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心电图在急性脑血管病中的应用及临床价值分析

鲁妍

关键词:急性脑血管病, 心电图, 临床价值
摘要:目的 分析心电图在急性脑血管病中的应用和临床价值.方法 方便选取该院于2015年6月—2017年6月收治的400例急性脑血管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并根据急性脑血管病的具体类型分为3组,脑出血组189例,蛛网膜下腔出血组147例,脑梗死组64例.根据受试者入院后的心电图变化特点,对其在急性脑血管病中的临床价值进行评估.结果 400例患者中有308例(77.0%)患者存在心电图改变,其中脑梗死组45例(70.3%)与蛛网膜下腔出血组114例(77.6%)心电图异常率显著低于脑出血组(78.8%)(x2=8.946,P=0.01).且308例心电图异常患者中,病情好转或稳定252例(81.8%),死亡56例(18.2%),好转患者中心电图异常(心律失常、心电图改变、复极改变)比例显著低于死亡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5.335,6.065,4.926,P=0.015,0.010,0.019).结论 心电图可有效反应急性脑血管病患者的病情和病况,其的改变可作为病情判断和预后进展的重要评价指标.
中外医疗杂志相关文献
  • 艾灸缓解甲状腺切除术后患者负性情绪的效果研究

    目的 观察艾灸在缓解甲状腺切除术后患者负性情绪的效果.方法 在2016年7月—2017年7月间于某三甲医院普外科行甲状腺切除术后的患者中,通过准入及排除标准方便筛选总样本80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各40例.对照组仅使用甲状腺切除术后常规护理,实验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使用艾灸疗法.实验组及对照组分别在干预前、干预后采用自我感受负担量表(SPB)、焦虑自评量表(SAS)、抑郁自评量表(SDS)进行基线调查及效果评价.实验组及对照组在术后72 h使用WHO疼痛分级标准进行疼痛效果评价.结果 干预后实验组的SPB、SAS、SDS评分分别为(28.89±4.75)分、(50.89±5.17)分、(50.29±6.46)分远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923、-2.819、-2.471,P<0.05);干预后实验组术后72 h疼痛评分为2级的人数7例远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10.36,P<0.05).结论 艾灸在改善甲状腺切除术后患者的自我感受负担、抑郁、焦虑等方面具有良好效果,可缓解负性情绪.

    作者:黄青;黄惠敏;何淑青;李丹莉 刊期: 2018年第19期

  • PiCCO血流动力学监测在重症肺炎合并心力衰竭 患者中的应用

    目的 对PiCCO血流动力学监测在重症肺炎合并心力衰竭患者中的应用进行研究.方法 方便选取该院2016年8月—2017年12月收治的12例重症肺炎合并心力衰竭患者,对其入院救治过程中PiCCO血流动力学监测以及液体复苏期间各项监测指标变化结果、患者疾病转归等情况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PiCCO血流动力学监测期间,患者MAP、CI、GEDI指标水平在实施液体复苏48 h后出现上升变化,分别为(84.9±11.7)mmHg、(3.7±0.9)L/(min·m2)、(876.5±44.8)mL/m2,较液体复苏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6.724、P<0.05,t=2.136、P<0.05,t=6.178、P<0.05);此外,经抢救治疗后,12例患者中,3例死亡,9例好转进入普通病房继续治疗,且生存与发生死亡患者的多项监测指标在液体复苏48 h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对重症肺炎合并心力衰竭患者实施PiCCO血流动力学监测,能够为患者液体复苏救治提供有效指导,避免各种不利影响发生,值得临床重视.

    作者:何美娥 刊期: 2018年第19期

  • 西地那非与硫酸镁治疗新生儿持续性肺动脉高压的 价值研究

    目的 探讨新生儿持续性肺动脉高压运用硫酸镁+西地那非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 方便选择2016年4月—2017年4月期间该院收治的120例新生儿持续性肺动脉高压患儿为研究对象,根据入院编号的奇偶数将其分为两组,其中对照组采用单一硫酸镁治疗,而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再联合西地那非治疗,对比分析两组疗效.结果 治疗前,两组的PaCO2、PaO2以及SPAP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的SPAP、PaO2以及PaCO2水平分别为(25.41±3.12)、(86.21±4.98)、(35.03±3.77)mmHg,明显优于对照组的(41.68±3.99)、(79.51±4.55)、(48.48±4.28)mmHg,组间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同时,观察组的治疗有效率为93.10%,高于对照组的72.41%,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临床上给予新生儿持续性肺动脉高压西地那非+硫酸镁联合治疗可以提高效果.

    作者:郑思文 刊期: 2018年第19期

  • 腹腔镜手术在妇科手术中的临床效果

    目的 探析腹腔镜手术在妇科手术中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 方便选取2017年2月—2018年1月市医院收治的100例妇科急腹症患者为主要对象,根据入院时间分两组,各50例.两组分别行传统开腹手术、腹腔镜手术治疗,对比治疗效果.结果 观察组的术中指标(手术时间、出血量、切口长度)、术后指标(排气时间、下床活动时间、切口愈合时间和住院时间)均明显优于对照组,组间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观察组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为4.0%,明显优于对照组的18.0%,两组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在妇科手术中应用腹腔镜手术的优势颇为显著,兼具有效性和安全性,值得推广.

    作者:孟海燕 刊期: 2018年第19期

  • 综合护理模式对慢性肺源性心脏病合并心力衰竭患者心肺功能、生活质量评分和护理效果的影响

    目的 慢性肺源性心脏病合并心力衰竭患者应用综合护理模式的护理效果及对其生活质量、心肺功能的影响.方法 方便选取该院2016年8月—2017年8月收治的100例慢性肺源性心脏病合并心力衰竭患者随机分作A组与B组,每组50例.A组应用基本护理模式,B组实施综合护理模式,对比两组患者的护理效果、生活质量评分以及心肺功能情况.结果 ①B组护理后的生活质量评分、护理满意度评分均分别高于A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9.2139、64.7330,P=0.0400、0.0000).②护理后B组高于A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5.0530、7.7029、13.5995、11.2245、9.0121,P=0.0221、0.0421、0.0388、0.0385、0.0405).③A组护理有效率低于B组,有统计学意义(x2=4.000,P=0.0455).结论 对慢性肺源性心脏病合并心力衰竭患者应用综合护理的效果显著,价值颇高.

    作者:蔡丽梅 刊期: 2018年第19期

  • 纳布啡复合丙泊酚用于无痛人工流产术麻醉及术后 镇痛效果研究

    目的 研究纳布啡复合丙泊酚用于无痛人工流产术中的麻醉效果以及术后的镇痛效果.方法 方便选择2016年4月—2018年2月期间在该接受无痛人工流产术治疗的100例早孕患者,回顾其无痛人工流产术中所采用的麻醉方案,据此进行分组研究,其中50例人流B组患者均单纯应用2 mg/kg丙泊酚的麻醉方案,而其他50例人流N组患者均联合应用0.15 mg/kg纳布啡+2 mg/kg丙泊酚的麻醉方案.分别严密观察两组人流患者,精心观测及准确记录两组人流患者的麻醉效果.结果 人流B组患者的VAS分级结果为0~I级35例、Ⅱ级15例、Ⅲ级0例,明显高于人流N组的0~I级17例、Ⅱ级21例、Ⅲ级12例,两两相比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19.2308,P<0.05);在麻醉满意度的NRS评分方面,人流N组为(9.46±0.28)分明显高于人流B组的(8.32±0.74)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9845,P<0.05).人流N组患者不良事件的发生率4%明显低于人流B组2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32.4000,P<0.05).结论 纳布啡复合丙泊酚用于无痛人工流产术麻醉及术后镇痛效果均十分理想,符合临床的期望,且发生的不良事件较少,是一种理想的麻醉方案.

    作者:李同玲 刊期: 2018年第19期

  • 病毒性肝病患者生化检验指标的诊断效果研究

    目的 分析研究病毒性肝病患者生化检验指标的诊断效果.方法 以2015年3月—2017年1月为时间段,方便选取该院收治的100例病毒性肝病患者,设置为研究组,选取到该院参与体检的100名健康者,设置为对照组,检测所有对象生化指标,并对比分析检测结果.结果在淋巴细胞、白细胞、血小板以及中性粒细胞检查方面,研究组分别是(36.7±10.39)%、(5.1±1.75)×109/L、(114.5±68.42)×109/L以及(53.9±11.27)%,对照组分别是(28.4±6.47)%、(6.9±1.32)×109/L、(175.3±73.41)×109/L以及(62.8±8.69)%,研究组淋巴细胞水平高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白细胞、血小板以及中性粒细胞水平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在ALT、TBIL、ALB以及A/G指标方面,研究组分别是(84.2±34.81)U/L、(25.3±13.28)mmol/L、(37.5±5.87)g/L以及(1.1±0.19),对照组分别是(29.4±19.74)U/L、(14.5±8.64)mmol/L、(46.9±6.03)g/L以及(1.6±0.32),研究组ALT、TBIL显著高于对照组,而ALB、A/G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CHE、PA、ADA以及AFU指标方面,对照组分别是(2.8±0.31)kU/L、(0.4±0.53)mmol/L、(35.2±13.28)U/L以及(35.7±4.75)U/L,研究组分别是(6.5±2.53)kU/L、(0.2±0.06)mmol/L、(23.6±6.39)U/L以及(40.3±5.97)U/L,两组对象的CHE、PA、ADA、AFU水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生化检验指标对病毒性肝病患者临床诊断具有较高的应用价值,值得广泛推广.

    作者:李彬兵 刊期: 2018年第19期

  • 血清降钙素原(PCT)检测在脓毒症诊断上的应用价值

    目的 探讨血清降钙素原(PCT)检测在脓毒症诊断上的应用价值.方法 方便选取该院2015年11月—2016年11月收治的患者120例进行该次研究,有72例患者为脓毒症患者,48例患者为非脓毒症患者,根据脓毒症患者的严重程度,将其分为观察A组(46例)与观察B组(26例).所有患者在入院时以及住院后的第3、5天实施血清PCT检测,统计分析患者的急性生理功能与慢性健康状况评分系统Ⅱ(APACHEⅡ)的评定结果以及序贯器官衰竭估计评分的评定结果.结果 入院时,观察组患者的APACHEⅡ评分(17.54±3.95)分、SOFA评分(6.37±2.04)分以及血清PCT水平(3.15±0.83)μg/L均明显高于对照组的(2.47±0.41)分、(0.57±0.08)分以及(0.39±0.17)μg/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入院时相比,观察A组第3天(1.37±0.45)μg/L与第5天(1.25±0.41)μg/L的血清PCT明显下降,观察B组(7.21±2.13)μg/L、(8.49±2.13)μg/L明显上升;观察A组、观察B组入院时、入院第3天、入院第5天的血清PCT均比对照组要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B组的血清PCT水平在入院时、入院第3天、入院第5天均明显高于观察A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血清降钙素原(PCT)检测对于脓毒症诊断具有较好的应用效果,可以及时发现和判断患者的患病情况,及时采取有效的治疗方法,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郑惠兰;谢美华;黄河;李肇暖 刊期: 2018年第19期

  • 腹腔镜与开腹手术在结直肠癌术后吻合口瘘 发病率的研究

    目的 探讨腹腔镜与开腹手术在结直肠癌术后吻合口瘘发病率的研究.方法 方便选取2015年10月—2017年10月在该院外科手术治疗的120例结直肠癌患者按术式不同分为两组,对照组采用开腹手术,观察组采用腹腔镜手术,比较两组患者的手术疗效及术后并发症情况、吻合口瘘和非吻合口瘘的各项指标情况.结果 观察组手术时间(3.84±0.32)h、淋巴结清扫数目(21.7±5.9)个、术后住院时间(13.4±1.9)d、再次手术率6.67%、术后肠梗阻率3.33%、心脑血管并发症率1.67%、栓塞率1.67%、其他并发症率11.67%与对照组的(3.76±0.30)h、(23.6±5.8)个、(14.2±1.7)d、8.33%、5.00%、3.33%、0.00%、15.00%相比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0.706,0.894,0.879,x2=1.13,1.21,1.16,0.95,2.14,P>0.05),但观察组切口感染率10.00%、术中输血率13.33%明显低于对照组的23.33%、43.33%(x2=9.82,14.74,P<0.05);观察组结肠癌及直肠癌吻合口瘘发生率为9.09%、11.11%,与对照组的10.00%、13.33%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x2=1.05,1.18,P>0.05);吻合口瘘患者的切口感染率46.15%、其他并发症发生率38.46%、住院时间(25.1±3.4)d、再次入院手术率23.08%明显高于非吻合口瘘患者的13.08%、10.28%、(12.3±1.8)d、5.6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14.67,11.76,t=5.986,x2=13.29,P<0.05).结论 腹腔镜与开腹手术在结直肠癌术后吻合口瘘发病率相当,腹腔镜具有创伤小、术后感染率低的优点,疗效及安全性更佳.

    作者:余振兴;王瑞华;郭登方;张扬平 刊期: 2018年第19期

  • 胸腺肽治疗重症肺炎合并脓毒血症的临床研究

    目的 探讨胸腺肽治疗重症肺炎合并脓毒血症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 方便选择2015年2月—2017年10月72例重症肺炎合并脓毒血症患者,运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n=36)与实验组(n=36),对照组施以常规治疗,实验组施以皮下注射胸腺肽治疗,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后各项转归时间、治疗前后呼吸频率、心率、白细胞计数及血浆降钙素原含量水平变化与治疗前后IL-6、TNF-α、T淋巴细胞亚群的变化情况.结果 治疗前,两组患者的各项指标含量无显著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实验组的血管活性药停用时间、休克逆转时间与机械通气停用时间分别为(3.18±1.49)d、(80.75±30.14)h与(84.35±22.61)h,明显短于对照组的(6.37±1.96)d、(125.54±54.62)h与(143.28±50.46)h(t=7.774,4.308,6.395,P=0.000,0.0001,0.000);其呼吸频率与心率分别为(17.64±1.47)次/min与(72.05±10.28)次/min,明显低于对照组的(20.36±2.25)次/min与(81.63±10.17)次/min,(t=6.072,3.975,P=0.000,0.002);白细胞计数及血浆降钙素原含量水平分别为(7.31±3.27)×109/L与(1.06±0.07)ng/L,明显少于对照组的(9.74±3.42)×109/L与(1.85±0.23)ng/L(t=3.081,19.716,P=0.003,0.000);并且各项细胞炎性因子含量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胸腺肽治疗重症肺炎合并脓毒血症具有良好的临床效果,能够在较大程度上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具有较高的临床推广价值.

    作者:林攻平 刊期: 2018年第19期

  • 米索前列醇联合硫酸镁治疗妊娠高血压综合征产后 出血的疗效分析

    目的 评价米索前列醇、硫酸镁联合应用治疗妊娠高血压综合征产后出血的临床疗效.方法 方便选取该院于2015年12月—2017年9月收治的84例妊娠高血压综合征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联合组,每组42例,分别予以两组患者硫酸镁治疗和米索前列醇、硫酸镁联合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血压状况、产后2 h、24 h出血量和药物不良反应情况.结果 两组患者治疗前的MAP(平均动脉压)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联合组治疗后的MAP为(85.27±4.92)mmHg,低于对照组的(91.60±5.33)mmHg(t=3.903,P=0.000<0.05).联合组产后2 h、24 h的出血量分别为(179.26±36.05)mL、(240.25±37.18)mL,少于对照组的(212.10±35.37)mL、(317.49±43.08)mL(t=3.910,6.070,P=0.006,0.000<0.05).两组药物不良反应发生率分别为7.14%、4.16%,差异无统计学意义(x2=0.213、P=0.645>0.05).结论 米索前列醇、硫酸镁联合应用治疗妊娠高血压综合征产后出血,能够控制患者血压,减少患者产后出血量,疗效可靠,不良反应少.

    作者:曾玉玲 刊期: 2018年第19期

  • CT灌注成像对节拍化放疗治疗非小细胞肺癌 疗效的评价

    目的 探索CT灌注成像在节拍化放疗对非小细胞肺癌治疗效果评价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方便选取2015年8月—2016年8月在该院治疗的57例非小细胞肺癌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以紫杉醇8 mg/m2+卡铂AUC=0.25 mg/(mL·min)(每周2次)的节拍化疗联合放疗;对照组以紫杉醇45~50 mg/㎡+卡铂AUC=2 mg/(mL·min)(每周1次)与放疗行同步放化疗.治疗前后行CT扫描及血流灌注分析,并评价其参数变化.结果 近期疗效分析,治疗组与对照组总有效率分别为86.20%、71.43%(x2=2.397,P=0.524),两组总有效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经治疗后BF(t=2.544,P=0.058)、BV(t=2.205,P=0.001)、PS(t=2.079,P=0.002)测值减小,MTT(t=2.509,P=0.389)增加,血流灌注得到改善,但两组改善程度不同,节拍化放疗组稍显著,其中治疗后BV(P=0.001)、PS(P=0.002)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CT灌注成像能够反映非小细胞肺癌患者化疗早期血流变化情况,对肺癌进行早期疗效判断;节拍化放疗为肺癌个体化治疗提供了一种新思路.

    作者:袁训伟 刊期: 2018年第19期

  • PCT和白介素6对危重患者导管相关性血行感染的 早期诊断及预后的预测价值评价

    目的 分析PCT和白介素6对危重患者导管相关性血行感染的早期诊断及预后的预测价值评价.方法 选取住院危重病导管相关性血行感染患者一共100例作为观察组,再选取健康体检者100名作为对照组,收取时间在2014年2月——2016年5月,对两组受检者的血清降钙素原(PCT)阳性率、白介素6进行对比.结果 危重病导管相关性血行感染患者CRP(11.01±3.01)、PCT指标(8.45±6.42)和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4.4491、11.6766,P<0.05);危重病导管相关性血行感染患者轻型白介素-6、C反应蛋白指标、中型白介素-6、C反应蛋白指标以及重型白介素-6、C反应蛋白指标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而患者病情越严重,指标水平就越高(F=10.2421、7.1526,P<0.05);ROC曲线分析结果显示,白介素-6、血清降钙素原指标对危重病导管相关性血行感染患者具有预测价值;危重病导管相关性血行感染患者联合诊断后的漏诊率4.00%、 误诊率1.00%,均低于单一诊断漏诊率12.00%、 误诊率8.00%(x2=4.3478、5.7010,P<0.05).结论 PCT和白介素6在危重病导管相关性血行感染患者具有较高的诊断价值,值得进一步推广和应用.

    作者:叶加建;汤忠秀;李丽丽;吴定昌 刊期: 2018年第19期

  • 肩胛盂骨折的诊断及手术治疗的临床进展

    肩胛盂骨折在临床中较为少见,其主要是由高能量的直接暴力所造成的,且其多伴有其他部位的损伤,极易影响患者的肩关节和上肢功能,严重的还会影响其生命安全.然而,在临床实际中肩胛盂骨折常常会被延误诊断,导致其治疗难度更大、更为复杂.该文通过对相关文献的总结,就肩胛盂骨折的诊断方法、治疗方法、手术入路方式等内容进行综述,以期为促进肩胛盂骨折尽早愈合、提高上肢功能恢复提供依据.

    作者:于浩然;王春宇;赵吉连 刊期: 2018年第19期

  • 超声引导下微创旋切系统治疗乳腺多发良性肿瘤的 临床分析

    目的 探讨超声引导在微创旋切系统治疗乳腺多发良性肿瘤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方便选取2016年4月—2018年1月该院收治的60例乳腺多发良性肿瘤患者为研究对象,全部患者均以微创旋切系统进行治疗,术中超声引导.观察超声下肿块表现及超声引导肿块切除定位准确率,评价手术疗效.结果 全部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术后超声复查示肿块完全切除,无残留病灶,超声引导肿块切除定位准确率100%,手术成功率100%,术后病理乳腺纤维瘤30例,乳腺腺病15例,乳腺单纯性囊肿10例,乳头状瘤5例.结论 超声引导实现了高分辨率声像图下的乳腺良性肿瘤可视性微创旋切治疗,定位准确率高,对肿块精准切除、保证手术成功具有重要意义.

    作者:贺帆 刊期: 2018年第19期

  • 耳穴疗法对甲状腺手术体位时椎动脉血流的影响

    目的 探讨耳穴疗法对甲状腺手术体位时椎动脉血流的影响.方法 方便选取2017年10—12月该院健康受试者50例为研究对象,应用彩色多普勒超声测定去枕平卧位、甲状腺手术体位及耳穴压豆治疗后甲状腺手术体位的双侧椎动脉血流动力学指标.结果 甲状腺手术体位时椎动脉血流量较去枕平卧位明显下降(左侧)(226.81±68.55)mL/min vs(300.58±72.22)mL/min(t=5.052,P<0.05);(右侧)(208.12±60.74)mL/min vs(291.41±70.85)mL/min(t=5.856,P<0.05),椎动脉平均血流速度明显减低(左侧)(22.83±8.14)cm/s vs(35.18±8.42)cm/s(t=4.856,P<0.05);(右侧)(20.68±7.58)cm/s vs(33.13±7.14)cm/s(t=4.856,P<0.05).耳穴压豆治疗后甲状腺手术体位时椎动脉血流量及平均血流速度明显增加(左侧)(274.25±65.12)mL/min vs(226.81±68.55)mL/min(t=6.202,P<0.05);(30.28±6.79)cm/s vs(22.83±8.14)cm/s(t=5.898,P<0.05);(右侧)(268.47±64.52)cm/s vs(208.12±60.74)cm/s(t=4.785,P<0.05);(29.33±6.96)cm/s vs(20.68±7.58)cm/s(t=4.788,P<0.05).结论 耳穴疗法可改善椎动脉血流动力学指标,从而缓解甲状腺手术体位综合征相关症状.

    作者:马红梅;潘霞;张圣林;金栋栋 刊期: 2018年第19期

  • 干化学法与尿沉渣联合用于尿常规检验中的实践研究

    目的 探讨在尿常规检验中将干化学法与尿沉渣联合应用的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6年3月—2017年3月在该院实施尿常规检查的120例受检者的临床资料,120例受检者的尿液标本分别应用干化学法、 尿沉渣法和干化学法与尿沉渣法联合检测,对比3种检测方法的结果.对受检者的尿液标本以显微镜法复查,对比3种方法检测尿常规的准确性.结果 干化学法检测定量红细胞阳性率和定量白细胞阳性率为18.33%、10.00%,尿沉渣法为8.33%、25.00%,联合检测为7.50%、10.00%,3种检测方法的定量红细胞阳性率和定量白细胞阳性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联合检测定量红细胞的阳性率低于干化学法(P<0.05),与尿沉渣法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联合检测的定量白细胞阳性率低于尿沉渣法(P<0.05),与干化学法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化学法的定量红细胞阳性率高于尿沉渣法,定量白细胞阳性率低于尿沉渣法(P<0.05);干化学法、尿沉渣法及联合检测尿常规的准确性分别为81.67%、78.33%、92.50%,3种方法检测尿常规的准确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联合检测尿常规的准确性高于干化学法和尿沉渣法(P<0.05),干化学法与尿常规法检测尿常规的准确性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在尿常规检测中应用干化学法与尿沉渣法各有优势,而二者联合检测的准确性更高.

    作者:刘晓华 刊期: 2018年第19期

  • 分析血清孕酮,β-HCG联合检测在早期先兆流产 治疗中的价值

    目的 探讨分析血清孕酮,β-HCG联合检测在早期先兆流产治疗中的价值.方法 方便选取从2017年5—12月期间的受孕孕妇150例,将其分为常规组、观察组和对照组,50例/组.其中常规组50例为流产孕妇,观察组50例为早期先兆流产孕妇,对照组50名为正常受孕孕妇.对比3组患者血清孕酮及β-HCG指标,并对血清孕酮检测方法和血清孕酮联合β-HCG检测方法的特异度、 敏感度及诊断准确率进行比较.结果 3组患者血清孕酮和β-HCG两项指标比较,对照组患者均高于常规组与观察组患者,且观察组患者优于常规组患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此同时,采用单纯血清孕酮检测方法的特异度为80.0%,敏感度为62.5%,诊断准确率为74.0%;而血清孕酮联合β-HCG检测方法的特异度为84.0%,敏感度为86.0%,诊断准确率为92.0%,特异度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敏感度与诊断准确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10.158、11.536,P<0.05).结论 通过采取血清孕酮,β-HCG联合检测早期先兆流产患者显示,血清孕酮和β-HCG两种指标是检测早期先兆流产症状的准确诊断依旧.同时,采取血清孕酮,β-HCG联合检测,可提高诊断准确率,以便为患者制定治疗方案,有利于患者正常妊娠.

    作者:杜玉娟;罗学芹;王晓艳;喻华平 刊期: 2018年第19期

  • 超声心动图和心电图在高血压性心脏病诊断中的 应用对比

    目的 探究在诊断高血压性心脏病中超声心电图所具有的应用价值.方法 随机选取该院在2016年1月—2017年12月期间接受治疗的高血压性心脏病患者86例,分别进行心电图检查和超声波心动图检查,将2种结果分别作为对照组和观察组,从而对比两组患者的诊断效果.结果 通过超声心动图检查到的左心室肥厚和增大阳性率优于心电图检查(P<0.05),而心电图检查不出主动脉扩张和主动脉弹性减退;高血压性心脏病的左心房内径以及左心房内径/主动脉内径值均显著高于健康人群(P<0.05),而射血分数和E/A的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通过心电图检查,患者左心房肥厚阳性率为59.30%(51/86),而超声心动图检查的阳性率为93.02%(80/8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15.342,P<0.05).结论 利用心电图诊断和超声心动图检查均可以诊断出高血压性心脏病,但超声心动图的诊断阳性结果更高,对于准确了解患者情况具有更积极的意义.

    作者:李正楠 刊期: 2018年第19期

  • 右半结肠切除术后胃瘫治疗疗效分析

    目的 评价综合疗法治疗右半结肠切除术后胃瘫的疗效.方法 方便选取2015年5月—2017年2月,医院收治的右半结肠切除术后胃瘫患者66例入组,根据患者及其家属的意愿分组,对照组、观察组各入组33例.对照组安排禁食等常规治疗.观察组安排常规治疗基础上综合治疗,包括善宁、胃镜下安置导管、心理治疗、穴位按摩、针灸.对比症状改善以及康复情况,相关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 观察组腹胀消失、恶心消失、肠内营养支持开始、静脉营养支持停止时间分别为(15.6±1.6)h、(10.4±3.6)h、(3.2±1.1)d、(6.2±1.6)d低于对照组(24.4±1.5)h、(13.5±4.3)h、(4.4±1.6)d、(7.5±1.4)d,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8.42、5.11、2.97、3.10,P=0.000、0.000、0.025、0.015<0.05).结论 右半结肠切除术后胃瘫常规疗法疗效尚可,综合治疗可以加速康复,其可能适合那些病情较严重、并发症发生风险较高的对象.

    作者:林庚 刊期: 2018年第19期

中外医疗杂志

中外医疗杂志

主管: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

主办:卫生部医院管理研究所 二十一世纪联合创新医药科学研究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