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玻璃酸钠治疗膝关节骨性关节炎远期疗效评价

范洪山

关键词:玻璃酸钠, 膝关节骨性关节炎, 远期疗效
摘要:目的:评价玻璃酸钠治疗膝关节骨性关节炎的远期疗效。方法随机选取该院2009年1~12月间收治的80例(80膝)膝关节骨性关节炎患者,征得患者同意分为观察组40例给予玻璃酸钠治疗,1次/周,1个疗程为5周。同时选取基线资料相同的对照组40例患者给予常规治疗。观察比较两组的远期疗效。结果观察组的总有效率97.5%(39/40)明显优于对照组72.5%(29/40),两组比较,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玻璃酸钠治疗膝关节骨性关节炎的远期疗效显著,可以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减轻患者的痛苦,值得推广。
中外医疗杂志相关文献
  • 孟鲁司特钠联合布地奈德治疗小儿咳嗽变异性哮喘(CVA)的疗效

    目的:探讨小儿CVA采取布地奈德联合孟鲁司特钠治疗的疗效。方法选取68例于近1年期间该院接收的CVA患儿,将其平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将雾化吸入布地奈德给予对照组作为治疗手段,布地奈德联合孟鲁司特钠给予研究组作为治疗手段,观察两组疗效。结果对照组疗效明显差于研究组(P<0.05),两组药不良反应均较轻微,同时研究组肺功能指标在治疗后有明显改善,且改善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CVA采取布地奈德联合孟鲁司特纳治疗,效果显著,值得推广。

    作者:杨霞;张艳秋;袭艳华;于睿淼;张帆 刊期: 2015年第16期

  • 人工全髋置换术后的护理分析

    目的:总结行人工全髋置换术的护理要点,为今后的护理工作提供可靠依据。方法将2013年1月-2014年12月该院收治的26例行人工全髋置换术患者纳入该研究,并对26例患者的手术护理体会进行回顾性总结。结果经专科护理后,患者的疼痛程度、关节恢复情况及生活质量显著高于护理前(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对行人工全髋置换术的患者进行全面的专科护理,并做好预防并发症的准备,能有效提高患者的治疗效果。

    作者:季建萍 刊期: 2015年第16期

  • 护理干预对腹膜炎患者术后胃肠功能恢复的作用分析

    目的:分析护理干预对腹膜炎患者术后胃肠功能恢复的作用。方法80例腹膜炎手术患者,随机方法分组。参照组患者术后接受常规护理,试验组患者在常规护理基础上辅以中医护理。对比分析两组患者胃肠功能恢复时间、并发症发生率。结果经过治疗后试验组患者肠鸣音恢复时间、肛门排便、排气时间以及恢复饮食时间均明显短于参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参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护理干预对腹膜炎患者术后胃肠功能恢复起到良好促进作用,在常规护理基础上辅以中医护理效果更为显著,有利于促进患者胃肠功能恢复,减少并发症,值得推广。

    作者:张梅 刊期: 2015年第16期

  • 基金资助项目或攻关课题

    论文若系部、省级以上基金资助项目或攻关课题(作者应附证书或文件复印件,并按期编号保存),或者曾在重要国际学术会议上报告,可在题名页标注脚注(左下角)。曾在国内学术会议上报告的论文一般不必注明。

    作者: 刊期: 2015年第16期

  • 手术室护理干预对经皮肾镜碎石取石术术后康复的影响探究

    目的:研究分析手术室护理用于经皮肾镜碎石取石术治疗,对术后康复效果的影响。方法整群择取2014年1-12月期间在该院接受经皮神经碎石术治疗的68例患者,经计算机随机抽签法将其分成2组,对照组34例患者应用常规护理;研究组34例患者应用手术室护理干预。结果研究组患者在术中操作时间、并发症以及体温等方面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经皮肾镜碎石术开展手术室护理干预,能明显降低术后并发症,极大程度促进患者术后的康复。

    作者:赵孟会 刊期: 2015年第16期

  • 不同的麻醉方式与老年患者术后下呼吸道感染的影响研究

    目的:探讨气管插管全身麻醉与硬膜外阻滞麻醉两种不同麻醉方法对老年患者术后下呼吸道感染的影响,指导临床预防术后感染。方法回顾性分析该院2012年5月-2014年1月收入的进行手术治疗的老年患者580例,根据麻醉方式不同分为气管插管全身麻醉组和硬膜外阻滞麻醉组。分析两组患者的下呼吸道感染例数,并对感染患者进行病原菌培养。结果293例全身麻醉组患者感染26例,感染率8.87%;287例硬膜外阻滞组患者感染4例,感染率1.39%。两组患者感染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硬膜外阻滞组患者感染率低于全身麻醉组。全身麻醉组26例感染患者共分离出菌株221株,硬膜外阻滞组4例感染患者分离出菌株32株。结论术前采取硬膜外阻滞麻醉的老年患者术后下呼吸道感染率低于采用气管插管全身麻醉的老年患者,该麻醉方法值得在临床中推广使用。

    作者:李勇 刊期: 2015年第16期

  • 奥氮平治疗对改善老年痴呆精神行为障碍的疗效及不良反应分析

    目的:研究奥氮平治疗老年痴呆精神行为障碍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分析。方法将该院于2011年7月-2013年7月收治的80例老年痴呆伴精神行为障碍患者抽签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两组均为40例,观察组采取奥氮平治疗,对照组给予利培酮治疗,比较两组治疗前后阿尔茨海默病行为病理评定量表(BEHAVE-AD)变化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治疗后两组BEHAVE-AD评分均显著下降,与治疗前比较(P<0.05),治疗前及治疗后15 d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后30、60 d时BEHAVE-AD评分分别为(16.64±7.48)、(5.76±4.61)分与对照组(22.60±8.30)、(8.55±4.97)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乏力、激惹、失眠、嗜睡、肝功能异常、椎体外系反应分别为7.50%、5.00%、2.50%、2.50%、2.50%、2.50%,总发生率22.50%,对照组分别为2.50%、5.00%、8.00%、7.50%、0.00%、20.00%、总发生率45.00%,组间比较观察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奥氮平治疗老年痴呆精神行为障碍效果显著,且安全性较高,临床价值优于利培酮,建议作为老年痴呆精神行为障碍的首选药物治疗方式进行推广。

    作者:孟森;李玉方;吴金辉 刊期: 2015年第16期

  • 论文写作技巧--计量单位和符号

    1.文中涉及的量和单位应按《中华人民共和国法定计量单位》规定执行,并用规定缩写符号表示。2.每一个组合单位符号中,斜线不得多于1条,如每天每千克体重用药剂量应写成mg/(kg﹒d)。

    作者: 刊期: 2015年第16期

  • 46例甲亢合并低钾性周期性麻痹原因分析及护理干预

    目的:46例甲亢合并低钾性周期性麻痹原因分析及护理干预对策总结。方法该研究选取该院于2013年8月-2014年8月收治的46例甲亢合并低钾性周期性麻痹患者,将其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护理组,分别采用优质护理方式和常规护理方式实施护理过程,对其麻痹原因及其护理干预结果进行对比。结果46例患者全部都采取了有效的治疗措施和护理措施,患者的临床症状明显改善,肌力恢复正常,患者病情得到有效控制。护理组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4.35%,对照组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17.39%,两组结果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甲亢合并低钾性周期性麻痹患者在治疗过程中实施有效的护理干预措施,能够帮助患者寻找正确的病因,降低不良反应发生率,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作者:甘学丽;苏建宏;杨怡 刊期: 2015年第16期

  • 以奥美拉唑为主的三联疗法治疗小儿消化性溃疡

    目的:讨论研究应用以奥美拉唑为主的三联疗法治疗小儿消化性溃疡的临床疗效与意义。方法随机选取该院儿科消化性溃疡患者60例。随机分为A、B两组。 A组患者使用奥美拉唑、克拉霉素片及阿莫西林进行治疗;B组患者使用西咪替丁、克拉霉素片、阿莫西林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后总有效率以及幽门螺杆菌根除率等指标。结果A组以奥美拉唑为主使用三联疗法治疗后其幽门螺杆菌清除率86.7%显著优于其他药物组73.3%(P<0.05);A组以奥美拉唑为主三联疗法治疗后总有效率100%显著优于常规治疗B组93.3%(P<0.01)。结论应用以奥美拉唑为主的三联疗法治疗小儿消化性溃疡可有效提高幽门螺杆菌根除率。可缩短疾,病治疗时间并促进恢复,更能够显著降低疾病复发率,快速改善胃黏膜糜烂并抑制细菌闭合成。

    作者:詹璐 刊期: 2015年第16期

  • 综述的写作格式

    综述的写作格式一般包括四部分,即前言、正文、小结、参考文献。前言,要用简明扼要的文字说明写作的目的、必要性、有关概念的定义、综述的范围、阐述有关问题的现状和动态以及目前对主要问题争论的焦点等。正文,是综述的重点,主要包括论据和论证两个部分,正文部分根据内容的多少可分为若干个小标题分别论述。小结,是在综述正文部分作扼要的总结,作者应对各种观点进行综合评价,提出自己的看法,指出存在的问题及今后发展的方向和展望。

    作者: 刊期: 2015年第16期

  • 61例高龄脑血管病病人脑血管造影的临床分析

    目的:分析高龄脑血管病病人行脑血管造影的临床效果。方法整群选择该院收治的61例行脑血管造影的高龄脑血管病患者,对其造影方法、病变分布及相关并发症等情况给予回顾性分析。结果61例患者中,57例(93.44%)患者经股动脉完成造影,4例(6.56%)经肱动脉完成造影。46例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共有颅内外动脉狭窄与闭塞病变120处,其中前循环75处(62.50%),后循环45处(37.50%);颅内病变50处(41.67%),颅外病变70处(58.33%);6例(13.04%)患者存在未破裂动脉瘤7个。15例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中发现11例(73.33)患者存在颅内动脉瘤15个。61例患者中出现并发症5例(8.20%)。结论高龄脑血管病患者采用脑血管造影具有较佳的诊疗效果,可以有效提示病变部位,安全性佳,适于临床推广。

    作者:王慎安;李云革 刊期: 2015年第16期

  • 食管癌鳞癌患者术前CRP检测的临床意义

    目的:探讨食管鳞癌患者术前C反应蛋白(C-reactive protein,CRP)水平与临床病理特征和预后之间的关系。方法回顾性分析2008年9月-2014年8月行食管癌切除术的111例食管鳞癌患者的临床病理资料,其中CRP升高组(>=5 mg/L)40例,CRP正常组(<5 mg/L)71例,分析CRP升高组和正常组间病理特征及预后的差异。结果2组间TNM分期、肿瘤长度、淋巴结转移分布有统计学差异,CRP升高组较CRP正常组TNM分期更晚(P=0.001),肿瘤长度更长(P=0.037),更高淋巴结转移率(P=0.001)。单因素生存分析示TNM分期(P=0.004)、肿瘤长度(P=0.045)、是否淋巴结转移(P=0.000)及CRP水平(P=0.000)是预后的危险因素。CRP升高组和CRP正常组5年生存率分别为17.5%和45.1%,P<0.00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多因素生存分析示TNM分期(P=0.040)、淋巴结转移(P=0.000)和CRP水平升高(P=0.000)均是食管鳞癌患者的预后独立危险因素。结论食管鳞癌患者术前CRP水平与肿瘤的病理分期,长度和淋巴结转移密切相关,术前CRP水平可作为食管鳞癌患者独立预后判断指标。

    作者:许海生;韩金利;杨冉;杨晓虹;陈涛;王艳敏 刊期: 2015年第16期

  • 奥曲肽联合泮托拉唑治疗胃十二指肠溃疡出血的临床疗效探讨

    目的:研究分析奥曲肽联合泮托拉唑治疗胃十二指肠溃疡出血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该院于2012年12月-2014年2月收治的100例胃十二指肠溃疡出血患者的病历资料,随机的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对照组和治疗组各50例,对照组患者采取泮托拉唑治疗,治疗组患者采取奥曲肽联合泮托拉唑治疗,对比分析两组患者的止血效果、临床疗效和不良反应情况。结果治疗组患者治疗1 d后止血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2 d后的止血效果和对照组患者止血效果比较,P>0.0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治疗组患者的临床总有效率明显大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小于对照组,P<0.05。结论胃十二指肠溃疡出血患者实施奥曲肽联合泮托拉唑治疗,有较好的止血效果和较少的不良反应,临床疗效显著,有一定的安全性和可行性,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孙绍伟;毕永辉 刊期: 2015年第16期

  • 优质护理模式在心血管内科护理工作中的应用分析

    目的:研究优质护理模式在心血管内科护理工作中的应用效果。方法整群选取2013年6月-2014年6月间94例在该院接受治疗的心血管内科患者,将其随机分为两组,观察组与对照组各有患者47例。采用优质护理模式对观察组患者进行护理,采用常规护理模式对对照组患者进行护理,护理后记录并比较两组患者临床相关指标、患者对护理满意度方面及患者治疗后生活质量优良率。结果观察组心血管内科患者在生活质量优良率方面与对照组患者相比较,数据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在护理满意度方面显著优于对照组患者(P<0.05)。观察组患者在住院时间、临床症状消失时间方面均显著优于对照组患者(P<0.05)。结论在对心血管内科患者进行护理时应采用优质护理模式,优质护理模式能够有效的提高患者对护理的满意度及患者生活质量优良率,极大的缩短了患者的住院时间及临床症状消失时间,值得在临床中大力推广。

    作者:谭洁梅 刊期: 2015年第16期

  • PICC导管在肿瘤化疗患者中的应用与护理要点探讨

    目的:探讨PICC导管在肿瘤化疗患者中的应用与护理要点。方法整群选取2013年2月-2014年10月该院收治的76例给予PICC导管肿瘤化疗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接受常规护理)和观察组(接受优质PICC护理),各38例,比较两组护理效果。结果观察组PICC不良事件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观察组患者舒适度及疾病不确定感等指标均显著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PICC导管在肿瘤化疗患者中的应用效果良好,可显著降低PICC不良事件发生率,改善患者不良情绪,提高舒适度,是值得临床使用和推广的护理方法。

    作者:蒋海兰 刊期: 2015年第16期

  • 成人心脏术后再次转入重症监护病房的原因分析及护理对策

    目的:分析成人心脏术后再次转入重症监护病房的原因,探讨针对性护理对策。方法整群选取2013年9月-2014年7月在该院行成人心脏手术后再次转入重症监护病房的42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对其原因进行分析,探讨科学合理的对症护理对策。结果42例患者中神志改变10例(23.8%)、活动性出血9例(21.4%)、低氧血症15例(35.7%)、重度低心排血量综合征8例(19.0%),此为成人心脏术后再次转入ICU的主要原因。结论患者接受成人心脏术后仍存在很多危险因素,护理人员应给予针对性护理措施,及时发现和解决问题,保障患者生命安全,改善其生活质量。

    作者:刘冬梅 刊期: 2015年第16期

  • 急性左心衰竭患者不同院前急救模式的效果比较

    目的:探讨急性左心室衰竭采用不同抢救模式的临床效果。方法整群选取64例于2010年5月-2013年5月期间该院接收的急性左心衰竭患者,将其平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将边转运边治疗的抢救模式应用于对照组,将先抢救后搬运的抢救模式应用于研究组,观察两组疗效。结果研究组的抢救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且在搬运过程中,其病情恶化率明显低于对照组,血样饱和度明显高于对照组,MEWS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急性左心衰竭患者采取先抢救后转运的抢救方式,抢救效率高,发生意外事件少,患者病情较稳定,值得推广。

    作者:陈坚 刊期: 2015年第16期

  • ER、PR、Ki67、HER-2、P53在中青年女性乳腺癌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

    目的:探讨ER、PR、Ki67、HER-2、P53在中青年女性乳腺癌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方法选择2011年1月-2015年2月于该院行手术治疗的140例原发性中青年乳腺癌患者标本,采用免疫组化法检测其ER、PR、Ki67、HER-2、P53蛋白的表达,探讨以上检测指标的临床意义。结果ER、PR、Ki67、HER-2、P53在中青年女性乳腺癌中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77.85%、84.29%、73.57%、70.00%、62.14%,PR阳性表达与乳腺癌组织学分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肿瘤大小、患者年龄等因素无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HER-2阳性表达与腋窝淋巴结转移,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患者年龄、肿瘤大小、组织学分级无明显相关性,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ER、Ki67、P53与患者年龄、腋窝淋巴结转移、肿瘤大小及组织学分级无明显相关性,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ER、PR、Ki67、HER-2、P53蛋白在中青年女性乳腺癌组织中呈高表达,其中PR蛋白与乳腺癌组织学分级及腋窝淋巴结转移具有密切关系,对上述蛋白的联合检测可为中青年女性乳腺癌的诊断、治疗及判断预后提供一定的依据。

    作者:闫婕;吴洁;军华;陈彬;柳紫阳;郭彦伟 刊期: 2015年第16期

  • 无创正压通气治疗重症支气管哮喘临床评述

    目的:对无创正压通气治疗重症支气管哮喘的临床效果进行评述,分析其临床特点。方法选择2013年3月-2014年3月该院收治的160例重症支气管哮喘患者作为该研究的对象,随机将其分成实验组和对照组,每组80例。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的西医治疗,实验组患者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进行无创正压通气治疗,治疗结束后,对比两组患者的治疗效率及治疗后的心率、动脉血PH、PaCO2(动脉血二氧化碳分压)、PaO2(动脉血氧分压)等。结果实验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为87.50%,对照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为66.25%,实验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患者治疗后的动脉血PH、PaCO2、PaO2等临床指标均优于对照组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无创正压通气治疗重症支气管哮喘患者具有显著的临床意义,可以有效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提高患者的治疗效率,推动患者的健康恢复,故该治疗模式值得在临床实践过程中大力推广和借鉴。

    作者:祝莉丽 刊期: 2015年第16期

中外医疗杂志

中外医疗杂志

主管: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

主办:卫生部医院管理研究所 二十一世纪联合创新医药科学研究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