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气钡逆行造影三片法在结肠息肉诊断中的应用体会

龚礼春

关键词:逆行造影, 结肠息肉, 息肉诊断, 临床症状, 肠镜检查, 肠道造影, 无痛性, 常见病, 治疗, 便血
摘要:结肠息肉是结肠的一种常见病,其临床症状主要以无痛性便血为主,症状隐匿,难以及时发现和治疗,诊断主要依靠肠道造影或肠镜检查.
当代医学杂志相关文献
  • 肠缺血中肠系膜及其血管的MDCT表现

    目的 探讨肠缺血中肠系膜及其血管的多层螺旋CT表现与诊断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28例肠缺血患者的肠系膜及其血管的多层螺旋CT平扫和增强表现,所有病例经手术、临床病理或DSA造影证实.结果 CT表现:肠系膜水肿18例,肠系膜积气2例,肠系膜血管走行异常7例,肠系膜血管充盈缺损5例,肠系膜主干血管增粗2例,节段性肠系膜小血管充血21例,节段性肠系膜小血管缺血7例,肠系膜静脉积气2例.另可见其他表现:肠壁增厚25例,肠管扩张26例,肠腔大量积液23例,肠壁异常强化25例,肠管形态异常10例,肠壁积气3例,腹水和气腹12例.结论 肠系膜及其血管的CT改变是诊断肠缺血的重要依据,CT检查具有重要的价值,并可提示肠缺血的原因.

    作者:刘林;冉慕光;管祥林 刊期: 2009年第32期

  • 心理行为干预在高血压性鼻出血患者护理中的应用

    高血压性鼻出血是耳鼻喉科常见的急症之一[1].在临床护理中,对此类患者实行有效的心理和行为干预,能提高护理质量,促进患者早日康复.

    作者:盛雪峰 刊期: 2009年第32期

  • 米非司酮联合依沙吖啶终止中期妊娠105例临床观察

    我们采用依沙吖啶(利凡诺)羊膜腔内注射联合米非司酮用于中期妊娠引产,取得了良好效果.现报道如下.

    作者:张月宁;刘亚婷 刊期: 2009年第32期

  • 阴道细胞学检查在绝经后骨质疏松的性激素替代治疗中的应用

    目的 研究阴道细胞学检查对绝经后骨质疏松的性激素替代治疗(HRT)的指导作用.方法 随机选取2007年1月~2008年1月在我院门诊因绝经后骨质疏松行激素替代治疗的妇女48人,以阴道细胞学检查结果指导激素用量,期限1年.监测其右前臂桡骨骨密度(BMD),血清碱性磷酸酶(AkP)及药物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 受检者骨密度上升,骨质吸收明显减少,有效率100%,药物副反应发生少.结论 阴道细胞学检查在绝经后骨质疏松的激素替代治疗中有重要的指导作用.

    作者:宋秀英;张贤红 刊期: 2009年第32期

  • 新生儿黄疸蓝光治疗护理体会

    新生儿黄疸是指新生儿时期发生的血清胆红素(主要是未结合胆红素)浓度过高,以皮肤、粘膜、巩膜黄染为主要症状的病症.严重者可引发胆红素脑病,造成永久f生中枢神经损害,威胁患儿的生命或留下严重的后遗症.因此,对高胆红素血症的患儿必须及时采用综合治疗措施,而蓝光照射治疗由于方法简便,副作用少,对降低血胆红素浓度作用迅速,治疗显著,是目前治疗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的重要措施之一.我科2005~2008年对82例收治的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在综合治疗基础上采用蓝光照射治疗,均取得良好效果,现将护理体会总结如下.

    作者:曾晓娟 刊期: 2009年第32期

  • 单边双平面外固定架急诊治疗胫腓骨开放性骨折

    目的 探讨单边双平面外固定架治疗胫腓骨开放性骨折的临床效果.方法 回顾分析21例胫腓骨开放性骨折急诊应用单边双平面外固定架治疗的临床资料.结果 术后均获随访6~14个月,患者骨折全部愈合,平均愈合时间7 2个月,2例针道感染、伤口感染,经转移皮瓣、换药处理后愈合,优良率为85%.结论 单边双平面外支架的生物力学特性符合开放性胫腓骨骨折愈合的要求,急诊应用,操作简单,损伤少,疗效满意,有临床应用价值.

    作者:廖寒;余国清;王进;徐雪文;吴俊 刊期: 2009年第32期

  • 解剖型接骨板经皮内固定治疗胫骨远段严重粉碎性骨折

    胫骨远段严重粉碎性骨折往往伴有严重的软组织挫伤,怎样避开挫伤的软组织去解决骨折的复位与固定,一直是创伤骨科的一个难题.我院自2003年10月~2007年4月采用解剖型接骨板经皮内固定治疗胫骨远段严重粉碎性骨折57例,经手术后6~18个月的随诊,效果满意.

    作者:夏卫革;徐玉生;冒四平 刊期: 2009年第32期

  • 加强医院图书馆馆员素质教育提高图书馆服务质量

    医院图书馆是医院医学文献信息中心,担负着医学文献信息收集、加工、提供与服务的职责,其工作效率直接影响着医院的医疗、科研与教学工作水平.

    作者:朱春凤 刊期: 2009年第32期

  • 亚低温治疗仪治疗重型颅脑损伤的护理

    重型颅脑损伤后由多种原因造成缺血缺氧继发严重的脑水肿,外伤性脑水肿反应多在伤后2~7d,此期间易发生颅内高压,甚至脑疝,这是患者死亡和伤残的重要原因.如何避免或减轻脑损伤及对脑功能的影响,提高存活率至关重要.亚低温具有显著的神经保护作用,临床研究证明30~35℃亚低温能显著降低脑损伤患者的死残率[1,2].我科采用亚低温治疗仪治疗重型颅脑损伤取得了良好的效果.现护理体会总结如下.

    作者:王正梅;孙春霞 刊期: 2009年第32期

  • 复方甘草酸苷联合左旋西替利嗪治疗泛发性湿疹临床疗效初探

    目的 观察复方甘草酸苷与左旋西替利嗪联合治疗泛发性湿疹的临床疗效.方法 28例明确诊断的患者予复方甘草酸苷静点,并口服左旋西替利嗪,疗程14d.结果 有效率达92.86%,随访3个月复发5例(17. 86%).结论 复方甘草酸苷有抗炎、抗变态反应、类糖皮质激素样作用,与抗组胺药左旋西替利嗪联合治疗泛发性湿疹疗效确切.

    作者:曹娜;于华;姜启君 刊期: 2009年第32期

  • 2型糖尿病病人口服降糖药的合理选择

    目的 目前国内常用的口服降血糖药(OAA)有5类,每类药物在作用机制及安全性和耐受性方面有差异.本文通过回顾OAA的研究进展和临床应用,对2型糖尿病(T2DM)病人合理选择OAA进行评述.方法 采用国内外文献综述方法.结果 与结论 T2DM病人依据OAA的特点,合理选择药物,采用单一或联合用药治疗,不仅可以减少药物的不良反应和并发症,而且还可以降低T2DM的发病率和死亡率.

    作者:易培训 刊期: 2009年第32期

  • 奥扎格雷治疗急性脑梗死98例疗效观察

    目的 观察奥扎格雷治疗急性脑梗死的临床疗效.方法 急性脑梗死98例,随机分为治疗组54例及对照组44例,治疗组予奥扎格雷钠治疗14d,对照组予脉胳宁治疗14d.结果 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0 .7%;对照组总有效率为70. 5%.两组临床疗效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 05).结论 奥扎格雷治疗急性脑梗死的疗效优于脉络宁的治疗效果.

    作者:张世恒 刊期: 2009年第32期

  • 脑外伤病人亚低温治疗的护理

    亚低温人工冬眠治疗适用于重症脑挫伤而循环功能代偿良好者,躁动不安、高热、丘脑下部或脑干损伤者,以及严重脑水肿导致颅内压居高不降者.

    作者:陈波;李金芳 刊期: 2009年第32期

  • 21例新生儿肺透明膜病CR的X线表现分析

    目的 探讨新生儿肺透明膜病cR的X线表现,提高X线影像学对本病的诊断.方法 对21例新生儿肺透明膜病CR的X线表现进行分析.结果 本组21例患儿中,Ⅰ级可显示网格及斑点状密度增高阴影的有3例;Ⅱ级表现为肺野透光度减低,肺野内均匀分布网点影,可见空气支气管征有7例;Ⅲ级颗粒状影广泛融合,肺野透光度明显减低,支气管充气征呈秃枝状,心脏和横膈模糊不清或部分消失有9例;Ⅳ级全肺野一致性密度增高的有2例.结论 胸部CR的X线检查是对新生儿肺透明膜病的诊断主要方法,而胸部显示的网格状、颗粒状、两肺野透亮度减低和支气管充气征为本病主要×线征象,对明确的诊断有重要价值.

    作者:谭宜军 刊期: 2009年第32期

  • 放疗联合热疗治疗晚期食管癌的临床观察

    目的 观察放疗联合热疗对晚期食管癌的近期疗效,与单纯放疗作对比.方法 外照射联合热疗(R+H)组40例,单纯外照射(RT)组40例.R+H组:常规放疗,每次2Gy/次,5次/周,总剂量66~70Gy/6.5~7周,热疗每周2次,功率800~1000W,每次加热1小时,共6~8次;RT组:常规放疗,每次2Gy/次,5次/周,总剂量66~70Gy/6.5~7周.结果 R+H组近期疗效为90%,明显高于RT组的65%,两者比较前者明显升高,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外照射联合热疗能提高食管癌的近期治疗效果.

    作者:王志伟;姜原 刊期: 2009年第32期

  • 留置针在产程中的应用及护理

    目的 探讨留置针在产妇分娩过程中的应用.方法 以留置针代替传统头皮针,产妇凡进入产程者都行留置针穿刺输液,观察肿胀发生率、重新穿刺率及并发症发生率.结果 2例发生肿胀,4例重新穿刺.与以往单一穿刺比较,此种方法减少静脉穿刺机会,孕妇心理生理方面舒适感明显增加.结论 此种方法简单易行.节约成本,减少穿刺次数,产妇易于接受.

    作者:周龙琴 刊期: 2009年第32期

  • 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256例分析

    目的 探讨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的发病原因及防治措施.方法 对2006年2月~2008年11月在我科住院的256例患有高胆红素血症的新生儿进行分析,研究其与孕周、出生体质量、围产因素的相互关系.结果 所有患儿经合理治疗后,留有残疾9例,占3.5%;死亡2例,占0.78%;痊愈出院245例,占95. 7%.结论 导致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的原因很多,但以围产期因素为主,加强围产期保健,对母乳喂养进行正确的指导,早诊断、早治疗,对降低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的发生率及致残起着关键的作用.

    作者:华煜 刊期: 2009年第32期

  • 安阳市16个氟中毒病区村水氟及氟中毒病情现状调查

    目的 了解安阳市氟中毒未改水和改水病区防治现状,总结经验,发现问题,为制定新的防治策略和监测方法提供参考依据.方法 按照2003~2004年安阳市第二次氟中毒流行病学调查结果,按照轻、中、重病区分层随机抽样原则,共抽取16个自然村开展监测.监测内容所有调查村水源水氟浓度、8~12岁儿童氟斑牙病情、16岁以上成人临床氟骨症病情;8个村8~12岁儿童尿氟;5个村成人骨×线.结果 改水村改水前后水氟浓度均值分别为3. 33mg/L和1.06mg/L,差异显著;改水村和未改水村8~12岁儿童氟斑牙检出率分别为72.92%和87. 68%,尿氟几何均数分别为0. 86和0. 66,16岁以上成人临床氟骨症检出率分别为14. 07%和10. 07%,X线检出率为3%和0.结论 氟中毒病区实施改水后降低了水氟,但是氟中毒病情控制效果差.今后应加强改水工程管理,加强健康教育,增强病区群众防病意识,提高防病改水效益和效果.

    作者:马改青 刊期: 2009年第32期

  • 急诊护理职业风险因素及防范对策

    急诊护理由于工作性质特殊,病人来院时间短,病情变化快,存在着很多的职业风险因素,分析其原因并提出有效的防范对策,对提高急诊护理质量,减少医疗纠纷及完善护理服务都是十分有益的.

    作者:岳勤;陈玉兰 刊期: 2009年第32期

  • 我院医生工作站推进过程中存在问题及对策

    门诊医生工作站信息系统是医院信息系统重要的组成部分,为医院工作创造了良好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为实现各类业务流程的优化和信息利用大化做出了巨大贡献.它与其他子系统协同工作,不仅彻底改变了传统的就医工作流程和管理模式,而且规范了医疗行为,有效地杜绝了医疗差错的发生.但是由于临床业务的的特殊性和复杂性,推广过程中也暴露出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

    作者:张沛 刊期: 2009年第32期

当代医学杂志

当代医学杂志

主管: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

主办:中国医师协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