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磊;贺朗秋;方志雄;贾晖
目的:比较阿托伐他汀与辛伐他汀治疗脑梗死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确诊脑梗死的90例患者,随机分为实验组(阿组)和对照组(辛组)各45例,实验组采用阿托伐他汀治疗,对照组采用辛伐他汀治疗,比较2组血脂情况、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CSS)及日常生活能力量表(ADL)评分。结果治疗后两组患者血脂水平、神经功能缺损程度、日常生活能力与治疗前相比显著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0.05);两组治疗后血脂水平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0.05);CSS与ADL比较,应用阿托伐他汀的实验组更有效的改善患者神经功能缺损和日常生活能力,差异有统计学意义(<0.05)。结论阿托伐他汀和辛伐他汀均能改善脑梗死患者血脂情况、神经功能缺损程度及生活质量,但阿托伐他汀的治疗效果更优于辛伐他汀。
作者:张凤媛 刊期: 2015年第10期
目的:探讨小剂量轻比重腰麻-硬膜外联合麻醉在老年下肢骨折的有效性,寻找适合老年下肢骨折病人的佳麻醉模式。方法该次研究资料选取2012年3月—2014年9月期间在该院接受诊治的86例老年下肢骨折病人,以随机法将其划分成两个小组,即实验组以及对照组。其中,43例对照组研究对象接受连续硬膜外麻醉,而43例实验组研究对象则接受小剂量轻比重腰麻-硬膜外联合麻醉,同时对比及分析两组研究对象麻醉阻滞具体完善时间、麻醉药物整体使用剂量以及麻醉阻滞具体起效时间等基本信息。结果两组研究对象在麻醉阻滞具体起效时间及完善时间、麻醉药物整体使用剂量等方面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临床上小剂量轻比重腰麻-硬膜外联合麻醉在老年下肢骨折病人中的利用效果较为显著,除了可以有效控制药物使用剂量之外,还可以加快神经阻滞基本完善时间,有助于提升镇痛效率,具有安全性高、副作用小等临床优势,因此建议推广。
作者:王朝阳 刊期: 2015年第10期
目的:对应用多层螺旋CT尿路成像技术对患有输尿管梗阻性疾病的患者的病情实施诊断的临床价值进行研究。方法选择在该院就诊的经术后病理学确诊为输尿管梗阻性疾病的患者68例,术前采用多层螺旋CT尿路成像技术对其病情进行诊断,归纳检查结果,并对比与病理学结果的符合率。结果所有患者中输尿管结石疾病患者44例,输尿管癌疾病患者6例,肾盂输尿管连接处狭窄患者6例,腹膜后淋巴结结压迫输尿管疾病患者4例,输尿管炎症疾病患者5例,输尿管囊肿疾病患者3例。其中63例患者的病情经多层螺旋CT尿路成像技术分析后做出了明确诊断,与术后病理学符合率为92.7%。结论应用多层螺旋CT尿路成像技术对患有输尿管梗阻性疾病的患者的病情实施诊断的临床价值较高。
作者:高克军 刊期: 2015年第10期
目的:分析糖代谢异常者血脂、hs-CRP表达水平及临床意义。方法采用回顾性方法分析,选取该院自2012年10月—2014年10月期间口服糖耐量试验患者172例,将其分为对照组(正常糖耐量)、观察组(葡萄糖调节异常),两组各86例,比较两组的血脂各项指标及hs-CRP表达水平。结果观察组血脂水平及hs-CRP水平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各项血脂指标、hs-CRP检出率高于对照组(<0.05)。结论高TG、高LDL-C 是糖代谢异常者血脂代谢的典型特征,联合CHO、HDL-C、hs-CRP各项指标可以评估糖尿病及其相关疾病患者的心血管受损情况,对于糖尿病合并冠心病患者的早期诊治、预后评价有重要意义。
作者:张巧安 刊期: 2015年第10期
目的:探析降钙素原、血清淀粉样蛋白及超敏C-反应蛋白水平检验在早期脓毒血症临床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择该院2010年1月—2014年8月期间所收治的96例脓毒血症患者进行研究,根据是否为细菌感染分为A、B两组,所有患者均于清晨采集2 mL外周静脉血后测定PCT、hs-CRP、SAA水平,比较两组PCT、hs-CRP、SAA水平及三种检测方法敏感性、特异性。结果A、B两组PCT、hs-CRP、SAA水平均存在较大差异(<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A、B两组中PCT检测敏感性均高,与hs-CRP、SAA的两两比较均存在显著差异(<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与hs-CRP、SAA相比,早期脓毒血症患者的血清PCT水平检测具有更高敏感性与特异性,更利于脓毒血症早期确诊,进而提供治疗指导,临床价值较高,值得借鉴与应用。
作者:赵永良 刊期: 2015年第10期
目的:比较胸腰椎骨折手术治疗在采用(椎旁肌间隙入路和后正中入路)两种不同入路的临床疗效。方法统计该院2010年6月—2014年6月间收治的胸腰段椎体骨折患者62例,均采用椎弓根钉棒复位内固定术治疗。将所有患者按手术入路不同,分为:Ⅰ组:椎旁肌间隙入路组;Ⅱ组:后正中入路组。对比两组的手术用时、Cobb角纠正率、术中、术后出血量,术后疼痛的VAS评分。结果两组患者手术均顺利完成,术后无并发症。两组患者在术后Cobb角纠正率上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Ⅰ组优于Ⅱ组。两组病例在手术时间、术中、术后出血量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第1周时两组患者腰背部疼痛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Ⅰ组优于Ⅱ组;第2周两组患者腰背部疼痛性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胸腰椎骨折手术治疗中,对比传统的后正中入路,椎旁肌间隙入路在保证压缩椎体高度复位满意的同时,有手术时间短、创伤小、患者疼痛缓解早,术后早期康复等优点。
作者:何友智;罗为民;王永福;汪学辉;王上元;王强 刊期: 2015年第10期
目的:对新生儿败血症的临床诊断与治疗进行探究。方法对该院于2013年9月—2014年10月收治的104例血培养阳性患儿作为研究对象,对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该组患者在经过治疗之后,治愈78例,自动出院22例,死亡4例。治愈率为75.0%;此外,104例患者在经过治疗之后,并发症发生几率减小,其中包括电解质紊乱11例,硬肿症7例,皮肤炎症5例、肺炎2例,不良反应发生率为2.40%;血培养结果中以病原菌以及葡萄球菌为主,占据51%,且病原菌敏感的抗生素主要包括头孢唑啉、头孢哌酮、环丙沙星。结论临床中根据新生儿病史、体征以及药敏结果选取合适抗生素与治疗方法对新生儿败血症有效。
作者:邹力 刊期: 2015年第10期
目的:探讨布地奈德混悬液雾化治疗妊娠合并支气管哮喘的临床效果。方法随机选择该院2010年8月—2014年8月收治的妊娠合并支气管哮喘患者共50例,将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对照组,对照组给予常规的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结合布地奈德混悬液雾化治疗,对比两组患者气喘消失时间、胸闷消失时间、哮鸣音消失时间、住院时间、治疗有效率。结果对比两组患者临床治疗的综合情况,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6%,对照组总有效率为84%,两组数据存在明显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0.05)。结论布地奈德混悬液雾化治疗妊娠合并支气管哮喘患者,能改善患者呼吸困难,减轻患者痛苦,值得应用。
作者:齐力 刊期: 2015年第10期
目的:探讨婴幼儿腹泻轮状病毒的感染情况及其发病规律,为临床治疗提供依据。方法选取于2013年1—12月入该院就诊的腹泻婴幼儿2507例,收集其粪便标本采用乳胶法进行轮状病毒检测并对结果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2507例送检标本中有393例轮状病毒抗原阳性,阳性率为15.68%。1~2岁婴幼儿轮状病毒检测阳性率为20.11%,6月龄~1岁婴幼儿检测阳性率为17.68%,均显著高于其他年龄段(P<0.05)。其中1月收治腹泻婴幼儿178例,阳性45例,占25.28%;10月收治腹泻婴幼儿243例,阳性43例,占17.70%;11月收治腹泻婴幼儿224例,阳性77例,占34.38%;12月收治腹泻婴幼儿224例,阳性79例,占35.27%。其中11、12月阳性率明显高于其他月份(P<0.05)。结论轮状病毒是引发婴幼儿腹泻的主要病原体,多发于6月龄~2岁婴幼儿,秋冬季节感染率较高,及时检测该病毒抗原可为疾病监测与临床治疗提供依据。
作者:袁野 刊期: 2015年第10期
噬血细胞综合征(HPS)又称噬血细胞性淋巴组织细胞增多症( HLH ),分为原发性与继发性两大类。其病因、临床表现多样,易造成漏诊及误诊。该文对近年来HPS的病因、诊断方面的进展进行总结。
作者:丁思睿赟;郭鹏翔 刊期: 2015年第10期
目的:分析研究酶联免疫吸附实验(ELISA)与免疫胶体金法在梅毒检测中各自的优劣和适用性。方法选取该院门诊及住院患者8600例,采取静脉血液5 mL,待血清析出后,3000 r/min离心5 min,取血清分析;所有患者均先用ELISA法进行梅毒检测,再用免疫胶体金法复检;比较两种方法检测出的阳性数、阴性数。结果8600例患者经ELISA检测,阳性155例(1.8%);经免疫胶体金法检测,阳性105例(1.22%);两种梅毒检测方法结果比较2=9.763,P<0.01,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梅毒检测中ELISA与免疫胶体金法比较,ELISA阳性检出率更高。同时,为确保梅毒确诊率,还应充分结合患者各方面资料以及其他检测方法综合判断。
作者:任爱英 刊期: 2015年第10期
目的:比较后腹腔镜下与开放性肾癌根治术治疗T1期肾癌的临床疗效。方法将该院于2010年1月-2014年1月收治的T1期肾癌患者60例,随机分为2组,各30例,观察组采用后腹腔镜下肾癌根治术,对照组采用开放性肾癌根治术,比较两组的一般资料和临床疗效的差异。结果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术中出血量、术后肠蠕动恢复时间、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术后下床活动时间、术后拔除引流管时间以及术后止痛药用量方面后腹腔镜下手术优于开放性手术,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手术时间及术后并发症发生率相近,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与开放肾癌根治术相比,后腹腔镜下肾癌根治术手术适应征较窄,但具有创伤小、出血量少、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低,术后恢复快的优点,宜作为T1期肾癌的首选。
作者:童利华 刊期: 2015年第10期
目的:对巨大腹壁切口疝采用小切口辅助腹腔镜修补术的价值进行研究。方法将62例巨大腹壁切口疝患者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均为31例,通过不同方法治疗后对两组患者临床治疗效果展开对比分析。结果治疗组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腹壁缺损大小、术后住院时间和并发症发生率均同对照组患者之间存在一定差异性,P<0.05。结论在治疗巨大腹壁切口疝临床上小切口辅助腹腔镜修补术临床效果较为理想。
作者:杨震;曹春远 刊期: 2015年第10期
目的:探讨胰岛素强化治疗在急诊危重患者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199 ICU急诊危重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患者意愿分成胰岛素强化1组(A1组,n=52)、胰岛素强化2组(A2组,n=50)、对照例组(B组,n=97)三组。比对三组患者院内感染、死亡及低血糖等发生情况,记录其ICU治疗时间、机械通气时间、抗生素使用时间、静注胰岛素时间等指标差异。结果①A1、A2组目标血糖达标时间、机械通气时间、静脉泵注胰岛素时间、抗生素使用天数及ICU治疗时间等均明显短于B组(<0.05);A1组除了目标血糖达标时间短于A2组外(<0.05),其余指标均同其无明显差异(>0.05);②在为期3个月的随访中,A1、A2组院内感染率及死亡率均低于B组,低血糖发生率则高于B组,对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0.05);A1组除低血糖发生率高于A2组外(<0.05),其余指标对比无明显差异(>0.05)。结论对急诊危重患者予以胰岛素加强治疗,疗效确切,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朱文亮;秦秉玉 刊期: 2015年第10期
目的:探讨血必净治疗急性胰腺炎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方法选取2012年1月—2013年6月该院收治的98例急性胰腺炎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50例和对照组48例,均给予常规治疗,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加用血必净注射液,比较两组的临床疗效,以及WBC、CRP、AMS、LPS的变化情况。结果两组患者经过治疗后,观察组疗效高于对照,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4.93,<0.05);观察组的腹痛缓解时间,住院天数、重症化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0.05);WBC、CRP、AMS、LPS水平,观察组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3.89,=4.67, F=3.45, F=4.34,均<0.05)。结论血必净治疗急性胰腺炎,可有效缓解临床症状,提高临床治疗效果,具有一定的临床应用价值。
作者:白艳华;梁玉萍 刊期: 2015年第10期
目的:探讨宫腔镜在子宫剖宫产疤痕妊娠病因以及治疗中的应用。方法对该院于2012年2月—2013年2月间收治的120例子宫剖宫产者后疤痕妊娠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60例和对照组60例,观察组患者采用宫腔镜治疗,对照组采用甲氨蝶呤药物保守治疗,对两组患者的住院时间、β-HCG下降至正常水平所需时间、和子宫疤痕妊娠终止率等指标进行比较。结果经过上述方法的治疗,观察组的治疗效果要优于对照组,住院时间、β-HCG下降至正常水平所需时间、和子宫疤痕妊娠终止率等指标均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子宫剖宫产疤痕妊娠中采用宫腔镜进行治疗,在安全性以及有效性上都由于传统的药物治疗,值得在临床上推广使用。
作者:董国玲 刊期: 2015年第10期
目的:对晚期双侧膝关节炎的患者分别采用同期与分期双膝关节置换术的方法治疗,并对其临床效果与安全性进行探究比较。方法选择在该院接受治疗的84例晚期双侧膝关节炎患者,并按照随机投掷的方法将其分成实验组与对照组,平均每组42例患者,给予实验组患者采用同期双膝关节置换术的方法治疗,对照组采用分期双膝关节置换术的方法治疗,并比较两组患者术中与术后的情况及HSS评分。结果对照组的住院时间(45.1±10.4)d明显比实验组的住院时间(22.6±5.4)d长,对照组的输血量(616.1±263.5)mL明显少于实验组的输血量(1014.9±403.8)m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的手术时间与引流量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评分改善程度(38.6±23.7)与对照组评分改善程度(35.5±24.1)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同期双膝关节置换术与分期双膝关节置换术两种方法在临床效果与安全性上并无明显差异差异,各有各自的优点与缺点,患者可以根据自己的情况和病情来选择适合自己的手术方法。
作者:金培程;唐本森 刊期: 2015年第10期
目的:对急诊危重症患者应用胰岛素强化治疗的临床效果进行评价。方法随机选取2013年5月—2014年5月在该院进行治疗的急诊危重症患者120例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值表法分为采用胰岛素常规治疗的对照组60例和采用胰岛素强化治疗的观察组60例,对两种不同方法的治疗效果进行比较。结果对两组患者的血糖水平、住院天数、抗生素使用时间情况进行比较,观察组均少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0.05);两组患者生活质量的良好率比较,观察组(90.00%)明显高于对照组(50.00%),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0.05)。结论胰岛素强化治疗急诊危重症患者,临床疗效较好,可显著降低患者的血糖水平,减少抗生素的使用时间,减少住院天数,可降低患者的经济负担,提高生活质量,在临床中推广的意义较大。
作者:徐彦立;王明强;邱辉 刊期: 2015年第10期
目的:临床使用盐酸奈福泮联合小剂量利多卡因治疗椎管内麻醉寒战,并对其疗效做相关评价。方法回顾分析2012年6月—2014年6月99例来我院行椎管内麻醉后出现寒战情况的患者临床资料,按照用药不同分成观察1组与观察2组、对照组,每组各33例。观察1组使用盐酸奈福泮联合利多卡因,观察2组仅单独使用盐酸奈福泮,对照组使用氟芬合剂,观察并记录3组治疗效果及出现的相关不良反应,同时进行组间比较。结果观察1组总体治疗有效率为96.97%,观察2组总体治疗有效率为93.94%,对照组总体治疗有效率为78.79%,明显看出观察组总体情况由于对照组,<0.01;但观察1组与观察2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0.05;各组间不良反应发生率差异较大,<0.01。结论对椎管内麻醉后出现寒战的患者采用盐酸奈福泮联合小剂量利多卡因进行治疗可有效改善寒战发生情况,临床具有较高使用价值。
作者:郝天兵 刊期: 2015年第10期
目的:使用尿激酶溶栓治疗发病2 h内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对其治疗有效性及安全性进行客观评价。方法选取在该院接受诊治的96例2 h内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的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成两组进行比较,对照组使用常规药物治疗,观察组使用尿激酶溶栓进行治疗;对比分析两组患者接受治疗后病情控制情况及治疗有效性与安全性。结果治疗完成时,明显看出使用尿激酶溶栓治疗的观察组患者再通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0.05);同时对治疗期间患者出现不良反应或并发症的情况进行记录对比,对照组中并发症发生率显著高于观察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0.05)。结论尿激酶溶栓对治疗2 h内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具有较好的治疗效果及极高的安全性,有利于帮助患者早日恢复健康并提高患者的生存质量,在临床使用价值较高。
作者:张锐;李文超 刊期: 2015年第10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