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灯盏花素注射液联合依那普利治疗早期糖尿病肾病效果评价

房晓

关键词:灯盏花素注射液, 依那普利, 糖尿病肾病, 早期
摘要:目的 观察灯盏花素注射液联合依那普利治疗早期糖尿病肾病的临床疗效.方法 2010年3月~2011年3月,116例早期糖尿病肾病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58例采用依那普利治疗,观察组58例对照组基础上采用灯盏花素注射液治疗,比较观察两组的临床疗效及24h尿微量白蛋白、血肌酐和尿素氮水平的变化.结果 观察组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治疗后24h尿微量白蛋白、血肌酐和尿素氮水平均较治疗前明显下降(P<0.05).并且,观察组治疗后24h尿微量白蛋白、血肌酐和尿素氮水平明显低于同期对照组(P<0.05).结论 灯盏花素注射液联合依那普利对早期糖尿病肾病患者进行治疗,能够明显提高临床疗效、改善患者肾功能,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当代医学杂志相关文献
  • 红细胞压积对全血黏度关系的影响研究

    目的 探讨红细胞压积与全血黏度的关系.方法 收集西安北方医院就诊的门诊及住院病人的血液流变资料,对不同红细胞压积值和血液黏度值进行比较与相关性分析.结果 高红细胞压积与高、中、低切变率的全血粘度相关系数分别为r=0.469、r=0.449、r=0.461和r=0.415,P均<0.01,即两者之间存在一定程度的正相关性;低红细胞压积与高、中、低切变率的全血粘度相关系数分别为r=0.476、r=0.403、r=0.417和r=0.422,P均<0.01,两者之间也存在一定程度的正相关.结论 在排除其它可能影响全血粘度因素的情况下,红细胞压积是影响血液黏度的主要因素.

    作者:朱增民 刊期: 2011年第29期

  • 针刺伤调查及防护措施

    目的 加强医务人员的职业防护意识,降低院内感染发生率.方法 对2007年12月~2010年12月发生针刺的人员及原因进行分析.结果 发生针刺伤是由多因素共同构成的.结论 加强对医务人员培训和提高职业防范意识,降低针刺伤的发生.

    作者:文晓飞;李漫辉 刊期: 2011年第29期

  • 多排螺旋CT三维重建在腕、踝关节损伤中的诊断价值

    目的 评价多排螺旋CT[MDCT]三维重建技术在诊断腕、踝关节损伤的诊断价值.方法 收集40例腕、踝关节临床考虑骨折的外伤患者行螺旋CT扫描,并在工作站上进行多平面重建(MPR)、曲面重建(CPR)、表面遮盖法(SSD)及容积再现(VR)后处理重组,由2名有经验的放射科医生和2名骨科医生对后处理图像进行观察,并与X线片结果对比分析.结果 CT发现骨折40例,X线发现骨折35例,X线共发现骨折40处,MPR、VP共发现51处.10例涉及关节面的骨折,VR、MPR显示佳,清晰显示骨折全貌.SSD很好的显示骨折脱位周围软组织、皮肤表面血管.6例石膏外固定患者运用MIP成像,对比平片得到更为清晰的三维图像.结论 多排螺旋CT三维重建技术在腕、踝关节损伤具有很高的诊断价值.

    作者:王新宇;毛维轩;王晓玲 刊期: 2011年第29期

  • 健康教育在肺结核患者中的重要作用

    目的 了解肺结核患者对疾病的认知情况,分析健康教育对其的影响.方法 采取SCL-90症状自评量表,对确诊为肺结核的68例患者进行分析,并采用发放肺结核知识问卷调查表和健康小册子、知识讲座、常规指导等方式进行调查和实施健康宣教.结果 健康教育宣教前和宣教后相关知识掌握程度有了很大的提高.结论 通过健康教育,可满足患者对肺结核知识的需求,使患者了解和掌握日常卫生保健知识,纠正不良饮食习惯,控制传染源,提高患者对治疗的耐心与信心,促进疾病早日康复.

    作者:彭建彬 刊期: 2011年第29期

  • 凝聚胺法交叉配血的干扰及排除方法研究

    目的 探讨凝聚胺法交叉配血干扰的相关因素并提出对策.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8年1月-2010年12月46例进行凝聚胺法交叉配血的受血者血样,观察其中影响凝聚胺法交叉配血的干扰因素及对应排除方法.结果 凝聚胺法交叉配血受到温度、气候、临床药物、试剂及操作因素的干扰(P<0.05).结论 结合病史仔细分析临床用药情况及各种可能干扰因素,能及时准确地排除干扰因素,确保交叉配血操作的成功及输血安全.

    作者:陈桂冰;张然;曾兰英 刊期: 2011年第29期

  • 注重实习学生反馈信息提高护理教学质量

    学生的反馈是教与学联系的主要桥梁,作为护理教师应重视学生反馈信息,并合理地加以吸收利用,确立正确的教学方向,充实教学内容,不断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平.

    作者:徐淑芬;王淑娟 刊期: 2011年第29期

  • 手术治疗胃溃疡的临床疗效观察

    目的 探讨胃溃疡患者的手术治疗临床疗效.方法 82例胃溃疡患者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研究组采用手术治疗,对照组采用药物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及复发率.结果 研究组总有效率为95.1%,并发症发生率为12.2%,6个月复发率为4.9%,12个月复发率为10.2%,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 手术治疗胃溃疡,可以显著改善患者临床症状,疗效好,复发率低,值得在临床推广.

    作者:杨晓辽 刊期: 2011年第29期

  • 对创建优质医院的若干思考

    目的 加强创建管理,提高设计质量.方法 整合相关类似的项目,总结得失,对不足地方改革,优化资源配置.结果 在以前的基础之上,进一步提高了规范管理,更趋于统一公平.结论 有效解决了不发达地区的困难,投资得到了加强,事业得到了巩固.

    作者:刘云 刊期: 2011年第29期

  • 隐匿性出血及轻型胎盘早剥误诊病例分析

    本文通过对2例隐匿性出血及轻型胎盘早剥误诊病例的分析,归纳总结了对此类型的胎盘早剥的诊断要点,及与先兆早产的鉴别诊断方法.重点剖析此类型胎盘早剥的胎心监护图形特点,强调了腹部触诊的重要性,以期提高年轻医生对隐匿性胎盘早剥的诊断识别能力,更好地防范医疗纠纷.对于先兆早产做诊断时一定要注意与胎盘早剥进行鉴别,除了B超以外,更要注意胎心监护图形.

    作者:黄显峰 刊期: 2011年第29期

  • 右侧颈内静脉置管误入胸腔引起严重并发症1例分析

    颈内静脉穿刺置管术是重大手术和危重患者抢救的重要手段之一,用于监测中心静脉压及快速补液.临床常以右颈内静脉穿刺为首选,然而穿刺置管的过程中,有可能因为导管进入胸腔引起严重并发症[1-2],应给予高度重视.

    作者:黄锡强;李斌飞;张志刚 刊期: 2011年第29期

  • 舌鳞状细胞癌患者临床病理因素对预后的影响

    目的 分析评价舌鳞状细胞癌患者的临床病理因素对预后的影响.方法 随访收集46例舌鳞状细胞癌患者的临床资料(包括年龄、性别、病理分级、淋巴结转移、肿瘤大小、肿瘤侵犯中线、临床分期、手术治疗等),采用Kaplan-Meier法计算累积生存率,采用log-rank检验法进行单因素生存分析,应用Cox比例风险模型进行多因素生存分析.结果 46例舌鳞状细胞癌患者1年和3年生存率分别为76.1%和58.7%,单因素分析表明:不同病理分级、有无淋巴结转移、肿瘤是否侵犯中线、是否手术治疗对生存率的影响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分析则只有是否手术治疗是影响预后的独立因素(P<0.05).结论 以手术为主的综合治疗是改善舌鳞状细胞癌患者预后的关键.

    作者:王斌;丁卫华;张海云 刊期: 2011年第29期

  • 宫腔镜电切术治疗子宫异常出血56例临床分析

    目的 评价宫腔镜双极电切术治疗子宫良性疾病所致异常出血的临床疗效及其安全性.方法 回顾分析56例子宫良性病变致子宫异常出血患者接受宫腔镜双极电切术后的治疗效果.结果 56例手术均顺利完成,手术时间15~60min,术中出血量10~50ml,病理示符合子宫内膜息肉38例,子宫粘膜下肌瘤11例,内膜良性增生性过长5例,增殖期改变2例.通过随访发现疗效满意.结论 子宫异常出血者行宫腔镜双极电切治疗具有创伤小、恢复快的优点,值得推广应用.

    作者:陈丽娟;强萍 刊期: 2011年第29期

  • 低剂量CT扫描在肺部穿刺活检术中的应用价值

    目的 探讨低剂量CT扫描在胸部穿刺活检术中应用的可行性及局限性.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9年12月~2010年7月在16排CT引导下行胸部穿刺活检术的80例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A组行常规剂量扫描(200mA,重建层厚2.0mm,螺距16mm/rot),B组行低剂量扫描(10mA,重建层厚2.0mm,螺距23mm/rot),每组各40例,比较两组穿刺CT扫描剂量、图像质量和穿刺结果成功率以及并发症之间的关系.结果 常规剂量扫描组CT吸收剂量加权指数CTDIw和平均剂量长度乘积DLP分别为(23.64±2.41)mGy和(172.37±17.63)mGy×cm,穿刺成功率为90%;低剂量扫描组CT吸收剂量加权指数CTDIw和平均剂量长度乘积DLP分别为(1.22±0.12)mGy和(8.56±0.88)mGy×cm,穿刺成功率为85%,两组的辐射剂量有明显的统计学差异(P<0.01),而穿刺成功率无明显差异(P>0.05),图像质量分级均能满足穿刺活检的需要,均未发现严重并发症.结论 采用低剂量CT扫描引导胸部穿刺活检是一种值得推荐的技术,可以大大降低辐射剂量.

    作者:陈万中 刊期: 2011年第29期

  • 自备质控品对不规则抗体筛查试验中筛选细胞的质量监控

    目的 用自备的阴性和阳性血清对不规则抗体筛查试验中的筛选细胞的质量监测作初步探讨.方法 用微胶凝柱法对受者血清进行不规则抗体筛查,同时用自备的AB型阴性血清和RhD阳性血清对筛选细胞进行监测.结果 阳性对照血清浓度由+++下降到++,阴性对照血清结果全部为阴性;在检测30例受者血中筛查出含不规则抗体有4例.结论 新鲜的筛选细胞质量相对稳定,随着筛查细胞久置其质量会下降,所以筛选细胞对不规则抗体筛查试验影响很大.

    作者:周桂艳 刊期: 2011年第29期

  • 医用直线加速器的研究进展

    本文简介了医用直线加速器的发展情况,重点介绍了常规放射治疗设备(Conventional radiation therap)的特点,3D 适形放射治疗设备(3-dimensional conformal),3D 适形调强放射治疗设备(3D Conformal and Intensity Modulation-IMRT),还有图像引导设备(Image Guide RadioTherapy-IGRT)的研究现状,后指出医用直线加速器的发展方向.

    作者:曾伟明 刊期: 2011年第29期

  • 孕中期超声诊断胎儿畸形的临床价值分析

    目的 探讨孕中期超声诊断胎儿畸形的临床价值.方法 对2008年1月~2010年12月7956例孕周为18~28周的妇女常规行超声检查,每例胎儿均进行综合筛查法,对头颅、脊柱、颜面部、胸腔等部位进行扫描,测量双顶径、头围、小脑横径、腹围、肱骨、股骨,观察胎儿附属物、胎盘、羊水等.对胎儿的发育进行综合判断.结果 全组引产或出生后证实的各种胎儿畸形为64例,产前超声检出60例,漏诊4例.结论 超声成像可以实时观察胎儿各部位、各器官的发育情况,早期发现胎儿畸形,对于提高人口素质具有重要的意义.

    作者:吴晓妍 刊期: 2011年第29期

  • 老年普外科合并内科疾病的围术期护理

    目的 探讨老年普外科合并内科疾病的围术期的护理方法及效果.方法 将普外科2009年12月~2010年12月收治的老年胆囊结石合并有糖尿病的80例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4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采用胰岛素泵持续皮下输注控制血糖的护理.比较两组患者的护理效果.结果 观察组术中血糖水平及术后血糖水平、手术耐受性均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且观察组的术后并发症、切口愈合时间、住院时间均显著少于对照组,P<0.05.结论 围手术期内通过加强控制血糖护理可以短时间内使血糖降至理想水平,减少术后并发症的发生.

    作者:王英旋 刊期: 2011年第29期

  • 妊娠期急性上呼吸道感染患者超敏C反应蛋白测定的临床价值研究

    目的 研究超敏C反应蛋白(Hs-CRP)水平对于判断妊娠期急性上呼吸道感染病原体类别的临床价值.方法 采用免疫增强透射比浊法测定65例妊娠期急性上呼吸道感染患者的Hs-CRP水平(其中细菌感染组35例,病毒感染组30例),同时测定血常规(WBC和N),并与正常健康妊娠期妇女相对照.结果 细菌感染组Hs-CRP浓度显著高于病毒感染组和健康对照组且有统计学意义(P<0.01),而病毒感染组与健康对照组Hs-CRP浓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且健康对照组Hs-CRP浓度在参考值范围内,未受到妊娠影响;细菌感染组,健康对照组病例的WBC和N均高于参考值上限,病毒感染组WBC在参考值范围内,但N高于参考值上限,且健康对照组WBC和N与参考值范围不符,失去对比意义.结论 Hs-CRP测定较之血常规(WBC和N)检测对于妊娠期急性上呼吸道感染病原体类别的鉴别更具临床价值,对指导临床诊治具有重要意义.

    作者:杨贞文;钟志民;陈裕光;李帅兵;罗小春 刊期: 2011年第29期

  • 加强医学本科生创新能力的培养,重视大学生创新性实验计划的实施

    本文分析了加强临床医学本科生创新能力的必要性和临床医学本科生如何顺利开展创新实验,提高其综合素质,从而培养出符合社会需要的复合型医学人才.

    作者:姜维华;朱辛明;马春园;朱晴 刊期: 2011年第29期

  • 冠心病患者intermedin与超敏C-反应蛋白变化及临床意义

    目的 探讨intermedin(IMD)与超敏C-反应蛋白(hs-CRP)在冠心病患者中变化及临床意义.方法 32例冠心病患者,分为2组:稳定性心绞痛(SAP)组16例,不稳定性心绞痛(UAP)组16例,同时设15例健康对照组.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intermedin及hs-CRP水平.结果 冠心病患者中稳定性心绞痛组和不稳定性心绞痛组血浆IMD及血清hs-CRP与健康对照组比较均升高,但SAP组intermedin与对照组比较有统计学差异(P<0.01),而hs-CRP与对照组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UAP组IMD和hs-CRP与对照组比较均有统计学差异(P<0.01);UAP组hs-CRP高于SAP组,intermedin低于SAP组,组间比较差别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intermedin与超敏C-反应蛋白水平可以反应冠心病患者的病情变化,二者联合检测有助于判断冠心病的病变程度及预后.

    作者:金梅花;张青 刊期: 2011年第29期

当代医学杂志

当代医学杂志

主管: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

主办:中国医师协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