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鼻内镜下电凝结合鼻腔填塞治疗难治性鼻出血的 临床分析

唐彬;顾明志;蔡婷

关键词:难治性鼻出血, 鼻内镜, 电凝, 鼻腔填塞
摘要:目的 探讨鼻内镜下电凝结合鼻腔填塞治疗难治性鼻出血的临床疗效.方法 方便选取2015年4月—2017年4月该院收治的101例难治性鼻出血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实验组(鼻内镜下电凝+鼻腔填塞,51例)和对照组(单纯鼻腔填塞,50例).对比观察两组鼻出血量等基本治疗指标,统计两组一次治愈率、并发症及复发率.结果 实验组鼻出血量(37.4±10.1)mL,鼻粘膜恢复时间(5.4±1.6)d,一次性治愈率98.0%,并发症发生率3.9%,复发率2.0%,各项指标均优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鼻内镜下电凝结合鼻腔填塞治疗难治性鼻出血效果显著,可提高一次性治愈率,减少复发,而且并发症少、恢复快,应用安全有效,值得推广使用.
中外医疗杂志相关文献
  • 腹腔镜手术治疗对良性妇科肿瘤患者机体免疫 功能的研究

    目的 研究腹腔镜手术治疗对良性妇科肿瘤患者机体免疫功能的影响.方法 方便选取该院妇产科2014年6月—2016年3月收治的72例良性妇科肿瘤患者为研究对象,将其按照单双号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6例.其中对照组患者采用开腹手术治疗,观察组患者采用腹腔镜手术治疗.对两组患者手术前后机体免疫功能状况进行观察、分析.结果 两组患者术前身体各项指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观察组患者TNF-α水平为(43.71±28.29)ng/L,术前TNF-α水平为(29.11±16.78)ng/L,治疗前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对照组患者在CD8+、CD4+、CD4+/CD8+、CD3+等方面与观察组患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患者术后TNF-α水平为(55.13±31.71)ng/L,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前两组患者IL-4、IL-2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3 d对照组患者IL-4、IL-2水平与术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观察组患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腹腔镜手术治疗良性妇科肿瘤患者方面的效果比较显著,不会对患者机体免疫功能造成严重的影响,可以作为临床治疗该类疾病的首选方法,值得在能开展腹腔镜手术医院推广.

    作者:林延泽 刊期: 2017年第22期

  • 多层螺旋CT对食管癌放疗后继发瘘的诊断价值

    目的 探讨多层螺旋CT对食管癌放疗后继发瘘的诊断价值,为临床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选择该院在2015年1月—2016年12月期间所收治的8例临床确诊为食管癌的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其中包括7例食管癌患者及1例食管癌术后复发患者,收集其临床资料,并回顾性分析患者经放射治疗后发生食管瘘的多层螺旋CT及食管造影资料.结果 应用多层螺旋CT对7例食管癌患者及1例食管癌术后复发患者均作出了食管癌继发瘘的诊断,其中,7例成功显示了食管瘘的瘘口;1例未显示瘘口,但有纵隔积气、积液等其他征象提示.2例食管造影未作出食管癌继发瘘的诊断,均由CT诊断后消化道内镜证实.结论 食管癌放疗后继发瘘的临床表现通常较重,采取常规的食管造影方法在对细小瘘口的诊断上极易发生漏诊的现象,而通过多层螺旋CT扫描及其后处理(MPR)可以观察到其直接征象及间接征象,能够及时、准确地作出食管癌放疗后继发瘘的诊断,对临床治疗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作者:陈亮 刊期: 2017年第22期

  • 以家庭为中心的护理模式对儿科护理不良事件 管理的影响

    目的 探讨以家庭为中心的护理模式对儿科护理不良事件管理的影响.方法 整群选取2015年1月—2016年12月来院就诊并住院的患儿9675例为研究对象,以2015年1—12月住院患儿为对照组,采取传统的护理模式;2016年1—12月的住院患儿为实验组,采取以家庭为中心的护理模式.采用x2检验比较两组患儿在液体外渗、跌倒坠床和烫伤发生情况方面的差异.结果 通过对传统的护理模式和以家庭为中心的护理模式在液体外渗、跌倒、坠床以及烫伤四种常见护理不良事件发生率的比较发现,以家庭为中心的护理模式的不良事件发生率均要低于传统模式(P<0.05),在使用两种不同护理模式下,不同性别患儿发生4种不良事件的比例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参与以家庭为中心的护理模式的家长相比于传统护理模式,其对医护人员服务的满意度相对更高(x2=80.304,P<0.001).结论 开展以家庭为中心的护理模式,尤其对低年龄段儿童加强护理,可以有效减少住院患儿护理不良事件的发生并改善护患关系.

    作者:王晓云 刊期: 2017年第22期

  • 院前急救对脑出血患者预后的影响分析

    目的 分析院前急救对脑出血患者预后的影响.方法 方便选择该院2016年4月—2017年4月接诊的行院前急救的脑出血患者73例,标记为观察组,另选择同期入院的未给予院前急救的脑出血患者70例,标记为对照组,观察两组入院时脑疝发生情况,随访1个月,统计两组死亡例数、伴有后遗症例数、发生并发症例数.结果 观察组患者入院时脑疝发生率5.5%,对照组为22.9%;随访1个月后,观察组死亡率2.7%、后遗症发生率45.2%、并发症发生率12.3%,对照组分别为21.4%、68.6%、40.0%;观察组患者脑疝发生率、死亡率、后遗症发生率、并发症发生率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给予脑出血患者院前急救后,可明显改善患者预后情况,提高生存质量.

    作者:张润 刊期: 2017年第22期

  • 腰丛联合坐骨神经阻滞与腰硬联合麻醉在老年患者 股骨骨折手术中疗效比较

    目的 比较神经刺激仪定位下腰丛联合坐骨神经阻滞麻醉与腰硬联合麻醉在老年患者股骨骨折手术中麻醉效果.方法 该研究将2012年1月—2016年12月收住该院需外科手术的老年股骨颈或粗隆间骨折60例患者,随机分成神经阻滞组30例和腰硬联合麻醉组30例,比较两组患者麻醉后血流动力学指标、药物起效时间、麻醉效果及不良反应.结果 麻醉过程中,患者心率、平均动脉压、血氧饱和度NB组较CSEA组平稳(P<0.05),恶心、呕吐、尿潴留等不良反应NB组发生率少于CSEA组(P<0.05),药物起效时间CSEA组优于NB组(P<0.05).结论 神经刺激仪定位下腰丛联合坐骨神经阻滞用于老年患者股骨骨折手术更安全、有效.

    作者:张晓琛;魏真;潘玢 刊期: 2017年第22期

  • 新生儿心律失常早发型与晚发型的临床意义探讨

    目的 探讨以生后第7天作为临界点,区分早发型与晚发型新生儿心律失常是否具有临床价值.方法 方便选取2014年1月—2015年12月泉州市儿童医院新生儿重症监护室诊治的57例新生儿心律失常患儿进行回顾性分析,心律失常发病日龄≤7 d者为早发型新生儿心律失常组,余为晚发型新生儿心律失常组.早发组30例,晚发组27例,比较两组临床类型、危险因素、干预及急性期转归.结果 早发型非良性心律失常所占比例较晚发型新生儿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50.0%vs 14.8%,P<0.05);两组比较,早发型危险因素与Apgar评分≤7分、产检心律不齐、产前胎心改变、剖宫产、器质性心脏病更加相关(P<0.05),晚发型与患儿电解质紊乱、CRP升高、血培养阳性明显相关(P<0.05);早发型抗心律失常干预率高于晚发型(43.3%vs 11.1%,P<0.05),两型急性期治愈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66.7%vs 96.3%,P<0.05).结论 选取生后第7天作为临界点,区分早发型及晚发型新生儿心律失常对临床诊疗有一定参考价值.

    作者:文茂 刊期: 2017年第22期

  • 药食合用对围绝经期综合征模型大鼠神经-内分泌-免疫网络细胞凋亡及ER表达的影响

    目的 观察更年滋肾汤合玉女酥对雌性去势大鼠下丘脑、垂体、子宫、胸腺、脾脏细胞凋亡及ER表达的影响,从神经-内分泌-免疫网络探讨药食合用治疗围绝经期综合征的作用机制.方法 采取双侧卵巢切除法建立围绝经期综合征大鼠模型,2015年10月—2016年4月,选取上海斯莱克实验动物中心健康、12周龄、雌性未孕SD大鼠60只,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模型组、中药(更年滋肾汤)组、食疗(玉女酥)组、药食合用组,每组12只.给药(食)6周后,处死大鼠取丘脑、垂体、子宫、胸腺、脾脏组织,检测如下指标:TUNEL方法检测细胞凋亡率;Western blot技术检测ERα蛋白的表达变化;Real time PCR方法检测ERαmRNA的表达变化.结果 细胞凋亡率变化:下丘脑、垂体各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模型组子宫(13.12±0.066)明显高于对照组(3.28±0.075),中药组(6.35±0.038)、药食合用组(4.90±0.034)明显低于模型组;模型组胸腺(3.46±0.215)明显高于对照组(1.70±0.045),中药组(2.51±0.038)、药食合用组(2.18±0.034)明显低于模型组;模型组脾脏(4.05±0.205)明显高于对照组,中药组(2.15±0.115)、药食合用组(1.64±0.082)明显低于模型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0.01).②ERα蛋白表达变化:各组织模型组明显低于正常组(P<0.05);除胸腺外,其他组织中药组、药食合用组均明显高于模型组(P<0.05,P<0.01).③ERαmRNA表达变化:模型组垂体(0.210±0.012)、下丘脑(0.197±0.015)、子宫(0.168±0.016)、脾脏(0.137±0.016)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中药组垂体(0.458±0.026)、下丘脑(0.410±0.028)、子宫(0.367±0.037)、脾脏(0.301±0.025)高于模型组(P<0.05);食疗组子宫(0.349±0.021)、脾脏(0.282±0.018)高于模型组(P<0.05);药食合用组垂体(0.523±0.025)、下丘脑(0.488±0.024)、子宫(0.743±0.042)、脾脏(0.723±0.069)高于模型组(P<0.05).结论 药食合用(更年滋肾汤合玉女酥)可通过影响雌性去势大鼠下丘脑、垂体、子宫、胸腺、脾脏细胞凋亡及ER表达,调节神经-内分泌-免疫网络,从而改善围绝经期综合征.

    作者:宋雨菊;桑锋 刊期: 2017年第22期

  • 经皮椎间孔脊柱内窥镜下腰椎间盘切除术的疗效及 安全性

    目的 探讨腰椎间盘突出症者以经皮椎间孔脊柱内窥镜下腰椎间盘切除术(PTED)治疗的有效性.方法 方便选取该院2015年3月—2016年4月期间收治的42例腰椎间盘突出症者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行PTED治疗,观察患者腰椎间盘突出改善情况,统计术后并发症情况,对治疗前后患者疼痛、功能障碍评分比较.结果 该次42例患者,治疗有效者36例,无效4例,恶化2例,PTED用于腰椎间盘突出症治疗有效率为85.7%.治疗后患者疼痛、功能障碍明显改善,术后无严重并发症.结论 腰椎间盘突出症者以PTED治疗,疗效高,患者术后恢复好,并发症少.

    作者:胡志伏 刊期: 2017年第22期

  • 急性缺血性脑血管疾病临床治疗效果分析

    目的 对急性缺血性脑血管患者的临床效果进行观察和分析.方法 方便选取2015年1月—2016年6月期间该院收治的230例被确诊为急性缺血性脑血管疾病的患者为研究对象,并根据患者接受治疗的方将其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其中实验组患者选择脑蛋白水解物、甲钴胺联合依达拉奉药物进行治疗,对照组予以奥拉西坦联合依达拉奉注射液药物治疗.对两组患者的生活自理能力、痊愈率以及神经功能的恢复情况进行观察和对比分析.结果 在接受治疗后,观察组患者的生活自理能力评分要明显高于对照组[(50.23±16.10)分vs(40.51±12.92)分];观察组患者痊愈率(61.9%)明显高于对照组(25.7%),观察组患者治疗效果显著有效率(15.1%)明显低于对照组(29.5%),对照组患者有所好转情况(26.9%)明显好于观察组(12.5%),治疗后观察组患者的神经功能恢复和改善情况明显好于对照组(P<0.05).结论 与奥拉西坦联合依达拉奉治疗相比,运用脑蛋白水解物、甲钴胺联合依达拉奉药物治疗能够产生更加显著的效果,可在急性缺血性脑血管疾病治疗中进行临床应用和推广.

    作者:陈兵 刊期: 2017年第22期

  • 产妇术后新生儿母乳喂养观察以及护理干预

    目的 对产妇术后新生儿母乳喂养及护理干预的临床效果做出研究分析.方法 方便选取2016年3月—2017年3月在该院进行剖宫产的90例产妇做为此次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常规护理组(45例)及护理干预组(45例),对两组产妇的护理效果进行比较分析.结果 护理干预组产妇护理满意度95.6%明显高于常规护理组82.2%,数据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乳汁开始分泌时间短于常规护理组,护理干预组产妇的乳汁充足率64.5%及乳汁刚够率22.2%均高于常规护理组40.0%、6.7%,术后第2天喂养成功率57.8%及第4天喂养成功率68.9%明显高于常规护理组33.3%、42.2%,数据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对产妇术后实施护理干预在短时间内有效的提高了新生儿成功喂养率,提高了产妇的护理满意率,保证了产妇分泌充足的乳汁,值得在临床中广泛推广和使用.

    作者:聂真红 刊期: 2017年第22期

  • 改良右半结肠切除术治疗结肠癌的临床效果评价

    目的 分析和评价改良右半结肠切除术治疗结肠癌的临床效果.方法 方便选择该院于2012年6月—2016年6月间收治的109例结肠癌患者为研究对象.按入院顺序分A组和B组,分别是55例与54例.A组给予改良右半结肠切除术治疗,B组给予传统手术治疗.对比治疗相关指标、并发症情况、复发几率和临床疗效.结果 A组的术中出血量(83.35±15.32)mL、手术时间(61.42±12.33)min和住院时间(12.40±2.63)d均短于B组[(159.32±25.61)mL、(122.41±20.13)min、(17.25±3.51)d];淋巴结清除数量(6.58±2.44)个多于B组(3.27±1.25)个,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的并发症发生率为3.64%,B组为14.81%;A组的复发率是1.82%,B组是11.11%,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的治疗总有效率是98.18%,B组是85.19%,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为结肠癌患者采取改良右半结肠切除术治疗可显著改善其相关指标,降低其复发几率和并发症发生率,值得推广.

    作者:周国平 刊期: 2017年第22期

  • 个体护理计划应用在心脏搭桥手术围手术期中的 有效性值

    目的 分析在心脏搭桥手术围手术期中应用个体护理计划的效果.方法 随机选择2015年1月—2016年12月在该院接受心脏搭桥手术治疗的患者120例参与研究,随机平均分成两组,对照组仅按照常规方法实施围术期护理,观察组在围术期护理中应用个体护理计划,比较两组效果.结果 观察组进入手术室时焦虑、抑郁状态评分均低于对照组,观察组焦虑、抑郁状态评分低于对照组;观察组对护理的满意度为98.33%,对照组为80.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在心脏搭桥手术围手术期中应用个体护理计划能够提升护理效果,保证手术更顺利进行,值得广泛应用.

    作者:林晓 刊期: 2017年第22期

  • 彩色多普勒超声在甲状腺良、恶性结节诊断中的 应用价值

    目的 通过总结甲状腺良、恶性结节彩色多普勒超声特征,评价其在甲状腺良、恶性结节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通过对2013年1月—2016年12月间的95例经病理证实的甲状腺结节患者(112个结节)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资料的总结,比较良、恶性结节的数量、形态、边界、纵横比、内部结构、回声、钙化和结节内部及周边血流情况.结果 112个甲状腺结节经病理诊断,其中93个为良性结节,19个为恶性结节.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的特异性为87.09%,敏感性为78.95%,诊断符合率为85.71%.良、恶性结节观察要素比较,其中两种性质结节的形态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在边界、纵横比、内部结构、回声及钙化方面,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彩色血流信号分级方面,良性结节主要表现为0级和Ⅰ级,恶性结节主要表现为Ⅱ级和Ⅲ级,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良性结节动脉收缩期峰值血流速度、阻力指数低于恶性结节(P<0.01),舒张末期血流速度高于恶性结节(P<0.01).结论 彩色多普勒超声在甲状腺良、恶性结节的诊断中具有较高敏感性和特异性,可作为首选影像学检查方法.

    作者:吴桢妹 刊期: 2017年第22期

  • 全程优质护理应用在乳腺癌手术患者中效果分析

    目的 探讨在乳腺癌手术患者中使用全程优质护理的临床效果.方法 该次研究对象来源于中山大学附属肿瘤医院乳腺一区2016年8—12月收治的乳腺癌手术患者228例,随机分成两组,各114例,其中对照组行常规护理,观察组采用全程优质护理,比较两组护理效果.结果 观察组护理满意度为97.4%,高于对照组78.1%;观察组护理后SAS为(37.6±4.5)分,SDS评分为(39.6±4.5)分,均明显低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在乳腺癌手术患者中应用全程优质护理临床效果较好,有推广价值.

    作者:江丽君;曾桂珍 刊期: 2017年第22期

  • 护理干预对卡前列素氨丁三醇治疗产后出血所致 不良反应的效果研究

    目的 分析护理干预对减少产后出血患者应用卡前列素氨丁三醇治疗所致不良反应的效果.方法 方便选取该院2014年5月—2016年5月接诊的100例有剖宫产指征的产后出血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研究,将采用干预性护理措施定为研究组(53例),非干预性护理措施定为对照组(47例),两组患者均在分娩后使用卡前列素氨丁三醇注射液250μg宫体注射,比较两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 研究组头痛发生率为1.89%,呕吐发生率为9.43%,恶心发生率为11.32%,生命体征异常发生率为3.77%;对照组头痛发生率为12.77%,呕吐发生率为37.71%,恶心发生率为26.52%,生命体征异常发生率为13.21%,研究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护理干预措施可有效降低卡前列素氨丁三醇治疗产后出血所出现的不良反应,对减轻产妇的痛苦与提高其生活质量有着积极意义.

    作者:郑琴;林丽珠 刊期: 2017年第22期

  • 66例贫血患者的血液检验结果分析

    目的 通过分析贫血患者血液检验结果对患者贫血类型进行快速分类.方法 方便选取2015年7月—2016年12月于该院确诊的66例贫血患者与同期在该院行检查检查的64名体检者为研究对象,贫血患者作为研究观察组,健康体检者作为研究对照组,将两组对象MCV(红细胞平均体积)、MCH(平均红细胞血红蛋白量)、MCHC(红细胞平均血红蛋白浓度)、RDW(红细胞体积分布宽度)作以比较.结果 溶血性贫血、巨幼红细胞性贫血、再生障碍性贫血、对照组对象MCV分别为(105.8±7.5)、(115.8±8.1)、(89.9±6.8)、(88.2±3.7)fl明显高于缺铁性贫血患者MCV(63.2±6.7)fl(P<0.05).缺铁性贫血、巨幼红细胞性贫血、溶血性贫血、再生障碍性贫血患者RDW指标水平分别为(22.3±1.3)、(20.3±2.3)、(18.3±1.6)、(17.6±2.1)显著高于对照组(14.2±3.2)(P<0.05).结论 贫血患者可以通过对照组观察贫血患者与健康人群MCV、MCH、MCHC、RDW 4项指标值变化情况快速预判贫血类型,引导临床快速进行下一步检查及诊断,但对于再生障碍性贫血鉴别诊断较为困难,为确保诊断准确性应取多项指标辅助诊断.

    作者:萧飞 刊期: 2017年第22期

  • 口腔正畸治疗牙周病致前牙移位的应用效果分析

    目的 探析牙周病致前牙移位应用口腔正畸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 方便选取该院2010年1月—2016年12月期间收治的30例牙周病致前牙移位患者(患牙270颗)予以研究,所有患者均给予口腔正畸治疗,对患者治疗效果及治疗前后各项指标变化予以统计分析.结果 经治疗,患者临床有效率为88.9%(240/270).治疗后各级牙齿松动度分别为88.9%、5.9%、3.3%、1.9%,与治疗前的51.9%、31.1%、11.1%、5.9%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患者治疗后牙周袋深度(3.5±1.0)mm,前牙覆盖距离(2.7±1.1)mm,前牙覆颌深度(2.3±1.0)mm,牙周出血指数(25.5±5.6)%,均优于治疗前的(4.9±1.3)mm、(6.5±1.5)mm、(5.0±1.2)mm、(97.5±9.5)%,治疗前后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牙周病致前牙移位应用口腔正畸治疗的临床效果非常好,值得广泛应用与普及.

    作者:蔡熙珉 刊期: 2017年第22期

  • 奥氮平联合氟西汀治疗抑郁症的疗效和不良反应探究

    目的 对抑郁症治疗中联用奥氮平、 氟西汀的效果与不良反应出现情况进行探讨.方法 方便选取2016年1月—2017年1月间68例于该院接受治疗的抑郁症患者随机分为两组,32例单独以氟西汀展开治疗为单药组,36例以氟西汀、奥氮平联用的方案展开治疗为联药组,对照两组疗效、安全性.结果 治疗后,联药组HAMD、HAMA评分明显比单药组低,联药组实现了94.44%的总有效率,与单药组的75.00%对照明显较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分别有13.89%、12.50%出现不良反应,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对于抑郁症患者的治疗,于氟西汀治疗基础上给予奥氮平可使疗效提升,但不会使不良反应有明显增加,可积极对此治疗方案进行应用.

    作者:吴爱菊 刊期: 2017年第22期

  • 替米沙坦片在高血压治疗中的应用及临床效果初步评价

    目的 分析替米沙坦片在高血压治疗中的应用及临床效果和安全性.方法 方便选取于2016年5—11月该院诊治的82例原发性高血压者分为观察、对照两组,每组41例.对照组使用贝那普利片治疗,观察组使用替米沙坦片治疗,分析药物安全性,逆转左心室肥厚效果和不良反应.结果 对照组患者治疗有效率为80.49%,观察组为95.12%(P<0.05).对照组患者治疗后LVMI为(138.25±15.29),观察组为(162.52±12.28)(P<0.05).治疗后对照组A/E为(0.95±0.43),观察组为(1.11±0.45),(P<0.05).治疗后对照组IVST以及LVPWT分别为(11.99±2.52)mm和(10.36±2.36)mm,观察组为(9.84±2.62)mm和(9.25±2.03)mm(P<0.05).结论 对于原发性高血压者,使用替米沙坦治疗,安全性强,不良反应少,可有效逆转左心室肥厚,有效性高,值得进一步推广使用.

    作者:刘蓉;平慧;徐美亚 刊期: 2017年第22期

  • 分期针灸治疗周围性面神经麻痹的疗效分析

    目的 探讨分期针灸治疗周围性面神经麻痹的临床效果.方法 方便选取2015年3月—2017年3月期间前来就诊的面神经麻痹患者89例作为该次的研究对象,对患者进行分组治疗,急性期(n=29)、静止期(n=30)和恢复期(n=30),对比分析三组患者治疗前后面神经功能的评分与临床疗效.结果 3组治疗前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治疗前急性期针灸组评分为(24.8±5.1)分,静止期针灸组评分为(25.1±4.8)分,恢复期针灸组评分为(25.0±5.3)分;治疗后急性期针灸组评分为(48.2±4.7)分,静止期针灸组评分为(45.6±3.2)分,恢复期针灸组评分为(41.9±5.2)分,两组之间差异明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另外,急性期痊愈率为79.31%,显著高于静止期(70.00%)与恢复期(53.3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静止期痊愈率明显优于恢复期,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针灸治疗周围性面瘫的临床效果显著,且越早进行针灸治疗,患者的预后效果越好.

    作者:云建新 刊期: 2017年第22期

中外医疗杂志

中外医疗杂志

主管: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

主办:卫生部医院管理研究所 二十一世纪联合创新医药科学研究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