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天泉
目的 分析探讨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临床急症护理.方法 对收治于该院的87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做出了回顾性分析,并将这87例按照时间先后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两组,观察组45例,行综合护理,对照组42例,行常规护理.结果 两组患者经临床急诊护理之后,观察组再通率为77.78%,对照组再通率为47.62%,观察组再通率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死亡率为8.89%,对照组死亡率为11.90%,观察组患者的死亡率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为13.33%,对照组并发症发生率为26.20% (P<0.05),两组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溶栓急救和临床急诊综合护理可以改善患者预后,降低患者死亡率.
作者:杨艳莉 刊期: 2014年第05期
目的 探讨非营养性吸吮对早产儿的胃肠功能影响和体重增长的影响,以供临床参考和借鉴.方法 随机抽取该科收治的早产儿88例为实验对象.随机将患者分为两组,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干预,实验组患者在常规护理基础上给予非营养性吸吮,对比观察两组患儿护理干预后的胃肠功能和体重增长.结果 实验组患儿在护理干预后,其胃部残留量少,腹胀的消失时间快,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随访患者14 d,实验组患儿体重和头围增长幅度均高于对照组,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为早产儿给予非营养性吸吮有助于减少患儿的胃肠功能紊乱发生率,促进患儿胃肠功能早期成熟,使其体重得以快速增长,值得应用.
作者:方柳英;许炎炷 刊期: 2014年第05期
目的 探讨120例肛周疾病术后患者外用吲哚美辛栓塞肛在镇痛、减少尿潴留方面的疗效.方法 将该科120例肛周疾病术后患者(混合痔72例,肛裂19例,肛瘘14例,肛周脓肿15例)随机分成吲哚美辛栓组(60例)和对照组(60例),两组病人手术后,吲哚美辛栓组每24h给予吲哚美辛100 mg外用塞肛,伤口凡士林油纱加压包扎,对照组伤口凡士林油纱加压包扎,不予药物干预.分别测定两组病人手术后第1天,术后第1次排便当天的疼痛程度,及发生尿潴留的情况对比.结果 吲哚美辛栓组病人手术后第1天,术后第1次排便当天的疼痛VAS疼痛测量评分值低于对照组,吲哚美辛栓组病人术后发生尿潴留的例数低于对照组,两组间比较,吲哚美辛栓组各项指标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 肛周疾病术后外用吲哚美辛栓可减轻疼痛及降低尿潴留并发症的发生率.
作者:张春燕;俞林 刊期: 2014年第05期
目的 探讨温馨产房人性化陪伴分娩护理干预的效果.方法 将入住该院产科的786例产妇随机分为两组,观察组采用温馨待产人性化陪伴分娩护理的方式,对照组采用常规大产房分娩护理的方式,观察两组患者试产成功率、分娩疼痛程度、护理满意度.结果 两组相比较,观察组试产成功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分娩疼痛程度明显较对照组轻,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护理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温馨待产人性化陪伴分娩护理干预,有利于产妇放松情绪,对减轻疼痛,顺利生产,有积极的临床意义.
作者:陈冬玲 刊期: 2014年第05期
针对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在药物分析中的应用进展及探究,分析国际及国内近年来的相关文献,并进行综述与归纳.通过一系列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在方剂中、兴奋剂检测、中药、药动学以及抗生素、天然药物、非甾体抗炎药与心血管的研究等方面中已有很广泛的应用,因为从气相色谱柱分离后的样品为气态,流动相同样是气态,和质谱的进样需求相吻合,比较容易把这两种仪器进行联用,且气-质联用法结合了气相色谱与质谱的特性,补全了两者的缺点,因此有着分析速度快、灵敏度高以及鉴别能力强的有点,能够同时进行待测组分的鉴定与分离,尤其适用于很多组分混合物里面未知组分的定性及定量研究,分析化合物的内部结构,精确的测定化合物所含分子量因此能够用于检测体液中药物及生物样品与代谢物的痕量.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在药物检测方面有着十分大的发展空间.
作者:高立新 刊期: 2014年第05期
目的 研究探讨呼吸机相关性肺炎临床治疗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 回顾性分析该院2010年1月1日-2012年12月31日期间收治的156例呼吸机相关性肺炎患者的临床资料,观察机械通气48 h以上患者,通过患者体温、气管内吸出脓性分泌物、外周血白细胞、痰细菌培养、X线胸片,诊断呼吸机相关性肺炎,将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分别采用头孢他啶和头孢哌酮/舒巴坦进行治疗,对比两组患者疗效的结果以及细菌清除率情况.分析其致病菌,进行汇总.结果 观察组患者的治疗效果以及细菌清除率情况均显著好于对照组(P<0.05).机械通气48 h以上患者中78.2%有呼吸机相关性肺炎.单纯致病菌35例,≥2种致病菌35例.病原菌培养结果:金黄色葡萄球菌27例、铜绿假单胞菌29例、白色念珠菌17例、克雷伯杆菌13例.结论 头孢哌酮/舒巴坦治疗肺炎的疗效较好,绿假单胞菌、金黄色葡萄球菌、白色念珠菌等是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的主要致病菌,该研究就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的流行病学及诊断作出综述并进行积极防治,缩短患者机械通气时间、提高生存率.
作者:唐建新;张贻秋;向志;贺兼斌 刊期: 2014年第05期
目的 探讨高龄原发性高血压(EH)合并2型糖尿病(T2DM)疗员自主神经功能受损情况及心率变异性特点分析.方法 随机选取江苏省钟山干部疗养院住院43例EH疗员为EH组,43例EH合并T2DM疗员为EH+DM组,分别行24 h动态心电图记录,对比两组心率变异性(HRV)指标.结果 EH+DM组的SDNN、SDANN、rMSSD明显低于EH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分别为(112.19±26.06)ms比(127.95±37.17)ms、(102.03±26.88)ms比(115.62±35.92)ms、(30.60±13.69)ms比(35.09±15.36)ms,(P<0.05)];EH+DM组的pNN及年龄、心率与EH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9.12±9.46)%比(10.10±10.34)%;(86.70±3.43)比(87.72±3.55);(76.21±7.40)比(76.10±7.26)(P>0.05)].结论 高龄原发性高血压合并2型糖尿病疗员自主神经功能损害明显.
作者:张宁萍 刊期: 2014年第05期
目的 探讨CT及X线对于强直性脊柱炎(AS)骶髂关节病变的临床价值.方法 选择2010年3月-2012年3月该院收治的90例强直性脊柱炎(AS)骶髂关节病变患者作为观察对象,分别采用CT平扫及X线扫描.分析研究强直性脊柱炎(AS)骶髂关节病变在CT平扫及X线下病变程度以及表现.结果 经不同检测后,90例患者影像显示,CT平扫检出率明显高于X线扫描,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S病变分级诊断人数比较,0级-Ⅳ级诊断人数中CT人数高于X线人数(P<0.05),X线与CT检查在病变级别较低时检测关节数存在差异(P<0.05);Ⅲ级到Ⅳ级病变,两组检查结果无明显差异.结论 临床应用CT平扫对强直性脊柱炎(AS)骶髂关节病变诊断价值较高,更易观察出细小部分及早期病变,为骶髂关节病变分级提供更为明确的依据,且误诊率低,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作者:覃文;张勇军;黄皿 刊期: 2014年第05期
目的 探讨不稳定型心绞痛的临床护理措施和效果.方法 选取该院收治的94例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随机将其分为护理组和常规组,各47例,分别给予两组患者常规护理及系统临床护理干预,比较其治疗总有效率及患者对护理满意度.结果 护理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常规组(P<0.05),护理组患者的护理总满意度明显高于常规组(P<0.05).结论 在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的治疗同时给予其系统有效的临床护理干预,有助于促进临床治疗效果的改善,促进护患关系的改善,有着显著的临床意义.
作者:张晓娜;杨丽霞;贾亚琳 刊期: 2014年第05期
目的 比较不同因素引起的手术室护士利器损伤的异同,找出特定的防护手段和护理措施.方法 通过对该院200名手术室护士在工作中出现的利器损伤情况进行调查,了解利器损伤产生的原因及其影响因素,进一步整理分析相应防护手段与护理措施.结果 ①手术室护士利器损伤事件的发生率基本达到100%;②利器损伤的基本因素主要包括器材质量不过关以及护士心理承受能力不达标等,其中器材问题主要是指安瓿、缝针、针头等产品质量不过关;③经对比,经过相关利器损伤防护对策教育的护士,能够更好的应对手术中出现的利器损伤问题,并尽可能的降低利器损伤发生率及对护士的损害程度.结论 应对手术室护士进行相关的利器损伤常识进行教育,并提高器材的质量改善客观因素,以达到降低利器损伤发生的概率及减少对护士自身损害的目的.
作者:商丽妍 刊期: 2014年第05期
目的 对风湿病患者的抑郁症状展开调查,并采取有效护理措施进行干预,降低患者抑郁症状发生率.方法 回顾分析法是对患有风湿病抑郁症状患者临床资料进行临床回顾、分析的一种方法,该文采用这种方法对该院自2012年2月-2013年2月收治的50例风湿病病患资料进行分析,并采用问卷调查的方法对患者抑郁症状进行统计,从而找到有效护理方法.结果 该院收治的风湿病患者中有23例出现抑郁症状,其与全国常模标准进行参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其中该院有18例病患存在轻度抑郁症状,5例病患存在中度抑郁症状.结论 风湿病患者在长期治疗过程中会出现抑郁症状,因此在护理干预过程中必须重视患者的心理以及情绪变化,采用诱导方式提高患者心情,进而降低抑郁症的发生率.
作者:杨玉霞 刊期: 2014年第05期
目的 探讨研究不同方法治疗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临床疗效.方法 选择该院接诊的46例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平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实验组患者进行经皮椎体成形术治疗,对照组患者进行经皮球囊椎体后凸成形术治疗.结果 实验组治疗所用的骨水泥注入量及骨水泥注入量明显少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患者的术后伤椎高度增加及术后12个月伤椎高度丢失均明显小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前,两组患者的Cobb's角和疼痛VAS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实验组患者的Cobb's角明显低于对照组(P<0.01),实验组患者的疼痛VAS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P<0.01).结论 经皮椎体成形术治疗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临床疗效显著.
作者:杨陈一;唐中尧;刘宇文 刊期: 2014年第05期
目的 探讨采用介入疗法(PCI)治疗老年冠心病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取该院126例经PCI治疗的老年冠心病患者,为老年组,组内老年冠心病患者年龄均在75岁以上;118例年龄<75岁的中青年冠心病患者为中青年组.对两组患者行PCI治疗并于术后6个月及1年后进行随访,比较两组患者手术成功率,术后1年内心脑血管事件及远期心功能改善状况.结果 相比于中青年组的远期心功能情况,老年组患者在1年之后的心脑血管改善方面效果显著,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高龄患者PCI治疗成功率及术后不良反应与中青年相当,且远期心功能改善比后者更加明显.
作者:韦晓军;范晓涌;滕青平;陈玮 刊期: 2014年第05期
目的 探讨采用心内电的生理检查方法和射频消融术进行诊断时发生误诊的原因.方法 对采用心内电的生理检查方法和射频消融术进行诊断治疗,而后在手术中证实为误诊的6例患者的临床诊治资料进行回顾分析.结果 6例患者中有3例患者在术前被诊断为房性心动过速,而在术后分别被证实为不同心壁旁道参与房室折返性的心动过速,有2例患者在术前被诊断为房室折返性心动过速(AVRT),在术后分别证实为房室结折返性心动过速(AVNRT),有1例患者术前诊断为右旁道参与的AVRT,术后证实为房速;6例患者在手术中及时更正消融手段,其射频消融手术均获得成功.结论 在实施消融手术前应该进行详细的术前诊断和心内电的生理检查,以减少误诊的发生.
作者:王红英 刊期: 2014年第05期
目的 探讨分析胃肠功能障碍新生儿的临床特征以及治疗情况,为临床治疗提供参考依据.方法 选择该院所收治的87例胃肠功能障碍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患者的入院先后顺序其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对照组的43例患者采用红霉素来进行治疗,观察组的44例患者采用金双歧联合红霉素来进行治疗,比较两组患儿的临床治疗效果.结果 该研究所有患者在治疗过程中均未出现严重的不良反应以及并发症,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相关症状消失时间、治疗后的复发情况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在对胃肠功能障碍的新生儿进行临床治疗时,金双歧联合红霉素治疗可以取得较好的效果,其临床应用价值相对较高,因此,可以进行大力推广并普及使用.
作者:乔喜娟 刊期: 2014年第05期
目的 探讨中西医结合治疗高龄股骨粗隆间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取该院收治的高龄(70岁以上)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58例,根据患者全身状况及骨折局部病情,其中25例采用以胫骨结节骨牵引为主的保守治疗(非手术组),另33例采用股骨近端髓内钉(PFN)为主的手术治疗(手术组).均辅以中药治疗.比较两组的疗效及预后情况.结果 ①33例手术均顺利进行.手术组骨折愈合时间平均(10.4±1.8)周;非手术组骨折愈合时间平均(18.7±3.5)周.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4.253,P<0.05).②手术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为24.2%;非手术组治疗后并发症发生率为68.0%.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3.509,P<0.01).③随访1~5年,手术组优良率为93.9%;非手术组优良率为72.0%.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5.236,P<0.05).结论 中西医结合治疗高龄股骨粗隆间骨折疗效确切,并发症少,预后好.但临床实践应根据患者情况及医院技术水平灵活选择.
作者:黄珏炜 刊期: 2014年第05期
目的 探讨比较舒普深与头孢哌酮治疗小儿肺炎临床效果.方法 将该院收治的112例肺炎患儿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参考组,各为56例,常规治疗基础上给予观察组患儿舒普深治疗,参考组患儿采用头孢哌酮治疗,比较两组患儿临床治疗效果、临床症状消失时间及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 观察组患儿治疗总有效率为92.9%,参考组患儿治疗总有效率为83.9%,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儿临床症状消失时间明显少于参考组(P<0.05);两组患儿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舒普深治疗小儿肺炎效果明显优于头孢哌酮效果,药效发作快且安全性高,值得推广使用.
作者:韩旭 刊期: 2014年第05期
目的 探讨以家庭为中心的护理模式在小儿隐匿阴茎显露术围手术期中的应用.方法 以该院收治的隐匿阴茎患儿30例及其主要照顾家属为研究对象,随机将研究对象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所有患儿均采用相同的手术方法,对照组在此期间行基础护理,观察组患者在此期间行以家庭为中心的护理方法.比较两组患儿及其家属的术前应激水平和术后的生活质量.结果 观察组患儿术前应激水平低于对照组,患儿家属心理症状轻于对照组,术后患儿生活质量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以家庭为中心的护理模式对于小儿隐匿阴茎显露术围手术期护理有积极意义,其可以降低患儿和家属的应激水平,提高临床治疗和护理的效果.
作者:王建文;吴津成;袁龙梅;张秀琴 刊期: 2014年第05期
目的 探讨婴幼儿药物不良反应的原因、病例特点及临床对策.方法 回顾分析该院46例婴幼儿患者的药物不良反应情况,结合临床实际提出处置对策,指导临床婴幼儿合理正确用药.结果 婴幼儿药物不良反应是多种原因造成,涉及的药物中抗感染药占据大多数,而且药物不良反应(ADR)多在静脉给药时出现.结论 采取综合性的干预措施,可以有效的预防和制止药物不良反应的发生,为合理用药提供有效途径
作者:鱼梅;杨宾 刊期: 2014年第05期
目的 进一步研究牙周炎治疗中,采用改良Widman牙周翻瓣术的临床护理方式,为临床护理提供指导性意见.方法 收集了2012年1月-2013年1月,来该院治疗牙周炎的24例患者120牙的临床资料进行详细研究,将上述患者随机分为两组,12例对照组患者接受常规治疗;12例治疗组患者均接受采用改良Widman牙周翻瓣术治疗.结果 手术均成功进行,随访6个月,无明显出血症状,牙龈形态、色泽均正常.治疗组平均牙周袋深度、平均手术时间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治疗效果满意.结论 改良Widman牙周翻瓣术临床效果显著,尤其是临床护理配合,是影响手术成功以及长期疗效的关键因素.给予患者良好的术前准备、术前护理、术中配合与术后指导,是手术成功的重要因素.
作者:王丽萍 刊期: 2014年第05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