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阿托伐他汀钙对高血压患者的治疗作用及血清中细胞因子TNF-a、CRP、IL-4和IL-10的影响

张青;金梅花

关键词:阿托伐他汀钙, 高血压, 细胞因子
摘要:目的 观察阿托伐他汀钙对高血压患者治疗前后血清中细胞因子的影响及其降压效果.方法 82例高血压病(EH)患者,随机分为2组:治疗组41例,每日晨服硝苯地平控释片30mg,晚睡前服阿托伐他汀钙20mg;对照组41例,服用硝苯地平控释片30mg,疗程均12周.于治疗前后采用酶联免疫法测定细胞因子TNF-a、IL-4和IL-10 及采用免疫比浊法检测CRP水平的变化,并监测患者血压变化.结果 EH患者经阿托伐他汀钙治疗3个月后,血清TNF-a、CRP和IL-4水平明显降低,IL-10水平升高.治疗组血压(BP)和脉压(PP)较对照组显著下降,两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阿托伐他汀钙对EH患者血清中细胞因子的异常改变有良好的改善作用,但具体机制尚有待于进一步研究;硝苯地平控释片联用阿托伐他汀钙降压及改变脉压效果更显著,可作为高血压患者降压达标的辅助用药.
当代医学杂志相关文献
  • 对创建优质医院的若干思考

    目的 加强创建管理,提高设计质量.方法 整合相关类似的项目,总结得失,对不足地方改革,优化资源配置.结果 在以前的基础之上,进一步提高了规范管理,更趋于统一公平.结论 有效解决了不发达地区的困难,投资得到了加强,事业得到了巩固.

    作者:刘云 刊期: 2011年第29期

  • 动物组织线粒体DNA研究进展

    线粒体基因组也叫线粒体DNA(mtDNA,Mitochondrial DNA),结构与细菌DNA相似,呈双链环状,可独立编码一些蛋白质,是核外遗传物质,人们在线粒体中已发现RNA、DNA聚合酶、RNA聚合酶、tRNA、核糖体等全套装备,说明线粒体具有独立的遗传体系.

    作者:樊贺明;杨明妍;毕峰 刊期: 2011年第29期

  • 红细胞压积对全血黏度关系的影响研究

    目的 探讨红细胞压积与全血黏度的关系.方法 收集西安北方医院就诊的门诊及住院病人的血液流变资料,对不同红细胞压积值和血液黏度值进行比较与相关性分析.结果 高红细胞压积与高、中、低切变率的全血粘度相关系数分别为r=0.469、r=0.449、r=0.461和r=0.415,P均<0.01,即两者之间存在一定程度的正相关性;低红细胞压积与高、中、低切变率的全血粘度相关系数分别为r=0.476、r=0.403、r=0.417和r=0.422,P均<0.01,两者之间也存在一定程度的正相关.结论 在排除其它可能影响全血粘度因素的情况下,红细胞压积是影响血液黏度的主要因素.

    作者:朱增民 刊期: 2011年第29期

  • 强化检验科在医院感染管理中的作用

    医院感染与医疗质量和医疗安全密切相关,直接影响到患者的安全和医务人员的健康.本文针对当前医院检验科在感染管理工作方面存在的一些问题,提出了相应的对策和意见.

    作者:苗亮;乔虹 刊期: 2011年第29期

  • 慢性乙型肝炎及肝硬化患者血清HBV PreS1-Ag、HBV-DNA、HBeAg之间的关系分析

    目的 探讨慢性乙型肝炎及肝硬化患者血清HBV PreS1-Ag、HBV-DNA、HBeAg之间的相关性及意义.方法 对6O例慢性乙型肝炎及肝硬化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均为HBsAg阳性,采用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化学发光法及全自动酶免仪分别检测患者血清HBV-DNA、HBeAg及HBV PreS1-Ag.结果 6O例HBsAg阳性慢性乙型肝炎及肝硬化患者中,HBV PreS1-Ag的检出率为58.33%,HBV-DNA的检出率为61.67%,HBeAg的检出率为33.3%.HBV PreS1-Ag、HBV-DNA的检出率明显高于HBeAg的检出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O.05).结论 HBV PreS1-Ag与HBV-DNA在慢性乙肝及肝硬化患者血清中有相似的检出率,在反映慢性乙型肝炎及肝硬化患者血液中HBV的复制情况时,更加显著.

    作者:范英华 刊期: 2011年第29期

  • 中西医结合治疗慢性肺心病的临床疗效观察

    目的 研究观察中西医结合治疗慢性肺心病的治疗效果.方法 选取2007年8月~2010年6月收治的慢性肺心病患者50例,按照随机方法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25例,对照组患者进行单纯的西药治疗,其中包括抗感染、扩血管、解痉平喘、氧气支持以及维持水、电解质平衡等.治疗组患者在此基础上进行中医中药治疗.结果 治疗后治疗组25例患者中显著进步16例,占64%;进步8例,占32%;无效1例,占4%;总有效率为96%.对照组患者中显著进步7例,占28%;进步12例,占48%;无效6例,占24%;总有效率为76%,两组患者治疗结果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PaO2明显升高,PaCO2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单纯的西医治疗或者中医治疗效果均不如中西医结合治疗,中西医结合可以有效治疗慢性肺心病.

    作者:李明华;罗炽权;林本 刊期: 2011年第29期

  • 常见治疗心血管疾病药物使用的调查分析

    目的 分析我院常见治疗心血管疾病药物使用情况,为指导临床医师合理用药提供参考.方法 随机抽取2010年出院病历500份,选择应用治疗心血管疾病常见药物的病历为调查资料,对心血管疾病患者用药情况进行调查和分析,计算药物利用指数(DUI),判断临床医师用药的合理性.结果 常见15种心血管疾病用药中,卡托普利、赖诺普利、尼莫地平DUI>1.0,其余12种药物DUI均≤1.0.结论 绝大多数治疗心血管疾病药物临床应用基本能做到合理用药.

    作者:侯忠玲;刘代娥 刊期: 2011年第29期

  • 冠心病患者intermedin与超敏C-反应蛋白变化及临床意义

    目的 探讨intermedin(IMD)与超敏C-反应蛋白(hs-CRP)在冠心病患者中变化及临床意义.方法 32例冠心病患者,分为2组:稳定性心绞痛(SAP)组16例,不稳定性心绞痛(UAP)组16例,同时设15例健康对照组.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intermedin及hs-CRP水平.结果 冠心病患者中稳定性心绞痛组和不稳定性心绞痛组血浆IMD及血清hs-CRP与健康对照组比较均升高,但SAP组intermedin与对照组比较有统计学差异(P<0.01),而hs-CRP与对照组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UAP组IMD和hs-CRP与对照组比较均有统计学差异(P<0.01);UAP组hs-CRP高于SAP组,intermedin低于SAP组,组间比较差别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intermedin与超敏C-反应蛋白水平可以反应冠心病患者的病情变化,二者联合检测有助于判断冠心病的病变程度及预后.

    作者:金梅花;张青 刊期: 2011年第29期

  • 社区适龄妇女宫颈癌筛查结果的多因素分析

    子宫颈癌在全球和我国,都是危害妇女健康且发病率与死亡率较高的恶性肿瘤,为提高社区妇女宫颈癌的早诊早治率,降低死亡率,提高健康水平,按照北京市两癌筛查工作要求,对我社区25~65岁妇女进行宫颈癌筛查.将所有个案数据上机,采取多元回归方法,探索性地分析教育状况、年龄、生育史等对宫颈癌的影响作用.

    作者:甄冬云;吴晓云 刊期: 2011年第29期

  • 甲氨蝶呤、四氢叶酸和米非司酮联合治疗宫外孕临床观察

    目的 探讨甲氨蝶呤、四氢叶酸和米非司酮联合治疗宫外孕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82例输卵管妊娠未破裂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用甲氨蝶呤、四氢叶酸和米非司酮联合治疗治疗,对照组单用甲氨蝶呤、四氢叶酸治疗.比较两组的治疗效果.结果 治疗组包块大小、血β-HCG和住院时间均明显小于对照组(P<0.05),并且不增加药物不良反应发生率.结论 甲氨蝶呤、四氢叶酸和米非司酮联合治疗宫外孕成功率高、疗程短、安全可靠,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作者:陈润玲 刊期: 2011年第29期

  • 孕中期超声诊断胎儿畸形的临床价值分析

    目的 探讨孕中期超声诊断胎儿畸形的临床价值.方法 对2008年1月~2010年12月7956例孕周为18~28周的妇女常规行超声检查,每例胎儿均进行综合筛查法,对头颅、脊柱、颜面部、胸腔等部位进行扫描,测量双顶径、头围、小脑横径、腹围、肱骨、股骨,观察胎儿附属物、胎盘、羊水等.对胎儿的发育进行综合判断.结果 全组引产或出生后证实的各种胎儿畸形为64例,产前超声检出60例,漏诊4例.结论 超声成像可以实时观察胎儿各部位、各器官的发育情况,早期发现胎儿畸形,对于提高人口素质具有重要的意义.

    作者:吴晓妍 刊期: 2011年第29期

  • 右侧颈内静脉置管误入胸腔引起严重并发症1例分析

    颈内静脉穿刺置管术是重大手术和危重患者抢救的重要手段之一,用于监测中心静脉压及快速补液.临床常以右颈内静脉穿刺为首选,然而穿刺置管的过程中,有可能因为导管进入胸腔引起严重并发症[1-2],应给予高度重视.

    作者:黄锡强;李斌飞;张志刚 刊期: 2011年第29期

  • 针灸治疗面瘫的疗效观察

    目的 观察分析针灸治疗面瘫的效果.方法 选取30例面瘫患者且根据其发病时间给予相应针灸治疗方法,同时对其进行观察与相关数据统计分析.结果 急性期、静止期、恢复期和后遗症期治疗总有效率分别达100.0%、100.0%、85.7%、66.7%,且治疗越及时其效果越好.结论 针灸治疗面瘫安全、简便易行且效果明显,是一种行之有效的治疗方法.

    作者:蒋天义 刊期: 2011年第29期

  • 微波治疗口腔扁平苔藓66例的疗效观察

    目的 研究观察微波治疗口腔扁平苔藓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 选取治疗的66例口腔扁平苔藓患者,分组采取常规(对照组)用C微波(观察组)治疗.结果 经治疗后,观察组33例患者痊愈15例,显效14例,进步3例,无效1例,总有效率为96.9%.对照组33例患者痊愈9例,显效8例,进步10例,无效1例,总有效率为81.8%,两组总有效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微波治疗口腔扁平苔藓的临床治疗效果显著,且并发症较少,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作者:曹新 刊期: 2011年第29期

  • 医用直线加速器的研究进展

    本文简介了医用直线加速器的发展情况,重点介绍了常规放射治疗设备(Conventional radiation therap)的特点,3D 适形放射治疗设备(3-dimensional conformal),3D 适形调强放射治疗设备(3D Conformal and Intensity Modulation-IMRT),还有图像引导设备(Image Guide RadioTherapy-IGRT)的研究现状,后指出医用直线加速器的发展方向.

    作者:曾伟明 刊期: 2011年第29期

  • 注重细节规避输液风险

    静脉输液是临床抢救和治疗不可或缺的一种治疗方法,它有着起效迅速生物利用度高等优点,那么如何更好既为患者提供有效的医疗服务,又能将输液风险降至低呢?静脉给药与其他给药途径相比影响因素诸多,需要引起临床足够重视,需要我们从不同角度考虑输液的各种细节问题,规避各种不安全隐患,笔者通过日常工作的积累和观察就静脉输液问题进行了探讨,具体应从如下几个方面加以注意.

    作者:谭淑娥;付利 刊期: 2011年第29期

  • 尼莫地平联合用药治疗神经系统疾病评述

    尼莫地平为选择性作用于脑血管平滑肌的钙拮抗剂,对外周血管影响较小,对缺血性脑损伤有保护作用,所以临床联合他药对蛛网膜下腔出血、卒中后抑郁、血管性痴呆、震颤麻痹、偏头痛以及癫痫等脑系疾病均有较好的作用.

    作者:杨光 刊期: 2011年第29期

  • 重酒石酸长春瑞滨注射液治疗乳腺癌患者的临床研究

    目的 探讨重酒石酸长春瑞滨注射液联合静脉化疗治疗晚期乳腺癌的临床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8年1月~2010年1月间收治乳腺癌患者30例临床资料,采用重酒石酸长春瑞滨注射液联合化疗治疗进行临床治疗,观察其疗效和不良反应.结果 本组30例患者联合用药后完全缓解9例,部分缓解10例,疾病稳定4例,疾病进展7例,总有效率63.3%(19/30),疾病控制率76.7%(23/30);治疗不良反应主要表现为粒细胞减少、贫血、恶心、呕吐和脱发等,本组患者未发生静脉炎、肝肾功能和心电图改变现象.结论 重酒石酸长春瑞滨注射液联合化疗治疗晚期乳腺癌,疗效较好,不良反应少,患者依从性好.

    作者:王凤歧;陈海霞 刊期: 2011年第29期

  • 苯磺酸左旋氨氯地平片治疗高血压的临床研究

    目的 观察苯磺酸左旋氨氯地平片治疗原发性高血压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原发性高血压患者60例,随机分为试验组30例和对照组30例,试验组服用苯磺酸左旋氨氯地平2.5mg/d,每天早餐后30min服用,对照组给予硝苯地平缓释片10mg,po,bid;观察4周与8周后血压控制水平及临床不良反应.结果 服药4周及8周后试验组与对照组均能有效控制血压,疗效差异无显著性(P>0.05),对照组不良反应发生率高于治疗组(P<0.05).结论 苯磺酸左旋氨氯地平治疗原发性高血压临床疗效肯定,临床耐受性良好,不良反应较少,是较理想的降压药物.

    作者:徐伟忠;徐开联;付延导 刊期: 2011年第29期

  • 凝聚胺法交叉配血的干扰及排除方法研究

    目的 探讨凝聚胺法交叉配血干扰的相关因素并提出对策.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8年1月-2010年12月46例进行凝聚胺法交叉配血的受血者血样,观察其中影响凝聚胺法交叉配血的干扰因素及对应排除方法.结果 凝聚胺法交叉配血受到温度、气候、临床药物、试剂及操作因素的干扰(P<0.05).结论 结合病史仔细分析临床用药情况及各种可能干扰因素,能及时准确地排除干扰因素,确保交叉配血操作的成功及输血安全.

    作者:陈桂冰;张然;曾兰英 刊期: 2011年第29期

当代医学杂志

当代医学杂志

主管: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

主办:中国医师协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