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老年呼吸道感染的临床护理要点研究

范玉棠

关键词:老年呼吸道感染, 针对性护理, 效果分析
摘要:目的 分析老年呼吸道感染的临床护理要点.方法 方便选择该院自2015年7月—2016年8月期间收治的老年呼吸道感染患者70例,依据患者护理方法差异性均分两组.实施常规护理的35例患者为参照组,实施针对性护理干预的35例患者为研究组,后对两组老年呼吸道感染患者的护理效果进行统计和总结.结果 经不同方法护理后,研究组患者的护理总有效率(96.2%)同参照组护理总有效率(80.0%)进行比对明显较高,组间数据结果经检验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患者护理满意度(100.0%)同参照组护理满意度(80.0%)进行比对明显较高,组间数据结果经检验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患者的并发症发生率(2.9%)同参照组并发症发生率(22.9%)进行比对明显较低,组间数据结果经检验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老年呼吸道感染患者实施针对性护理干预,可以使其病情快速康复,患者住院期间的满意度也会明显提升,可在临床上进一步实践和普及.
中外医疗杂志相关文献
  • 桃红四物汤加五苓散加减对胫腓骨骨折围手术期 并发症的影响

    目的 分析桃红四物汤加五苓散加减对胫腓骨骨折围手术期并发症的影响.方法 方便选取2014年6月—2016年4月收治的40例胫腓骨骨折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n=20)和试验组(n=20),对照组采用甘露醇联合七叶皂苷钠进行治疗,试验组分别在术前、术后采用桃红四物汤加五苓散加减进行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及围手术期并发症情况的差异.结果 术后两组患者均未出现伤口感染、 螺钉或钢板断裂等并发症;对照组患者入院至手术时间(6.77±2.09)d长于试验组(3.43±1.85)d,两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术后1周的肿胀、压痛、疼痛评分(4.74±1.88)分、(3.51±1.88)分、(1.81±0.84)分均明显低于对照组(6.94±3.05)分、(4.86±1.72)分、(2.77±1.19)分,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术后愈合优良率90.0%高于对照组60.0%,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胫腓骨骨折围手术期应用桃红四物汤加五苓散有利于尽早开展手术,改善术后肿胀、疼痛等症状,促进切口愈合,值得临床采纳和积极推广使用.

    作者:王宜栋 刊期: 2017年第22期

  • 护理干预对卡前列素氨丁三醇治疗产后出血所致 不良反应的效果研究

    目的 分析护理干预对减少产后出血患者应用卡前列素氨丁三醇治疗所致不良反应的效果.方法 方便选取该院2014年5月—2016年5月接诊的100例有剖宫产指征的产后出血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研究,将采用干预性护理措施定为研究组(53例),非干预性护理措施定为对照组(47例),两组患者均在分娩后使用卡前列素氨丁三醇注射液250μg宫体注射,比较两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 研究组头痛发生率为1.89%,呕吐发生率为9.43%,恶心发生率为11.32%,生命体征异常发生率为3.77%;对照组头痛发生率为12.77%,呕吐发生率为37.71%,恶心发生率为26.52%,生命体征异常发生率为13.21%,研究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护理干预措施可有效降低卡前列素氨丁三醇治疗产后出血所出现的不良反应,对减轻产妇的痛苦与提高其生活质量有着积极意义.

    作者:郑琴;林丽珠 刊期: 2017年第22期

  • 经皮二氧化碳监测在新生儿的应用进展

    检索经皮二氧化碳(TC-CO2)监测在新生儿的应用的相关文献,探讨经皮二氧化碳(TC-CO2)监测在新生儿的应用进展.尽管直接测量PaCO2仍然是金标准,但它只提供了一个时间点的测量结果,而在临床工作中,PaCO2是在不停变化中的.考虑到这些问题,临床需要一种可持续监测PaCO2的手段来避免重复的血气分析.主要方法包括ET-CO2和TC-CO2监测,其中TC-CO2广泛应用于机械通气、围手术期、转运、呼吸暂停测试、酸碱状态监测等方面,其准确性更高,值得在新生儿相关临床工作中进一步研究及推广.经皮二氧化碳监测在新生儿各种临床疾病的治疗过程中,可以起到很好的监测效果,与动脉血气分析相互补充,更好的为临床工作服务.

    作者:陆素妮;刘秀香 刊期: 2017年第22期

  • 脑动脉狭窄支架置入患者应用计划性排尿功能训练 影响术后血压等因素的探讨

    目的 对比研究计划性排尿功能训练对脑动脉狭窄支架置入患者术后血压、尿潴留、尿路感染及二次导尿的影响.方法 该研究方便选取2014年1—12月收治于该院神经外科病房脑动脉狭窄并择期行动脉支架置入的患者共80例,随机1:1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全部患者接受神经外科介入治疗常规护理和健康宣教.实验组患者采用接受该研究团队制定的计划性排尿功能训练,并在家属及医生协助下完成相关锻炼.术后麻醉苏醒6h后拔除导尿管,记录患者首次排尿时相关临床数据及住院期间尿路疾病发生率.结果 与对照组相比,实验组患者手术当日焦虑指数为(59.8±5.55)分,明显低于对照组,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计划性排尿功能训练有助于降低患者首次排尿的排尿时间(148.3±25.70)s、血压[收缩压(122.6±11.92)mmHg,舒张压(86.8±9.02)mmHg]、心率(89.1±6.24)次/min及呼吸频率(14.3±4.37)次/min,与对照组相比,明显更优,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住院期间计划性排尿功能训练明显降低实验组患者尿路感染、尿潴留和二次导尿的发生率,同时实验组患者较对照组患者住院时长较短,治疗满意度较高,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术前对脑动脉狭窄支架置入患者应用计划性排尿功能训练,有助于减轻患者术后因排尿引发的生理性血压增高,可有效降低尿路系统感染和尿潴留风险,提高临床周转率和治疗满意度.该训练方法具有重要的临床推广应用价值.

    作者:刘秀兰 刊期: 2017年第22期

  • Rcan2在结直肠癌诊断中的应用

    目的 探讨Rcan2在结直肠癌组织中的表达及与临床病理的相互关系.方法 方便收集该院2012年1月—2017年1月期间诊治的炎症性肠病20例、增生性息肉20例、腺瘤40例、结直肠癌及其癌旁正常组织80例,获取标本总RNA,q PCR测定Rcan2 mRNA表达水平,对Rcan2 mRNA的差异表达与结直肠癌患者临床病理信息进行相关性分析.体外转染Rcan2基因于结直肠癌colo320DM细胞,MTT实验观察Rcan2过表达对肿瘤细胞增殖的影响.体外转染kras突变基因(G12V)于人结直肠癌细胞中,观察Rcan2基因的表达情况.结果 结直肠癌组织中Rcan2 mRNA表达量(2.98±0.21)明显高于其他各组.Rcan2 mRNA的表达量与肿瘤大小密切相关(P<0.01).Rcan2-pcdna3.1转染的细胞增长速度慢,OD值从10上升到14,而pcdna3.1转染的细胞增长速度快,OD值从12上升到18,过表达kras(G12V)抑制Rcan2基因表达.Rcan2相对表达量从2.8下降到1.1.结论 这些发现提示Rcan2是一个潜在的结直肠癌诊断指标.

    作者:陈苗生;邱晓明 刊期: 2017年第22期

  • 护理干预应用于真菌性阴道炎的疗效探讨

    目的 探讨护理干预应用于真菌性阴道炎的临床效果.方法 方便选取2016年1—12月期间该院诊治的40例真菌性阴道炎患者,根据随机数字法,将其分为对照组(常规护理)和观察组(护理干预),比较两组冲洗治疗的临床疗效、患者护理前后的焦虑及抑郁情况,以及患者对护理服务的满意度.结果 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患者冲洗治疗的总有效率明显增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患者护理前焦虑及抑郁评分没有明显变化,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后患者焦虑及抑郁评分均较前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患者对护理服务满意度大幅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护理干预能够明显提高真菌性阴道炎患者冲洗治疗的临床疗效,及时、有效地缓解患者焦虑、抑郁等不良情绪,提升患者对护理服务的满意度.

    作者:连晓霞 刊期: 2017年第22期

  • 小细胞肺癌患者循环肿瘤细胞(CTC)检测的 应用价值评估

    目的 分析小细胞肺癌(SCLC)者循环肿瘤细胞(CTC)检测的应用价值情况.方法 便利选择2013年12月—2016年12月宝应县人民医院收治的288例SCLC者为研究对象,另取健康体检者70名,良性疾病组56例为对照者.使用免疫磁珠阴性富集和免疫荧光化学染色法,分析静脉血内CD45-/CTC/CK18+数量,随访104例化疗者,分析SCLC者CTC检测价值.结果 和良性疾病者(3.57%)以及对照组(5.71%)相比,SCLC组(64.58%)的CTC检查结果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中CTC阳性率为5.7%,SCLC者临床分期IIIA,IIIB和IV期阳性率分别为32.1%,56.9%以及78.1%.组间数据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经单变量分析证实,肿瘤T和N分期与CTC阳性无相关性,远处转移与其结果呈正相关(P<0.05).阴性富集肿瘤回收率为92.0%,阳性对照细胞株H460和A549经荧光抗体染色后上述两种细胞株中存在细胞角蛋白CK18以及CK19.肺癌者敏感性以及特异性为98.2%以及72.9%.调查区间内生存者共计248例CTC数量为2~4个,无显著上升,其临床特征为CTC阳性全身多发性转移,PS分数低.结论 该实验所使用的检测方式简便可行,特异性和敏感性较高,CTC阳性和疾病分期,是否吸烟,治疗效果和转移呈现相关性,CTC越高,证实患者预后不良

    作者:葛含天;王达飞 刊期: 2017年第22期

  • 消毒液中的过氧乙酸应用增敏动力学光充法与 阳离子表面活性剂协同检测的效果

    目的 探讨消毒液中的过氧乙酸应用增敏动力学光充法与阳离子表面活性剂协同检测的效果.方法 2015年1月—2016年12月于菏泽市立医院进行检测,过氧乙酸在稀硫酸介质中对Fe(II)-邻二氮杂菲体系的显色反应的阻抑作用十分显著,在510 nm波长处检测阻抑体系的吸光度值.结果 于0.05~1.5μg/mL范围内吸光度和过氧乙酸的线性关系为递减式,检出限为0.02μg/mL;在400~600 nm的波长范围内,对各体系的吸收光谱分别检测,VCH3COOOH=0.00 mL(非阻抑体系)在510 nm时出现大吸收峰,峰数单一,峰值较高,峰形尖锐,摩尔吸光系数=2.20×104时,出现强吸收,阻抑体系在510 nm处仍维持吸收大值,吸收光谱形状未出现改变,过氧乙酸加入后吸光度值呈阶梯式降低;在阳离子表面活性剂的作用下,吸光度整体出现不同程度的增加,如十四烷基溴吡啶TPB及十六氨基溴吡啶CPB,十八烷基三甲基溴化铵STAB,相对来说,TPB-STAB混合体系的优越性十分显著,加入相同含量的STAB及TPB,吸光度值急骤上升,在大吸收波长处摩尔吸光系数为2.20×104.在初反应时间吸光度与反应时间呈正相关,但其达到大吸光度值及趋于恒定的时间具有一定的差异;当PCH3COOOH=0μg/mL时,非阻抑体系A值为5~8 min增大缓慢,9 min后趋于恒定,A值在1 h左右变化较小;当PCH3COOOH=1.0μg/mL时,在1~5 min内阻抑体系A值上升迅速,6 min后较为稳定,在1 h左右A值的变化较小.结论 微量过氧乙酸应用过氧乙酸对铁(II)-邻二氮杂菲分光光度法检测效果确切,可用于检测消毒液中的过氧乙酸.

    作者:马晓梅 刊期: 2017年第22期

  • 口腔正畸治疗牙周病致前牙移位的应用效果分析

    目的 探析牙周病致前牙移位应用口腔正畸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 方便选取该院2010年1月—2016年12月期间收治的30例牙周病致前牙移位患者(患牙270颗)予以研究,所有患者均给予口腔正畸治疗,对患者治疗效果及治疗前后各项指标变化予以统计分析.结果 经治疗,患者临床有效率为88.9%(240/270).治疗后各级牙齿松动度分别为88.9%、5.9%、3.3%、1.9%,与治疗前的51.9%、31.1%、11.1%、5.9%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患者治疗后牙周袋深度(3.5±1.0)mm,前牙覆盖距离(2.7±1.1)mm,前牙覆颌深度(2.3±1.0)mm,牙周出血指数(25.5±5.6)%,均优于治疗前的(4.9±1.3)mm、(6.5±1.5)mm、(5.0±1.2)mm、(97.5±9.5)%,治疗前后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牙周病致前牙移位应用口腔正畸治疗的临床效果非常好,值得广泛应用与普及.

    作者:蔡熙珉 刊期: 2017年第22期

  • 替米沙坦片在高血压治疗中的应用及临床效果初步评价

    目的 分析替米沙坦片在高血压治疗中的应用及临床效果和安全性.方法 方便选取于2016年5—11月该院诊治的82例原发性高血压者分为观察、对照两组,每组41例.对照组使用贝那普利片治疗,观察组使用替米沙坦片治疗,分析药物安全性,逆转左心室肥厚效果和不良反应.结果 对照组患者治疗有效率为80.49%,观察组为95.12%(P<0.05).对照组患者治疗后LVMI为(138.25±15.29),观察组为(162.52±12.28)(P<0.05).治疗后对照组A/E为(0.95±0.43),观察组为(1.11±0.45),(P<0.05).治疗后对照组IVST以及LVPWT分别为(11.99±2.52)mm和(10.36±2.36)mm,观察组为(9.84±2.62)mm和(9.25±2.03)mm(P<0.05).结论 对于原发性高血压者,使用替米沙坦治疗,安全性强,不良反应少,可有效逆转左心室肥厚,有效性高,值得进一步推广使用.

    作者:刘蓉;平慧;徐美亚 刊期: 2017年第22期

  • 彩色多普勒超声在甲状腺良、恶性结节诊断中的 应用价值

    目的 通过总结甲状腺良、恶性结节彩色多普勒超声特征,评价其在甲状腺良、恶性结节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通过对2013年1月—2016年12月间的95例经病理证实的甲状腺结节患者(112个结节)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资料的总结,比较良、恶性结节的数量、形态、边界、纵横比、内部结构、回声、钙化和结节内部及周边血流情况.结果 112个甲状腺结节经病理诊断,其中93个为良性结节,19个为恶性结节.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的特异性为87.09%,敏感性为78.95%,诊断符合率为85.71%.良、恶性结节观察要素比较,其中两种性质结节的形态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在边界、纵横比、内部结构、回声及钙化方面,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彩色血流信号分级方面,良性结节主要表现为0级和Ⅰ级,恶性结节主要表现为Ⅱ级和Ⅲ级,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良性结节动脉收缩期峰值血流速度、阻力指数低于恶性结节(P<0.01),舒张末期血流速度高于恶性结节(P<0.01).结论 彩色多普勒超声在甲状腺良、恶性结节的诊断中具有较高敏感性和特异性,可作为首选影像学检查方法.

    作者:吴桢妹 刊期: 2017年第22期

  • 老年呼吸道感染应用高剂量左氧氟沙星注射液 治疗的可行性研究

    目的 分析老年呼吸道感染应用高剂量左氧氟沙星注射液治疗的可行性.方法 方便选取2015年6月—2017年1月84例老年呼吸道感染患者,并随机分组.对照组42例采用头孢哌酮钠进行治疗,左氧氟沙星组42例应用高剂量左氧氟沙星注射液治疗.比较两组研究对象呼吸道感染治疗效果;呼吸道感染症状得到控制的时间、住院接受治疗的时间;干预前后患者白细胞水平、C反应蛋白水平、不良反应出现情况.结果 左氧氟沙星组研究对象呼吸道感染治疗效果95.24%,高于对照组80.95%(P<0.05);左氧氟沙星组呼吸道感染症状得到控制的时间、住院接受治疗的时间(4.12±0.12)、(6.14±1.53)d短于对照组(6.24±1.21)、(8.90±2.14)d(P<0.05);干预前两组白细胞水平、C反应蛋白水平相近(P>0.05);干预后左氧氟沙星组白细胞水平、C反应蛋白水平优于对照组(P<0.05).左氧氟沙星组仅有1例出现轻微腹泻,对照组有4例出现腹泻和3例恶心呕吐(P<0.05).结论 老年呼吸道感染应用高剂量左氧氟沙星注射液治疗的可行性高,具有较高的安全性,可快速控制感染,降低机体炎症水平,缩短治疗时间,值得推广应用.

    作者:谢龙 刊期: 2017年第22期

  • 5010例高危孕妇羊膜腔穿刺产前诊断的临床分析

    目的 探讨羊膜腔穿刺产前诊断指征与胎儿染色体异常的关系.方法 通过对2010年1月—2016年11月在怀化市妇幼保健院产前诊断中心进行羊膜腔穿刺--产前诊断的5010例高危孕妇(孕16~32周)的病例资料回顾分析,比较不同产前诊断指征与胎儿染色体异常检出率的关系.结果 羊膜腔穿刺5010例,细胞培养成功5006例.检出染色体异常核型229例,异常率为4.57%.其中染色体数目异常为133例,结构异常96例.羊膜腔穿刺产前诊断各项指征中:无创产前DNA检测高风险及夫妻一方染色体异常的异常检出率分别为48.28%、42.86%;超声检测胎儿结构异常的异常检出率为9.24%;单纯高龄(预产期年龄≥35岁),异常检出率为4.28%;不良孕产史,异常检出率为7.26%,以上与血清学筛查组比较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β-hcG MOM异常增高(≥3.5MOM)异常检出率2.4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准确掌握产前诊断指征,对高危孕妇进行产前诊断是非常必要的,预产期年龄大于35岁的孕妇仍是产前诊断的重要指征,无创DNA产前检测高风险必须进一步的诊断.

    作者:冯宗辉;谌燕;姜淑敏;陈静;陈钦钦 刊期: 2017年第22期

  • 腰丛联合坐骨神经阻滞与腰硬联合麻醉在老年患者 股骨骨折手术中疗效比较

    目的 比较神经刺激仪定位下腰丛联合坐骨神经阻滞麻醉与腰硬联合麻醉在老年患者股骨骨折手术中麻醉效果.方法 该研究将2012年1月—2016年12月收住该院需外科手术的老年股骨颈或粗隆间骨折60例患者,随机分成神经阻滞组30例和腰硬联合麻醉组30例,比较两组患者麻醉后血流动力学指标、药物起效时间、麻醉效果及不良反应.结果 麻醉过程中,患者心率、平均动脉压、血氧饱和度NB组较CSEA组平稳(P<0.05),恶心、呕吐、尿潴留等不良反应NB组发生率少于CSEA组(P<0.05),药物起效时间CSEA组优于NB组(P<0.05).结论 神经刺激仪定位下腰丛联合坐骨神经阻滞用于老年患者股骨骨折手术更安全、有效.

    作者:张晓琛;魏真;潘玢 刊期: 2017年第22期

  • 氧氟沙星与氟罗沙星治疗下呼吸道感染临床药效 差异性比较

    目的 分析氟罗沙星与氧氟沙星在下呼吸道感染治疗中的药效差异性.方法 方便选取112例该院2015年2月—2017年3月接受治疗的下呼吸道感染患者,依循随机数字法分为实验组与对照组各56例,实验组采用氧氟沙星治疗,对照组采用氟罗沙星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总有效率、生活质量、治疗成本与C/E.结果 两组患者总有效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C/E、治疗成本、生活质量分别为(23.14±0.69)、(1726.33±126.41)元、(6.46±0.53)分,实验组生活质量为(9.35±0.22)分,治疗成本为(563.45±58.24)元,C/E为(19.52±0.44),实验组明显优于对照组,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氧氟沙星疗效确切,可提高患者C/E与生活质量,同时降低治疗成本,值得推广.

    作者:冯伟贞 刊期: 2017年第22期

  • 分期针灸治疗周围性面神经麻痹的疗效分析

    目的 探讨分期针灸治疗周围性面神经麻痹的临床效果.方法 方便选取2015年3月—2017年3月期间前来就诊的面神经麻痹患者89例作为该次的研究对象,对患者进行分组治疗,急性期(n=29)、静止期(n=30)和恢复期(n=30),对比分析三组患者治疗前后面神经功能的评分与临床疗效.结果 3组治疗前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治疗前急性期针灸组评分为(24.8±5.1)分,静止期针灸组评分为(25.1±4.8)分,恢复期针灸组评分为(25.0±5.3)分;治疗后急性期针灸组评分为(48.2±4.7)分,静止期针灸组评分为(45.6±3.2)分,恢复期针灸组评分为(41.9±5.2)分,两组之间差异明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另外,急性期痊愈率为79.31%,显著高于静止期(70.00%)与恢复期(53.3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静止期痊愈率明显优于恢复期,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针灸治疗周围性面瘫的临床效果显著,且越早进行针灸治疗,患者的预后效果越好.

    作者:云建新 刊期: 2017年第22期

  • 以家庭为中心的护理模式对儿科护理不良事件 管理的影响

    目的 探讨以家庭为中心的护理模式对儿科护理不良事件管理的影响.方法 整群选取2015年1月—2016年12月来院就诊并住院的患儿9675例为研究对象,以2015年1—12月住院患儿为对照组,采取传统的护理模式;2016年1—12月的住院患儿为实验组,采取以家庭为中心的护理模式.采用x2检验比较两组患儿在液体外渗、跌倒坠床和烫伤发生情况方面的差异.结果 通过对传统的护理模式和以家庭为中心的护理模式在液体外渗、跌倒、坠床以及烫伤四种常见护理不良事件发生率的比较发现,以家庭为中心的护理模式的不良事件发生率均要低于传统模式(P<0.05),在使用两种不同护理模式下,不同性别患儿发生4种不良事件的比例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参与以家庭为中心的护理模式的家长相比于传统护理模式,其对医护人员服务的满意度相对更高(x2=80.304,P<0.001).结论 开展以家庭为中心的护理模式,尤其对低年龄段儿童加强护理,可以有效减少住院患儿护理不良事件的发生并改善护患关系.

    作者:王晓云 刊期: 2017年第22期

  • 胺碘酮用于急诊治疗快速型心律失常102例疗效分析

    目的 探究分析胺碘酮在治疗快速心律失常的临床疗效.方法 便利选择该院2015年1月—2017年2月收治的快速心律失常患者102例进行研究,随机分组,对51例参比组行常规治疗,对51例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加用胺碘酮,比较治疗后患者血压、心率以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 治疗结束,观察组患者心率为(134.97±12.63)次/min,对照组患者为(146.85±13.67)次/min;治疗结束,102例患者的血压均表现出不同程度的下降,观察组的下降程度明显大于参比组;在治疗的过程中,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13.73%,明显小于参比组的21.57%,以上比较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胺碘酮应用于快速心律失常的急诊治疗中,能够促进患者恢复,减少不良反应的发生.

    作者:张长青;李群 刊期: 2017年第22期

  • 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乳腺良恶性肿瘤的价值分析

    目的 分析在对乳腺良恶性肿瘤进行诊断的过程中,行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的效果.方法 采用回顾性分析的形式,对该院于2013年3月—2016年3月期间所收治的,经过手术病理确诊的25例乳腺癌患者(乳腺癌组)进行结果分析,并与同期确诊的25例良性肿瘤患者(良性肿瘤组)其超声特点、影像表现进行对比.结果 25例乳腺癌患者中,80%乳腺肿瘤形态为蟹足样或者毛刺样的变化、60%乳腺肿瘤边界不清楚,周围可见高回声晕、32%乳腺肿瘤呈现为后方回声衰减、25%乳腺肿瘤纵横比大于1、76%乳腺肿瘤低回声,内部微钙化、48%出现腋窝淋巴结;乳腺良性肿瘤患者中,80%肿瘤多为圆形或者椭圆形,部分出现侧方声影、24%肿瘤形态不规则、25%出现粗颗粒或者团状强光斑、20%出现后方回声衰减的情况、12%腋窝淋巴结肿大.乳腺癌的血流分级等指数大于良性肿瘤患者,级数多在2~3级,良性肿瘤血流不丰富,多处于0~1级.结论 在乳腺良恶性肿瘤的诊断以及鉴别中,彩色多普勒超声所起到的效果显著,这对于临床研究具有重要作用.

    作者:吴敏芳 刊期: 2017年第22期

  • 同时检测食物不耐受特异性IgG抗体和过敏原IgE 抗体在儿童支气管哮喘中的价值探讨

    目的 该研究通过对支气管哮喘儿童同时检测食物不耐受特异性IgG抗体和过敏原IgE抗体结果及内在联系进行分析,以期对支气管哮喘发病机理、诊断、治疗及预防儿童支气管哮喘提供有效的指导意见.方法 方便选取2015年9月—2017年3月该院儿科确诊的支气管哮喘患儿132例,应用酶联免疫吸附法半定量检测食物不耐受特异性IgG抗体,采用荧光酶联免疫吸附试验(CAP)检测过敏原IgE抗体.结果 支气管哮喘患儿食物不耐受特异性IgG抗体阳性率为95.5%(126/132),过敏原IgE抗体阳性率占65.2%(86/132),这两项试验的结果是一致部分的约66.7%(88/132),不一致的约占33.3%(44/132),全阴性是3.0%(4/132);食物不耐受特异性IgG抗体阳性126例中,过敏原IgE抗体同时阳性84例,占66.7%(84/126);过敏原IgE抗体阳性86例中,食物不耐受特异性IgG抗体同时阳性84例,占97.7%(84/86);过敏原IgE抗体阴性46例中,有42例食物不耐受特异性IgG抗体阳性,阳性率占31.8%(42/13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食物不耐受与过敏症在哮喘儿童中共患性高,在哮喘病因诊断中,食物不耐受特异性IgG抗体可作为过敏原IgE抗体检测的强有力补充.

    作者:刘树照 刊期: 2017年第22期

中外医疗杂志

中外医疗杂志

主管: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

主办:卫生部医院管理研究所 二十一世纪联合创新医药科学研究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