田红娟
目的:探讨胃肠间质瘤的免疫表型及c-kit和血小板源性生长受体α(PDGFRA)基因突变状态。方法应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110例GIST中Dog-1、CD117、CD34、SMA和S100的表达情况,应用直接测序法检测8例GIST中c-kit及PDGFRA基因的突变状态。结果110例GIST中Dog-1、CD117、CD34、SMA、S100的阳性率分别为92.7%、93.6%、79.1%、44.5%、8.2%。8例GIST中c-kit突变率75%,PDGFRA突变率100%。结论免疫组化可区分大部分GIST病例,c-kit及PDGFRA突变检测对于Dog-1、CD117阴性病例有重要的鉴别诊断价值,并对靶向药物的应用有重要意义。
作者:刘春样;陈劼;李惠;王剑蓉 刊期: 2015年第20期
目的:分析高血压病并快速性心律失常行缬沙坦联合美托洛尔治疗的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2年10月-2014年10月该院收治的220例高血压病并快速性心律失常患者临床资料,其中110例行美托洛尔治疗患者设对照组,110例行缬沙坦联合美托洛尔治疗患者设研究组,对比两组临床效果。结果两组治疗前舒张压、收缩压无明显差异,治疗后研究组血压下降幅度优于对照组,且治疗后研究组平均心率与平均动脉压水平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高血压病并快速性心律失常行缬沙坦联合美托洛尔治疗的效果优于美托洛尔单一应用,可有效改善患者血压、心率情况,值得临床应用。
作者:穆克代思·窑哈木扎 刊期: 2015年第20期
目的:探析小切口胆囊切除术与腹腔镜胆囊切除术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该院2013年12月-2014年12月收治的76例胆囊切除患者,并在家属及患者知情同意的情况下将其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38例,治疗组给予腹腔镜切除术,对照组给予小切口胆囊切除术,对比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结果治疗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下床活动时间、住院时间分别为(40±8)min、(5.0±3.2)mL、(6.6±1.2)h、(3.2±1.1)d较对照组的(50±10)min、(10.3±2.5)mL、(20.4±3.3)h、(5.0±1.6)d相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患者的并发症发生率为(2/38)5.26%较对照组的(8/38)21.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应用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对患者的创伤较小,手术时间短,术后出血量少,有效缩短患者住院时间,且患者恢复快,并发生较小,值得应用。
作者:郑荣 刊期: 2015年第20期
1.文中涉及的量和单位应按《中华人民共和国法定计量单位》规定执行,并用规定缩写符号表示。2.每一个组合单位符号中,斜线不得多于1条,如每天每千克体重用药剂量应写成mg/(kg﹒d)。3.量符号均应使用斜体,如m(质量)、t(时间)、V(体积)等,且应注意某些希腊字母与拉丁(或英文)的区别。4.图、表中的量和单位应量符号在前,单位符号在后。单位符号前的数字好为0.1~1000间的整数或小数,避免使用分数。当过大或过小时,应改用适当词头中M,P或10n,10-n表示,但应遵守有效数和修约规则。
作者: 刊期: 2015年第20期
目的:探究美托洛尔联合胺碘酮治疗快速心律失常的临床疗效。方法随机选取2014年8月-2015年2月该院收治的80例患者随机分为联合组和单药组各40例,联合组给予美托洛尔联合胺碘酮治疗,单药组只给予胺碘酮治疗,治疗7 d后观察两组的临床疗效和不良反应。结果治疗7 d后,联合组的总有效率92.50%(37/40)明显高于单药组75.00%(30/40),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两组不良反应的发生率均为7.50%(3/40),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美托洛尔联合胺碘酮治疗快速心律失常,临床疗效优于单纯应用胺碘酮,且不增加不良反应的发生率,安全性高,值得在临床上进一步推广应用。
作者:宋春美;王会玲;魏亿慧 刊期: 2015年第20期
目的:探讨总结除颤在院前急救心肺复苏中的应用和护理措施,促进急救心肺复苏的成功率。方法回顾分析该中心2011年11月-2014年11月期间抢救的心搏骤停患者300例,根据急救方式分为两组,观察组采用AED除颤器配合心肺复苏抢救措施进行急救,对照组采用常规心肺复苏措施进行急救,对比两组患者心肺复苏成功率以及急救存活率。结果观察组现场心肺复苏33例(22.0%),对照组现场心肺复苏15例(10.0%),两组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字2=5.3571,P=0.0206);观察组患者出院存活率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字2=8.7575,P=0.0031)。结论在院前急救中进行早期除颤处理可有效提升心肺复苏的成功率,及时配合急救医生做好除颤措施的配合工作,以提高急救成功率,促进患者生存。
作者:周新;高霞 刊期: 2015年第20期
局部pH值和氧分压(pO2)的变化可影响成骨细胞功能。成骨细胞对pH值直接影响极其敏感院酸中毒抑制成骨细胞的矿物沉积。成骨细胞对小范围pH变化反应机制较复杂,涉及对细胞膜离子通道、受体以及细胞内的直接影响。研究表明缺氧严重抑制成骨细胞的生长和分化,促进成骨细胞凋亡。在体内,由于血管灌注的减少和糖酵解代谢的增加,组织缺氧通常伴有酸中毒。血液供应的中断,使成骨细胞pO2减少和pH值降低,而对成骨细胞活动产生负面影响。该文就缺氧和酸中毒对成骨细胞的功能影响及近年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作者:任原;王茜;李琪佳;王志强 刊期: 2015年第20期
目的:研究RCAS1在宫颈癌组织中的表达及其与宫颈癌的临床病理特征之间的关系。方法选取2008年1月-2011年3月在该院行手术治疗的宫颈癌组织标本和宫颈良性病变组织标本,应用免疫组化法检测RCAS1蛋白的表达表达量,并研究RCAS1蛋白和宫颈癌临床病理特征之间的关系。结果宫颈癌组织中RCAS1阳性表达率(86.15%)显著高于良性宫颈组(19.3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字2=40.946,P=0.000<0.05)。 RCAS1的表达与组织类型无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字2=0.700,P=0.403跃0.05),与临床分期无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字2=1.319,P=0.251跃0.05)。低分化癌组织中RCAS1的表达显著高于高分化癌,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字2=10.877,P=0.001<0.05)和中分化癌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字2=10.819,P=0.001<0.05)。伴有淋巴结转移者RCAS1的表达率显著高于无淋巴结转移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字2=8.715,P=0.003<0.05)。结论RCAS1在宫颈癌的发生发展中具有重要意义,RCAS1的表达水平和宫颈癌组织的恶性程度和侵袭力相关。
作者:鲁笑钦;王武亮;付美洲;崔金全;邓克红 刊期: 2015年第20期
目的:探讨超声弹性成像技术在前列腺疾病中的诊断价值。方法整群选取2014年2月-2015年2月于该院就诊的前列腺疾病患者116例作为研究对象。其中良性前列腺疾病64例,恶性前列腺疾病52例,所有患者均经前列腺穿刺病理实验证实,对其进行超声弹性成像检查,比较良恶性弹性影像结果进行诊断并与病理证实结果,总结良恶性前列腺病变的弹性影像差异性。结果超声检查确诊良性前列腺病变58例,确诊率为90.63%,恶性前列腺病变45例,确诊率为86.54%,总确诊率为88.79%,与病理证实结果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弹性超声影像结果分析可知,良性病变主要以Ⅰ、Ⅱ级弹性分级为主,恶性病变则以Ⅲ~Ⅴ级弹性分级为主,二者弹性分级结果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超声弹性成像在前列腺疾病良恶性鉴别诊断中具有较高的鉴别诊断能力,可依据良恶性病变的弹性程度差异性进行分级比较,并有助于对前列腺病变病情的评估及治疗指导。
作者:韩宪静 刊期: 2015年第20期
目的:探讨子宫下段垂直平行压迫缝合法治疗前罟胎盘术中出血的效果。方法将2012年2月-2015年2月该院收治的143例前罟胎盘术中出血患者分为2组,实验组72例给予子宫下段垂直平行压迫缝合法治疗,对照组71例给予宫腔纱条填塞术治疗。结果实验组总有效率(97.22%)高于对照组(77.46%),其手术时间(50.87±5.13)min短于对照组(88.11±5.52)min,产后出血量(420.22±189.85)mL少于对照组(928.86±431.55)mL,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子宫下段垂直平行压迫缝合法治疗前罟胎盘术中出血,临床疗效明显,手术时间短,产后出血量少。
作者:唐国珍;张小霞;冉凤萍;程雪花 刊期: 2015年第20期
作者: 刊期: 2015年第20期
目的:研究分析乳糖酸阿奇霉素治疗小儿支气管炎的临床价值及可行性。方法随机选取该院在2011年6月-2014年6月中收治的小儿支气管炎患者200例,将所有入选患者按照随机分配原则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人数为100例。对于对照组患者在常规治疗基础上使用红霉素治疗,而治疗组患者在常规治疗基础上使用乳糖酸阿奇霉素治疗,治疗结束后对比两组患者临床总有效率,症状恢复时间以及发生不良反应人数。结果经治疗后,治疗组患者临床总有效率达到了92%,而对照组总有效率仅有70%,治疗组临床疗效显著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治疗组患者湿罗音消失时间、咳嗽消失时间、哮鸣音消失时间以及住院时间显著少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患者发生不良反应人数显著少于对照组(P<0.05)。结论对小儿支气管炎患者采用乳糖酸阿奇霉素治疗,显著提高临床有效率,缩短治疗时间,降低不良反应发生率,提高生活质量,值得在临床上进行广泛推广应用。
作者:闵自力;王元芝;过蕊;李臻 刊期: 2015年第20期
目的:探讨分析有创血压(IBP)检测在重症急性胰腺炎(SAP)患者行连续性血液净化(CBP)治疗过程中的疗效。方法随机选取该院2011年3月-2014年3月收治的150例重症急性胰腺炎患者作为研究资料,随机分为分A、B两组,各75例患者,均进行CBP治疗,其中A组采用有创血压监测,B组采用无创血压监测,比较两组患者CBP治疗过程中心律失常、意识改变、血压下降等不良情况的发生率及CBP被迫中断次数、患者治疗过程中并发症发生率和预计治疗时间完成率的情况。结果A组上述指标均显著优于B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有创血压监测可以有效地减少血压下降、心律失常、意识改变等不良情况的发生,提高治疗的连续性和抢救成功率,临床值得推广应用。
作者:何飞 刊期: 2015年第20期
1.本刊所发表的论文一般情况下必须有参考文献,应以作者亲自查阅和借鉴过的公开文献为限。参考文献除定义、法规、标准外,尽量引用近五年的文献。2.文献的作者3人以下一并列出;3人以上,写出3人后,加“,等”。正文引用文献的中国人名应使用全名,不得出现“许氏”、“王氏”等非规范写法;中医古籍人名应写出朝代和人名,如可写成“明代李时珍”。出版项中的出版地有多个时,只著录第一出版地。3.参考文献按在正文中出现的先后次序排列于正文后;参考文献的序号左顶格个位对齐,并用加方括号表示如[1],[2],……以与正文中的指示序号格式一致。正文指明原始文献作者姓名时,序号标注于作者姓名右上角;正文未指明作者或非原始文献作者时,序号标注于句末;正文直接述及文献序号将之作为语句的组成部分时,不用角码标注。
作者: 刊期: 2015年第20期
目的:探讨临床患者CK-MB测定采用免疫抑制法出现假性增高的影响因素以及分析增高与疾病谱的关系。方法选用自2010年12月-2012年2月来该院就诊2100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运用免疫抑制法和速率法分别测定磷酸激酶同工酶(CK-MB)和磷酸激酶(CK)活性。计算其比值(CK-MB/CK)与疾病谱的关系和分析CK-MB活性出现假性升高的影响因素。结果在2100例标本中测定出153例为CK-MB/CK超过30%患者,占总人数的7.28%,其中49例临床诊断为心肌梗死,104例临床诊断为非心肌梗死,占总人数4.95%。非心肌梗死患者中发生率高的为恶性肿瘤31例(29.8%),其次是心血管病患者,CK-MB/CK增高程度与性别、年龄存在直线相关性(r=-0.307,-0.329、P=0.002,0.001<0.05)。结论 CK-MB/CK增高超过30%现象在恶性肿瘤等非心肌梗死疾病中存在率极高,并且存在导致CK-MB活性假性增高现象,故临床采用免疫抑制法检测应重视假性增高对疾病检测的影响。
作者:张婧;王兰兰 刊期: 2015年第20期
目的:探讨腹腔镜保守手术与药物保守治疗异位妊娠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2年6月-2013年7月该院收治80例异位妊娠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患者治疗方式不同分为腹腔镜组(40例)和药物组(40例),比较两组治疗效果。结果腹腔镜组患者住院时间、血清HCG恢复正常时间及包块消失时间均明显短于对照组,两组间各值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腹腔镜组患者输卵管通畅率为95.00%明显高于药物组77.50%,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腹腔镜组1年内再次发生异位妊娠率为2.50%明显低于药物组17.50%发生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腹腔镜保守手术治疗异位妊娠较药物保守治疗可缩短患者治疗时间,提高输卵管畅通率,降低再次发生异位妊娠风险,具有显著临床治疗效果。
作者:李春凤 刊期: 2015年第20期
目的:探讨腹腔穿刺置管引流术在重症胰腺炎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研究对象为2002年5月-2013年5月该院收治的接受腹腔穿刺或手术治疗的重症胰腺炎患者共58例,其中34例接受腹腔穿刺置管引流术者(设为观察组)和24例接受传统手术治疗者(设为对照组),比较分析两组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症状消失时间及住院天数均显著短于对照组(t=-4.082及-10.194,P<0.05);且观察组继发腹腔感染发生率及死亡率均显著低于对照组(字2=11.225及6.971,P<0.05);观察组救治无效死亡1例(2.9%),对照组死亡4例(16.7%),观察组死亡率显著低于对照组(字2=6.971,P<0.05)。结论腹腔穿刺置管引流术能显著提高重症急性胰腺炎患者的治疗效果,明显降低继发腹腔感染等并发症发生率及病死率,具有较好的临床应用价值。
作者:蔡传湘 刊期: 2015年第20期
目的:探讨养血清脑颗粒联合盐酸氟桂利嗪治疗偏头痛的临床疗效。方法将82例偏头痛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盐酸氟桂利嗪,n=41)和观察组(盐酸氟桂利嗪+养血清脑颗粒,n=41),连续治疗1个月后,观察并对比两组的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的临床总有效率为92.7%,对照组的临床有效率为70.7%,对比两组有效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字2=4.546,P<0.05)。结论养血清脑颗粒联合盐酸氟桂利嗪在临床上对偏头痛的治疗效果显著,比单独应用盐酸氟桂利嗪效果要好。
作者:张强 刊期: 2015年第20期
目的:探讨肾脏透明细胞癌的病理诊断分析。方法整群选取2011年1月-2014年6月在该病理科进行肾脏透明细胞癌的病理诊断的163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并对其病理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163例患者中,肾透明细胞癌玉级56例,占34.4%,肾透明细胞癌Ⅱ级43例,占26.4%,肾透明细胞芋级35例,占21.5%,肾透明细胞癌Ⅳ级29例,占17.7%。镜下可见肿瘤细胞体积较大,圆形或多边形,胞质丰富,透明状,间质富有毛细血管和血窦。结论病理诊断是在镜下观察组织结构和细胞病变特征而做出的疾病诊断,肾脏透明细胞癌是肾癌中常见的恶性肿瘤,预后较好,及早进行病理诊断分析,可以大大的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作者:杜晓敏 刊期: 2015年第20期
目的:了解血清SIL-2R、IL-8和TNF水平在轮状病毒(RV)肠炎发病中的作用机制。方法随机择取该院2012年3月-2014年3月收治的50例RV肠炎患儿为实验组,并选择同期来该院体查的50例健康体检者为对照组,应用双抗体夹心ELISA法,对两组血清中SIL-2R、IL-8及TNF-A水平进行检测,观察两组各个指标变化情况。结果实验组RV肠炎患儿在急性期血清中SIL-2R、TNF-A、IL-8水平(45.23±11.23)pg/mL,(122.23±6.75)pg/mL,(526.43±12.54)pg/mL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28.64±9.62)pg/mL,(68.12±5.46)pg/mL,(197.32±14.24) pg/m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对照组比较,轻症组、中症组、重症组RV肠炎患儿血清IL-8、SIL-2R及TNF-A水平亦呈增高趋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提示三者与病情轻重具有关联性。结论血清IL-8、SIL-2R、TNF-A在轮状病毒感染免疫防御与免疫损伤机制中具有重要的引导作用,临床上应引起足够重视。
作者:童平珍 刊期: 2015年第20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