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腹腔镜手术与开腹穿孔修补术治疗胃十二指肠溃疡穿孔疗效对比

王庆林

关键词:腹腔镜, 开腹, 穿孔修补术, 胃十二指肠溃疡穿孔
摘要:目的:探讨腹腔镜手术与开腹穿孔修补术在胃十二指肠溃疡穿孔治疗中效果对比。方法该院2009年11月-2014年11月共收治胃十二指肠溃疡穿孔86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采用开腹十二指肠溃疡穿孔修补术治疗;观察组采用腹腔镜胃十二指肠溃疡穿孔修补术。比较两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等及术后并发症情况。结果观察组术中出血量(5.8±1.3)mL、住院时间(5.2±1.1)d显著少于对照组(16.3±2.5)mL、(8.5±1.2)d,胃肠道功能恢复时间(2.1±0.6)d显著早于对照组(3.3±1.0)d,观察组治疗过程中并发症发生率(4.7%)显著低于对照组(23.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腹腔镜胃十二指肠溃疡穿孔较开腹手术术中出血量少,住院时间短,胃肠道功能恢复时间短,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低,为治疗胃十二指肠溃疡穿孔的较好术式,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中外医疗杂志相关文献
  • 开腹与腹腔镜治疗卵巢子宫内膜异位囊肿合并不孕症的临床比较

    目的:探讨开腹与腹腔镜治疗卵巢子宫内膜异位囊肿合并不孕症的治疗效果。方法随机选取100例来该院2011年1月-2014年1月间诊治的卵巢子宫内膜异位囊肿合并不孕症患者,按照随机分组法将其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50例,观察组患者实施腹腔镜治疗,对照组患者进行开腹手术治疗,比较观察两组病人的临床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为94.00%,对照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为72.00%,前者明显后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在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以及肛门排气时间和住院时间方面对比,观察组均少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术后复发率、成功受孕率及患者满意度方面,观察组分别为2.00%、44.00%及98.00%,均优于对照组的12.00%、20.00%及80.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卵巢子宫内膜异位囊肿合并不孕症的患者,通过实施腹腔镜手术治疗可以减少手术与住院时间、肛门排气时间及术中出血量,同时还能降低术后复发率,使受孕率提高,患者满意度增加,可以在临床进一步推广使用。

    作者:罗芳;李寅;岳红萍 刊期: 2015年第12期

  • 血清降钙素原、C-反应蛋白及脑脊液乳酸脱氢酶检测在小儿中枢神经系统感染的价值

    目的:探讨与分析血清降钙素原、C-反应蛋白及脑脊液乳酸脱氢酶检测在小儿中枢神经系统感染的价值。方法随机选取2010年4月-2014年4月于该院接受治疗的60例中枢神经系统感染患儿作为研究对象,所有患儿均在入院后实施血清降钙素原、C-反应蛋白及脑脊液乳酸脱氢酶检测,评估其诊断价值。结果细菌感染组患儿血清内PCT、CRP及脑脊液LDH浓度水平明显高于病毒感染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三者联合检测灵敏度与准确度明显高于单项检测与两项联合检测,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三者联合检测可有效提升小儿中枢系统感染的检出率,同时在鉴别病毒性与细菌性感染方面有一定的价值,有利于早期的鉴别诊断及积极治疗。

    作者:周小桢;陈平洋 刊期: 2015年第12期

  • 联合术式治疗直肠脱垂102例疗效分析

    目的:探讨联合术式治疗直肠脱垂的临床效果,并对其治疗作用进行分析及评价。方法回顾性分析2014年1-8月该院收治直肠脱垂患者共102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51例,对照组采用经腹直肠悬吊固定术治疗,观察组采用经腹、肛门联合术式方法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并分析评价。结果对照组的治疗有效率为80.3%,观察组的治疗有效率为94.1%,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的住院天数为(11.57±3.54)d,对照组患者的住院天数为(21.61±6.23)d,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患者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为33.3%,过程组患者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为13.7%,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经腹、肛门联合术式治疗直肠脱垂有效提高治愈率,缩短患者住院时间,减少患者的住院花销,同时也有利于减少患者术后并发症的发生,是值得临床推广的治疗直肠脱垂的手术的方法。

    作者:王伟一;赵亚冰 刊期: 2015年第12期

  • 微创定向穿刺治疗高血压脑出血的临床效果

    目的:探索微创定向穿刺治疗高血压脑出血的临床效果。方法整群选取2008年1月-2010年6月在该院行微创定向穿刺治疗高血压脑出血的患者37例,根据37例高血压脑出血病人的CT片资料数据,在头颅表面标出血肿投影部位,锥颅、软管穿刺置入血肿腔,抽吸血肿,术后给予尿激酶2万~5万单位液化引流。结果血肿腔置管准确率为100%,血肿清除为30%~60%共有26例,30%以下共有11例。基本痊愈共有15例,显著进步共有17例,进步共有3例,死亡共有2例,死亡率为5.8%。出院后6个月~1年随访,病人日常生活能力I级共有11例,II级共有13例,III级共有8例,IV级共有3例,V级共有2例。结论微创定向软通道穿刺治疗高血压脑出血的疗效确切,值得推广。

    作者:武保华;尚永宁 刊期: 2015年第12期

  • 对比无痛人流与药物流产的临床效果

    目的:通过临床病例资料分析对比无痛人流与药物流产的临床应用效果,为今后的临床工作提供参考。方法以2012年3月-2014年3月期间该院妇产科行人工流产的273例孕妇作为该组研究的观察对象,分别给予无痛人流与药物流产两种人流方式实现早期妊娠终止,按照人流方式将其分为无痛人流组(151例)与人工药物流产组(122例),对比两组孕妇的临床治疗效果与安全性。结果①无痛人流组中,完全流产119例,不完全流产32例,治疗成功率为100%;药物流产组中,完全流产66例,不完全流产49例,流产失败7例,治疗成功率为94.26%;无痛人流组治疗效果明显高于药物流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②无痛人流组术中出血量为(7.85±5.04)mL、疼痛持续时间为(11.25±8.55)min;药物流产组术中出血量为(12.57±5.37)mL、疼痛持续时间为(42.62±7.79)min;无痛人流组在术中出血量及疼痛持续时间方面均明显低于药物流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无痛人流治疗的术中出血量少,疼痛持续时间短,而且治疗成功率较高,是终止早期妊娠的理想手段。

    作者:梁淑姮 刊期: 2015年第12期

  • 持续腰大池引流术引流与多次腰椎穿刺术引流治疗重型颅脑损伤合并蛛网膜下腔出血

    目的:探讨持续腰大池引流术引流与多次腰椎穿刺术引流治疗重型颅脑损伤合并蛛网膜下腔出血的效果。方法随机选取入医院治疗的重型颅脑损伤合并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70例作为研究对象,采用数字随机法将患者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行多次腰椎穿刺术引流治疗,观察组采用持续腰大池引流术引流治疗,行格拉斯哥昏迷评分(GCS)、格拉斯哥预后评分(GOS),记录脑脊液红细胞计数低于100×106/L的时间,观察术后1个月内并发症发生率。结果观察组治疗后GCS为(12.52±1.51)分显著高于对照组,脑脊液红细胞约100×106/L时间为(7.24±1.53)d显著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后1个月内癫痫、脑积水、脑梗死的发病率分别为0.0%、5.71%、2.86%显著低于对照组11.43%、22.86%、22.8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良好率为57.14%明显高于对照组31.43%,死亡率为0.0%明显低于对照组14.2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持续腰大池引流术引流能够缩短引流时间,降低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可改善患者预后。

    作者:王伟丰;杨瑞生;黄春波 刊期: 2015年第12期

  • 慢性血吸虫病腹部CT及病理对照研究

    目的:研究分析慢性血吸虫病腹部CT的征象,与慢性血吸虫病的病理进行对照研究,进一步提升对慢性血吸虫病的诊断准确度和治疗效果。方法对368例慢性血吸虫病患者均进行腹部CT平扫和增强扫描;所有患者的手术标本和病理切片进行病理检查。结果腹部CT结果显示,所选取的患者中肝脏钙化346例,所占比例为94.02%,主要表现为地图样钙化;肝硬化234例,所占比例为63.59%,CT表现征象有肝硬化、肝脏变小肝叶比例失常等特征,脾脏CT表现主要有脾脏增大302例,脾脏钙化42例,其所占比例分别为82.07%和11.41%,结肠CT表现主要有结肠壁钙化118例、结肠壁增厚69例和合并结肠癌33例,其所占比例分别为32.07%、18.75%和8.97%。结论慢性血吸虫病主要损伤腹部的脏器,其主要影像特征是不同形态出现钙化影,慢性血吸虫病腹部CT的病理性也有所改变。因此,慢性血吸虫病腹部CT结果比病理结果更明确,这显示了慢性血吸虫病腹部CT是诊断慢性血吸虫病是否对脏器病理产生损害,确定损伤程度的重要的影像检测手段。

    作者:蔡雨;徐陵琦 刊期: 2015年第12期

  • 他汀类药物序贯疗法治疗心血管疾病的效果探讨

    目的:探讨心血管疾病采用他汀类药物序贯疗法治疗临床效果。方法该次随机选取100例心血管疾病患者,均为该院2013年5月-2014年5月收治,随机分组,就标准化用药治疗(对照组,n=50)与加用他汀类药物序贯疗法(观察组,n=50)效果展开对比。结果两组病例治疗前总胆固醇、低密度脂蛋白、三酰甘油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均有改善(P<0.05),观察组病例上数各指标改善幅度观察组均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心绞痛1例,心血管事件率为2%;对照组急性血栓事件2例,心源性猝死2例,心肌梗死复发2例,心绞痛复发4例,心血管事件率为2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肝功异常7例,对照组无肝功异常发生,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他汀类药物序贯疗法治疗心血管疾病,可显著改善患者血脂水平,对稳定病情,促使疾病好转有非常重要的意义,且使心血管不良事件率大程度降低。临床应用时需针对其肝功能异常不良反应,加强防范,以确保用药安全。

    作者:钟惠民 刊期: 2015年第12期

  • 肝癌介入治疗中肝动脉解剖变异的DSA研究

    目的:探讨肝癌患者肝动脉解剖变异的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igital subtraction angiography, DSA)检查情况,以更好的指导临床介入治疗。方法从该院2010年9月-2014年9月收治的肝癌患者中随机选择350例进行研究,均行DSA检查,对直接参与肿瘤供血的变异肝动脉起源和分布情况进行观察和分析。结果350例患者中,63例患者的变异动脉直接参与到肿瘤的供血之中,46例起源于肠系膜上动脉,6例起源于腹腔干,4例起源于胃左动脉,3例起源于胃十二指肠动脉,3例起源于腹主动脉,1例起源于肝总动脉。结论肝癌患者肝动脉解剖变异中,直接参与肝癌瘤体供血的变异动脉起源在分布方面具有一定的特点,临床可以结合患者的DSA资料来制定介入治疗方案。

    作者:李世兴 刊期: 2015年第12期

  • 胆管结石阻塞性黄疸患者术后应用自拟化湿柴平汤的疗效探析

    目的:探析自拟化湿柴平汤治疗不同量化分型胆管结石阻塞性黄疸的临床疗效。方法随机抽取100例胆管结石阻塞性黄疸患者,中医分型中阳黄证60例,阴黄证40例;并将其分为阳黄治疗组(n=30)、阴黄治疗组(n=20),阳黄对照组(n=30)、阴黄对照组(n=20)4组,比较4组患者临床疗效、治疗前后肝功能指标(TBIL、DBIL、AST)情况。结果阳黄治疗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阳黄对照组(P<0.05)。阳黄治疗组、阴黄治疗组患者治疗后TBIL、DBIL、AST明显优于阳黄对照组、阴黄对照组(P<0.05)。结论自拟化湿柴平汤治疗胆管结石阻塞性黄疸疗效明确,特别是阳黄型黄疸,能明显恢复患者肝功能,减轻患者炎症反应。

    作者:王君璞;张永康;徐钧 刊期: 2015年第12期

  • 溶栓联合抗凝治疗下肢深静脉血栓疗效评价

    目的:研究溶栓(尿激酶)联合抗凝(低分子肝素)治疗下肢深静脉血栓的临床效果。方法将整群抽取的该院收治的84例下肢深静脉血栓患者抽签随机分为研究组(42例)与对照组(42例),均采取低分子肝素抗凝治疗,研究组另给予尿激酶溶栓治疗,治疗14 d后比较两组临床疗效及患肢髌缘上下5 cm周径差变化。结果研究组治疗总有效率97.62%VS 78.57%显著较高(P<0.05);研究组髌缘上5 cm周径差及髌缘下5 cm周径差分别为(2.68±1.84)cm、(2.84±1.97)cm VS对照组(4.12±2.81)cm、(4.35±3.03)cm显著较低,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尿激酶溶栓治疗联合低分子肝素抗凝治疗下肢深静脉效果显著,优于单一抗凝治疗,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作者:李伟;戚文涛;杨志强;陈四华;王玲;刘青 刊期: 2015年第12期

  • DR平片与多层螺旋CT在易漏诊的骨折的应用

    目的:分析数字X线成像(DR)与多层X线计算机体层成像(MSCT)在易漏诊的骨折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分析2011-2014年该院诊断的32例易漏诊的外伤性患者,行DR平片结合MSCT而得到确诊的患者。结果8例不完全骨折,20例完全性骨折,4例粉碎性骨折,DR平片诊断准确率为68.7%(22/32),MSCT结合DR平片准确率为93.7%(30/3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DR平片结合多层螺旋CT可明显提高骨创伤诊断的正确率,减少漏诊、误诊。

    作者:李爱忠;刘建伟;乔志敏 刊期: 2015年第12期

  • 自拟益气活血方治疗气虚血瘀型老年单纯收缩期高血压病研究

    目的:探讨和观察自拟益气活血方治疗气虚血瘀型老年单纯性收缩期高血压病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随机选取80例于该院就诊的气虚血瘀型老年单纯性收缩期高血压患者,将其随机平均分为两组,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0例。给予对照组患者常规西药治疗,观察组患者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增加自拟益气活血方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结果观察组患者和对照组患者的临床疗效总有效率分别为92.5%(37/40)和75.0%(30/40);观察组患者的临床疗效总有效率、血压、血液流变学以及血脂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给予气虚血瘀型老年单纯性收缩期高血压患者自拟益气活血方联合常规西药治疗,取得了较好的治疗效果,值得在临床上大力推广应用。

    作者:李清记 刊期: 2015年第12期

  • 育龄妇女生殖道感染情况及影响因素分析

    目的:了解育龄妇女生殖道感染现状及影响因素。方法随机选择2014年1月-2014年12月在该院进行生殖健康检查的400例育龄妇女,对其进行问卷调查、常规妇科检查和实验室检查。结果育龄妇女生殖道感染患病率为46.0%。发病率居前五位的疾病依次为:慢性宫颈炎,发病率67.75%;念珠菌性阴道炎,发病率5.25%;滴虫性阴道炎,发病率13.75%;细菌性阴道病,发病率8.25%;念珠菌性阴道炎,发病率5.25%;慢性盆腔炎和附件炎,发病率4.25%。年龄、文化程度、婚姻状况、流产史、避孕方式五个因素是生殖道感染的独立影响因素。结论育龄女性生殖道感染存在多种危险因素,应针对这些因素大力开展健康教育和健康干预。

    作者:赵英健 刊期: 2015年第12期

  • 循证护理在胸外科患者呼吸道管理中的实践效果

    目的:分析循证护理在胸外科患者呼吸道管理中的实践效果。方法随机选取该院2012年6月-2014年6月收治的80例胸外科患者为研究对象,按照入院前后顺序将其分为两组,各40例,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呼吸道管理护理,实验组患者则在呼吸道管理中应用循证护理干预,比较两组干预前后肺功能变化、并发症发生率及护理质量评分。结果两组干预后FEV1[(2.90±0.04)VS(1.90±0.05)]L、FEV1/FVC[(0.59±0.02)VS(0.45±0.03)]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并发症发生率5.0%,与对照组的32.5%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另外,实验组护理质量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结论胸外科患者呼吸道管理中应用循证护理,能明显改善患者肺功能,减少并发症发生,护理质量高,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蔡飒 刊期: 2015年第12期

  • 急性脑卒中并发脑心综合征临床分析

    目的:探讨急性脑卒中后并发脑心综合征(cerebro-cardiac syndrome,CCS)的临床特点。方法对该院神经内科住院急性脑卒中合并CCS患者的病变性质、部位、心电图、心肌酶检查、治疗与预后进行分析。结果 CCS在出血性卒中发病率(51.43%),高于缺血性卒中(19.09%),病灶位于基底节及丘脑发病率较高(68.42%),心电图表现包括各种类型心律失常、Q-T间期延长、心肌缺血等改变,实验室检查心肌酶不同程度的升高。结论急性脑卒中治疗原发病的同时应重视脑心综合征的发生,及时发现和治疗脑心综合征,可提高急性脑卒中的疗效。

    作者:吴文华;韩国花 刊期: 2015年第12期

  • 50例儿童肾功能不全临床分析

    目的:探究肾功能不全患儿的临床病理特点,为临床提供参考。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年1月-2014年12期间在该院收治的50例儿童慢性肾功能不全患者的临床资料,对50例患儿的病因、临床特点,情况进行分析。结果①在50例儿童慢性肾功能不全的患者中,获得性肾小球疾病33例,占66%。先天性肾脏畸形12例,占24%。②儿童慢性肾功能不全主要临床表现为肾性贫血、高血压、电解质紊乱、代谢性酸中毒、生长发育迟缓和感染等。③50例慢性肾功能不全患儿均有贫血,血红蛋白与血肌酐呈负相关关系[结论过于笼统,没有针对结果。结论小儿肾功能不全以获得性肾小球为主要发病原因,肾功能减退越明显,贫血越重。临床上慢性肾脏疾病患儿如出现持续性贫血时应警惕发生肾功能不全的可能,可借助于贫血的程度帮助估计肾功能不全的严重程度,尽早治疗,提高生存质量。

    作者:梁冰红 刊期: 2015年第12期

  • 术前介入化疗对局部晚期宫颈癌临床近期疗效

    目的:探讨术前介入化疗对局部晚期宫颈癌的近期疗效。方法选取入该院治疗的局部晚期宫颈癌患者80例作为研究对象,根据患者意愿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予以根治术治疗,观察组予以术前介入化疗联合根治术治疗,记录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平均住院时间,记录两组淋巴结转移情况、宫颈浸润深度、切缘阳性情况及术后并发症发生率。结果观察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及住院时间分别为(165.26±12.84)min、(442.36±26.39)mL、(21.63±4.92)d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盆腔淋巴结转移和宫颈浸润深度>1/2的几率分别为7.5%、10.0%显著低于对照组25.0%、3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为12.5%明显低于对照组32.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术前介入化疗可缩小局部病灶,抑制盆腔淋巴结转移,有利于降低手术难度。

    作者:蒋明;高小盼;陆晓;来凤勇 刊期: 2015年第12期

  • 中医五位一体疗法治疗慢性盆腔炎的临床探讨

    目的:探讨中医五位一体治疗慢性盆腔炎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入医院治疗的慢性盆腔炎患者120例作为研究对象,采用掷骰子法将患者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对照组予以单纯中药治疗,实验组予以“穴位注射+中药口服+中药保留灌肠+微波理疗+中药热敷”五位一体综合疗法治疗,观察临床疗效和血液流变学指标变化情况。结果实验组治疗有效率为91.67%显著高于对照组66.67%,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室治疗后全血黏度、全血比黏度、纤维蛋白原显著分别为(4.28±0.81)mPa·s、(2.04±0.20)mPa·s、(3.18±1.12)g/L均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中医五位一体疗法可促使盆底血液循环,有利于提高临床疗效。

    作者:侯爱贞 刊期: 2015年第12期

  • 阿奇霉素联合热毒宁治疗恙虫病疗效探讨

    目的:探讨阿奇霉素联合热毒宁治疗恙虫病的效果。方法随机选择2013年10月-2014年11月,该院住院的符合恙虫病诊断标准40例,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20例。对照组只用阿奇霉素0.25~0.5 g/d;治疗组在阿奇霉素基础上合用热毒宁20 mL/d。比较两组患者7 d内临床治疗效果。结果两组治愈率相同,但治疗组在退热时间、临床症状改善明显优于对照组;其退热时间为(8.2±3.1)、(32.6±8.4)h肌肉酸痛,乏力明显改善。结论阿奇霉素联合热毒宁治疗恙虫病能明显改善临床症状。

    作者:徐国民 刊期: 2015年第12期

中外医疗杂志

中外医疗杂志

主管: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

主办:卫生部医院管理研究所 二十一世纪联合创新医药科学研究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