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婴幼儿药物不良反应分析探讨

鱼梅;杨宾

关键词:药物不良反应, 婴幼儿, 分析探讨
摘要:目的 探讨婴幼儿药物不良反应的原因、病例特点及临床对策.方法 回顾分析该院46例婴幼儿患者的药物不良反应情况,结合临床实际提出处置对策,指导临床婴幼儿合理正确用药.结果 婴幼儿药物不良反应是多种原因造成,涉及的药物中抗感染药占据大多数,而且药物不良反应(ADR)多在静脉给药时出现.结论 采取综合性的干预措施,可以有效的预防和制止药物不良反应的发生,为合理用药提供有效途径
中外医疗杂志相关文献
  • 人性化护理对脑出血并发症发生率的影响

    目的 了解个性化护理应用于脑出血并发症的临床方法,探讨个性化护理对脑出血并发症发生率的临床影响.方法 将该院收治的80例脑出血患者作为观察对象,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40例,使用传统的常规护理方法进行护理;观察组40例,采用个性化护理方法进行护理,然后观察两组患者的并发症发生情况及临床效果并进行对比分析.结果 经过分析显示,观察组患者痊愈率远高于对照组,死亡率远低于对照组,两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同时,观察组的并发症发生率远低于对照组,而且住院时间远少于对照组,两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对脑出血患者实施个性化护理,可以有效的降低患者并发症发生率和死亡率,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值得临床予以推广.

    作者:张秋野;王洪波;梁玉侠 刊期: 2014年第05期

  • 重症急性胰腺炎的内科疗效探讨

    目的 对重症急性胰腺炎治疗中内科综合治疗的临床疗效进行探讨.方法 选取该院收治的重症急性胰腺炎56例,回顾性分析患者临床资料及内科综合治疗方法,对内科治疗临床效果进行分析.结果 治疗后,治愈率为51.79%,治疗总有效率为82.14%.在治疗期间有5例患者(8.93%)出现不良反应,经对症治疗后,2d后患者不良反应症状缓解.患者病死率为3.57%.结论 在重症急性胰腺炎治疗中,内科综合治疗临床效果显著,可有效缓解患者临床症状,降低患者病死率,大幅提高患者生活质量,值得在临床中推广.

    作者:王爱平 刊期: 2014年第05期

  • 剖宫产后瘢痕子宫妊娠阴道分娩的选择及分析

    目的 探讨剖宫产后瘢痕子宫妊娠阴道分娩的选择.方法 选取该院妇产科2012年6月-2013年5月瘢痕子宫妊娠850例为研究对象其中未试产剖宫产797例;阴道分娩53例.结果 未试产剖宫产797例再次剖宫产孕妇出现死亡情况2例,出现并发症36例,主要是盆腔感染以及出血;阴道分娩53例,试产过程中不完全子宫破裂改剖宫产5例,子宫破裂2例,无死亡情况.结论 在剖宫产后瘢痕子宫妊娠阴道分娩的选择上,不能单纯认为再次剖宫产是好的选择,在通过相关的检查和专业医师的临床指导意见下,采用阴道分娩的效果优于剖宫产,也能够避免并发症等问题.

    作者:张苑华;何淑贞 刊期: 2014年第05期

  • 连续肾脏替代疗法治疗重症急性肾功能衰竭的护理探讨

    目的 探讨对于治疗急性的肾功能衰竭时采用连续性肾脏替代疗法的治疗效果及护理体会.方法 选取该院2011年1月-2013年3月期间接受治疗的50例肾功能衰竭急性患者,随机将患者分成两组,分别是实验组和传统组,每组有患者25例,其中实验组采取连续性的肾脏替代疗法并接受优质护理,而传统组患者则是采用传统治疗方法和护理措施,对照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结果 通过对照治疗,实验组取得较为理想的治疗和护理效果,其中有21例患者的肾功能得到恢复,其中BUN指标为(18.8±3.9) mmol/l,Cr为(156.4±50.6) umol/l,有4例患者死亡,原因是多器官发生功能障碍.传统组有16例患者肾功能恢复,有9例患者由于发生多脏器功能障碍而死亡.结论 通过对比,连续性肾脏替代疗法和传统间歇性的透析比较,有血液的动力学更加稳定,使溶质的清除率提高,炎性的介质得到清除,较好的生物相容性,还可以使高分解的代谢得到有效的控制,并且使身体的水电解质以及酸碱平衡得以维持等优点,具有临床推广价值

    作者:李琴;姚坤花;蒋玉兰 刊期: 2014年第05期

  • PBL教学在胃肠外科临床实践带教中的应用

    目的 探讨以问题为导向的教学方法(PBL)在胃肠外科临床实践带教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将2010级全科医学专业的85名学生设为观察组,并将2009级全科医学专业的80例学生设为对照组,对照组学生采用传统式教学模式,观察组学生则在传统教学的基础上应用PBL教学方法,对比分析不同教学方法对学生的胃肠外科理论考试、行为考评、操作技能等方面的影响.结果 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行为考评、操作技能、理论考试成绩均得到提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教学结束后对两组学生进行问卷调查,其中观察组学生共有82例(96.47%)认为PBL教学方法有利于提高学生操作技能及加深理论知识,81例(95.29%)认为有利于PBL将有利于缩短学生临床实践与理论教学差距.结论 PBL教学方法能有效提高学生胃肠外科学习效率,激发学习学习兴趣,有利于提高学生学习质量.

    作者:李启刚 刊期: 2014年第05期

  • 川芎嗪对肥胖性高血压大鼠症状的改善作用研究

    目的 探讨川芎嗪对肥胖性高血压大鼠高血压和肥胖症状的改善作用.方法 采用高脂饮食诱导并筛选出肥胖性高血压大鼠,根据实验设计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实验组给予连续12周50 mg/(kg·d)的川芎嗪灌胃处理,对照组仅给予同等体积的生理盐水,于12周后分析两组的收缩压、体重、肥胖相关指标(Lee氏指数、三酰甘油、总胆固醇和脂肪系数)及不同部位(腹股沟、腹膜后、附睾、肠系膜和全身)的脂肪水平.结果 实验组的收缩压、体重、肥胖相关指标及不同部位的脂肪水平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川芎嗪灌胃对肥胖性高血压大鼠的高血压和肥胖症状有改善作用,效果突出.

    作者:马俊梅 刊期: 2014年第05期

  • 高龄股骨粗隆间骨折的中西医治疗探讨

    目的 探讨中西医结合治疗高龄股骨粗隆间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取该院收治的高龄(70岁以上)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58例,根据患者全身状况及骨折局部病情,其中25例采用以胫骨结节骨牵引为主的保守治疗(非手术组),另33例采用股骨近端髓内钉(PFN)为主的手术治疗(手术组).均辅以中药治疗.比较两组的疗效及预后情况.结果 ①33例手术均顺利进行.手术组骨折愈合时间平均(10.4±1.8)周;非手术组骨折愈合时间平均(18.7±3.5)周.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4.253,P<0.05).②手术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为24.2%;非手术组治疗后并发症发生率为68.0%.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3.509,P<0.01).③随访1~5年,手术组优良率为93.9%;非手术组优良率为72.0%.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5.236,P<0.05).结论 中西医结合治疗高龄股骨粗隆间骨折疗效确切,并发症少,预后好.但临床实践应根据患者情况及医院技术水平灵活选择.

    作者:黄珏炜 刊期: 2014年第05期

  • 整形美容手术者围手术期心理干预的观察效果

    目的 探讨整形美容手术者围手术期心理干预措施及应用效果.方法 选取该院收治的46例整形美容手术者,随机均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护理,观察组患者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采用心理干预,比较两组患者SAS评分、SDS评分和护理满意度的差异.结果 观察组患者护理满意度为95.7%(22/23),高于对照组的65.2%(15/23),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SAS和SDS评分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为整形美容手术者围手术期提供全程系统化的心理干预措施,可显著改善患者的不良心理反应,提高护理满意度.

    作者:魏娜 刊期: 2014年第05期

  • 根据细菌培养和药敏试验选用抗菌药物

    目的 探讨抗菌药物的使用情况及细菌耐药率的变化趋势.方法 收集该院住院患者2010年6月--2013年6月3年间尿液、血液、痰和分泌物等标本,用于进行致病菌分离培养和药敏试验;同时,根据WHO推荐的限定日剂量(Defined DailyDose,DDD)计算用药频度(DDDs),并统计3年间该院每年抗菌药物的消耗总量,分析该院抗生素应用情况.结果 抗生素的DDDs与细菌耐药率具有一定相关性,两个变量之间的相关系数r为0.8745~0.9807,相关系数的显著程度(P<0.05).结论 临床上应合理使用抗生素,尽量避免细菌耐药性的产生.

    作者:张旻;卢少华 刊期: 2014年第05期

  • 临床生化检验的质量控制措施

    目的 探讨如何提高临床生化检验质量.方法 分析影响生化检验质量的相关因素,然后提出提升生化检验质量的相关举措.结果 影响生化检验质量的因素包括:生理因素,药物及饮食因素,标本采集、处理及保存因素,试剂因素,设备因素,检测方法及检验人员素质等.根据相关影响因素,采取有针对性的质控举措,以提升生化检验质量,确保检验结果真实可靠.结论 分析影响检验结果的相关因素,并采取有针对性的质控举措,可有效提升检验质量,为疾病的预防、诊断及治疗提供精确、可靠的科学依据.

    作者:谭尚华 刊期: 2014年第05期

  • 应用化学发光免疫测定法在梅毒螺旋体抗体检测中的作用

    目的 探讨化学发光免疫测定法在梅毒螺旋体抗体检测中所起的作用.方法 选取160例梅毒患者及135例非梅毒患者的血清,分别采用化学发光免疫测定法、RPR法、TPPA法分别检测血清中的梅毒螺旋体抗体.结果 对照组的敏感性分别为97.0%、76.3%和98.3%.RPR法的敏感性与特异性明显低于化学发光免疫测定法、TPPA法,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化学发光免疫测定法和TPPA法相比,敏感性和特异性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梅毒的化学发光免疫测定法的敏感性和特异性较高,是一种方便、准确的检测方法.

    作者:林炳柱;刘小燕 刊期: 2014年第05期

  • 多重耐药菌株感染管理的问题与建议

    目的 探讨和研究多重耐药菌株感染管理上存在的问题与相关建议.方法 通过对目前相关案例的分析找出管理上存在的问题,建立监控机制,采取有效管理措施进行防控,避免多重耐药菌的感染和传播,维护患者的安全和健康.结果 加强对多重耐药菌感染的防范力度是减少感染的有效措施.结论 从多方面入手,建立完善的防控体系,明确职责,改变观念,是提高多重耐药菌感染控制的必要条件.

    作者:史翱翔;孙利花 刊期: 2014年第05期

  • 甲状腺手术中喉返神经损伤的探讨

    目的 探讨研究甲状腺手术中喉返神经损伤的因素及预防措施.方法 对在该院进行甲状腺手术的200例患者进行研究,200例患者中显露喉返神经患者49例,未显露喉返神经患者151例,统计所有患者发生喉返神经的几率.结果 200例甲状腺手术患者共发生4例喉返神经损伤,发生几率为2.00%,其中不暴露喉返神经的手术方式发生损伤几率为0.66%,暴露喉返神经的手术方式损伤几率为6.12%,两者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由于喉返神经的解剖部位复杂,所以在进行甲状腺手术时,注意喉返神经的解剖部位,术中小心操作,有助于减少喉返神经的损伤几率.

    作者:张瑞广;廖斌;林春玲 刊期: 2014年第05期

  • 宫腔镜在子宫内膜息肉诊治中的应用效果探究

    目的 对宫腔镜在子宫内膜息肉(EMP)诊治中的临床效果进行观察并探讨.方法 对2011年9月-2013年5月该院诊断为EMP的患者110例病例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经病理分析显示110例EMP患者,经过宫腔镜检查诊断为EMP的为102例,诊断符合率为92.7%,经阴道超声诊断为EMP的患者为81例,诊断符合率为75.5%.宫腔镜检查的诊断符合率明显高于阴道超声检查的诊断符合率.确诊后宫腔镜下予以定位刮宫术,手术成功率100%,时间(16±1)min,出血量(32±13.1)mL.不孕患者妊娠率68.3%(41/60),非不孕患者妊娠率78.0%(39/50).结论 宫腔镜对EMP的诊断准确率高,宫腔镜下手术治疗EMP耗时短、手术期间出血少、总体临床疗效更好,减轻患者负担,是目前EMP治疗的较佳手术方法,值得在临床上进一步推广应用.

    作者:苏芳 刊期: 2014年第05期

  • B型脑钠肽联合高敏C反应蛋白在心力衰竭患者中的应用研究

    目的 探讨血浆B型脑钠肽(BNP)联合高敏C反应蛋白(Hs-CRP)在心力衰竭患者中的浓度与临床诊断及预后的意义和相关研究.方法 抽取自2012年1月-2013年1月之间该院心内科住院治疗的心力衰竭患者82例,称为实验组;随机抽取在这一阶段时间内健康人群80例为对照组;抽取他们入院当天和治疗后第3天、第20天血清样本,测定BNP、Hs-CRP的含量.结果 患者发病当天的血清中BNP、Hs-CRP的含量均增高,明显高于对照组.发病第3天浓度达高峰值,以后逐日下降,20天左右达低水平,与对照组基本持平,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在诊断和评价心力衰竭时,BNP、Hs-CRP的血清含量变化均能反应心力衰竭的严重程度,是判断心力衰竭变化的有效指标.

    作者:董娜;胡黎明 刊期: 2014年第05期

  • 吉西他滨联合奥沙利铂方案治疗晚期非小细胞肺癌临床探讨

    目的 探讨吉西他滨联合奥沙利铂方案治疗晚期非小细胞肺癌近期疗效及不良反应.方法 将56例确诊的晚期(Ⅲb~Ⅳ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纳入研究,应用吉西他滨(1000 mg/m2 d1,8)+奥沙利铂(130 mg/m2d1)方案化疗,每21 d重复,共进行2周期,观察其近期疗效及血液学、消化道、神经毒性、肾毒性等相关化疗不良反应.结果 化疗2周期后56例患者CR2例(3.57%),PR20例(35.7%),SD16例(28.6%),PD18例(32.1%),总有效率(PR+CR)39.3%,临床收益率(PR+CR+SD)67.9%,化疗相关不良反应主要为白细胞减少、血小板减少和周围神经毒性,但Ⅲ~Ⅳ度的白细胞和血小板下降发生率为分别为12.5%(7/56)、16.1%(9/56),Ⅰ~Ⅱ度神经毒性发生率为35.7%(20/56),可见不良反应轻微,中、重度不良反应发生率低,患者可耐受.结论 晚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应用吉西他滨+奥沙利铂方案化疗,不良反应轻微,疗效确切,耐受性好,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黄俊婷 刊期: 2014年第05期

  • 刍议PDCA循环法在医院消毒供应管理中的应用

    目的 探讨PDCA循环法在医院消毒供应管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将该院消毒供应中心应用PDCA循环法的32名护理人员作为观察组,将2009年6月-2010年6月消毒供应室没有采用PDCA循环法时的30例护理人员作为对照组,对两组器具、器械等工作效率、人员满意率等进行对比.结果 对两组清洗、包装、抽检等合格率以及日处理量、各个科室满意率、本科室学习主动性进行对比,观察组均高于对照组.结论 PDCA循环法在医院消毒供应管理中的应用,可有效提高工作效率和质量,提高护理人员综合素质,增强科室满意度,值得推广和应用.

    作者:张权;康坦坦 刊期: 2014年第05期

  • 蔗糖铁与口服铁剂治疗尿毒症肾性贫血

    目的 比较静脉应用蔗糖铁和口服多糖铁复合物对尿毒症血透患者肾性贫血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 选取46例尿毒症血透患者,随机分为静脉治疗组和口服治疗组各23例联合EPO治疗,治疗12周比较观察2组肾性贫血疗效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 治疗后,两组Hb、Hct、SF、TSAT均较治疗前明显增高,且静脉组上升幅度高于口服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静脉组不良反应少于口服组.结论 静脉应用蔗糖铁治疗尿毒症肾性贫血较口服铁剂更加安全有效,不良反应发生率低.

    作者:丁洋;李曼;李放 刊期: 2014年第05期

  • 辩证选穴治疗高脂血症的临床研究

    目的 探讨艾灸法结合辨证论治原则治疗高脂血症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60例高脂血症的病人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30例,辩证后选取穴位,每穴15 min/次,3次/周;对照组为口服舒降之(辛伐他汀),治疗1片/d,1次/d,晚间顿服.3个月后进行疗效评价.结果 治疗组和对照组在治疗后的血脂水平比治疗前有明显的降低(P<0.05);治疗组总有效率为86.7%,对照组总有效率为66.7%,治疗组较对照组的临床疗效有显著提高(P<0.05).结论 治疗组辨证选穴治疗高脂血症是优于对照组口服辛伐他汀的治疗.

    作者:侯璐;牛颜冰 刊期: 2014年第05期

  • 手法复位石膏托外固定治疗桡骨远端骨折83例疗效观察

    目的 探讨观察手法复位石膏托外固定治疗桡骨远端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 对2010年1月-2012年6月收治的83例桡骨远端骨折应用手法复位石膏托外固定治疗的患者进行临床观察,采用Dienst腕关节评分进行功能评价.结果 全部83例患者随访11~40月,平均17.8个月.术后腕关节功能优良率:Fernandez分型Ⅰ型骨折95.5%,Ⅱ型骨折50%,Ⅲ型骨折18.2%,Ⅳ型和Ⅴ型骨折0.0%.结论 手法复位石膏托外固定治疗Fernandez分型Ⅰ型桡骨远端骨折效果满意,而对于非Ⅰ型骨折疗效不理想,临床治疗中应当慎重选择.

    作者:李瑛;阙武堂;池晓玲;林权德 刊期: 2014年第05期

中外医疗杂志

中外医疗杂志

主管: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

主办:卫生部医院管理研究所 二十一世纪联合创新医药科学研究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