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川芎嗪对肥胖性高血压大鼠症状的改善作用研究

马俊梅

关键词:川芎嗪, 肥胖性高血压, 症状改善
摘要:目的 探讨川芎嗪对肥胖性高血压大鼠高血压和肥胖症状的改善作用.方法 采用高脂饮食诱导并筛选出肥胖性高血压大鼠,根据实验设计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实验组给予连续12周50 mg/(kg·d)的川芎嗪灌胃处理,对照组仅给予同等体积的生理盐水,于12周后分析两组的收缩压、体重、肥胖相关指标(Lee氏指数、三酰甘油、总胆固醇和脂肪系数)及不同部位(腹股沟、腹膜后、附睾、肠系膜和全身)的脂肪水平.结果 实验组的收缩压、体重、肥胖相关指标及不同部位的脂肪水平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川芎嗪灌胃对肥胖性高血压大鼠的高血压和肥胖症状有改善作用,效果突出.
中外医疗杂志相关文献
  • 中西医结合治疗冠心病心肌缺血的临床效果

    目的 分析研究冠心病心肌缺血的中西医结合治疗效果.方法 在该院接收治疗的冠心病心肌缺血患者中,随机选取98例,对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并将其平均分成两组,其中对照组49例患者实施常规西药治疗,观察组患者在在此基础上,加上中药实施治疗.后对两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以及患者治疗前后动态心电图指标变化进行分析.结果 经过治疗,观察组和对照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总有效率分别为87.76%和61.22%,其差异明显,两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进行治疗之前,两组患者的动态心电图各项指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实施治疗之后,观察组患者的ST段下移幅度、缺血性发作次数以及发作时间均明显的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冠心病心肌缺血治疗中,实施中西医结合治疗,可以取得良好的临床治疗效果,值得在临床中推广使用.

    作者:历红英 刊期: 2014年第05期

  • 护理干预对PICC置管肿瘤患者并发症及依从性的影响

    目的 总结分析经皮外周静脉插管(PICC)置管肿瘤患者并发症和依从性的护理中护理干预的影响作用.方法 随机选取该院收治的肿瘤患者90例,并随机将其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每组各有患者45例,所有患者在入院都均执行常规护理,而实验组针对肿瘤PICC置管的并发症和依从性增加护理干预,通过对比分析两组患者的并发症发生率和治疗依从性等,来确定护理干预在PICC置管肿瘤患者并发症和依从性的护理中护理干预的影响作用.结果 采取了护理干预的实验组发生感染、静脉炎等并发症的概率明显较低,而治疗完全依从比例明显增高,部分依从和完全不依从比例显著降低.结论 护理干预可显著减少PICC置管并发症,还可有效改善治疗的依从性,在临床上具有重要作用.

    作者:张秋梅 刊期: 2014年第05期

  • PBL教学在胃肠外科临床实践带教中的应用

    目的 探讨以问题为导向的教学方法(PBL)在胃肠外科临床实践带教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将2010级全科医学专业的85名学生设为观察组,并将2009级全科医学专业的80例学生设为对照组,对照组学生采用传统式教学模式,观察组学生则在传统教学的基础上应用PBL教学方法,对比分析不同教学方法对学生的胃肠外科理论考试、行为考评、操作技能等方面的影响.结果 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行为考评、操作技能、理论考试成绩均得到提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教学结束后对两组学生进行问卷调查,其中观察组学生共有82例(96.47%)认为PBL教学方法有利于提高学生操作技能及加深理论知识,81例(95.29%)认为有利于PBL将有利于缩短学生临床实践与理论教学差距.结论 PBL教学方法能有效提高学生胃肠外科学习效率,激发学习学习兴趣,有利于提高学生学习质量.

    作者:李启刚 刊期: 2014年第05期

  • 中西医结合治疗对原发性高血压患者糖代谢异常的血压动态变化影响分析

    目的 探讨中西医结合治疗对原发性高血压患者糖代谢异常的血压动态变化影响.方法 随机将在该院治疗的100例高血压合并糖尿病患者分为两组,对照组(50例)给予氯沙坦治疗,在对照组的基础上,治疗组加服祛痰化瘀方,对两组治疗前后的24h动态血压进行观察.结果 对照组的显效率、有效率、无效率分别为26.0%、56.0%、18.0%,总有效率为82.0%,而治疗组的显效率、有效率、无效率分别为60.0%、30.0%、10.0%,总有效率为90.0%,两组的总有效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11.794,P=0.003).治疗前,两组的动态血压及心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的动态血压及心率均较治疗前的水平有所改善,但治疗组的平均收缩压、平均舒张压及平均心率改善程度优于对照组的(P<0.05).结论 中西医结合治疗对原发性高血压患者糖代谢异常的血压动态具有较大的稳定作用,能有效地降低血压.

    作者:林志兴 刊期: 2014年第05期

  • 饮食护理在胃大部切除术后患者的临床价值

    目的 通过对胃大部切除手术的患者进行饮食护理,观察患者的临床反应,探讨饮食护理在胃大部切除手术患者中的临床价值.方法 将该院2012年6月-2013年6月收治的80例胃大部切除手术患者作为观察目标,对其中的40例患者采取普通常规护理,另外40例患者采用饮食护理,通过对这两组进行对比观察,记录患者的临床效果.结果 采用饮食护理的40例患者中胃功能逐渐恢复正常的有35例,无明显效果的有2例,另外3例的胃功能恢复较慢,统计得出有效率是95%;而采取常规护理的40例患者中,胃功能恢复正常的有25例,无明显效果的有9例,另外6例见效缓慢,护理有效率为77.5%.结论 对胃大部切除手术患者采取饮食护理能够有效地提高患者的胃功能,促进患者的身体恢复速度,是一项值得广泛应用的治疗方法.

    作者:郭蕊 刊期: 2014年第05期

  • 辩证选穴治疗高脂血症的临床研究

    目的 探讨艾灸法结合辨证论治原则治疗高脂血症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60例高脂血症的病人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30例,辩证后选取穴位,每穴15 min/次,3次/周;对照组为口服舒降之(辛伐他汀),治疗1片/d,1次/d,晚间顿服.3个月后进行疗效评价.结果 治疗组和对照组在治疗后的血脂水平比治疗前有明显的降低(P<0.05);治疗组总有效率为86.7%,对照组总有效率为66.7%,治疗组较对照组的临床疗效有显著提高(P<0.05).结论 治疗组辨证选穴治疗高脂血症是优于对照组口服辛伐他汀的治疗.

    作者:侯璐;牛颜冰 刊期: 2014年第05期

  • 温馨待产人性化陪伴分娩护理干预

    目的 探讨温馨产房人性化陪伴分娩护理干预的效果.方法 将入住该院产科的786例产妇随机分为两组,观察组采用温馨待产人性化陪伴分娩护理的方式,对照组采用常规大产房分娩护理的方式,观察两组患者试产成功率、分娩疼痛程度、护理满意度.结果 两组相比较,观察组试产成功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分娩疼痛程度明显较对照组轻,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护理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温馨待产人性化陪伴分娩护理干预,有利于产妇放松情绪,对减轻疼痛,顺利生产,有积极的临床意义.

    作者:陈冬玲 刊期: 2014年第05期

  • 早期乳腺癌患者应用新辅助化疗联合保乳术治疗的临床疗效分析

    目的 探讨分析早期乳腺癌患者应用新辅助化疗联合保乳术治疗的临床疗效.方法 资料选取该院在2012年3月-2013年3月诊治的早期乳腺癌患者128例,将其随机分成对照组和研究组,每组64例,两组患者均在术前行新辅助化疗,其后对照组采用改良根治术进行治疗,研究组应用保乳术进行治疗,术后对两组患者进行随访.结果 比较两组患者的平均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不良反应发生,研究组均明显少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的术后随访结果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对早期乳腺癌患者应用新辅助化疗联合保乳术,效果显著.

    作者:崔宁;陈奎生 刊期: 2014年第05期

  • 高龄股骨粗隆间骨折的中西医治疗探讨

    目的 探讨中西医结合治疗高龄股骨粗隆间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取该院收治的高龄(70岁以上)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58例,根据患者全身状况及骨折局部病情,其中25例采用以胫骨结节骨牵引为主的保守治疗(非手术组),另33例采用股骨近端髓内钉(PFN)为主的手术治疗(手术组).均辅以中药治疗.比较两组的疗效及预后情况.结果 ①33例手术均顺利进行.手术组骨折愈合时间平均(10.4±1.8)周;非手术组骨折愈合时间平均(18.7±3.5)周.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4.253,P<0.05).②手术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为24.2%;非手术组治疗后并发症发生率为68.0%.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3.509,P<0.01).③随访1~5年,手术组优良率为93.9%;非手术组优良率为72.0%.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5.236,P<0.05).结论 中西医结合治疗高龄股骨粗隆间骨折疗效确切,并发症少,预后好.但临床实践应根据患者情况及医院技术水平灵活选择.

    作者:黄珏炜 刊期: 2014年第05期

  • X线片与CT对强直性脊柱炎骶髂关节病变的临床诊断价值

    目的 探讨CT及X线对于强直性脊柱炎(AS)骶髂关节病变的临床价值.方法 选择2010年3月-2012年3月该院收治的90例强直性脊柱炎(AS)骶髂关节病变患者作为观察对象,分别采用CT平扫及X线扫描.分析研究强直性脊柱炎(AS)骶髂关节病变在CT平扫及X线下病变程度以及表现.结果 经不同检测后,90例患者影像显示,CT平扫检出率明显高于X线扫描,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S病变分级诊断人数比较,0级-Ⅳ级诊断人数中CT人数高于X线人数(P<0.05),X线与CT检查在病变级别较低时检测关节数存在差异(P<0.05);Ⅲ级到Ⅳ级病变,两组检查结果无明显差异.结论 临床应用CT平扫对强直性脊柱炎(AS)骶髂关节病变诊断价值较高,更易观察出细小部分及早期病变,为骶髂关节病变分级提供更为明确的依据,且误诊率低,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作者:覃文;张勇军;黄皿 刊期: 2014年第05期

  • 多重耐药菌株感染管理的问题与建议

    目的 探讨和研究多重耐药菌株感染管理上存在的问题与相关建议.方法 通过对目前相关案例的分析找出管理上存在的问题,建立监控机制,采取有效管理措施进行防控,避免多重耐药菌的感染和传播,维护患者的安全和健康.结果 加强对多重耐药菌感染的防范力度是减少感染的有效措施.结论 从多方面入手,建立完善的防控体系,明确职责,改变观念,是提高多重耐药菌感染控制的必要条件.

    作者:史翱翔;孙利花 刊期: 2014年第05期

  • 风湿病患者抑郁症状调查及护理干预措施

    目的 对风湿病患者的抑郁症状展开调查,并采取有效护理措施进行干预,降低患者抑郁症状发生率.方法 回顾分析法是对患有风湿病抑郁症状患者临床资料进行临床回顾、分析的一种方法,该文采用这种方法对该院自2012年2月-2013年2月收治的50例风湿病病患资料进行分析,并采用问卷调查的方法对患者抑郁症状进行统计,从而找到有效护理方法.结果 该院收治的风湿病患者中有23例出现抑郁症状,其与全国常模标准进行参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其中该院有18例病患存在轻度抑郁症状,5例病患存在中度抑郁症状.结论 风湿病患者在长期治疗过程中会出现抑郁症状,因此在护理干预过程中必须重视患者的心理以及情绪变化,采用诱导方式提高患者心情,进而降低抑郁症的发生率.

    作者:杨玉霞 刊期: 2014年第05期

  • 埃索美拉唑与奥美拉唑治疗幽门螺杆菌阳性慢性胃炎的疗效比较

    目的 探讨埃索美拉唑与奥美拉唑治疗幽门螺杆菌阳性慢性胃炎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择该院治疗的Hp感染导致的慢性胃炎患者100例,随机分成对照组和观察组各50例,两组均采用三联疗法治疗,其中观察组埃索美拉唑治疗,对照组采用奥美拉唑治疗.结果 对照组12例痊愈,11例显效,11例好转,19例无效,总有效率62.0%,观察组痊愈22例,显效18例,好转8例,无效2例,总有效率96.0%,观察组明显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根除HP46例,根除率为92.0%,对照组HP根除45例,根除率为90.0%,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埃索美拉唑比奥美拉唑在治疗幽门螺杆菌阳性慢性胃炎时,疗效显著,是治疗难治性、复发性胃炎及胃溃疡的主要药物,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曲俐焰 刊期: 2014年第05期

  • 蔗糖铁与口服铁剂治疗尿毒症肾性贫血

    目的 比较静脉应用蔗糖铁和口服多糖铁复合物对尿毒症血透患者肾性贫血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 选取46例尿毒症血透患者,随机分为静脉治疗组和口服治疗组各23例联合EPO治疗,治疗12周比较观察2组肾性贫血疗效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 治疗后,两组Hb、Hct、SF、TSAT均较治疗前明显增高,且静脉组上升幅度高于口服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静脉组不良反应少于口服组.结论 静脉应用蔗糖铁治疗尿毒症肾性贫血较口服铁剂更加安全有效,不良反应发生率低.

    作者:丁洋;李曼;李放 刊期: 2014年第05期

  • 人性化护理对脑出血并发症发生率的影响

    目的 了解个性化护理应用于脑出血并发症的临床方法,探讨个性化护理对脑出血并发症发生率的临床影响.方法 将该院收治的80例脑出血患者作为观察对象,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40例,使用传统的常规护理方法进行护理;观察组40例,采用个性化护理方法进行护理,然后观察两组患者的并发症发生情况及临床效果并进行对比分析.结果 经过分析显示,观察组患者痊愈率远高于对照组,死亡率远低于对照组,两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同时,观察组的并发症发生率远低于对照组,而且住院时间远少于对照组,两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对脑出血患者实施个性化护理,可以有效的降低患者并发症发生率和死亡率,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值得临床予以推广.

    作者:张秋野;王洪波;梁玉侠 刊期: 2014年第05期

  • 非营养性吸吮对早产儿胃肠功能及体重增长的影响

    目的 探讨非营养性吸吮对早产儿的胃肠功能影响和体重增长的影响,以供临床参考和借鉴.方法 随机抽取该科收治的早产儿88例为实验对象.随机将患者分为两组,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干预,实验组患者在常规护理基础上给予非营养性吸吮,对比观察两组患儿护理干预后的胃肠功能和体重增长.结果 实验组患儿在护理干预后,其胃部残留量少,腹胀的消失时间快,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随访患者14 d,实验组患儿体重和头围增长幅度均高于对照组,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为早产儿给予非营养性吸吮有助于减少患儿的胃肠功能紊乱发生率,促进患儿胃肠功能早期成熟,使其体重得以快速增长,值得应用.

    作者:方柳英;许炎炷 刊期: 2014年第05期

  • 通心络对动脉粥样硬化斑块消退作用的临床研究

    目的 研究并分析通心络对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消退作用.方法 选取该院收治并发现有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形成的高脂血症患者86例,将其分为两组,研究组43例患者给予通心络进行治疗,对照组43例患者给予辛伐他汀治疗;并对两组患者经治疗后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水退的变化等作回顾性分析与比较.结果 给予通心络治疗的研究组患者动脉硬化改善率、斑块消退情况明显优于给予辛伐他汀治疗的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对于血脂的改善情况,两组在血液各指标测定中各有优势.结论 采用通心络胶囊治疗患者的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具有较好的作用,但在调节血脂方面与辛伐他汀各有优势,基于两药对患者均无明显的不良作用,在临床用药中,为提高其治疗效果,可考虑两药合用.

    作者:于晶 刊期: 2014年第05期

  • 五年制高职护生大二暑假临床见习的效果分析

    目的 了解该校五年制高职护生在大二暑假为期1个月临床见习的效果,为护理教学提供参考.方法 在2013年7-9月期间运用自制问卷,对参加见习的护生进行问卷调查及见习前后综合项目考核综合评价.结果 92.8%的护生认为临床见习对知识、能力、素质等方面有很大的提升;87.5%的护生综合项目考核为优.结论 临床见习能增加护生的专业知识,提高动手、沟通等方面的能力,同时还能培养护生的专业情感,加强护生对专业的认知.

    作者:王丽娟;张满和;艾婷 刊期: 2014年第05期

  • 案例教学法应用在皮肤科临床带教中的效果分析

    目的 探讨案例教学法应用在皮肤科临床带教的效果和应用价值.方法 选择该科实习的学生50名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学生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采用方式进行临床教学,观察组采用案例教学法,观察两组学生学习效果.结果 观察组学生出科考试成绩高于对照组,学生对教学满意度优于对照组,组间资料经统计学分析,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采用案例教学法应用在皮肤科临床带教中能够提高教学效果,培养学生学习兴趣,是一种较好的皮肤科临床带教模式,值得在临床大力推广使用.

    作者:罗丽;杨莹;胡洁;雷微 刊期: 2014年第05期

  • 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在药物分析中的应用

    针对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在药物分析中的应用进展及探究,分析国际及国内近年来的相关文献,并进行综述与归纳.通过一系列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在方剂中、兴奋剂检测、中药、药动学以及抗生素、天然药物、非甾体抗炎药与心血管的研究等方面中已有很广泛的应用,因为从气相色谱柱分离后的样品为气态,流动相同样是气态,和质谱的进样需求相吻合,比较容易把这两种仪器进行联用,且气-质联用法结合了气相色谱与质谱的特性,补全了两者的缺点,因此有着分析速度快、灵敏度高以及鉴别能力强的有点,能够同时进行待测组分的鉴定与分离,尤其适用于很多组分混合物里面未知组分的定性及定量研究,分析化合物的内部结构,精确的测定化合物所含分子量因此能够用于检测体液中药物及生物样品与代谢物的痕量.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在药物检测方面有着十分大的发展空间.

    作者:高立新 刊期: 2014年第05期

中外医疗杂志

中外医疗杂志

主管: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

主办:卫生部医院管理研究所 二十一世纪联合创新医药科学研究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