盛仲楠;袁博;司保达
目的:分析微创接骨板术治疗四肢骨折患者的临床疗效,并与常规方法治疗的效果进行对比。方法整群选取2012年1月—2013年9月期间在该院接受治疗的94例四肢骨折患者,并将其随机分为微创组和常规组,每组47例,微创组的患者实行微创接骨板术治疗,常规组患者实行常规方法治,观察手术平均出血量、手术时间、住院时间等手术指标及两组治疗的临床疗效。结果微创组患者手术平均出血量、手术时间、住院时间这些指标均优于常规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微创组治疗后的优良率为93.6%,常规组治疗后的优良率为78.7%,微创组明显优于常规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微创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为2.1%,常规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为17%,微创组明显低于常规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微创接骨板术治疗四肢骨折效果显著,创伤小,恢复快,并发症少,值得在临床上推广使用。
作者:张忠波;江海轮;梁春林;方立宗;谭庆力 刊期: 2016年第13期
目的:评价复方萆薢汤治疗尿酸性肾病的临床疗效。方法方便选择该院2014年7月—2015年9月确诊的120例尿酸性肾病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n=60)与对照组(n=60),分别给予复方萆薢汤治疗与别嘌呤醇治疗。检测并对比两组患者治疗后血清UA、BUN、Cr水平及尿蛋白定量、尿L-FABP含量。结果观察组治疗后患者血清UA、BUN、Cr水平分别为(301.2±39.3)μmol/L、(8.2±3.3)mmol/L、(146.5±26.2)μmol/L,均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观察组尿蛋白定量、尿L-FABP含量分别为(0.8±0.3)g/L、(106.5±15.4)pg/mL,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复方萆薢汤治疗尿酸性肾病的临床疗效显著,对保护肾功能有积极作用。
作者:苗兵 刊期: 2016年第13期
目的:探究授权教育在改善冠心病病人自我管理效能的护理价值。方法整群选取该院2014年2月—2015年8月收治的冠心病行支架植入术治疗的患者88例依据随机平均原则划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两组患者均接受常规护理干预,对照组44例患者在此基础上采取传统教育,观察组44例患者采取授权教育。对两组患者干预前后自我管理效能情况的变化进行记录与比较。结果观察组教育后CSMS评分(93.2±2.4)分较教育前(81.7±1.9)分显著提升, t=6.47,P=0.002<0.01;对照组教育后CSMS评分(86.2±2.9)分较教育前(81.6±1.4)分显著提升,t=4.28,P=0.009<0.01;观察组教育后CSMS评分(93.2±2.4)分显著优于对照组(86.2±2.9)分,t=3.94,P=0.012<0.05。结论对行支架植入术治疗的冠心病患者在常规护理干预的基础上实行授权教育,对于改善患者的自我管理效能有重要作用,可提升患者的自我管理水平,值得临床推广与应用。
作者:李洪英 刊期: 2016年第13期
目的:探讨肺部感染引起心律失常患者心电图变化情况。方法整群选取回顾性分析2015年1—6月所收治的128例肺部感染引起心律失常患者的病历资料,分别于治疗前及病灶控制后检查心电图,比较治疗前后心电图改变情况。结果肺部感染引起的心律失常中,以ST-T段改变为多见,共107例。心律失常类型以窦性心动过速为多见,共60例。经选用有效抗生素及对症支持治疗后,共121例病灶得以控制,全部121例患者心电图恢复正常,心律失常消失。结论肺部感染引起心律失常心电图改变以ST-T段改变为多见,心律失常类型以窦性心动过速与单发室性早搏为主,可作为临床诊疗参考依据。另外,单纯抗心律失常治疗无法缓解病情,临床治疗应以控制原发病为主。
作者:刘俊卿 刊期: 2016年第13期
目的:探讨对肛周化脓性汗腺炎行VSD封闭引流术的临床效果。方法随机选取该院肛肠科2012年3月—2015年8月期间收治的肛周化脓性汗腺炎患者60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其中对照组患者接受常规开放换药治疗,对照组患者则使用VSD封闭引流术进行治疗,对两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观察组患者经治疗其中90.00%临床症状明显改善,创面基本愈合;对照组则为63.33%。观察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肛周化脓性汗腺炎术后应用VSD负压封闭引流术,有利于创面水肿消除和渗液清除,对于创口的尽快愈合具有十分积极的意义,有利于减轻患者痛苦,保证手术效果的顺利发挥,建议在临床上进一步推广。
作者:唐莉 刊期: 2016年第13期
目的:探讨羊水细胞培养在产前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整群选取2010年5月—2015年10月在医院进行产前诊断的216例高危孕妇,给予羊膜穿刺和羊水细胞培养后分析染色体核型。结果所有孕妇穿刺成功率为99.1%,经过羊水细胞培养后,211例为正常核型,占97.7%,5例为异常核型,占2.3%。结论对孕妇进行羊水细胞培养在产前诊断中意义重大,可以预防先天性缺陷患儿的发生,提高新生儿质量,值得应用。
作者:张赫 刊期: 2016年第13期
目的:探讨脑出血术后颅内高压患者的循证治疗。方法选取2013年9月—2015年11月该院收治的70例脑出血术后颅内高压患者,随机分成治疗组和对照组,各35例。治疗组患者随机使用高渗盐水或甘露醇降颅压,对照组患者单用甘露醇降颅压,分析脑出血术后颅内高压患者佳治疗方法。结果采用高渗盐水患者的降压时间为(34.72±7.49)h及降压持续时间为(251.89±69.01)h明显低于采用甘露醇患者的(43.80±8.09)h、(192.03±40.97)h;且治疗组患者血清Na+离子浓度及血浆渗透压明显高于对照组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临床上治疗脑出血术后颅内高压患者采用的药物治疗主要以甘露醇和高渗盐水为主,由于缺乏强有力的非药物治疗论证,因此尚不能否定非药物治疗的价值,所以还需要进一步开展研究。
作者:李云龙;胡新建 刊期: 2016年第13期
目的:探究食道导联心电图鉴别诊断宽QRS心动过速的临床价值。方法随机选取该院2012年5月—2015年5月收治的90例宽QRS心动过速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对其进行食道导联心电图检查。结果食道导联心电图检查的诊断符合率为97.78%,室性心动过速、室上性心动过速合并束支传导阻滞、室上速并发差异传导阻滞、室上速经旁路下传所占百分比分别为73.86%、19.32%、1.14%、5.68%,并发症发生率为0.00%。结论食道导联心电图检查可以既准确又快速地鉴别诊断出宽QRS心动过速,其临床价值高。
作者:廖廷姝 刊期: 2016年第13期
目的:探讨Tei指数评价高血压患者左室收缩及舒张功能的价值。方法于2015年1—12月,方便选取75例高血压患者,将其分为左室构型正常组(A组)、向心性肥厚组(B组)、离心性肥厚组(C组),另选取30例正常对照组设置为D组。对所有受检者进行超声检查,对比Tei指数、左心射血分数、左室收缩及舒张末期容积,E/A比值及左室等容舒张期时间IVRT,并计算Tei指数和高血压患者左室收缩功能、舒张功能的相关性系数。结果四组受检者的Tei指数分别为(0.36±0.05)、(0.47±0.08)、(0.56±0.04)、(0.29±0.0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四组受检者的左心射血分数、左室收缩及舒张末期容积,E/A比值及左室等容舒张期时间IVRT,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Tei指数与高血压患者的左室收缩功能、舒张功能均密切相关(P<0.05)。结论Tei指数可有效评价高血压患者的左室收缩功能、舒张功能。
作者:陈皓 刊期: 2016年第13期
目的:观察并研究CRP的水平在临床中诊断小儿肺炎的意义。方法随机选择该院2011年5月—2013年6月期间诊治的105例患有小儿肺炎的患儿当做研究组,另外选择同期体检健康的34例儿童当做对照组,比较两组患儿的CRP水平。结果与对照组对比,支原体组C反应蛋白指数(14.51±3.22)、和细菌性组(58.30±10.32)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病毒性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C反应蛋白能准确识别细菌性肺炎、支原体肺炎和病毒性肺炎,在小儿肺炎的鉴别诊断中具有重要意义,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郭怀松 刊期: 2016年第13期
目的:研究急性心肌梗死合并心力衰竭(AMI-HF)应用替罗非班及重组人脑利钠肽的临床疗效。方法整群选取该院2013年9月—2015年8月确诊并收治的168名AMI-HF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各84人。两组均采用AMI-HF基线治疗。对照组在基线治疗基础上应用尿激酶实施溶栓治疗,研究组在基线治疗基础上应用替罗非班及重组人脑利钠肽治疗。对比两组临床疗效、治疗前后心彩超主要参数变化情况、不良反应。结果研究组总有效率为96.43%,显著优于对照组的83.33%。研究组左室舒张末径、左室收缩末径、左室射血分数治疗后改善幅度显著优于对照组。两组均无明显不良反应发生。结论 AMI-HF应用替罗非班及重组人脑利钠肽疗效确切,可更显著改善患者心功能,安全性好。
作者:苗秀兰;左溢华 刊期: 2016年第13期
目的:探讨正常分娩会阴标准评分表的设计及在无保护会阴接生中的应用。方法选取2014年1—10月在该院住院分娩的足月、单胎、头位、无并发症初产妇5600例为观察组,助产士应用会阴标准评分表进行会阴评分,其中>9分可以不做会阴切开。选取2013年1—10月在我院住院分娩的足月、单胎、头位、无并发症初产妇5100例为对照组,助产士依靠个人经验估计不做会阴切开,两者均采取无保护会阴接生法;比较两组产妇会阴侧切率及会阴裂伤程度。结果观察组有2850例未行会阴侧切(50.9%);会阴完整、Ⅰ、Ⅱ分别为810(28.4%)、1770(62%)、270(9.6%),对照组1800例未行会阴侧切(35.3%),会阴完整、Ⅰ、Ⅱ裂伤分别为498(27.7%)、965(53.6%)、337(18.7%),两组均无Ⅲ会阴裂伤。两组比较,观察组会阴侧切率、会阴Ⅱ裂伤率显著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会阴标准评分后得分越高,会阴裂伤率越少,裂伤程度越轻。结论采用会阴标准评分体系指导无保护会阴接生,可降低会阴侧切率,减轻初产妇会阴裂伤程度,值得应用与推广。
作者:谭志华;熊永芳 刊期: 2016年第13期
作者: 刊期: 2016年第13期
目的:探讨甲状腺手术术后患者采用右美托咪定联合舒芬太尼自控静脉镇痛的镇痛效果及安全性。方法随机选取2014年1月—2016年1月在该院接受全身麻醉条件下甲状腺手术的患者60例作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每组30例。对照组给予舒芬太尼镇痛,实验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用右美托咪定镇痛。观察两组患者术后48h内的血压(BP)、呼吸频率(RR)、心率(HR)的变化情况,对术后镇痛镇静评分,并且对镇痛并发症及满意度进行评估。结果实验组血流动力学指标BP、HR水平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实验组各时间段镇静评分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实验组总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13.33%,要显著的低于对照组的36.67%(P<0.05);实验组满意度达到了93.34%显著高于对照组的66.67%(P<0.05)。结论右美托咪定联合舒芬太尼对全麻下行甲状腺手术患者术后具有较好的镇痛作用,且能有效的控制患者心血管的稳定性,降低不良反应的发生率。
作者:唐泽萍 刊期: 2016年第13期
目的:探讨VEGF、c-erbB-2与NSCLC血管生成及淋巴道转移的相关性。方法方便选取聊城市中医院2004—2012年非小细胞肺癌存档蜡块54例作为观察组,对照组选择20例肺良性病变手术切除标本,观察两组的VEGF、c-erbB-2水平。结果54例非小细胞肺癌组织病理切片中,C-erbB-2阳性表达40例,阴性表达14例,阳性表达率达74.07%,两者比较有显著差异(P<0.05)。54例非小细胞肺癌肺癌组织病理切片中,VEGF阳性表达36例,阴性18例,阳性表达率为66.67%,肺良性病变中,VEGF阳性2例,阴性18例,阳性表达率为10%,两者比较有显著生物学差异。结论VEGF、c-erbB-2与非小细胞肺癌的发生发展中密切相关,并在此过程中起到一定的调控作用, VEGF、c-erbB-2表达增强预示着患者较易发生淋巴结转移,提示患者预后不佳,有助于早期判断预后。
作者:盛仲楠;袁博;司保达 刊期: 2016年第13期
目的:对比微创经皮输尿管镜与逆行输尿管镜治疗两种治疗方法在治疗嵌顿性输尿管上段结石的疗效。方法方便选择2013年1月—2015年1月该院收治的220例嵌顿性输尿管上段结石患者并采用随机数字法将其分成观察组(110例)和对照组(110例),观察组患者采用微创经皮输尿管镜治疗方法,对照组采用逆行输尿管镜治疗方法,比较两组患者的结石清除率。结果治疗1个月后观察组的结石清除率为100%,对照组的结石清除率为91.14%,观察组明显高于对照组,住院费用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微创经皮输尿管镜治疗嵌顿性输尿管上段结石的结石清除率高,值得使用。
作者:梁元;蚌凌青;刘裔道;杨晓荣 刊期: 2016年第13期
目的:研究分析腹腔镜精索血管高位集束结扎术治疗精索静脉曲张的疗效和术后睾丸发育情况。方法随机选取该院自2010年2月—2014年1月收治的60例精索静脉曲张患儿,实施腹腔镜精索血管高位集束结扎术治疗,对比术前术后曲张静脉大直径、两侧睾丸大小以及睾丸体积变化;通过彩色Doppler对患儿双侧睾丸血液供应,对比手术前后睾丸血运情况。结果经腹腔镜精索血管高位集束结扎术治疗1个月后,检测结果显示精索静脉曲张大直径(2.235±0.216)cm较术前(3.134±0.341)cm显著减小,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患侧睾丸血液流量无变化;术后6月患侧睾丸的体积增长(2.369±1.015)cm3速度较健侧(1.889±0.917)cm3快,(P<0.05),术后6个月患侧睾丸体积大小(6.728±1.513)cm3与健侧(6.817±1.635)cm3几乎一致。结论研究结果显示,对精索静脉曲张患儿,采取腹腔镜精索血管高位集束结扎术治疗,临床效果显著,具有安全、方便以及恢复迅速的优点,未出现睾丸萎缩与发育不良情况,具备临床推广应用价值。
作者:郭均聪 刊期: 2016年第13期
目的:探究超声弹性成像对甲状腺结节TI-RADS分类的影响。方法由两名超声科主治医师分别独立对2014年1月—2015年5月之间来该院接受超声检查的174例患者,共254个结节进行常规及弹性超声检测,对比常规超声TI-RADS分类和超声弹性成像TI-RADS分类对恶性风险的评估价值。结果医师A常规超声TI-RADS分类的准确性及特异性分别为75.6%和71.8%,医师B则分别为77.9%和74.4%,两个医师的诊断具有一致性(Kappa=0.569);医师A弹性成像TI-RADS分类的准确性及特异性分别为86.6%和87.2%,医师B则分别为88.2%和88.5%,两个医师的诊断具有一致性(Kappa=0.682);两个医师组内检测的弹性超声及常规超声的准确性、特异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5.24,4.85,5.05,5.15;均P<0.05)。结论超声弹性成像能够提高TI-RADS分类的准确性及特异性,对于甲状腺结节恶性风险的评估价值更高。
作者:冉青;王晨雨 刊期: 2016年第13期
目的:探讨脐带间充质干细胞输注治疗骨折并大面积软组织挫裂伤的疗效。方法对随机选取的该院临床骨外科30例骨折大面积软组织损伤术后患者,其中20例采用脐带来源的间充质干细胞静脉输注2个疗程。另一组10例按术后普通治疗。结果两个疗程后,患者愈合指标明显改善。结论间充质干细胞输注治疗骨折大面积软组织损伤术后患者是安全的,这种新型疗法可能是治疗骨折大面积软组织损伤术后患者的一个合适选择。
作者:章爱梅;章爱华;刘峰之;孙福廷;张培良 刊期: 2016年第13期
目的:探讨高血压合并冠心病患者血液D-二聚体的对病情预测的临床价值。方法选取2012年1月—2015年6月河南省鹤壁市人民医院心内科收治的200例高血压合并冠心病患者作为观察组,选择同期单纯原发性高血压者200例作为对照组,检测两组患者的血清D-二聚体水平。结果观察组的D-二聚体水平(297.68±75.44)μg/L明显高于对照组(69.54±22.19)μg/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4.284,P<0.05)。对于高血压合并冠心病患者,随着心功能的减退, D-二聚体水平水平增加,D-二聚体与心功能等级呈正相关(r=0.493,P<0.05)。结论D-二聚体及心肌损伤指标关系密切,表明炎症与血栓形成及心肌损伤关系密切;D-二聚体与心功能等级密切相关,心功能不全可能是D-二聚体水平升高的重要诱因。
作者:杨艳 刊期: 2016年第13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