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以奥美拉唑为主的三联疗法治疗小儿消化性溃疡

詹璐

关键词:奥美拉唑, 三联疗法, 小儿消化性溃疡, 临床疗效与意义
摘要:目的:讨论研究应用以奥美拉唑为主的三联疗法治疗小儿消化性溃疡的临床疗效与意义。方法随机选取该院儿科消化性溃疡患者60例。随机分为A、B两组。 A组患者使用奥美拉唑、克拉霉素片及阿莫西林进行治疗;B组患者使用西咪替丁、克拉霉素片、阿莫西林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后总有效率以及幽门螺杆菌根除率等指标。结果A组以奥美拉唑为主使用三联疗法治疗后其幽门螺杆菌清除率86.7%显著优于其他药物组73.3%(P<0.05);A组以奥美拉唑为主三联疗法治疗后总有效率100%显著优于常规治疗B组93.3%(P<0.01)。结论应用以奥美拉唑为主的三联疗法治疗小儿消化性溃疡可有效提高幽门螺杆菌根除率。可缩短疾,病治疗时间并促进恢复,更能够显著降低疾病复发率,快速改善胃黏膜糜烂并抑制细菌闭合成。
中外医疗杂志相关文献
  • 全程优质护理在外科肿瘤手术患者中的应用探究

    目的:探讨全程优质护理在外科肿瘤手术病人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随机选取2012年11月-2014年12月该院外科肿瘤手术病人120例,将其随机分为参照组60例(给予常规护理);试验组60例(采用全程优质护理),将两组病人住院天数、住院费用、病人满意度等项指标进行对比。结果试验组病人住院天数、住院费用等项指标均明显低于参照组;试验组病人满意度明显高于参照组(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将全程优质护理应用于外科肿瘤手术病人护理中,不仅缩短了病人住院天数,降低了病人住院费用,而且对提高病人满意度有重要作用。

    作者:宋凯燕;李蔚维 刊期: 2015年第16期

  • 基金资助项目或攻关课题

    论文若系部、省级以上基金资助项目或攻关课题(作者应附证书或文件复印件,并按期编号保存),或者曾在重要国际学术会议上报告,可在题名页标注脚注(左下角)。曾在国内学术会议上报告的论文一般不必注明。

    作者: 刊期: 2015年第16期

  • 输尿管软镜下钬激光碎石治疗体外震波碎石失败后复杂性输尿管结石的临床探讨

    目的:探讨输尿管软镜下钬激光碎石治疗体外震波碎石失败后复杂性输尿管结石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4年2月-2014年12月期间该院收治的复杂性输尿管结石患者80例,其中40例体外震波碎石失败后使用微创经皮肾穿刺取石+术(MPCNL)的患者作为对照组,另外40例体外震波碎石失败后使用输尿管软镜下钬激光碎石治疗的患者作为研究组,分析研究两组的治疗效果。结果对照组患者碎石成功率为95.0%(38/40),研究组患者中碎石成功率为92.50%(37/40),上段结石成功率80.00%(8/10),中段结石成功率90.00%(9/10),下段结石成功率95.00%(19/20),失败3例,占7.50%(3/40),研究组与对照组碎石成功率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有2例冲入肾盂后再次经输尿管软镜下钬激光碎石治疗,1例通过后腹腔镜下输尿管结石切开取石的方式取石,手术中输尿管穿孔1例,手术平均时间(65±15.50)min,住院时间(7.50±1.50)d。结论输尿管软镜下钬激光碎石是一种治疗体外震波碎石失败后复杂性输尿管结石的可靠手段,临床应用前景广阔。

    作者:姚亚雄;卢建路;冀强;汪永清;柳林 刊期: 2015年第16期

  • 儿科临床应用中阿奇霉素的不良反应的探讨

    目的:探讨儿科临床应用中阿奇霉素的不良反应。方法随机选取2012年10月-2014年10月该院收治的180例儿科患者临床资料,随机分为A组、B组,各90例。A组口服阿奇霉素治疗,B组选取静脉滴注阿奇霉素治疗,对比两组患儿临床不良反应。结果 A组胃肠道反应、发热、过敏性休克、过敏性皮疹等不良反应发生率分别为11.11%、7.78%、5.56%、2.22%,分别与B组的13.33%、10.00%、6.67%、4.44%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阿奇霉素在儿科临床应用中的不良反应包括胃肠道反应、过敏性休克、过敏性皮疹、发热等症状,在临床治疗中应该合理选取静脉滴注及口服方式,以降低不良反应发生率,确保较高的临床疗效。

    作者:聂扬;杨凤琼 刊期: 2015年第16期

  • 以奥美拉唑为主的三联疗法治疗小儿消化性溃疡

    目的:讨论研究应用以奥美拉唑为主的三联疗法治疗小儿消化性溃疡的临床疗效与意义。方法随机选取该院儿科消化性溃疡患者60例。随机分为A、B两组。 A组患者使用奥美拉唑、克拉霉素片及阿莫西林进行治疗;B组患者使用西咪替丁、克拉霉素片、阿莫西林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后总有效率以及幽门螺杆菌根除率等指标。结果A组以奥美拉唑为主使用三联疗法治疗后其幽门螺杆菌清除率86.7%显著优于其他药物组73.3%(P<0.05);A组以奥美拉唑为主三联疗法治疗后总有效率100%显著优于常规治疗B组93.3%(P<0.01)。结论应用以奥美拉唑为主的三联疗法治疗小儿消化性溃疡可有效提高幽门螺杆菌根除率。可缩短疾,病治疗时间并促进恢复,更能够显著降低疾病复发率,快速改善胃黏膜糜烂并抑制细菌闭合成。

    作者:詹璐 刊期: 2015年第16期

  • ER、PR、Ki67、HER-2、P53在中青年女性乳腺癌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

    目的:探讨ER、PR、Ki67、HER-2、P53在中青年女性乳腺癌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方法选择2011年1月-2015年2月于该院行手术治疗的140例原发性中青年乳腺癌患者标本,采用免疫组化法检测其ER、PR、Ki67、HER-2、P53蛋白的表达,探讨以上检测指标的临床意义。结果ER、PR、Ki67、HER-2、P53在中青年女性乳腺癌中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77.85%、84.29%、73.57%、70.00%、62.14%,PR阳性表达与乳腺癌组织学分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肿瘤大小、患者年龄等因素无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HER-2阳性表达与腋窝淋巴结转移,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患者年龄、肿瘤大小、组织学分级无明显相关性,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ER、Ki67、P53与患者年龄、腋窝淋巴结转移、肿瘤大小及组织学分级无明显相关性,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ER、PR、Ki67、HER-2、P53蛋白在中青年女性乳腺癌组织中呈高表达,其中PR蛋白与乳腺癌组织学分级及腋窝淋巴结转移具有密切关系,对上述蛋白的联合检测可为中青年女性乳腺癌的诊断、治疗及判断预后提供一定的依据。

    作者:闫婕;吴洁;军华;陈彬;柳紫阳;郭彦伟 刊期: 2015年第16期

  • 论文写作技巧--题名

    1.题名应以准确、简明的词语反映文章中重要的特定内容。一般使用能充分反映论文主题内容的短语,不使用具有主、谓、宾结构的完整语句。一般不设副题名。一般不超过20字。

    作者: 刊期: 2015年第16期

  • 尼莫地平对高血压脑出血治疗的研究

    目的:对尼莫地平用于高血压脑出血治疗的临床效果进行探讨分析。方法选取2012年8月-2014年8月于该院进行救治的498例高血压脑出血患者,将其随机分为观察组250例与对照组248例,其中对照组采用常规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用尼莫地平治疗。并且对治疗效果进行观察记录。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2.4%,对照组总有效率为82.6%,明显低于观察组(χ2=8.4471,P<0.05);治疗后,观察组三项指标院血肿体积、水肿面积、神经功能评分均比对照组改善明显,各指标内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不良反应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4.9381,P>0.05)。结论尼莫地平治疗高血压脑出血具有疗效好,不良反应低等优点。

    作者:郭知伟;关淑芬;赵旭伟;张丽艳;谢新静;张亚男 刊期: 2015年第16期

  • 单纯经腹部超声检查与联合经阴道超声检查对子宫腺肌病的诊断价值分析

    目的:研究经腹部超声检查与联合经阴道超声检查对子宫腺肌病的临床诊断价值。方法临床纳入120例该院2012年8月-2014年8月期间妇科收治的子宫腺肌病患者。将所有患者按随机抽样法分为两组,各60例。其中60例患者单纯使用经腹部超声进行检查作为对照组,另60例患者联合使用经阴道超声检查作为观察组。结果对照组患者子宫腺肌病确诊率仅为76.67%,合并巧克力囊肿确诊率为50%,合并子宫肌瘤确诊率为确诊率为60%;观察组患者子宫腺肌病确诊率为91.67%,合并巧克力囊肿确诊率为88.89%,合并子宫肌瘤确诊率为确诊率为90%,确诊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而观察组、对照组的动脉阻力指数与动脉搏动指数对比无差异(P>0.05)。结论子宫腺肌病患者使用联合经阴道超声检查临床诊断率较高,值得临床应用及推广。

    作者:苏玉 刊期: 2015年第16期

  • CT全脑灌注成像在脑血管病变中的临床价值

    目的:探讨CT全脑灌注成像在脑血管病变中的价值。方法384例患者均行CT全脑灌注成像检查,分析检查结果。结果384例患者检出154例血管性病变,其中,60例动脉瘤,64例脑血管闭塞病变或是脑血管狭窄,30例血管畸形。动脉瘤直径在0.7~19 mm之间,其中,位于颈内动脉虹吸段6枚,位于前交通动脉10枚,位于后交通动脉6枚,位于大脑前动脉17枚,位于大脑中动脉21枚。健侧与患侧以及不同溶栓治疗时间患者MTT、rCBF、rCBV等指标差异显著。结论CT全脑灌注成像诊断脑血管病变可靠、迅速。

    作者:马银华 刊期: 2015年第16期

  • 不同的麻醉方式与老年患者术后下呼吸道感染的影响研究

    目的:探讨气管插管全身麻醉与硬膜外阻滞麻醉两种不同麻醉方法对老年患者术后下呼吸道感染的影响,指导临床预防术后感染。方法回顾性分析该院2012年5月-2014年1月收入的进行手术治疗的老年患者580例,根据麻醉方式不同分为气管插管全身麻醉组和硬膜外阻滞麻醉组。分析两组患者的下呼吸道感染例数,并对感染患者进行病原菌培养。结果293例全身麻醉组患者感染26例,感染率8.87%;287例硬膜外阻滞组患者感染4例,感染率1.39%。两组患者感染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硬膜外阻滞组患者感染率低于全身麻醉组。全身麻醉组26例感染患者共分离出菌株221株,硬膜外阻滞组4例感染患者分离出菌株32株。结论术前采取硬膜外阻滞麻醉的老年患者术后下呼吸道感染率低于采用气管插管全身麻醉的老年患者,该麻醉方法值得在临床中推广使用。

    作者:李勇 刊期: 2015年第16期

  • 脑肿瘤出血的CT和MRI表现

    目的:分析脑肿瘤出血的影像表现,旨在早期诊断和治疗。方法选取经手术病理证实并有完整临床和影像资料的56例病例数不少于50例]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结合文献重点观察脑肿瘤出血的CT和MRI影像表现特点。结果①56例患者中,32例CT和15例MRI影像表现为血肿与肿瘤组织共存,血肿边缘结节或团块状占位呈等密度或等信号或等低混合密度或混杂信号;5例CT和4例MRI表现为单纯性脑出血,出血灶密度或信号均匀或不均。②随访复查中肿瘤周围水肿持续存在并有增大,占位效应加大。③23例CT增强和15例MRI增强扫描,肿瘤组织表现为结节强化,不规则团状强化或花环状强化。榆随访复查2周以上在MRIT2加权上14例病灶周围含铁血黄素环不完整且厚度不均,5例含铁血黄素环缺失。结论脑肿瘤出血具有CT和MRI特征影像表现,早期增强和短期复查对定性诊断和指导治疗具有诊疗意义。

    作者:孔凡武;李可峰;韩海森;寇文彬;张学伟 刊期: 2015年第16期

  • 本刊作者署名和单位的写作要求

    1.文章均应有作者署名,署名及排序由作者在投稿时确定,投稿后一般不得改动。通讯作者非第一作者时,须注明通讯作者;不注明者,默认第一作者为通讯作者。

    作者: 刊期: 2015年第16期

  • 术中快速冰冻对判断食管癌切缘范围的指导意义

    目的:探讨术中快速冰冻在食管癌手术中对切缘范围选择的指导意义。方法回顾该院205例食管癌患者的临床病理资料,对食管癌的临床病理特点进行分析。其中术中食管切缘送快速冰冻切片46例。结果205例食管癌手术病例中,上切缘癌变9例,占4.39%,下切缘癌变5例,占2.4%,共14例,占6.83%。其中术中快速冰冻切片残端阳性4例。结论食管癌手术切缘癌灶残留并非少见。我们推荐术中常规将食管癌切缘送快速冰冻,从而决定食管癌适宜的切除长度。

    作者:张海峰;王作培;张锋;胡宝利;韦海涛 刊期: 2015年第16期

  • 产前超声检查对胎儿心脏大动脉畸形的诊断价值

    目的:探讨产前超声检查对胎儿心脏大动脉畸形诊断价值。方法收集2010年3月-2014年7月该院明确诊断30例心脏大动脉畸形胎儿临床资料进行研究,分析其胎儿超声图像,总结大动脉畸形超声图像特征。结果30例患者中均被明确诊断为胎儿心脏大动脉畸形,大动脉畸形患儿在三血管气管(3VT)切面上均表现为阳性,检查结果得出大动脉内径异常18例,其中包括主动脉弓缩窄2例,主动脉弓断离3例,主动脉狭窄3例,肺动脉狭窄10例;大动脉交叉关系消失8例,其中包括大动脉转位4例,右室双出口4例;永存动脉干3例;右位主动脉弓1例。结论3VT切面诊断胎儿心脏大动脉畸形具有较高敏感性,可作为胎儿心脏大动脉畸形重要辅助方法。

    作者:庞振华 刊期: 2015年第16期

  • 无创正压通气治疗重症支气管哮喘临床评述

    目的:对无创正压通气治疗重症支气管哮喘的临床效果进行评述,分析其临床特点。方法选择2013年3月-2014年3月该院收治的160例重症支气管哮喘患者作为该研究的对象,随机将其分成实验组和对照组,每组80例。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的西医治疗,实验组患者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进行无创正压通气治疗,治疗结束后,对比两组患者的治疗效率及治疗后的心率、动脉血PH、PaCO2(动脉血二氧化碳分压)、PaO2(动脉血氧分压)等。结果实验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为87.50%,对照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为66.25%,实验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患者治疗后的动脉血PH、PaCO2、PaO2等临床指标均优于对照组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无创正压通气治疗重症支气管哮喘患者具有显著的临床意义,可以有效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提高患者的治疗效率,推动患者的健康恢复,故该治疗模式值得在临床实践过程中大力推广和借鉴。

    作者:祝莉丽 刊期: 2015年第16期

  • 奥氮平治疗对改善老年痴呆精神行为障碍的疗效及不良反应分析

    目的:研究奥氮平治疗老年痴呆精神行为障碍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分析。方法将该院于2011年7月-2013年7月收治的80例老年痴呆伴精神行为障碍患者抽签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两组均为40例,观察组采取奥氮平治疗,对照组给予利培酮治疗,比较两组治疗前后阿尔茨海默病行为病理评定量表(BEHAVE-AD)变化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治疗后两组BEHAVE-AD评分均显著下降,与治疗前比较(P<0.05),治疗前及治疗后15 d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后30、60 d时BEHAVE-AD评分分别为(16.64±7.48)、(5.76±4.61)分与对照组(22.60±8.30)、(8.55±4.97)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乏力、激惹、失眠、嗜睡、肝功能异常、椎体外系反应分别为7.50%、5.00%、2.50%、2.50%、2.50%、2.50%,总发生率22.50%,对照组分别为2.50%、5.00%、8.00%、7.50%、0.00%、20.00%、总发生率45.00%,组间比较观察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奥氮平治疗老年痴呆精神行为障碍效果显著,且安全性较高,临床价值优于利培酮,建议作为老年痴呆精神行为障碍的首选药物治疗方式进行推广。

    作者:孟森;李玉方;吴金辉 刊期: 2015年第16期

  • 奥曲肽联合泮托拉唑治疗胃十二指肠溃疡出血的临床疗效探讨

    目的:研究分析奥曲肽联合泮托拉唑治疗胃十二指肠溃疡出血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该院于2012年12月-2014年2月收治的100例胃十二指肠溃疡出血患者的病历资料,随机的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对照组和治疗组各50例,对照组患者采取泮托拉唑治疗,治疗组患者采取奥曲肽联合泮托拉唑治疗,对比分析两组患者的止血效果、临床疗效和不良反应情况。结果治疗组患者治疗1 d后止血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2 d后的止血效果和对照组患者止血效果比较,P>0.0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治疗组患者的临床总有效率明显大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小于对照组,P<0.05。结论胃十二指肠溃疡出血患者实施奥曲肽联合泮托拉唑治疗,有较好的止血效果和较少的不良反应,临床疗效显著,有一定的安全性和可行性,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孙绍伟;毕永辉 刊期: 2015年第16期

  • 早发型子痫前期不同治疗方案的临床研究

    目的:研究分析早发型子痫前期不同治疗方案的临床效果,以寻求佳治疗方案。方法所选对象来源于该院2012年4月-2014年5月接收的87例早发型子痫前期患者,基于治疗方案的不同将其分为3组,即A组、B组以及C组,3组病例数均为29例,A组仅用硫酸镁治疗,B组联合硫酸镁和丹参治疗,C组联合硫酸镁、丹参以及低分子肝素治疗,观察比较3组患者治疗效果。结果A组和B组、C组比较,24 h PRO (24 h尿蛋白定量)明显要高;C组和A组、B组比较,APT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明显要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即P<0.05。 C组和A组、B新生儿存活率比较,前者明显高于后两者,同时C组患者孕周延长天数明显比A组、B组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即P<0.05。结论经该研究结果分析可知,在早发型子痫前期临床治疗中,联合应用硫酸镁、丹参以及低分子肝素予以治疗,安全有效,获得满意的效果,提高新生儿存活率。

    作者:孙萌 刊期: 2015年第16期

  • 玻璃酸钠治疗膝关节骨性关节炎远期疗效评价

    目的:评价玻璃酸钠治疗膝关节骨性关节炎的远期疗效。方法随机选取该院2009年1~12月间收治的80例(80膝)膝关节骨性关节炎患者,征得患者同意分为观察组40例给予玻璃酸钠治疗,1次/周,1个疗程为5周。同时选取基线资料相同的对照组40例患者给予常规治疗。观察比较两组的远期疗效。结果观察组的总有效率97.5%(39/40)明显优于对照组72.5%(29/40),两组比较,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玻璃酸钠治疗膝关节骨性关节炎的远期疗效显著,可以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减轻患者的痛苦,值得推广。

    作者:范洪山 刊期: 2015年第16期

中外医疗杂志

中外医疗杂志

主管: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

主办:卫生部医院管理研究所 二十一世纪联合创新医药科学研究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