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丰
目的:探讨护理干预对乳腺癌患者的性生活质量影响。方法选择乳腺癌根治术和保乳术后患者共60例作为研究对象,根据患者的临床数据资料,将其划分为保乳术组与根治术组,每组各30例,对两组患者的年龄、病情以及文化程度等临床数据进行平衡调整,以保证两组患者在各项临床数据上具有充分的可比性。对根治术组患者采用根治术进行治疗,并对其实施常规性的护理措施,对保乳术组患者采用保乳术进行治疗,并在常规性护理的基础上,进一步对他们进行延伸护理。采用体象量表与女性版沃茨性功能问卷进行调查,分析护理干预对患者性生活质量的影响。结果保乳术组患者有4例没有性生活,比例为25%,而根治术组患者则有7例没有性生活,比例为43.75%。保乳术组患者性生活平均为每个月至少1次的患者有7例,比例为43.75%,每周至少1次的患者有5例,比例为31.25%。根治术组患者性生活平均为每个月至少1次的患者有8例,比例为50%,每周至少1次的患者有1例,比例为6.25%。另外,保乳术患者的性功能直接评分为50.26,根治术组患者的性功能直接评分为44.68,对比差异非常的明显,这同时也代表着保乳术组患者在性生活的质量上要高于根治术组患者。结论相比于根治术治疗方法以及常规性护理,对乳腺癌患者实施保乳术治疗以及延伸护理,能够使患者的性生活质量得到更好的保障。
作者:李娟 刊期: 2014年第14期
目的:分析珠海市香洲区2008要2013年孕产妇艾滋病感染及母婴阻断情况。方法对2008要2013年收治的22例HIV阳性孕产妇及所生婴儿母婴阻断情况进行分析。结果HIV阳性孕妇22例中1例终止妊娠,21例分娩,满18个月婴儿16例,未满18个月婴儿3例,失访2例,母婴阻断成功16例,母婴阻断成功率为100%。结论对HIV阳性孕妇进行综合母婴阻断,能有效降低儿童HIV发生。
作者:赵慧贞;程黎;戚小兵;梁晓红;陈强 刊期: 2014年第14期
目的:对比分析多学科创伤小组与传统多科会诊处理严重创伤病人的效果,探讨多学科创伤小组的创立对于严重创伤病人治疗的临床意义。方法回顾性分析自2010年7月要2012年6月及2005年7月要2007年6月间严重创伤患者的治疗情况,对比分析两组患者的急诊室停留时间、GCS≤8或SPO2<90气管插管时间、输血、CT检查时间、不稳定病人手术探查时间、漏诊率、早期死亡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的气管插管、输血、手术探查时间较对照组相比显著缩短;观察组患者中出现漏诊病例118例,漏诊率为7.43%,而对照组患者发生漏诊病例194例,漏诊率达15.89%,组间对比发现观察组患者的漏诊率显著降低;观察组患者中仅23例死亡,早期死亡率(受伤后1周内死亡)为1.45%,与对照组(4.34%)相比显著降低。结论多学科创伤小组的创立和实施,有效地缩短了患者创伤复苏时间,提高诊断效率和准确率,同时减少了漏诊率和早期死亡的发生,对于严重创伤患者的治疗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作者:章桂喜;丘自挺;毛志森;彭海峰;万新红;谢建雄 刊期: 2014年第14期
目的:探索品管圈活动在降低老年患者意外发生率中的作用。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老年病科收治的428例老年患者的临床资料,按照护理方法的不同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234例,对照组194例,两组药物治疗方法相同,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运用品管圈活动的管理方法,比较两组老年患者住院期间意外的发生率。结果观察组老年患者意外的发生率由品管圈活动前的10.8%减少至实施后的4.1%(P<0.01)。结论品管圈活动可以有效降低老年患者意外的发生率,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同时也能提高护士工作的主观能动性和团队合作精神,为患者提供优质的护理服务。
作者:胡晓芳;郝立新 刊期: 2014年第14期
目的:对妊娠合并阑尾炎患者围手术期的临床观察及护理进行探讨与分析。方法抽取该院在2011年4月要2013年4月收治的妊娠合并阑尾炎患者40例,依照随机对照的方式给予其中20例患者临床常规护理(对照组),另20例患者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配合整体护理干预(观察组),对两组的护理效果进行观察与对比。结果经护理之后,在新生儿体制状况上,观察组19例良好,1例较差,良好率为95%。对照组有12例良好,8例较差,良好率为60%,观察组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在并发症发生率上,观察组有2例,占10%,对照组有7例,占35%,观察组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在心理情绪上,观察组19例良好,1例较差,良好率为95%。对照组有11例良好,9例较差,良好率为55%,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同时在护理满意度上,观察组要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实施整体护理干预,能够使妊娠合并阑尾炎患者的情绪得到快速稳定,使并发症发生率得到降低,能够对新生儿体制进行保证,有着十分重要的临床护理意义。
作者:刘金娟 刊期: 2014年第14期
目的:探讨儿科下呼吸道细菌分布和耐药性分析,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依据。方法收集该院住院患儿的下呼吸道分泌物标本,分离、鉴定细菌,并进行药敏试验。结果4290例下呼吸道分泌物培养获得阳性标本1653例,阳性率38.5%;其中革兰氏阳性球菌441例占阳性标本26.7%,革兰氏阴性菌1212例占阳性标本73.3%。分布比位居前5位菌株为克雷伯菌、大肠埃希菌、肺炎链球菌、金黄色葡萄球菌和阴沟肠杆菌,对多数抗生素均具有较高耐药性,在春季和冬季分布比例较高。结论儿科下呼吸道主要细菌具有多药耐药性,临床应根据病原菌的分布和耐药性,合理使用抗菌药物。
作者:庞伟斌;李琴;赵锁林;汤淑斌;王红武 刊期: 2014年第14期
目的:对比分析微创PCCP(经皮加压钢板)与传统动力髋螺钉治疗老年股骨转子间骨折疗效。方法将该院收治的50例该疾病患者,按照治疗方法分为微创PCCP治疗组(A组)与传统动力髋螺钉治疗组(B组),对比分析两组患者临床疗效。结果 A组患者切口长度、出血量、手术时间与住院时间分别为院(4.31依1.35)cm、(172.9依43.6)mL、(56.1依12.3)min、(5.26依1.08)d,与B组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 A、B两组患者髋关节评分为院(90.21依1.49)与(89.48依2.19),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组手术优良率为96.00%,B组为72.00%(优秀12例,良好6例),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微创PCCP治疗法治疗老年股骨转子间骨折患者,与传统动力髋螺钉治疗法相比,更能保证手术治疗质量,治疗时间更短,产生的临床效果显著,值得临床上推广应用。
作者:刘勇;王继民 刊期: 2014年第14期
目的:探讨匹多莫德颗粒治疗小儿呼吸系统反复感染的临床疗效。方法将85例小儿呼吸系统反复感染患者分为两组,对照组42例给予常规治疗,实验组43例在此基础上给予匹多莫德颗粒治疗。结果实验组、对照组总有效率分别为97.67%、73.81%,相比于对照组,实验组总有效率较高,平均感染次数较少,平均感染持续时间较短,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匹多莫德颗粒治疗小儿呼吸系统反复感染,可提高疗效,减少感染次数,缩短感染时间。
作者:宋宁 刊期: 2014年第14期
目的:探讨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的1154G/A位点单核苷酸多态性(SNPs)与多囊卵巢综合征(Polycystic ovarian syndrome,PCOS)的相关性。方法采用聚合酶链反应-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方法检测110例多囊卵巢综合征患者(研究组)及100例正常妇女(对照组)的VEDG基因-1154G/A多态性位点的基因频率分布情况。结果在110例PCOS患者及100例对照组中,VEGF-1154G/A的SNP的AA、GA、GG3种基因频率在PCOS组和对照组中分别为2.6%、26.4%、71.0%和5.0%、30.0%、65.0%。G、A等位基因频率分布在PCOS组和对照组分别是82.3%、17.7%和78.0%、22.0%。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VEGF-1154G/A位点的单核苷酸多态与PCOS的发生、发展相关。
作者:李娜;杨倩英;赵曼曼 刊期: 2014年第14期
目的:分析神经内科重症患者的蛋白代谢、营养指标及免疫功能的变化,探讨肠内营养剂对神经重症患者的干预效果。方法选择46例神经内科重症患者,将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应用自制匀浆膳食作为对照,实验组应用短肽型肠内营养制剂作为干预,监测患者入院第1天、第14天血红蛋白、血清总蛋白等各项营养指标的改变。结果两组病人入院时,各项实验室检测指标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住院14 d,与对照组相比,肠内营养剂干预组血红蛋白、白蛋白下降程度较轻(P<0.05),而上臂围、三头肌皮褶厚度、上臂肌围两组之间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肠内营养可有效改善危重症患者营养不良状态,提高患者免疫力,促进神经功能恢复。
作者:曹杏;沈雷 刊期: 2014年第14期
目的:通过对广州北部地区妇产医院的共计746例孕妇进行统计分析来提出妊娠期特异的血清甲状腺功能指标参考值,从而为临床提供依据。方法对广州北部地区妇产医院进行回访,对孕妇在医院的甲状腺检测各项检测数据进行分析,得出其中甲状腺表征数据的参考值。结果该研究结果显示妊娠4耀28周TSH及FT4,选择95豫可信区间范围。结果得出的TSH较ATA参考值低,而FT4参考范围较ATA推荐的参考值高。结论对于广州北部临床孕妇有一定指导意义。建议广州北部地区的早孕期间妇女FT4参考值为9.78 pmol/L~25.37 pmol/L,中孕期FT4参考值为8.76~24.19 pmol/L。 TSH的参考值设定于0.02~2.74 mIU/L,处于中孕期间0.11~3.02 mLU/L。
作者:徐翀;毕倩波 刊期: 2014年第14期
目的:分析骨外科老年感染患者主要病原菌的分布情况及耐药率,为临床抗菌药用药提供参考。方法随机选取该院300例骨科老年患者,从患者的伤口中采集分泌物标本,并对标本进行细菌培养及细菌鉴定,并进行药敏试验。结果在300例患者中,共检出298株细菌,142株格兰阴性菌(47.7%),150株格兰阳性菌(50.3%),6株真菌(2%)。结论医院感染病原菌的耐药性较复杂,构成变化快,应严格按照病原菌耐药性检测及鉴定结果,选择合适的抗生素药物为骨科老年患者进行治疗,降低患者感染率。
作者:周亚丽 刊期: 2014年第14期
目的:探讨湛江地区2011要2013年无偿献血者抗-HCV血液检查结果。方法入选湛江地区2011要2013年无偿献血者血液标本90000份,应用免疫吸附法(ELISA)检查血液标本的抗-HCV阳性情况。结果2011年9月要2013年11月湛江地区无常献血者的抗-HCV的阳性率比较90000份抗凝血的标本采用常规的ELISA方法进行检测,抗-HCV阳性420份(0.48%)。2011要2013年湛江地区无偿献血者的抗-HCV阳性率逐年递减,结果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011年9月要2013年11月份湛江无偿献血者的抗-HCV的阳性检出率与年龄、性别的分布结果显示,34000例女性中检出抗-HCV阳性120例(0.35%),56000例男性抗-HCV阳性300例(0.54%),结果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28~42岁的年龄段的抗-HCV阳性率显著高于18~28岁、42~57岁组,结果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18~28岁组与42~57岁组的抗-HCV阳性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无偿献血者血液抗-HCV阳性率进行筛查,进行早期干预,可降低丙型肝炎的感染率,提高湛江地区人民的健康水平。
作者:陈雅雯 刊期: 2014年第14期
目的:观察缺血性结肠炎(Ischemic colitis,IC)的临床特征及转归情况。方法回顾性分析39例IC患者的临床资料及内镜特征,并对其进行随访。结果IC好发于中老年人,60岁以上患者占69.2%,多伴有相关基础疾病(82.1%,32/39),包括高血压、心脑血管疾病及糖尿病等。临床主要表现为腹痛、便血等症状,病变多发生于左半结肠,呈节段性分布。多数患者预后良好,39例患者中5.1%(2/39)于住院期间死亡,1例患者于随访期间出现复发。结论结肠镜检查是诊断早期IC的主要方法,IC复发率低。
作者:张佳莹;谢冬玲;王辉;于久飞 刊期: 2014年第14期
目的:分析影响PET-CT受检者心理状态因素,并探讨有效的护理方法。方法选取该院收治的66例PET-CT受检者,对其心理状态进行分析,并给予患者优质护理干预,观察患者负面情绪消除情况。结果知识缺乏、对肿瘤恐惧、经济因素及时间因素是影响PET-CT患者心理状态的重要因素;通过有效护理干预,95.4%患者负面情绪消除,能够良好完成PET-CT检查。结论熟练掌握PET-CT受检者心理状态影响因素并给予患者优质护理干预,不断提高自身专业知识及技能有助于减少患者负面情绪,保证检查的顺利完成。
作者:武红玲;王松;兰佳佳 刊期: 2014年第14期
1.题名应以准确、简明的词语反映文章中重要的特定内容。一般使用能充分反映论文主题内容的短语,不使用具有主、谓、宾结构的完整语句。一般不设副题名。一般不超过20字。2.题名应尽量避免使用非公知公认的缩略语、字符、代号等,也不应将原形词和缩略语同时列出。
作者: 刊期: 2014年第14期
目的:探究分析采用连续血液灌流串联血液透析治疗大剂量卡马西平中毒的疗效。方法随机抽取该院于2006年5月要2012年12月收治的15例卡马西平中毒患者,给予患者连续血液灌流串联血液透析治疗,观察其临床治疗效果。结果15例卡马西平中毒患者,均获得成功救治。结论采用连续血液灌流串联血液透析治疗大剂量卡马西平中毒,可迅速有效改善患者中毒症状,提高患者生命质量,值得应用于临床治疗中。
作者:赵毓敏;鲁新 刊期: 2014年第14期
目的:了解糖皮质激素在药物相关急性间质性肾炎治疗中的作用。方法对该院2011年12月要2013年12月收治的药物相关急性间质性肾炎患者进行抽样,选取87例患者随机分成两组进行对比观察,其中对照组予以一般处理,暂停可疑药物,施以对症处理,实验组在一般处理的基础上予以糖皮质激素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24 h尿蛋白定量、多尿期开始时间以及血生化指标与治疗效果。结果实验组总有效率(92.86豫)明显优于对照组(55.32豫),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和实验组治疗后与治疗前相比较,血肌酐(Scr)、血尿素氮(BUN)与24 h尿蛋白均处于显著下降趋势,内生肌酐清除率(Ccr)逐渐上升,两组治疗后各项指标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糖皮质激素在药物相关急性间质性肾炎治疗中疗效颇佳,安全可靠,能显著改善患者肾脏功能,具有重要的临床应用价值,值得广泛推广与应用。
作者:韩冬 刊期: 2014年第14期
目的:探讨观察消化性溃疡应用中医治疗的临床疗效。方法将该院收治的120例消化性溃疡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采用自拟中药方剂治疗)和对照组(采用常规西医治疗),对比观察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以及幽门螺旋杆菌(HP)根除率和复发率。结果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96.7%)明显高于对照组(68.3%),经过3~5个月随访,观察组患者的HP根除率(90%)明显高于对照组(65%),观察组患者复发率(0%)明显低于对照组(10%),差异对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中医治疗消化性溃疡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可有效提高HP清除率,疗效确切,具有复发率低、经济、安全等优点,有利于改善患者生活质量,值得在临床上广泛应用和推广。
作者:王菲 刊期: 2014年第14期
目的:探讨牙周牙髓联合病变的治疗方法,获得佳的治疗方案,提高联合病变的治疗效果。方法选择2010年2月要2012年5月在该院治疗的牙周牙髓联合病变患者84例90颗患牙,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各42例,对照组采用根管治疗,治疗组采用牙周牙髓综合治疗,观察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治疗后3个月、6个月、1年后随访记录患者的恢复情况。结果治疗后治疗组的牙周炎症状缓解明显优于观察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随后的3个月、6个月、12个月后随访中可知,治疗组的总有效率分别为92.86%、85.71%、80.95%,与对照组的87.50%、79.17%、75.00%相比较,治疗组的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牙周牙髓联合病变患者采用综合治疗的方法可以有效缓解临床症状,大限度的保护患牙,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作者:刘玲 刊期: 2014年第14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