孕妇乙型肝炎(简称乙肝)病毒(HBV)感染是造成母婴传播危险的因素之一,并可导致乙肝疫苗接种的失败,新生儿感染率与孕妇HBV感染模式及血清HBV含量密切相关 [1] .本研究通过检测42例HBV阳性孕妇血清标志物HBsAg、HBeAg抗HBC(大三阳),HBsAg抗HBe抗HBC(小三阳)采取双重阻断后,新生儿抗HBs阳转的观察比较.现将报告如下.
作者:杨昌伦;孙丽萍;李庆平 刊期: 2011年第29期
目的 探讨孕中期超声诊断胎儿畸形的临床价值.方法 对2008年1月~2010年12月7956例孕周为18~28周的妇女常规行超声检查,每例胎儿均进行综合筛查法,对头颅、脊柱、颜面部、胸腔等部位进行扫描,测量双顶径、头围、小脑横径、腹围、肱骨、股骨,观察胎儿附属物、胎盘、羊水等.对胎儿的发育进行综合判断.结果 全组引产或出生后证实的各种胎儿畸形为64例,产前超声检出60例,漏诊4例.结论 超声成像可以实时观察胎儿各部位、各器官的发育情况,早期发现胎儿畸形,对于提高人口素质具有重要的意义.
作者:吴晓妍 刊期: 2011年第29期
目的 评价多排螺旋CT[MDCT]三维重建技术在诊断腕、踝关节损伤的诊断价值.方法 收集40例腕、踝关节临床考虑骨折的外伤患者行螺旋CT扫描,并在工作站上进行多平面重建(MPR)、曲面重建(CPR)、表面遮盖法(SSD)及容积再现(VR)后处理重组,由2名有经验的放射科医生和2名骨科医生对后处理图像进行观察,并与X线片结果对比分析.结果 CT发现骨折40例,X线发现骨折35例,X线共发现骨折40处,MPR、VP共发现51处.10例涉及关节面的骨折,VR、MPR显示佳,清晰显示骨折全貌.SSD很好的显示骨折脱位周围软组织、皮肤表面血管.6例石膏外固定患者运用MIP成像,对比平片得到更为清晰的三维图像.结论 多排螺旋CT三维重建技术在腕、踝关节损伤具有很高的诊断价值.
作者:王新宇;毛维轩;王晓玲 刊期: 2011年第29期
目的 探讨不同术式的剖宫产术对再次剖宫产术的影响.方法 回顾性分析总结150例再次剖宫产术术中情况,比较术中开腹至胎儿取出时间、开腹出血量、腹壁及盆腹腔粘连情况,以及对再次手术的影响.结果 新式剖宫产再次手术进腹时分离粘连时间长,出血量多,较传统子宫下段剖产术,增加了再次手术的难度;改良新式剖宫产术,术中缝合脏层、壁层腹膜,减轻了盆腹腔的粘连.结论 改良新式剖宫产术,术中缝合脏层、壁层腹膜缝合,减轻了盆腹腔的粘连,严格掌握剖宫产指征,视具体情况选择佳手术方案.
作者:申素君 刊期: 2011年第29期
目的 用自备的阴性和阳性血清对不规则抗体筛查试验中的筛选细胞的质量监测作初步探讨.方法 用微胶凝柱法对受者血清进行不规则抗体筛查,同时用自备的AB型阴性血清和RhD阳性血清对筛选细胞进行监测.结果 阳性对照血清浓度由+++下降到++,阴性对照血清结果全部为阴性;在检测30例受者血中筛查出含不规则抗体有4例.结论 新鲜的筛选细胞质量相对稳定,随着筛查细胞久置其质量会下降,所以筛选细胞对不规则抗体筛查试验影响很大.
作者:周桂艳 刊期: 2011年第29期
目的 探讨间歇蓝光照射治疗新生儿黄疸的临床疗效.方法 随访观察间歇蓝光照射组69例和持续蓝光照射组58例新生儿黄疸临床疗效.结果 持续蓝光照射组与间歇蓝光照射组总有效率分别为93.10%和92.75%,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间歇蓝光照射组不良反应发生率29.0%,明显低于持续蓝光照射组48.3%,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两种方式相比,间歇蓝光照射方式治疗新生儿黄疸可取得与持续蓝光照射相同疗效,且不良反应少,可在基层医院推广使用.
作者:闫彩霞;韩俊昌;白全召 刊期: 2011年第29期
颈内静脉穿刺置管术是重大手术和危重患者抢救的重要手段之一,用于监测中心静脉压及快速补液.临床常以右颈内静脉穿刺为首选,然而穿刺置管的过程中,有可能因为导管进入胸腔引起严重并发症[1-2],应给予高度重视.
作者:黄锡强;李斌飞;张志刚 刊期: 2011年第29期
目的 对剖宫产同时行子宫肌瘤剔除术的可行性及安全性进行探讨.方法 对139例妊娠并发子宫肌瘤行剖宫产同时行子宫肌瘤剔除患者,与单纯行剖宫产术的产妇进行对照.结果 术中出血量、术后病率、住院时间肌瘤剔除组与单纯剖宫产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意义(P>0.05),手术时间肌瘤剔除组与单纯剖宫产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意义(P<0.05).结论 剖宫产术同时行子宫肌瘤剔除术,是安全可行的.
作者:董明慧;王维香;许芙蓉 刊期: 2011年第29期
目的 探讨胃溃疡患者的手术治疗临床疗效.方法 82例胃溃疡患者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研究组采用手术治疗,对照组采用药物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及复发率.结果 研究组总有效率为95.1%,并发症发生率为12.2%,6个月复发率为4.9%,12个月复发率为10.2%,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 手术治疗胃溃疡,可以显著改善患者临床症状,疗效好,复发率低,值得在临床推广.
作者:杨晓辽 刊期: 2011年第29期
目的 探讨在股骨下端骨折治疗中交锁髓内钉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 选取股骨下端骨折患者137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试验组,给予对照组患者加压钢板内固定治疗,给予试验组患者交锁髓内钉固定治疗,回顾分析其临床资料.结果 试验组患者手术时间、骨折愈合时间、下床活动时间都明显短于对照组,两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患者术中出血量明显少于对照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患者,并且其治疗良好率明显高于对照组患者,两组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交锁髓内钉治疗股骨下端骨折能够明显改善患者预后,值得推广.
作者:余建清 刊期: 2011年第29期
目的 探讨肝切除联合纤维胆道镜治疗肝内胆管结石的疗效.方法 2009年4月~2011年5月,共有45例肝内胆管结石患者接受了肝切除联合纤维胆道镜治疗,现回顾分析他们的临床资料.结果 45例患者均接受了肝切除术以及术中胆道镜取石术,31例患者结石取尽,14例患者有结石残留;14例结石残留患者再接受术后胆道镜取石术,10例患者结石取尽,4例患者结石残留;肝切除联合纤维胆道镜治疗肝内胆管结石的总治愈率高达91.1%.结论 肝切除联合纤维胆道镜治疗肝内胆管结石的治愈率高,值得临床上推广与应用.
作者:詹舜尧 刊期: 2011年第29期
目的 探讨手术疗法与保守疗法治疗胃溃疡的临床效果.方法 112例反复内发作的胃溃疡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分为手术组56例和对照组56例.对照组给予内科保守治疗,手术组据胃溃疡的不同分型给予手术治疗.观察两组患者症状改善情况,并发症发生率及一年后复发率.结果 两组患者症状均有不同程度的缓解,手术组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x2=4.610,P<0.05; x2=6.338,P<0.05),出血、穿孔和梗阻等并发症发生率和一年复发率显著低于对照组(x2=4.573,P<0.05; x2=4.926,P<0.05).结论 对于反复发作或药物治疗无效的胃溃疡,手术治疗可取得较好效果.
作者:吴文辉;叶惠韶;汤友珍 刊期: 2011年第29期
目的 探讨intermedin(IMD)与超敏C-反应蛋白(hs-CRP)在冠心病患者中变化及临床意义.方法 32例冠心病患者,分为2组:稳定性心绞痛(SAP)组16例,不稳定性心绞痛(UAP)组16例,同时设15例健康对照组.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intermedin及hs-CRP水平.结果 冠心病患者中稳定性心绞痛组和不稳定性心绞痛组血浆IMD及血清hs-CRP与健康对照组比较均升高,但SAP组intermedin与对照组比较有统计学差异(P<0.01),而hs-CRP与对照组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UAP组IMD和hs-CRP与对照组比较均有统计学差异(P<0.01);UAP组hs-CRP高于SAP组,intermedin低于SAP组,组间比较差别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intermedin与超敏C-反应蛋白水平可以反应冠心病患者的病情变化,二者联合检测有助于判断冠心病的病变程度及预后.
作者:金梅花;张青 刊期: 2011年第29期
目的 了解社区老年人的睡眠障碍发生情况及护理干预方法.方法 采用自编的影响睡眠因素调查表,对本社区离退休人员进行问卷调查,同时进行健康教育及护理指导.结果 睡眠障碍发生率为63.4%,多表现为入睡困难、早醒、多梦型、呼吸睡眠暂停、睡眠时间缩短、睡眠规律改变、浅睡眠期增多,深睡眠期减少.通过对存在睡眠障碍的老年患者进行护理干预及相应的药物治疗,大部分患者睡眠改善.结论 睡眠障碍成为困扰离退休人员生活的心理生理疾病,健康教育及护理干预有利于提高离退休人员的睡眠质量.
作者:丁建萍 刊期: 2011年第29期
目的 探讨股骨远端骨折手术治疗的方法和临床疗效.方法 本组56例,根据AO/ASIF分型,A型29例,B型12例,C型15例.分别采用逆行交锁髓内钉、动力髁螺钉、股骨髁钢板内固定.术后随访6个月~4年.结果 所有患者骨折均在5~14个月内愈合.根据Kolmert功能评定标准,膝关节功能优35例,良13例,中6例,差2例,优良率85.7%.结论 手术治疗股骨远端骨折能大限度获得骨折复位和肢体功能的恢复.良好复位,可靠内固定,早期功能练习,临床疗效满意,是治疗股骨远端骨折的理想方法.
作者:卢延军;张志宏;张威 刊期: 2011年第29期
目的 探讨顽固性筛前动脉性鼻出血的治疗方法.方法 内窥镜辅助下经眶路行筛前动脉结扎达到止血目的.结果 患者鼻腔出血均有效控制,无并发症发生.结论 内窥镜辅助下眶路行筛前动脉血管结扎有图像清晰、操作简便、疗效好、损伤小及可行性强的优点.
作者:张潜英;岳显;韦军;黄坚;唐正其 刊期: 2011年第29期
本文通过对2例隐匿性出血及轻型胎盘早剥误诊病例的分析,归纳总结了对此类型的胎盘早剥的诊断要点,及与先兆早产的鉴别诊断方法.重点剖析此类型胎盘早剥的胎心监护图形特点,强调了腹部触诊的重要性,以期提高年轻医生对隐匿性胎盘早剥的诊断识别能力,更好地防范医疗纠纷.对于先兆早产做诊断时一定要注意与胎盘早剥进行鉴别,除了B超以外,更要注意胎心监护图形.
作者:黄显峰 刊期: 2011年第29期
目的 评价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应用主动脉内球囊反搏(IABP)辅助治疗的效果.方法 收集威海市解放军404医院(2008年1月~2010年12月期间)18例应用IABP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临床资料,对比分析IABP的治疗效果.结果 总成功率72%,其中13例患者接受IABP治疗后,血流动力学稳定,无一例出现与IABP相关的肢体缺血坏死等严重并发症.死亡5例,其中死于心源性休克者占60%,14例患者均进行了冠脉造影,12例患者在出院前施行了冠脉血管重建.结论 早期IABP治疗可以有效地稳定多种高危AMI的血流动力学状态,联合冠脉血管重建治疗可降低死亡率.
作者:张杰;张新峰 刊期: 2011年第29期
目的 探讨甲氨蝶呤、四氢叶酸和米非司酮联合治疗宫外孕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82例输卵管妊娠未破裂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用甲氨蝶呤、四氢叶酸和米非司酮联合治疗治疗,对照组单用甲氨蝶呤、四氢叶酸治疗.比较两组的治疗效果.结果 治疗组包块大小、血β-HCG和住院时间均明显小于对照组(P<0.05),并且不增加药物不良反应发生率.结论 甲氨蝶呤、四氢叶酸和米非司酮联合治疗宫外孕成功率高、疗程短、安全可靠,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作者:陈润玲 刊期: 2011年第29期
目的 分析评价舌鳞状细胞癌患者的临床病理因素对预后的影响.方法 随访收集46例舌鳞状细胞癌患者的临床资料(包括年龄、性别、病理分级、淋巴结转移、肿瘤大小、肿瘤侵犯中线、临床分期、手术治疗等),采用Kaplan-Meier法计算累积生存率,采用log-rank检验法进行单因素生存分析,应用Cox比例风险模型进行多因素生存分析.结果 46例舌鳞状细胞癌患者1年和3年生存率分别为76.1%和58.7%,单因素分析表明:不同病理分级、有无淋巴结转移、肿瘤是否侵犯中线、是否手术治疗对生存率的影响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分析则只有是否手术治疗是影响预后的独立因素(P<0.05).结论 以手术为主的综合治疗是改善舌鳞状细胞癌患者预后的关键.
作者:王斌;丁卫华;张海云 刊期: 2011年第29期
目的 观察神经节苷脂治疗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HIE)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60例HIE患儿随机平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两组均给予常规支持、对症治疗,治疗组应用神经节苷脂静脉滴注,对照组应用胞二磷胆碱静脉滴注,两组患者各1次/d,疗程10~14d.结果 治疗组治疗组显效9例(占30.0%),有效15例(50.0%),无效6例(20.0%),总有效率24例(占80%);对照组显效6例(10.0%),有效12例(30%),无效12例(40.0%),总有效率18例(占60.0%).两组的总有效率比较有显著差异(P<0.05).结论 神经节苷脂是治疗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的有效药物,值得临床在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治疗中进一步研究推广.
作者:温博贤;何杏勤;林凤莲 刊期: 2011年第29期
目的 探讨缬沙坦联合卡维地洛在治疗慢性心力衰竭中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为临床治疗提供参考.方法 回顾性分析于2010年3月~2011年3月收治入院的60例慢性心力衰竭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缬沙坦联合卡维地洛)和对照组(常规治疗).疗程为6个月.对照组用强心苷及利尿药常规治疗,治疗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缬沙坦及卡维地洛.比较治疗前后左室射血分数、心功能等.结果 两组治疗半年后,对照组为73.3%,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6.7%,(P<0.05),心功能改善明显.结论 缬沙坦和卡维地洛联合治疗可提高疗效,明显改善心衰患者的预后,减轻病人痛苦,可在临床治疗中积极推广.
作者:刘颂华;蔡洁云 刊期: 2011年第29期
目的 探讨保鲜袋应用于早产儿保温及减少生理性体重下降的护理效果.方法 随机选择早产儿60例分为两组,对照组30例出生后直接置于辐射台上保暖;观察组30例则于出生后先将患儿套装在保鲜袋内再置于辐射台上保暖,每1h、2h、4h监测腋温和每天测量体重.结果 观察组体温下降明显低于对照组;一周后体重明显高于对照组,恢复出生体重所需时间少于对照组.结论 早产儿出生后立即用保鲜袋套装可有效预防早产儿低体温及减少生理性体重下降.
作者:罗红香;梅月英;王玲;杜明孜;周媚;刘美妮;张妮;焦娜 刊期: 2011年第29期
目的 观察阿托伐他汀钙对高血压患者治疗前后血清中细胞因子的影响及其降压效果.方法 82例高血压病(EH)患者,随机分为2组:治疗组41例,每日晨服硝苯地平控释片30mg,晚睡前服阿托伐他汀钙20mg;对照组41例,服用硝苯地平控释片30mg,疗程均12周.于治疗前后采用酶联免疫法测定细胞因子TNF-a、IL-4和IL-10 及采用免疫比浊法检测CRP水平的变化,并监测患者血压变化.结果 EH患者经阿托伐他汀钙治疗3个月后,血清TNF-a、CRP和IL-4水平明显降低,IL-10水平升高.治疗组血压(BP)和脉压(PP)较对照组显著下降,两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阿托伐他汀钙对EH患者血清中细胞因子的异常改变有良好的改善作用,但具体机制尚有待于进一步研究;硝苯地平控释片联用阿托伐他汀钙降压及改变脉压效果更显著,可作为高血压患者降压达标的辅助用药.
作者:张青;金梅花 刊期: 2011年第29期
目的 研究超敏C反应蛋白(Hs-CRP)水平对于判断妊娠期急性上呼吸道感染病原体类别的临床价值.方法 采用免疫增强透射比浊法测定65例妊娠期急性上呼吸道感染患者的Hs-CRP水平(其中细菌感染组35例,病毒感染组30例),同时测定血常规(WBC和N),并与正常健康妊娠期妇女相对照.结果 细菌感染组Hs-CRP浓度显著高于病毒感染组和健康对照组且有统计学意义(P<0.01),而病毒感染组与健康对照组Hs-CRP浓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且健康对照组Hs-CRP浓度在参考值范围内,未受到妊娠影响;细菌感染组,健康对照组病例的WBC和N均高于参考值上限,病毒感染组WBC在参考值范围内,但N高于参考值上限,且健康对照组WBC和N与参考值范围不符,失去对比意义.结论 Hs-CRP测定较之血常规(WBC和N)检测对于妊娠期急性上呼吸道感染病原体类别的鉴别更具临床价值,对指导临床诊治具有重要意义.
作者:杨贞文;钟志民;陈裕光;李帅兵;罗小春 刊期: 2011年第29期
目的 评价宫腔镜双极电切术治疗子宫良性疾病所致异常出血的临床疗效及其安全性.方法 回顾分析56例子宫良性病变致子宫异常出血患者接受宫腔镜双极电切术后的治疗效果.结果 56例手术均顺利完成,手术时间15~60min,术中出血量10~50ml,病理示符合子宫内膜息肉38例,子宫粘膜下肌瘤11例,内膜良性增生性过长5例,增殖期改变2例.通过随访发现疗效满意.结论 子宫异常出血者行宫腔镜双极电切治疗具有创伤小、恢复快的优点,值得推广应用.
作者:陈丽娟;强萍 刊期: 2011年第29期
目的 探讨红细胞压积与全血黏度的关系.方法 收集西安北方医院就诊的门诊及住院病人的血液流变资料,对不同红细胞压积值和血液黏度值进行比较与相关性分析.结果 高红细胞压积与高、中、低切变率的全血粘度相关系数分别为r=0.469、r=0.449、r=0.461和r=0.415,P均<0.01,即两者之间存在一定程度的正相关性;低红细胞压积与高、中、低切变率的全血粘度相关系数分别为r=0.476、r=0.403、r=0.417和r=0.422,P均<0.01,两者之间也存在一定程度的正相关.结论 在排除其它可能影响全血粘度因素的情况下,红细胞压积是影响血液黏度的主要因素.
作者:朱增民 刊期: 2011年第29期
目的 探讨慢性乙型肝炎及肝硬化患者血清HBV PreS1-Ag、HBV-DNA、HBeAg之间的相关性及意义.方法 对6O例慢性乙型肝炎及肝硬化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均为HBsAg阳性,采用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化学发光法及全自动酶免仪分别检测患者血清HBV-DNA、HBeAg及HBV PreS1-Ag.结果 6O例HBsAg阳性慢性乙型肝炎及肝硬化患者中,HBV PreS1-Ag的检出率为58.33%,HBV-DNA的检出率为61.67%,HBeAg的检出率为33.3%.HBV PreS1-Ag、HBV-DNA的检出率明显高于HBeAg的检出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O.05).结论 HBV PreS1-Ag与HBV-DNA在慢性乙肝及肝硬化患者血清中有相似的检出率,在反映慢性乙型肝炎及肝硬化患者血液中HBV的复制情况时,更加显著.
作者:范英华 刊期: 2011年第29期
目的 探讨开放性颅脑损伤的院前急救与护理方法.方法 分析回顾30例开放性颅脑损伤患者的院前急救过程与护理措施.结果 本组30例患者中,痊愈出院10例,轻度伤残者16例,长期昏迷者2例,死亡2例.结论 及时有效地对开放性颅脑损伤患者进行规范化院前急救与护理,为后续治疗提供了前期的准备,争得抢救的有效时间,能有效地改善开放性颅脑损伤患者的预后.
作者:陈维生;曾景;施志国;严远森 刊期: 2011年第29期
目的 观察探讨前置胎盘孕妇的临床护理方法,总结其护理效果与体会.方法 选择2008年3月~2010年3月80例前置胎盘的孕妇,均采取期待疗法,随机分为观察组(针对性护理)和对照组(一般护理),各40例,观察对比两组分娩结局及满意度调查结果,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两组在产前后出血、孕周、产褥感染、新生儿体重、Apgar评分、呼吸窘迫综合征、死亡率及满意度调查结果方面对比存在明显差异(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对于在期待疗法中的前置胎盘孕妇给予针对性的护理干预,能显著提高患者的满意度,对改善其分娩结局,降低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与死亡率有重要的临床意义,保障母婴安全.
作者:黄丽秋 刊期: 2011年第29期
静脉输液是临床抢救和治疗不可或缺的一种治疗方法,它有着起效迅速生物利用度高等优点,那么如何更好既为患者提供有效的医疗服务,又能将输液风险降至低呢?静脉给药与其他给药途径相比影响因素诸多,需要引起临床足够重视,需要我们从不同角度考虑输液的各种细节问题,规避各种不安全隐患,笔者通过日常工作的积累和观察就静脉输液问题进行了探讨,具体应从如下几个方面加以注意.
作者:谭淑娥;付利 刊期: 2011年第29期
目的 加强医务人员的职业防护意识,降低院内感染发生率.方法 对2007年12月~2010年12月发生针刺的人员及原因进行分析.结果 发生针刺伤是由多因素共同构成的.结论 加强对医务人员培训和提高职业防范意识,降低针刺伤的发生.
作者:文晓飞;李漫辉 刊期: 2011年第29期
胃癌是高发恶性肿瘤之一,目前行根治性手术是有效的治疗方法.通过对2007年7月至2010年12月的36例实施手术治疗的后加强术后护理,发现可以降低术后并发症的发生,提高手术成功率,促进患者康复.
作者:张莉;杨慧敏;樊静 刊期: 2011年第29期
目的 探讨全程健康教育在妇科优质护理服务工作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对妇科所有入院的患者实施全程健康教育,分别在入院、术前、术日、术后、出院时针对不同阶段妇科患者的心理特点进行相应的健康教育.结果 本组共收集有效评价表678份,健康教育满意642份,满意度例占95%.本组所有患者对妇科护理人员满意度100%.结论 全程健康满足了患者对健康教育知识的需求,提高了患者的健康教育知晓率和满意度.
作者:郑循香;杨俊华 刊期: 2011年第29期
目的 探讨老年普外科合并内科疾病的围术期的护理方法及效果.方法 将普外科2009年12月~2010年12月收治的老年胆囊结石合并有糖尿病的80例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4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采用胰岛素泵持续皮下输注控制血糖的护理.比较两组患者的护理效果.结果 观察组术中血糖水平及术后血糖水平、手术耐受性均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且观察组的术后并发症、切口愈合时间、住院时间均显著少于对照组,P<0.05.结论 围手术期内通过加强控制血糖护理可以短时间内使血糖降至理想水平,减少术后并发症的发生.
作者:王英旋 刊期: 2011年第29期
目的 探讨重酒石酸长春瑞滨注射液联合静脉化疗治疗晚期乳腺癌的临床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8年1月~2010年1月间收治乳腺癌患者30例临床资料,采用重酒石酸长春瑞滨注射液联合化疗治疗进行临床治疗,观察其疗效和不良反应.结果 本组30例患者联合用药后完全缓解9例,部分缓解10例,疾病稳定4例,疾病进展7例,总有效率63.3%(19/30),疾病控制率76.7%(23/30);治疗不良反应主要表现为粒细胞减少、贫血、恶心、呕吐和脱发等,本组患者未发生静脉炎、肝肾功能和心电图改变现象.结论 重酒石酸长春瑞滨注射液联合化疗治疗晚期乳腺癌,疗效较好,不良反应少,患者依从性好.
作者:王凤歧;陈海霞 刊期: 2011年第29期
目的 观察灯盏花素注射液联合依那普利治疗早期糖尿病肾病的临床疗效.方法 2010年3月~2011年3月,116例早期糖尿病肾病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58例采用依那普利治疗,观察组58例对照组基础上采用灯盏花素注射液治疗,比较观察两组的临床疗效及24h尿微量白蛋白、血肌酐和尿素氮水平的变化.结果 观察组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治疗后24h尿微量白蛋白、血肌酐和尿素氮水平均较治疗前明显下降(P<0.05).并且,观察组治疗后24h尿微量白蛋白、血肌酐和尿素氮水平明显低于同期对照组(P<0.05).结论 灯盏花素注射液联合依那普利对早期糖尿病肾病患者进行治疗,能够明显提高临床疗效、改善患者肾功能,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房晓 刊期: 2011年第29期
目的 了解医院常见非发酵革兰阴性杆菌的分离情况及耐药特点,为临床合理使用抗菌药物提供依据.方法 细菌鉴定用美国Dade Behring Microsca微生物鉴定仪,采用K-B纸片扩散法进行药敏试验.结果 2010年5月~2011年5月临床共分离出的428株非发酵革兰阴性杆菌,其中铜绿假单胞菌315株、不动杆菌属64株、嗜麦芽寡养单胞菌26株;非发酵革兰阴性杆菌在各类临床标本分离结果显示,以痰及支气管分泌物分离率高(72.2%),其次是分泌(12.1%)、中段尿(9.6%);铜绿假单胞菌对复方新诺明耐药率较高,为89.21%,其次是头孢他啶(66.03%),哌拉西林(65.08%);不动杆菌属对氨曲南耐药率较高,为76.56%,对亚胺培南,美罗培南耐药率分别为51.43%,55.87%;嗜麦芽寡养单胞菌对复方新诺明、左氧氟沙星及米诺环素的耐药率分别为38.46%,19.23%、3.85%.结论 非发酵菌的检出率高,且对抗菌药物呈多重耐药,临床医生应根据药敏结果合理使用抗菌药物,有效控制感染.
作者:梁伟;李娟 刊期: 2011年第29期
目的 探讨圣·约翰草提取物片治疗癫痫伴发抑郁的临床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9年12月~2010年12月间收治的56例癫痫伴发抑郁患者的临床资料,采用圣·约翰草提取物片治疗,共计治疗4周,每周后均进行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改良爱丁堡-斯堪的那维亚量表(MESSS)评定疗效.结果 治疗前后HAMD、MESSS评分比较,治疗第1周18例(32.14%)有效,第2周26例(46.43%)有效,第3周34例(60.71%)有效,第4周54例(96.43%)有效.治疗前与治疗中血常规、肝肾功能及心电图检查均未发现明显异常,无认知功能减退等不良反应.患者中无一例出现发作频率增加.结论 癫痫伴发抑郁普遍,圣·约翰草提取物片是一种较理想的抗抑郁药物,治疗癫痫疗效好,安全有效.
作者:顾爱华;张松礼 刊期: 2011年第29期
目的 慢性宫颈炎用淑润治疗的效果.方法 慢性宫颈炎病人54例,于第3天开始用药,临睡前由患者自己将淑润塞入阴道深处,每次1粒,隔天1次,9粒为1疗程,连用2疗程.月经期停用,每次月经干净后第3天复查,观察效果.结果 经2个疗程的治疗后,轻度22例中治愈8例,8例显效,2例无效,总有效率91.9%.中度18例中2例治愈,7例显效,3例无效,总有效率为83%.重度14例中1例治愈,3例显效,5例无效,总有效率64%.结论 淑润治疗慢性宫颈炎的效果显著.
作者:许爱萍 刊期: 2011年第29期
目的 探讨大剂量地塞米松联合泼尼松治疗慢性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ITP)的疗效及不良反应.方法 选择慢性ITP患者26例给予地塞米松联合泼尼松治疗.结果 显效18例,有效3例,进步2例,总有效率达88.46%.结论 大剂量地塞米松联合泼尼松治疗,其疗效明显,血小板增加较快,用药方便,维持时间长,不良反应小,患者依从性大,有希望成为治疗初诊慢性ITP的一线方案.
作者:王晓军;朱卫民;田培军 刊期: 2011年第29期
目的 观察贝那普利联合百令胶囊治疗慢性肾炎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48例慢性肾炎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贝那普利联合百令胶囊)和对照组(贝那普利普利),两组均给予低盐、优质低蛋白饮食、控制血压等基础治疗.在上述治疗的基础上,治疗组给予贝那普利联合百令胶囊0.2g,每次5粒,每日3次;对照组给予贝那普利10mg,每日1次.疗程3个月.治疗3个月,比较两组治疗前、后24h尿蛋白定量、血尿素氮、血肌酐的变化.结果 两组治疗前、后24h尿蛋白定量有明显差异(P<0.05),血尿素氮和血肌酐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O.05).结论 贝那普利联合百令胶囊治疗慢性肾炎疗效显著.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李辉锋;夏祖生 刊期: 2011年第29期
目的 观察苯磺酸左旋氨氯地平片治疗原发性高血压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原发性高血压患者60例,随机分为试验组30例和对照组30例,试验组服用苯磺酸左旋氨氯地平2.5mg/d,每天早餐后30min服用,对照组给予硝苯地平缓释片10mg,po,bid;观察4周与8周后血压控制水平及临床不良反应.结果 服药4周及8周后试验组与对照组均能有效控制血压,疗效差异无显著性(P>0.05),对照组不良反应发生率高于治疗组(P<0.05).结论 苯磺酸左旋氨氯地平治疗原发性高血压临床疗效肯定,临床耐受性良好,不良反应较少,是较理想的降压药物.
作者:徐伟忠;徐开联;付延导 刊期: 2011年第29期
目的 分析我院常见治疗心血管疾病药物使用情况,为指导临床医师合理用药提供参考.方法 随机抽取2010年出院病历500份,选择应用治疗心血管疾病常见药物的病历为调查资料,对心血管疾病患者用药情况进行调查和分析,计算药物利用指数(DUI),判断临床医师用药的合理性.结果 常见15种心血管疾病用药中,卡托普利、赖诺普利、尼莫地平DUI>1.0,其余12种药物DUI均≤1.0.结论 绝大多数治疗心血管疾病药物临床应用基本能做到合理用药.
作者:侯忠玲;刘代娥 刊期: 2011年第29期
目的 观察小儿肺热咳喘口服液治疗支气管肺炎的临床效果.方法 60例支气管肺炎患儿被随机分为小儿肺热咳喘口服液治疗组(观察组,n=30)和常规治疗组(对照组,n=30).两组均给予常规治疗,观察组在此基础上给予小儿肺热咳喘口服液治疗方案,比较两组治疗后退热、止咳、平喘、肺部啰音消失时间及临床疗效.结果 治疗后观察组止咳、平喘、肺部啰音消失时间均显著短于对照组(P<0.05);总有效率观察组(93.33%)显著高于对照组(73.33%)P<0.05).结论 小儿肺热咳喘口服液辅助治疗支气管肺炎见效快,疗效肯定,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作者:洪一鸣 刊期: 2011年第29期
目的 观察脑出血伴意识障碍患者应用醒脑静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100例脑出血伴意识障碍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对照组,治疗组以醒脑静注射液加西医常规治疗,对照组为西医常规治疗;通过Glasgow昏迷计分法(GCS)及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比较两组治疗前后临床疗效.结果 治疗后治疗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其治疗后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改善优于对照组,GCS评分亦明显提高.结论 常规治疗基础上配合醒脑静注射液治疗脑出血伴意识障碍对意识障碍改善,神经功能缺损均有较显著疗效.
作者:吴黎黎;赵志斌;韩静 刊期: 2011年第29期
目的 研究中西医结合治疗糖尿病肾病(DN)的临床疗效.方法 对2009年6月~2010年6月入院治疗的134例糖尿病肾病患者进行了研究,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给予常规西药治疗,治疗组在西药治疗基础上,配合中药益肾饮,比较两组的治疗效果.结果 治疗组显效40例,有效22例,无效5例,总有效率可达92.5%;对照组显效25例,有效26例,无效16例,总有效率为76.1%.两组比较差异明显,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中西医结合治疗糖尿病肾病能够明显改善患者临床症状,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临床效果好于单独西药治疗,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李深广 刊期: 2011年第29期
目的 研究观察中西医结合治疗慢性肺心病的治疗效果.方法 选取2007年8月~2010年6月收治的慢性肺心病患者50例,按照随机方法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25例,对照组患者进行单纯的西药治疗,其中包括抗感染、扩血管、解痉平喘、氧气支持以及维持水、电解质平衡等.治疗组患者在此基础上进行中医中药治疗.结果 治疗后治疗组25例患者中显著进步16例,占64%;进步8例,占32%;无效1例,占4%;总有效率为96%.对照组患者中显著进步7例,占28%;进步12例,占48%;无效6例,占24%;总有效率为76%,两组患者治疗结果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PaO2明显升高,PaCO2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单纯的西医治疗或者中医治疗效果均不如中西医结合治疗,中西医结合可以有效治疗慢性肺心病.
作者:李明华;罗炽权;林本 刊期: 2011年第29期
目的 观察分析针灸治疗面瘫的效果.方法 选取30例面瘫患者且根据其发病时间给予相应针灸治疗方法,同时对其进行观察与相关数据统计分析.结果 急性期、静止期、恢复期和后遗症期治疗总有效率分别达100.0%、100.0%、85.7%、66.7%,且治疗越及时其效果越好.结论 针灸治疗面瘫安全、简便易行且效果明显,是一种行之有效的治疗方法.
作者:蒋天义 刊期: 2011年第29期
目的 探讨中西医结合治疗糖尿病足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2008年6月~2010年6月150例糖尿病足的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75例,对照组采用西药综合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内服黄芪桂枝五物汤和外敷湿润烧伤膏,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结果 观察组治愈56例,好转16例,总有效率为96.0%,显著高于对照组的80.0%,P<0.05.且观察组血糖、血脂水平的改善均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 中西医结合治疗糖尿病足疗效显著,值得推广.
作者:俞培东 刊期: 2011年第29期
目的 评价脉络宁对缺血性脑卒中恢复期治疗的临床疗效.方法 42例缺血性脑卒中患者治疗2周后,随机分成脉络宁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静脉点滴脉络宁(30ml,每日一次),对照组采用常规的治疗方案.14天后评价治疗前和治疗后的神经功能缺损评分.结果 与对照组相比,脉络宁治疗组患者神经功能缺损评分改善显著(P关键词:脉络宁缺血性脑卒中恢复期药物治疗
作者:朱绘虹 刊期: 2011年第29期
医院感染与医疗质量和医疗安全密切相关,直接影响到患者的安全和医务人员的健康.本文针对当前医院检验科在感染管理工作方面存在的一些问题,提出了相应的对策和意见.
作者:苗亮;乔虹 刊期: 2011年第29期
公立医院的岗位设置改革是在事业单位改革和医疗卫生体制改革的同步中进行,岗位设置工作是否科学、合法、合理,直接影响公立医院的人才资源战略,直接影响公立医院在即将全面开展的医疗体制改革中的可持续发展问题.在当前形势下,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运用PDCA方法来开展公立医院岗位设置工作,有利于公立医院在当前医改形势下实施人力资源发展战略,有利于提升公立医院的核心竞争力.
作者:薛杨;梁琼;蒋敏慧;曾卫龙 刊期: 2011年第29期
目的 加强创建管理,提高设计质量.方法 整合相关类似的项目,总结得失,对不足地方改革,优化资源配置.结果 在以前的基础之上,进一步提高了规范管理,更趋于统一公平.结论 有效解决了不发达地区的困难,投资得到了加强,事业得到了巩固.
作者:刘云 刊期: 2011年第29期
目的 对比分析实行处方点评制度前后门诊处方质量的变化情况,包括用药的合理性以及处方书写的合格率.方法 对2010年及2011年同期门诊处方进行点评.结果 实行处方点评制度后处方质量明显提高,问题处方率从16.17%下降至3.17%.结论 通过处方点评,加强对执业医师用药合理性及处方书写的警示或干预,使医师处方更加科学、合理、规范.
作者:包慧勇;汪学超 刊期: 2011年第29期
胃癌是我国常见恶性肿瘤之一,位居我国各类肿瘤发病率首位,胃癌早期多无明显症状,当临床发现时已是胃癌晚期,而且胃癌预后较差,当患者胃裸区被肿瘤组织侵犯时其预后更差.临床上胃镜、胃肠钡餐检查、B超等在胃癌检查诊断上各具优势,但在胃癌侵犯胃裸区诊断中具有一定的劣势,本文就对CT影像学检查在胃癌侵犯胃裸区诊断中的研究进展及价值加以综述.
作者:李军民 刊期: 2011年第29期
尼莫地平为选择性作用于脑血管平滑肌的钙拮抗剂,对外周血管影响较小,对缺血性脑损伤有保护作用,所以临床联合他药对蛛网膜下腔出血、卒中后抑郁、血管性痴呆、震颤麻痹、偏头痛以及癫痫等脑系疾病均有较好的作用.
作者:杨光 刊期: 2011年第29期
线粒体基因组也叫线粒体DNA(mtDNA,Mitochondrial DNA),结构与细菌DNA相似,呈双链环状,可独立编码一些蛋白质,是核外遗传物质,人们在线粒体中已发现RNA、DNA聚合酶、RNA聚合酶、tRNA、核糖体等全套装备,说明线粒体具有独立的遗传体系.
作者:樊贺明;杨明妍;毕峰 刊期: 2011年第29期
通过例举细胞粘附分子在变态反应性鼻炎中的表达,来指导临床治疗,即可以通过抑制细胞粘附分子的表达而达到治疗效果.
作者:胡滨梅;刘密;李凡成 刊期: 2011年第29期
本文简介了医用直线加速器的发展情况,重点介绍了常规放射治疗设备(Conventional radiation therap)的特点,3D 适形放射治疗设备(3-dimensional conformal),3D 适形调强放射治疗设备(3D Conformal and Intensity Modulation-IMRT),还有图像引导设备(Image Guide RadioTherapy-IGRT)的研究现状,后指出医用直线加速器的发展方向.
作者:曾伟明 刊期: 2011年第29期
随着剖宫产率的增加和产前检查意识的提高,剖宫产切口瘢痕妊娠发生率不断增加.近年来研究证明早期诊断早期治疗能明显减低孕妇严重并发症的发生,保全子宫,本文主要对临床上剖宫产切口瘢痕妊娠的诊断及治疗进行综述.
作者:胡乔飞;李坚 刊期: 2011年第29期
子宫颈癌在全球和我国,都是危害妇女健康且发病率与死亡率较高的恶性肿瘤,为提高社区妇女宫颈癌的早诊早治率,降低死亡率,提高健康水平,按照北京市两癌筛查工作要求,对我社区25~65岁妇女进行宫颈癌筛查.将所有个案数据上机,采取多元回归方法,探索性地分析教育状况、年龄、生育史等对宫颈癌的影响作用.
作者:甄冬云;吴晓云 刊期: 2011年第29期
麻疹是一种严重危害儿童健康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传染性极强,易引起暴发流行.麻疹病毒只有一个血清型,抗原性稳定,人感染后可产生持久的免疫力,人是惟一宿主,且有安全有效的疫苗加以预防,因此,消除麻疹在理论上和技术上是可行的.然而新疆和田地区2011年1月中旬发生的麻疹流行, 流行持续发病半年.2011年共采集血清学检测标本1260例,男性占709份,女性占551份,年龄小的26天,大的60岁.检测出麻疹抗体阳性948例,阴性312例.
作者:张小兰 刊期: 2011年第29期
目的 探讨提高消化性溃疡患者的健康教育效果,认识并普及消化性溃疡的健康教育,提高治疗效果,减少复发.方法 选择医院门诊及住院消化性溃疡患者及家属,采用口头及结合文字教育相结合的教育形式,通过自身对照,对36位消化性溃疡患者进行健康教育和健康教育后随访比较.结果 患者对疾病认识程度和治疗效果明显提高,复发率明显降低.结论 健康教育可以使患者及家属了解更多相关知识,改变不良生活习惯,促进健康生活方式的建立,从而有助于提高治疗效果降低复发.
作者:李凤军 刊期: 2011年第29期
目的 了解肺结核患者对疾病的认知情况,分析健康教育对其的影响.方法 采取SCL-90症状自评量表,对确诊为肺结核的68例患者进行分析,并采用发放肺结核知识问卷调查表和健康小册子、知识讲座、常规指导等方式进行调查和实施健康宣教.结果 健康教育宣教前和宣教后相关知识掌握程度有了很大的提高.结论 通过健康教育,可满足患者对肺结核知识的需求,使患者了解和掌握日常卫生保健知识,纠正不良饮食习惯,控制传染源,提高患者对治疗的耐心与信心,促进疾病早日康复.
作者:彭建彬 刊期: 2011年第29期
目的 探讨凝聚胺法交叉配血干扰的相关因素并提出对策.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8年1月-2010年12月46例进行凝聚胺法交叉配血的受血者血样,观察其中影响凝聚胺法交叉配血的干扰因素及对应排除方法.结果 凝聚胺法交叉配血受到温度、气候、临床药物、试剂及操作因素的干扰(P<0.05).结论 结合病史仔细分析临床用药情况及各种可能干扰因素,能及时准确地排除干扰因素,确保交叉配血操作的成功及输血安全.
作者:陈桂冰;张然;曾兰英 刊期: 2011年第29期
目的 探讨低剂量CT扫描在胸部穿刺活检术中应用的可行性及局限性.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9年12月~2010年7月在16排CT引导下行胸部穿刺活检术的80例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A组行常规剂量扫描(200mA,重建层厚2.0mm,螺距16mm/rot),B组行低剂量扫描(10mA,重建层厚2.0mm,螺距23mm/rot),每组各40例,比较两组穿刺CT扫描剂量、图像质量和穿刺结果成功率以及并发症之间的关系.结果 常规剂量扫描组CT吸收剂量加权指数CTDIw和平均剂量长度乘积DLP分别为(23.64±2.41)mGy和(172.37±17.63)mGy×cm,穿刺成功率为90%;低剂量扫描组CT吸收剂量加权指数CTDIw和平均剂量长度乘积DLP分别为(1.22±0.12)mGy和(8.56±0.88)mGy×cm,穿刺成功率为85%,两组的辐射剂量有明显的统计学差异(P<0.01),而穿刺成功率无明显差异(P>0.05),图像质量分级均能满足穿刺活检的需要,均未发现严重并发症.结论 采用低剂量CT扫描引导胸部穿刺活检是一种值得推荐的技术,可以大大降低辐射剂量.
作者:陈万中 刊期: 2011年第29期
目的 研究观察微波治疗口腔扁平苔藓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 选取治疗的66例口腔扁平苔藓患者,分组采取常规(对照组)用C微波(观察组)治疗.结果 经治疗后,观察组33例患者痊愈15例,显效14例,进步3例,无效1例,总有效率为96.9%.对照组33例患者痊愈9例,显效8例,进步10例,无效1例,总有效率为81.8%,两组总有效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微波治疗口腔扁平苔藓的临床治疗效果显著,且并发症较少,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作者:曹新 刊期: 2011年第29期
学生的反馈是教与学联系的主要桥梁,作为护理教师应重视学生反馈信息,并合理地加以吸收利用,确立正确的教学方向,充实教学内容,不断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平.
作者:徐淑芬;王淑娟 刊期: 2011年第29期
本文分析了加强临床医学本科生创新能力的必要性和临床医学本科生如何顺利开展创新实验,提高其综合素质,从而培养出符合社会需要的复合型医学人才.
作者:姜维华;朱辛明;马春园;朱晴 刊期: 2011年第29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