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应用双水平正压通气联合呼气末正压治疗神经源性肺水肿46例临床观察

佟贵锋;王新平

关键词:神经源性肺水肿, 双水平气道正压通气, 呼气末正压
摘要:目的 探讨应用双水平正压通气(BiPAP)联合呼气末正压(PEEP)通气治疗神经源性肺水肿的疗效.方法 对46例神经源性肺水肿患者经过及时采用双水平正压联合呼气末正压通气治疗.在该模式下使用气道压力释放通气(APRV)策略,分别比较观察同步间歇强制通气(SIMV)模式、BiPAP模式治疗后2h、BiPAP模式治疗后24h的血氧饱和度(SP02)、酸碱度值(pH)、动脉氧分压(PaQ2)、动脉二氧化碳分压(PaCQ2).结果 机械通气由SIMV模式调整为BiPAP模式后,46例患者的血气分析SpQ2和PaQ2明显改善(P<0.05),未见明显并发症.结论 BiPAP联合PEEP支持通气是治疗神经源性肺水肿快速和有效的方法.
中外医疗杂志相关文献
  • 舌癌同步放化疗疗效及并发症

    目的 探讨舌癌的同步放化疗治疗疗效及其并发症.方法 选取该院2009年7月-2011年7月收治的40例舌癌患者为研究对象,其中男24例,女16例,患者年龄为26~83岁,平均年龄为51岁,根据患者不同治疗方式将患者分为两组,对照组患者22例实施单纯的手术治疗,观察组18例实施手术治疗.术后34周进行放化疗同步治疗,采用回顾性分析法对两组患者病历进行分析,对比两组患者并发症及2年内不定期随访,记录患者并发症以及统计患者生存情况.结果 患者2年生存率为:对照组2年内生存率为72.72%,观察组2年内生存率为83.33%,观察组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后出现轻度并发症3例(16.67%).经治疗后症状得到缓解.结论 实施放化疗同步治疗舌癌可以提高患者2年内生存率,虽然出现并发症,但经过治疗患者症状均得到缓解.

    作者:张耀勇 刊期: 2014年第06期

  • 静脉全麻复合硬膜外麻醉在小儿普外手术中的应用

    目的 探讨静脉全麻复合硬膜外麻醉在小儿普外手术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取该院住院治疗的小儿普外科开腹手术患儿60例,按照麻醉方法的不同分为观察组、对照Ⅰ组和对照Ⅱ组,观察组采用静脉全麻复合硬膜外麻醉,对照Ⅰ组采取单纯静脉全麻,对照Ⅱ组采取气管插管全凭静脉全麻,比较3组术中、术后效果及不良反应.结果 观察组术中和苏醒时生命体征较对照Ⅰ组和对照Ⅱ组更平稳,术后苏醒时间明显短于对照Ⅰ组和对照Ⅱ组.肌松效果满意度优于对照Ⅰ组,麻醉药物用量少于对照组,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为10.00%,对照Ⅰ组并发症发生率为30.00%,对照Ⅱ组并发症总发生率25.00%,明显低于对照Ⅰ组和对照Ⅱ组,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静脉全麻复合硬膜外麻醉临床运用中效果确切,安全性高,麻醉药物用量少,适宜于小儿普外科手术麻醉中应用.

    作者:唐雄心;朱存宇;周文胜;王凯 刊期: 2014年第06期

  • 产褥期乳腺炎的临床护理

    目的 探讨产褥期乳腺炎的临床护理方法和效果.方法 将该院在2012年2月-2013年2月收治的76例产褥期乳腺炎患者随机分为护理组和对照组,给予对照组患者常规护理,给予护理组患者综合护理干预,对两组患者的临床护理效果进行观察.结果 经过护理后,护理组患者的痊愈率为63.16%,对照组患者的痊愈率为21.05%,护理组患者的临床护理效果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对产褥期乳腺炎患者采取综合护理干预,护理效果显著,值得推广.

    作者:欧晓红 刊期: 2014年第06期

  • 肺炎支原体肺炎合并支气管哮喘患儿的血小板活化状态研究

    目的 研究观察肺炎支原体肺炎合并支气管哮喘患儿的血小板活化状态.方法 选取2011年6月-2013年6月于该院进行诊治的56例肺炎支原体肺炎合并支气管哮喘患儿为观察组,同时将同期的56名体检示健康儿童设为对照组,然后将两组儿童的血小板活化指标进行检测与比较,并比较观察组中轻度、中度、重度哮喘与急性、慢性感染患儿的检测结果.结果 观察组患儿的血小板活化指标均高于对照组,且观察组中重度哮喘息儿高于轻度与中度哮喘患儿,中度哮喘患儿则高于轻度哮喘患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急性与慢性感染患儿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肺炎支原体肺炎合并支气管哮喘患儿的血小板活化指标呈现较高的状态,因此应注重对患儿此方面的监测与改善.

    作者:程静辉;杨皎莹 刊期: 2014年第06期

  • 高血压脑出血的致病因素及临床救治措施

    目的 探讨分析高血压脑出血的致病因素及临床救治办法.方法 随机选取该院2012年3月-2013年3月收治的140例高血压脑出血病例,将其随机均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70例.观察组给予内科综合治疗方案进行治疗,对照组采用常规内科药物治疗,分析总结高血压脑出血的致病因素,并对比两组临床疗效.结果 观察组70例病例中,总有效数为64例,总有效率达到91.43%;而对照组70例病例中,总有效数为49例,总有效率为70.00%,两组的成功救治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同时,在神经功能损伤程度评分方面,观察组也较对照组改善幅度更大(P<0.05).结论 采用内科综合疗法治疗高血压脑出血效果显著,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朱崇惠 刊期: 2014年第06期

  • 血清检查在胰腺癌早期诊断中的应用发展

    胰腺癌是于消化系统常见的恶性肿瘤,全球发病率占所有癌症患者的比例为1.7%~2.5%,虽然诊断和治疗技术有大幅大提高,但患者5年生存率仍然低于6%,因此早期诊断和及时治疗具有积极的临床意义,为提高确诊率,该院主要采用血清肿瘤标志物和蛋白表达检测来进行筛选.该文详细阐述两类肿瘤标志物即蛋白质类肿瘤标志物(CEA、Span-1)和糖类标志物(CA199、CA242、CA50)来探讨血清检查在胰腺癌早期诊断中的应用和发展.

    作者:陈廷玉;付文广;雷正明 刊期: 2014年第06期

  • 电视胸腔镜手术治疗自发性气胸50例的麻醉处理分析

    目的 分析电视胸腔镜手术治疗自发性气胸疾病的麻醉处理.方法 选取自发性气胸患者50例作为研究对象,划分为观察组、对照组,均行电视胸腔镜手术治疗.观察组局部麻醉,对照组全身麻醉.对两组患者麻醉效果以及血流动力学情况进行对比.结果 两组麻醉阻滞起效时间、手术持续时间,术前、术后10 min血流动力学指标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中血流动力学指标方面,观察组波动明显低于对照组,数据对比存在,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局部麻醉效果与全身麻醉相当,且血流动力学指标波动更小,安全性高,值得临床进一步推广.

    作者:张华;旷艳春;刘海生 刊期: 2014年第06期

  • 小儿腹腔镜术中二氧化碳气腹压的影响和护理措施

    目的 探讨分析气腹压腹腔镜术中,二氧化碳气腹压力对小儿生命体征的影响,并寻求有效护理措施,增加手术的安全性.方法 回顾2012年7月-2013年1月期间小儿腹腔镜手术患者60例,按照气腹压的高低将其分成A(高压)、B(中压)、C(低压)3组,3种患儿气腹压分别为8 mmHg(0.1333kPa=1 mmHg)、6 mmHg、4 mmHg.观察各组患儿在不同时间段心率(HR)、平均动脉压(MAP)、呼吸频率(RR)以及血气指标的变化情况.结果 气腹压越高的患儿,对其循环系统与呼吸系统的影响越明显.结论 为保证顺利完成小儿腹腔镜手术,减少对其生命体征的影响,应采用低CO2气腹压.

    作者:肖亮 刊期: 2014年第06期

  • 糖皮质激素治疗重症手足口病的临床疗效观察

    目的 探讨在重症手足口病中应用糖皮质激素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取该院于2012年1月-2013年1月期间收治96例重症手足口病患儿的临床资料,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48例,对照组给予甘露醇与人免疫球蛋白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给予糖皮质激素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结果 观察组患者治疗的总有效率为95.83%,明显优于对照组的72.9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的发热持续时间、住院时间、神经系统受理持续时间均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在重症手足口病中应用糖皮质激素治疗,疗效显著,且能有效缩短发热持续时间、住院时间、神经系统受理持续时间,值得推广.

    作者:李正然;莫庆仪;梁展图;马力忠;梁桂明 刊期: 2014年第06期

  • 应用双水平正压通气联合呼气末正压治疗神经源性肺水肿46例临床观察

    目的 探讨应用双水平正压通气(BiPAP)联合呼气末正压(PEEP)通气治疗神经源性肺水肿的疗效.方法 对46例神经源性肺水肿患者经过及时采用双水平正压联合呼气末正压通气治疗.在该模式下使用气道压力释放通气(APRV)策略,分别比较观察同步间歇强制通气(SIMV)模式、BiPAP模式治疗后2h、BiPAP模式治疗后24h的血氧饱和度(SP02)、酸碱度值(pH)、动脉氧分压(PaQ2)、动脉二氧化碳分压(PaCQ2).结果 机械通气由SIMV模式调整为BiPAP模式后,46例患者的血气分析SpQ2和PaQ2明显改善(P<0.05),未见明显并发症.结论 BiPAP联合PEEP支持通气是治疗神经源性肺水肿快速和有效的方法.

    作者:佟贵锋;王新平 刊期: 2014年第06期

  • 0级糖尿病足的中药护理观察

    目的 探讨研究0级糖尿病足的中药护理效果及护理经验.方法 选取该院在2010年2月-2013年6月收治的90例0级糖尿病足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40例,采用常规护理干预,观察组50例在常规治疗基础上采用中药足浴护理,观察两组患者治疗效果并将临床资料作回顾性分析.结果 治疗4周后两组患者的糖尿病足临床症状均有改善,但观察组的效果更为明显,有效率高达90.0%,其中基本治愈11例,显效19例,有效15例,无效5例;对照组有效率为72.5%,其中基本治愈7例,显效13例,有效9例,无效11例,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0级糖尿病足患者采用中药泡足治疗能有效改善皮肤发凉、灼痛感、麻木感等症状,缓解患者的痛苦,操作简单方便,安全性高,值得在临床上推广.

    作者:何雪飞;苏雪松 刊期: 2014年第06期

  • 血液净化抢救各类中毒患儿的护理探讨

    目的 分析血液净化对急性中毒救治及护理情况,有利于更好指导血液透析护理工作的开展.方法 分析该院血液净化中心自1994年8月-2012年12月收治的急性中毒86例患儿临床资料,结合患儿治疗经过和结果论述护理经验和体会.结果 86例患儿男47例,女39例,平均6.2岁.前3位中毒原因分别是毒鼠强(15例)、卡马西平(15例)、百草枯(12例).患儿均在内科治疗同时接受血液灌流治疗(1~10次),大部分病例经治疗好转出院.结论 血液灌流可以有效治疗儿童急性中毒,在治疗过程中加强内科治疗护理及心理护理可以有效辅助血液净化治疗,使治疗效果及预后更佳理想.

    作者:张克玲 刊期: 2014年第06期

  • 红霉素和阿奇霉素序贯疗法治疗56例小儿肺炎支原体感染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评价

    目的 探讨红霉素和阿奇霉素序贯疗法治疗小儿肺炎支原体感染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取2012年6月-2013年6月该院儿科小儿肺炎支原体感染患儿56例,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各28例,研究组进行红霉素和阿奇霉素序贯疗法治疗,对照组单独给予红霉素治疗,对两组的临床疗效及不良反应进行比较.结果 研究组总有效率96.4%,对照组总有效率85.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不良反应的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红霉素和阿奇霉素序贯疗法治疗小儿肺炎支原体感染具有较好的临床疗效,安全性好,不良反应较少且使用方便,值得推广应用.

    作者:董艳鹏;张晓 刊期: 2014年第06期

  • 紫杉醇联合化疗治疗恶性肿瘤的护理对策

    目的 探讨紫杉醇联合化疗治疗恶性肿瘤的护理方法.方法 选取该院自2010年12月-2012年12月收治的76例恶性肿瘤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参考组,各38例,患者均采用紫杉醇联合化疗治疗,给予观察组患者优质舒适型护理,参考组患者采用临床常规护理,比较两组患者治疗效果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 观察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为89.5%,参考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为68.4%(P<0.05);观察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明显低于参考组(P>0.05).结论 在紫杉醇联合化疗治疗恶性肿瘤时采用优质舒适护理,有助于提高患者康复率,减少不良反应的发生,保证化疗的顺利进行.

    作者:陈素贞 刊期: 2014年第06期

  • 罗哌卡因与布比卡因应用于剖宫产腰硬联合麻醉的临床效果比较

    目的 研究罗哌卡因与布比卡因应用于剖宫产腰硬联合麻醉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取2010年10月-2013年5月该院收治的准备剖宫产的孕妇120例,随机分为A组和B组,每组60例,A组应用罗哌卡因进行麻醉,B组应用布比卡因进行麻醉,观察两组的麻醉效果并且观察两组的不良反应.结果 A组患者感觉阻滞时间明显长于B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感觉恢复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两组运动阻滞起效时间和运动恢复时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麻醉优良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不良反应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 罗哌卡因与布比卡因在剖宫产腰硬联合麻醉中效果相当,但是罗哌卡因对母体循环影响较小,不良反应发生率较低,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黎洪林 刊期: 2014年第06期

  • 静脉留置针与静脉输液针在院前急救中应用比较

    目的 探讨静脉留置针与静脉输液针技术在院前急救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取在院前急救中使用静脉留置针和静脉输液针的患者各200例为研究对象,观察两组穿刺成功率、针刺伤的发生率、针头脱出、渗漏等情况.结果 两组穿刺成功率(P=0.759 7,P>0.05)、针刺伤的发生率(P=0.652 6,P>0.05)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两组针头脱出(P=0.001 2,P<o.05)、渗漏(P=0.032 3,P<0.05),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在院前急救中使用静脉留置针能减少针头的脱出和渗漏,有效保证静脉通路的畅通和急救药物的应用,比使用静脉输液针有显著的优越性,静脉留置针技术可以在院前急救中广泛应用.

    作者:李红 刊期: 2014年第06期

  • 卧位颈椎复位联合药物治疗在椎动脉型颈椎病的临床应用

    目的 研究卧位颈椎复位联合药物治疗在椎动脉型颈椎病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取该院2011年4月-2012年1月确诊并收治的颈椎病患者,其中男37例、女45例,年龄在19~68岁之间,平均(41.7±6.3)岁病程在9 h~32年之间.所有患者分为临床组和参照组,临床组应用卧位颈椎手法复位治疗联合药物治疗,参照组单纯应用与临床组相同的药物治疗方案,对比两组综合疗效情况.结果 临床组优良率为90.24%,参照组优良率为41.46%,临床组其优良率显著好于参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卧位颈椎复位联合药物治疗能够针对椎动脉型颈椎病的根本致病机理,纠正颈椎解剖结构错位,促进脑部供血,故治疗颈动脉型颈椎病疗效确切.

    作者:熊国龙 刊期: 2014年第06期

  • 阿司匹林治疗抗心磷脂抗体反复流产的疗效观察

    目的 探讨阿司匹林治疗抗心磷脂抗体(ACA)反复流产的临床效果.方法 回顾性分析该院2012年5月-2013年6月期间收治的42例抗心磷脂抗体反复流产患者的临床资料,将其平均分成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采用黄体酮、HCG治疗,观察组采用阿司匹林配合黄体酮、HCG治疗,比较分析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结果 观察组21例患者服用阿司匹林治疗,其活产率达到85.7%,流产率为14.3%,转阴率为38.1%;对照组活产率达到23.8%,流产率为76.2%,转阴率为9.5%,两组治疗效果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采用阿司匹林治疗抗心磷脂抗体反复流产患者,能够有效提高孕妇分娩率,且无不良反应,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张静 刊期: 2014年第06期

  • 无痛分娩对初产妇分娩结局和泌乳功能的重要性探讨

    目的 探讨采用无痛分娩方法对初产妇的分娩结局和泌乳功能影响的重要性.方法 选取2013年5-12月之间在该院住院分娩的初产妇600例,随机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300例,对照组采用传统方式进行自然待产,观察组给予罗哌卡因联合舒芬太尼行进行硬膜外阻滞麻醉行无痛分娩.观察两组初产妇分娩结局和泌乳功能的变化.结果 观察组产妇的第一产程、总产程时间、分娩方式、产后总出血量、泌乳始动时间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第二产程时间、新生儿Apgar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产后24 h PRL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24h哺乳率和哺乳次数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初产妇采用罗哌卡因联合舒芬太尼进行硬膜外阻滞麻醉行无痛分娩,对分娩结局及泌乳功能具有良好的改善效果,值得临床的运用与推广.

    作者:韦毅勤 刊期: 2014年第06期

  • 小儿慢性气管炎临床治疗的效果观察

    目的 探讨小儿慢性气管炎的临床治疗方法及效果.方法 收集2010年1月-2013年8月期间该院收治的小儿慢性气管炎患儿共12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组60例,对照组常规予以抗病毒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应用中药汤剂辨证治疗,对比分析两组的临床疗效.结果 观察组的临床治疗总有效率为96.7%(58/60),对照组为81.7%(49/60),观察组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对小儿慢性气管炎应用中西医结合治疗可取得显著疗效,值得广应用.

    作者:段讲用 刊期: 2014年第06期

中外医疗杂志

中外医疗杂志

主管: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

主办:卫生部医院管理研究所 二十一世纪联合创新医药科学研究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