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去骨瓣术后腰大池持续引流的护理措施分析

王其春

关键词:去骨瓣术, 腰大池持续引流, 护理措施
摘要:目的:分析患者去骨瓣术后腰大池持续引流的处理措施。方法选取到该院就诊的55例颅脑损伤行去骨瓣术患者,患者术后均给予腰大池持续引流,加强护理措施。结果55例重型颅脑外伤行去骨瓣术患者,经良好护理,1例患者堵管,1例脑脊液鼻漏,未出现感染情况,没有发生拔管情况,经对症治疗,均康复,治愈率100%。结论患者在行去骨瓣术后,加强腰大池持续引流的护理措施,可促进患者引流成功,减少术后引流并发症,缓解患者痛苦,降低致残率和致死率,具有较高的应用意义。
中外医疗杂志相关文献
  • 唑唑来磷酸及云克治疗58例骨性疼痛的临床观察

    目的:探讨与分析唑唻磷酸及云克治疗骨性疼痛的临床观察。方法收集2012年1要12月该院收治的58例骨性疼痛患者临床资料,根据不同的治疗方法,将患者分为唑来膦酸组13例,云克组45例,观察与对比两组患者经不同治疗方式后的临床疗效及不良反应情况。结果治疗半个月后,唑来膦酸组总有效率92.31%高于云克组64.44%,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治疗3个月后,唑来膦酸组总有效率84.6%高于云克组28.8%,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唑来膦酸组出现不良反应的发生率高于云克组,高35.00%,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骨性疼痛患者中唑来膦酸是一个比较有效、安全、方便的辅助治疗方案,值得临床实际中的推广使用。

    作者:谭树聪 刊期: 2014年第14期

  • 微创PCCP与传统动力髋螺钉治疗老年股骨转子间骨折疗效比较

    目的:对比分析微创PCCP(经皮加压钢板)与传统动力髋螺钉治疗老年股骨转子间骨折疗效。方法将该院收治的50例该疾病患者,按照治疗方法分为微创PCCP治疗组(A组)与传统动力髋螺钉治疗组(B组),对比分析两组患者临床疗效。结果 A组患者切口长度、出血量、手术时间与住院时间分别为院(4.31依1.35)cm、(172.9依43.6)mL、(56.1依12.3)min、(5.26依1.08)d,与B组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 A、B两组患者髋关节评分为院(90.21依1.49)与(89.48依2.19),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组手术优良率为96.00%,B组为72.00%(优秀12例,良好6例),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微创PCCP治疗法治疗老年股骨转子间骨折患者,与传统动力髋螺钉治疗法相比,更能保证手术治疗质量,治疗时间更短,产生的临床效果显著,值得临床上推广应用。

    作者:刘勇;王继民 刊期: 2014年第14期

  • 助产护理对高龄产妇分娩结局的影响

    目的:探讨助产护理对高龄产妇分娩结局的影响。方法选取来该院进行分娩的高龄产妇200例,进行随机分组,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两组,每组100例产妇。对照组100例高龄产妇在整个围生期给予常规的临床护理干预,观察组100例高龄产妇在对照组基础上再给予助产护理。结果观察组产妇的顺产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剖宫产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产妇的总产程与对照组产妇相比显著较短,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观察组产妇的第一产程与第二产程均显著短于对照组患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观察组产妇的第三产程与对照组产妇相比,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产妇的产后出血发生率与新生儿窒息发生率均显著低于对照组产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高龄产妇围生期给予一对一全程陪护助产护理,能够使产妇的生理状况和心理状况均调整在佳的分娩状态,从而促使产妇顺利分娩,降低产妇产后出血和新生儿窒息的发生率,确保母婴安全。

    作者:杜艳华 刊期: 2014年第14期

  • 妊娠合并阑尾炎患者围手术期的临床观察及护理

    目的:对妊娠合并阑尾炎患者围手术期的临床观察及护理进行探讨与分析。方法抽取该院在2011年4月要2013年4月收治的妊娠合并阑尾炎患者40例,依照随机对照的方式给予其中20例患者临床常规护理(对照组),另20例患者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配合整体护理干预(观察组),对两组的护理效果进行观察与对比。结果经护理之后,在新生儿体制状况上,观察组19例良好,1例较差,良好率为95%。对照组有12例良好,8例较差,良好率为60%,观察组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在并发症发生率上,观察组有2例,占10%,对照组有7例,占35%,观察组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在心理情绪上,观察组19例良好,1例较差,良好率为95%。对照组有11例良好,9例较差,良好率为55%,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同时在护理满意度上,观察组要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实施整体护理干预,能够使妊娠合并阑尾炎患者的情绪得到快速稳定,使并发症发生率得到降低,能够对新生儿体制进行保证,有着十分重要的临床护理意义。

    作者:刘金娟 刊期: 2014年第14期

  • 神经重症患者肠内营养治疗的临床观察

    目的:分析神经内科重症患者的蛋白代谢、营养指标及免疫功能的变化,探讨肠内营养剂对神经重症患者的干预效果。方法选择46例神经内科重症患者,将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应用自制匀浆膳食作为对照,实验组应用短肽型肠内营养制剂作为干预,监测患者入院第1天、第14天血红蛋白、血清总蛋白等各项营养指标的改变。结果两组病人入院时,各项实验室检测指标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住院14 d,与对照组相比,肠内营养剂干预组血红蛋白、白蛋白下降程度较轻(P<0.05),而上臂围、三头肌皮褶厚度、上臂肌围两组之间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肠内营养可有效改善危重症患者营养不良状态,提高患者免疫力,促进神经功能恢复。

    作者:曹杏;沈雷 刊期: 2014年第14期

  • 肺间质改变为主的继发性肺结核的CT表现特点及其在抗结核治疗后疗效评价的价值

    目的:探讨CT用于肺间质改变为主的继发性肺结核的表现特点及其在抗结核治疗后疗效评价的价值。方法选取入该院治疗的CT显示以肺间质改变为主并经病理诊断予以证实的48例继发性肺结核患者为研究对象,于抗结核治疗前后对上述患者行CT检查,观察其表现特点及征象转归情况。结果该组48例患者中有32例发生于两肺上野,占66.67%;常规CT扫描可见该类型肺结核病变与正常肺组织呈现出较为明显的界限,HRCT可清晰显示小《内细网织线影、微结节等征象,经抗结核治疗后CT检查发现上述各征象均得到了一定程度的吸收;其中巩固期末和疗程结束后树牙征、小《间隔增厚、磨玻璃样密度影、细支气管壁增厚等4种征象的吸收率均高达91.7%以上。结论CT可清晰显示出肺间质改变为主的继发性肺结核间质改变特点和征象转归情况,在诊断和抗结核治疗后疗效评价等方面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

    作者:许家华;胡彬 刊期: 2014年第14期

  • 全身麻醉对剖宫产术中孕妇循环及新生儿影响分析

    目的:研究分析采用全身麻醉对剖宫产术中孕妇循环以及新生儿的影响情况。方法选择该院在全身麻醉下进行剖宫产的60例孕妇(观察组)以及椎管内麻醉失败之后进行全身麻醉下剖宫产的孕妇60例(对照组)。对两组孕妇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观察对比两组孕妇在麻醉前后血流动力学指标、手术时间以及新生儿情况。结果观察组孕妇在麻醉前后心率、血压以及血氧饱和度情况与对照组之间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孕妇在1 min Apgar评分、新生儿插管率以及新生儿脐动脉pH值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孕妇新生儿出生的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孕妇,两组之间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全身麻醉运用于剖宫产术能够有效减少新生儿的出生时间,缩短手术时间,改善新生儿身体状况,临床应用价值显著。

    作者:吴水良 刊期: 2014年第14期

  • 高频超声介导下空气加压灌肠整复婴幼儿复发性肠套叠的临床研究

    目的:探讨高频超声介导下空气加压灌肠整复婴幼儿复发性肠套叠的临床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43例婴幼儿复发性肠套叠的临床诊治资料,总结可能引起婴幼儿复发性肠套叠的相关致病因素,鉴别特发性肠套叠与继发性肠套叠,分析高频超声介导下空气加压灌肠整复复发性肠套叠的优缺点。结果43例复发性肠套叠患儿共复发96次,全部病例均在高频超声介导下经空气加压灌肠整复成功,整复成功后复查时发现4例存在病理诱发点,诊断为继发性肠套叠。43例复发性肠套叠患儿中,25例可探及肿大的肠系膜淋巴结。结论高频彩超介导下空气加压灌肠整复婴幼儿复发性肠套叠既能发现一些引起复发性肠套叠的病理诱发点等重要相关致病因素,又能使婴幼儿避免在传统的X线电视监视下短时间内多次遭受大剂量X线照射所造成的辐射伤害。

    作者:谢纯平;曹诗林;黄茂伦;聂娅;李良波;冯立文;林育成 刊期: 2014年第14期

  • 论文写作技巧--计量单位和符号

    作者: 刊期: 2014年第14期

  • 人文护理在骨结核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探讨

    目的:探讨人文护理在骨结核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该院收治的骨结核患者88例,按照数字随机法随机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采取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采取人文护理,比较两组临床效果。结果观察组总遵医率91.11%,对照组总遵医率74.42%,观察组总遵医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总满意度97.78%,对照组总满意度79.06%;观察组总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人文护理为一种可提升骨结核患者依从性的护理方式,对病情康复极有帮助。

    作者:孔令云 刊期: 2014年第14期

  • 中医治疗消化性溃疡的临床观察

    目的:探讨观察消化性溃疡应用中医治疗的临床疗效。方法将该院收治的120例消化性溃疡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采用自拟中药方剂治疗)和对照组(采用常规西医治疗),对比观察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以及幽门螺旋杆菌(HP)根除率和复发率。结果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96.7%)明显高于对照组(68.3%),经过3~5个月随访,观察组患者的HP根除率(90%)明显高于对照组(65%),观察组患者复发率(0%)明显低于对照组(10%),差异对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中医治疗消化性溃疡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可有效提高HP清除率,疗效确切,具有复发率低、经济、安全等优点,有利于改善患者生活质量,值得在临床上广泛应用和推广。

    作者:王菲 刊期: 2014年第14期

  • 孕晚期大脑中动脉联合脐动脉血流对胎儿窘迫的预测价值

    目的:研究孕晚期大脑中动脉联合脐动脉血流对胎儿窘迫早期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在该院足月分娩,诊断为胎儿窘迫的病例63例,同期正产妇60例作为对照组,应用彩色多普勒技术于妊娠32~41周未临产时测定胎儿MCA和UA的S/D。结果胎儿窘迫组脐动脉S/D明显高于对照组,大脑中动脉S/D明显低于对照组,两者的比值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 S/D(UA/MCA)诊断胎儿窘迫的灵敏度和特异度分别为95.24%、93.33%,较S/D(UA)及S/D(MCA)均明显增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字2=26.68,P=0.00;字2=17.47,P=0.001),而S/D(UA)与S/D(MCA)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字2=3.76,P=0.289)。结论孕晚期检测大脑中动脉S/D有一定的临床意义,而脐动脉与大脑中动脉S/D的比值具有较高的灵敏度和特异度,对预测胎儿窘迫及其程度有重要意义。

    作者:骆婕;荆永萍;钟华 刊期: 2014年第14期

  • 文题

    作者: 刊期: 2014年第14期

  • 正文主体部分之“讨论”

    1.着重讨论研究结果的创新之处及从中导出的结论,包括理论意义、实际应用价值、局限性,及其对进一步研究的启示等。如果不能导出结论,也可通过讨论,提出建议、设想、改进意见或待解决的问题等。

    作者: 刊期: 2014年第14期

  • 《中国图书馆分类法》

    作者: 刊期: 2014年第14期

  • 维持性血液透析联合血液灌流治疗中肝素剂量估算

    目的:探索维持性血液透析联合血液灌流治疗中不同的肝素剂量对凝血发生的影响。方法将49例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n=25)与对照组(n=24),观察组予以血液透析联合血液灌流治疗,对照组予以单纯血液透析治疗,共观察3个月,观察维持性血液透析联合血液灌流治疗患者使用肝素后灌流器、透析器及管路有无凝血、出血,以及治疗前、中、后APTT以及两组患者肝素的剂量。结果观察组患者121例次血液透析联合血液灌流治疗,共有6例次发生轻度凝血,而对照组患者116例次治疗5例次发生灌流器、透析器、管路轻度凝血,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5例次出现口腔黏膜出血,对照组4例次出现口腔黏膜出血,2例次出现尿血,1例次出现月经过多,两组出血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前、中、后APTT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观察组肝素用量(43.5依5.3)mg;对照组肝素剂量(50.8依7.2)mg,两组肝素用量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通过观察灌流器、透析器、管路的凝血情况、透析过程及透析后出血情况及治疗前、中、后血APTT的监测,认为该治疗较理想的肝素用量是前次血液透析剂量的2倍。

    作者:欧沛章;崔玲;胡维 刊期: 2014年第14期

  • 甲状腺功能五项的检测中应用生物学变异为质量规范的评估效果分析

    目的:探讨通过以生物学变异质量规范对甲状腺功能5个项目检测过程能力的应用。方法通过对该单位进行的200例甲状腺功能五项室内与室间质量控制以及生物学变异数据,来进一步计算各项目的实际变异系数进行比较,进而计算出滓值以及质量目标指数(QGI),并就各项目检测性能予以评价。结果甲状腺功能五项中促甲状腺素(TSH)、游离三碘甲状腺原氨酸(FT3)实际CV分别为3.70%、4.20%;而其他各项目实际CV值均大于要求的CV值;其他项目滓值均<3.0,则说明应对分析性能要求加以重视;全部项目QGI均<0.8,则说明,有效改善项目精密度,是有效提升分析性的关键环节。结论以生物学变异确定TEa为质量目标,则可以更为客观地了解各项目检测过程中满足质量规范的具体程度,全面提升临床检验室的检测质量水平。

    作者:蒋娅玲;戴丽霞;吴金庆 刊期: 2014年第14期

  • 多层螺旋CT在冠心病的临床诊断中应用价值研究

    目的:研究多层螺旋CT在冠心病的临床诊断中应用价值。方法选取该院收治的86例冠心病患者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分别给予选择性冠状动脉造影检查和多层螺旋CT检查,对比两组检查方法的诊断效果。结果多层螺旋CT在诊断冠状动脉近端、中断效果较好,诊断冠状动脉远端效果相对较差。结论多层螺旋CT临床应用有其不可忽视的优势,值得临床推广和应用。

    作者:朱本祥;王颖;孙立峰;崔原 刊期: 2014年第14期

  • 盐酸利托君联合硫酸镁治疗早产胎膜早破的疗效分析

    目的:研究盐酸利托君联合硫酸镁治疗早产胎膜早破的疗效。方法将该院收治的早产胎膜早破患者纳入研究,根据治疗方法不同分为给予盐酸利托君联合硫酸镁治疗的观察组和仅给予硫酸镁治疗的对照组,比较两组患者的分娩结局以及炎症反应情况。结果观察组产妇的早产率以及胎儿的早产存活率、足月存活率均低于对照组,足月分娩率均高于对照组;观察组产妇的TNF-a [(0.73依0.12) vs (1.84依0.31)] ug/L、IL-1[(104.8依18.2) vs (233.9依28.3)] ng/L、IL-6[(58.5依8.2) vs(172.9依43.6)ng/L]水平均低于对照组。结论盐酸利托君联合硫酸镁治疗能够延长妊娠时间、提高足月分娩率和胎儿存活率,并控制产妇的炎症反应,是治疗早产胎膜早破的理想方法。

    作者:徐毅 刊期: 2014年第14期

  • 骨外科老年感染患者的病原菌分布及耐药监测研究

    目的:分析骨外科老年感染患者主要病原菌的分布情况及耐药率,为临床抗菌药用药提供参考。方法随机选取该院300例骨科老年患者,从患者的伤口中采集分泌物标本,并对标本进行细菌培养及细菌鉴定,并进行药敏试验。结果在300例患者中,共检出298株细菌,142株格兰阴性菌(47.7%),150株格兰阳性菌(50.3%),6株真菌(2%)。结论医院感染病原菌的耐药性较复杂,构成变化快,应严格按照病原菌耐药性检测及鉴定结果,选择合适的抗生素药物为骨科老年患者进行治疗,降低患者感染率。

    作者:周亚丽 刊期: 2014年第14期

中外医疗杂志

中外医疗杂志

主管: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

主办:卫生部医院管理研究所 二十一世纪联合创新医药科学研究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