乔喜娟
目的 探讨吉西他滨联合奥沙利铂方案治疗晚期非小细胞肺癌近期疗效及不良反应.方法 将56例确诊的晚期(Ⅲb~Ⅳ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纳入研究,应用吉西他滨(1000 mg/m2 d1,8)+奥沙利铂(130 mg/m2d1)方案化疗,每21 d重复,共进行2周期,观察其近期疗效及血液学、消化道、神经毒性、肾毒性等相关化疗不良反应.结果 化疗2周期后56例患者CR2例(3.57%),PR20例(35.7%),SD16例(28.6%),PD18例(32.1%),总有效率(PR+CR)39.3%,临床收益率(PR+CR+SD)67.9%,化疗相关不良反应主要为白细胞减少、血小板减少和周围神经毒性,但Ⅲ~Ⅳ度的白细胞和血小板下降发生率为分别为12.5%(7/56)、16.1%(9/56),Ⅰ~Ⅱ度神经毒性发生率为35.7%(20/56),可见不良反应轻微,中、重度不良反应发生率低,患者可耐受.结论 晚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应用吉西他滨+奥沙利铂方案化疗,不良反应轻微,疗效确切,耐受性好,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黄俊婷 刊期: 2014年第05期
目的 分析研究冠心病心肌缺血的中西医结合治疗效果.方法 在该院接收治疗的冠心病心肌缺血患者中,随机选取98例,对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并将其平均分成两组,其中对照组49例患者实施常规西药治疗,观察组患者在在此基础上,加上中药实施治疗.后对两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以及患者治疗前后动态心电图指标变化进行分析.结果 经过治疗,观察组和对照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总有效率分别为87.76%和61.22%,其差异明显,两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进行治疗之前,两组患者的动态心电图各项指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实施治疗之后,观察组患者的ST段下移幅度、缺血性发作次数以及发作时间均明显的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冠心病心肌缺血治疗中,实施中西医结合治疗,可以取得良好的临床治疗效果,值得在临床中推广使用.
作者:历红英 刊期: 2014年第05期
目的 探讨以问题为导向的教学方法(PBL)在胃肠外科临床实践带教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将2010级全科医学专业的85名学生设为观察组,并将2009级全科医学专业的80例学生设为对照组,对照组学生采用传统式教学模式,观察组学生则在传统教学的基础上应用PBL教学方法,对比分析不同教学方法对学生的胃肠外科理论考试、行为考评、操作技能等方面的影响.结果 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行为考评、操作技能、理论考试成绩均得到提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教学结束后对两组学生进行问卷调查,其中观察组学生共有82例(96.47%)认为PBL教学方法有利于提高学生操作技能及加深理论知识,81例(95.29%)认为有利于PBL将有利于缩短学生临床实践与理论教学差距.结论 PBL教学方法能有效提高学生胃肠外科学习效率,激发学习学习兴趣,有利于提高学生学习质量.
作者:李启刚 刊期: 2014年第05期
目的 探讨小切口阑尾切除术与传统阑尾切除术的效果.方法 回顾性分析该院2009年1月-2013年6月收治的240例阑尾炎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126例和对照组114例,观察组采取小切口阑尾切除术治疗,对照组采取传统切口治疗.比较两组患者切口长度、手术时间、住院时间、进食时间和术后切口感染率.结果 两组患者在手术时间上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在切口长度、进食时间及住院时间均低于对照组,各项指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患者切口类型对其术后感染的发生率影响较大,观察组患者切口感染发生率为2例(1.59%),而对照组患者切口感染发生率为8例(7.02%),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护理服务满意度显著优于对照组,两者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小切口阑尾切除术治疗阑尾炎的手术效果明显优于传统切口的,其创伤小,恢复快,值得在临床推广.
作者:王凯辉;张选军;吴爱玲 刊期: 2014年第05期
目的 探讨全髋关节置换术术后护理干预对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影响.方法 选取髋关节置换术患者50例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干预组各25例,干预组采用护理干预,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并对两组DVT发生率做比较.结果 干预组有1例在术后1周发生DVT(4%)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对髋关节置换术的患者进行护理干预,能大大降低DVT发生率,从而减轻患者的痛苦,减轻患者经济负担,提高了患者的治愈率,降低患者术后并发症的发生.
作者:姜惠敏 刊期: 2014年第05期
目的 探讨不稳定型心绞痛的临床护理措施和效果.方法 选取该院收治的94例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随机将其分为护理组和常规组,各47例,分别给予两组患者常规护理及系统临床护理干预,比较其治疗总有效率及患者对护理满意度.结果 护理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常规组(P<0.05),护理组患者的护理总满意度明显高于常规组(P<0.05).结论 在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的治疗同时给予其系统有效的临床护理干预,有助于促进临床治疗效果的改善,促进护患关系的改善,有着显著的临床意义.
作者:张晓娜;杨丽霞;贾亚琳 刊期: 2014年第05期
目的 探讨无陪护护理的运行模式在基础护理研究中的影响因素.方法 将2013年1月-2013年6月在该院住院治疗的150例患者分成对照组和实验组(各75人)进行实验,通过实验对无陪护护理服务开展前后患者满意度以及妇科基础.护理合格率进行比较和对比.结果 在无陪护护理服务中基础护理的合格率由以前的86.26%上升到现在的94.68%;患者对全程护理服务的满意度也由89.45%上升到了97.32%,经过Z检验比较发现,患者对护理服务满意度以及基础护理合格率在无陪护护理服务前后的数据差异有统计学意义(Z=7.625,P<0.05,Z=6.42,P<0.05).结论 无陪护护理活动对妇科的基础护理质量的提升有着一定的促进作用,实验数据表明,在临床科室护理工作中无陪护护理服务有着巨大的发展空间和趋势,无陪护护理服务必将推动护理事业的走向快速发展的快车道.
作者:王鑫;闵静 刊期: 2014年第05期
目的 探讨急诊输液室的护理缺陷并总结有效的管理措施.方法 随机抽取在该院急诊输液室进行输液的患者1000例,82例患者存在护理缺陷,分析护理缺陷的情况,依据分析结果制定应对策略,并在对策实施后,再随机分析1 000例患者的护理缺陷情况进行对照性研究.结果 护理缺陷的主要原因是沟通不到位和高危环节因素,两者分别占59.8%和20.7%,护理缺陷对策实施后,沟通不到位以及高危环节因素分别减少了29例和8例,其他也都有明显的减少.结论 通过改变服务理念,对输液服务流程以及服务质量进行优化,能够有效的提高患者的满意度,降低投诉率,促进医患关系的和谐发展.
作者:孙利花;史翱翔 刊期: 2014年第05期
目的 探讨分析尿液干化学隐血与沉渣镜检红细胞检测结果,为临床提高尿液检查准确率提供可靠依据,使患者病情得到及时确诊并给予积极治疗,保障患者预后及生命安全.方法 该次100份尿液样本干化学隐血及沉渣镜检红细胞均由同一名具有专业知识及丰富经验的临床检验医师完成,记录检测结果,给予统计学分析,得出结论.结果 尿液干化学隐血与沉渣镜检红细胞检测结果中,阴性符合率高,为96.49%;微量符合率次之,为76.32%;阳性符合率差,为31.25%.结论 临床应对尿液干化学隐血及沉渣镜检红细胞检测结果为阳性患者进行多种实验室检测,从而确保检测结果准确可靠,尽快确诊患者病情,使其得到及时有效的治疗措施,提高患者治疗效果及预后.
作者:李云娜 刊期: 2014年第05期
目的 探讨分析采用持续小剂量未分馏肝素来治疗严重的脓毒症患者的效果.方法 收集该院从2012年6月-2013年5月期间在ICU的住院患者共有42例,随机分成对照组和治疗组各21例,对于对照组患者使用标准的抗感染与综合治疗,肝素组患者则是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另增加使用小剂量的肝素在稀释以后给予患者静脉滴注,治疗时间为1周.该两组患者在治疗以前和治疗以后都进行APACHEⅡ指标评分,并统计全部患者28 d的病死率.结果 对照组患者的病死率为33.6%;高于肝素组患者(23.8%).但该项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肝素组患者治疗以后的APACHEⅡ评分低于对照组患者(P<0.05),两组患者和治疗以前对比,评分值显著下降(P<0.01).结论 通过静脉持续注射小剂量的未分馏肝素也具有少出血、效果显著和安全性高的优点,值得在医学临床上大力推广.
作者:古丽巴哈尔 刊期: 2014年第05期
目的 探讨采用经阴道的子宫输卵管超声造影对不孕症的诊断价值.方法 选取2012年3月-2013年2月收治的57例不孕症患者,采用超生造影的方法进行诊断,并对该种诊断方法的准确性进行研究.结果 有27例患者的子宫和输卵管都没有异常,有21例患者不孕的原因为输卵管,有9例患者不孕的原因为子宫.结论 对不孕症的患者采用子宫输卵管超声造影的方法进行诊断能够较为准确的分析出不孕的因素,较为安全简便.
作者:胡碧泓 刊期: 2014年第05期
目的 探讨高龄原发性高血压(EH)合并2型糖尿病(T2DM)疗员自主神经功能受损情况及心率变异性特点分析.方法 随机选取江苏省钟山干部疗养院住院43例EH疗员为EH组,43例EH合并T2DM疗员为EH+DM组,分别行24 h动态心电图记录,对比两组心率变异性(HRV)指标.结果 EH+DM组的SDNN、SDANN、rMSSD明显低于EH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分别为(112.19±26.06)ms比(127.95±37.17)ms、(102.03±26.88)ms比(115.62±35.92)ms、(30.60±13.69)ms比(35.09±15.36)ms,(P<0.05)];EH+DM组的pNN及年龄、心率与EH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9.12±9.46)%比(10.10±10.34)%;(86.70±3.43)比(87.72±3.55);(76.21±7.40)比(76.10±7.26)(P>0.05)].结论 高龄原发性高血压合并2型糖尿病疗员自主神经功能损害明显.
作者:张宁萍 刊期: 2014年第05期
目的 对听力筛查中的新生儿进行临床护理,分析其临床疗效.方法 选取于该院进行听力筛查的新生儿215例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其中对照组进行一般的听力筛查护理,而观察组则在对照组基础上行综合性听力筛查护理.统计分析两组新生儿的筛查通过率以及重复率.结果 对照组和观察组新生儿听力筛查通过率分别为71.00%和87.83%,重复率分别为19.00%和6.0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综合护理可有效的提高新生儿听力筛查的通过率,降低复查率.
作者:叶爱彬 刊期: 2014年第05期
脊柱结核可以说是人类文明的出现而发展的,在青少年当中发病率比较高,也具有一定的传染性.但是随着医学技术的发展,脊柱结核采用手术的方法和成功率越来越高.通过该文的介绍,了解脊柱结核的病灶原理、研究发展现状、手术方法比较,并介绍了该科室近1年收治情况.
作者:李天泉 刊期: 2014年第05期
目的 探讨分析Nd:YAG激光治疗皮肤血管性病变的效果.方法 选择2009年2月-2013年1月该院皮肤血管性病变患者245例作为研究对象,根据B超检查提示的病变深浅程度分组,其中A组患者128例,B组患者117例.回顾性分析其临床资料.根据病变的深浅分组,浅表皮肤血管瘤患者归为A组,深浅混合型血管瘤患者归为B组,均接受Nd:YAG激光照射治疗.对比两组患者临床疗效和不良反应的差异性.结果 对比两组临床疗效发现,B组总有效率明显低于A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比两组不良反应发现,两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采用Nd:YAG激光治疗皮肤血管性病变具有较满意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其中对浅表皮肤血管瘤的疗效更好,值得在今后的临床工作中推广应用.
作者:段君辉 刊期: 2014年第05期
目的 探讨中西医结合治疗对原发性高血压患者糖代谢异常的血压动态变化影响.方法 随机将在该院治疗的100例高血压合并糖尿病患者分为两组,对照组(50例)给予氯沙坦治疗,在对照组的基础上,治疗组加服祛痰化瘀方,对两组治疗前后的24h动态血压进行观察.结果 对照组的显效率、有效率、无效率分别为26.0%、56.0%、18.0%,总有效率为82.0%,而治疗组的显效率、有效率、无效率分别为60.0%、30.0%、10.0%,总有效率为90.0%,两组的总有效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11.794,P=0.003).治疗前,两组的动态血压及心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的动态血压及心率均较治疗前的水平有所改善,但治疗组的平均收缩压、平均舒张压及平均心率改善程度优于对照组的(P<0.05).结论 中西医结合治疗对原发性高血压患者糖代谢异常的血压动态具有较大的稳定作用,能有效地降低血压.
作者:林志兴 刊期: 2014年第05期
目的 探讨微创介入脑部血肿在神经内科的治疗效果.方法 选取该院神经内科收治的脑部血肿患者64例,按照就诊顺序将其分成观察组(32例)与对照组(32例)两组,观察组采用微创介入手术治疗,对照组采用药物保守治疗,观察两组临床疗效和治疗前后神经功能缺损评分、生存质量评分.结果 观察组在总有效率上明显高于对照组(90.6%VS62.5%),且观察组在死亡率上明显低于对照组(3.1%VS9.4%)(P<0.05);治疗后,两组的NHISS及QOL较治疗前均有出现明显改善(P<0.05);且观察组的改善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微创介入脑部血肿手术能够有效清除脑部血肿,对患者造成的创伤小,能够改善患者的神经功能,提高生存质量,死亡率低,安全有效,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张永昌 刊期: 2014年第05期
目的 探讨采用心内电的生理检查方法和射频消融术进行诊断时发生误诊的原因.方法 对采用心内电的生理检查方法和射频消融术进行诊断治疗,而后在手术中证实为误诊的6例患者的临床诊治资料进行回顾分析.结果 6例患者中有3例患者在术前被诊断为房性心动过速,而在术后分别被证实为不同心壁旁道参与房室折返性的心动过速,有2例患者在术前被诊断为房室折返性心动过速(AVRT),在术后分别证实为房室结折返性心动过速(AVNRT),有1例患者术前诊断为右旁道参与的AVRT,术后证实为房速;6例患者在手术中及时更正消融手段,其射频消融手术均获得成功.结论 在实施消融手术前应该进行详细的术前诊断和心内电的生理检查,以减少误诊的发生.
作者:王红英 刊期: 2014年第05期
目的 探讨分析1594例患肾脏病者的肾活检资料.方法 选取2010年9月5日-2013年8月26日该院接诊1 594例患肾脏病者,通过免疫荧光予以检查.结果 601例病理为继发性肾小球病症,病理分别有:肾小管及间质型肾脏病症、肥胖相关型肾病、高血压肾病、糖尿病肾病、紫癜性肾炎、乙肝病毒型肾炎、狼疮性肾炎.893例病症为原发性肾小球病症,病理分别有:硬化性肾炎、新月体肾炎、膜增殖性、系膜增殖性、局灶节段硬化、IgM硬化、膜性肾病、微小病变以及IgA肾病.在剩余100例患肾脏病者中,具体病症分别:肾小管-间质病症、感染性疾病以及血管疾病、代谢性疾病、系统性疾病.结论 通过对病理的分析,可使诊断得以明确化,可使肾脏病者得到对症医治,进而使诊治效果得以强化.
作者:刘大刚;张明谦 刊期: 2014年第05期
目的 探究喹诺酮类药物在结核病中的应用效果及安全性分析.方法 分析该院收治的102例结核病患者,依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治疗组54例与对照组48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抗核药物治疗,给用链霉素、乙胺丁醇、异烟肼、利福平.治疗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用喹诺酮类药物.比较两组患者临床疗效及安全性.结果 ①治疗组与对照组总有效率分别为96.3%(52/54),81.3%(39/48),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7.145,P<0.05).②治疗组与对照组比较,在胃肠道反应、过敏反应、神经系统反应、肝肾毒性方面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诺酮类药物与常规抗结核药物联合治疗结核疾病,提高临床总有效率,且无严重不良反应,安全性好,值得作为治疗结核病的首选药物.
作者:云冰 刊期: 2014年第05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