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中医辨证治疗82例类风湿性关节炎的临床疗效观察

朱一文;招仕富;江启华;苏晓雯

关键词:中医辨证, 类风湿性关节炎, 疗效
摘要:目的 探讨分析在类风湿性关节炎的临床治疗中中医辨证疗法的疗效.方法 对2010年1月-2013年1月期间收治的类风湿性关节炎患者中选取82例进行分组研究,分别为41例观察组(采取中医辨证治疗)与41例对照组(采取西药治疗),经过3个月的治疗后,对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进行对比研究.结果 经过3个月的治疗后,两组患者的疗效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其中观察组具有明显优势.结论 给予类风湿性关节炎患者采取中医辨证治疗,疗效明显,值得推广.
中外医疗杂志相关文献
  • 护理干预对心胸外科患者术后睡眠障碍的影响

    目的 探讨护理干预对心胸外科患者术后睡眠障碍的影响.方法 对照组患者接受心胸外科常规治疗和护理,研究组患者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实行特殊睡眠护理干预.采用匹兹保睡眠指数量表(PSQI)评分法评价患者睡眠质量,同时观察记录两组患者的睡眠状况.结果 对照组患者PSQI总分为(11.27±4.99),研究组患者PSQI总分为(5.76±4.12).与对照组相比,研究组患者的PSQI的得分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对照组相比,研究组患者的入睡困难,早醒,睡眠中断和醒后难睡状况得到显著改善(P<0.05).结论 对心胸外科手术患者实施护理干预可显著改善患者术后的睡眠质量,也可改善预后,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陈喆 刊期: 2014年第06期

  • 序贯机械通气治疗COPD合并Ⅱ型呼吸衰竭38例临床分析

    目的 探讨序贯机械通气在抢救COPD合并呼吸衰竭患者中的临床使用价值.方法 将76例COPD合并呼吸衰竭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8例,观察组给予序贯机械通气治疗,对照组仅采取有创机械通气治疗.结果 观察组的机械通气时间、入住ICU时间、重新插管和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的发生例数均少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序贯机械通气明显使COPD合并呼吸衰竭患者的机械通气时间及住院时间缩短,并且能减少其呼吸相关性肺炎发生率和再插管率,效果显著,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李勇 刊期: 2014年第06期

  • 丙基硫氧嘧啶对妊娠合并甲状腺功能亢进孕妇甲状腺功能及妊娠结局影响的观察

    目的 探讨丙基硫氧嘧啶(PTU)影响妊娠合并甲状腺功能亢进(甲亢)孕妇甲状腺功能及妊娠结局的影响.方法 选择该院妇产科2007年1月-2012年12月收治的150例妊娠合并甲亢的患者作为观察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78例,对照组72例.观察组予PTU 300 mg/d口服,对照组确诊后未能定期检测甲状腺功能而自行停药,或拒绝PTU药物治疗.结果 观察组TT3、TT4、FT3、FT4、TSH水平均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早产或流产、PTU剖宫产、妊娠高血压、心力衰竭、重度子痫明显低于对照组,而足月产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的围生儿发生胎儿窘迫、低体重儿、新生儿甲亢、转入NICU发生率均显著低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规范的PTU治疗能很好地改善妊娠合并甲亢患者的孕期甲状腺功能,减低甲亢对孕妇及新生儿的危害,改善妊娠结局,且对新生儿畸形率无显著的影响,是一种相对安全和有效的治疗方法.

    作者:李利波;庄晖;李艳兰 刊期: 2014年第06期

  • 口服轮状病毒疫苗免疫效果及安全性研究文献综述

    目的 评价口服轮状病毒减毒活疫苗(Oral Rotavirus Attenuated Live Vaccine,ORV)的免疫效果及安全性.方法 电子检索《中国知网》、《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万方全文数据库》、等数据库,将有关接种口服轮状病毒疫苗的保护效果及安全性的研究进行Meta分析.结果 共纳入9篇文献,有5项疫苗保护率研究,4项为疫苗接种对临床表现的研究,4项安全性研究.大多数研究疫苗保护率都在74%以上,高达86.4%;定性检测结果Ⅰ、Ⅱ、Ⅲ、Ⅳ、LLR型抗体阳转率分别为75.00%、66.67%、63.16%、75.86%、76.47%.定量检测各型抗体4倍增长率分别为60.38%、50.94%、45.28%、52.83%、47.17%.归纳各研究者的报导,轮状病毒口服疫苗的副反应有体温反应和消化道反应两类,无严重不良反应和死亡报告.结论 接种口服轮状病毒疫苗可以不同程度地降低轮状病毒感染性腹泻的发病,减少重症病例及缩短病程;接种后反应轻微多为一过性反应,具有良好的保护效果和安全性.

    作者:杨海云 刊期: 2014年第06期

  • 胃肠外科早期再手术50例分析

    目的 探讨胃肠外科早期再手术的原因及临床死亡率,为临床预防早期再手术提供依据.方法 回顾分析该院胃肠外科早期再手术50例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 再手术原因主要有:消化道出血、消化道瘘、吻合口狭窄、急性腹膜炎、误伤十二指肠穿孔修补术后再穿孔、腹腔脓肿等,该组患者术后死亡共5例(19.23%);治愈21例(80.77%).主要死亡原因在于患者再手术后感染及过多失血引起的多器官功能衰竭综合征(MODS).结论 胃肠外科手术早期再手术与前次手术密切相关,首次手术处理失误常会导致再手术.此外,手术术后并发症以及判断失误等原因均会导致再手术,因此,有效降低再手术的发生率以及再手术的死亡率的关键在于首次手术时的合理选择术式、术中严格规范操作,同时广大医务工作者应加强自身业务素质,端正手术态度.

    作者:王凤记 刊期: 2014年第06期

  • 608例泌尿生殖道支原体的检测及药敏分析

    目的 探讨该市泌尿生殖系统支原体感染及药敏情况.方法 应用支原体培养、鉴定、计数及药敏试验试剂盒对608例泌尿生殖道感染患者进行支原体培养和鉴定,并进行9种常用抗菌药物的药敏试验.结果 608例泌尿生殖道感染患者中,支原体培养阳性264例,阳性率为43.42%;男、女支原体感染率分别为22.7%、48.4%.支原体感染主要以解脲脲原体(Uu)感染为主,阳性率为83.71%.对支原体感染产生敏感性较高的抗菌类药物主要包括强力霉素、四环素、交沙霉素、原始霉素.结论 泌尿生殖道感染以Uu为主,泌尿生殖系统支原体感染经验用药可选用交沙霉素、四环素、强力霉素和原始霉素.

    作者:武晓敏;张丽媛;李占霞 刊期: 2014年第06期

  • 健康教育在胸外科患者围术期气道管理的应用效果分析

    目的 探讨健康教育在胸外科患者围术期气道管理的应用效果.方法 将该院胸外科2010年1月-2013年1月收治的78例行择期手术患者随机等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两组均给予常规护理,仅观察组加用健康教育,分析两组术后咳痰情况、肺部感染发生情况、对护理评价及睡眠质量情况.结果 观察组的咳痰有效率(94.9% vs.74.4%,P<0.05)和护理舒适度均高于对照组(69.2% vs.41.0%,P<0.05),肺部感染率低于对照组(10.3% vs.33.3%,P<0.05).观察组的睡眠良好率为74.4%,高于对照组的43.6%(P<0.05).结论 在胸外科患者围术期气道管理中实施健康教育的效果较好,改善咳痰、睡眠情况及护理质量并降低感染,可在胸外科术后护理中进行推广.

    作者:邹俊霞 刊期: 2014年第06期

  • 应用体外膜肺治疗重症肺炎的护理

    目的 分析探讨体外肺膜对重症肺炎的治疗疗效和有效的护理方法.方法 选取该院收治的3例重症肺炎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对其采用体外肺膜治疗,观察患者的生命体征并做好病情评估,积极采取有效的护理手段加强对管道护理、呼吸道护理、病区环境的管理,还需密切关注出血等并发症状.结果 1例患者因原发性疾病不能治愈死亡,其余2例患者治愈康复.结论 对应用体外肺膜重症肺炎患者进行严密监测和有效护理是成功治愈的有效保证.

    作者:蔡坤燕 刊期: 2014年第06期

  • 痰湿瘀论治代谢综合征的临床研究

    目的 观察从痰湿瘀论治疗代谢综合征的临床疗效,为临床上代谢综合征的治疗提供依据.方法 选择该院2011年1月-2013年5月接收的、确诊为代谢综合征的86例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均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43例.所有患者均给予基础治疗,包括饮食控制、适量运动、减轻体重等予以控制血糖、血压、血脂,对照组在此基础上给予盐酸二甲双胍肠溶片,250 mg欣,3次/d,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给予二陈汤合大柴胡汤,治疗3个月后,比较两组患者血糖指标(空腹血糖;餐后2h血糖)、血脂指标(三酰甘油;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血压指标(收缩压;舒张压)和体重指数.结果 治疗前两组患者血糖指标、血脂指标、血压指标和体重指数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3个月后,观察组患者空腹血糖为(7.41±0.1)mmol/L,餐后2h血糖为(10.23±1.1)mmol/L、三酰甘油为(2.03±0.7)mmol/L,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为(2.56±0.4)mmo1/L,收缩压为(100.9±2.5)mmHg,舒张压为(69.1±2.3)mmHg和体重指数为(25.1:±0.5)kg/m2,与对照组相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从痰湿淤论组方的二陈汤合大柴胡汤能够明显改善代谢综合征患者的高血糖、高血脂、高血压和肥胖等症状,具有良好的临床效果,值得临床推广和进一步研究.

    作者:张晗;刘金苓 刊期: 2014年第06期

  • 肾衰宁片与百令胶囊联合应用治疗慢性肾衰竭疗效观察

    目的 探讨观察中药肾衰宁片联合应用百令胶囊治疗慢性肾衰竭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 选取该院2011年4月-2013年3月门诊及住院的慢性肾衰竭病例64例,随机分成A、B两组,A组为治疗组,B组为对照组,两组均给予低脂低盐低蛋白优质饮食、纠正酸碱平衡失调及降压等常规治疗,A组(治疗组)在常规治疗的同时加用肾衰宁片及百令胶囊,60d为1个疗程,分别在治疗前及治疗60d化验患者的血清尿素氮、肌酐、尿酸的数值及病人临床症状改善情况.结果 治疗60d后,肾衰宁片与百令胶囊联合应用治疗组与治疗前及对照组比较,肌酐、血清尿素氮明显降低(P<0.05),同时治疗组患者的临床症状得到改观.结论 使用肾衰宁与百令胶囊联合应用治疗慢性肾功能衰竭,能有效降低血清肌酐、尿素氮,改善肾功能衰竭患者的肾功能和临床症状,推迟CRF进展.

    作者:唐敏 刊期: 2014年第06期

  • 应用双水平正压通气联合呼气末正压治疗神经源性肺水肿46例临床观察

    目的 探讨应用双水平正压通气(BiPAP)联合呼气末正压(PEEP)通气治疗神经源性肺水肿的疗效.方法 对46例神经源性肺水肿患者经过及时采用双水平正压联合呼气末正压通气治疗.在该模式下使用气道压力释放通气(APRV)策略,分别比较观察同步间歇强制通气(SIMV)模式、BiPAP模式治疗后2h、BiPAP模式治疗后24h的血氧饱和度(SP02)、酸碱度值(pH)、动脉氧分压(PaQ2)、动脉二氧化碳分压(PaCQ2).结果 机械通气由SIMV模式调整为BiPAP模式后,46例患者的血气分析SpQ2和PaQ2明显改善(P<0.05),未见明显并发症.结论 BiPAP联合PEEP支持通气是治疗神经源性肺水肿快速和有效的方法.

    作者:佟贵锋;王新平 刊期: 2014年第06期

  • 罗哌卡因与布比卡因应用于剖宫产腰硬联合麻醉的临床效果比较

    目的 研究罗哌卡因与布比卡因应用于剖宫产腰硬联合麻醉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取2010年10月-2013年5月该院收治的准备剖宫产的孕妇120例,随机分为A组和B组,每组60例,A组应用罗哌卡因进行麻醉,B组应用布比卡因进行麻醉,观察两组的麻醉效果并且观察两组的不良反应.结果 A组患者感觉阻滞时间明显长于B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感觉恢复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两组运动阻滞起效时间和运动恢复时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麻醉优良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不良反应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 罗哌卡因与布比卡因在剖宫产腰硬联合麻醉中效果相当,但是罗哌卡因对母体循环影响较小,不良反应发生率较低,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黎洪林 刊期: 2014年第06期

  • 丙泊酚、芬太尼复合小剂量咪唑安定静脉麻醉在妇产科门诊手术中的疗效与安全性分析

    目的 探讨丙泊酚、芬太尼复合小剂量咪唑安定静脉麻醉在妇产科门诊手术中的应用疗效与安全性.方法 选取2011年3月-2013年3月该院妇产科门诊收治的门诊手术患者600例,纳入该研究当中.据统计学分配原则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每组300例患者,对照组麻醉选用丙泊酚、芬太尼,实验组则选用丙泊酚、芬太尼联合小剂量咪唑安定麻醉.比较两组患者在术前麻醉药用量、麻醉起效时间、麻醉苏醒时间情况,比较所有研究对象术中术后不良反应情况.结果 两种麻醉方式在妇产科门诊手术中均展现出了良好的麻醉疗效,但是实验组患者展现出更优于对照组患者的疗效(P<0.05),麻醉不良反应两组均有出现,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丙泊酚、芬太尼复合小剂量咪唑安定静脉麻醉在妇产科门诊手术麻醉中具有更好的疗效,且安全性高,值得推广应用.

    作者:郭琪 刊期: 2014年第06期

  • 0级糖尿病足的中药护理观察

    目的 探讨研究0级糖尿病足的中药护理效果及护理经验.方法 选取该院在2010年2月-2013年6月收治的90例0级糖尿病足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40例,采用常规护理干预,观察组50例在常规治疗基础上采用中药足浴护理,观察两组患者治疗效果并将临床资料作回顾性分析.结果 治疗4周后两组患者的糖尿病足临床症状均有改善,但观察组的效果更为明显,有效率高达90.0%,其中基本治愈11例,显效19例,有效15例,无效5例;对照组有效率为72.5%,其中基本治愈7例,显效13例,有效9例,无效11例,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0级糖尿病足患者采用中药泡足治疗能有效改善皮肤发凉、灼痛感、麻木感等症状,缓解患者的痛苦,操作简单方便,安全性高,值得在临床上推广.

    作者:何雪飞;苏雪松 刊期: 2014年第06期

  • 咳喘三伏贴防治小儿哮喘临床疗效观察

    目的 探讨观察咳喘三伏贴防治小儿哮喘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取2010年7月-2013年7月期间在该院门诊接收和住院治疗的哮喘患儿140例,随机分为治疗组70例与对照组70例.对照组患儿给予斯奇康肌注治疗,治疗组患儿在夏季头伏、二伏、三伏的第1天进行咳喘三伏贴穴位敷贴治疗.对两组患儿的治疗前后效果进行观察和对比.结果 两组患儿在治疗前病情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对照组和治疗组比治疗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0.01).治疗前、后两组患儿之间的血IL-4、IFN-γ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咳喘三伏贴防治小儿哮喘的临床效果较为明显,使Th1/Th2的平衡得到调节,使血清体液免疫水平得到调节和上升,使抵抗力得到加强,降低哮喘患儿外感和哮喘的发作次数,同时也使哮喘发作的程度降低,对哮喘的发生进行控制.

    作者:陈汶钰 刊期: 2014年第06期

  • 改良B-Lynch缝合术在剖宫产术中宫缩乏力性产后出血中的应用

    目的 探讨改良B-Lynch缝合术在剖宫产术中宫缩乏力性产后出血中的应用价值,为临床提供更加安全、有效的参考.方法 选择2010年3月-2011年7月进入该院进行剖宫产手术术中宫缩乏力性产后出血的患者88例,依照患者入院顺序的不同,随机将患者分为试验组(偶数组44例)以及对照组(奇数组44例)分别使用改良B-Lynch缝合术与传统治疗产后出血相关术式进行治疗,对比观察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观察指标包括两组患者的失血量、手术时间以及并发症情况.结果 ①与对照组相比,试验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更短,患者的失血量也更少,两组对比结果显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②试验组患者没有出现术后并发症情况,对照组患者出现切口愈合不良3例,子宫循环不良4例,两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改良B-Lynch缝合术与传统传统治疗产后出血相关术式相比,在临床应用过程中,不仅手术时间短、止血速度快,还有着更高的成功率等优点,值得临床大力推广应用.

    作者:郁文君;林珏莹 刊期: 2014年第06期

  • 探讨多层螺旋CT多平面重建和三维重建在胫骨平台骨折中的临床应用价值

    目的 对多层螺旋CT多平面重建和三维重建在胫骨平台骨折治疗中的临床应用价值加以分析与探讨.方法 选取该院收治的胫骨平台骨折患者38例作为研究的对象,并对其影像学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并且分析X线平片和多层螺旋CT的多平面重建以及三维重建的结果.结果 分析发现,通过多层螺旋CT的多平面重建以及三维重建,能够清晰地显示出胫骨平台骨折线的走行、关节面的塌陷程度以及碎骨块的移位等情况.手术前能够对骨折进行正确的评价与分型,进而对治疗加以指导.结论 通过多层螺旋CT的多平面重建以及三维重建,可以清晰、立体且直观的将胫骨平台骨折的形态显示出来,对骨折的诊断以及后期的治疗极为有利.

    作者:亚俊;蔡学光;李滔 刊期: 2014年第06期

  • 经直肠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对前列腺癌的诊断与鉴别诊断价值

    目的 采用经直肠腔内彩色多普勒超声对前列腺增生症及前列腺癌进行检测,通过其血流动力学特点,反映前列腺增生症与前列腺癌血供情况,评价对前列腺增生症与前列腺癌诊断与鉴别诊断的意义.方法 应用经直肠彩超对50例良性前列腺增生症(BpH)和30例前列腺癌(Pca)进行检测,测量前列腺大小,观察尿道前列腺动脉,对前列腺内动脉血流情况进行分级,测量阻力指数(Resistance Index,RI).结果 前列腺增生症(BPH)组体积明显增大,多为强回声结节,主要分布在内腺.前列腺癌(Pca)组体积增大,多为低回声结节,主要分布在外腺且双侧叶不对称.前列腺癌血流分级、阻力指数(RI)均高于前列腺增生,两组各项指标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前列腺癌的血流丰富,阻力指数RI> 0.75.结论 经直肠彩色多普勒超声显示的血流分级及血流参数RI对前列腺增生和前列腺癌的诊断与鉴别诊断具有重要作用.

    作者:罗志雄;欧阳征仁 刊期: 2014年第06期

  • 血清检查在胰腺癌早期诊断中的应用发展

    胰腺癌是于消化系统常见的恶性肿瘤,全球发病率占所有癌症患者的比例为1.7%~2.5%,虽然诊断和治疗技术有大幅大提高,但患者5年生存率仍然低于6%,因此早期诊断和及时治疗具有积极的临床意义,为提高确诊率,该院主要采用血清肿瘤标志物和蛋白表达检测来进行筛选.该文详细阐述两类肿瘤标志物即蛋白质类肿瘤标志物(CEA、Span-1)和糖类标志物(CA199、CA242、CA50)来探讨血清检查在胰腺癌早期诊断中的应用和发展.

    作者:陈廷玉;付文广;雷正明 刊期: 2014年第06期

  • 卧位颈椎复位联合药物治疗在椎动脉型颈椎病的临床应用

    目的 研究卧位颈椎复位联合药物治疗在椎动脉型颈椎病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取该院2011年4月-2012年1月确诊并收治的颈椎病患者,其中男37例、女45例,年龄在19~68岁之间,平均(41.7±6.3)岁病程在9 h~32年之间.所有患者分为临床组和参照组,临床组应用卧位颈椎手法复位治疗联合药物治疗,参照组单纯应用与临床组相同的药物治疗方案,对比两组综合疗效情况.结果 临床组优良率为90.24%,参照组优良率为41.46%,临床组其优良率显著好于参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卧位颈椎复位联合药物治疗能够针对椎动脉型颈椎病的根本致病机理,纠正颈椎解剖结构错位,促进脑部供血,故治疗颈动脉型颈椎病疗效确切.

    作者:熊国龙 刊期: 2014年第06期

中外医疗杂志

中外医疗杂志

主管: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

主办:卫生部医院管理研究所 二十一世纪联合创新医药科学研究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