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21例严重脓毒症患者临床治疗效果分析

古丽巴哈尔

关键词:脓毒症, 危重症, 肝素
摘要:目的 探讨分析采用持续小剂量未分馏肝素来治疗严重的脓毒症患者的效果.方法 收集该院从2012年6月-2013年5月期间在ICU的住院患者共有42例,随机分成对照组和治疗组各21例,对于对照组患者使用标准的抗感染与综合治疗,肝素组患者则是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另增加使用小剂量的肝素在稀释以后给予患者静脉滴注,治疗时间为1周.该两组患者在治疗以前和治疗以后都进行APACHEⅡ指标评分,并统计全部患者28 d的病死率.结果 对照组患者的病死率为33.6%;高于肝素组患者(23.8%).但该项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肝素组患者治疗以后的APACHEⅡ评分低于对照组患者(P<0.05),两组患者和治疗以前对比,评分值显著下降(P<0.01).结论 通过静脉持续注射小剂量的未分馏肝素也具有少出血、效果显著和安全性高的优点,值得在医学临床上大力推广.
中外医疗杂志相关文献
  • 盲肠结扎穿刺大鼠脓毒症模型改良

    目的 探索更符合临床脓毒症病生理机制的动物模型.方法 将75只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CLP组、实验组及假手术组,每组25只,分别行假手术、盲肠结扎穿刺及改良盲肠结扎穿刺术.3组大鼠中各取5只,于术后12 h无菌心脏采血2 mL,进行细菌培养及鉴定.剩余大鼠分别于术后6h、12h、24 h血清TNF-a和IL-6浓度,并观察大鼠死亡率.结果 实验组大鼠血培养均为阳性,术后6h、12 h、24h血清TNF-a和IL-6浓度均明显高于假手术组及CLP组(P<0.01).结论 改良盲肠穿刺结扎术所致大鼠脓毒症模型由于传统CLP模型.

    作者:杨睿;王东强;李志军 刊期: 2014年第05期

  • 血液标本临床检验不合格的原因和对策浅析

    目的 分析血液标本临床检验结果不达标原因,并制定相应的有效措施.方法 分析该院2012年1月-2013年7月采集的4 500份血液标本质量进行分析、统计,寻找血液标本不合格的相关影响因素.结果 全部4 500份血液标本中发现,有230份血液标本不合格,比例为5.1%.并且统计发现标本不达标的常见类型有:样本量少、抗凝不全、溶血问题、凝血问题,其他不合格原因还有输液同侧采集、标本放置时间过长以及盛放血液的容器不当等.结论 临床检验工作中发现主要影响血液标本检验的因素有样本量少、凝血问题、溶血问题以及抗凝不全等.因此,为了提高检验准确性医院检验科应不断完善检验质量控制体系,不断提高检验工作人员的采血规范及专业技能,从而确保临床检验质量.

    作者:王燕;徐灵玲;杨梅 刊期: 2014年第05期

  • 新生儿听力筛查临床护理效果的探讨

    目的 对听力筛查中的新生儿进行临床护理,分析其临床疗效.方法 选取于该院进行听力筛查的新生儿215例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其中对照组进行一般的听力筛查护理,而观察组则在对照组基础上行综合性听力筛查护理.统计分析两组新生儿的筛查通过率以及重复率.结果 对照组和观察组新生儿听力筛查通过率分别为71.00%和87.83%,重复率分别为19.00%和6.0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综合护理可有效的提高新生儿听力筛查的通过率,降低复查率.

    作者:叶爱彬 刊期: 2014年第05期

  • 剖宫产后瘢痕子宫妊娠阴道分娩的选择及分析

    目的 探讨剖宫产后瘢痕子宫妊娠阴道分娩的选择.方法 选取该院妇产科2012年6月-2013年5月瘢痕子宫妊娠850例为研究对象其中未试产剖宫产797例;阴道分娩53例.结果 未试产剖宫产797例再次剖宫产孕妇出现死亡情况2例,出现并发症36例,主要是盆腔感染以及出血;阴道分娩53例,试产过程中不完全子宫破裂改剖宫产5例,子宫破裂2例,无死亡情况.结论 在剖宫产后瘢痕子宫妊娠阴道分娩的选择上,不能单纯认为再次剖宫产是好的选择,在通过相关的检查和专业医师的临床指导意见下,采用阴道分娩的效果优于剖宫产,也能够避免并发症等问题.

    作者:张苑华;何淑贞 刊期: 2014年第05期

  • 急诊输液室护理缺陷分析及其管理对策

    目的 探讨急诊输液室的护理缺陷并总结有效的管理措施.方法 随机抽取在该院急诊输液室进行输液的患者1000例,82例患者存在护理缺陷,分析护理缺陷的情况,依据分析结果制定应对策略,并在对策实施后,再随机分析1 000例患者的护理缺陷情况进行对照性研究.结果 护理缺陷的主要原因是沟通不到位和高危环节因素,两者分别占59.8%和20.7%,护理缺陷对策实施后,沟通不到位以及高危环节因素分别减少了29例和8例,其他也都有明显的减少.结论 通过改变服务理念,对输液服务流程以及服务质量进行优化,能够有效的提高患者的满意度,降低投诉率,促进医患关系的和谐发展.

    作者:孙利花;史翱翔 刊期: 2014年第05期

  • 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在药物分析中的应用

    针对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在药物分析中的应用进展及探究,分析国际及国内近年来的相关文献,并进行综述与归纳.通过一系列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在方剂中、兴奋剂检测、中药、药动学以及抗生素、天然药物、非甾体抗炎药与心血管的研究等方面中已有很广泛的应用,因为从气相色谱柱分离后的样品为气态,流动相同样是气态,和质谱的进样需求相吻合,比较容易把这两种仪器进行联用,且气-质联用法结合了气相色谱与质谱的特性,补全了两者的缺点,因此有着分析速度快、灵敏度高以及鉴别能力强的有点,能够同时进行待测组分的鉴定与分离,尤其适用于很多组分混合物里面未知组分的定性及定量研究,分析化合物的内部结构,精确的测定化合物所含分子量因此能够用于检测体液中药物及生物样品与代谢物的痕量.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在药物检测方面有着十分大的发展空间.

    作者:高立新 刊期: 2014年第05期

  • 重症脑外伤患者早期良肢位摆放的护理探讨

    目的 探讨重症脑外伤患者早期良肢位摆放的护理方法,总结些许护理经验,从而为临床提供借鉴意义.方法 选取该院2012年3月-2013年4月内收治的重症脑外伤患者80例,按照患者人院顺序进行编号、抽取,奇数为治疗组,偶数为护理组,各40例.治疗组给予常规治疗,护理组则在给予这些患者基础治疗的基础上,对患者进行早期良肢位的摆放,包括仰卧位、患侧在下方的侧卧位以及患侧在上方的侧卧位.根据患者病情的不同给予不同的良肢位摆放方式,在治疗重症脑外伤上起着极为重要的促进作用.结果 治疗组患者有3例出现并发症;护理组经过一段时期的良肢位摆放和康复治疗,没有1例患者出现并发症,肢体功能未出现异常.结论 对重症脑外伤患者进行早期的良肢位摆放可以有效降低并发症,为之后的康复打好了重要的基础.

    作者:李小萌 刊期: 2014年第05期

  • 原发性肝癌经动脉介入化疗的护理及疗效的初步研究

    目的 探讨经动脉介入治疗原发性肝癌的护理及疗效.方法 以行肝癌介入治疗的56例患者为研究对象,给予精心护理,采用奥沙利铂和5-氟尿嘧啶的方案经肝动脉介入化疗,并随访1个月观察肝癌的瘤体变化情况、血胆红素及谷草转氨酶变化、患者生活质量评分改善情况以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 经过精心护理,56例均顺利完成手术操作;1月后肝癌瘤体变化情况:完全缓解7例,部分缓解37例,稳定8例,进展4例;血胆红素降低值(62.00±3.60) umol/L,谷草转氨酶降低值(43.30±2.10) U/L;患者的生活质量评分术前(61.30±4.00),术后为(75.00±5.00).不良反应主要是穿刺点疼痛、胃肠道反应等,无手术相关并发症发生.结论 精心护理有助于手术成功,改善疗效及减少并发症,更有利于患者的康复.

    作者:陈素芬;臧淑琴;夏筠筠 刊期: 2014年第05期

  • Nd∶YAG激光治疗皮肤血管性病变245例临床分析

    目的 探讨分析Nd:YAG激光治疗皮肤血管性病变的效果.方法 选择2009年2月-2013年1月该院皮肤血管性病变患者245例作为研究对象,根据B超检查提示的病变深浅程度分组,其中A组患者128例,B组患者117例.回顾性分析其临床资料.根据病变的深浅分组,浅表皮肤血管瘤患者归为A组,深浅混合型血管瘤患者归为B组,均接受Nd:YAG激光照射治疗.对比两组患者临床疗效和不良反应的差异性.结果 对比两组临床疗效发现,B组总有效率明显低于A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比两组不良反应发现,两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采用Nd:YAG激光治疗皮肤血管性病变具有较满意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其中对浅表皮肤血管瘤的疗效更好,值得在今后的临床工作中推广应用.

    作者:段君辉 刊期: 2014年第05期

  • 图像引导放疗治疗肺癌患者效果探讨

    目的 探讨图像引导放疗(IGRT)治疗肺癌患者效果.方法 该研究选择的对象共40例,均为2012年1月-2013年6月该院收治的肺癌患者,在不同放疗阶段,收集所有患者的CT影像以及动态透视数据,获取实际肿瘤GTV体积和运动情况,分析对比放疗前患者各项数据并计算正常组织所受剂量范围和肿瘤大小变化.结果 通过基于图像引导技术的肺癌自适应放疗使患者肿瘤GTV体积缩小20%~30%,肺组织受照剂量降低.结论 肺癌的自适应放疗能精确定位和确定GTV,有利于在不同放疗阶段实施对应的放疗计划,既保证了肺癌的治疗效果又能减少对正常组织的损害,值得在临床上推广.

    作者:巴艳华 刊期: 2014年第05期

  • 倾斜试验用于诊断血管迷走性晕厥的护理干预

    目的 分析直立倾斜试验诊断血管迷走性昏厥的护理措施.方法 对366例昏厥患者进行基础直立倾斜试验(BHUT)及舌下含服硝酸甘油倾斜试验(SNHUT),在实验过程中对患者实施综合护理.结果 经BHUT检查,366例患者中,阳性112例(33.3%),阴性患者中对81例进行SNHUT检查,阳性58例.结论 应掌握倾斜试验诊断血管迷走性晕厥的适应证,并对患者进行护理干预,确保试验安全性.

    作者:胡红梅 刊期: 2014年第05期

  • 安全护理在骨科创伤护理中的意义和措施

    目的 对安全护理在骨科创伤中的意义和措施进行分析和探讨.方法 此次临床研究主要以该院收治的100例骨科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分配的原则,将所有患者分成对照组和实验组,对照组在临床上主要采用常规护理,实验组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增加安全护理.对两组患者的护理效果进行观察和比较.结果 经临床研究结果显示,实验组患者的不良事件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经临床研究结果表明,对骨科创伤患者采用安全护理进行干预,能够有效提高护理工作的安全性,加快患者的康复,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值得推广和普及.

    作者:荆芳 刊期: 2014年第05期

  • 整形美容手术者围手术期心理干预的观察效果

    目的 探讨整形美容手术者围手术期心理干预措施及应用效果.方法 选取该院收治的46例整形美容手术者,随机均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护理,观察组患者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采用心理干预,比较两组患者SAS评分、SDS评分和护理满意度的差异.结果 观察组患者护理满意度为95.7%(22/23),高于对照组的65.2%(15/23),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SAS和SDS评分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为整形美容手术者围手术期提供全程系统化的心理干预措施,可显著改善患者的不良心理反应,提高护理满意度.

    作者:魏娜 刊期: 2014年第05期

  • 妇科病区开展无陪护护理模式对基础护理质量的影响

    目的 探讨无陪护护理的运行模式在基础护理研究中的影响因素.方法 将2013年1月-2013年6月在该院住院治疗的150例患者分成对照组和实验组(各75人)进行实验,通过实验对无陪护护理服务开展前后患者满意度以及妇科基础.护理合格率进行比较和对比.结果 在无陪护护理服务中基础护理的合格率由以前的86.26%上升到现在的94.68%;患者对全程护理服务的满意度也由89.45%上升到了97.32%,经过Z检验比较发现,患者对护理服务满意度以及基础护理合格率在无陪护护理服务前后的数据差异有统计学意义(Z=7.625,P<0.05,Z=6.42,P<0.05).结论 无陪护护理活动对妇科的基础护理质量的提升有着一定的促进作用,实验数据表明,在临床科室护理工作中无陪护护理服务有着巨大的发展空间和趋势,无陪护护理服务必将推动护理事业的走向快速发展的快车道.

    作者:王鑫;闵静 刊期: 2014年第05期

  • 根据细菌培养和药敏试验选用抗菌药物

    目的 探讨抗菌药物的使用情况及细菌耐药率的变化趋势.方法 收集该院住院患者2010年6月--2013年6月3年间尿液、血液、痰和分泌物等标本,用于进行致病菌分离培养和药敏试验;同时,根据WHO推荐的限定日剂量(Defined DailyDose,DDD)计算用药频度(DDDs),并统计3年间该院每年抗菌药物的消耗总量,分析该院抗生素应用情况.结果 抗生素的DDDs与细菌耐药率具有一定相关性,两个变量之间的相关系数r为0.8745~0.9807,相关系数的显著程度(P<0.05).结论 临床上应合理使用抗生素,尽量避免细菌耐药性的产生.

    作者:张旻;卢少华 刊期: 2014年第05期

  • 脑出血继续出血临床分析

    目的 探讨脑出血继续出血的临床特征.方法 选取2011年2月-2013年2月该院收治的脑出血继续出血患者120例进行回顾性分析,并选取同期脑出血非继续出血患者60例作为对照.结果 继续出血患者的收缩压、舒张压明显高于脑出血非继续出血患者(P<0.05);血肿扩大与收缩压有显著相关性,与舒张压无显著相关性;继续出血主要发生在并发后7h内,发病部位主要为脑叶和基底节;经过治疗后继续出血组痊愈率明显低于非继续出血组(P<0.05),死亡率明显高于非继续出血组(P<0.05).结论 脑出血继续出血临床特征的准确认识,有利于脑出血继续出血临床治疗方案合理性和准确性的提高.

    作者:刘永华;单若莹 刊期: 2014年第05期

  • 埃索美拉唑与奥美拉唑治疗幽门螺杆菌阳性慢性胃炎的疗效比较

    目的 探讨埃索美拉唑与奥美拉唑治疗幽门螺杆菌阳性慢性胃炎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择该院治疗的Hp感染导致的慢性胃炎患者100例,随机分成对照组和观察组各50例,两组均采用三联疗法治疗,其中观察组埃索美拉唑治疗,对照组采用奥美拉唑治疗.结果 对照组12例痊愈,11例显效,11例好转,19例无效,总有效率62.0%,观察组痊愈22例,显效18例,好转8例,无效2例,总有效率96.0%,观察组明显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根除HP46例,根除率为92.0%,对照组HP根除45例,根除率为90.0%,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埃索美拉唑比奥美拉唑在治疗幽门螺杆菌阳性慢性胃炎时,疗效显著,是治疗难治性、复发性胃炎及胃溃疡的主要药物,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曲俐焰 刊期: 2014年第05期

  • 1594例肾活检病理资料分析

    目的 探讨分析1594例患肾脏病者的肾活检资料.方法 选取2010年9月5日-2013年8月26日该院接诊1 594例患肾脏病者,通过免疫荧光予以检查.结果 601例病理为继发性肾小球病症,病理分别有:肾小管及间质型肾脏病症、肥胖相关型肾病、高血压肾病、糖尿病肾病、紫癜性肾炎、乙肝病毒型肾炎、狼疮性肾炎.893例病症为原发性肾小球病症,病理分别有:硬化性肾炎、新月体肾炎、膜增殖性、系膜增殖性、局灶节段硬化、IgM硬化、膜性肾病、微小病变以及IgA肾病.在剩余100例患肾脏病者中,具体病症分别:肾小管-间质病症、感染性疾病以及血管疾病、代谢性疾病、系统性疾病.结论 通过对病理的分析,可使诊断得以明确化,可使肾脏病者得到对症医治,进而使诊治效果得以强化.

    作者:刘大刚;张明谦 刊期: 2014年第05期

  • 高龄高血压合并2型糖尿病心率变异性分析

    目的 探讨高龄原发性高血压(EH)合并2型糖尿病(T2DM)疗员自主神经功能受损情况及心率变异性特点分析.方法 随机选取江苏省钟山干部疗养院住院43例EH疗员为EH组,43例EH合并T2DM疗员为EH+DM组,分别行24 h动态心电图记录,对比两组心率变异性(HRV)指标.结果 EH+DM组的SDNN、SDANN、rMSSD明显低于EH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分别为(112.19±26.06)ms比(127.95±37.17)ms、(102.03±26.88)ms比(115.62±35.92)ms、(30.60±13.69)ms比(35.09±15.36)ms,(P<0.05)];EH+DM组的pNN及年龄、心率与EH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9.12±9.46)%比(10.10±10.34)%;(86.70±3.43)比(87.72±3.55);(76.21±7.40)比(76.10±7.26)(P>0.05)].结论 高龄原发性高血压合并2型糖尿病疗员自主神经功能损害明显.

    作者:张宁萍 刊期: 2014年第05期

  • 妊娠期高血压疾病患者治疗中硫酸镁的应用效果分析

    目的 对妊娠期高血压疾病患者治疗中硫酸镁的应用效果进行分析.方法 随机选取来该院进行治疗的112例妊娠期高血压疾病患者,所有患者均采用硫酸镁实施治疗,后对患者的尿酸、血尿素氮、动脉压以及肌酐变化进行详细的分析,以此总结出硫酸镁在妊娠期高血压疾病患者治疗中的应用效果.结果 患者治疗后的平均动脉压和治疗前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患者治疗后的血尿素氮、尿酸以及肌酐指标和治疗前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在妊娠期高血压疾病患者治疗中,采用硫酸镁可以对其临床各项指标进行有效的改善,从而提高临床治疗效果,因此硫酸镁在妊娠期高血压疾病患者治疗中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可以在临床中推广使用.

    作者:刘秀美 刊期: 2014年第05期

中外医疗杂志

中外医疗杂志

主管: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

主办:卫生部医院管理研究所 二十一世纪联合创新医药科学研究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