董明慧;王维香;许芙蓉
目的 观察小儿肺热咳喘口服液治疗支气管肺炎的临床效果.方法 60例支气管肺炎患儿被随机分为小儿肺热咳喘口服液治疗组(观察组,n=30)和常规治疗组(对照组,n=30).两组均给予常规治疗,观察组在此基础上给予小儿肺热咳喘口服液治疗方案,比较两组治疗后退热、止咳、平喘、肺部啰音消失时间及临床疗效.结果 治疗后观察组止咳、平喘、肺部啰音消失时间均显著短于对照组(P<0.05);总有效率观察组(93.33%)显著高于对照组(73.33%)P<0.05).结论 小儿肺热咳喘口服液辅助治疗支气管肺炎见效快,疗效肯定,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作者:洪一鸣 刊期: 2011年第29期
目的 探讨intermedin(IMD)与超敏C-反应蛋白(hs-CRP)在冠心病患者中变化及临床意义.方法 32例冠心病患者,分为2组:稳定性心绞痛(SAP)组16例,不稳定性心绞痛(UAP)组16例,同时设15例健康对照组.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intermedin及hs-CRP水平.结果 冠心病患者中稳定性心绞痛组和不稳定性心绞痛组血浆IMD及血清hs-CRP与健康对照组比较均升高,但SAP组intermedin与对照组比较有统计学差异(P<0.01),而hs-CRP与对照组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UAP组IMD和hs-CRP与对照组比较均有统计学差异(P<0.01);UAP组hs-CRP高于SAP组,intermedin低于SAP组,组间比较差别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intermedin与超敏C-反应蛋白水平可以反应冠心病患者的病情变化,二者联合检测有助于判断冠心病的病变程度及预后.
作者:金梅花;张青 刊期: 2011年第29期
目的 观察脑出血伴意识障碍患者应用醒脑静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100例脑出血伴意识障碍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对照组,治疗组以醒脑静注射液加西医常规治疗,对照组为西医常规治疗;通过Glasgow昏迷计分法(GCS)及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比较两组治疗前后临床疗效.结果 治疗后治疗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其治疗后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改善优于对照组,GCS评分亦明显提高.结论 常规治疗基础上配合醒脑静注射液治疗脑出血伴意识障碍对意识障碍改善,神经功能缺损均有较显著疗效.
作者:吴黎黎;赵志斌;韩静 刊期: 2011年第29期
目的 了解医院常见非发酵革兰阴性杆菌的分离情况及耐药特点,为临床合理使用抗菌药物提供依据.方法 细菌鉴定用美国Dade Behring Microsca微生物鉴定仪,采用K-B纸片扩散法进行药敏试验.结果 2010年5月~2011年5月临床共分离出的428株非发酵革兰阴性杆菌,其中铜绿假单胞菌315株、不动杆菌属64株、嗜麦芽寡养单胞菌26株;非发酵革兰阴性杆菌在各类临床标本分离结果显示,以痰及支气管分泌物分离率高(72.2%),其次是分泌(12.1%)、中段尿(9.6%);铜绿假单胞菌对复方新诺明耐药率较高,为89.21%,其次是头孢他啶(66.03%),哌拉西林(65.08%);不动杆菌属对氨曲南耐药率较高,为76.56%,对亚胺培南,美罗培南耐药率分别为51.43%,55.87%;嗜麦芽寡养单胞菌对复方新诺明、左氧氟沙星及米诺环素的耐药率分别为38.46%,19.23%、3.85%.结论 非发酵菌的检出率高,且对抗菌药物呈多重耐药,临床医生应根据药敏结果合理使用抗菌药物,有效控制感染.
作者:梁伟;李娟 刊期: 2011年第29期
目的 探讨圣·约翰草提取物片治疗癫痫伴发抑郁的临床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9年12月~2010年12月间收治的56例癫痫伴发抑郁患者的临床资料,采用圣·约翰草提取物片治疗,共计治疗4周,每周后均进行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改良爱丁堡-斯堪的那维亚量表(MESSS)评定疗效.结果 治疗前后HAMD、MESSS评分比较,治疗第1周18例(32.14%)有效,第2周26例(46.43%)有效,第3周34例(60.71%)有效,第4周54例(96.43%)有效.治疗前与治疗中血常规、肝肾功能及心电图检查均未发现明显异常,无认知功能减退等不良反应.患者中无一例出现发作频率增加.结论 癫痫伴发抑郁普遍,圣·约翰草提取物片是一种较理想的抗抑郁药物,治疗癫痫疗效好,安全有效.
作者:顾爱华;张松礼 刊期: 2011年第29期
目的 观察灯盏花素注射液联合依那普利治疗早期糖尿病肾病的临床疗效.方法 2010年3月~2011年3月,116例早期糖尿病肾病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58例采用依那普利治疗,观察组58例对照组基础上采用灯盏花素注射液治疗,比较观察两组的临床疗效及24h尿微量白蛋白、血肌酐和尿素氮水平的变化.结果 观察组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治疗后24h尿微量白蛋白、血肌酐和尿素氮水平均较治疗前明显下降(P<0.05).并且,观察组治疗后24h尿微量白蛋白、血肌酐和尿素氮水平明显低于同期对照组(P<0.05).结论 灯盏花素注射液联合依那普利对早期糖尿病肾病患者进行治疗,能够明显提高临床疗效、改善患者肾功能,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房晓 刊期: 2011年第29期
目的 了解社区老年人的睡眠障碍发生情况及护理干预方法.方法 采用自编的影响睡眠因素调查表,对本社区离退休人员进行问卷调查,同时进行健康教育及护理指导.结果 睡眠障碍发生率为63.4%,多表现为入睡困难、早醒、多梦型、呼吸睡眠暂停、睡眠时间缩短、睡眠规律改变、浅睡眠期增多,深睡眠期减少.通过对存在睡眠障碍的老年患者进行护理干预及相应的药物治疗,大部分患者睡眠改善.结论 睡眠障碍成为困扰离退休人员生活的心理生理疾病,健康教育及护理干预有利于提高离退休人员的睡眠质量.
作者:丁建萍 刊期: 2011年第29期
目的 探讨老年普外科合并内科疾病的围术期的护理方法及效果.方法 将普外科2009年12月~2010年12月收治的老年胆囊结石合并有糖尿病的80例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4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采用胰岛素泵持续皮下输注控制血糖的护理.比较两组患者的护理效果.结果 观察组术中血糖水平及术后血糖水平、手术耐受性均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且观察组的术后并发症、切口愈合时间、住院时间均显著少于对照组,P<0.05.结论 围手术期内通过加强控制血糖护理可以短时间内使血糖降至理想水平,减少术后并发症的发生.
作者:王英旋 刊期: 2011年第29期
目的 用自备的阴性和阳性血清对不规则抗体筛查试验中的筛选细胞的质量监测作初步探讨.方法 用微胶凝柱法对受者血清进行不规则抗体筛查,同时用自备的AB型阴性血清和RhD阳性血清对筛选细胞进行监测.结果 阳性对照血清浓度由+++下降到++,阴性对照血清结果全部为阴性;在检测30例受者血中筛查出含不规则抗体有4例.结论 新鲜的筛选细胞质量相对稳定,随着筛查细胞久置其质量会下降,所以筛选细胞对不规则抗体筛查试验影响很大.
作者:周桂艳 刊期: 2011年第29期
学生的反馈是教与学联系的主要桥梁,作为护理教师应重视学生反馈信息,并合理地加以吸收利用,确立正确的教学方向,充实教学内容,不断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平.
作者:徐淑芬;王淑娟 刊期: 2011年第29期
公立医院的岗位设置改革是在事业单位改革和医疗卫生体制改革的同步中进行,岗位设置工作是否科学、合法、合理,直接影响公立医院的人才资源战略,直接影响公立医院在即将全面开展的医疗体制改革中的可持续发展问题.在当前形势下,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运用PDCA方法来开展公立医院岗位设置工作,有利于公立医院在当前医改形势下实施人力资源发展战略,有利于提升公立医院的核心竞争力.
作者:薛杨;梁琼;蒋敏慧;曾卫龙 刊期: 2011年第29期
目的 观察贝那普利联合百令胶囊治疗慢性肾炎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48例慢性肾炎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贝那普利联合百令胶囊)和对照组(贝那普利普利),两组均给予低盐、优质低蛋白饮食、控制血压等基础治疗.在上述治疗的基础上,治疗组给予贝那普利联合百令胶囊0.2g,每次5粒,每日3次;对照组给予贝那普利10mg,每日1次.疗程3个月.治疗3个月,比较两组治疗前、后24h尿蛋白定量、血尿素氮、血肌酐的变化.结果 两组治疗前、后24h尿蛋白定量有明显差异(P<0.05),血尿素氮和血肌酐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O.05).结论 贝那普利联合百令胶囊治疗慢性肾炎疗效显著.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李辉锋;夏祖生 刊期: 2011年第29期
目的 探讨大剂量地塞米松联合泼尼松治疗慢性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ITP)的疗效及不良反应.方法 选择慢性ITP患者26例给予地塞米松联合泼尼松治疗.结果 显效18例,有效3例,进步2例,总有效率达88.46%.结论 大剂量地塞米松联合泼尼松治疗,其疗效明显,血小板增加较快,用药方便,维持时间长,不良反应小,患者依从性大,有希望成为治疗初诊慢性ITP的一线方案.
作者:王晓军;朱卫民;田培军 刊期: 2011年第29期
静脉输液是临床抢救和治疗不可或缺的一种治疗方法,它有着起效迅速生物利用度高等优点,那么如何更好既为患者提供有效的医疗服务,又能将输液风险降至低呢?静脉给药与其他给药途径相比影响因素诸多,需要引起临床足够重视,需要我们从不同角度考虑输液的各种细节问题,规避各种不安全隐患,笔者通过日常工作的积累和观察就静脉输液问题进行了探讨,具体应从如下几个方面加以注意.
作者:谭淑娥;付利 刊期: 2011年第29期
目的 探讨间歇蓝光照射治疗新生儿黄疸的临床疗效.方法 随访观察间歇蓝光照射组69例和持续蓝光照射组58例新生儿黄疸临床疗效.结果 持续蓝光照射组与间歇蓝光照射组总有效率分别为93.10%和92.75%,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间歇蓝光照射组不良反应发生率29.0%,明显低于持续蓝光照射组48.3%,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两种方式相比,间歇蓝光照射方式治疗新生儿黄疸可取得与持续蓝光照射相同疗效,且不良反应少,可在基层医院推广使用.
作者:闫彩霞;韩俊昌;白全召 刊期: 2011年第29期
目的 研究观察中西医结合治疗慢性肺心病的治疗效果.方法 选取2007年8月~2010年6月收治的慢性肺心病患者50例,按照随机方法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25例,对照组患者进行单纯的西药治疗,其中包括抗感染、扩血管、解痉平喘、氧气支持以及维持水、电解质平衡等.治疗组患者在此基础上进行中医中药治疗.结果 治疗后治疗组25例患者中显著进步16例,占64%;进步8例,占32%;无效1例,占4%;总有效率为96%.对照组患者中显著进步7例,占28%;进步12例,占48%;无效6例,占24%;总有效率为76%,两组患者治疗结果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PaO2明显升高,PaCO2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单纯的西医治疗或者中医治疗效果均不如中西医结合治疗,中西医结合可以有效治疗慢性肺心病.
作者:李明华;罗炽权;林本 刊期: 2011年第29期
胃癌是我国常见恶性肿瘤之一,位居我国各类肿瘤发病率首位,胃癌早期多无明显症状,当临床发现时已是胃癌晚期,而且胃癌预后较差,当患者胃裸区被肿瘤组织侵犯时其预后更差.临床上胃镜、胃肠钡餐检查、B超等在胃癌检查诊断上各具优势,但在胃癌侵犯胃裸区诊断中具有一定的劣势,本文就对CT影像学检查在胃癌侵犯胃裸区诊断中的研究进展及价值加以综述.
作者:李军民 刊期: 2011年第29期
目的 研究中西医结合治疗糖尿病肾病(DN)的临床疗效.方法 对2009年6月~2010年6月入院治疗的134例糖尿病肾病患者进行了研究,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给予常规西药治疗,治疗组在西药治疗基础上,配合中药益肾饮,比较两组的治疗效果.结果 治疗组显效40例,有效22例,无效5例,总有效率可达92.5%;对照组显效25例,有效26例,无效16例,总有效率为76.1%.两组比较差异明显,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中西医结合治疗糖尿病肾病能够明显改善患者临床症状,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临床效果好于单独西药治疗,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李深广 刊期: 2011年第29期
目的 研究超敏C反应蛋白(Hs-CRP)水平对于判断妊娠期急性上呼吸道感染病原体类别的临床价值.方法 采用免疫增强透射比浊法测定65例妊娠期急性上呼吸道感染患者的Hs-CRP水平(其中细菌感染组35例,病毒感染组30例),同时测定血常规(WBC和N),并与正常健康妊娠期妇女相对照.结果 细菌感染组Hs-CRP浓度显著高于病毒感染组和健康对照组且有统计学意义(P<0.01),而病毒感染组与健康对照组Hs-CRP浓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且健康对照组Hs-CRP浓度在参考值范围内,未受到妊娠影响;细菌感染组,健康对照组病例的WBC和N均高于参考值上限,病毒感染组WBC在参考值范围内,但N高于参考值上限,且健康对照组WBC和N与参考值范围不符,失去对比意义.结论 Hs-CRP测定较之血常规(WBC和N)检测对于妊娠期急性上呼吸道感染病原体类别的鉴别更具临床价值,对指导临床诊治具有重要意义.
作者:杨贞文;钟志民;陈裕光;李帅兵;罗小春 刊期: 2011年第29期
目的 慢性宫颈炎用淑润治疗的效果.方法 慢性宫颈炎病人54例,于第3天开始用药,临睡前由患者自己将淑润塞入阴道深处,每次1粒,隔天1次,9粒为1疗程,连用2疗程.月经期停用,每次月经干净后第3天复查,观察效果.结果 经2个疗程的治疗后,轻度22例中治愈8例,8例显效,2例无效,总有效率91.9%.中度18例中2例治愈,7例显效,3例无效,总有效率为83%.重度14例中1例治愈,3例显效,5例无效,总有效率64%.结论 淑润治疗慢性宫颈炎的效果显著.
作者:许爱萍 刊期: 2011年第29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