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广州北部地区妊娠期特异的血清甲状腺功能指标参考值

徐翀;毕倩波

关键词:广州, 妊娠, 甲状腺, 参考
摘要:目的:通过对广州北部地区妇产医院的共计746例孕妇进行统计分析来提出妊娠期特异的血清甲状腺功能指标参考值,从而为临床提供依据。方法对广州北部地区妇产医院进行回访,对孕妇在医院的甲状腺检测各项检测数据进行分析,得出其中甲状腺表征数据的参考值。结果该研究结果显示妊娠4耀28周TSH及FT4,选择95豫可信区间范围。结果得出的TSH较ATA参考值低,而FT4参考范围较ATA推荐的参考值高。结论对于广州北部临床孕妇有一定指导意义。建议广州北部地区的早孕期间妇女FT4参考值为9.78 pmol/L~25.37 pmol/L,中孕期FT4参考值为8.76~24.19 pmol/L。 TSH的参考值设定于0.02~2.74 mIU/L,处于中孕期间0.11~3.02 mLU/L。
中外医疗杂志相关文献
  • 分析健康成年体检者血清EB病毒检测结果对鼻咽癌诊断的意义

    目的:分析健康成年体检者中血清EB病毒抗原抗体检测结果对鼻咽癌诊断的临床价值。方法选取1179例于该院体检中心进行血清EB病毒抗原抗体检测的健康成年体检者资料,进行回顾性研究,分析EB病毒核抗原1(NA1)IgA与EB病毒Rta蛋白抗体IgG的阳性检测率。此外,对入组者进行年龄分组,21~30岁、31~40岁、41~50、51~60、61~70岁共5组,分别比较各组血清NA1-IgA与血清Rta-IgG检测阳性率。结果血清NA1-IgA检测阳性率为5.60%,血清Rta-IgG检测阳性率为2.97%,两组检测阳性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字2=9.008,P>0.05);血清NA1-IgA与血清Rta-IgG阳性率在年龄21~30岁、31~40岁、41~50组为较高,51~60、61~70岁以上较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血清NA1-IgA与血清Rta-IgG检查阳性率与年龄因素相关,且和临床鼻咽癌发病以35~50岁为主相吻合,因此对于年龄21~50岁的健康体检者进行血清EB病毒NA1-IgA及Rta-IgG抗体检测,对鼻咽癌的临床诊断具有较高的价值。

    作者:刘晔;姚海延;谢晓蓉 刊期: 2014年第14期

  • 护理干预对乳腺癌患者性生活质量的研究

    目的:探讨护理干预对乳腺癌患者的性生活质量影响。方法选择乳腺癌根治术和保乳术后患者共60例作为研究对象,根据患者的临床数据资料,将其划分为保乳术组与根治术组,每组各30例,对两组患者的年龄、病情以及文化程度等临床数据进行平衡调整,以保证两组患者在各项临床数据上具有充分的可比性。对根治术组患者采用根治术进行治疗,并对其实施常规性的护理措施,对保乳术组患者采用保乳术进行治疗,并在常规性护理的基础上,进一步对他们进行延伸护理。采用体象量表与女性版沃茨性功能问卷进行调查,分析护理干预对患者性生活质量的影响。结果保乳术组患者有4例没有性生活,比例为25%,而根治术组患者则有7例没有性生活,比例为43.75%。保乳术组患者性生活平均为每个月至少1次的患者有7例,比例为43.75%,每周至少1次的患者有5例,比例为31.25%。根治术组患者性生活平均为每个月至少1次的患者有8例,比例为50%,每周至少1次的患者有1例,比例为6.25%。另外,保乳术患者的性功能直接评分为50.26,根治术组患者的性功能直接评分为44.68,对比差异非常的明显,这同时也代表着保乳术组患者在性生活的质量上要高于根治术组患者。结论相比于根治术治疗方法以及常规性护理,对乳腺癌患者实施保乳术治疗以及延伸护理,能够使患者的性生活质量得到更好的保障。

    作者:李娟 刊期: 2014年第14期

  • 孕晚期大脑中动脉联合脐动脉血流对胎儿窘迫的预测价值

    目的:研究孕晚期大脑中动脉联合脐动脉血流对胎儿窘迫早期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在该院足月分娩,诊断为胎儿窘迫的病例63例,同期正产妇60例作为对照组,应用彩色多普勒技术于妊娠32~41周未临产时测定胎儿MCA和UA的S/D。结果胎儿窘迫组脐动脉S/D明显高于对照组,大脑中动脉S/D明显低于对照组,两者的比值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 S/D(UA/MCA)诊断胎儿窘迫的灵敏度和特异度分别为95.24%、93.33%,较S/D(UA)及S/D(MCA)均明显增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字2=26.68,P=0.00;字2=17.47,P=0.001),而S/D(UA)与S/D(MCA)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字2=3.76,P=0.289)。结论孕晚期检测大脑中动脉S/D有一定的临床意义,而脐动脉与大脑中动脉S/D的比值具有较高的灵敏度和特异度,对预测胎儿窘迫及其程度有重要意义。

    作者:骆婕;荆永萍;钟华 刊期: 2014年第14期

  • 儿童下呼吸道细菌分布和耐药性分析

    目的:探讨儿科下呼吸道细菌分布和耐药性分析,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依据。方法收集该院住院患儿的下呼吸道分泌物标本,分离、鉴定细菌,并进行药敏试验。结果4290例下呼吸道分泌物培养获得阳性标本1653例,阳性率38.5%;其中革兰氏阳性球菌441例占阳性标本26.7%,革兰氏阴性菌1212例占阳性标本73.3%。分布比位居前5位菌株为克雷伯菌、大肠埃希菌、肺炎链球菌、金黄色葡萄球菌和阴沟肠杆菌,对多数抗生素均具有较高耐药性,在春季和冬季分布比例较高。结论儿科下呼吸道主要细菌具有多药耐药性,临床应根据病原菌的分布和耐药性,合理使用抗菌药物。

    作者:庞伟斌;李琴;赵锁林;汤淑斌;王红武 刊期: 2014年第14期

  • 微创PCCP与传统动力髋螺钉治疗老年股骨转子间骨折疗效比较

    目的:对比分析微创PCCP(经皮加压钢板)与传统动力髋螺钉治疗老年股骨转子间骨折疗效。方法将该院收治的50例该疾病患者,按照治疗方法分为微创PCCP治疗组(A组)与传统动力髋螺钉治疗组(B组),对比分析两组患者临床疗效。结果 A组患者切口长度、出血量、手术时间与住院时间分别为院(4.31依1.35)cm、(172.9依43.6)mL、(56.1依12.3)min、(5.26依1.08)d,与B组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 A、B两组患者髋关节评分为院(90.21依1.49)与(89.48依2.19),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组手术优良率为96.00%,B组为72.00%(优秀12例,良好6例),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微创PCCP治疗法治疗老年股骨转子间骨折患者,与传统动力髋螺钉治疗法相比,更能保证手术治疗质量,治疗时间更短,产生的临床效果显著,值得临床上推广应用。

    作者:刘勇;王继民 刊期: 2014年第14期

  • 联合多技术对唐氏综合征筛查的研究分析

    目的:联合应用多项技术对唐氏综合征进行系统的产前筛查和诊断,规范产前筛查流程,提高唐氏综合征产前筛查的准确率。方法通过对来该院产检的23151例孕妇,进行系统的遗传咨询,超声筛查,唐氏综合征血清学筛查,无创DNA非整倍性筛查,后对有产前诊断指征的孕妇进行产前诊断羊水染色体核型分析和追踪随访,采用SPASS 13.0对统计数据进行字2检验分析。结果23151例孕妇共检出高危孕产妇853例,750例进行羊水染色体产前诊断的确诊唐氏综合征6例,18-三体综合征11例,13-三体综合征2例,Turner综合征3例,其它染色体异常疾病10例,妊娠结局进行随访,没有发现假阴性病例。结论联合应用多项技术对孕中期孕妇进行产前唐氏筛查,唐氏综合征的检出率得到了有效提高。

    作者:谭卫荷;李付广;郭晓燕;汤素环;汤巧敏;吴爱娟 刊期: 2014年第14期

  • 孟鲁斯特钠在儿童肺炎支原体肺炎治疗中的作用

    目的:探讨孟普司特钠在治疗肺炎支原体肺炎中的作用及机理。方法90例肺炎支原体肺炎患儿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其中观察组48例;对照组42例。对照组给以常规治疗,观察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孟普司特钠。采用双抗体夹心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检测TNF-α和 IL-6水平。结果观察组患儿体温恢复时间、肺部罗音消失均较对照组明显缩短,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血清细胞因子TNF-α、IL-6和CRP水平在急性期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恢复期观察组显著低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孟普司特钠辅助治疗肺炎支原体肺炎有显著疗效,其机理可能是通过降低促炎症细胞因子水平。

    作者:刁锡东;马力 刊期: 2014年第14期

  • 乳腺浸润性导管癌病灶转移情况及其影响因素分析

    目的:探讨乳腺浸润性导管癌的转移病灶情况及其相关影响因素。方法选取该院乳腺浸润性导管癌患者123例,探讨其病灶转移的发生率及相关性影响因素。结果123例乳腺浸润性导管癌患者出现病灶转移83例,均为腋窝淋巴结转移,肿瘤直径超过2 cm、组织学分级III级、淋巴结皮质大厚度超过3 mm者、淋巴结纵横比低于1.8者发生病灶转移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乳腺浸润性导管癌主要向腋窝淋巴结转移,与肿瘤直径、组织学分级、淋巴结纵横比、淋巴结皮质大厚度等因素密切相关。

    作者:陈庞洲;肖玉根;檀谊洪;黄传蔷 刊期: 2014年第14期

  • 胎盘早剥42例临床分析

    目的:探析胎盘早剥的临床特征及处理情况。方法入选该院胎盘早剥产妇42例,对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胎盘早剥42例中顺产16例,剖宫产26例;27例早剥I度,2例产后出血;11例早剥II度,4例产后出血;4例III度早剥,全部产后出血,1例出现弥散性血管内凝血予以子宫切除术。胎盘早剥42例孕妇,均为单胎,导致新生儿窒息16例(38.1%),死胎2例(4.8%),胎盘早剥分度引发的新生儿窒息情况,结果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应对胎盘早剥的临床特征及诱因予以重视,定期进行辅助检查,早期诊治胎盘早剥。

    作者:梁白云 刊期: 2014年第14期

  • 多学科创伤小组与传统多科会诊处理严重创伤病人的临床意义分析

    目的:对比分析多学科创伤小组与传统多科会诊处理严重创伤病人的效果,探讨多学科创伤小组的创立对于严重创伤病人治疗的临床意义。方法回顾性分析自2010年7月要2012年6月及2005年7月要2007年6月间严重创伤患者的治疗情况,对比分析两组患者的急诊室停留时间、GCS≤8或SPO2<90气管插管时间、输血、CT检查时间、不稳定病人手术探查时间、漏诊率、早期死亡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的气管插管、输血、手术探查时间较对照组相比显著缩短;观察组患者中出现漏诊病例118例,漏诊率为7.43%,而对照组患者发生漏诊病例194例,漏诊率达15.89%,组间对比发现观察组患者的漏诊率显著降低;观察组患者中仅23例死亡,早期死亡率(受伤后1周内死亡)为1.45%,与对照组(4.34%)相比显著降低。结论多学科创伤小组的创立和实施,有效地缩短了患者创伤复苏时间,提高诊断效率和准确率,同时减少了漏诊率和早期死亡的发生,对于严重创伤患者的治疗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作者:章桂喜;丘自挺;毛志森;彭海峰;万新红;谢建雄 刊期: 2014年第14期

  • 多层螺旋CT在冠心病的临床诊断中应用价值研究

    目的:研究多层螺旋CT在冠心病的临床诊断中应用价值。方法选取该院收治的86例冠心病患者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分别给予选择性冠状动脉造影检查和多层螺旋CT检查,对比两组检查方法的诊断效果。结果多层螺旋CT在诊断冠状动脉近端、中断效果较好,诊断冠状动脉远端效果相对较差。结论多层螺旋CT临床应用有其不可忽视的优势,值得临床推广和应用。

    作者:朱本祥;王颖;孙立峰;崔原 刊期: 2014年第14期

  • 临床路径在不稳定性心绞痛介入治疗护理中的应用分析

    目的:研究分析临床路径在不稳定性心绞痛介入治疗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对该院收治的88例不稳定心绞痛患者,分别采用常规护理治疗以及临床护理路径护理,对比患者的住院时间、患者便秘情况以及护理满意度。结果护理治疗后,实验组患者的平均住院时间、便秘情况均显著少于对照组,且实验组患者的会满意度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不稳定性心绞痛介入治疗中实施临床护理路径,可大大缩短患者的住院时间、改善患者临床症状,提高护理满意度,疗效显著。

    作者:李晶 刊期: 2014年第14期

  • 山莨菪碱联合氟桂利嗪治疗偏头痛的临床效果评价

    目的:分析评价山莨菪碱联合氟桂利嗪治疗偏头痛的临床效果。方法资料随机选自2012年5月要2013年5月在该院诊治的偏头痛患者82例,将患者分为两组,每组41例,对照组给予氟桂利嗪药物治疗,研究组给予山莨菪碱联合氟桂利嗪的药物治疗,分析两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观察指标和不良反应。结果治疗8周后,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情况,研究组总有效率为97.5%,对照组总有效率为78.0%,研究组高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的头痛发作的频率、头痛的程度、发作持续的时间明显低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比较患者治疗后出现的不良反应情况,研究组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9.8%,对照组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36.5%,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通过应用山莨菪碱联合氟桂利嗪的药物来治疗偏头痛患者,能够有效改善患者的症状,降低不良反应的发生率。

    作者:刘志群 刊期: 2014年第14期

  • 全身麻醉对剖宫产术中孕妇循环及新生儿影响分析

    目的:研究分析采用全身麻醉对剖宫产术中孕妇循环以及新生儿的影响情况。方法选择该院在全身麻醉下进行剖宫产的60例孕妇(观察组)以及椎管内麻醉失败之后进行全身麻醉下剖宫产的孕妇60例(对照组)。对两组孕妇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观察对比两组孕妇在麻醉前后血流动力学指标、手术时间以及新生儿情况。结果观察组孕妇在麻醉前后心率、血压以及血氧饱和度情况与对照组之间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孕妇在1 min Apgar评分、新生儿插管率以及新生儿脐动脉pH值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孕妇新生儿出生的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孕妇,两组之间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全身麻醉运用于剖宫产术能够有效减少新生儿的出生时间,缩短手术时间,改善新生儿身体状况,临床应用价值显著。

    作者:吴水良 刊期: 2014年第14期

  • 转子间重建并关节置换术治疗老年人不稳定转子间骨折的疗效

    目的:探讨转子间重建并关节置换术治疗老年人不稳定转子间骨折的疗效。方法对该院2010年12月要2012年10月收治的不稳定股骨转子间骨折患者临床治疗病例进行抽样,将80例不稳定股骨转子间骨折患者病例按照抽签法随机分为对照组与治疗组,每组40例。对照组采用股骨近端解剖板手术治疗,治疗组采用股骨转子间重建并关节置换术治疗。观察两组患者疗效、术后评估以及髋关节康复情况。结果两组不稳定股骨转子间骨折患者经过治疗之后,对照组治疗总有效率为80.00%;治疗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5.00%。随访12~24个月后,治疗组患者出现并发症的情况明显低于对照组。两组不稳定股骨转子间骨折患者临床治疗效果与并发症情况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不稳定股骨转子间骨折患者采用转子间重建并关节置换术治疗的临床疗效明显优于股骨近端解剖板内固定治疗的临床疗效,可以有效促进患者髋关节功能恢复,降低术后并发症,也可以用于内固定失败的翻修,值得进行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张传林;张锡光;陆景华 刊期: 2014年第14期

  • 氨甲喋呤治疗异位妊娠两种肌肉注射方案的临床比较

    目的:探讨氨甲喋呤治疗异位妊娠两种肌肉注射方案的临床疗效。方法将该院收治的96例异位妊娠的患者为观察对象,两组均采用氨甲喋呤治疗,随机分为单次注射组和分次注射组,各48例,单次注射组采用氨甲喋呤单次给药;分次给药组采用氨甲喋呤分次给药,10 d为1个疗程;观察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各种特征、治疗后成功率及重复给药率和不良反应。结果治疗前两组患者停经天数、治疗前β-HCG值和异位妊娠块大小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单次注射组的成功率为87.5%,分次注射组的成功率为89.6%,两组患者治疗成功率、重复给药例数和β-HCG值恢复正常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单次给药组的重肌肉注射次数均明显低于分次给药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两组不良反应发生情况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单次肌肉注射氨甲喋呤与分次注射氨甲喋呤的疗效相当,但单次肌肉注射更方便,疗程短,更容易被广大群众所接受。

    作者:徐嵘婷 刊期: 2014年第14期

  • 复方肾炎片联合贝那普利治疗慢性肾小球肾炎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

    目的:根据慢性肾小球肾炎的常见症状在采取常规治疗和对症治疗的基础上,希望采用复方肾炎片与贝那普利联合用药以提高疗效,并检测联合用药是否安全。方法将该院常规住院症状类似病46例分为两组,分别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对照组在常规的治疗上采取复方肾炎片合贝那普利联合用药。结果干预组经治疗后有效好转率为87%,对照组经治疗后有效率为52%,经过统计学分析,两组患者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表明联合用药安全。结论采用复方肾炎片合贝那普利联合用药治疗慢性肾小球肾炎可有效改善患者病情,提高患者生活质量,值得进行临床推广。

    作者:孙秀梅;西桂杰;王爽 刊期: 2014年第14期

  • 正文主体部分之“结果”

    作者: 刊期: 2014年第14期

  • 甲状腺功能五项的检测中应用生物学变异为质量规范的评估效果分析

    目的:探讨通过以生物学变异质量规范对甲状腺功能5个项目检测过程能力的应用。方法通过对该单位进行的200例甲状腺功能五项室内与室间质量控制以及生物学变异数据,来进一步计算各项目的实际变异系数进行比较,进而计算出滓值以及质量目标指数(QGI),并就各项目检测性能予以评价。结果甲状腺功能五项中促甲状腺素(TSH)、游离三碘甲状腺原氨酸(FT3)实际CV分别为3.70%、4.20%;而其他各项目实际CV值均大于要求的CV值;其他项目滓值均<3.0,则说明应对分析性能要求加以重视;全部项目QGI均<0.8,则说明,有效改善项目精密度,是有效提升分析性的关键环节。结论以生物学变异确定TEa为质量目标,则可以更为客观地了解各项目检测过程中满足质量规范的具体程度,全面提升临床检验室的检测质量水平。

    作者:蒋娅玲;戴丽霞;吴金庆 刊期: 2014年第14期

  • 文题

    作者: 刊期: 2014年第14期

中外医疗杂志

中外医疗杂志

主管: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

主办:卫生部医院管理研究所 二十一世纪联合创新医药科学研究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