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全髋置换术治疗髋关节发育不良

涂兴卫

关键词:全髋置换术, 髋关节发育不良, 恢复情况
摘要:目的:研究全髋置换术治疗髋关节发育不良的临床效果。方法随机选取该院2009年1月—2015年1月收治的髋关节发育不良患者29例(33髋)作为观察组,均采用全髋置换术治疗,另选取于该院采取常规治疗的29例(33髋)患者作为对照组,分别比较两组患者的恢复优良率、Harris评分、疼痛评分、并发症发生率。结果观察组和对照组的恢复优良率分别为91.2%和78.4%,髋关节功能Harris评分分别为(89.0±3.3)分和(70.9±2.6)分,疼痛评分分别为(37.4±2.2)分和(84.1±2.9)分,并发症发生率分别为0%和17.2%,结果显示观察组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全髋关节置换治疗,效果显著,是比较理想的治疗方式。
中外医疗杂志相关文献
  • 腹腔镜胃癌根治术临床分析

    目的:对腹腔镜下实施胃癌根治术的临床疗效进行分析。方法整群选择2013年1月—2014年11月前来该院进行治疗的90例胃癌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把所有患者随机分成研究组和对比组,两组各有45例患者,对比组患者给予开腹胃癌根治术治疗,研究组患者给予腹腔镜胃癌根治术治疗,治疗后对两组患者临床疗效进行记录并对比。结果研究组患者5年生存率为93.3%,对比组患者5年生存率为80%,两组间的数据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腹腔镜胃癌根治术对患者进行治疗,可以在很大程度上改善胃癌疾病症状,促使患者更快的康复,为患者生活质量提供保障。

    作者:和红阳 刊期: 2016年第05期

  • 膝关节隐性骨折的MRI诊断及意义

    目的:观察研究膝关节隐性骨折的MRI诊断及意义。方法整群选取2014年4月—2015年7月该院收治的49例膝关节隐性骨折患者纳入该研究,回顾性分析入组病例影像学资料,评估其损伤部位、损伤范围以及损伤程度。结果经MRI扫查发现,49例患者中共计98处隐性骨折病灶,其中一处骨折20例,二处骨折16例,三处骨折10例,四处骨折3例。按照损伤累及范围与损伤程度可将膝关节隐性骨折分为3种类型:隐性皮质下骨折、隐性骨皮质骨折、隐性骨软骨骨折。结论采用MRI扫查膝关节隐性骨折有利于准确诊断骨折类型以及骨折部位,可有效支持临床治疗方案的确定以及预后评估,具有积极的临床意义,值得推广应用。

    作者:袁巍 刊期: 2016年第05期

  • 腺性膀胱炎大鼠模型建立的实验研究

    目的:探究雌性大鼠腺性膀胱炎模型制备方法。方法选取雌性大鼠50只,其中42只建立腺型膀胱炎动物模型,随机分为大肠埃希菌灌注组(34只)、生理盐水灌注组(8只),另外8只不做任何处理,作为空白对照组。同等条件饲养下,50 d后处死各组大鼠,切取膀胱标本进行病理学检查。结果3组大鼠在体重变化及死亡率的比较上,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大肠埃希菌组33例大鼠感染腺性膀胱炎,感染率97.0%,与空白组和生理盐水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大肠埃希菌组大鼠膀胱标本常规病理切片、透射电镜均证实为腺性膀胱炎。结论大鼠膀胱灌注大肠埃希菌可导致腺性膀胱炎,其病理表现与人类腺性膀胱炎具有相似性,可据此制作腺性膀胱炎动物模型。

    作者:蔡蔚;谢海平;龙蠡;谢晓;杨华伟 刊期: 2016年第05期

  • 两种微创入路在跟骨关节内骨折的效果分析

    目的:观察两种的不同微创入路在跟骨关节内骨折治疗中的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3年1月—2015年1月该院诊治的110例(115足)跟骨关节内骨折患者临床资料,按照不同治疗方式分为两组,对照组55例(58足)患者接受窦跗骨微创入路治疗,研究组55例(57足)患者接受纵行小切口复位微创入路治疗,对比两组治疗效果。结果研究组手术时间(40.26±8.55)min显著短于对照组(60.14±8.74)min,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纵行与跗骨窦微创入路治疗跟骨关节内骨折近期疗效良好。

    作者:周星 刊期: 2016年第05期

  • 疤痕子宫再次妊娠产妇不同产式临床效果分析

    目的:探讨分析疤痕子宫经产妇再次妊娠进行阴道试产以及采用剖宫产的不同效果。方法整群选取2013年9月—2015年3月间该院妇产科收治的135例疤痕子宫的再次妊娠产妇,与同期收治的127例初产妇来作为研究对象,并将根据产妇情况分为疤痕组与初产组,然后统计并对比这两组妊娠产妇的分娩情况。结果采取阴道分娩取得成功的疤痕组产程为(8.87±1.56)h,生产时的出血量为(152.23±20.56)mL,其新生婴儿的Apgar评分为(9.06±0.44)分;与采用阴道分娩取得成功的初产组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瘢痕组的产妇进行手术时间、产后的出血量和住院的时间等指标明显优于疤痕组产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针对部分适合采取阴道试产方式有疤痕子宫的经产妇,应以大程度地降低疤痕子宫经产妇的剖宫产率,达到优化妊娠产妇分娩的结局,提高该院妇产科工作的服务质量。

    作者:王长祺 刊期: 2016年第05期

  • 重组人脑利钠肽治疗冠心病急性心肌梗死后心力衰竭的疗效与安全性

    目的:研究重组人脑利钠肽治疗冠心病急性心肌梗死后心力衰竭的疗效与安全性。方法整群选择2012年8月—2013年11月该院心内科收治的急性心梗后心力衰竭患者136例,随机法分为观察组(n=70)和对照组(n=66),对照组给予硝酸甘油治疗,观察组给予重组人脑利钠肽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治疗效果及安全性。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81.4%与对照组63.6%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不良反应率10.0%与对照组15.2%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重组人脑利钠肽通过扩张动静脉,降低心脏的前、后负荷,达到减轻患者呼吸困难及全身症状的作用,安全性高。

    作者:金玉;开芸;赵少华 刊期: 2016年第05期

  • 七氟醚、丙泊酚及七氟醚复合丙泊酚维持麻醉对缺血再灌注心肌功能的影响

    目的:探讨七氟醚、丙泊酚及七氟醚复合丙泊酚维持麻醉对缺血再灌注心肌功能的影响。方法随机收集2011年3月—2014年2月该院接受二尖瓣膜置换术的患者,随机分为:七氟醚组、丙泊酚组和七氟醚复合丙泊酚组。对比3组血浆c Tn I、CK-MB水平。结果七氟醚组、丙泊酚组和七氟醚复合丙泊酚组在麻醉诱导前血浆c Tn I、CK-MB水平无差异(P>0.05);主动脉开放后2 h、主动脉开放后4 h、主动脉开放后8 h时,七氟醚组的c Tn I、CK-MB水平明显低于七氟醚组和七氟醚复合丙泊酚组(P<0.05)。结论该次研究认为在二尖瓣瓣膜置换术时采用七氟醚全程吸入麻醉能够明显减少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陈军政;常艳 刊期: 2016年第05期

  • 氟米龙滴眼液联合更昔洛韦眼凝胶治疗单疱病毒性角膜炎的临床分析

    目的:探析氟米龙滴眼液联合更昔洛韦眼凝胶治疗单疱病毒性角膜炎的临床效果。方法整群选取2014年2月—2015年1月该院就诊的112例(112只眼)单疱病毒性角膜炎患者为研究资料,按不同的治疗时间将其分为两组,每组56例(56只眼)。对照组采用更昔洛韦眼凝胶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增加氟米龙滴眼液治疗,对比分析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的临床治疗有效率为98.22%,优于对照组的83.93%(P﹤0.05);观察组的治疗时间及术后复发率均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氟米龙滴眼液联合更昔洛韦眼凝胶治疗单疱病毒性角膜炎的深层临床效果较为显著,可缩短治疗时间,降低治疗后复发率,值得推广和应用。

    作者:徐德华 刊期: 2016年第05期

  • 先天性胆管囊肿研究进展

    先天性胆管囊肿,亦称先天性胆管囊状扩张症,该病具有分型复杂、症状无特异性、手术难度大、并发症多等特点。因该病临床症状不典型,且常合并肝、胆、胰疾病,极易被误诊或者漏诊,严重威胁患者生命、健康。随临床诊疗技术的不断更新,该病在病理、形态、病因、诊断及治疗方面均有所发展,该综述通过其病因、分型着手,对近年来先天性胆管囊肿的诊断、治疗方面内容进行综述。

    作者:路景绍;吴璇昭 刊期: 2016年第05期

  • 乳杆菌活菌胶囊联合甲硝唑治疗细菌性阴道病的疗效探讨

    目的:探讨乳杆菌活菌胶囊联合甲硝唑治疗细菌性阴道病的疗效。方法整群选取该院于2013年4月—2014年6月间收治并确诊的细菌性阴道病患者300例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3组,每组100例。试验组A:阴道用乳杆菌活菌胶囊同时口服甲硝唑;试验组B:阴道用乳杆菌活菌胶囊;对照组C:给予甲硝唑阴道泡腾片。结果观察3组患者经治疗后的临床总有效率、治愈率和复发率,其中,A组、B组、C组的总有效率分别为94例(94%)、83例(83%)、85例(85%),治愈率分别为88%、68%、70%,复发率分别为16%、41%、39%,A组与B组比较、A组与C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阴道用乳杆菌活菌胶囊联合甲硝唑治疗细菌性阴道病,治愈率高、复发率低,疗效可靠。

    作者:兰丽坤 刊期: 2016年第05期

  • 优质护理服务应用于ICU护理风险的规避作用分析

    目的:探讨重症监护室(ICU)护理中应用优质护理服务的风险规避作用。方法整群选取2013年1月—2015年1月该院ICU患者228例,按照入院先后顺序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114例。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实施优质护理服务。对比两组的护理风险事件发生率与护理满意度。结果观察组的风险事件发生率为2.63%,相比于对照组的14.91%显著降低(P<0.05);观察组患者的护理工作满意度为95.61%,显著高于对照组的83.33%(P<0.05)。结论在ICU护理中介入优质护理服务有利于提高护理质量,规避护理风险事件,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宋静 刊期: 2016年第05期

  • 针对单纯光疗或光疗联合白蛋白治疗足月新生儿重度黄疸的效果分析

    目的:探究单纯光疗与光疗联合白蛋白治疗足月新生儿重度黄疸的临床效果。方法随机选取该院2013年1月—2014年12月收治的100例重度黄疸足月新生儿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其中对照组给予单纯光疗,研究组在光疗基础上加用白蛋白联合治疗,比较两组患儿的血清胆红素水平。结果至出院时两组患儿的血清胆红素水平分别为(167.8±37.2)μmol/L和(157.2±33.7)μmol/L,说明研究组患儿胆红素的降低程度更高(P﹤0.05)。结论对重度黄疸足月新生儿采用光疗联合白蛋白治疗的临床效果显著,值得大力推广。

    作者:王岩 刊期: 2016年第05期

  • 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生化指标的变化与心肌梗死范围分析

    目的:探讨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生化指标的变化与心肌梗死范围的关系。方法整群选取该院2012年3月—2015年3月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共82例。检测其生化指标值,分析生化指标与心肌梗死范围的关系。结果治疗后AST为(31.58±2.54)、CK 为(126.54±11.02)、CKMB 为(22.49±2.47)、LDH 为(164.29±12.58)、Mb 为(56.43±3.52)、cTnT为(0.15±0.01)以及cTnI为(0.14±0.03)均显著下降,治疗前后的生化指标值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CKMB、cTnT及cTnI与急性心肌梗死范围呈正相关,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CKMB、cTnI及cTnT生化指标值与心肌梗死范围呈正相关性,且cTnI界限明显,这对心肌梗死范围的判断具有一定价值。

    作者:丁凤昆 刊期: 2016年第05期

  • 地佐辛用于下肢骨折患者椎管内麻醉前的镇痛效果分析

    目的:探析地佐辛用于下肢骨折患者椎管内麻醉前体位摆放时的镇痛效果。方法随机选取2014年6月—2015年6月收治的60例下肢骨折患者,行椎管内麻醉,将其随机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各为30例,椎管内麻醉体位摆放前15 min,试验组给予地佐辛肌注,对照组给予氯化钠注射液,比较两组安静平卧位(T1)、体位摆放时(T2)、腰硬联合麻醉成功后(T3)的数字镇静评分(NSS)、VAS评分的改变情况。结果在T1、T2上试验组VAS评分差异不显著;对照组T2时VAS评分较T1时高,P﹤0.05;试验组T2时的VAS评分较对照组低,P﹤0.05;试验组发生率3.33%,对照组16.67%,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4.396,P﹤0.05)。结论地佐辛用于下肢骨折患者椎管内麻醉前,减轻体位摆放时疼痛,并发症少,值得应用。

    作者:石健 刊期: 2016年第05期

  • 脑外伤后脑积水发生的风险因素分析

    目的:探析脑外伤后脑积水发生的风险因素。方法整群选取该院2008年1月—2014年12月收治的62例脑外伤患者,根据患者是否发生脑积水将其分为脑积水组与非脑积水组,各31例,观察脑外伤后脑积水发生的风险因素。结果脑积水组脑挫裂伤发生25例(80.65%),脑室出血24例(77.42%),硬膜下血肿22例(70.96%),昏迷24例(77.42%),开颅手术26例(83.87%),TSAH 8例(25.81%),脑脊液压力升高6例(19.35%)与非脑积水组比较差异显著,P﹤0.05;Logistic回归分析得知发生脑积水的独立因素是脑室出血、脑脊液压力升高、TSAH及硬膜下血肿。结论脑室出血、脑脊液压力升高、TSAH及硬膜下血肿是脑外伤患者发生脑积水的独立风险因素。

    作者:黄强 刊期: 2016年第05期

  • 奥曲肽治疗急性水肿型胰腺炎疗效分析

    目的:探讨分析奥曲肽治疗急性水肿型胰腺炎的临床疗效。方法将该院2014年1月—2015年1月间收治的100例急性水肿型胰腺炎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每组50例,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治疗,观察组患者在此基础上采用奥曲肽进行治疗,对比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患者的治疗有效率,C反应蛋白、腹痛缓解时间、住院时间、恢复进食时间均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的血淀粉酶指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奥曲肽治疗急性水肿型胰腺炎能够有效的提高临床疗效,缩短住院时间,降低患者的痛苦。

    作者:杨志强;刘猛;李伟;龚建 刊期: 2016年第05期

  • 维生素D受体基因FokI酶切位点与胃癌的影响因素研究

    目的:探讨维生素D受体基因 Fok I酶切位点多态性与胃癌的影响因素。方法随机选取2013年5月—2015年5月该院就诊的维吾尔族胃癌患者143例(A组)及维吾尔族健康对照者147例(B组),采用多聚酶链反应-限制性酶切片段长度多态性(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Restriction Fragment Length Polymorphism,PCR-RFLP)方法测定维生素D受体基因Fok I酶切位点多态性,进行两组间比较。结果单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胃癌患者的f等位基因频率高于对照组(58.0%vs 47.3%,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带有f等位基因(Ff+ ff)的受试者表现出较高的患胃癌的风险(OR值2.87)。结论 VDR的FokI酶切位点多态性是胃癌易感性影响因素。 f等位基因可能是胃癌发生的危险因素之一,而F等位基因可能是胃癌的保护因素。

    作者:方法;高洁;王海江 刊期: 2016年第05期

  • 个体化疼痛管理在肌筋膜疼痛综合征患者围手术期的应用

    目的:探讨个体化疼痛管理在肌筋膜疼痛综合征患者围手术期的应用价值。方法整群选取2014年3月—2015年3月该院收治的94例患肌筋膜疼痛综合征并住院手术治疗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对照组,每组47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常规护理基础上给予个体化疼痛管理,包括疼痛评估、情绪调节、分散注意力、药物止痛及疼痛教育。比较两组患者术前、术后疼痛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分。结果观察组术前1 d、术后1 d疼痛程度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t=2.21,t=2.69,P﹤0.05)。两组患者出院满意度比较,观察组和对照组满意度分别为97.9%(46/47)和93.6%(44/47),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个体化疼痛管理能够有效降低肌筋膜疼痛综合征患者围手术期间术前、术后的疼痛程度,能够提高患者满意度,具有重要临床护理价值。

    作者:付桂芹;刘红;杜丽;刘玉芳 刊期: 2016年第05期

  • RVVC患者与VVC患者的流行病学研究

    目的:探讨VVC(外阴阴道念珠菌病)患者同RVVC(复发性VVC)患者的流行病学特点。方法整群选择该院2014年5月—2015年5月就诊患者12365例,针对所有患者实施阴道分泌物真菌学镜检。在该研究的12365例患者中。患有VVC疾病的患者例数为500例(4.04%);表现出RVVC患者例数为30例(0.24%)。针对VVC患者以及RVVC患者认真实施调查登记以及相关分析。结果针对RVVC患者同VVC患者二者之间进行比较发现,在选择激素、选择抗生素、选择避孕药、实施替代治疗以及个人卫生习惯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分析出现RVVC的情况同患者表现出局部免疫异常具有密切的关系。针对以往用药进行分析发现,RVVC患者同VVC患者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患者患有VVC疾病或者表现出RVVC的情况后,针对患者的身心健康会造成严重的威胁。患者出现RVVC同患者出现局部免疫异常表现出一定的关联,对此针对RVVC患者,需要合理选择敏感抗真菌药物进行治疗,并且需要实施疗程巩固。

    作者:柯珣瑜;曾晓惠 刊期: 2016年第05期

  • 雾化吸入布地奈德与复方异丙托溴铵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的临床分析

    目的:研究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的临床治疗中雾化吸入布地奈德与复方异丙托溴铵的治疗效果。方法整群选取2014年7月—2015年7月在该院接受治疗的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70人,将这些病患随机分成两组,治疗组与对照组,每组病患35人,为对照组中的病患提供常规治疗,治疗组中的病患在对照组的基础上雾化吸入布地奈德与复方异丙托溴铵,统计学方法对比分析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结果治疗7d后,治疗组中病患的治疗总有效率为94.3%,对照组中病患的治疗总有效率为74.3%,治疗组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进一步分析显示治疗组脉搏血氧饱和度较对照组明显改善,脉氧改善起效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4.7±1.2) h vs(8.5±2.1) h]、持续稳定时间明显长于对照组[(23.5±2.8) h vs (16.7±3.2) h],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临床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时,雾化吸入布地奈德与复方异丙托溴铵治疗效果良好,可在临床治疗中推广使用。

    作者:杨永华;秦春美 刊期: 2016年第05期

中外医疗杂志

中外医疗杂志

主管: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

主办:卫生部医院管理研究所 二十一世纪联合创新医药科学研究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