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的:分析护理干预对腹膜炎患者术后胃肠功能恢复的作用。方法80例腹膜炎手术患者,随机方法分组。参照组患者术后接受常规护理,试验组患者在常规护理基础上辅以中医护理。对比分析两组患者胃肠功能恢复时间、并发症发生率。结果经过治疗后试验组患者肠鸣音恢复时间、肛门排便、排气时间以及恢复饮食时间均明显短于参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参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护理干预对腹膜炎患者术后胃肠功能恢复起到良好促进作用,在常规护理基础上辅以中医护理效果更为显著,有利于促进患者胃肠功能恢复,减少并发症,值得推广。
作者:张梅 刊期: 2015年第16期
目的:分析研究异种脱细胞真皮基质覆盖自体微粒皮治疗大面积深度烧伤的临床疗效。方法随机选取该院在2013年2月-2015年1月间接诊的30例大面积深度烧伤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早期均进行切(削)痂术治疗,并采用异种脱细胞真皮基质覆盖自体微粒皮进行创面治疗,观察患者脱细胞真皮基质的变化情况以及患者创面的修复情况。结果术后所有患者异种脱细胞真皮基质敷料与创面均贴敷良好且未有明显溶解、脱落现象出现。30例患者均在3~4周内脱细胞猪皮逐渐脱水干燥,治疗2个月后,创面完全愈合、无水泡以及溃疡情况出现,且愈合质量较高、移植皮肤弹性良好。结论异种脱细胞真皮基质覆盖自体微粒皮治疗大面积深度烧伤的临床疗效较好,具有临床推广应用价值。
作者:谭佳丽;王晓晨 刊期: 2015年第16期
目的:讨论研究应用以奥美拉唑为主的三联疗法治疗小儿消化性溃疡的临床疗效与意义。方法随机选取该院儿科消化性溃疡患者60例。随机分为A、B两组。 A组患者使用奥美拉唑、克拉霉素片及阿莫西林进行治疗;B组患者使用西咪替丁、克拉霉素片、阿莫西林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后总有效率以及幽门螺杆菌根除率等指标。结果A组以奥美拉唑为主使用三联疗法治疗后其幽门螺杆菌清除率86.7%显著优于其他药物组73.3%(P<0.05);A组以奥美拉唑为主三联疗法治疗后总有效率100%显著优于常规治疗B组93.3%(P<0.01)。结论应用以奥美拉唑为主的三联疗法治疗小儿消化性溃疡可有效提高幽门螺杆菌根除率。可缩短疾,病治疗时间并促进恢复,更能够显著降低疾病复发率,快速改善胃黏膜糜烂并抑制细菌闭合成。
作者:詹璐 刊期: 2015年第16期
目的:研究分析手术室护理用于经皮肾镜碎石取石术治疗,对术后康复效果的影响。方法整群择取2014年1-12月期间在该院接受经皮神经碎石术治疗的68例患者,经计算机随机抽签法将其分成2组,对照组34例患者应用常规护理;研究组34例患者应用手术室护理干预。结果研究组患者在术中操作时间、并发症以及体温等方面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经皮肾镜碎石术开展手术室护理干预,能明显降低术后并发症,极大程度促进患者术后的康复。
作者:赵孟会 刊期: 2015年第16期
目的:研究产后出血病人的护理措施。方法将2014年1月-2015年1月期间,在该院进行分娩的产妇4500例,作为该研究的对象,针对其中产后出血的病人产后出血的原因,并针对不同妊娠方法、孕周等情况下的并发症等发生情况进行比较。结果该研究中产后出血出血的产妇有136例,产后出血的发生率为3.02%(136∕4500)。造成产后出血的危险因素以及其所占的比例分别为为宫缩乏力44.85%(61/136),胎盘因素39.71%(54/136),软产道损伤7.35%(10/136),凝血功能障碍1.47%(2/136),原因不明6.62%(9/136)。针对产后出血因素进行多因素分析,其中孕周、产程、妊娠合并症、分娩方式经统计学比较,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通过对产后出血病人的产后出血因素等进行分析,产后出血的影响因素有很多,宫缩乏力是第一大影响因素,胎盘因素是第二大影响因素,还有其他的影响因素,影响着产妇的生命安全,所以需要加强产后出血的预防,制定产后出血护理方案,加强产前、产中、产后护理,并提高护理质量。
作者:樊俊青 刊期: 2015年第16期
论文若系部、省级以上基金资助项目或攻关课题(作者应附证书或文件复印件,并按期编号保存),或者曾在重要国际学术会议上报告,可在题名页标注脚注(左下角)。曾在国内学术会议上报告的论文一般不必注明。
作者: 刊期: 2015年第16期
目的:研究分析奥曲肽联合泮托拉唑治疗胃十二指肠溃疡出血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该院于2012年12月-2014年2月收治的100例胃十二指肠溃疡出血患者的病历资料,随机的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对照组和治疗组各50例,对照组患者采取泮托拉唑治疗,治疗组患者采取奥曲肽联合泮托拉唑治疗,对比分析两组患者的止血效果、临床疗效和不良反应情况。结果治疗组患者治疗1 d后止血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2 d后的止血效果和对照组患者止血效果比较,P>0.0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治疗组患者的临床总有效率明显大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小于对照组,P<0.05。结论胃十二指肠溃疡出血患者实施奥曲肽联合泮托拉唑治疗,有较好的止血效果和较少的不良反应,临床疗效显著,有一定的安全性和可行性,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孙绍伟;毕永辉 刊期: 2015年第16期
目的:探讨术中快速冰冻在食管癌手术中对切缘范围选择的指导意义。方法回顾该院205例食管癌患者的临床病理资料,对食管癌的临床病理特点进行分析。其中术中食管切缘送快速冰冻切片46例。结果205例食管癌手术病例中,上切缘癌变9例,占4.39%,下切缘癌变5例,占2.4%,共14例,占6.83%。其中术中快速冰冻切片残端阳性4例。结论食管癌手术切缘癌灶残留并非少见。我们推荐术中常规将食管癌切缘送快速冰冻,从而决定食管癌适宜的切除长度。
作者:张海峰;王作培;张锋;胡宝利;韦海涛 刊期: 2015年第16期
目的:对尼莫地平用于高血压脑出血治疗的临床效果进行探讨分析。方法选取2012年8月-2014年8月于该院进行救治的498例高血压脑出血患者,将其随机分为观察组250例与对照组248例,其中对照组采用常规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用尼莫地平治疗。并且对治疗效果进行观察记录。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2.4%,对照组总有效率为82.6%,明显低于观察组(χ2=8.4471,P<0.05);治疗后,观察组三项指标院血肿体积、水肿面积、神经功能评分均比对照组改善明显,各指标内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不良反应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4.9381,P>0.05)。结论尼莫地平治疗高血压脑出血具有疗效好,不良反应低等优点。
作者:郭知伟;关淑芬;赵旭伟;张丽艳;谢新静;张亚男 刊期: 2015年第16期
1.文中涉及的量和单位应按《中华人民共和国法定计量单位》规定执行,并用规定缩写符号表示。2.每一个组合单位符号中,斜线不得多于1条,如每天每千克体重用药剂量应写成mg/(kg﹒d)。
作者: 刊期: 2015年第16期
目的:探讨PICC导管在肿瘤化疗患者中的应用与护理要点。方法整群选取2013年2月-2014年10月该院收治的76例给予PICC导管肿瘤化疗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接受常规护理)和观察组(接受优质PICC护理),各38例,比较两组护理效果。结果观察组PICC不良事件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观察组患者舒适度及疾病不确定感等指标均显著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PICC导管在肿瘤化疗患者中的应用效果良好,可显著降低PICC不良事件发生率,改善患者不良情绪,提高舒适度,是值得临床使用和推广的护理方法。
作者:蒋海兰 刊期: 2015年第16期
综述的写作格式一般包括四部分,即前言、正文、小结、参考文献。前言,要用简明扼要的文字说明写作的目的、必要性、有关概念的定义、综述的范围、阐述有关问题的现状和动态以及目前对主要问题争论的焦点等。正文,是综述的重点,主要包括论据和论证两个部分,正文部分根据内容的多少可分为若干个小标题分别论述。小结,是在综述正文部分作扼要的总结,作者应对各种观点进行综合评价,提出自己的看法,指出存在的问题及今后发展的方向和展望。
作者: 刊期: 2015年第16期
目的:探讨食管鳞癌患者术前C反应蛋白(C-reactive protein,CRP)水平与临床病理特征和预后之间的关系。方法回顾性分析2008年9月-2014年8月行食管癌切除术的111例食管鳞癌患者的临床病理资料,其中CRP升高组(>=5 mg/L)40例,CRP正常组(<5 mg/L)71例,分析CRP升高组和正常组间病理特征及预后的差异。结果2组间TNM分期、肿瘤长度、淋巴结转移分布有统计学差异,CRP升高组较CRP正常组TNM分期更晚(P=0.001),肿瘤长度更长(P=0.037),更高淋巴结转移率(P=0.001)。单因素生存分析示TNM分期(P=0.004)、肿瘤长度(P=0.045)、是否淋巴结转移(P=0.000)及CRP水平(P=0.000)是预后的危险因素。CRP升高组和CRP正常组5年生存率分别为17.5%和45.1%,P<0.00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多因素生存分析示TNM分期(P=0.040)、淋巴结转移(P=0.000)和CRP水平升高(P=0.000)均是食管鳞癌患者的预后独立危险因素。结论食管鳞癌患者术前CRP水平与肿瘤的病理分期,长度和淋巴结转移密切相关,术前CRP水平可作为食管鳞癌患者独立预后判断指标。
作者:许海生;韩金利;杨冉;杨晓虹;陈涛;王艳敏 刊期: 2015年第16期
目的:分析成人心脏术后再次转入重症监护病房的原因,探讨针对性护理对策。方法整群选取2013年9月-2014年7月在该院行成人心脏手术后再次转入重症监护病房的42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对其原因进行分析,探讨科学合理的对症护理对策。结果42例患者中神志改变10例(23.8%)、活动性出血9例(21.4%)、低氧血症15例(35.7%)、重度低心排血量综合征8例(19.0%),此为成人心脏术后再次转入ICU的主要原因。结论患者接受成人心脏术后仍存在很多危险因素,护理人员应给予针对性护理措施,及时发现和解决问题,保障患者生命安全,改善其生活质量。
作者:刘冬梅 刊期: 2015年第16期
目的:研究奥氮平治疗老年痴呆精神行为障碍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分析。方法将该院于2011年7月-2013年7月收治的80例老年痴呆伴精神行为障碍患者抽签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两组均为40例,观察组采取奥氮平治疗,对照组给予利培酮治疗,比较两组治疗前后阿尔茨海默病行为病理评定量表(BEHAVE-AD)变化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治疗后两组BEHAVE-AD评分均显著下降,与治疗前比较(P<0.05),治疗前及治疗后15 d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后30、60 d时BEHAVE-AD评分分别为(16.64±7.48)、(5.76±4.61)分与对照组(22.60±8.30)、(8.55±4.97)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乏力、激惹、失眠、嗜睡、肝功能异常、椎体外系反应分别为7.50%、5.00%、2.50%、2.50%、2.50%、2.50%,总发生率22.50%,对照组分别为2.50%、5.00%、8.00%、7.50%、0.00%、20.00%、总发生率45.00%,组间比较观察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奥氮平治疗老年痴呆精神行为障碍效果显著,且安全性较高,临床价值优于利培酮,建议作为老年痴呆精神行为障碍的首选药物治疗方式进行推广。
作者:孟森;李玉方;吴金辉 刊期: 2015年第16期
目的:探究和分析对消化不良患者应用个体化康复护理的效果如何。方法整群选取2014年1月-2015年1月该院接诊消化不良患者305例,其中150例患者接受常规护理作为该研究的对照组,另155例患者接受个体化康复护理作为该研究的护理组,观察分析组间护理结果的差异性。结果对照组和护理组患者护理前消化功能评价结果分别为(14.2±2.7)分、(14.1±2.6)分,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和护理组患者护理后消化功能评价结果分别为(11.6±2.2)分、(7.1±2.3)分,护理组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组的生活质量评分(2.89±0.31)分显著高于对照组的(1.90±0.24)分,而护理组的SAS评分、SDS评分分别为(33.5±6.1)分、(32.9±5.7)分显著低于对照组的(51.0±7.9)分、(52.6±8.2)分,差异具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对护理效果的总满意度53.33%明显低于护理组总满意度80.65%,差异具统计学显著性(P<0.05)。结论个体化康复护理用于消化不良患者的护理过程,既提高了护理的质量又提高了患者对护理的满意程度。
作者:王颖 刊期: 2015年第16期
目的:研究分析早发型子痫前期不同治疗方案的临床效果,以寻求佳治疗方案。方法所选对象来源于该院2012年4月-2014年5月接收的87例早发型子痫前期患者,基于治疗方案的不同将其分为3组,即A组、B组以及C组,3组病例数均为29例,A组仅用硫酸镁治疗,B组联合硫酸镁和丹参治疗,C组联合硫酸镁、丹参以及低分子肝素治疗,观察比较3组患者治疗效果。结果A组和B组、C组比较,24 h PRO (24 h尿蛋白定量)明显要高;C组和A组、B组比较,APT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明显要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即P<0.05。 C组和A组、B新生儿存活率比较,前者明显高于后两者,同时C组患者孕周延长天数明显比A组、B组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即P<0.05。结论经该研究结果分析可知,在早发型子痫前期临床治疗中,联合应用硫酸镁、丹参以及低分子肝素予以治疗,安全有效,获得满意的效果,提高新生儿存活率。
作者:孙萌 刊期: 2015年第16期
目的:探讨老年病人常见脑血管储备功能(CVR)与血管危险因素的相关性。方法选择该院收治的100例具有脑血管危险因素的老年人作为研究组,选择100例健康老年人作为对照组。两组研究对象均通过经颅多普勒(TCD)测定及屏气试验对CVR进行评估,对比两组研究对象屏气指数(BHI),以及研究组各项脑血管危险指标与CVR的相关性。结果研究组BHI指数为0.58±0.20显著低于对照组的0.98±0.32(P<0.05)。糖尿病、高脂血症、高血压、吸咽与BHI指数均有相关性(P均<0.05)。结论高血压、糖尿病、高脂血症、吸烟等血管危险因素可以降低老年病人的CVR水平,临床应积极开展脑血管危险因素的防治工作,改善患者的不良生活习惯,以此降低脑血管不良事件的发生概率。
作者:李云革;王慎安 刊期: 2015年第16期
目的:分析脑肿瘤出血的影像表现,旨在早期诊断和治疗。方法选取经手术病理证实并有完整临床和影像资料的56例病例数不少于50例]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结合文献重点观察脑肿瘤出血的CT和MRI影像表现特点。结果①56例患者中,32例CT和15例MRI影像表现为血肿与肿瘤组织共存,血肿边缘结节或团块状占位呈等密度或等信号或等低混合密度或混杂信号;5例CT和4例MRI表现为单纯性脑出血,出血灶密度或信号均匀或不均。②随访复查中肿瘤周围水肿持续存在并有增大,占位效应加大。③23例CT增强和15例MRI增强扫描,肿瘤组织表现为结节强化,不规则团状强化或花环状强化。榆随访复查2周以上在MRIT2加权上14例病灶周围含铁血黄素环不完整且厚度不均,5例含铁血黄素环缺失。结论脑肿瘤出血具有CT和MRI特征影像表现,早期增强和短期复查对定性诊断和指导治疗具有诊疗意义。
作者:孔凡武;李可峰;韩海森;寇文彬;张学伟 刊期: 2015年第16期
目的:探讨小儿CVA采取布地奈德联合孟鲁司特钠治疗的疗效。方法选取68例于近1年期间该院接收的CVA患儿,将其平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将雾化吸入布地奈德给予对照组作为治疗手段,布地奈德联合孟鲁司特钠给予研究组作为治疗手段,观察两组疗效。结果对照组疗效明显差于研究组(P<0.05),两组药不良反应均较轻微,同时研究组肺功能指标在治疗后有明显改善,且改善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CVA采取布地奈德联合孟鲁司特纳治疗,效果显著,值得推广。
作者:杨霞;张艳秋;袭艳华;于睿淼;张帆 刊期: 2015年第16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