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的:探索维持性血液透析联合血液灌流治疗中不同的肝素剂量对凝血发生的影响。方法将49例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n=25)与对照组(n=24),观察组予以血液透析联合血液灌流治疗,对照组予以单纯血液透析治疗,共观察3个月,观察维持性血液透析联合血液灌流治疗患者使用肝素后灌流器、透析器及管路有无凝血、出血,以及治疗前、中、后APTT以及两组患者肝素的剂量。结果观察组患者121例次血液透析联合血液灌流治疗,共有6例次发生轻度凝血,而对照组患者116例次治疗5例次发生灌流器、透析器、管路轻度凝血,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5例次出现口腔黏膜出血,对照组4例次出现口腔黏膜出血,2例次出现尿血,1例次出现月经过多,两组出血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前、中、后APTT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观察组肝素用量(43.5依5.3)mg;对照组肝素剂量(50.8依7.2)mg,两组肝素用量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通过观察灌流器、透析器、管路的凝血情况、透析过程及透析后出血情况及治疗前、中、后血APTT的监测,认为该治疗较理想的肝素用量是前次血液透析剂量的2倍。
作者:欧沛章;崔玲;胡维 刊期: 2014年第14期
目的:探讨异丙酚联合芬太尼应用于人工流产的效果。方法该院妇产科2009年6月要2012年12月实施人工流产190例,随机原则分为异丙酚芬太尼联合应用组(联合组)和异丙酚单用组(对照组),联合组静注异丙酚1.5 mg/kg,芬太尼50滋g,对照组仅单用异丙酚2~2.5 mg/kg进行诱导,观察镇痛效果并监测记录诱导前及诱导后2 min,术毕平均动脉压(MAP)、SBP、DBP、HR、SPO2等指标。结果联合组镇痛总优良率99.1%,对照组总优良率88.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联合组诱导后2 min与诱导前相比MAP、SBP、DBP、HR、SPO2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诱导后2 min与诱导前相比MAP、SBP、DBP、HR均显著降低(P<0.05),SPO2无明显降低(P>0.05)。结论异丙酚镇痛效应不明显,单用时用量较大,联合芬太尼能减少异丙酚的使用量,提高镇痛效果,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郭克梅 刊期: 2014年第14期
作者: 刊期: 2014年第14期
目的:研究分析临床路径在不稳定性心绞痛介入治疗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对该院收治的88例不稳定心绞痛患者,分别采用常规护理治疗以及临床护理路径护理,对比患者的住院时间、患者便秘情况以及护理满意度。结果护理治疗后,实验组患者的平均住院时间、便秘情况均显著少于对照组,且实验组患者的会满意度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不稳定性心绞痛介入治疗中实施临床护理路径,可大大缩短患者的住院时间、改善患者临床症状,提高护理满意度,疗效显著。
作者:李晶 刊期: 2014年第14期
目的:探讨剖宫产术后疤痕部位妊娠的诊断方法,并比较不同手术方式的治疗效果。方法选取2010要2012年在该院进行治疗的剖宫产术后疤痕妊娠患者25例,分成观察组和治疗组两组,观察组10例,对照组15例,其中观察组采用经阴道切除疤痕病灶的手术方式,对照组采用经腹腔切除疤痕病灶的手术方式,并对两种手术方式治疗的效果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从结果来看,观察组患者手术时间短于对照组患者,而且术中出血更少,术后恢复更快,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对于剖宫产术后疤痕妊娠的患者来说,应用阴道彩超可进行及时的诊断,在明确诊断后,采用经阴道瘢痕病灶切除的手术方式,手术比较安全,患者不会出现严重的并发症,出血量也比较少,值得在临床推广使用。
作者:梁春玲;罗一平 刊期: 2014年第14期
作者: 刊期: 2014年第14期
目的:研究甲状腺功能正常的慢性肝炎患者使用长效干扰素治疗后甲状腺功能的变化。方法收集103例该院住院和门诊应用长效干扰素后出现甲状腺功能异常慢性丙型肝炎患者的资料。干扰素治疗前以及治疗后每3个月监测甲状腺功能及甲状腺抗体水平。结果治疗前103例甲状腺功能正常,治疗前抗甲状腺球蛋白抗体高者32例(32/103,31.07%),抗甲状腺微粒体抗体高者19例(19/103,18.4%)。治疗1年期间92例甲状腺功能正常;5例出现甲状腺功能亢进,对症应用内分泌治疗有效者4例,1例停用;6例出现甲减,其中4例为亚临床甲减,全部经左甲状腺激素替代治疗甲状腺功能正常。结论甲状腺功能正常的慢性肝炎患者使用干扰素治疗后甲状腺疾病的发生率为10.7%(11/103),甲状腺功能改变不是影响继续治疗的因素。治疗结束后随访1年,所有患者甲状腺功能均恢复正常。女性应用长效干扰素后更易发生甲状腺疾病。
作者:王桂杰;李佰君;高维姝 刊期: 2014年第14期
目的:探讨匹多莫德颗粒治疗小儿呼吸系统反复感染的临床疗效。方法将85例小儿呼吸系统反复感染患者分为两组,对照组42例给予常规治疗,实验组43例在此基础上给予匹多莫德颗粒治疗。结果实验组、对照组总有效率分别为97.67%、73.81%,相比于对照组,实验组总有效率较高,平均感染次数较少,平均感染持续时间较短,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匹多莫德颗粒治疗小儿呼吸系统反复感染,可提高疗效,减少感染次数,缩短感染时间。
作者:宋宁 刊期: 2014年第14期
腰硬联合阻滞麻醉结合了腰麻及硬膜外麻醉的特点,有效地改善了传统麻醉方法的麻醉效果,凭其麻醉见效快、麻醉完善、肌松良好等优势,逐步取代了硬膜外间隙阻滞麻醉在临床中的常用地位,成为世界某些国家各种下肢和腹部手术的首选麻醉法。腰硬联合阻滞麻醉较传统麻醉方法更为安全有效,但并发症也时有发生,麻醉风险也必定存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患者的生存质量和生活质量。为此,本研究首先简要地分析了腰硬联合阻滞麻醉的临床应用方法及优点,然后较为详细地探讨了腰硬联合阻滞麻醉的临床应用风险及并发症情况,以此为今后临床实践提供科学合理的参考和借鉴。
作者:卢成康 刊期: 2014年第14期
目的:探究分析采用连续血液灌流串联血液透析治疗大剂量卡马西平中毒的疗效。方法随机抽取该院于2006年5月要2012年12月收治的15例卡马西平中毒患者,给予患者连续血液灌流串联血液透析治疗,观察其临床治疗效果。结果15例卡马西平中毒患者,均获得成功救治。结论采用连续血液灌流串联血液透析治疗大剂量卡马西平中毒,可迅速有效改善患者中毒症状,提高患者生命质量,值得应用于临床治疗中。
作者:赵毓敏;鲁新 刊期: 2014年第14期
目的:探讨糖尿病肾病的临床特征以及分析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在糖尿病肾病(DN)诊断中的临床价值。方法选取该院1~4期DN患者100例,按24 h尿蛋白排泄率(UAER)水平分为3组院A组(<30 mg/24 h)、B组(30~300 mg/24 h)和C组(>300 mg/24 h)。另选取30例健康人群作为对照组(D组)。采用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测所有患者的肾脏大小、血流速度及各级动脉血流动力学参数。结果A、B、C组患者肾脏大小与较D组明显增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 B、C组各级动脉的搏动指数(PI)、阻力指数(RI)较A、D组均明显增高;收缩期大血流速度(Vmax)、舒张期低血流速度(Vmin)均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各级血流频谱参数较D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DN从1~4期,肾血流显像逐渐减少,A、D组为1级或2级,B组为3级,C组为4级。结论DN患者的临床进展与UAER的水平密切相关。彩色多普勒超声能反应DN患者肾脏大小、血流灌注和肾血流动力学变化,对DN患者的诊断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作者:颜宇晴;钱慕周 刊期: 2014年第14期
1.着重讨论研究结果的创新之处及从中导出的结论,包括理论意义、实际应用价值、局限性,及其对进一步研究的启示等。如果不能导出结论,也可通过讨论,提出建议、设想、改进意见或待解决的问题等。
作者: 刊期: 2014年第14期
目的:研究分析采用全身麻醉对剖宫产术中孕妇循环以及新生儿的影响情况。方法选择该院在全身麻醉下进行剖宫产的60例孕妇(观察组)以及椎管内麻醉失败之后进行全身麻醉下剖宫产的孕妇60例(对照组)。对两组孕妇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观察对比两组孕妇在麻醉前后血流动力学指标、手术时间以及新生儿情况。结果观察组孕妇在麻醉前后心率、血压以及血氧饱和度情况与对照组之间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孕妇在1 min Apgar评分、新生儿插管率以及新生儿脐动脉pH值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孕妇新生儿出生的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孕妇,两组之间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全身麻醉运用于剖宫产术能够有效减少新生儿的出生时间,缩短手术时间,改善新生儿身体状况,临床应用价值显著。
作者:吴水良 刊期: 2014年第14期
目的:分析骨外科老年感染患者主要病原菌的分布情况及耐药率,为临床抗菌药用药提供参考。方法随机选取该院300例骨科老年患者,从患者的伤口中采集分泌物标本,并对标本进行细菌培养及细菌鉴定,并进行药敏试验。结果在300例患者中,共检出298株细菌,142株格兰阴性菌(47.7%),150株格兰阳性菌(50.3%),6株真菌(2%)。结论医院感染病原菌的耐药性较复杂,构成变化快,应严格按照病原菌耐药性检测及鉴定结果,选择合适的抗生素药物为骨科老年患者进行治疗,降低患者感染率。
作者:周亚丽 刊期: 2014年第14期
目的:联合应用多项技术对唐氏综合征进行系统的产前筛查和诊断,规范产前筛查流程,提高唐氏综合征产前筛查的准确率。方法通过对来该院产检的23151例孕妇,进行系统的遗传咨询,超声筛查,唐氏综合征血清学筛查,无创DNA非整倍性筛查,后对有产前诊断指征的孕妇进行产前诊断羊水染色体核型分析和追踪随访,采用SPASS 13.0对统计数据进行字2检验分析。结果23151例孕妇共检出高危孕产妇853例,750例进行羊水染色体产前诊断的确诊唐氏综合征6例,18-三体综合征11例,13-三体综合征2例,Turner综合征3例,其它染色体异常疾病10例,妊娠结局进行随访,没有发现假阴性病例。结论联合应用多项技术对孕中期孕妇进行产前唐氏筛查,唐氏综合征的检出率得到了有效提高。
作者:谭卫荷;李付广;郭晓燕;汤素环;汤巧敏;吴爱娟 刊期: 2014年第14期
目的:分析评价山莨菪碱联合氟桂利嗪治疗偏头痛的临床效果。方法资料随机选自2012年5月要2013年5月在该院诊治的偏头痛患者82例,将患者分为两组,每组41例,对照组给予氟桂利嗪药物治疗,研究组给予山莨菪碱联合氟桂利嗪的药物治疗,分析两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观察指标和不良反应。结果治疗8周后,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情况,研究组总有效率为97.5%,对照组总有效率为78.0%,研究组高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的头痛发作的频率、头痛的程度、发作持续的时间明显低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比较患者治疗后出现的不良反应情况,研究组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9.8%,对照组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36.5%,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通过应用山莨菪碱联合氟桂利嗪的药物来治疗偏头痛患者,能够有效改善患者的症状,降低不良反应的发生率。
作者:刘志群 刊期: 2014年第14期
降钙素基因相关肽(CGRP)生物学效应广泛,研究其在哮喘发病中的作用已有多年的历史。经分析发现,CGRP可通过促进支气管炎症反应、粘液分泌及组织损伤等作用,参与气道炎症、气道重塑以及气道高反应性,密切影响哮喘的发生、发展。探讨CGRP的作用机制及与哮喘的关系具有重要意义。该文将就CGRP在哮喘发病中的作用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作者:陈鸣娣;成俊芬 刊期: 2014年第14期
目的:探讨生脉注射液使用对低血压在心梗溶栓后的血压恢复情况和实际疗效。方法选取该院2009年3月要2010年9月收治心梗溶栓并低血压患者60例为实验对象;对照组30例使用常规升压药物进行治疗,男18例,女12例,年龄从43~64岁,平均年龄(47依3)岁;治疗组30例除使用常规治疗药物进行治疗还使用生脉注射液进行治疗;男19例,女11例,年龄42~67岁,平均年龄(45依3)岁。结果治疗组用药后血压值较对照组相比明显上升,两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低血压情况除2例患者外其他均得到明显好转,其中20例患者疗效显著,综合有效率为94.23%,远高于对照组的75.34%。结论低血压在心梗溶栓后应用生脉注射液的临床效果高于常规升压药物治疗效果,且并发症更少,值得进一步推广及使用。
作者:高文俊 刊期: 2014年第14期
目的:探讨艾迪注射液与化疗联合治疗晚期卵巢恶性肿瘤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0年12月要2012年12月于该院实施治疗的晚期卵巢恶性肿瘤患者52例,随机分为两组,其中对照组(26例)实施常规化疗治疗,观察组(26例)实施常规化疗+艾迪注射液治疗,对比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结果经临床治疗,观察组的总缓解率(88.5%)明显高于对照组(61.5%),有效率(96.15%)明显高于对照组(76.9%),不良反应发生率(11.5%)明显低于对照组(42.3%),且在生存质量改善情况上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艾迪注射液联合化疗治疗晚期卵巢恶性肿瘤,可有效提高治疗有效率,降低患者的毒副反应,提高生存质量,缓解身心痛苦,效果显著,值得临床进一步推广。
作者:祝艳华;尹良伟;王苏平;王颖;于环 刊期: 2014年第14期
目的:对妊娠合并阑尾炎患者围手术期的临床观察及护理进行探讨与分析。方法抽取该院在2011年4月要2013年4月收治的妊娠合并阑尾炎患者40例,依照随机对照的方式给予其中20例患者临床常规护理(对照组),另20例患者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配合整体护理干预(观察组),对两组的护理效果进行观察与对比。结果经护理之后,在新生儿体制状况上,观察组19例良好,1例较差,良好率为95%。对照组有12例良好,8例较差,良好率为60%,观察组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在并发症发生率上,观察组有2例,占10%,对照组有7例,占35%,观察组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在心理情绪上,观察组19例良好,1例较差,良好率为95%。对照组有11例良好,9例较差,良好率为55%,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同时在护理满意度上,观察组要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实施整体护理干预,能够使妊娠合并阑尾炎患者的情绪得到快速稳定,使并发症发生率得到降低,能够对新生儿体制进行保证,有着十分重要的临床护理意义。
作者:刘金娟 刊期: 2014年第14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