向凤娇
目的 探讨丙泊酚、芬太尼复合小剂量咪唑安定静脉麻醉在妇产科门诊手术中的应用疗效与安全性.方法 选取2011年3月-2013年3月该院妇产科门诊收治的门诊手术患者600例,纳入该研究当中.据统计学分配原则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每组300例患者,对照组麻醉选用丙泊酚、芬太尼,实验组则选用丙泊酚、芬太尼联合小剂量咪唑安定麻醉.比较两组患者在术前麻醉药用量、麻醉起效时间、麻醉苏醒时间情况,比较所有研究对象术中术后不良反应情况.结果 两种麻醉方式在妇产科门诊手术中均展现出了良好的麻醉疗效,但是实验组患者展现出更优于对照组患者的疗效(P<0.05),麻醉不良反应两组均有出现,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丙泊酚、芬太尼复合小剂量咪唑安定静脉麻醉在妇产科门诊手术麻醉中具有更好的疗效,且安全性高,值得推广应用.
作者:郭琪 刊期: 2014年第06期
目的 探讨阿司匹林治疗抗心磷脂抗体(ACA)反复流产的临床效果.方法 回顾性分析该院2012年5月-2013年6月期间收治的42例抗心磷脂抗体反复流产患者的临床资料,将其平均分成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采用黄体酮、HCG治疗,观察组采用阿司匹林配合黄体酮、HCG治疗,比较分析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结果 观察组21例患者服用阿司匹林治疗,其活产率达到85.7%,流产率为14.3%,转阴率为38.1%;对照组活产率达到23.8%,流产率为76.2%,转阴率为9.5%,两组治疗效果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采用阿司匹林治疗抗心磷脂抗体反复流产患者,能够有效提高孕妇分娩率,且无不良反应,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张静 刊期: 2014年第06期
目的 对泌尿外科感染与手术切口感染的相关性进行分析,并探讨其护理特点.方法 选取在该院行泌尿外科手术患者135例作为研究对象,回顾性分析所有对象的泌尿系感染情况及手术切口感染情况.结果 术后手术部位感染发生率为12.59%(17/135),共分离病原菌679株,其中以金黄色葡萄球菌(18.41%)和大肠埃希菌(14.73%)为主.手术部位发生感染的患者皮下组织采样病原菌检出率高于手术部位未发生感染的患者;手术切口病原菌耐药率高于未发生感染的病原菌耐药率;发生切口感染的患者术前泌尿系统感染发生率高于未发生切口感染的患者.在这些手术切口发生感染的患者中,有10例患者并发泌尿系感染,其中8例患者分离的病原菌为葡萄球菌属.结论 患者术前泌尿系感染是手术切口发生感染的一项重要原因,因此应术前对泌尿系感染患者进行相应护理是降低术后切口感染的重要举措.
作者:朱凤琴 刊期: 2014年第06期
目的 分析血液净化对急性中毒救治及护理情况,有利于更好指导血液透析护理工作的开展.方法 分析该院血液净化中心自1994年8月-2012年12月收治的急性中毒86例患儿临床资料,结合患儿治疗经过和结果论述护理经验和体会.结果 86例患儿男47例,女39例,平均6.2岁.前3位中毒原因分别是毒鼠强(15例)、卡马西平(15例)、百草枯(12例).患儿均在内科治疗同时接受血液灌流治疗(1~10次),大部分病例经治疗好转出院.结论 血液灌流可以有效治疗儿童急性中毒,在治疗过程中加强内科治疗护理及心理护理可以有效辅助血液净化治疗,使治疗效果及预后更佳理想.
作者:张克玲 刊期: 2014年第06期
目的 探讨该市泌尿生殖系统支原体感染及药敏情况.方法 应用支原体培养、鉴定、计数及药敏试验试剂盒对608例泌尿生殖道感染患者进行支原体培养和鉴定,并进行9种常用抗菌药物的药敏试验.结果 608例泌尿生殖道感染患者中,支原体培养阳性264例,阳性率为43.42%;男、女支原体感染率分别为22.7%、48.4%.支原体感染主要以解脲脲原体(Uu)感染为主,阳性率为83.71%.对支原体感染产生敏感性较高的抗菌类药物主要包括强力霉素、四环素、交沙霉素、原始霉素.结论 泌尿生殖道感染以Uu为主,泌尿生殖系统支原体感染经验用药可选用交沙霉素、四环素、强力霉素和原始霉素.
作者:武晓敏;张丽媛;李占霞 刊期: 2014年第06期
目的 探讨分析气腹压腹腔镜术中,二氧化碳气腹压力对小儿生命体征的影响,并寻求有效护理措施,增加手术的安全性.方法 回顾2012年7月-2013年1月期间小儿腹腔镜手术患者60例,按照气腹压的高低将其分成A(高压)、B(中压)、C(低压)3组,3种患儿气腹压分别为8 mmHg(0.1333kPa=1 mmHg)、6 mmHg、4 mmHg.观察各组患儿在不同时间段心率(HR)、平均动脉压(MAP)、呼吸频率(RR)以及血气指标的变化情况.结果 气腹压越高的患儿,对其循环系统与呼吸系统的影响越明显.结论 为保证顺利完成小儿腹腔镜手术,减少对其生命体征的影响,应采用低CO2气腹压.
作者:肖亮 刊期: 2014年第06期
目的 探讨研究0级糖尿病足的中药护理效果及护理经验.方法 选取该院在2010年2月-2013年6月收治的90例0级糖尿病足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40例,采用常规护理干预,观察组50例在常规治疗基础上采用中药足浴护理,观察两组患者治疗效果并将临床资料作回顾性分析.结果 治疗4周后两组患者的糖尿病足临床症状均有改善,但观察组的效果更为明显,有效率高达90.0%,其中基本治愈11例,显效19例,有效15例,无效5例;对照组有效率为72.5%,其中基本治愈7例,显效13例,有效9例,无效11例,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0级糖尿病足患者采用中药泡足治疗能有效改善皮肤发凉、灼痛感、麻木感等症状,缓解患者的痛苦,操作简单方便,安全性高,值得在临床上推广.
作者:何雪飞;苏雪松 刊期: 2014年第06期
目的 观察和比较盐酸埃克替尼与厄洛替尼在化疗失败的晚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中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 选择26例晚期化疗失败的非小细胞肺癌患者,随机分入埃克替尼组和厄洛替尼组.其中埃克替尼组13例,厄洛替尼组13例,观察比较两组近期疗效及毒副反应.结果 埃克替尼组完全缓解0例,部分缓解3例,稳定5例,有效率为23.1%,疾病控制率61.6%.厄洛替尼组完全缓解0例,部分缓解2例,稳定7例,有效率为15.4%,疾病控制率69.2%.两组有效率及疾病控制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毒副反应类似,主要为皮疹,均可耐受.结论 埃克替尼在化疗失败的晚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中的疗效及不良反应与厄洛替尼相似,是该类患者的新选择.
作者:黄英 刊期: 2014年第06期
目的 研究观察肺炎支原体肺炎合并支气管哮喘患儿的血小板活化状态.方法 选取2011年6月-2013年6月于该院进行诊治的56例肺炎支原体肺炎合并支气管哮喘患儿为观察组,同时将同期的56名体检示健康儿童设为对照组,然后将两组儿童的血小板活化指标进行检测与比较,并比较观察组中轻度、中度、重度哮喘与急性、慢性感染患儿的检测结果.结果 观察组患儿的血小板活化指标均高于对照组,且观察组中重度哮喘息儿高于轻度与中度哮喘患儿,中度哮喘患儿则高于轻度哮喘患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急性与慢性感染患儿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肺炎支原体肺炎合并支气管哮喘患儿的血小板活化指标呈现较高的状态,因此应注重对患儿此方面的监测与改善.
作者:程静辉;杨皎莹 刊期: 2014年第06期
对非瓣膜病房颤患者的血栓栓塞危险有两个评分系统,即传统的CHADS2评分和2010年欧洲指南推荐的CHA2DS2-VASC评分,此两评分到底孰优孰劣一直存在争论,该文结合我国非瓣膜病房颤的抗凝现状、两评分提出的历背景、理念及我国目前的实际情况加以比较后认为CHADS2评更符合我国的国情.
作者:刘骅;刘启明 刊期: 2014年第06期
目的 探讨干部保健对象的合理健康评估方法及健康管理效果.方法 以该院保健科2010年3月-2013年4月接受健康评估的235例老年干部病例做观察组,同时选取该院门诊接受体检的200例健康患者为健康对照组,按照健康评估流程对患者进行健康评估,观察两组健康指标差异.结果 观察组在疾病治疗率及原发性高血压、高血脂、冠心病及糖尿病几种疾病的患病率上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血压、血脂、血糖这些疾病危险因素治疗率及控制率与对照组相比有明显优势(P<0.05).结论 良好的健康评估流程对干部保健意义重大,在治疗控制疾病危险因素,慢性病综合防治上发挥了重要作用.
作者:刘敏;王波 刊期: 2014年第06期
目的 研究罗哌卡因与布比卡因应用于剖宫产腰硬联合麻醉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取2010年10月-2013年5月该院收治的准备剖宫产的孕妇120例,随机分为A组和B组,每组60例,A组应用罗哌卡因进行麻醉,B组应用布比卡因进行麻醉,观察两组的麻醉效果并且观察两组的不良反应.结果 A组患者感觉阻滞时间明显长于B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感觉恢复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两组运动阻滞起效时间和运动恢复时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麻醉优良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不良反应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 罗哌卡因与布比卡因在剖宫产腰硬联合麻醉中效果相当,但是罗哌卡因对母体循环影响较小,不良反应发生率较低,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黎洪林 刊期: 2014年第06期
目的 探讨研究无偿献血人群初筛乙肝、ALT及血红蛋白检测情况及应对措施.方法 选择2010年3月-2013年2月到该中心参加无偿献血的献血者初筛血液标本共161 720份,对所有血液标本进行检测;2010年3月-2013年2月该市无偿献血人数随着年份的变化呈下降趋势,HBsAg不合格人群比例为2.34%,ALT不合格人群比例为7.81%,Hb不合格比例为0.38%,总检测不合格比例为10.53%.结论 该市乙肝病毒携带者、ALT情况不容乐观,应加强对传染病流行态势变化的观察及预防策略制定.
作者:陈承益 刊期: 2014年第06期
目的 探讨评价欣普贝生(缓释型前列腺素E2栓)用于计划分娩的有效性及安全性.方法 选取有引产指征,无阴道试产禁忌证,Bishop评分≤6分的孕妇588例(其中包括足月胎膜早破23例),对用药前后宫缩开始出的时间、临产时间、宫颈Bishop评分的变化、分娩方式、胎心与羊水情况、新生儿评分及不良反应等进行观察.结果 显效率为57.1%,有效率为24.7%,总有效率为81.8%.397例经阴道分娩,191例行剖宫产终止妊娠.结论 欣普贝生(缓释型前列腺素E2栓)用于计划分娩效果好,不良反应小,使用方便而安全.
作者:陆奕华;崔艳双;吴星光 刊期: 2014年第06期
目的 观察CRP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中具有的诊断价值,并与WBC,ESR指标在检测感染阳性率,治疗效果以及疾病预后等方面进行对比,讨论其优势所在及优势机制.方法 选择60例确诊为急性加重期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入院后测定WBC,ESR,CRP,使用抗生素抗感染7d后,选取COPD缓解期的住院病人作为对照组进行对比研究,检测WBC,ESR,CRP等指标.结果 3种检测指标中CRP的下降幅度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 WBS,ESR治疗后组间检出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动态监测血清CRP对于评价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患者病情,具有检测阳性率高,不受药物影响并且能够预测预后的临床意义.
作者:靳核心 刊期: 2014年第06期
目的 探讨股骨近端锁定钢板治疗股骨粗隆A3型(AO分型)骨折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采用股骨近端锁定钢板治疗的28例股骨粗隆A3型(AO分型)骨折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 该组患者的手术时间平均为(55.4±13.2)min、术中出血量平均为(259.6±55.3)mL,术后无钢板断裂和伤口感染病例,除1例患者髋关节活动受限,出现中度疼痛外,其余均达到骨性愈合.髋关节Sande功能评分优22例(78.57%),良5例(17.86%),可1例(3.57%),优良率为96.43%.结论 采用股骨近端锁定钢板治疗股骨粗隆横行骨折更加符合生物学固定原则,且具有操作简单,疗效可靠的优点,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孙连益;廖怀章 刊期: 2014年第06期
该文主要介绍了高血压患者在住院期间的心理护理、药物指导以及出院后的护理等方面的连续性护理状况,特别是对高血压患者在出院后如果没有得到家庭及社区的延续治疗和护理,随着出院时间的增长,患者的自我调理、健康保健、服药依从性降低,直接影响病情发展及治疗效果的现象进行剖析.进而阐述连续性护理是改善患者生活质量、保证患者生命安全的重要方式.得出连续性护理能够使高血压患者得到完整、系统、连续的护理,从而提高服药依从性、维持血压的正常水平、减少并发症、降低再住院率的良好效果,并且可以很好的改善高血压患者治疗环境和方式,提高高血压患者的生活质量.
作者:李颖 刊期: 2014年第06期
目的 探讨慢性肾功能衰竭患者血液透析时低血压的原因及防治.方法 选择50例血液透析低血压者(低血压组),与50例无低血压患者(对照组)进行相关因素比较,并对低血压组的治疗进行分析.结果 50例慢性肾功能衰竭患者共进行血液透析4082例次,发生低血压441例次发生率为10.8%,低血压组与对照组对比,透析间期体重增长率、超滤量(FUV)及超滤率(FUR)较高(P>0.05);而血钠、血红蛋白(Hb)、血浆白蛋白(Alb)、血肌酐(Scr)及尿素氮(BUN)较低(P<0.05).结论 血液透析中发生低血压其主要原因为体液超滤过多过快、营养不良,心功能不全等,一旦出现应早期发现,及时治疗,立即处理低血压,防止严重并发症发生以提高透析效果,提高透析患者的生存质量.
作者:张莉森 刊期: 2014年第06期
目的 探讨健康教育在胸外科患者围术期气道管理的应用效果.方法 将该院胸外科2010年1月-2013年1月收治的78例行择期手术患者随机等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两组均给予常规护理,仅观察组加用健康教育,分析两组术后咳痰情况、肺部感染发生情况、对护理评价及睡眠质量情况.结果 观察组的咳痰有效率(94.9% vs.74.4%,P<0.05)和护理舒适度均高于对照组(69.2% vs.41.0%,P<0.05),肺部感染率低于对照组(10.3% vs.33.3%,P<0.05).观察组的睡眠良好率为74.4%,高于对照组的43.6%(P<0.05).结论 在胸外科患者围术期气道管理中实施健康教育的效果较好,改善咳痰、睡眠情况及护理质量并降低感染,可在胸外科术后护理中进行推广.
作者:邹俊霞 刊期: 2014年第06期
目的 探讨分析语言唤醒对全身麻醉苏醒期患者苏醒时间和躁动发生程度的影响.方法 选取2008年12月-2010年5月60例在该院行气管插管全身麻醉的腹部手术的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患者单纯给予麻醉准备、麻醉诱导维持及常规处理,观察组患者同时给予麻醉语言唤醒.比较两组患者的苏醒时间和躁动发生的程度.结果 两组患者在自主呼吸时间上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是两组患者在呼之眨眼时间、呼之握拳时间及拔管时间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发生躁动的患者为30%(9/30),对照组发生躁动的患者为50%(15/30).观察组患者的躁动情况优于对照组,两组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语言唤醒能够缩短全身麻醉苏醒患者的苏醒时间,减少其躁动的发生次数,有一定的临床应用价值.
作者:王跃斌;孙广运;何常佑 刊期: 2014年第06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