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氨甲喋呤治疗异位妊娠两种肌肉注射方案的临床比较

徐嵘婷

关键词:氨甲喋呤, 异位妊娠, 肌肉注射
摘要:目的:探讨氨甲喋呤治疗异位妊娠两种肌肉注射方案的临床疗效。方法将该院收治的96例异位妊娠的患者为观察对象,两组均采用氨甲喋呤治疗,随机分为单次注射组和分次注射组,各48例,单次注射组采用氨甲喋呤单次给药;分次给药组采用氨甲喋呤分次给药,10 d为1个疗程;观察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各种特征、治疗后成功率及重复给药率和不良反应。结果治疗前两组患者停经天数、治疗前β-HCG值和异位妊娠块大小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单次注射组的成功率为87.5%,分次注射组的成功率为89.6%,两组患者治疗成功率、重复给药例数和β-HCG值恢复正常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单次给药组的重肌肉注射次数均明显低于分次给药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两组不良反应发生情况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单次肌肉注射氨甲喋呤与分次注射氨甲喋呤的疗效相当,但单次肌肉注射更方便,疗程短,更容易被广大群众所接受。
中外医疗杂志相关文献
  • 中风偏瘫病人康复的有效护理方法及措施

    目的:探讨中风偏瘫病人康复的有效护理方法及措施。方法选取该院收治的90例中风偏瘫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参考组,各为45例,给予两组患者常规护理干预,观察组患者在此基础上采用优质个性化护理方案,分别比较两组患者入院前、护理后ADL评分及HAMD评分、神经功能缺损评分。结果两组患者相较治疗前ADL、HAMD评分及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均有明显改善(P<0.05),观察组患者上述指标改善情况明显优于参考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给予中风偏瘫患者优质人性化护理,同时对患者进行心理护理、生理护理及康复训练等有有助于患者心理及生理状态的改善,促进患者康复。

    作者:王超 刊期: 2014年第14期

  • 高频超声介导下空气加压灌肠整复婴幼儿复发性肠套叠的临床研究

    目的:探讨高频超声介导下空气加压灌肠整复婴幼儿复发性肠套叠的临床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43例婴幼儿复发性肠套叠的临床诊治资料,总结可能引起婴幼儿复发性肠套叠的相关致病因素,鉴别特发性肠套叠与继发性肠套叠,分析高频超声介导下空气加压灌肠整复复发性肠套叠的优缺点。结果43例复发性肠套叠患儿共复发96次,全部病例均在高频超声介导下经空气加压灌肠整复成功,整复成功后复查时发现4例存在病理诱发点,诊断为继发性肠套叠。43例复发性肠套叠患儿中,25例可探及肿大的肠系膜淋巴结。结论高频彩超介导下空气加压灌肠整复婴幼儿复发性肠套叠既能发现一些引起复发性肠套叠的病理诱发点等重要相关致病因素,又能使婴幼儿避免在传统的X线电视监视下短时间内多次遭受大剂量X线照射所造成的辐射伤害。

    作者:谢纯平;曹诗林;黄茂伦;聂娅;李良波;冯立文;林育成 刊期: 2014年第14期

  • 艾迪注射液联合化疗对晚期卵巢恶性肿瘤患者的临床疗效

    目的:探讨艾迪注射液与化疗联合治疗晚期卵巢恶性肿瘤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0年12月要2012年12月于该院实施治疗的晚期卵巢恶性肿瘤患者52例,随机分为两组,其中对照组(26例)实施常规化疗治疗,观察组(26例)实施常规化疗+艾迪注射液治疗,对比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结果经临床治疗,观察组的总缓解率(88.5%)明显高于对照组(61.5%),有效率(96.15%)明显高于对照组(76.9%),不良反应发生率(11.5%)明显低于对照组(42.3%),且在生存质量改善情况上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艾迪注射液联合化疗治疗晚期卵巢恶性肿瘤,可有效提高治疗有效率,降低患者的毒副反应,提高生存质量,缓解身心痛苦,效果显著,值得临床进一步推广。

    作者:祝艳华;尹良伟;王苏平;王颖;于环 刊期: 2014年第14期

  • 乳腺浸润性导管癌病灶转移情况及其影响因素分析

    目的:探讨乳腺浸润性导管癌的转移病灶情况及其相关影响因素。方法选取该院乳腺浸润性导管癌患者123例,探讨其病灶转移的发生率及相关性影响因素。结果123例乳腺浸润性导管癌患者出现病灶转移83例,均为腋窝淋巴结转移,肿瘤直径超过2 cm、组织学分级III级、淋巴结皮质大厚度超过3 mm者、淋巴结纵横比低于1.8者发生病灶转移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乳腺浸润性导管癌主要向腋窝淋巴结转移,与肿瘤直径、组织学分级、淋巴结纵横比、淋巴结皮质大厚度等因素密切相关。

    作者:陈庞洲;肖玉根;檀谊洪;黄传蔷 刊期: 2014年第14期

  • 胎盘早剥42例临床分析

    目的:探析胎盘早剥的临床特征及处理情况。方法入选该院胎盘早剥产妇42例,对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胎盘早剥42例中顺产16例,剖宫产26例;27例早剥I度,2例产后出血;11例早剥II度,4例产后出血;4例III度早剥,全部产后出血,1例出现弥散性血管内凝血予以子宫切除术。胎盘早剥42例孕妇,均为单胎,导致新生儿窒息16例(38.1%),死胎2例(4.8%),胎盘早剥分度引发的新生儿窒息情况,结果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应对胎盘早剥的临床特征及诱因予以重视,定期进行辅助检查,早期诊治胎盘早剥。

    作者:梁白云 刊期: 2014年第14期

  • 甲状腺功能五项的检测中应用生物学变异为质量规范的评估效果分析

    目的:探讨通过以生物学变异质量规范对甲状腺功能5个项目检测过程能力的应用。方法通过对该单位进行的200例甲状腺功能五项室内与室间质量控制以及生物学变异数据,来进一步计算各项目的实际变异系数进行比较,进而计算出滓值以及质量目标指数(QGI),并就各项目检测性能予以评价。结果甲状腺功能五项中促甲状腺素(TSH)、游离三碘甲状腺原氨酸(FT3)实际CV分别为3.70%、4.20%;而其他各项目实际CV值均大于要求的CV值;其他项目滓值均<3.0,则说明应对分析性能要求加以重视;全部项目QGI均<0.8,则说明,有效改善项目精密度,是有效提升分析性的关键环节。结论以生物学变异确定TEa为质量目标,则可以更为客观地了解各项目检测过程中满足质量规范的具体程度,全面提升临床检验室的检测质量水平。

    作者:蒋娅玲;戴丽霞;吴金庆 刊期: 2014年第14期

  • 50例病毒性脑炎脑电图分析

    目的:探讨病毒性脑炎脑电图结果。方法通过对在该院进行治疗的50例病毒性脑炎患者的脑电图检查进行分析,同时与脑脊液检查和头颅影像学检查进行对比。结果脑电图检查,广泛轻度异常32例,广泛中度异常16例,广泛高度异常2例。在50例异常脑电图主要表现a波逐渐减少,频率减慢,以4~7次/s兹为基本节律,慢波首先出现前额,顶,中央,后扩展到其他区域,呈广泛性慢波节律,1~3次/sδ波弥漫性出现,在此背景上有局灶性加重;脑电图检查异常患者数较脑脊液检查明显提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发病1~5 d脑电图的检出率较脑脊液检查明显提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脑电图检查异常患者数较脑脊液检查明显提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病毒性脑炎脑电图检查具有方便易操作,无不良反应及并发症,检出率高等特点。脑电图检查对病毒性脑炎的诊断、治疗效果及预后评价有着十分重要的临床意义,值得推广应用。

    作者:冯素玲 刊期: 2014年第14期

  • 连续血液灌流串联血液透析治疗大剂量卡马西平中毒临床分析

    目的:探究分析采用连续血液灌流串联血液透析治疗大剂量卡马西平中毒的疗效。方法随机抽取该院于2006年5月要2012年12月收治的15例卡马西平中毒患者,给予患者连续血液灌流串联血液透析治疗,观察其临床治疗效果。结果15例卡马西平中毒患者,均获得成功救治。结论采用连续血液灌流串联血液透析治疗大剂量卡马西平中毒,可迅速有效改善患者中毒症状,提高患者生命质量,值得应用于临床治疗中。

    作者:赵毓敏;鲁新 刊期: 2014年第14期

  • 维持性血液透析联合血液灌流治疗中肝素剂量估算

    目的:探索维持性血液透析联合血液灌流治疗中不同的肝素剂量对凝血发生的影响。方法将49例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n=25)与对照组(n=24),观察组予以血液透析联合血液灌流治疗,对照组予以单纯血液透析治疗,共观察3个月,观察维持性血液透析联合血液灌流治疗患者使用肝素后灌流器、透析器及管路有无凝血、出血,以及治疗前、中、后APTT以及两组患者肝素的剂量。结果观察组患者121例次血液透析联合血液灌流治疗,共有6例次发生轻度凝血,而对照组患者116例次治疗5例次发生灌流器、透析器、管路轻度凝血,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5例次出现口腔黏膜出血,对照组4例次出现口腔黏膜出血,2例次出现尿血,1例次出现月经过多,两组出血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前、中、后APTT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观察组肝素用量(43.5依5.3)mg;对照组肝素剂量(50.8依7.2)mg,两组肝素用量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通过观察灌流器、透析器、管路的凝血情况、透析过程及透析后出血情况及治疗前、中、后血APTT的监测,认为该治疗较理想的肝素用量是前次血液透析剂量的2倍。

    作者:欧沛章;崔玲;胡维 刊期: 2014年第14期

  • 苍耳子散加味预防放射性鼻窦炎

    目的:观察苍耳子散加味预防放射性鼻窦炎的作用。方法将70例鼻咽癌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35例/组。两组均行放疗及鼻腔冲洗,观察组同时给予苍耳子散加味汤剂口服。记录两组放射性鼻窦炎主观症状及鼻内镜评分、鼻窦CT评分。结果两组主观症状评估比较,实验组在放疗结束后1个月,3个月,6个月,12个月每个时间点放射性鼻窦炎均较轻,差异有统计学意义(1个月Z=-3.054,P=0.002;3个月Z=-2.752,P=0.012;6个月Z=-2.265,P=0.046;12个月Z=-2.375,P=0.032);鼻内镜评分比较,实验组在后两个时间点评分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6个月P=0.046,12个月P=0.006);鼻窦CT评分比较,实验组在后3个时间点评分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3个月P=0.048,6个月P=0.012,12个月P=0.002)。结论苍耳子散加味能有效预防放射性鼻窦炎的发生。

    作者:乔冠英;覃强;林清;周路;罗卫芳;赵淑芬;容景瑜 刊期: 2014年第14期

  • 中医治疗消化性溃疡的临床观察

    目的:探讨观察消化性溃疡应用中医治疗的临床疗效。方法将该院收治的120例消化性溃疡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采用自拟中药方剂治疗)和对照组(采用常规西医治疗),对比观察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以及幽门螺旋杆菌(HP)根除率和复发率。结果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96.7%)明显高于对照组(68.3%),经过3~5个月随访,观察组患者的HP根除率(90%)明显高于对照组(65%),观察组患者复发率(0%)明显低于对照组(10%),差异对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中医治疗消化性溃疡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可有效提高HP清除率,疗效确切,具有复发率低、经济、安全等优点,有利于改善患者生活质量,值得在临床上广泛应用和推广。

    作者:王菲 刊期: 2014年第14期

  • 神经重症患者肠内营养治疗的临床观察

    目的:分析神经内科重症患者的蛋白代谢、营养指标及免疫功能的变化,探讨肠内营养剂对神经重症患者的干预效果。方法选择46例神经内科重症患者,将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应用自制匀浆膳食作为对照,实验组应用短肽型肠内营养制剂作为干预,监测患者入院第1天、第14天血红蛋白、血清总蛋白等各项营养指标的改变。结果两组病人入院时,各项实验室检测指标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住院14 d,与对照组相比,肠内营养剂干预组血红蛋白、白蛋白下降程度较轻(P<0.05),而上臂围、三头肌皮褶厚度、上臂肌围两组之间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肠内营养可有效改善危重症患者营养不良状态,提高患者免疫力,促进神经功能恢复。

    作者:曹杏;沈雷 刊期: 2014年第14期

  • 正文主体部分之“讨论”

    1.着重讨论研究结果的创新之处及从中导出的结论,包括理论意义、实际应用价值、局限性,及其对进一步研究的启示等。如果不能导出结论,也可通过讨论,提出建议、设想、改进意见或待解决的问题等。

    作者: 刊期: 2014年第14期

  • 鼻咽癌放疗后出血的护理

    目的:探讨鼻咽癌放疗后出血的护理措施及护理效果。方法选取该院自2012年1月要2013年1月收治的92例鼻咽癌放疗后出血患者,随机将其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6例,给予对照组患者常规护理,并在此基础上给予观察组患者针对性的临床护理干预,并对两组患者的护理效果进行对比。结果两组患者的放射剂量均为60~80 GY,但观察组患者的平均住院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的鼻出血现象控制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给予鼻咽癌放疗后出血患者针对性的临床护理干预可取得良好的治疗效果,且可缩短患者住院时间,临床效果显著,值得推广和应用。

    作者:张静;江文霞 刊期: 2014年第14期

  • 临床路径在不稳定性心绞痛介入治疗护理中的应用分析

    目的:研究分析临床路径在不稳定性心绞痛介入治疗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对该院收治的88例不稳定心绞痛患者,分别采用常规护理治疗以及临床护理路径护理,对比患者的住院时间、患者便秘情况以及护理满意度。结果护理治疗后,实验组患者的平均住院时间、便秘情况均显著少于对照组,且实验组患者的会满意度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不稳定性心绞痛介入治疗中实施临床护理路径,可大大缩短患者的住院时间、改善患者临床症状,提高护理满意度,疗效显著。

    作者:李晶 刊期: 2014年第14期

  • 山莨菪碱联合氟桂利嗪治疗偏头痛的临床效果评价

    目的:分析评价山莨菪碱联合氟桂利嗪治疗偏头痛的临床效果。方法资料随机选自2012年5月要2013年5月在该院诊治的偏头痛患者82例,将患者分为两组,每组41例,对照组给予氟桂利嗪药物治疗,研究组给予山莨菪碱联合氟桂利嗪的药物治疗,分析两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观察指标和不良反应。结果治疗8周后,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情况,研究组总有效率为97.5%,对照组总有效率为78.0%,研究组高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的头痛发作的频率、头痛的程度、发作持续的时间明显低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比较患者治疗后出现的不良反应情况,研究组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9.8%,对照组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36.5%,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通过应用山莨菪碱联合氟桂利嗪的药物来治疗偏头痛患者,能够有效改善患者的症状,降低不良反应的发生率。

    作者:刘志群 刊期: 2014年第14期

  • 《中国图书馆分类法》

    作者: 刊期: 2014年第14期

  • 文题

    作者: 刊期: 2014年第14期

  • 去骨瓣术后腰大池持续引流的护理措施分析

    目的:分析患者去骨瓣术后腰大池持续引流的处理措施。方法选取到该院就诊的55例颅脑损伤行去骨瓣术患者,患者术后均给予腰大池持续引流,加强护理措施。结果55例重型颅脑外伤行去骨瓣术患者,经良好护理,1例患者堵管,1例脑脊液鼻漏,未出现感染情况,没有发生拔管情况,经对症治疗,均康复,治愈率100%。结论患者在行去骨瓣术后,加强腰大池持续引流的护理措施,可促进患者引流成功,减少术后引流并发症,缓解患者痛苦,降低致残率和致死率,具有较高的应用意义。

    作者:王其春 刊期: 2014年第14期

  • 氨甲喋呤治疗异位妊娠两种肌肉注射方案的临床比较

    目的:探讨氨甲喋呤治疗异位妊娠两种肌肉注射方案的临床疗效。方法将该院收治的96例异位妊娠的患者为观察对象,两组均采用氨甲喋呤治疗,随机分为单次注射组和分次注射组,各48例,单次注射组采用氨甲喋呤单次给药;分次给药组采用氨甲喋呤分次给药,10 d为1个疗程;观察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各种特征、治疗后成功率及重复给药率和不良反应。结果治疗前两组患者停经天数、治疗前β-HCG值和异位妊娠块大小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单次注射组的成功率为87.5%,分次注射组的成功率为89.6%,两组患者治疗成功率、重复给药例数和β-HCG值恢复正常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单次给药组的重肌肉注射次数均明显低于分次给药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两组不良反应发生情况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单次肌肉注射氨甲喋呤与分次注射氨甲喋呤的疗效相当,但单次肌肉注射更方便,疗程短,更容易被广大群众所接受。

    作者:徐嵘婷 刊期: 2014年第14期

中外医疗杂志

中外医疗杂志

主管: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

主办:卫生部医院管理研究所 二十一世纪联合创新医药科学研究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