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三苯氧胺与中药联合治疗乳腺增生病疗效观察

周晓莉;袁雪蓉;郭秋琼

关键词:
摘要:临床资料选取1999~2002年乳腺增生病例140例,均为门诊患者,年龄19~56岁,平均37.5岁,病程4个月~5年.随机分为治疗组60例,对照组80例,其中单侧发病分别为22例、31例,双侧38例、49例,局灶型24例、29例,弥漫型26例、41例.
中国社区医师杂志相关文献
  • 白蛋白过低引起交叉配血困难1例

    临床资料患者,男,58岁,因腹胀、腹痛全身皮肤黄染就诊.查体:T37℃,心率78次/分,律齐.皮肤巩膜黄染.触诊肝质硬,有结节,脾轻度肿大,腹腔积液.实验室检查:WBC3.2×10/L,N0.69,L0.31,Hb58g/L,PC62×10/L,ESR85mm/小时,BMA型,PT:22秒对照14秒.结合临床及各种检查诊断为原发性肝癌.

    作者:马晓茹;翟福英 刊期: 2004年第04期

  • 浅谈护理记录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随着<医疗事故处理条例>的实施,护理记录不再是单纯衡量护理质量的依据,也是医疗事故法庭举证的依据,具有法律效力.

    作者:李小红 刊期: 2004年第04期

  • 腹部和经阴道超声对子宫内膜病变诊断的比较

    子宫内膜病变是妇科常见病,我们应用腹部超声(TAS)和阴道超声(TVS)观察、记录子宫及病灶的部位、回声特点,并记录该处血流信号特点及阻力指数,在诊断子宫内膜病变的患者64例中,分别进行诊刮及手术病理对照,评价阴道超声对子宫内膜病变的诊断.

    作者:游钢军 刊期: 2004年第04期

  • 小儿自发性寰枢椎脱位3例

    小儿自发性寰枢椎脱位也称为病理性寰枢椎脱位,轻者仅有斜颈、四肢麻木,重者运动受限,给患儿造成了很大的痛苦.笔者自1993年~1998年采用枕颌牵引带,服用身痛逐瘀胶囊,配合脱水、抗生素等方法治疗小儿自发性寰枢椎脱位3例,均收到满意疗效,现报告如下.

    作者:赵虹 刊期: 2004年第04期

  • 抗真菌良药--咪唑类药物

    咪唑类药物是近年来不断发展的抗真菌药物,其抗菌谱广,且真菌对其产生耐药性较缓慢,毒性也小.本文将简要介绍咪唑类药物及其在治疗生殖器念珠菌病中的用法和选择.

    作者:凌子 刊期: 2004年第04期

  • 支原体感染对泌尿生殖系统的影响

    支原体是一种介于细菌与病毒之间,目前所知能独立生活的小、简单的原核细胞微生物,它没有细胞壁,只有三层膜组成的细胞膜.因其繁殖方式多,且具高度多形性,故而有球状、长丝状、环状、或螺旋状.支原体自然界分布广泛.自1973年Dienes首次从女性生殖道巴氏腺脓肿中分离出人类第一个支原体后至今已从人体内分离出12种支原体,其中从泌尿生殖道检出的支原体就有7种之多,而检出较高而且与泌尿生殖道疾病有关的是解脲支原体,因其所导致的泌尿生殖系统疾病在临床上越来越受到重视,因而对这方面的研究也有了迅速的发展.

    作者:魏鞍钢;王徐来;林瑞新 刊期: 2004年第04期

  • 子宫颈病变的分类

    子宫颈在女性生殖系统中,具有易于暴露,易于检查等特点.因其与阴道相接邻,与外界环境相通,所以易感染,易患病.另外,宫颈表面被覆鳞状上皮,易与病变细胞亲合,易于脱落,且宫颈病变发生时上皮及血管有异常表现等特点.

    作者:李倬珍 刊期: 2004年第04期

  • 激励法在幼儿门诊治疗中的优势初探

    幼儿治疗是门诊中的一大难题.在门诊接受治疗的幼儿,家长往往是采取强制、训斥、哄骗等方式来迫使幼儿接受治疗;护士也由于门诊病人多、工作量大,缺乏耐心教育,结果加重了幼儿对治疗的恐惧与抵触情绪.对此,我们自2002年1~8月份,选择了400名3~6岁的幼儿进行了心理诱导并采取激励的方法,使其愉快地接受治疗,起到了良好的效果.现将有关做法与体会介绍如下.

    作者:齐小平;曲红艳;王文杰 刊期: 2004年第04期

  • 甲壳质外敷治疗宫颈糜烂60例观察

    临床资料60例患者均为门诊病例,年龄24~49岁,已婚或未婚有性生活史的孕龄女性.妇科检查均有明显的宫颈糜烂症状,病程6个月~7年.

    作者:张敏 刊期: 2004年第04期

  • 大剂量川芎嗪对2型糖尿病PAI-1活性水平影响的研究

    糖尿病及其慢性血管并发症严重影响人类健康,极大程度降低了患者的生活质量.国内外许多研究发现2型糖尿病血浆PAI-1活性水平较正常人高,而PAI-1活性水平的异常增高抑制纤维蛋白溶解酶原激溶剂的活性,导致纤溶酶活性下降,是糖尿病慢性血管并发症的危险因素.

    作者:王开芹;张凤梅;薛现中 刊期: 2004年第04期

  • 克霉唑阴道片与硝酸咪康唑阴道栓剂治疗霉菌性阴道炎疗效与费用分析

    霉菌性阴道炎是妇科常见疾病.该病强烈的局部症状使患者十分痛苦与焦虑不安,极希望尽早消除这些症状.目前国内临床上通常采用局部抗真菌药多次用药疗法.国外采用克霉唑500Mg阴道片单剂量治疗,临床研究显示其崩解快,局部浓度高,一次用药即能取得显著疗效,但其治疗费用也较高.上海医科大学药学院和北京协和医院妇产科联合,通过对克霉唑500mg阴道片单次疗法与硝酸咪康唑阴道栓剂7日疗法的前瞻性临床治疗效果进行对比,考察克霉唑500mg单剂量疗法的费用-有效性,即增加的药费支出能否使患者获得更大的治疗收益.

    作者:方元 刊期: 2004年第04期

  • 产褥期大网膜部分扭转坏死1例

    临床资料患者,女,25岁.产后10天,右下腹持续性疼痛3天伴发热入院.无恶心呕吐,疼痛不向右肩部放射.T37℃,P85次/分,R20次/分,BP120/75mmHg.腹稍膨,未见肠型.墨菲氏征(-),全腹肌紧张,右下腹压痛.腰大肌试验(+),闭孔内肌试验(-),肠鸣音弱.妇产科会诊:宫体耻骨联合上2横指,压痛(-),双侧附件(-).恶露浆液性,RBC3.7×10/L,Hb108g/L,WBC16×10/L,N0.86,L0.14.腹部B超:肝胆未见异常,宫体105mm× 62mm× 43mm,双侧附件正常大小.右下腹可探及59mm× 32mm低回声团块.内部回声欠均匀,周边界限欠清楚.提示急性阑尾炎.

    作者:杨从荣 刊期: 2004年第04期

  • 间歇性小腹胀痛伴发热4年

    患者,男,39岁,1992年5月26日初诊.4年前出现间歇性小腹胀痛伴发热.发作之初,先见往来寒热(体温38℃左右),继之小腹作胀而痛,或伴恶心、口苦、便溏及小腹跳动感历3~5天,瘥后则感倦怠乏力.

    作者:江长康 刊期: 2004年第04期

  • 有窗胎盘1例报告

    临床资料患者,女,28岁.因停经40周,于2001年5月2日上午4时50分临产入院.孕产人流,无产后出血及感染史.查体:T37.2℃,P80次/分,R20次/分,BP130/80mmHg,一般情况可,心肺正常.专科情况:宫底剑突下3横指,LOA,胎心音140次/分,规则有力,先露固定,平坐骨棘下1cm,宫颈消失,宫口扩张9cm,10分钟后宫口开全,于上午5时50分以LoA顺产一活婴,1分钟Apgar's评分10分,体重3700g.

    作者:陈小英 刊期: 2004年第04期

  • 三苯氧胺与中药联合治疗乳腺增生病疗效观察

    临床资料选取1999~2002年乳腺增生病例140例,均为门诊患者,年龄19~56岁,平均37.5岁,病程4个月~5年.随机分为治疗组60例,对照组80例,其中单侧发病分别为22例、31例,双侧38例、49例,局灶型24例、29例,弥漫型26例、41例.

    作者:周晓莉;袁雪蓉;郭秋琼 刊期: 2004年第04期

  • 蓖麻油引产致子宫破裂1例

    临床资料患者,女,36岁.因妊娠39周(且多胎妊娠)想提前分娩,在家私自食用蓖麻油煎鸡蛋6小时后,出现阵发性腹痛伴坠胀感,并伴有阴道流血且腹痛渐加剧至疼痛难忍,继之感撕裂状剧烈腹痛,随即腹痛停止,急来诊.产妇神志清,精神萎靡,面色口唇苍白,呈贫血貌,脉搏快弱,呼吸急促,血压下降至75/45mmHg.查体:腹部膨隆,腹肌紧张,全腹压痛、反跳痛,移动性浊音阳性,肠鸣音减弱.胎方位不清,胎心音消失,阴道内有大量血液流出,色鲜红.宫颈软,宫口松驰,先露触不到,胎膜已破.B超示:死胎.血液分析:WBC14.9×10/L,RBC3.35×1012/L、Hb89g/L.根据症状、体征及辅助检查诊断为子宫破裂.

    作者:刘庆梅;刘霞 刊期: 2004年第04期

  • 自制宫炎膏治疗宫颈糜烂60例

    我院自2002年1月采用自制宫炎膏治疗宫糜160例,疗程短,疗效确切,现报告如下.

    作者:蒋来平;翟凤琴;徐春锋 刊期: 2004年第04期

  • 酒精擦浴不当致新生儿心脏骤停1例

    酒精擦浴是对高热病人常采用的一种简易而有效的物理降温方法.操作虽然简单,但应用不当会引起诸多并发症的发生.现就因酒精擦浴不当引起新生儿心脏骤停经抢救复活1例报告如下.

    作者:魏丽芳;刘秀云 刊期: 2004年第04期

  • RU486与米索前列醇序贯治疗宫颈管粘连41例分析

    1996年1月~2002年12月我院对41例宫颈管及宫腔粘连行宫颈扩张术失败的病人,采用术前口服RU486与米索前列醇(以下简称米索)治疗,使一次扩张宫颈成功率达到100%,明显减轻受术者痛苦,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作者:白素霞;孔利君 刊期: 2004年第04期

  • 氧氟沙星与氨茶碱同时应用出现癫痫大发作2例

    临床资料例1:女,72岁.因反复咳嗽、咳痰、气喘20年,加重伴发热7天,在当地诊所静滴氧氟沙星治疗2天,病情无好转,于2002年10月8日入院.既往无癫痫病史.入院时查体:T36℃,精神不振,口唇无明显紫绀,桶状胸,双肺闻及干湿性啰音,心率110次/分,节律齐,肝脾未触及,双下肢无浮肿.血气分析:pH7.36,动脉血氧分76mmHg,二氧化碳分压40mmHg.

    作者:王淑惠;周万忠 刊期: 2004年第04期

中国社区医师杂志

中国社区医师杂志

主管:中国乡村医生

主办:吉林东北亚出版传媒集团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