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桃红四物汤加五苓散加减对胫腓骨骨折围手术期 并发症的影响

王宜栋

关键词:胫腓骨骨折, 并发症, 桃红四物汤
摘要:目的 分析桃红四物汤加五苓散加减对胫腓骨骨折围手术期并发症的影响.方法 方便选取2014年6月—2016年4月收治的40例胫腓骨骨折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n=20)和试验组(n=20),对照组采用甘露醇联合七叶皂苷钠进行治疗,试验组分别在术前、术后采用桃红四物汤加五苓散加减进行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及围手术期并发症情况的差异.结果 术后两组患者均未出现伤口感染、 螺钉或钢板断裂等并发症;对照组患者入院至手术时间(6.77±2.09)d长于试验组(3.43±1.85)d,两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术后1周的肿胀、压痛、疼痛评分(4.74±1.88)分、(3.51±1.88)分、(1.81±0.84)分均明显低于对照组(6.94±3.05)分、(4.86±1.72)分、(2.77±1.19)分,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术后愈合优良率90.0%高于对照组60.0%,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胫腓骨骨折围手术期应用桃红四物汤加五苓散有利于尽早开展手术,改善术后肿胀、疼痛等症状,促进切口愈合,值得临床采纳和积极推广使用.
中外医疗杂志相关文献
  • 住院待产时间对剖宫产率的影响调查与研究

    目的 研究住院待产时间对剖宫产率的影响,为住院待产时间的管理、控制剖宫产率提供参考依据.方法 方便选择从2014年12月—2015年12月来该院产科住院分娩的产妇中抽取200名作为该文观察对象,通过病例对照这一研究方法,将剖宫产分娩产妇纳入归为该文观察组、将阴道分娩产妇纳入归为该文对照组,对比在住院待产时间上存在的差异性.另外通过多因素分析剖宫产指标的调整、产妇年龄以及婴儿性别等因素对两者关联的影响.结果 两组产妇在是否实施抢救(对照组抢救率2.6%、观察组抢救率96.0%)、剖宫产指征(对照组有指征26.9%、观察组有指征72.0%)、住院时间[对照组(4.2±0.8)d、观察组(9.8±1.2)d]以及住院费用[对照组(4021.8±115.2)元、观察组(7863.5±241.5)元]上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经Logistic回归性和线性分析分析表明,产妇分娩年龄超过34岁(>34岁比20~34岁,OR=2.78)、有剖宫产指征(OR=6.13)且住院待产时间长(超过7 d比0 d,OR=4.22)这3点皆为提高剖宫产分娩率的影响原因(P<0.05).结论 住院待产时间长是导致剖宫产率提高的一个重要影响因素,应正确把握住院指征,提倡自然分娩,控制剖宫产率.

    作者:宋春蕾 刊期: 2017年第22期

  • 66例贫血患者的血液检验结果分析

    目的 通过分析贫血患者血液检验结果对患者贫血类型进行快速分类.方法 方便选取2015年7月—2016年12月于该院确诊的66例贫血患者与同期在该院行检查检查的64名体检者为研究对象,贫血患者作为研究观察组,健康体检者作为研究对照组,将两组对象MCV(红细胞平均体积)、MCH(平均红细胞血红蛋白量)、MCHC(红细胞平均血红蛋白浓度)、RDW(红细胞体积分布宽度)作以比较.结果 溶血性贫血、巨幼红细胞性贫血、再生障碍性贫血、对照组对象MCV分别为(105.8±7.5)、(115.8±8.1)、(89.9±6.8)、(88.2±3.7)fl明显高于缺铁性贫血患者MCV(63.2±6.7)fl(P<0.05).缺铁性贫血、巨幼红细胞性贫血、溶血性贫血、再生障碍性贫血患者RDW指标水平分别为(22.3±1.3)、(20.3±2.3)、(18.3±1.6)、(17.6±2.1)显著高于对照组(14.2±3.2)(P<0.05).结论 贫血患者可以通过对照组观察贫血患者与健康人群MCV、MCH、MCHC、RDW 4项指标值变化情况快速预判贫血类型,引导临床快速进行下一步检查及诊断,但对于再生障碍性贫血鉴别诊断较为困难,为确保诊断准确性应取多项指标辅助诊断.

    作者:萧飞 刊期: 2017年第22期

  • 导乐配合PCE在低位水囊引产初产妇分娩中的应用 效果探讨

    目的 探析导乐配合PCEA应用于低位水囊引产初产妇分娩中的效果.方法 方便选取2015年11月—2016年12月该院接收的112例行低位水囊引产的初产妇资料进行探析,因不同的镇痛及干预方式可分为两组,行导乐联合PCEA的56例产妇设研究组,行传统干预的56例产妇设对照组,并对两组产程疼痛程度、产程时间及产妇结局进行对比.结果 研究组第一、二、三产程的疼痛评分(2.30±1.58)分、(3.45±1.78)分、(5.30±2.41)分均比对照组低,第一、二、三产程的时间(130.48±11.78)、(41.64±11.20)、(6.01±1.48)min均比对照组短,而自然分娩率75.00%比对照组57.14%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低位水囊引产产妇行导乐联合PCEA可减轻分娩疼痛,缩短产程时间,提高自然分娩几率.

    作者:王桂香 刊期: 2017年第22期

  • 急性缺血性脑血管疾病临床治疗效果分析

    目的 对急性缺血性脑血管患者的临床效果进行观察和分析.方法 方便选取2015年1月—2016年6月期间该院收治的230例被确诊为急性缺血性脑血管疾病的患者为研究对象,并根据患者接受治疗的方将其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其中实验组患者选择脑蛋白水解物、甲钴胺联合依达拉奉药物进行治疗,对照组予以奥拉西坦联合依达拉奉注射液药物治疗.对两组患者的生活自理能力、痊愈率以及神经功能的恢复情况进行观察和对比分析.结果 在接受治疗后,观察组患者的生活自理能力评分要明显高于对照组[(50.23±16.10)分vs(40.51±12.92)分];观察组患者痊愈率(61.9%)明显高于对照组(25.7%),观察组患者治疗效果显著有效率(15.1%)明显低于对照组(29.5%),对照组患者有所好转情况(26.9%)明显好于观察组(12.5%),治疗后观察组患者的神经功能恢复和改善情况明显好于对照组(P<0.05).结论 与奥拉西坦联合依达拉奉治疗相比,运用脑蛋白水解物、甲钴胺联合依达拉奉药物治疗能够产生更加显著的效果,可在急性缺血性脑血管疾病治疗中进行临床应用和推广.

    作者:陈兵 刊期: 2017年第22期

  • 老年呼吸道感染的临床护理要点研究

    目的 分析老年呼吸道感染的临床护理要点.方法 方便选择该院自2015年7月—2016年8月期间收治的老年呼吸道感染患者70例,依据患者护理方法差异性均分两组.实施常规护理的35例患者为参照组,实施针对性护理干预的35例患者为研究组,后对两组老年呼吸道感染患者的护理效果进行统计和总结.结果 经不同方法护理后,研究组患者的护理总有效率(96.2%)同参照组护理总有效率(80.0%)进行比对明显较高,组间数据结果经检验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患者护理满意度(100.0%)同参照组护理满意度(80.0%)进行比对明显较高,组间数据结果经检验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患者的并发症发生率(2.9%)同参照组并发症发生率(22.9%)进行比对明显较低,组间数据结果经检验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老年呼吸道感染患者实施针对性护理干预,可以使其病情快速康复,患者住院期间的满意度也会明显提升,可在临床上进一步实践和普及.

    作者:范玉棠 刊期: 2017年第22期

  • 内科急诊呼吸衰竭患者机械通气治疗的临床效果分析

    目的 探讨在内科急诊阶段对患者采用不同机械通气治疗急性呼吸衰竭的临床效果,并探讨机械通气对急性呼吸衰竭患者的作用机制.方法 将该院急诊内科于2017年1—5月之间收治的64例急性呼吸衰竭患者随机分组,实验组采用无创通气治疗,对照组采用有创通气治疗.对两组患者的有效率、血气分析情况进行纪录,对所搜集来的数据运用SPSS 20.0统计学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当结果显示为P<0.05时则认为数据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果 实验组患者有效率达到96.875%明显高于对照组显示的75.000%;两组血气分析结果表明实验组患者二氧化碳分压(41.4±3.80)、二氧化碳总量(24±3.60)、实际碳酸氢根(26.8±0.40)低于对照组[(53.8±2.60),(30±3.84),(37.2±0.60)],pH值(7.3±0.68)、氧分压(90±5.40)、剩余碱(-3±0.40)高于对照组[(7.2±0.54),(48±5.20),(-5±0.60)],统计学分析表明数据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在使用机械通气的急性呼吸衰竭患者中,使用无创通气的患者具有更好的预后,在急诊工作中应更多的倾注于对有创性通气患者的治疗和护理.

    作者:王廷正 刊期: 2017年第22期

  • 奥氮平在乳腺癌新辅助化疗中的止吐疗效分析

    目的 观察奥氮平在乳腺癌新辅助化疗中的止吐疗效.方法 方便选取2014年9月—2016年4月该院采用CET新辅助化疗的乳腺癌患者100例,随机分为两组,各50例.两组均帕洛诺司琼、地塞米松止吐,观察组同时加用奥氮平止吐.比较两组控制急性和延迟性恶心、呕吐的疗效、不良反应,及化疗前后的体重变化.结果 观察组急性、延迟性恶心、呕吐控制有效率分别为92%,76%,均高于对照组的74%,5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体重变化有效率32%,比对照组有效率22%高,但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不良反应均较轻微.结论 奥氮平提高了乳腺癌新辅助化疗止吐疗效.

    作者:田瑞华;郑宗柱;陈祥明;李宝江 刊期: 2017年第22期

  • 护理干预应用于真菌性阴道炎的疗效探讨

    目的 探讨护理干预应用于真菌性阴道炎的临床效果.方法 方便选取2016年1—12月期间该院诊治的40例真菌性阴道炎患者,根据随机数字法,将其分为对照组(常规护理)和观察组(护理干预),比较两组冲洗治疗的临床疗效、患者护理前后的焦虑及抑郁情况,以及患者对护理服务的满意度.结果 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患者冲洗治疗的总有效率明显增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患者护理前焦虑及抑郁评分没有明显变化,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后患者焦虑及抑郁评分均较前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患者对护理服务满意度大幅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护理干预能够明显提高真菌性阴道炎患者冲洗治疗的临床疗效,及时、有效地缓解患者焦虑、抑郁等不良情绪,提升患者对护理服务的满意度.

    作者:连晓霞 刊期: 2017年第22期

  • 硫酸氨基葡萄糖胶囊治疗膝骨关节炎的疗效刍议

    目的 分析硫酸氨基葡萄糖胶囊治疗膝骨关节炎的临床疗效.方法 方便选取该研究中的66例研究对象均为该院于2015年4月—2016年8月期间收治的膝骨关节炎患者,按照治疗药物法的差异性均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33例.对照组治疗药物为消炎痛,观察组治疗药物为硫酸氨基葡萄糖胶囊,比对两种治疗药物的临床疗效.结果 观察组经治疗后其治疗总有效率经软件计算后为96.97%,对照组经治疗后其治疗总有效率经软件计算后为78.79%,观察组治疗后4周以及12周的JOA评分(56.30±10.40)分、(62.77±9.47)分高于对照组(40.30±10.87)分、(50.22±10.12)分,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两组患者治疗前JOA评分、治疗前、治疗4周以及治疗12周的胫骨关节平均间隙经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膝骨关节炎患者在治疗过程中应选择硫酸氨基葡萄糖胶囊,此药物能够将患者的临床症状进行有效缓解,同时对病情的发展可以有效控制,对患者的关节功能进行有效改善.

    作者:李传杰 刊期: 2017年第22期

  • 桃红四物汤加五苓散加减对胫腓骨骨折围手术期 并发症的影响

    目的 分析桃红四物汤加五苓散加减对胫腓骨骨折围手术期并发症的影响.方法 方便选取2014年6月—2016年4月收治的40例胫腓骨骨折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n=20)和试验组(n=20),对照组采用甘露醇联合七叶皂苷钠进行治疗,试验组分别在术前、术后采用桃红四物汤加五苓散加减进行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及围手术期并发症情况的差异.结果 术后两组患者均未出现伤口感染、 螺钉或钢板断裂等并发症;对照组患者入院至手术时间(6.77±2.09)d长于试验组(3.43±1.85)d,两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术后1周的肿胀、压痛、疼痛评分(4.74±1.88)分、(3.51±1.88)分、(1.81±0.84)分均明显低于对照组(6.94±3.05)分、(4.86±1.72)分、(2.77±1.19)分,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术后愈合优良率90.0%高于对照组60.0%,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胫腓骨骨折围手术期应用桃红四物汤加五苓散有利于尽早开展手术,改善术后肿胀、疼痛等症状,促进切口愈合,值得临床采纳和积极推广使用.

    作者:王宜栋 刊期: 2017年第22期

  • 改良右半结肠切除术治疗结肠癌的临床效果评价

    目的 分析和评价改良右半结肠切除术治疗结肠癌的临床效果.方法 方便选择该院于2012年6月—2016年6月间收治的109例结肠癌患者为研究对象.按入院顺序分A组和B组,分别是55例与54例.A组给予改良右半结肠切除术治疗,B组给予传统手术治疗.对比治疗相关指标、并发症情况、复发几率和临床疗效.结果 A组的术中出血量(83.35±15.32)mL、手术时间(61.42±12.33)min和住院时间(12.40±2.63)d均短于B组[(159.32±25.61)mL、(122.41±20.13)min、(17.25±3.51)d];淋巴结清除数量(6.58±2.44)个多于B组(3.27±1.25)个,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的并发症发生率为3.64%,B组为14.81%;A组的复发率是1.82%,B组是11.11%,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的治疗总有效率是98.18%,B组是85.19%,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为结肠癌患者采取改良右半结肠切除术治疗可显著改善其相关指标,降低其复发几率和并发症发生率,值得推广.

    作者:周国平 刊期: 2017年第22期

  • 脂蛋白(a)、超敏C反应蛋白在急性脑梗死中的诊断 价值研究

    目的 探讨脂蛋白(a)和超敏C反应蛋白在急性脑梗死中的诊断价值研究.方法 方便选取该院2015年1月—2017年2月期间来该院进行健康体检的30名健康人作为健康体检组,另外选取同期来该院收治的70例急性脑梗死患者作为急性脑梗死组.对比健康体检组的血清hs-CRP和Lp(a)水平与急性脑梗死组hs-CRP和Lp(a)水平,急性脑梗死组同NIHSS评分亚组间血清hs-CRP和Lp(a)水平进行比较,并对急性脑梗死组血清hs-CRP和Lp(a)间的关联性进行分析.结果 急性脑梗死组的Lp(a)和hs-CRP水平分别为(333.72±32.56)mg/L和(5.32±2.60)mg/L,健康体检组两种检测项目血清水平分别为(146.30±21.17)mg/L与(0.87±0.44)mg/L,组间比较健康体检组明显低于急性脑梗死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9.411,4.573,P<0.05).急性脑梗死组不同NIHSS评分亚组间血清Lp(a)[<5分:(284.43±25.79)mg/L;5~15分:(346.47±32.35)mg/L;﹥15分:(468.85±45.47)mg/L]和hs-CRP水平[<5分:(5.14±2.10)mg/L;5~15分:(8.63±2.45)mg/L;﹥15分:(11.52±3.18)mg/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随着评分的逐渐增高,检测血清指标水平呈现逐渐升高的趋势.相关性分析显示两者显著成正相关(r=0.684,P=0.011).结论 急性脑梗死的发生与发展过程血清Lp(a)和hs-CRP参与了以积极的干预措施,反映病情严重程度的重要生物学指标对疾病的发生、发展进行重要评估,降低急性脑梗死的死亡率,防治预后,具有重要的诊断价值.

    作者:王海鹏;张艳丽 刊期: 2017年第22期

  • 经皮椎间孔脊柱内窥镜下腰椎间盘切除术的疗效及 安全性

    目的 探讨腰椎间盘突出症者以经皮椎间孔脊柱内窥镜下腰椎间盘切除术(PTED)治疗的有效性.方法 方便选取该院2015年3月—2016年4月期间收治的42例腰椎间盘突出症者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行PTED治疗,观察患者腰椎间盘突出改善情况,统计术后并发症情况,对治疗前后患者疼痛、功能障碍评分比较.结果 该次42例患者,治疗有效者36例,无效4例,恶化2例,PTED用于腰椎间盘突出症治疗有效率为85.7%.治疗后患者疼痛、功能障碍明显改善,术后无严重并发症.结论 腰椎间盘突出症者以PTED治疗,疗效高,患者术后恢复好,并发症少.

    作者:胡志伏 刊期: 2017年第22期

  • 小细胞肺癌患者循环肿瘤细胞(CTC)检测的 应用价值评估

    目的 分析小细胞肺癌(SCLC)者循环肿瘤细胞(CTC)检测的应用价值情况.方法 便利选择2013年12月—2016年12月宝应县人民医院收治的288例SCLC者为研究对象,另取健康体检者70名,良性疾病组56例为对照者.使用免疫磁珠阴性富集和免疫荧光化学染色法,分析静脉血内CD45-/CTC/CK18+数量,随访104例化疗者,分析SCLC者CTC检测价值.结果 和良性疾病者(3.57%)以及对照组(5.71%)相比,SCLC组(64.58%)的CTC检查结果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中CTC阳性率为5.7%,SCLC者临床分期IIIA,IIIB和IV期阳性率分别为32.1%,56.9%以及78.1%.组间数据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经单变量分析证实,肿瘤T和N分期与CTC阳性无相关性,远处转移与其结果呈正相关(P<0.05).阴性富集肿瘤回收率为92.0%,阳性对照细胞株H460和A549经荧光抗体染色后上述两种细胞株中存在细胞角蛋白CK18以及CK19.肺癌者敏感性以及特异性为98.2%以及72.9%.调查区间内生存者共计248例CTC数量为2~4个,无显著上升,其临床特征为CTC阳性全身多发性转移,PS分数低.结论 该实验所使用的检测方式简便可行,特异性和敏感性较高,CTC阳性和疾病分期,是否吸烟,治疗效果和转移呈现相关性,CTC越高,证实患者预后不良

    作者:葛含天;王达飞 刊期: 2017年第22期

  • 奥氮平联合氟西汀治疗抑郁症的疗效和不良反应探究

    目的 对抑郁症治疗中联用奥氮平、 氟西汀的效果与不良反应出现情况进行探讨.方法 方便选取2016年1月—2017年1月间68例于该院接受治疗的抑郁症患者随机分为两组,32例单独以氟西汀展开治疗为单药组,36例以氟西汀、奥氮平联用的方案展开治疗为联药组,对照两组疗效、安全性.结果 治疗后,联药组HAMD、HAMA评分明显比单药组低,联药组实现了94.44%的总有效率,与单药组的75.00%对照明显较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分别有13.89%、12.50%出现不良反应,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对于抑郁症患者的治疗,于氟西汀治疗基础上给予奥氮平可使疗效提升,但不会使不良反应有明显增加,可积极对此治疗方案进行应用.

    作者:吴爱菊 刊期: 2017年第22期

  • 经皮二氧化碳监测在新生儿的应用进展

    检索经皮二氧化碳(TC-CO2)监测在新生儿的应用的相关文献,探讨经皮二氧化碳(TC-CO2)监测在新生儿的应用进展.尽管直接测量PaCO2仍然是金标准,但它只提供了一个时间点的测量结果,而在临床工作中,PaCO2是在不停变化中的.考虑到这些问题,临床需要一种可持续监测PaCO2的手段来避免重复的血气分析.主要方法包括ET-CO2和TC-CO2监测,其中TC-CO2广泛应用于机械通气、围手术期、转运、呼吸暂停测试、酸碱状态监测等方面,其准确性更高,值得在新生儿相关临床工作中进一步研究及推广.经皮二氧化碳监测在新生儿各种临床疾病的治疗过程中,可以起到很好的监测效果,与动脉血气分析相互补充,更好的为临床工作服务.

    作者:陆素妮;刘秀香 刊期: 2017年第22期

  • 鼠神经生长因子对恢复期早中期面神经炎的疗效分析

    目的 探讨鼠神经生长因子(mNGF)治疗恢复期早中期面神经炎患者的疗效.方法 方便选取2012年8月—2016年8月期间在该院门诊或住院治疗的恢复期早中期面神经炎患者118例为研究对象.根据治疗方法分为应用鼠神经生长因子组(mNGF治疗组)及无应用鼠神经生长因子的对照组,两组的其余治疗方案相同,对比观察两组的有效率和治愈率.结果 mNGF治疗组的有效率96.5%、治愈率44.8%;对照组的有效率83.3%、治愈率26.7%.mNGF治疗组的疗效好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鼠神经生长因子对恢复期早中期面神经炎的患者有疗效,值得推荐.

    作者:余金虬 刊期: 2017年第22期

  • 产妇术后新生儿母乳喂养观察以及护理干预

    目的 对产妇术后新生儿母乳喂养及护理干预的临床效果做出研究分析.方法 方便选取2016年3月—2017年3月在该院进行剖宫产的90例产妇做为此次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常规护理组(45例)及护理干预组(45例),对两组产妇的护理效果进行比较分析.结果 护理干预组产妇护理满意度95.6%明显高于常规护理组82.2%,数据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乳汁开始分泌时间短于常规护理组,护理干预组产妇的乳汁充足率64.5%及乳汁刚够率22.2%均高于常规护理组40.0%、6.7%,术后第2天喂养成功率57.8%及第4天喂养成功率68.9%明显高于常规护理组33.3%、42.2%,数据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对产妇术后实施护理干预在短时间内有效的提高了新生儿成功喂养率,提高了产妇的护理满意率,保证了产妇分泌充足的乳汁,值得在临床中广泛推广和使用.

    作者:聂真红 刊期: 2017年第22期

  • 分期针灸治疗周围性面神经麻痹的疗效分析

    目的 探讨分期针灸治疗周围性面神经麻痹的临床效果.方法 方便选取2015年3月—2017年3月期间前来就诊的面神经麻痹患者89例作为该次的研究对象,对患者进行分组治疗,急性期(n=29)、静止期(n=30)和恢复期(n=30),对比分析三组患者治疗前后面神经功能的评分与临床疗效.结果 3组治疗前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治疗前急性期针灸组评分为(24.8±5.1)分,静止期针灸组评分为(25.1±4.8)分,恢复期针灸组评分为(25.0±5.3)分;治疗后急性期针灸组评分为(48.2±4.7)分,静止期针灸组评分为(45.6±3.2)分,恢复期针灸组评分为(41.9±5.2)分,两组之间差异明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另外,急性期痊愈率为79.31%,显著高于静止期(70.00%)与恢复期(53.3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静止期痊愈率明显优于恢复期,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针灸治疗周围性面瘫的临床效果显著,且越早进行针灸治疗,患者的预后效果越好.

    作者:云建新 刊期: 2017年第22期

  • 院前急救对脑出血患者预后的影响分析

    目的 分析院前急救对脑出血患者预后的影响.方法 方便选择该院2016年4月—2017年4月接诊的行院前急救的脑出血患者73例,标记为观察组,另选择同期入院的未给予院前急救的脑出血患者70例,标记为对照组,观察两组入院时脑疝发生情况,随访1个月,统计两组死亡例数、伴有后遗症例数、发生并发症例数.结果 观察组患者入院时脑疝发生率5.5%,对照组为22.9%;随访1个月后,观察组死亡率2.7%、后遗症发生率45.2%、并发症发生率12.3%,对照组分别为21.4%、68.6%、40.0%;观察组患者脑疝发生率、死亡率、后遗症发生率、并发症发生率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给予脑出血患者院前急救后,可明显改善患者预后情况,提高生存质量.

    作者:张润 刊期: 2017年第22期

中外医疗杂志

中外医疗杂志

主管: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

主办:卫生部医院管理研究所 二十一世纪联合创新医药科学研究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