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凯辉;张选军;吴爱玲
目的 探讨艾灸法结合辨证论治原则治疗高脂血症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60例高脂血症的病人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30例,辩证后选取穴位,每穴15 min/次,3次/周;对照组为口服舒降之(辛伐他汀),治疗1片/d,1次/d,晚间顿服.3个月后进行疗效评价.结果 治疗组和对照组在治疗后的血脂水平比治疗前有明显的降低(P<0.05);治疗组总有效率为86.7%,对照组总有效率为66.7%,治疗组较对照组的临床疗效有显著提高(P<0.05).结论 治疗组辨证选穴治疗高脂血症是优于对照组口服辛伐他汀的治疗.
作者:侯璐;牛颜冰 刊期: 2014年第05期
目的 分析血液标本临床检验结果不达标原因,并制定相应的有效措施.方法 分析该院2012年1月-2013年7月采集的4 500份血液标本质量进行分析、统计,寻找血液标本不合格的相关影响因素.结果 全部4 500份血液标本中发现,有230份血液标本不合格,比例为5.1%.并且统计发现标本不达标的常见类型有:样本量少、抗凝不全、溶血问题、凝血问题,其他不合格原因还有输液同侧采集、标本放置时间过长以及盛放血液的容器不当等.结论 临床检验工作中发现主要影响血液标本检验的因素有样本量少、凝血问题、溶血问题以及抗凝不全等.因此,为了提高检验准确性医院检验科应不断完善检验质量控制体系,不断提高检验工作人员的采血规范及专业技能,从而确保临床检验质量.
作者:王燕;徐灵玲;杨梅 刊期: 2014年第05期
目的 探讨120例肛周疾病术后患者外用吲哚美辛栓塞肛在镇痛、减少尿潴留方面的疗效.方法 将该科120例肛周疾病术后患者(混合痔72例,肛裂19例,肛瘘14例,肛周脓肿15例)随机分成吲哚美辛栓组(60例)和对照组(60例),两组病人手术后,吲哚美辛栓组每24h给予吲哚美辛100 mg外用塞肛,伤口凡士林油纱加压包扎,对照组伤口凡士林油纱加压包扎,不予药物干预.分别测定两组病人手术后第1天,术后第1次排便当天的疼痛程度,及发生尿潴留的情况对比.结果 吲哚美辛栓组病人手术后第1天,术后第1次排便当天的疼痛VAS疼痛测量评分值低于对照组,吲哚美辛栓组病人术后发生尿潴留的例数低于对照组,两组间比较,吲哚美辛栓组各项指标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 肛周疾病术后外用吲哚美辛栓可减轻疼痛及降低尿潴留并发症的发生率.
作者:张春燕;俞林 刊期: 2014年第05期
目的 探讨分析妊娠合并血小板减少的病因及围产期处理的作用.方法 选择2010年8月-2012年7月该院妊娠合并血小板减少患者65例作为观察组,分析其病因,围产期给予积极治疗.以同期正常孕产妇为对照组,对比两组孕产妇和围产儿死亡率、剖宫产率、产后出血发生率的差异性.结果 妊娠合并血小板减少的病因包括妊娠期血小板减少症、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妊娠期高血压综合征、肝内胆汗淤积综合征.经围产期积极治疗后未发生一例孕产妇和围产儿死亡.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剖宫产率较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产后出血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对妊娠合并血小板减少患者围产期给予积极治疗,采取剖宫产手术分娩方式可保证孕产妇和围产儿生命安全,控制产后出血,具有积极的临床意义.
作者:李红梅 刊期: 2014年第05期
目的 了解微血管减压术对面肌痉挛的临床治疗方法,探讨微血管减压术治疗面肌痉挛的临床效果.方法 对该院201 1年4月-2013年12月收治的30例面肌痉挛患者的临床治疗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经过分析显示,导致面肌痉挛患者发病的原因主要为因为血管压迫患者的面部神经出脑干区,从而导致了患者面部出现机械性的搏动刺激而造成的;在使用微血管减压术进行治疗的30患者,后的有效率为100%,术后有7例出现头痛,耳鸣,听力下降等常见并发症,但经过治疗半年后都逐渐得以恢复.结论 微血管减压术对治疗面肌痉挛的临床疗效显著,复发率低,并发症少,值得临床予以推广.
作者:于春雷;张弘 刊期: 2014年第05期
目的 探讨血浆B型脑钠肽(BNP)联合高敏C反应蛋白(Hs-CRP)在心力衰竭患者中的浓度与临床诊断及预后的意义和相关研究.方法 抽取自2012年1月-2013年1月之间该院心内科住院治疗的心力衰竭患者82例,称为实验组;随机抽取在这一阶段时间内健康人群80例为对照组;抽取他们入院当天和治疗后第3天、第20天血清样本,测定BNP、Hs-CRP的含量.结果 患者发病当天的血清中BNP、Hs-CRP的含量均增高,明显高于对照组.发病第3天浓度达高峰值,以后逐日下降,20天左右达低水平,与对照组基本持平,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在诊断和评价心力衰竭时,BNP、Hs-CRP的血清含量变化均能反应心力衰竭的严重程度,是判断心力衰竭变化的有效指标.
作者:董娜;胡黎明 刊期: 2014年第05期
目的 比较静脉应用蔗糖铁和口服多糖铁复合物对尿毒症血透患者肾性贫血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 选取46例尿毒症血透患者,随机分为静脉治疗组和口服治疗组各23例联合EPO治疗,治疗12周比较观察2组肾性贫血疗效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 治疗后,两组Hb、Hct、SF、TSAT均较治疗前明显增高,且静脉组上升幅度高于口服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静脉组不良反应少于口服组.结论 静脉应用蔗糖铁治疗尿毒症肾性贫血较口服铁剂更加安全有效,不良反应发生率低.
作者:丁洋;李曼;李放 刊期: 2014年第05期
目的 对比分析腰椎间盘突出患者的CT与MRI影像的特点以及诊断价值.方法 选取2005年12月-2010年3月期间收治患者105例,全部被确诊为腰椎间盘突出,对这些患者的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使用的检查手段均是CT和MRI影像,对检查结果进行分析,比较二者之间的不同.结果 使用MRI影像检查时,有101例患者的检查结果准确,准确率高达96.1%;使用CT检查时,有95例患者的检查结果准确,准确率为90.48%,二者之间虽然有差异,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使用MRI影像检查时,表现主要是病变髓核低信号以及髓核异位,使用CT检查时,主要的表现是髓核的边缘模糊,髓核突出、异位以及锐角征等.结论 无论是使用MRI还是使用CT技术,在诊断腰椎间盘突出时,诊断价值都比较高,在临床上可以将这两种方面结合起来,这样可以提高诊断的准确率.
作者:陈红 刊期: 2014年第05期
医学是一门实验性很强的学科,医学中的大多数理论都是通过实验得到的,而医学院校与现在的许多高校一样,都肩负着授课、实验和科研等多重任务.目前,随着我国信息与网络技术的飞速发展,医学院校实验室的管理也逐渐信息化,并且这一管理呈现不断上升的趋势.对实验室进行系统而又科学的管理已成为了医学院校实验室管理员的当务之急.医学院校实验室信息化管理主要包括了实验室教学管理系统、实验课程管理以及实验室信息发布等.而该文主要从我国医学院校当前的实验室管理现状,再结合我院的一些实际情况,对医学院校实验室管理方式进行了综合性的论述.
作者:任银祥;方玲;杨旭光;宋焱峰 刊期: 2014年第05期
目的 探讨重症脑外伤患者早期良肢位摆放的护理方法,总结些许护理经验,从而为临床提供借鉴意义.方法 选取该院2012年3月-2013年4月内收治的重症脑外伤患者80例,按照患者人院顺序进行编号、抽取,奇数为治疗组,偶数为护理组,各40例.治疗组给予常规治疗,护理组则在给予这些患者基础治疗的基础上,对患者进行早期良肢位的摆放,包括仰卧位、患侧在下方的侧卧位以及患侧在上方的侧卧位.根据患者病情的不同给予不同的良肢位摆放方式,在治疗重症脑外伤上起着极为重要的促进作用.结果 治疗组患者有3例出现并发症;护理组经过一段时期的良肢位摆放和康复治疗,没有1例患者出现并发症,肢体功能未出现异常.结论 对重症脑外伤患者进行早期的良肢位摆放可以有效降低并发症,为之后的康复打好了重要的基础.
作者:李小萌 刊期: 2014年第05期
目的 探讨对于治疗急性的肾功能衰竭时采用连续性肾脏替代疗法的治疗效果及护理体会.方法 选取该院2011年1月-2013年3月期间接受治疗的50例肾功能衰竭急性患者,随机将患者分成两组,分别是实验组和传统组,每组有患者25例,其中实验组采取连续性的肾脏替代疗法并接受优质护理,而传统组患者则是采用传统治疗方法和护理措施,对照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结果 通过对照治疗,实验组取得较为理想的治疗和护理效果,其中有21例患者的肾功能得到恢复,其中BUN指标为(18.8±3.9) mmol/l,Cr为(156.4±50.6) umol/l,有4例患者死亡,原因是多器官发生功能障碍.传统组有16例患者肾功能恢复,有9例患者由于发生多脏器功能障碍而死亡.结论 通过对比,连续性肾脏替代疗法和传统间歇性的透析比较,有血液的动力学更加稳定,使溶质的清除率提高,炎性的介质得到清除,较好的生物相容性,还可以使高分解的代谢得到有效的控制,并且使身体的水电解质以及酸碱平衡得以维持等优点,具有临床推广价值
作者:李琴;姚坤花;蒋玉兰 刊期: 2014年第05期
目的 对妊娠期高血压疾病患者治疗中硫酸镁的应用效果进行分析.方法 随机选取来该院进行治疗的112例妊娠期高血压疾病患者,所有患者均采用硫酸镁实施治疗,后对患者的尿酸、血尿素氮、动脉压以及肌酐变化进行详细的分析,以此总结出硫酸镁在妊娠期高血压疾病患者治疗中的应用效果.结果 患者治疗后的平均动脉压和治疗前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患者治疗后的血尿素氮、尿酸以及肌酐指标和治疗前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在妊娠期高血压疾病患者治疗中,采用硫酸镁可以对其临床各项指标进行有效的改善,从而提高临床治疗效果,因此硫酸镁在妊娠期高血压疾病患者治疗中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可以在临床中推广使用.
作者:刘秀美 刊期: 2014年第05期
目的 研究并分析通心络对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消退作用.方法 选取该院收治并发现有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形成的高脂血症患者86例,将其分为两组,研究组43例患者给予通心络进行治疗,对照组43例患者给予辛伐他汀治疗;并对两组患者经治疗后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水退的变化等作回顾性分析与比较.结果 给予通心络治疗的研究组患者动脉硬化改善率、斑块消退情况明显优于给予辛伐他汀治疗的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对于血脂的改善情况,两组在血液各指标测定中各有优势.结论 采用通心络胶囊治疗患者的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具有较好的作用,但在调节血脂方面与辛伐他汀各有优势,基于两药对患者均无明显的不良作用,在临床用药中,为提高其治疗效果,可考虑两药合用.
作者:于晶 刊期: 2014年第05期
目的 探讨和研究多重耐药菌株感染管理上存在的问题与相关建议.方法 通过对目前相关案例的分析找出管理上存在的问题,建立监控机制,采取有效管理措施进行防控,避免多重耐药菌的感染和传播,维护患者的安全和健康.结果 加强对多重耐药菌感染的防范力度是减少感染的有效措施.结论 从多方面入手,建立完善的防控体系,明确职责,改变观念,是提高多重耐药菌感染控制的必要条件.
作者:史翱翔;孙利花 刊期: 2014年第05期
目的 通过对胃大部切除手术的患者进行饮食护理,观察患者的临床反应,探讨饮食护理在胃大部切除手术患者中的临床价值.方法 将该院2012年6月-2013年6月收治的80例胃大部切除手术患者作为观察目标,对其中的40例患者采取普通常规护理,另外40例患者采用饮食护理,通过对这两组进行对比观察,记录患者的临床效果.结果 采用饮食护理的40例患者中胃功能逐渐恢复正常的有35例,无明显效果的有2例,另外3例的胃功能恢复较慢,统计得出有效率是95%;而采取常规护理的40例患者中,胃功能恢复正常的有25例,无明显效果的有9例,另外6例见效缓慢,护理有效率为77.5%.结论 对胃大部切除手术患者采取饮食护理能够有效地提高患者的胃功能,促进患者的身体恢复速度,是一项值得广泛应用的治疗方法.
作者:郭蕊 刊期: 2014年第05期
目的 探讨微创介入脑部血肿在神经内科的治疗效果.方法 选取该院神经内科收治的脑部血肿患者64例,按照就诊顺序将其分成观察组(32例)与对照组(32例)两组,观察组采用微创介入手术治疗,对照组采用药物保守治疗,观察两组临床疗效和治疗前后神经功能缺损评分、生存质量评分.结果 观察组在总有效率上明显高于对照组(90.6%VS62.5%),且观察组在死亡率上明显低于对照组(3.1%VS9.4%)(P<0.05);治疗后,两组的NHISS及QOL较治疗前均有出现明显改善(P<0.05);且观察组的改善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微创介入脑部血肿手术能够有效清除脑部血肿,对患者造成的创伤小,能够改善患者的神经功能,提高生存质量,死亡率低,安全有效,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张永昌 刊期: 2014年第05期
目的 探讨小切口阑尾切除术与传统阑尾切除术的效果.方法 回顾性分析该院2009年1月-2013年6月收治的240例阑尾炎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126例和对照组114例,观察组采取小切口阑尾切除术治疗,对照组采取传统切口治疗.比较两组患者切口长度、手术时间、住院时间、进食时间和术后切口感染率.结果 两组患者在手术时间上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在切口长度、进食时间及住院时间均低于对照组,各项指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患者切口类型对其术后感染的发生率影响较大,观察组患者切口感染发生率为2例(1.59%),而对照组患者切口感染发生率为8例(7.02%),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护理服务满意度显著优于对照组,两者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小切口阑尾切除术治疗阑尾炎的手术效果明显优于传统切口的,其创伤小,恢复快,值得在临床推广.
作者:王凯辉;张选军;吴爱玲 刊期: 2014年第05期
目的 总结分析经皮外周静脉插管(PICC)置管肿瘤患者并发症和依从性的护理中护理干预的影响作用.方法 随机选取该院收治的肿瘤患者90例,并随机将其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每组各有患者45例,所有患者在入院都均执行常规护理,而实验组针对肿瘤PICC置管的并发症和依从性增加护理干预,通过对比分析两组患者的并发症发生率和治疗依从性等,来确定护理干预在PICC置管肿瘤患者并发症和依从性的护理中护理干预的影响作用.结果 采取了护理干预的实验组发生感染、静脉炎等并发症的概率明显较低,而治疗完全依从比例明显增高,部分依从和完全不依从比例显著降低.结论 护理干预可显著减少PICC置管并发症,还可有效改善治疗的依从性,在临床上具有重要作用.
作者:张秋梅 刊期: 2014年第05期
目的 探讨分析人性化护理措施在血液净化中心的实施及应用效果.方法 选取该院收治的100例血液净化患者,随机分成两组,对照组为50例,采用常规护理模式,实验组为50例,采用人性化护理模式,分析比较两组病例护理干预后的各项情况.结果 实验组的并发症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实验组患者满意率显著高于对照组,两组病例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在血液净化中心实施人性化护理干预措施可以营造良好的护患关系,提高患者满意率,减少并发症的发生率,有利于患者恢复健康,值得临床护理推广使用.
作者:舒珍菊 刊期: 2014年第05期
目的 探讨采用介入疗法(PCI)治疗老年冠心病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取该院126例经PCI治疗的老年冠心病患者,为老年组,组内老年冠心病患者年龄均在75岁以上;118例年龄<75岁的中青年冠心病患者为中青年组.对两组患者行PCI治疗并于术后6个月及1年后进行随访,比较两组患者手术成功率,术后1年内心脑血管事件及远期心功能改善状况.结果 相比于中青年组的远期心功能情况,老年组患者在1年之后的心脑血管改善方面效果显著,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高龄患者PCI治疗成功率及术后不良反应与中青年相当,且远期心功能改善比后者更加明显.
作者:韦晓军;范晓涌;滕青平;陈玮 刊期: 2014年第05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