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论文写作技巧--计量单位和符号

关键词:论文, 写作技巧, 计量单位
摘要:
中外医疗杂志相关文献
  • 论文写作技巧--题名

    作者: 刊期: 2015年第21期

  • 氯胺酮复合右美托咪定在烧伤患儿换药镇静中的应用效果探讨

    目的:探讨氯胺酮复合右美托咪定在烧伤患儿换药镇静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整群选取的该院2010年3月-2013年5月收治的62例烧伤患儿随机分为A、B两组(n=31),A组镇静方式为氯胺酮复合右美托咪定,B组单纯应用氯胺酮,对比两组患者的Ramsay评分、不良反应以及医师满意度。结果T2时间点,A种镇静方式的Ramsay镇静评分为(2.8±1.0)分,较B种镇静方式的Ramsay镇静评分为(19.5±6.0)分高(P<0.05);A组患者恶心、呕吐评分以及医师满意度均优于B组(P<0.05)。结论烧伤患儿换药镇静过程中应用氯胺酮复合右美托咪定,能有效维持患儿血流动力学平稳,提高患儿苏醒质量。

    作者:魏星;周臣;欧阳杰 刊期: 2015年第21期

  • 晚期胃肠道肿瘤患者应用人生回顾护理干预的效果分析

    目的分析晚期胃肠道肿瘤患者应用人生回顾护理干预的临床效果。方法随机抽选2011年4月-2013年5月,该院接收晚期胃肠道肿瘤患者100例,按入院编号分成两组(常规组、干预组),常规组患者实施临床基础性护理措施,干预组患者实施人生回顾护理干预措施,比对临床效果。结果干预组患者临床治疗依从性(94.0%)、护理满意率(98.0%)和常规组(依从性72.0%、满意率80.0%)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干预组患者临床生活质量评分和常规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晚期胃肠道肿瘤患者临床治疗期间实施人生回顾护理干预措施,安全、有效,可提高患者临床治疗依从性,改善生活现状,意义重大,值得使用。

    作者:时庆红 刊期: 2015年第21期

  • 成人重型麻疹患者的护理思路构建和实践分析

    目的:对成人重型麻疹患者的护理干预措施进行分析。方法整群选取该院与2013年1月-2014年12月间收治的成人重型麻疹患者110例作为研究对象,将患者根据就诊次序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55例,对照组患者接受常规护理干预,观察组55例患者行综合性护理干预,对比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及护理满意度。结果观察组的治疗总有效率为94.55%,对照组的治疗总有效率为76.36%,观察组的治疗有效率显著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的护理满意度为92.73%,对照组的护理满意度为78.18%,观察组的护理满意度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成人重型麻疹患者开展综合性护理干预有利于提高治疗效果,密切护患关系,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林海霞;隋雨薇 刊期: 2015年第21期

  • 股骨重建钉治疗股骨干合并同侧髋部骨折的临床应用分析

    目的:评价股骨重建钉治疗股骨干合并同侧髋部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08年6月-2011年12月就诊于该院的70例股骨干合并同侧髋部骨折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采用股骨重建钉进行内固定治疗的35例为观察组,采用常规髓内钉加钢板固定治疗的35例为对照组,对所有患者进行3年的随访,根据患者的术后恢复情况及随访情况评价临床疗效。结果观察组患者治疗后用Friedman-Wyman系统评价结果中优82.9%,明显高于对照组的68.6%,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治疗后髋部骨折愈合、股骨干骨折愈合情况明显优于对照组患者,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在围手术期并发症发生率明显小于对照组患者,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股骨重建钉对股骨干合并同侧髋部骨折进行内固定有较好的固定效果,可同时对两个受伤部位进行固定,减少了因固定而造成的损伤,相比较于常规的髓内钉联合钢板固定治疗具有更好的临床效果,对于治疗股骨干合并同侧髋部骨折具有更加好的临床效果。

    作者:叶茂 刊期: 2015年第21期

  • 两种检测方法在HbsAg低浓度标本检测结果的分析

    目的:对于化学发光磁微粒子免疫分析法(CMIA)和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在乙肝表面抗原检测中低浓度标本结果对比分析。方法先用时间分辨免疫荧光法(TRFIA)检测并确定HbsAg低浓度标本(0.5~1.0 ng/mL)236份和HbsAg阴性标本(约0.5 ng/mL)100份。分别使用CMIA和ELISA进行检测,对检测结果进行对比分析。结果ELISA法检测出阳性标本为195例,阳性率为82.6%。CMIA法检测出阳性标本为232例,阳性率为98.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33.62,P<0.05)。ELISA法敏感度为84.1%,CMIA法敏感度为98.7%。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30.21,P<0.05)ELISA法特异性为95%,CMIA特异性为97%。其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8353,P>0.05)。结论CMIA法敏感度和特异性均高于ELISA法,建议在HbsAg的检测尤其是低浓度标本的检测中使用高敏感度与高特异性的方法。

    作者:刘鹏 刊期: 2015年第21期

  • 92例沙丁胺醇联合布地奈德雾化吸入治疗支气管哮喘急性发作有效性

    目的:探讨沙丁胺醇联合布地奈德雾化吸入治疗支气管哮喘急性发作的有效性。方法整群选取该院2013年12月-2015年3月收治的支气管哮喘急性发作患者184例,按照治疗方式的不同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患者92例。对照组患者单纯使用沙丁胺醇进行吸入治疗,观察组患者加用布地奈德雾化吸入治疗,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肺功能指标情况和主要症状持续的时间情况,比较两组患者治疗的总有效率。结果经过治疗后,对照组患者治疗的总有效率为79.35豫;观察组患者治疗的总有效率为98.91豫。在支气管哮喘急性发作患者主要症状持续的时间情况方面,观察组患者明显低于对照组患者,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沙丁胺醇联合布地奈德雾化吸入在治疗支气管哮喘急性发作中有效性明显高于单纯使用沙丁胺醇进行治疗的效果,这一治疗方式值得在临床中推广应用。

    作者:范天骄 刊期: 2015年第21期

  • 论文写作技巧--计量单位和符号

    作者: 刊期: 2015年第21期

  • 手术室麻醉苏醒护理对减少腹部手术患者全麻苏醒期躁动的疗效评价

    目的:探讨分析手术室麻醉苏醒护理对减少腹部手术患者全麻苏醒期躁动的应用效果。方法对该院2012年10月-2014年10月行全麻腹部手术的76例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随机分为观察组、对照组,每组38例。观察组患者给予手术室麻醉苏醒护理,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护理。观察对比两组患者的血压指标、心率及躁动发生率。结果观察组患者的血压、心率均要低于对照组,两组对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躁动评分为0分34例,1分3例,2分1例,躁动发生率为10.5%;对照组患者躁动评分为0分27例,1分6例,2分4例,3分1例,躁动发生率为28.9%,两组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全麻腹部手术患者实施手术室麻醉苏醒护理,可以有效降低患者的血压指标、心率及躁动发生率,对患者的早日康复有着积极意义,值得在临床治疗中广泛应用。

    作者:杜颖;王秀红;李秀娟 刊期: 2015年第21期

  • 耳声发射仪在儿童听力筛查中的应用价值

    目的:探讨耳声发射仪在儿童听力筛查中的应用价值。方法2014年1月-2014年12月应用耳声发射仪对900例儿童进行听力筛查,分析听力筛查结果。结果900例进行听力筛查儿童中,初筛时821例通过,79例未通过,1个月后复查70例通过,9例仍然未通过。未通过的9例儿童经听性脑干反应(ABR)检查,6例确诊为听力障碍,3例为轻度阈值增高。结论耳声发射仪在儿童听力筛查中具有良好的应用价值,可以早期发现听力异常,应对儿童进行常规听力筛查。

    作者:王怀普;王利君 刊期: 2015年第21期

  • 布地奈德、异丙托溴胺与沙丁胺醇联合氧气雾化治疗小儿喘息性肺炎的临床分析

    目的:探究对喘息性肺炎患儿应用布地奈德、异丙托溴胺与沙丁胺醇联合氧气雾化治疗的临床效果,为临床治疗提供借鉴。方法整群选取88例喘息性肺炎患儿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给予观察组(44例)布地奈德+异丙托溴胺+沙丁胺醇联合氧气雾化治疗的方法,对照组(44例)则使用布地奈德氧气雾化治疗。观察比较两组的治疗效果,包括治疗总有效率、主要临床症状消失时间(肺部湿罗音、咳嗽、肺部哮鸣音消失时间)以及住院时长等。结果观察组的治疗总有效率为93.18%,高于对照组的77.2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另外,观察组的主要临床症状消失时间以及住院时长均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小儿喘息性肺炎采用布地奈德、异丙托溴胺、沙丁胺醇联合氧气雾化治疗的方式,能有效改善患儿的临床症状,缩短住院时间,临床疗效明显,值得推广。

    作者:刘凤丽 刊期: 2015年第21期

  • 复方异丙托溴铵联合布地奈德雾化吸入治疗小儿毛细支气管炎疗效分析

    目的分析了解复方异丙托溴铵联合布地奈德雾化吸入治疗小儿毛细支气管炎的疗效和作用及临床效果。方法采用分组的方法选取2014年2月-2014年12月该院80例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采用复方异丙托溴铵联合布地奈徳雾化吸入的方法来治疗小儿毛细支气管炎,而对照组采用的是盐酸丙卡特罗口服接受治疗,并且要观察两组的各项指数变化,对小儿的哮喘时间和咳嗽的缓解情况以及肺部体征好转进行观察,选择出佳治疗小儿毛细支气管炎的佳方案。结果实施复方异丙托溴铵联合布地奈徳雾化吸入的方法来治疗的不良反应发生比率(7.5%)明显低于采用盐酸丙卡特罗口服接受常规治疗的对照组(32.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的临床效果佳总有效率为97.5%,,远远高于对照组的87.5%。结论复方异丙托溴铵联合布地奈德雾化吸入治疗小儿毛细支气管炎是好的治疗方案,能够有效的缓解病情,并且对小儿没有生命安全方面的影响,可以放心接受治疗,在治疗过程中比较安全。

    作者:骆秀梅 刊期: 2015年第21期

  • 72例关节镜下交叉韧带重建术围手术期护理配合研究

    目的:探讨和分析关节镜下的交叉韧带重建手术的护理配合方法及效果。方法选择该院自2013年10月-2014年9月期间,给予关节镜下交叉韧带重建手术的患者共72例,按随机原则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6例,对照组给予一般常规护理,观察组患者则实施系统化的护理干预,然后对比该两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和术后康复情况,以及医生和患者的护理满意率。结果观察组患者的手术时间与术中出血量分别(50.78±5.02)min、(56.29±7.15)mL,明显少于对照组患者(80.25±5.93)min、(88.60±9.71)mL,该两组患者的手术时间与术中出血量对比,具有明显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合治疗后的1期愈合率和10周后的膝关节功能正常率分别为97.2%、94.4%,明显高于对照组,该两组患者的上述指标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此外,观察组护理过程中的医生,满意率和患者满意率分别为100%和91.7%,也明显地高于对照组,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于交叉韧带重建术治疗患者,给予系统化的护理干预措施,能够明显提高护理的质量和效率,属于一种较为科学的护理方法,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郝艳秋 刊期: 2015年第21期

  • 更昔洛韦眼用凝胶结合干扰素治疗病毒性角膜炎临床效果分析

    目的:探讨更昔洛韦眼用凝胶结合干扰素治疗病毒性角膜炎的临床效果。方法该院随机选取了2013年12月-2014年12月期间来治疗的60例病毒性角膜炎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利用计算机软件把60例患者随机分成两组,观察组和对照组,两组分别30例。给予对照组更昔洛韦眼用凝胶治疗,观察组在此基础上结合干扰素治疗,比较两组临床效果。结果观察组疼痛减轻时间、溃疡角膜愈合时间优于对照组;观察组治疗有效率为100%,对照组为90%。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使用更昔洛韦眼用凝胶结合干扰素治疗病毒性角膜炎患者治愈率高、不良反应少,可临床推广。

    作者:张克修 刊期: 2015年第21期

  • 舒芬太尼诱导全麻对病人血流动力学的影响

    目的:分析舒芬太尼诱导全麻对患者血流动力学的影响。方法整群选取该院在2013年11月-2014年12月收治全麻手术患者102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51例,对照组患者采取芬太尼诱导麻醉,观察组患者采取舒芬太尼诱导麻醉,分析两组患者血流动力学变化。结果两组患者在T0时刻,血流动力学指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经过诱导麻醉,观察组患者T1、T2、T3和T4时刻MAP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在T2、T3和T4时刻HR、CO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舒芬太尼用于全麻诱导,起效快,对血流动力学影响小,具有推广价值。

    作者:韩雪初 刊期: 2015年第21期

  • 文题

    作者: 刊期: 2015年第21期

  • 桡骨远端关节内骨折伴腕关节不稳定放射诊断的临床价值分析

    目的:探究和讨论桡骨远端关节内骨折伴腕关节不稳定放射诊断的临床效果,并观察它的应用价值。方法整群选取该院2012年9月-2013年10月期间收治的75例桡骨远端关节内骨折伴腕关节不稳定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分别用两种方法进行检测,不同方法检测的结果分别设置为CT诊断结果以及X线诊断结果。比较两种方法的诊断准确率。结果从该研究结果可得,CT诊断患者中检测出关节面压缩坍塌患者数为54例,检测出关节面分离患者数为62例,检测出关节面骨块在3块以上患者数为49例,检测出骨折伴有下尺桡半脱位患者数为57例,检测出桡骨缩短患者数为68例,检测出尺偏角改变患者数为70例,CT诊断组患者的诊断有效率显著高于X线诊断患者,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临床上对骨折患者应用CT诊断法不仅可以有效增加患者疾病的诊断率,并且可以为临床医生提供更为详细的临床资料,值得在临床上广泛推广。

    作者:张元波 刊期: 2015年第21期

  • 外燥对小鼠气道免疫及分泌功能的影响研究

    目的:探讨外燥对昆明种小鼠呼吸道的局部免疫及分泌功能的影响,研究外燥致病的病机。方法该实验自2009年10月-2010年5月完成。将120只SPF级昆明种小鼠随机分为温燥组,常温燥组,常温常湿组,凉燥组等4组,每组30只。在第六、十二、十八天处理后,对各组气道灌洗液中黏多糖,SIgA和IgG等指标进行检测。结果黏多糖含量在温燥组第十二、十八天降低;凉燥组则第十二天低(P<0.05)。温燥组第六到十八天,SIgA含量持续下降。 IgG含量第六到十八天温燥组和常温燥组持续下降,且温燥组下降更显著。结论外燥可导致肺卫失衡、肺津液生成减少、呼吸道的“纤毛-黏液毯”的免疫屏障功能减弱,为研究外燥伤肺提供实验基础资料。

    作者:胡利群;丁建中;刘国平 刊期: 2015年第21期

  • 结直肠腺癌BRAF基因突变对临床治疗和预后的意义

    目的:研究结直肠腺癌BRAF基因突变对临床治疗和预后的意义。方法整群收集该院2009年1-12月经病理科诊断手术的166例癌组织标本及61例癌旁正常组织。用PCR-DNA测序法测BRAF突变情况,对病理资料统计和随访60个月生存情况。结果①癌组织中BRAF突变率9.04%,常见类型BRAF-V600E,癌旁正常组织无突变。②癌组织分级低突变率较组织分级高的患者高,有淋巴转移突变率较无转移患者的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患者性别、年龄、发病部位、远处转移无相关性(P>0.05)。③癌组织为BRAF突变型的患者生存率较野生型的低,两条生存曲线明显分开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结直肠癌患者中,癌组织BRAF基因突变率明显高于癌旁正常组织与分化程度、淋巴转移有相关性,与患者生存率成负相关提示预后不良。

    作者:伍洁 刊期: 2015年第21期

  • 地佐辛辅助七氟醚在宫腔镜手术麻醉中的临床探讨

    目的:探讨地佐辛辅助七氟醚在宫腔镜手术麻醉中的安全性及有效性。方法随机选取该院2013年12月-2014年12月无痛宫腔镜手术患者60例,随机分为试验组(D组)和对照组(F组)。 D组采用地佐辛和七氟醚麻醉,F组采用芬太尼和丙泊酚麻醉。记录每组患者诱导前(T0)、手术前(T1)、扩宫时(T 2)、手术结束时(T 3)、清醒时(T 4)时平均动脉压(MAP)、心率(HR)、血氧饱和度(SPO2)值。呼吸抑制例数、手术时间、苏醒时间、记录术中镇痛不全、术后恶心、呕吐和宫缩痛的发生情况。结果二组患者在基本情况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D组在T1、T2、T3时点的MAP、HR值比T0均有显著性降低(P<0.05)。F组的MAP、SPO2在T1、T2、T3时点比T0时点下降明显(P<0.05)。D组术中镇痛不全、呼吸抑制和术后宫缩痛的发生率与F组比较有显著性减少(P<0.05)。而D组的恶心呕吐与F组比较有显著性增加(P<0.05)。结论地佐辛辅助七氟醚用于宫腔镜手术麻醉安全有效。

    作者:王凤祥;乐志爱;曾金 刊期: 2015年第21期

中外医疗杂志

中外医疗杂志

主管: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

主办:卫生部医院管理研究所 二十一世纪联合创新医药科学研究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