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嵘婷
目的:探讨牙周牙髓联合病变的治疗方法,获得佳的治疗方案,提高联合病变的治疗效果。方法选择2010年2月要2012年5月在该院治疗的牙周牙髓联合病变患者84例90颗患牙,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各42例,对照组采用根管治疗,治疗组采用牙周牙髓综合治疗,观察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治疗后3个月、6个月、1年后随访记录患者的恢复情况。结果治疗后治疗组的牙周炎症状缓解明显优于观察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随后的3个月、6个月、12个月后随访中可知,治疗组的总有效率分别为92.86%、85.71%、80.95%,与对照组的87.50%、79.17%、75.00%相比较,治疗组的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牙周牙髓联合病变患者采用综合治疗的方法可以有效缓解临床症状,大限度的保护患牙,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作者:刘玲 刊期: 2014年第14期
1.题名应以准确、简明的词语反映文章中重要的特定内容。一般使用能充分反映论文主题内容的短语,不使用具有主、谓、宾结构的完整语句。一般不设副题名。一般不超过20字。2.题名应尽量避免使用非公知公认的缩略语、字符、代号等,也不应将原形词和缩略语同时列出。
作者: 刊期: 2014年第14期
目的:探讨匹多莫德颗粒治疗小儿呼吸系统反复感染的临床疗效。方法将85例小儿呼吸系统反复感染患者分为两组,对照组42例给予常规治疗,实验组43例在此基础上给予匹多莫德颗粒治疗。结果实验组、对照组总有效率分别为97.67%、73.81%,相比于对照组,实验组总有效率较高,平均感染次数较少,平均感染持续时间较短,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匹多莫德颗粒治疗小儿呼吸系统反复感染,可提高疗效,减少感染次数,缩短感染时间。
作者:宋宁 刊期: 2014年第14期
目的:观察缺血性结肠炎(Ischemic colitis,IC)的临床特征及转归情况。方法回顾性分析39例IC患者的临床资料及内镜特征,并对其进行随访。结果IC好发于中老年人,60岁以上患者占69.2%,多伴有相关基础疾病(82.1%,32/39),包括高血压、心脑血管疾病及糖尿病等。临床主要表现为腹痛、便血等症状,病变多发生于左半结肠,呈节段性分布。多数患者预后良好,39例患者中5.1%(2/39)于住院期间死亡,1例患者于随访期间出现复发。结论结肠镜检查是诊断早期IC的主要方法,IC复发率低。
作者:张佳莹;谢冬玲;王辉;于久飞 刊期: 2014年第14期
目的:分析ICU重型颅脑外伤出现肺部感染的危险因素和致病菌。方法回顾性分析该院收治的重型颅脑外伤出现肺部感染的患者92例,分析其出现感染的危险因素和常见致病菌。结果引起ICU重型颅脑外伤肺部感染的危险因素主要与患者的年龄、是否气管切开和长时间应用呼吸机等因素有关;总共有67(72.8%)例患者分离出细菌,以革兰阴性菌为主,共有46(68.7%)例,其中包括铜绿假单胞菌14(20.9%)例,肺炎克雷伯菌12(17.9%)例,大肠埃希菌9(13.4%)例,鲍曼不动杆菌7(10.4%)例,洋葱假单孢菌4(6.0%)例,格兰阳性菌21(31.3%)例,其中金黄色葡萄球菌11(16.4%)例,溶血葡萄球菌7(10.4%)例,屎肠球菌3(4.5%)例。结论ICU重型颅脑外伤出现肺部感染的危险因素包括患者的年龄、是否气管切开和长时间应用呼吸机等,致病菌以革兰阴性菌为主,应在临床上加以注意,使用敏感抗生素。
作者:黎艳晖 刊期: 2014年第14期
目的:研究甲状腺功能正常的慢性肝炎患者使用长效干扰素治疗后甲状腺功能的变化。方法收集103例该院住院和门诊应用长效干扰素后出现甲状腺功能异常慢性丙型肝炎患者的资料。干扰素治疗前以及治疗后每3个月监测甲状腺功能及甲状腺抗体水平。结果治疗前103例甲状腺功能正常,治疗前抗甲状腺球蛋白抗体高者32例(32/103,31.07%),抗甲状腺微粒体抗体高者19例(19/103,18.4%)。治疗1年期间92例甲状腺功能正常;5例出现甲状腺功能亢进,对症应用内分泌治疗有效者4例,1例停用;6例出现甲减,其中4例为亚临床甲减,全部经左甲状腺激素替代治疗甲状腺功能正常。结论甲状腺功能正常的慢性肝炎患者使用干扰素治疗后甲状腺疾病的发生率为10.7%(11/103),甲状腺功能改变不是影响继续治疗的因素。治疗结束后随访1年,所有患者甲状腺功能均恢复正常。女性应用长效干扰素后更易发生甲状腺疾病。
作者:王桂杰;李佰君;高维姝 刊期: 2014年第14期
目的:对比分析微创PCCP(经皮加压钢板)与传统动力髋螺钉治疗老年股骨转子间骨折疗效。方法将该院收治的50例该疾病患者,按照治疗方法分为微创PCCP治疗组(A组)与传统动力髋螺钉治疗组(B组),对比分析两组患者临床疗效。结果 A组患者切口长度、出血量、手术时间与住院时间分别为院(4.31依1.35)cm、(172.9依43.6)mL、(56.1依12.3)min、(5.26依1.08)d,与B组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 A、B两组患者髋关节评分为院(90.21依1.49)与(89.48依2.19),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组手术优良率为96.00%,B组为72.00%(优秀12例,良好6例),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微创PCCP治疗法治疗老年股骨转子间骨折患者,与传统动力髋螺钉治疗法相比,更能保证手术治疗质量,治疗时间更短,产生的临床效果显著,值得临床上推广应用。
作者:刘勇;王继民 刊期: 2014年第14期
目的:探讨异丙酚联合芬太尼应用于人工流产的效果。方法该院妇产科2009年6月要2012年12月实施人工流产190例,随机原则分为异丙酚芬太尼联合应用组(联合组)和异丙酚单用组(对照组),联合组静注异丙酚1.5 mg/kg,芬太尼50滋g,对照组仅单用异丙酚2~2.5 mg/kg进行诱导,观察镇痛效果并监测记录诱导前及诱导后2 min,术毕平均动脉压(MAP)、SBP、DBP、HR、SPO2等指标。结果联合组镇痛总优良率99.1%,对照组总优良率88.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联合组诱导后2 min与诱导前相比MAP、SBP、DBP、HR、SPO2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诱导后2 min与诱导前相比MAP、SBP、DBP、HR均显著降低(P<0.05),SPO2无明显降低(P>0.05)。结论异丙酚镇痛效应不明显,单用时用量较大,联合芬太尼能减少异丙酚的使用量,提高镇痛效果,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郭克梅 刊期: 2014年第14期
目的:研究分析血液透析后给予糖尿病肾病患者的护理措施。方法依次按照住院顺序选取该院收治的76例接受血液透析治疗的糖尿病肾病患者,给予患者有针对性的护理措施,分析总结护理措施实施效果。结果在整个透析过程中,76例患者中34例出现高血压,32例出现低血压,2例出现失衡综合征,7例患者出现不同程度的出血现象,1例导管出口出现局部轻度感染。结论给予糖尿病肾病患者实施血液透析后,极易诱发多种并发症,采取有针对性的护理措施,可有效改善患者生活质量,减少并发症,护理效果显著。
作者:仲维佳;韩旭;历艳萍;张明玉 刊期: 2014年第14期
目的:探讨胆管癌患者血清CA19-9的水平变化及临床意义。方法分析该院收治的37例胆管癌患者为观察组,同时随机抽取同期收治的胆管良性病变患者32例为对照组,采用化学发光微粒子检测法测定两组患者血清CA19-9水平。同时比较两组患者的阳性率。结果观察组血清及胆汁中CA19-9水平均显著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0.005)。对照组与观察组阳性率分别为18.75%(6/32),72.97%(27/37),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5)。高分化腺癌CA19-9阳性率与低分化腺癌组阳性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字2=4.763,P<0.05);中、低分化腺癌CA19-9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字2=2.250,P>0.05)。高、中、低分化腺癌组CA19-9水平相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4.125,P<0.05),高分化腺癌CA19-9水平与低分化腺癌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174,P<0.05);中分化腺癌CA19-9水平与低分化腺癌组阳性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字2=2.077,P<0.05)。结论CA19-9水平及阳性率检测在胆管癌的诊断中具有重要价值,有利于病情的评估。
作者:李江;张然蓉;李钢;罗历;郝建华 刊期: 2014年第14期
目的:探讨转子间重建并关节置换术治疗老年人不稳定转子间骨折的疗效。方法对该院2010年12月要2012年10月收治的不稳定股骨转子间骨折患者临床治疗病例进行抽样,将80例不稳定股骨转子间骨折患者病例按照抽签法随机分为对照组与治疗组,每组40例。对照组采用股骨近端解剖板手术治疗,治疗组采用股骨转子间重建并关节置换术治疗。观察两组患者疗效、术后评估以及髋关节康复情况。结果两组不稳定股骨转子间骨折患者经过治疗之后,对照组治疗总有效率为80.00%;治疗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5.00%。随访12~24个月后,治疗组患者出现并发症的情况明显低于对照组。两组不稳定股骨转子间骨折患者临床治疗效果与并发症情况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不稳定股骨转子间骨折患者采用转子间重建并关节置换术治疗的临床疗效明显优于股骨近端解剖板内固定治疗的临床疗效,可以有效促进患者髋关节功能恢复,降低术后并发症,也可以用于内固定失败的翻修,值得进行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张传林;张锡光;陆景华 刊期: 2014年第14期
目的:探讨糖尿病肾病的临床特征以及分析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在糖尿病肾病(DN)诊断中的临床价值。方法选取该院1~4期DN患者100例,按24 h尿蛋白排泄率(UAER)水平分为3组院A组(<30 mg/24 h)、B组(30~300 mg/24 h)和C组(>300 mg/24 h)。另选取30例健康人群作为对照组(D组)。采用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测所有患者的肾脏大小、血流速度及各级动脉血流动力学参数。结果A、B、C组患者肾脏大小与较D组明显增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 B、C组各级动脉的搏动指数(PI)、阻力指数(RI)较A、D组均明显增高;收缩期大血流速度(Vmax)、舒张期低血流速度(Vmin)均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各级血流频谱参数较D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DN从1~4期,肾血流显像逐渐减少,A、D组为1级或2级,B组为3级,C组为4级。结论DN患者的临床进展与UAER的水平密切相关。彩色多普勒超声能反应DN患者肾脏大小、血流灌注和肾血流动力学变化,对DN患者的诊断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作者:颜宇晴;钱慕周 刊期: 2014年第14期
目的:探究乙型肝炎相关性肝癌应用拉米夫定联合阿德福韦酯治疗的疗效观察。方法资料选自2012年2月要2013年2月在该院诊治的乙型肝炎相关性肝癌患者66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方法分成两组,每组33例,予常规肿瘤作对照组,予拉米夫定联合阿德福韦酯抗病毒作研究组,分组两组临床疗效、肝功能等相关指标、并发症和不良反应、生存情况。结果研究组治疗有效率81.82%,比对照组57.58%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24周和48周研究组ALT和Child-Pugh评分比对照组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研究组并发症与不良反应发生率21.21%,比对照组发生率45.45%少,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生存时间的估算值以及生存时间的中位数估计值,比对照组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乙型肝炎相关性肝癌予拉米夫定联合阿德福韦酯,疗效显著且生存率较高,具有一定临床应用和研究价值。
作者:万兆娟 刊期: 2014年第14期
作者: 刊期: 2014年第14期
作者: 刊期: 2014年第14期
目的:探索维持性血液透析联合血液灌流治疗中不同的肝素剂量对凝血发生的影响。方法将49例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n=25)与对照组(n=24),观察组予以血液透析联合血液灌流治疗,对照组予以单纯血液透析治疗,共观察3个月,观察维持性血液透析联合血液灌流治疗患者使用肝素后灌流器、透析器及管路有无凝血、出血,以及治疗前、中、后APTT以及两组患者肝素的剂量。结果观察组患者121例次血液透析联合血液灌流治疗,共有6例次发生轻度凝血,而对照组患者116例次治疗5例次发生灌流器、透析器、管路轻度凝血,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5例次出现口腔黏膜出血,对照组4例次出现口腔黏膜出血,2例次出现尿血,1例次出现月经过多,两组出血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前、中、后APTT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观察组肝素用量(43.5依5.3)mg;对照组肝素剂量(50.8依7.2)mg,两组肝素用量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通过观察灌流器、透析器、管路的凝血情况、透析过程及透析后出血情况及治疗前、中、后血APTT的监测,认为该治疗较理想的肝素用量是前次血液透析剂量的2倍。
作者:欧沛章;崔玲;胡维 刊期: 2014年第14期
目的:探讨分析干部保健工作中的健康教育对干部整理健康水平的作用和影响,并对其进行评估。方法选取该市568名在职局级以上干部和离退休干部为研究对象,将医院干部保健科作为研究基地,使用个别咨询、调查问卷、播放保健录像、健康讲座以及发放专科宣传材料等方式对该市干部保健对象开展健康教育,并及时追踪、反馈和了解保健对象的健康情况,根据对象的实际临床表现以及可能存在的危险因素制定个性化、特性化的保健方案,并与2010年、2011年干部参加体检数据进行对比分析。结果在开展健康教育前,357例保健对象对相关专科知识了解程度不够,甚至产生误解,占62.9%,且问卷调查优良率为52.3%;在实施健康教育后,提升了保健干部对疾病预防及治疗的认识程度,只有112例对象仍旧存在一定的疑惑或误解,占19.1%,问卷优良率为84.7%;2012年参体检率为85.5%,较2010年的65.2%和2011年75.4%有明显提高,上述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干部保健工作中,对保健对象实施健康教育,有利于提升保健对象对保健专科、疾病预防及治疗等知识认识程度,对干部群中的疾病预防和及时治疗有着极为重要的实际意义。
作者:朱燕;马利革 刊期: 2014年第14期
作者: 刊期: 2014年第14期
目的:探讨采用微创经皮肾镜超声引导下碎石术和载线定位两种方案碎石的实际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该院收治的147例肾结石的患者,这147例患者均属于本地户籍,按入院就诊顺序前71例患者采用载线定位来行碎石取石治疗(设置为X线组),后就诊的76例患者是采用在超声下微创经皮肾碎石取石治疗(设置为肾镜超声组)。结果 X线组的平均通道建立时间显著高于肾镜超声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X线组的肾结石残留率26.76%,肾镜超声组则为26.32%,两者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X线组的并发症发生率19.72%,而肾镜组仅仅为3.95%,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0.05)。结论肾结石碎石术是肾结石患者的福音,不论是微创经皮肾镜超声还是载线均是临床擅长的治疗方案,但是从长远来看,微创经皮肾镜超声的引导是治疗主流,能够更好的满足患者的需求。
作者:董国强 刊期: 2014年第14期
目的:探讨鼻咽癌放疗后出血的护理措施及护理效果。方法选取该院自2012年1月要2013年1月收治的92例鼻咽癌放疗后出血患者,随机将其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6例,给予对照组患者常规护理,并在此基础上给予观察组患者针对性的临床护理干预,并对两组患者的护理效果进行对比。结果两组患者的放射剂量均为60~80 GY,但观察组患者的平均住院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的鼻出血现象控制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给予鼻咽癌放疗后出血患者针对性的临床护理干预可取得良好的治疗效果,且可缩短患者住院时间,临床效果显著,值得推广和应用。
作者:张静;江文霞 刊期: 2014年第14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