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茂
目的 分析护理干预对减少产后出血患者应用卡前列素氨丁三醇治疗所致不良反应的效果.方法 方便选取该院2014年5月—2016年5月接诊的100例有剖宫产指征的产后出血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研究,将采用干预性护理措施定为研究组(53例),非干预性护理措施定为对照组(47例),两组患者均在分娩后使用卡前列素氨丁三醇注射液250μg宫体注射,比较两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 研究组头痛发生率为1.89%,呕吐发生率为9.43%,恶心发生率为11.32%,生命体征异常发生率为3.77%;对照组头痛发生率为12.77%,呕吐发生率为37.71%,恶心发生率为26.52%,生命体征异常发生率为13.21%,研究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护理干预措施可有效降低卡前列素氨丁三醇治疗产后出血所出现的不良反应,对减轻产妇的痛苦与提高其生活质量有着积极意义.
作者:郑琴;林丽珠 刊期: 2017年第22期
目的 探讨Rcan2在结直肠癌组织中的表达及与临床病理的相互关系.方法 方便收集该院2012年1月—2017年1月期间诊治的炎症性肠病20例、增生性息肉20例、腺瘤40例、结直肠癌及其癌旁正常组织80例,获取标本总RNA,q PCR测定Rcan2 mRNA表达水平,对Rcan2 mRNA的差异表达与结直肠癌患者临床病理信息进行相关性分析.体外转染Rcan2基因于结直肠癌colo320DM细胞,MTT实验观察Rcan2过表达对肿瘤细胞增殖的影响.体外转染kras突变基因(G12V)于人结直肠癌细胞中,观察Rcan2基因的表达情况.结果 结直肠癌组织中Rcan2 mRNA表达量(2.98±0.21)明显高于其他各组.Rcan2 mRNA的表达量与肿瘤大小密切相关(P<0.01).Rcan2-pcdna3.1转染的细胞增长速度慢,OD值从10上升到14,而pcdna3.1转染的细胞增长速度快,OD值从12上升到18,过表达kras(G12V)抑制Rcan2基因表达.Rcan2相对表达量从2.8下降到1.1.结论 这些发现提示Rcan2是一个潜在的结直肠癌诊断指标.
作者:陈苗生;邱晓明 刊期: 2017年第22期
目的 分析老年呼吸道感染的临床护理要点.方法 方便选择该院自2015年7月—2016年8月期间收治的老年呼吸道感染患者70例,依据患者护理方法差异性均分两组.实施常规护理的35例患者为参照组,实施针对性护理干预的35例患者为研究组,后对两组老年呼吸道感染患者的护理效果进行统计和总结.结果 经不同方法护理后,研究组患者的护理总有效率(96.2%)同参照组护理总有效率(80.0%)进行比对明显较高,组间数据结果经检验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患者护理满意度(100.0%)同参照组护理满意度(80.0%)进行比对明显较高,组间数据结果经检验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患者的并发症发生率(2.9%)同参照组并发症发生率(22.9%)进行比对明显较低,组间数据结果经检验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老年呼吸道感染患者实施针对性护理干预,可以使其病情快速康复,患者住院期间的满意度也会明显提升,可在临床上进一步实践和普及.
作者:范玉棠 刊期: 2017年第22期
目的 通过分析贫血患者血液检验结果对患者贫血类型进行快速分类.方法 方便选取2015年7月—2016年12月于该院确诊的66例贫血患者与同期在该院行检查检查的64名体检者为研究对象,贫血患者作为研究观察组,健康体检者作为研究对照组,将两组对象MCV(红细胞平均体积)、MCH(平均红细胞血红蛋白量)、MCHC(红细胞平均血红蛋白浓度)、RDW(红细胞体积分布宽度)作以比较.结果 溶血性贫血、巨幼红细胞性贫血、再生障碍性贫血、对照组对象MCV分别为(105.8±7.5)、(115.8±8.1)、(89.9±6.8)、(88.2±3.7)fl明显高于缺铁性贫血患者MCV(63.2±6.7)fl(P<0.05).缺铁性贫血、巨幼红细胞性贫血、溶血性贫血、再生障碍性贫血患者RDW指标水平分别为(22.3±1.3)、(20.3±2.3)、(18.3±1.6)、(17.6±2.1)显著高于对照组(14.2±3.2)(P<0.05).结论 贫血患者可以通过对照组观察贫血患者与健康人群MCV、MCH、MCHC、RDW 4项指标值变化情况快速预判贫血类型,引导临床快速进行下一步检查及诊断,但对于再生障碍性贫血鉴别诊断较为困难,为确保诊断准确性应取多项指标辅助诊断.
作者:萧飞 刊期: 2017年第22期
目的 探讨多层螺旋CT对食管癌放疗后继发瘘的诊断价值,为临床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选择该院在2015年1月—2016年12月期间所收治的8例临床确诊为食管癌的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其中包括7例食管癌患者及1例食管癌术后复发患者,收集其临床资料,并回顾性分析患者经放射治疗后发生食管瘘的多层螺旋CT及食管造影资料.结果 应用多层螺旋CT对7例食管癌患者及1例食管癌术后复发患者均作出了食管癌继发瘘的诊断,其中,7例成功显示了食管瘘的瘘口;1例未显示瘘口,但有纵隔积气、积液等其他征象提示.2例食管造影未作出食管癌继发瘘的诊断,均由CT诊断后消化道内镜证实.结论 食管癌放疗后继发瘘的临床表现通常较重,采取常规的食管造影方法在对细小瘘口的诊断上极易发生漏诊的现象,而通过多层螺旋CT扫描及其后处理(MPR)可以观察到其直接征象及间接征象,能够及时、准确地作出食管癌放疗后继发瘘的诊断,对临床治疗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作者:陈亮 刊期: 2017年第22期
目的 分析动态心电图在冠心病患者心律失常诊断中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 方便抽取2015年6月—2017年1月该院接收、检查的41例冠心病心律失常患者,对入选的41例患者施以常规心电图技术诊断(参照组)、动态心电图技术诊断(研究组),诊断后同时观察、对比2组临床诊断结果.结果 研究组36例(90.24%)诊断结果显示阳性,参照组26例(63.41%)显示阳性,组间比对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成对房性早搏的诊断准确率是39.02%,房性早搏二联律、三联律是48.78%,室性早搏二联律、三联律是46.34%,短阵室速是53.66%,与参照组的2.44%、9.76%、7.32%、14.63%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临床针对冠心病心律失常患者开展各项诊断工作时,有效应用动态心电图诊断的临床确诊率、可行性相对较高,能够大大提升临床诊断阳性率,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作者:杨亚萍 刊期: 2017年第22期
目的 探讨鼠神经生长因子(mNGF)治疗恢复期早中期面神经炎患者的疗效.方法 方便选取2012年8月—2016年8月期间在该院门诊或住院治疗的恢复期早中期面神经炎患者118例为研究对象.根据治疗方法分为应用鼠神经生长因子组(mNGF治疗组)及无应用鼠神经生长因子的对照组,两组的其余治疗方案相同,对比观察两组的有效率和治愈率.结果 mNGF治疗组的有效率96.5%、治愈率44.8%;对照组的有效率83.3%、治愈率26.7%.mNGF治疗组的疗效好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鼠神经生长因子对恢复期早中期面神经炎的患者有疗效,值得推荐.
作者:余金虬 刊期: 2017年第22期
目的 观察更年滋肾汤合玉女酥对雌性去势大鼠下丘脑、垂体、子宫、胸腺、脾脏细胞凋亡及ER表达的影响,从神经-内分泌-免疫网络探讨药食合用治疗围绝经期综合征的作用机制.方法 采取双侧卵巢切除法建立围绝经期综合征大鼠模型,2015年10月—2016年4月,选取上海斯莱克实验动物中心健康、12周龄、雌性未孕SD大鼠60只,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模型组、中药(更年滋肾汤)组、食疗(玉女酥)组、药食合用组,每组12只.给药(食)6周后,处死大鼠取丘脑、垂体、子宫、胸腺、脾脏组织,检测如下指标:TUNEL方法检测细胞凋亡率;Western blot技术检测ERα蛋白的表达变化;Real time PCR方法检测ERαmRNA的表达变化.结果 细胞凋亡率变化:下丘脑、垂体各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模型组子宫(13.12±0.066)明显高于对照组(3.28±0.075),中药组(6.35±0.038)、药食合用组(4.90±0.034)明显低于模型组;模型组胸腺(3.46±0.215)明显高于对照组(1.70±0.045),中药组(2.51±0.038)、药食合用组(2.18±0.034)明显低于模型组;模型组脾脏(4.05±0.205)明显高于对照组,中药组(2.15±0.115)、药食合用组(1.64±0.082)明显低于模型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0.01).②ERα蛋白表达变化:各组织模型组明显低于正常组(P<0.05);除胸腺外,其他组织中药组、药食合用组均明显高于模型组(P<0.05,P<0.01).③ERαmRNA表达变化:模型组垂体(0.210±0.012)、下丘脑(0.197±0.015)、子宫(0.168±0.016)、脾脏(0.137±0.016)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中药组垂体(0.458±0.026)、下丘脑(0.410±0.028)、子宫(0.367±0.037)、脾脏(0.301±0.025)高于模型组(P<0.05);食疗组子宫(0.349±0.021)、脾脏(0.282±0.018)高于模型组(P<0.05);药食合用组垂体(0.523±0.025)、下丘脑(0.488±0.024)、子宫(0.743±0.042)、脾脏(0.723±0.069)高于模型组(P<0.05).结论 药食合用(更年滋肾汤合玉女酥)可通过影响雌性去势大鼠下丘脑、垂体、子宫、胸腺、脾脏细胞凋亡及ER表达,调节神经-内分泌-免疫网络,从而改善围绝经期综合征.
作者:宋雨菊;桑锋 刊期: 2017年第22期
目的 分析桃红四物汤加五苓散加减对胫腓骨骨折围手术期并发症的影响.方法 方便选取2014年6月—2016年4月收治的40例胫腓骨骨折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n=20)和试验组(n=20),对照组采用甘露醇联合七叶皂苷钠进行治疗,试验组分别在术前、术后采用桃红四物汤加五苓散加减进行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及围手术期并发症情况的差异.结果 术后两组患者均未出现伤口感染、 螺钉或钢板断裂等并发症;对照组患者入院至手术时间(6.77±2.09)d长于试验组(3.43±1.85)d,两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术后1周的肿胀、压痛、疼痛评分(4.74±1.88)分、(3.51±1.88)分、(1.81±0.84)分均明显低于对照组(6.94±3.05)分、(4.86±1.72)分、(2.77±1.19)分,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术后愈合优良率90.0%高于对照组60.0%,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胫腓骨骨折围手术期应用桃红四物汤加五苓散有利于尽早开展手术,改善术后肿胀、疼痛等症状,促进切口愈合,值得临床采纳和积极推广使用.
作者:王宜栋 刊期: 2017年第22期
目的 分析和评价改良右半结肠切除术治疗结肠癌的临床效果.方法 方便选择该院于2012年6月—2016年6月间收治的109例结肠癌患者为研究对象.按入院顺序分A组和B组,分别是55例与54例.A组给予改良右半结肠切除术治疗,B组给予传统手术治疗.对比治疗相关指标、并发症情况、复发几率和临床疗效.结果 A组的术中出血量(83.35±15.32)mL、手术时间(61.42±12.33)min和住院时间(12.40±2.63)d均短于B组[(159.32±25.61)mL、(122.41±20.13)min、(17.25±3.51)d];淋巴结清除数量(6.58±2.44)个多于B组(3.27±1.25)个,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的并发症发生率为3.64%,B组为14.81%;A组的复发率是1.82%,B组是11.11%,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的治疗总有效率是98.18%,B组是85.19%,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为结肠癌患者采取改良右半结肠切除术治疗可显著改善其相关指标,降低其复发几率和并发症发生率,值得推广.
作者:周国平 刊期: 2017年第22期
目的 分析小细胞肺癌(SCLC)者循环肿瘤细胞(CTC)检测的应用价值情况.方法 便利选择2013年12月—2016年12月宝应县人民医院收治的288例SCLC者为研究对象,另取健康体检者70名,良性疾病组56例为对照者.使用免疫磁珠阴性富集和免疫荧光化学染色法,分析静脉血内CD45-/CTC/CK18+数量,随访104例化疗者,分析SCLC者CTC检测价值.结果 和良性疾病者(3.57%)以及对照组(5.71%)相比,SCLC组(64.58%)的CTC检查结果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中CTC阳性率为5.7%,SCLC者临床分期IIIA,IIIB和IV期阳性率分别为32.1%,56.9%以及78.1%.组间数据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经单变量分析证实,肿瘤T和N分期与CTC阳性无相关性,远处转移与其结果呈正相关(P<0.05).阴性富集肿瘤回收率为92.0%,阳性对照细胞株H460和A549经荧光抗体染色后上述两种细胞株中存在细胞角蛋白CK18以及CK19.肺癌者敏感性以及特异性为98.2%以及72.9%.调查区间内生存者共计248例CTC数量为2~4个,无显著上升,其临床特征为CTC阳性全身多发性转移,PS分数低.结论 该实验所使用的检测方式简便可行,特异性和敏感性较高,CTC阳性和疾病分期,是否吸烟,治疗效果和转移呈现相关性,CTC越高,证实患者预后不良
作者:葛含天;王达飞 刊期: 2017年第22期
目的 对抑郁症治疗中联用奥氮平、 氟西汀的效果与不良反应出现情况进行探讨.方法 方便选取2016年1月—2017年1月间68例于该院接受治疗的抑郁症患者随机分为两组,32例单独以氟西汀展开治疗为单药组,36例以氟西汀、奥氮平联用的方案展开治疗为联药组,对照两组疗效、安全性.结果 治疗后,联药组HAMD、HAMA评分明显比单药组低,联药组实现了94.44%的总有效率,与单药组的75.00%对照明显较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分别有13.89%、12.50%出现不良反应,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对于抑郁症患者的治疗,于氟西汀治疗基础上给予奥氮平可使疗效提升,但不会使不良反应有明显增加,可积极对此治疗方案进行应用.
作者:吴爱菊 刊期: 2017年第22期
目的 探讨护理干预应用于真菌性阴道炎的临床效果.方法 方便选取2016年1—12月期间该院诊治的40例真菌性阴道炎患者,根据随机数字法,将其分为对照组(常规护理)和观察组(护理干预),比较两组冲洗治疗的临床疗效、患者护理前后的焦虑及抑郁情况,以及患者对护理服务的满意度.结果 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患者冲洗治疗的总有效率明显增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患者护理前焦虑及抑郁评分没有明显变化,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后患者焦虑及抑郁评分均较前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患者对护理服务满意度大幅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护理干预能够明显提高真菌性阴道炎患者冲洗治疗的临床疗效,及时、有效地缓解患者焦虑、抑郁等不良情绪,提升患者对护理服务的满意度.
作者:连晓霞 刊期: 2017年第22期
检索经皮二氧化碳(TC-CO2)监测在新生儿的应用的相关文献,探讨经皮二氧化碳(TC-CO2)监测在新生儿的应用进展.尽管直接测量PaCO2仍然是金标准,但它只提供了一个时间点的测量结果,而在临床工作中,PaCO2是在不停变化中的.考虑到这些问题,临床需要一种可持续监测PaCO2的手段来避免重复的血气分析.主要方法包括ET-CO2和TC-CO2监测,其中TC-CO2广泛应用于机械通气、围手术期、转运、呼吸暂停测试、酸碱状态监测等方面,其准确性更高,值得在新生儿相关临床工作中进一步研究及推广.经皮二氧化碳监测在新生儿各种临床疾病的治疗过程中,可以起到很好的监测效果,与动脉血气分析相互补充,更好的为临床工作服务.
作者:陆素妮;刘秀香 刊期: 2017年第22期
目的 探讨在乳腺癌手术患者中使用全程优质护理的临床效果.方法 该次研究对象来源于中山大学附属肿瘤医院乳腺一区2016年8—12月收治的乳腺癌手术患者228例,随机分成两组,各114例,其中对照组行常规护理,观察组采用全程优质护理,比较两组护理效果.结果 观察组护理满意度为97.4%,高于对照组78.1%;观察组护理后SAS为(37.6±4.5)分,SDS评分为(39.6±4.5)分,均明显低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在乳腺癌手术患者中应用全程优质护理临床效果较好,有推广价值.
作者:江丽君;曾桂珍 刊期: 2017年第22期
目的 对比研究计划性排尿功能训练对脑动脉狭窄支架置入患者术后血压、尿潴留、尿路感染及二次导尿的影响.方法 该研究方便选取2014年1—12月收治于该院神经外科病房脑动脉狭窄并择期行动脉支架置入的患者共80例,随机1:1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全部患者接受神经外科介入治疗常规护理和健康宣教.实验组患者采用接受该研究团队制定的计划性排尿功能训练,并在家属及医生协助下完成相关锻炼.术后麻醉苏醒6h后拔除导尿管,记录患者首次排尿时相关临床数据及住院期间尿路疾病发生率.结果 与对照组相比,实验组患者手术当日焦虑指数为(59.8±5.55)分,明显低于对照组,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计划性排尿功能训练有助于降低患者首次排尿的排尿时间(148.3±25.70)s、血压[收缩压(122.6±11.92)mmHg,舒张压(86.8±9.02)mmHg]、心率(89.1±6.24)次/min及呼吸频率(14.3±4.37)次/min,与对照组相比,明显更优,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住院期间计划性排尿功能训练明显降低实验组患者尿路感染、尿潴留和二次导尿的发生率,同时实验组患者较对照组患者住院时长较短,治疗满意度较高,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术前对脑动脉狭窄支架置入患者应用计划性排尿功能训练,有助于减轻患者术后因排尿引发的生理性血压增高,可有效降低尿路系统感染和尿潴留风险,提高临床周转率和治疗满意度.该训练方法具有重要的临床推广应用价值.
作者:刘秀兰 刊期: 2017年第22期
目的 对产妇术后新生儿母乳喂养及护理干预的临床效果做出研究分析.方法 方便选取2016年3月—2017年3月在该院进行剖宫产的90例产妇做为此次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常规护理组(45例)及护理干预组(45例),对两组产妇的护理效果进行比较分析.结果 护理干预组产妇护理满意度95.6%明显高于常规护理组82.2%,数据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乳汁开始分泌时间短于常规护理组,护理干预组产妇的乳汁充足率64.5%及乳汁刚够率22.2%均高于常规护理组40.0%、6.7%,术后第2天喂养成功率57.8%及第4天喂养成功率68.9%明显高于常规护理组33.3%、42.2%,数据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对产妇术后实施护理干预在短时间内有效的提高了新生儿成功喂养率,提高了产妇的护理满意率,保证了产妇分泌充足的乳汁,值得在临床中广泛推广和使用.
作者:聂真红 刊期: 2017年第22期
目的 探析导乐配合PCEA应用于低位水囊引产初产妇分娩中的效果.方法 方便选取2015年11月—2016年12月该院接收的112例行低位水囊引产的初产妇资料进行探析,因不同的镇痛及干预方式可分为两组,行导乐联合PCEA的56例产妇设研究组,行传统干预的56例产妇设对照组,并对两组产程疼痛程度、产程时间及产妇结局进行对比.结果 研究组第一、二、三产程的疼痛评分(2.30±1.58)分、(3.45±1.78)分、(5.30±2.41)分均比对照组低,第一、二、三产程的时间(130.48±11.78)、(41.64±11.20)、(6.01±1.48)min均比对照组短,而自然分娩率75.00%比对照组57.14%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低位水囊引产产妇行导乐联合PCEA可减轻分娩疼痛,缩短产程时间,提高自然分娩几率.
作者:王桂香 刊期: 2017年第22期
目的 该研究通过对支气管哮喘儿童同时检测食物不耐受特异性IgG抗体和过敏原IgE抗体结果及内在联系进行分析,以期对支气管哮喘发病机理、诊断、治疗及预防儿童支气管哮喘提供有效的指导意见.方法 方便选取2015年9月—2017年3月该院儿科确诊的支气管哮喘患儿132例,应用酶联免疫吸附法半定量检测食物不耐受特异性IgG抗体,采用荧光酶联免疫吸附试验(CAP)检测过敏原IgE抗体.结果 支气管哮喘患儿食物不耐受特异性IgG抗体阳性率为95.5%(126/132),过敏原IgE抗体阳性率占65.2%(86/132),这两项试验的结果是一致部分的约66.7%(88/132),不一致的约占33.3%(44/132),全阴性是3.0%(4/132);食物不耐受特异性IgG抗体阳性126例中,过敏原IgE抗体同时阳性84例,占66.7%(84/126);过敏原IgE抗体阳性86例中,食物不耐受特异性IgG抗体同时阳性84例,占97.7%(84/86);过敏原IgE抗体阴性46例中,有42例食物不耐受特异性IgG抗体阳性,阳性率占31.8%(42/13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食物不耐受与过敏症在哮喘儿童中共患性高,在哮喘病因诊断中,食物不耐受特异性IgG抗体可作为过敏原IgE抗体检测的强有力补充.
作者:刘树照 刊期: 2017年第22期
目的 通过总结甲状腺良、恶性结节彩色多普勒超声特征,评价其在甲状腺良、恶性结节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通过对2013年1月—2016年12月间的95例经病理证实的甲状腺结节患者(112个结节)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资料的总结,比较良、恶性结节的数量、形态、边界、纵横比、内部结构、回声、钙化和结节内部及周边血流情况.结果 112个甲状腺结节经病理诊断,其中93个为良性结节,19个为恶性结节.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的特异性为87.09%,敏感性为78.95%,诊断符合率为85.71%.良、恶性结节观察要素比较,其中两种性质结节的形态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在边界、纵横比、内部结构、回声及钙化方面,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彩色血流信号分级方面,良性结节主要表现为0级和Ⅰ级,恶性结节主要表现为Ⅱ级和Ⅲ级,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良性结节动脉收缩期峰值血流速度、阻力指数低于恶性结节(P<0.01),舒张末期血流速度高于恶性结节(P<0.01).结论 彩色多普勒超声在甲状腺良、恶性结节的诊断中具有较高敏感性和特异性,可作为首选影像学检查方法.
作者:吴桢妹 刊期: 2017年第22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