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苑华;何淑贞
目的 探讨分析门诊注射室对患儿输液时存在的护理难点及对策.方法 选择该院门诊注射室行静脉穿刺输液的1 568例患儿的临床资料加以回顾分析.结果 主要难点有一次穿刺成功、患儿自身原因、家长原因、输液管理以及护理人员心理因素.通过存在的难点分析,总结出具有针对性的护理对策,使其可以充分的解决.结论 根据门诊注射室内患儿输液时所存在的护理难点,制定针对性的护理措施.
作者:魏艳萍 刊期: 2014年第05期
目的 探讨图像引导放疗(IGRT)治疗肺癌患者效果.方法 该研究选择的对象共40例,均为2012年1月-2013年6月该院收治的肺癌患者,在不同放疗阶段,收集所有患者的CT影像以及动态透视数据,获取实际肿瘤GTV体积和运动情况,分析对比放疗前患者各项数据并计算正常组织所受剂量范围和肿瘤大小变化.结果 通过基于图像引导技术的肺癌自适应放疗使患者肿瘤GTV体积缩小20%~30%,肺组织受照剂量降低.结论 肺癌的自适应放疗能精确定位和确定GTV,有利于在不同放疗阶段实施对应的放疗计划,既保证了肺癌的治疗效果又能减少对正常组织的损害,值得在临床上推广.
作者:巴艳华 刊期: 2014年第05期
目的 探讨介入治疗难治性产后出血的护理方法与体会.方法 对该院2010年6月-2013年4月收治的47例采用子宫动脉栓塞介入治疗的难治性产后出血进行术前、术后各种细致护理.结果 患者栓塞手术均一次成功,手术时间(67.8±12.3)min.通过护理,有3例出现下肢轻度麻木,其余患者均恢复良好,无一例并发症发生,平均住院天数(7.6±1.1)d.随访3~12个月,无异常出血和不良反应发生,经量和经期正常.结论 配合做好各项护理工作,能有效减少并发症的发生,促进患者的顺利康复.
作者:缪跃云 刊期: 2014年第05期
目的 探讨以家庭为中心的护理模式在小儿隐匿阴茎显露术围手术期中的应用.方法 以该院收治的隐匿阴茎患儿30例及其主要照顾家属为研究对象,随机将研究对象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所有患儿均采用相同的手术方法,对照组在此期间行基础护理,观察组患者在此期间行以家庭为中心的护理方法.比较两组患儿及其家属的术前应激水平和术后的生活质量.结果 观察组患儿术前应激水平低于对照组,患儿家属心理症状轻于对照组,术后患儿生活质量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以家庭为中心的护理模式对于小儿隐匿阴茎显露术围手术期护理有积极意义,其可以降低患儿和家属的应激水平,提高临床治疗和护理的效果.
作者:王建文;吴津成;袁龙梅;张秀琴 刊期: 2014年第05期
目的 探讨抗菌药物的使用情况及细菌耐药率的变化趋势.方法 收集该院住院患者2010年6月--2013年6月3年间尿液、血液、痰和分泌物等标本,用于进行致病菌分离培养和药敏试验;同时,根据WHO推荐的限定日剂量(Defined DailyDose,DDD)计算用药频度(DDDs),并统计3年间该院每年抗菌药物的消耗总量,分析该院抗生素应用情况.结果 抗生素的DDDs与细菌耐药率具有一定相关性,两个变量之间的相关系数r为0.8745~0.9807,相关系数的显著程度(P<0.05).结论 临床上应合理使用抗生素,尽量避免细菌耐药性的产生.
作者:张旻;卢少华 刊期: 2014年第05期
目的 探讨分析采用持续小剂量未分馏肝素来治疗严重的脓毒症患者的效果.方法 收集该院从2012年6月-2013年5月期间在ICU的住院患者共有42例,随机分成对照组和治疗组各21例,对于对照组患者使用标准的抗感染与综合治疗,肝素组患者则是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另增加使用小剂量的肝素在稀释以后给予患者静脉滴注,治疗时间为1周.该两组患者在治疗以前和治疗以后都进行APACHEⅡ指标评分,并统计全部患者28 d的病死率.结果 对照组患者的病死率为33.6%;高于肝素组患者(23.8%).但该项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肝素组患者治疗以后的APACHEⅡ评分低于对照组患者(P<0.05),两组患者和治疗以前对比,评分值显著下降(P<0.01).结论 通过静脉持续注射小剂量的未分馏肝素也具有少出血、效果显著和安全性高的优点,值得在医学临床上大力推广.
作者:古丽巴哈尔 刊期: 2014年第05期
目的 探讨分析妊娠合并血小板减少的病因及围产期处理的作用.方法 选择2010年8月-2012年7月该院妊娠合并血小板减少患者65例作为观察组,分析其病因,围产期给予积极治疗.以同期正常孕产妇为对照组,对比两组孕产妇和围产儿死亡率、剖宫产率、产后出血发生率的差异性.结果 妊娠合并血小板减少的病因包括妊娠期血小板减少症、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妊娠期高血压综合征、肝内胆汗淤积综合征.经围产期积极治疗后未发生一例孕产妇和围产儿死亡.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剖宫产率较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产后出血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对妊娠合并血小板减少患者围产期给予积极治疗,采取剖宫产手术分娩方式可保证孕产妇和围产儿生命安全,控制产后出血,具有积极的临床意义.
作者:李红梅 刊期: 2014年第05期
目的 比较静脉应用蔗糖铁和口服多糖铁复合物对尿毒症血透患者肾性贫血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 选取46例尿毒症血透患者,随机分为静脉治疗组和口服治疗组各23例联合EPO治疗,治疗12周比较观察2组肾性贫血疗效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 治疗后,两组Hb、Hct、SF、TSAT均较治疗前明显增高,且静脉组上升幅度高于口服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静脉组不良反应少于口服组.结论 静脉应用蔗糖铁治疗尿毒症肾性贫血较口服铁剂更加安全有效,不良反应发生率低.
作者:丁洋;李曼;李放 刊期: 2014年第05期
目的 探讨重症脑外伤患者早期良肢位摆放的护理方法,总结些许护理经验,从而为临床提供借鉴意义.方法 选取该院2012年3月-2013年4月内收治的重症脑外伤患者80例,按照患者人院顺序进行编号、抽取,奇数为治疗组,偶数为护理组,各40例.治疗组给予常规治疗,护理组则在给予这些患者基础治疗的基础上,对患者进行早期良肢位的摆放,包括仰卧位、患侧在下方的侧卧位以及患侧在上方的侧卧位.根据患者病情的不同给予不同的良肢位摆放方式,在治疗重症脑外伤上起着极为重要的促进作用.结果 治疗组患者有3例出现并发症;护理组经过一段时期的良肢位摆放和康复治疗,没有1例患者出现并发症,肢体功能未出现异常.结论 对重症脑外伤患者进行早期的良肢位摆放可以有效降低并发症,为之后的康复打好了重要的基础.
作者:李小萌 刊期: 2014年第05期
目的 探讨采用心内电的生理检查方法和射频消融术进行诊断时发生误诊的原因.方法 对采用心内电的生理检查方法和射频消融术进行诊断治疗,而后在手术中证实为误诊的6例患者的临床诊治资料进行回顾分析.结果 6例患者中有3例患者在术前被诊断为房性心动过速,而在术后分别被证实为不同心壁旁道参与房室折返性的心动过速,有2例患者在术前被诊断为房室折返性心动过速(AVRT),在术后分别证实为房室结折返性心动过速(AVNRT),有1例患者术前诊断为右旁道参与的AVRT,术后证实为房速;6例患者在手术中及时更正消融手段,其射频消融手术均获得成功.结论 在实施消融手术前应该进行详细的术前诊断和心内电的生理检查,以减少误诊的发生.
作者:王红英 刊期: 2014年第05期
目的 探讨剖宫产后瘢痕子宫妊娠阴道分娩的选择.方法 选取该院妇产科2012年6月-2013年5月瘢痕子宫妊娠850例为研究对象其中未试产剖宫产797例;阴道分娩53例.结果 未试产剖宫产797例再次剖宫产孕妇出现死亡情况2例,出现并发症36例,主要是盆腔感染以及出血;阴道分娩53例,试产过程中不完全子宫破裂改剖宫产5例,子宫破裂2例,无死亡情况.结论 在剖宫产后瘢痕子宫妊娠阴道分娩的选择上,不能单纯认为再次剖宫产是好的选择,在通过相关的检查和专业医师的临床指导意见下,采用阴道分娩的效果优于剖宫产,也能够避免并发症等问题.
作者:张苑华;何淑贞 刊期: 2014年第05期
目的 探索更符合临床脓毒症病生理机制的动物模型.方法 将75只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CLP组、实验组及假手术组,每组25只,分别行假手术、盲肠结扎穿刺及改良盲肠结扎穿刺术.3组大鼠中各取5只,于术后12 h无菌心脏采血2 mL,进行细菌培养及鉴定.剩余大鼠分别于术后6h、12h、24 h血清TNF-a和IL-6浓度,并观察大鼠死亡率.结果 实验组大鼠血培养均为阳性,术后6h、12 h、24h血清TNF-a和IL-6浓度均明显高于假手术组及CLP组(P<0.01).结论 改良盲肠穿刺结扎术所致大鼠脓毒症模型由于传统CLP模型.
作者:杨睿;王东强;李志军 刊期: 2014年第05期
目的 探讨低、高剂量沙美特罗替卡松对粤西地区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的疗效.方法 将该院及广东医学院附属医院58例符合慢性阻塞性肺疾病诊断的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即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29例.两组在常规的止咳、化痰等基础治疗上,治疗组给予低剂量沙美特罗替卡松粉吸剂50/250 μg剂型,2次/d,1吸欣,疗程6个月;对照组给予高剂量沙美特罗替卡松粉吸剂50/500 μg剂型,2次/d,1吸/次,疗程6个月.治疗前后分别记录两组患者的肺功能、6min步行距离(6MWT)及不良反应等数值.结果 治疗组与对照组疗效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低剂量型沙美特罗替卡松粉吸剂50/250μg可替代高剂量型沙美特罗替卡松粉吸剂50/500 μg应用于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
作者:庞土富;苏伟强;陈华青;陈俊先;吴桂清;马碧蔓 刊期: 2014年第05期
目的 探讨整形美容手术者围手术期心理干预措施及应用效果.方法 选取该院收治的46例整形美容手术者,随机均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护理,观察组患者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采用心理干预,比较两组患者SAS评分、SDS评分和护理满意度的差异.结果 观察组患者护理满意度为95.7%(22/23),高于对照组的65.2%(15/23),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SAS和SDS评分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为整形美容手术者围手术期提供全程系统化的心理干预措施,可显著改善患者的不良心理反应,提高护理满意度.
作者:魏娜 刊期: 2014年第05期
目的 探讨研究不同方法治疗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临床疗效.方法 选择该院接诊的46例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平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实验组患者进行经皮椎体成形术治疗,对照组患者进行经皮球囊椎体后凸成形术治疗.结果 实验组治疗所用的骨水泥注入量及骨水泥注入量明显少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患者的术后伤椎高度增加及术后12个月伤椎高度丢失均明显小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前,两组患者的Cobb's角和疼痛VAS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实验组患者的Cobb's角明显低于对照组(P<0.01),实验组患者的疼痛VAS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P<0.01).结论 经皮椎体成形术治疗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临床疗效显著.
作者:杨陈一;唐中尧;刘宇文 刊期: 2014年第05期
目的 探讨中西医结合治疗高龄股骨粗隆间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取该院收治的高龄(70岁以上)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58例,根据患者全身状况及骨折局部病情,其中25例采用以胫骨结节骨牵引为主的保守治疗(非手术组),另33例采用股骨近端髓内钉(PFN)为主的手术治疗(手术组).均辅以中药治疗.比较两组的疗效及预后情况.结果 ①33例手术均顺利进行.手术组骨折愈合时间平均(10.4±1.8)周;非手术组骨折愈合时间平均(18.7±3.5)周.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4.253,P<0.05).②手术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为24.2%;非手术组治疗后并发症发生率为68.0%.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3.509,P<0.01).③随访1~5年,手术组优良率为93.9%;非手术组优良率为72.0%.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5.236,P<0.05).结论 中西医结合治疗高龄股骨粗隆间骨折疗效确切,并发症少,预后好.但临床实践应根据患者情况及医院技术水平灵活选择.
作者:黄珏炜 刊期: 2014年第05期
目的 探讨采用经阴道的子宫输卵管超声造影对不孕症的诊断价值.方法 选取2012年3月-2013年2月收治的57例不孕症患者,采用超生造影的方法进行诊断,并对该种诊断方法的准确性进行研究.结果 有27例患者的子宫和输卵管都没有异常,有21例患者不孕的原因为输卵管,有9例患者不孕的原因为子宫.结论 对不孕症的患者采用子宫输卵管超声造影的方法进行诊断能够较为准确的分析出不孕的因素,较为安全简便.
作者:胡碧泓 刊期: 2014年第05期
目的 探讨急诊输液室的护理缺陷并总结有效的管理措施.方法 随机抽取在该院急诊输液室进行输液的患者1000例,82例患者存在护理缺陷,分析护理缺陷的情况,依据分析结果制定应对策略,并在对策实施后,再随机分析1 000例患者的护理缺陷情况进行对照性研究.结果 护理缺陷的主要原因是沟通不到位和高危环节因素,两者分别占59.8%和20.7%,护理缺陷对策实施后,沟通不到位以及高危环节因素分别减少了29例和8例,其他也都有明显的减少.结论 通过改变服务理念,对输液服务流程以及服务质量进行优化,能够有效的提高患者的满意度,降低投诉率,促进医患关系的和谐发展.
作者:孙利花;史翱翔 刊期: 2014年第05期
目的 探讨川芎嗪对肥胖性高血压大鼠高血压和肥胖症状的改善作用.方法 采用高脂饮食诱导并筛选出肥胖性高血压大鼠,根据实验设计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实验组给予连续12周50 mg/(kg·d)的川芎嗪灌胃处理,对照组仅给予同等体积的生理盐水,于12周后分析两组的收缩压、体重、肥胖相关指标(Lee氏指数、三酰甘油、总胆固醇和脂肪系数)及不同部位(腹股沟、腹膜后、附睾、肠系膜和全身)的脂肪水平.结果 实验组的收缩压、体重、肥胖相关指标及不同部位的脂肪水平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川芎嗪灌胃对肥胖性高血压大鼠的高血压和肥胖症状有改善作用,效果突出.
作者:马俊梅 刊期: 2014年第05期
目的 探讨和研究多重耐药菌株感染管理上存在的问题与相关建议.方法 通过对目前相关案例的分析找出管理上存在的问题,建立监控机制,采取有效管理措施进行防控,避免多重耐药菌的感染和传播,维护患者的安全和健康.结果 加强对多重耐药菌感染的防范力度是减少感染的有效措施.结论 从多方面入手,建立完善的防控体系,明确职责,改变观念,是提高多重耐药菌感染控制的必要条件.
作者:史翱翔;孙利花 刊期: 2014年第05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