蒋娅玲;戴丽霞;吴金庆
目的:对比分析多学科创伤小组与传统多科会诊处理严重创伤病人的效果,探讨多学科创伤小组的创立对于严重创伤病人治疗的临床意义。方法回顾性分析自2010年7月要2012年6月及2005年7月要2007年6月间严重创伤患者的治疗情况,对比分析两组患者的急诊室停留时间、GCS≤8或SPO2<90气管插管时间、输血、CT检查时间、不稳定病人手术探查时间、漏诊率、早期死亡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的气管插管、输血、手术探查时间较对照组相比显著缩短;观察组患者中出现漏诊病例118例,漏诊率为7.43%,而对照组患者发生漏诊病例194例,漏诊率达15.89%,组间对比发现观察组患者的漏诊率显著降低;观察组患者中仅23例死亡,早期死亡率(受伤后1周内死亡)为1.45%,与对照组(4.34%)相比显著降低。结论多学科创伤小组的创立和实施,有效地缩短了患者创伤复苏时间,提高诊断效率和准确率,同时减少了漏诊率和早期死亡的发生,对于严重创伤患者的治疗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作者:章桂喜;丘自挺;毛志森;彭海峰;万新红;谢建雄 刊期: 2014年第14期
降钙素基因相关肽(CGRP)生物学效应广泛,研究其在哮喘发病中的作用已有多年的历史。经分析发现,CGRP可通过促进支气管炎症反应、粘液分泌及组织损伤等作用,参与气道炎症、气道重塑以及气道高反应性,密切影响哮喘的发生、发展。探讨CGRP的作用机制及与哮喘的关系具有重要意义。该文将就CGRP在哮喘发病中的作用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作者:陈鸣娣;成俊芬 刊期: 2014年第14期
目的:研究分析采用全身麻醉对剖宫产术中孕妇循环以及新生儿的影响情况。方法选择该院在全身麻醉下进行剖宫产的60例孕妇(观察组)以及椎管内麻醉失败之后进行全身麻醉下剖宫产的孕妇60例(对照组)。对两组孕妇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观察对比两组孕妇在麻醉前后血流动力学指标、手术时间以及新生儿情况。结果观察组孕妇在麻醉前后心率、血压以及血氧饱和度情况与对照组之间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孕妇在1 min Apgar评分、新生儿插管率以及新生儿脐动脉pH值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孕妇新生儿出生的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孕妇,两组之间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全身麻醉运用于剖宫产术能够有效减少新生儿的出生时间,缩短手术时间,改善新生儿身体状况,临床应用价值显著。
作者:吴水良 刊期: 2014年第14期
目的:探索维持性血液透析联合血液灌流治疗中不同的肝素剂量对凝血发生的影响。方法将49例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n=25)与对照组(n=24),观察组予以血液透析联合血液灌流治疗,对照组予以单纯血液透析治疗,共观察3个月,观察维持性血液透析联合血液灌流治疗患者使用肝素后灌流器、透析器及管路有无凝血、出血,以及治疗前、中、后APTT以及两组患者肝素的剂量。结果观察组患者121例次血液透析联合血液灌流治疗,共有6例次发生轻度凝血,而对照组患者116例次治疗5例次发生灌流器、透析器、管路轻度凝血,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5例次出现口腔黏膜出血,对照组4例次出现口腔黏膜出血,2例次出现尿血,1例次出现月经过多,两组出血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前、中、后APTT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观察组肝素用量(43.5依5.3)mg;对照组肝素剂量(50.8依7.2)mg,两组肝素用量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通过观察灌流器、透析器、管路的凝血情况、透析过程及透析后出血情况及治疗前、中、后血APTT的监测,认为该治疗较理想的肝素用量是前次血液透析剂量的2倍。
作者:欧沛章;崔玲;胡维 刊期: 2014年第14期
作者: 刊期: 2014年第14期
目的:探讨通过以生物学变异质量规范对甲状腺功能5个项目检测过程能力的应用。方法通过对该单位进行的200例甲状腺功能五项室内与室间质量控制以及生物学变异数据,来进一步计算各项目的实际变异系数进行比较,进而计算出滓值以及质量目标指数(QGI),并就各项目检测性能予以评价。结果甲状腺功能五项中促甲状腺素(TSH)、游离三碘甲状腺原氨酸(FT3)实际CV分别为3.70%、4.20%;而其他各项目实际CV值均大于要求的CV值;其他项目滓值均<3.0,则说明应对分析性能要求加以重视;全部项目QGI均<0.8,则说明,有效改善项目精密度,是有效提升分析性的关键环节。结论以生物学变异确定TEa为质量目标,则可以更为客观地了解各项目检测过程中满足质量规范的具体程度,全面提升临床检验室的检测质量水平。
作者:蒋娅玲;戴丽霞;吴金庆 刊期: 2014年第14期
目的:研究分析心肌梗死合并左室附壁血栓的临床特点、发病因素和临床诊治措施,为其临床治疗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回顾性分析2005年1月要2012年12月期间,该院收治的76例心肌梗死合并左室附壁血栓患者的临床资料,对影响患者并发左室附壁血栓的原因进行分析,并探究有效的临床治疗方案。结果76例患者中有12例发生左室附壁血栓死亡,占同期AMI患者人数的8.4%,经研究分析高龄、大面积心肌梗死、心力衰竭等会增加患者发生附壁血栓的可能,研究中50~70岁的患者居多。结论左室附壁血栓对患者的健康和生命具有较大的威胁,加强对患者的临床检查、治疗和预防十分重要。
作者:刘虹 刊期: 2014年第14期
目的:分析患者去骨瓣术后腰大池持续引流的处理措施。方法选取到该院就诊的55例颅脑损伤行去骨瓣术患者,患者术后均给予腰大池持续引流,加强护理措施。结果55例重型颅脑外伤行去骨瓣术患者,经良好护理,1例患者堵管,1例脑脊液鼻漏,未出现感染情况,没有发生拔管情况,经对症治疗,均康复,治愈率100%。结论患者在行去骨瓣术后,加强腰大池持续引流的护理措施,可促进患者引流成功,减少术后引流并发症,缓解患者痛苦,降低致残率和致死率,具有较高的应用意义。
作者:王其春 刊期: 2014年第14期
1.题名应以准确、简明的词语反映文章中重要的特定内容。一般使用能充分反映论文主题内容的短语,不使用具有主、谓、宾结构的完整语句。一般不设副题名。一般不超过20字。2.题名应尽量避免使用非公知公认的缩略语、字符、代号等,也不应将原形词和缩略语同时列出。
作者: 刊期: 2014年第14期
目的:探讨糖尿病肾病的临床特征以及分析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在糖尿病肾病(DN)诊断中的临床价值。方法选取该院1~4期DN患者100例,按24 h尿蛋白排泄率(UAER)水平分为3组院A组(<30 mg/24 h)、B组(30~300 mg/24 h)和C组(>300 mg/24 h)。另选取30例健康人群作为对照组(D组)。采用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测所有患者的肾脏大小、血流速度及各级动脉血流动力学参数。结果A、B、C组患者肾脏大小与较D组明显增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 B、C组各级动脉的搏动指数(PI)、阻力指数(RI)较A、D组均明显增高;收缩期大血流速度(Vmax)、舒张期低血流速度(Vmin)均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各级血流频谱参数较D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DN从1~4期,肾血流显像逐渐减少,A、D组为1级或2级,B组为3级,C组为4级。结论DN患者的临床进展与UAER的水平密切相关。彩色多普勒超声能反应DN患者肾脏大小、血流灌注和肾血流动力学变化,对DN患者的诊断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作者:颜宇晴;钱慕周 刊期: 2014年第14期
目的:探讨湛江地区2011要2013年无偿献血者抗-HCV血液检查结果。方法入选湛江地区2011要2013年无偿献血者血液标本90000份,应用免疫吸附法(ELISA)检查血液标本的抗-HCV阳性情况。结果2011年9月要2013年11月湛江地区无常献血者的抗-HCV的阳性率比较90000份抗凝血的标本采用常规的ELISA方法进行检测,抗-HCV阳性420份(0.48%)。2011要2013年湛江地区无偿献血者的抗-HCV阳性率逐年递减,结果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011年9月要2013年11月份湛江无偿献血者的抗-HCV的阳性检出率与年龄、性别的分布结果显示,34000例女性中检出抗-HCV阳性120例(0.35%),56000例男性抗-HCV阳性300例(0.54%),结果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28~42岁的年龄段的抗-HCV阳性率显著高于18~28岁、42~57岁组,结果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18~28岁组与42~57岁组的抗-HCV阳性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无偿献血者血液抗-HCV阳性率进行筛查,进行早期干预,可降低丙型肝炎的感染率,提高湛江地区人民的健康水平。
作者:陈雅雯 刊期: 2014年第14期
目的:探讨人文护理在骨结核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该院收治的骨结核患者88例,按照数字随机法随机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采取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采取人文护理,比较两组临床效果。结果观察组总遵医率91.11%,对照组总遵医率74.42%,观察组总遵医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总满意度97.78%,对照组总满意度79.06%;观察组总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人文护理为一种可提升骨结核患者依从性的护理方式,对病情康复极有帮助。
作者:孔令云 刊期: 2014年第14期
目的:通过比较两种不同术式治疗腰椎管狭窄症的临床效果,筛选出一种有效治疗腰椎管狭窄症的术式。方法将2008年10月要2013年10月入住该院的100例腰椎管狭窄症患者按照奇偶数字法随机地均分为A、B两组,每组各为50例。 A组采用全椎板切除椎间融合内固定术,B组采用有限椎板切除椎管减压术。比较两组治疗效果、复发率、治疗前后Fairbank JC评分、生活质量以及自我管理情况等。结果A组优良率及复发率分别为70.00%、12.00%,B组分别为90.00%、6.00%,两组优良率及复发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前后Fairbank JC评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0.01),且两组治疗后Fairbank JC评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治疗前后生活质量各因子评分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B组治疗前后除了生理领域与环境领域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其他各项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B组治疗后自我管理评分与A组治疗后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有限椎板切除椎管减压术治疗腰椎管狭窄症的临床效果显著,值得在临床上进行推广及普及。
作者:吴峰;郭庆升;孙国强 刊期: 2014年第14期
目的:分析3种牙髓摘除术对磨牙急性牙髓炎疼痛控制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该院收治的90例急性牙髓炎患者(90颗磨牙)作为研究对象,随机A、B、C三组,每组患者各30例(30颗磨牙)。给予A组患者手用不锈钢K锉拔髓后封Ca (OH)2糊剂;B组患者则通过手用不锈钢 K锉预备后封Ca (OH)2糊剂;对C组患者实施ProTaper机用镍钛锉预备后封Ca (OH)2糊剂。对3组患者治疗后的疼痛指数和治疗后疼痛不缓解的例数以及复诊时根管内探诊疼痛的发生率进行分析对比。结果该组研究结果显示,3组患者在术前、术后6 h、术后12 h、术后24 h、术后48 h以及术后72 h疼痛指数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组复诊时有14名患者发生根管内探诊疼痛,根管内探诊疼痛发生率为46.67%;B组有2名患者发生根管内探诊疼痛,根管内探诊疼痛发生率为6.67%;C组有1名患者发生根管内探诊疼痛,根管内探诊疼痛发生率为3.33%;A组患者复诊时根管内探诊疼痛发生率明显高于B组和C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B组和C组患者复诊时根管内探诊疼痛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三组均有疼痛不缓解的病例,并主要是遗漏根管。结论3种牙髓摘除术对磨牙急性牙髓炎疼痛控制均具有良好的临床疗效,而采用根管预备的方式能将病变牙髓更加彻底的清除掉,可作为首诊根管预备。
作者:陈丰 刊期: 2014年第14期
目的:评价银杏达莫注射液结合曲美他嗪在心绞痛治疗上的临床效果。方法随机选取该院2012年1月要2013年6月入院接受治疗的100例心绞痛患者,随机将其分成治疗组和观察组,每组50例患者,两组全部进行常规治疗,使用阿司匹林、硝酸酯类,β-受体阻滞剂以及钙离子拮抗剂等等,治疗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辅用银杏达莫注射液以及曲美他嗪片等等。连续治疗2个月,分析两组患者在临床治疗症状以及心电图的变化情况。结果连续治疗2个月后,治疗组患者的各项临床症状心电图的改善情况相比于观察组明显要好(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银杏达莫注射液结合曲美他嗪片在治疗心绞痛的过程中效果良好,在临床治疗过程中值得优先选择。
作者:汤西双 刊期: 2014年第14期
目的:研究分析血液透析后给予糖尿病肾病患者的护理措施。方法依次按照住院顺序选取该院收治的76例接受血液透析治疗的糖尿病肾病患者,给予患者有针对性的护理措施,分析总结护理措施实施效果。结果在整个透析过程中,76例患者中34例出现高血压,32例出现低血压,2例出现失衡综合征,7例患者出现不同程度的出血现象,1例导管出口出现局部轻度感染。结论给予糖尿病肾病患者实施血液透析后,极易诱发多种并发症,采取有针对性的护理措施,可有效改善患者生活质量,减少并发症,护理效果显著。
作者:仲维佳;韩旭;历艳萍;张明玉 刊期: 2014年第14期
目的:对妊娠合并阑尾炎患者围手术期的临床观察及护理进行探讨与分析。方法抽取该院在2011年4月要2013年4月收治的妊娠合并阑尾炎患者40例,依照随机对照的方式给予其中20例患者临床常规护理(对照组),另20例患者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配合整体护理干预(观察组),对两组的护理效果进行观察与对比。结果经护理之后,在新生儿体制状况上,观察组19例良好,1例较差,良好率为95%。对照组有12例良好,8例较差,良好率为60%,观察组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在并发症发生率上,观察组有2例,占10%,对照组有7例,占35%,观察组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在心理情绪上,观察组19例良好,1例较差,良好率为95%。对照组有11例良好,9例较差,良好率为55%,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同时在护理满意度上,观察组要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实施整体护理干预,能够使妊娠合并阑尾炎患者的情绪得到快速稳定,使并发症发生率得到降低,能够对新生儿体制进行保证,有着十分重要的临床护理意义。
作者:刘金娟 刊期: 2014年第14期
作者: 刊期: 2014年第14期
目的:探讨高频超声介导下空气加压灌肠整复婴幼儿复发性肠套叠的临床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43例婴幼儿复发性肠套叠的临床诊治资料,总结可能引起婴幼儿复发性肠套叠的相关致病因素,鉴别特发性肠套叠与继发性肠套叠,分析高频超声介导下空气加压灌肠整复复发性肠套叠的优缺点。结果43例复发性肠套叠患儿共复发96次,全部病例均在高频超声介导下经空气加压灌肠整复成功,整复成功后复查时发现4例存在病理诱发点,诊断为继发性肠套叠。43例复发性肠套叠患儿中,25例可探及肿大的肠系膜淋巴结。结论高频彩超介导下空气加压灌肠整复婴幼儿复发性肠套叠既能发现一些引起复发性肠套叠的病理诱发点等重要相关致病因素,又能使婴幼儿避免在传统的X线电视监视下短时间内多次遭受大剂量X线照射所造成的辐射伤害。
作者:谢纯平;曹诗林;黄茂伦;聂娅;李良波;冯立文;林育成 刊期: 2014年第14期
目的:探讨分析干部保健工作中的健康教育对干部整理健康水平的作用和影响,并对其进行评估。方法选取该市568名在职局级以上干部和离退休干部为研究对象,将医院干部保健科作为研究基地,使用个别咨询、调查问卷、播放保健录像、健康讲座以及发放专科宣传材料等方式对该市干部保健对象开展健康教育,并及时追踪、反馈和了解保健对象的健康情况,根据对象的实际临床表现以及可能存在的危险因素制定个性化、特性化的保健方案,并与2010年、2011年干部参加体检数据进行对比分析。结果在开展健康教育前,357例保健对象对相关专科知识了解程度不够,甚至产生误解,占62.9%,且问卷调查优良率为52.3%;在实施健康教育后,提升了保健干部对疾病预防及治疗的认识程度,只有112例对象仍旧存在一定的疑惑或误解,占19.1%,问卷优良率为84.7%;2012年参体检率为85.5%,较2010年的65.2%和2011年75.4%有明显提高,上述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干部保健工作中,对保健对象实施健康教育,有利于提升保健对象对保健专科、疾病预防及治疗等知识认识程度,对干部群中的疾病预防和及时治疗有着极为重要的实际意义。
作者:朱燕;马利革 刊期: 2014年第14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