GCS评分亦明显提高.结论 常规治疗基础上配合醒脑静注射液治疗脑出血伴意识障碍对意识障碍改善,神经功能缺损均有较显著疗效.

    作者:吴黎黎;赵志斌;韩静 刊期: 2011年第29期

  • 从PDCA理论视角谈公立医院如何科学合理地进行岗位设置

    公立医院的岗位设置改革是在事业单位改革和医疗卫生体制改革的同步中进行,岗位设置工作是否科学、合法、合理,直接影响公立医院的人才资源战略,直接影响公立医院在即将全面开展的医疗体制改革中的可持续发展问题.在当前形势下,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运用PDCA方法来开展公立医院岗位设置工作,有利于公立医院在当前医改形势下实施人力资源发展战略,有利于提升公立医院的核心竞争力.

    作者:薛杨;梁琼;蒋敏慧;曾卫龙 刊期: 2011年第29期

  • 针灸治疗面瘫的疗效观察

    目的 观察分析针灸治疗面瘫的效果.方法 选取30例面瘫患者且根据其发病时间给予相应针灸治疗方法,同时对其进行观察与相关数据统计分析.结果 急性期、静止期、恢复期和后遗症期治疗总有效率分别达100.0%、100.0%、85.7%、66.7%,且治疗越及时其效果越好.结论 针灸治疗面瘫安全、简便易行且效果明显,是一种行之有效的治疗方法.

    作者:蒋天义 刊期: 2011年第29期

  • 动物组织线粒体DNA研究进展

    线粒体基因组也叫线粒体DNA(mtDNA,Mitochondrial DNA),结构与细菌DNA相似,呈双链环状,可独立编码一些蛋白质,是核外遗传物质,人们在线粒体中已发现RNA、DNA聚合酶、RNA聚合酶、tRNA、核糖体等全套装备,说明线粒体具有独立的遗传体系.

    作者:樊贺明;杨明妍;毕峰 刊期: 2011年第29期

  • 尼莫地平联合用药治疗神经系统疾病评述

    尼莫地平为选择性作用于脑血管平滑肌的钙拮抗剂,对外周血管影响较小,对缺血性脑损伤有保护作用,所以临床联合他药对蛛网膜下腔出血、卒中后抑郁、血管性痴呆、震颤麻痹、偏头痛以及癫痫等脑系疾病均有较好的作用.

    作者:杨光 刊期: 2011年第29期

  • 变态反应性鼻炎与细胞粘附分子的关系

    通过例举细胞粘附分子在变态反应性鼻炎中的表达,来指导临床治疗,即可以通过抑制细胞粘附分子的表达而达到治疗效果.

    作者:胡滨梅;刘密;李凡成 刊期: 2011年第29期

  • 间歇蓝光照射治疗新生儿黄疸的临床分析

    目的 探讨间歇蓝光照射治疗新生儿黄疸的临床疗效.方法 随访观察间歇蓝光照射组69例和持续蓝光照射组58例新生儿黄疸临床疗效.结果 持续蓝光照射组与间歇蓝光照射组总有效率分别为93.10%和92.75%,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间歇蓝光照射组不良反应发生率29.0%,明显低于持续蓝光照射组48.3%,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两种方式相比,间歇蓝光照射方式治疗新生儿黄疸可取得与持续蓝光照射相同疗效,且不良反应少,可在基层医院推广使用.

    作者:闫彩霞;韩俊昌;白全召 刊期: 2011年第29期

  • 75例糖尿病足中西医结合治疗临床分析

    目的 探讨中西医结合治疗糖尿病足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2008年6月~2010年6月150例糖尿病足的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75例,对照组采用西药综合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内服黄芪桂枝五物汤和外敷湿润烧伤膏,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结果 观察组治愈56例,好转16例,总有效率为96.0%,显著高于对照组的80.0%,P<0.05.且观察组血糖、血脂水平的改善均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 中西医结合治疗糖尿病足疗效显著,值得推广.

    作者:俞培东 刊期: 2011年第29期

  • 交锁髓内钉在股骨下端骨折治疗中的效果观察

    目的 探讨在股骨下端骨折治疗中交锁髓内钉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 选取股骨下端骨折患者137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试验组,给予对照组患者加压钢板内固定治疗,给予试验组患者交锁髓内钉固定治疗,回顾分析其临床资料.结果 试验组患者手术时间、骨折愈合时间、下床活动时间都明显短于对照组,两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患者术中出血量明显少于对照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患者,并且其治疗良好率明显高于对照组患者,两组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交锁髓内钉治疗股骨下端骨折能够明显改善患者预后,值得推广.

    作者:余建清 刊期: 2011年第29期

  • 针刺伤调查及防护措施

    目的 加强医务人员的职业防护意识,降低院内感染发生率.方法 对2007年12月~2010年12月发生针刺的人员及原因进行分析.结果 发生针刺伤是由多因素共同构成的.结论 加强对医务人员培训和提高职业防范意识,降低针刺伤的发生.

    作者:文晓飞;李漫辉 刊期: 2011年第29期

  • 低剂量CT扫描在肺部穿刺活检术中的应用价值

    目的 探讨低剂量CT扫描在胸部穿刺活检术中应用的可行性及局限性.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9年12月~2010年7月在16排CT引导下行胸部穿刺活检术的80例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A组行常规剂量扫描(200mA,重建层厚2.0mm,螺距16mm/rot),B组行低剂量扫描(10mA,重建层厚2.0mm,螺距23mm/rot),每组各40例,比较两组穿刺CT扫描剂量、图像质量和穿刺结果成功率以及并发症之间的关系.结果 常规剂量扫描组CT吸收剂量加权指数CTDIw和平均剂量长度乘积DLP分别为(23.64±2.41)mGy和(172.37±17.63)mGy×cm,穿刺成功率为90%;低剂量扫描组CT吸收剂量加权指数CTDIw和平均剂量长度乘积DLP分别为(1.22±0.12)mGy和(8.56±0.88)mGy×cm,穿刺成功率为85%,两组的辐射剂量有明显的统计学差异(P<0.01),而穿刺成功率无明显差异(P>0.05),图像质量分级均能满足穿刺活检的需要,均未发现严重并发症.结论 采用低剂量CT扫描引导胸部穿刺活检是一种值得推荐的技术,可以大大降低辐射剂量.

    作者:陈万中 刊期: 2011年第29期

  • 应用不同剖宫产手术方式对再次剖宫产手术的影响

    目的 探讨不同术式的剖宫产术对再次剖宫产术的影响.方法 回顾性分析总结150例再次剖宫产术术中情况,比较术中开腹至胎儿取出时间、开腹出血量、腹壁及盆腹腔粘连情况,以及对再次手术的影响.结果 新式剖宫产再次手术进腹时分离粘连时间长,出血量多,较传统子宫下段剖产术,增加了再次手术的难度;改良新式剖宫产术,术中缝合脏层、壁层腹膜,减轻了盆腹腔的粘连.结论 改良新式剖宫产术,术中缝合脏层、壁层腹膜缝合,减轻了盆腹腔的粘连,严格掌握剖宫产指征,视具体情况选择佳手术方案.

    作者:申素君 刊期: 2011年第29期

  • 医用直线加速器的研究进展

    本文简介了医用直线加速器的发展情况,重点介绍了常规放射治疗设备(Conventional radiation therap)的特点,3D 适形放射治疗设备(3-dimensional conformal),3D 适形调强放射治疗设备(3D Conformal and Intensity Modulation-IMRT),还有图像引导设备(Image Guide RadioTherapy-IGRT)的研究现状,后指出医用直线加速器的发展方向.

    作者:曾伟明 刊期: 2011年第29期

  • 剖宫产术同时行子宫肌瘤剔除术139例临床分析

    目的 对剖宫产同时行子宫肌瘤剔除术的可行性及安全性进行探讨.方法 对139例妊娠并发子宫肌瘤行剖宫产同时行子宫肌瘤剔除患者,与单纯行剖宫产术的产妇进行对照.结果 术中出血量、术后病率、住院时间肌瘤剔除组与单纯剖宫产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意义(P>0.05),手术时间肌瘤剔除组与单纯剖宫产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意义(P<0.05).结论 剖宫产术同时行子宫肌瘤剔除术,是安全可行的.

    作者:董明慧;王维香;许芙蓉 刊期: 2011年第29期

  • 对创建优质医院的若干思考

    目的 加强创建管理,提高设计质量.方法 整合相关类似的项目,总结得失,对不足地方改革,优化资源配置.结果 在以前的基础之上,进一步提高了规范管理,更趋于统一公平.结论 有效解决了不发达地区的困难,投资得到了加强,事业得到了巩固.

    作者:刘云 刊期: 2011年第29期

当代医学杂志

当代医学杂志

主管: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

主办:中国医师协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