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不同方法治疗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临床疗效对比

杨陈一;唐中尧;刘宇文

关键词:骨质疏松, 椎体压缩骨折, 经皮椎体成形术, 疗效
摘要:目的 探讨研究不同方法治疗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临床疗效.方法 选择该院接诊的46例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平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实验组患者进行经皮椎体成形术治疗,对照组患者进行经皮球囊椎体后凸成形术治疗.结果 实验组治疗所用的骨水泥注入量及骨水泥注入量明显少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患者的术后伤椎高度增加及术后12个月伤椎高度丢失均明显小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前,两组患者的Cobb's角和疼痛VAS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实验组患者的Cobb's角明显低于对照组(P<0.01),实验组患者的疼痛VAS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P<0.01).结论 经皮椎体成形术治疗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临床疗效显著.
中外医疗杂志相关文献
  • 风湿病患者抑郁症状调查及护理干预措施

    目的 对风湿病患者的抑郁症状展开调查,并采取有效护理措施进行干预,降低患者抑郁症状发生率.方法 回顾分析法是对患有风湿病抑郁症状患者临床资料进行临床回顾、分析的一种方法,该文采用这种方法对该院自2012年2月-2013年2月收治的50例风湿病病患资料进行分析,并采用问卷调查的方法对患者抑郁症状进行统计,从而找到有效护理方法.结果 该院收治的风湿病患者中有23例出现抑郁症状,其与全国常模标准进行参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其中该院有18例病患存在轻度抑郁症状,5例病患存在中度抑郁症状.结论 风湿病患者在长期治疗过程中会出现抑郁症状,因此在护理干预过程中必须重视患者的心理以及情绪变化,采用诱导方式提高患者心情,进而降低抑郁症的发生率.

    作者:杨玉霞 刊期: 2014年第05期

  • 耳鼻喉科门诊护理风险因素分析及防范措施

    目的 分析耳鼻喉科门诊护理工作中存在的风险,探讨防范措施.方法 通过将该科门诊2012年7月-2012年12月随机治疗的400例患者分为干预前组,即实施风险防范措施干预前,观察其护理风险发生率相对较高,该科针对这一现象进行原因分析并从科室管理、提高法律及风险意识、制定各种操作规程、提高专业技术水平等方面制定了一系列风险干预措施,并将2013年1-6月随机治疗的450例患者分为干预后组,并观察其风险发生率.结果 护理风险发生率从4.8%降至0.9%,资料采用x2检验,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加强耳鼻喉科门诊护理风险防范管理,提高了护士的风险防范意识和护理工作质量,保障了患者安全.

    作者:蒋敏;蒋慧;李德贤 刊期: 2014年第05期

  • 宫腔镜在子宫内膜息肉诊治中的应用效果探究

    目的 对宫腔镜在子宫内膜息肉(EMP)诊治中的临床效果进行观察并探讨.方法 对2011年9月-2013年5月该院诊断为EMP的患者110例病例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经病理分析显示110例EMP患者,经过宫腔镜检查诊断为EMP的为102例,诊断符合率为92.7%,经阴道超声诊断为EMP的患者为81例,诊断符合率为75.5%.宫腔镜检查的诊断符合率明显高于阴道超声检查的诊断符合率.确诊后宫腔镜下予以定位刮宫术,手术成功率100%,时间(16±1)min,出血量(32±13.1)mL.不孕患者妊娠率68.3%(41/60),非不孕患者妊娠率78.0%(39/50).结论 宫腔镜对EMP的诊断准确率高,宫腔镜下手术治疗EMP耗时短、手术期间出血少、总体临床疗效更好,减轻患者负担,是目前EMP治疗的较佳手术方法,值得在临床上进一步推广应用.

    作者:苏芳 刊期: 2014年第05期

  • NSE、S100在新生儿脑损伤中的联合应用

    目的 探讨NEC、S100在新生儿脑损伤中联合应用的应用价值.方法 选取2010年2月-2012年2月该院出生的新生儿80例,其中40例新生儿为脑白质损伤,作为观察组,剩下的40例新生儿为健康新生儿,作为对照组,分别以两组新生儿出生后不同时间NES和S100蛋白值作为临床观察指标.结果 观察组新生儿出生后24h、72 h、120 h的S100蛋白值均明显高于对照组新生儿;P<0.05或P<0.01;观察组新生儿出生后24h的NEC值明显高于对照组新生儿(P<0.01),两组新生儿出生后72h、120 h NEC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新生儿脑损伤患儿出生后120 h的S100蛋白值明显高于正常新生儿,且24h内的NEC值也明显高于正常新生儿,其对新生儿脑损伤的临床诊断具有重要的意义,具有临床研究价值.

    作者:江永承;谭尚华 刊期: 2014年第05期

  • 多重耐药菌株感染管理的问题与建议

    目的 探讨和研究多重耐药菌株感染管理上存在的问题与相关建议.方法 通过对目前相关案例的分析找出管理上存在的问题,建立监控机制,采取有效管理措施进行防控,避免多重耐药菌的感染和传播,维护患者的安全和健康.结果 加强对多重耐药菌感染的防范力度是减少感染的有效措施.结论 从多方面入手,建立完善的防控体系,明确职责,改变观念,是提高多重耐药菌感染控制的必要条件.

    作者:史翱翔;孙利花 刊期: 2014年第05期

  • 经阴道子宫输卵管超声造影诊断不孕症的应用价值分析

    目的 探讨采用经阴道的子宫输卵管超声造影对不孕症的诊断价值.方法 选取2012年3月-2013年2月收治的57例不孕症患者,采用超生造影的方法进行诊断,并对该种诊断方法的准确性进行研究.结果 有27例患者的子宫和输卵管都没有异常,有21例患者不孕的原因为输卵管,有9例患者不孕的原因为子宫.结论 对不孕症的患者采用子宫输卵管超声造影的方法进行诊断能够较为准确的分析出不孕的因素,较为安全简便.

    作者:胡碧泓 刊期: 2014年第05期

  • 1594例肾活检病理资料分析

    目的 探讨分析1594例患肾脏病者的肾活检资料.方法 选取2010年9月5日-2013年8月26日该院接诊1 594例患肾脏病者,通过免疫荧光予以检查.结果 601例病理为继发性肾小球病症,病理分别有:肾小管及间质型肾脏病症、肥胖相关型肾病、高血压肾病、糖尿病肾病、紫癜性肾炎、乙肝病毒型肾炎、狼疮性肾炎.893例病症为原发性肾小球病症,病理分别有:硬化性肾炎、新月体肾炎、膜增殖性、系膜增殖性、局灶节段硬化、IgM硬化、膜性肾病、微小病变以及IgA肾病.在剩余100例患肾脏病者中,具体病症分别:肾小管-间质病症、感染性疾病以及血管疾病、代谢性疾病、系统性疾病.结论 通过对病理的分析,可使诊断得以明确化,可使肾脏病者得到对症医治,进而使诊治效果得以强化.

    作者:刘大刚;张明谦 刊期: 2014年第05期

  • 中西医结合治疗对原发性高血压患者糖代谢异常的血压动态变化影响分析

    目的 探讨中西医结合治疗对原发性高血压患者糖代谢异常的血压动态变化影响.方法 随机将在该院治疗的100例高血压合并糖尿病患者分为两组,对照组(50例)给予氯沙坦治疗,在对照组的基础上,治疗组加服祛痰化瘀方,对两组治疗前后的24h动态血压进行观察.结果 对照组的显效率、有效率、无效率分别为26.0%、56.0%、18.0%,总有效率为82.0%,而治疗组的显效率、有效率、无效率分别为60.0%、30.0%、10.0%,总有效率为90.0%,两组的总有效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11.794,P=0.003).治疗前,两组的动态血压及心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的动态血压及心率均较治疗前的水平有所改善,但治疗组的平均收缩压、平均舒张压及平均心率改善程度优于对照组的(P<0.05).结论 中西医结合治疗对原发性高血压患者糖代谢异常的血压动态具有较大的稳定作用,能有效地降低血压.

    作者:林志兴 刊期: 2014年第05期

  • 126例老年冠心病患者介入治疗的疗效分析

    目的 探讨采用介入疗法(PCI)治疗老年冠心病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取该院126例经PCI治疗的老年冠心病患者,为老年组,组内老年冠心病患者年龄均在75岁以上;118例年龄<75岁的中青年冠心病患者为中青年组.对两组患者行PCI治疗并于术后6个月及1年后进行随访,比较两组患者手术成功率,术后1年内心脑血管事件及远期心功能改善状况.结果 相比于中青年组的远期心功能情况,老年组患者在1年之后的心脑血管改善方面效果显著,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高龄患者PCI治疗成功率及术后不良反应与中青年相当,且远期心功能改善比后者更加明显.

    作者:韦晓军;范晓涌;滕青平;陈玮 刊期: 2014年第05期

  • 心理护理干预在甲状腺功能亢进围手术期的效果观察

    目的 探讨心理护理干预在甲状腺功能亢进围手术期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将该院收治的30例甲状腺功能亢进需要手术治疗的患者分为对照组(常规护理)和观察组(常规护理+心理护理),比较两组患者的术前应激情况及护理满意度.结果 两组患者麻醉前在焦虑评分、心率、血压、皮质醇方面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加强心理护理有利于降低甲状腺功能亢进患者的术前手术应激,确保手术安全,提高护理满意度.

    作者:吕惠玲 刊期: 2014年第05期

  • 温馨待产人性化陪伴分娩护理干预

    目的 探讨温馨产房人性化陪伴分娩护理干预的效果.方法 将入住该院产科的786例产妇随机分为两组,观察组采用温馨待产人性化陪伴分娩护理的方式,对照组采用常规大产房分娩护理的方式,观察两组患者试产成功率、分娩疼痛程度、护理满意度.结果 两组相比较,观察组试产成功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分娩疼痛程度明显较对照组轻,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护理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温馨待产人性化陪伴分娩护理干预,有利于产妇放松情绪,对减轻疼痛,顺利生产,有积极的临床意义.

    作者:陈冬玲 刊期: 2014年第05期

  • 射频消融术及心内电生理检查发生误诊的原因分析

    目的 探讨采用心内电的生理检查方法和射频消融术进行诊断时发生误诊的原因.方法 对采用心内电的生理检查方法和射频消融术进行诊断治疗,而后在手术中证实为误诊的6例患者的临床诊治资料进行回顾分析.结果 6例患者中有3例患者在术前被诊断为房性心动过速,而在术后分别被证实为不同心壁旁道参与房室折返性的心动过速,有2例患者在术前被诊断为房室折返性心动过速(AVRT),在术后分别证实为房室结折返性心动过速(AVNRT),有1例患者术前诊断为右旁道参与的AVRT,术后证实为房速;6例患者在手术中及时更正消融手段,其射频消融手术均获得成功.结论 在实施消融手术前应该进行详细的术前诊断和心内电的生理检查,以减少误诊的发生.

    作者:王红英 刊期: 2014年第05期

  • 辩证选穴治疗高脂血症的临床研究

    目的 探讨艾灸法结合辨证论治原则治疗高脂血症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60例高脂血症的病人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30例,辩证后选取穴位,每穴15 min/次,3次/周;对照组为口服舒降之(辛伐他汀),治疗1片/d,1次/d,晚间顿服.3个月后进行疗效评价.结果 治疗组和对照组在治疗后的血脂水平比治疗前有明显的降低(P<0.05);治疗组总有效率为86.7%,对照组总有效率为66.7%,治疗组较对照组的临床疗效有显著提高(P<0.05).结论 治疗组辨证选穴治疗高脂血症是优于对照组口服辛伐他汀的治疗.

    作者:侯璐;牛颜冰 刊期: 2014年第05期

  • 早期乳腺癌患者应用新辅助化疗联合保乳术治疗的临床疗效分析

    目的 探讨分析早期乳腺癌患者应用新辅助化疗联合保乳术治疗的临床疗效.方法 资料选取该院在2012年3月-2013年3月诊治的早期乳腺癌患者128例,将其随机分成对照组和研究组,每组64例,两组患者均在术前行新辅助化疗,其后对照组采用改良根治术进行治疗,研究组应用保乳术进行治疗,术后对两组患者进行随访.结果 比较两组患者的平均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不良反应发生,研究组均明显少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的术后随访结果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对早期乳腺癌患者应用新辅助化疗联合保乳术,效果显著.

    作者:崔宁;陈奎生 刊期: 2014年第05期

  • B型脑钠肽联合高敏C反应蛋白在心力衰竭患者中的应用研究

    目的 探讨血浆B型脑钠肽(BNP)联合高敏C反应蛋白(Hs-CRP)在心力衰竭患者中的浓度与临床诊断及预后的意义和相关研究.方法 抽取自2012年1月-2013年1月之间该院心内科住院治疗的心力衰竭患者82例,称为实验组;随机抽取在这一阶段时间内健康人群80例为对照组;抽取他们入院当天和治疗后第3天、第20天血清样本,测定BNP、Hs-CRP的含量.结果 患者发病当天的血清中BNP、Hs-CRP的含量均增高,明显高于对照组.发病第3天浓度达高峰值,以后逐日下降,20天左右达低水平,与对照组基本持平,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在诊断和评价心力衰竭时,BNP、Hs-CRP的血清含量变化均能反应心力衰竭的严重程度,是判断心力衰竭变化的有效指标.

    作者:董娜;胡黎明 刊期: 2014年第05期

  • 以家庭为中心的护理模式在小儿隐匿阴茎显露术围手术期中的应用

    目的 探讨以家庭为中心的护理模式在小儿隐匿阴茎显露术围手术期中的应用.方法 以该院收治的隐匿阴茎患儿30例及其主要照顾家属为研究对象,随机将研究对象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所有患儿均采用相同的手术方法,对照组在此期间行基础护理,观察组患者在此期间行以家庭为中心的护理方法.比较两组患儿及其家属的术前应激水平和术后的生活质量.结果 观察组患儿术前应激水平低于对照组,患儿家属心理症状轻于对照组,术后患儿生活质量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以家庭为中心的护理模式对于小儿隐匿阴茎显露术围手术期护理有积极意义,其可以降低患儿和家属的应激水平,提高临床治疗和护理的效果.

    作者:王建文;吴津成;袁龙梅;张秀琴 刊期: 2014年第05期

  • 156例呼吸机相关性肺炎临床治疗分析

    目的 研究探讨呼吸机相关性肺炎临床治疗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 回顾性分析该院2010年1月1日-2012年12月31日期间收治的156例呼吸机相关性肺炎患者的临床资料,观察机械通气48 h以上患者,通过患者体温、气管内吸出脓性分泌物、外周血白细胞、痰细菌培养、X线胸片,诊断呼吸机相关性肺炎,将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分别采用头孢他啶和头孢哌酮/舒巴坦进行治疗,对比两组患者疗效的结果以及细菌清除率情况.分析其致病菌,进行汇总.结果 观察组患者的治疗效果以及细菌清除率情况均显著好于对照组(P<0.05).机械通气48 h以上患者中78.2%有呼吸机相关性肺炎.单纯致病菌35例,≥2种致病菌35例.病原菌培养结果:金黄色葡萄球菌27例、铜绿假单胞菌29例、白色念珠菌17例、克雷伯杆菌13例.结论 头孢哌酮/舒巴坦治疗肺炎的疗效较好,绿假单胞菌、金黄色葡萄球菌、白色念珠菌等是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的主要致病菌,该研究就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的流行病学及诊断作出综述并进行积极防治,缩短患者机械通气时间、提高生存率.

    作者:唐建新;张贻秋;向志;贺兼斌 刊期: 2014年第05期

  • 脑出血继续出血临床分析

    目的 探讨脑出血继续出血的临床特征.方法 选取2011年2月-2013年2月该院收治的脑出血继续出血患者120例进行回顾性分析,并选取同期脑出血非继续出血患者60例作为对照.结果 继续出血患者的收缩压、舒张压明显高于脑出血非继续出血患者(P<0.05);血肿扩大与收缩压有显著相关性,与舒张压无显著相关性;继续出血主要发生在并发后7h内,发病部位主要为脑叶和基底节;经过治疗后继续出血组痊愈率明显低于非继续出血组(P<0.05),死亡率明显高于非继续出血组(P<0.05).结论 脑出血继续出血临床特征的准确认识,有利于脑出血继续出血临床治疗方案合理性和准确性的提高.

    作者:刘永华;单若莹 刊期: 2014年第05期

  • 手术室护士利器损伤的原因及防护对策

    目的 比较不同因素引起的手术室护士利器损伤的异同,找出特定的防护手段和护理措施.方法 通过对该院200名手术室护士在工作中出现的利器损伤情况进行调查,了解利器损伤产生的原因及其影响因素,进一步整理分析相应防护手段与护理措施.结果 ①手术室护士利器损伤事件的发生率基本达到100%;②利器损伤的基本因素主要包括器材质量不过关以及护士心理承受能力不达标等,其中器材问题主要是指安瓿、缝针、针头等产品质量不过关;③经对比,经过相关利器损伤防护对策教育的护士,能够更好的应对手术中出现的利器损伤问题,并尽可能的降低利器损伤发生率及对护士的损害程度.结论 应对手术室护士进行相关的利器损伤常识进行教育,并提高器材的质量改善客观因素,以达到降低利器损伤发生的概率及减少对护士自身损害的目的.

    作者:商丽妍 刊期: 2014年第05期

  • 刍议脊柱结核的手术治疗

    脊柱结核可以说是人类文明的出现而发展的,在青少年当中发病率比较高,也具有一定的传染性.但是随着医学技术的发展,脊柱结核采用手术的方法和成功率越来越高.通过该文的介绍,了解脊柱结核的病灶原理、研究发展现状、手术方法比较,并介绍了该科室近1年收治情况.

    作者:李天泉 刊期: 2014年第05期

中外医疗杂志

中外医疗杂志

主管: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

主办:卫生部医院管理研究所 二十一世纪联合创新医药科学研究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