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本刊作者署名和单位的写作要求

关键词:作者署名, 单位
摘要:
中外医疗杂志相关文献
  • 综述的写作格式

    作者: 刊期: 2014年第14期

  • 3种牙髓摘除术对磨牙急性牙髓炎疼痛控制的临床分析

    目的:分析3种牙髓摘除术对磨牙急性牙髓炎疼痛控制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该院收治的90例急性牙髓炎患者(90颗磨牙)作为研究对象,随机A、B、C三组,每组患者各30例(30颗磨牙)。给予A组患者手用不锈钢K锉拔髓后封Ca (OH)2糊剂;B组患者则通过手用不锈钢 K锉预备后封Ca (OH)2糊剂;对C组患者实施ProTaper机用镍钛锉预备后封Ca (OH)2糊剂。对3组患者治疗后的疼痛指数和治疗后疼痛不缓解的例数以及复诊时根管内探诊疼痛的发生率进行分析对比。结果该组研究结果显示,3组患者在术前、术后6 h、术后12 h、术后24 h、术后48 h以及术后72 h疼痛指数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组复诊时有14名患者发生根管内探诊疼痛,根管内探诊疼痛发生率为46.67%;B组有2名患者发生根管内探诊疼痛,根管内探诊疼痛发生率为6.67%;C组有1名患者发生根管内探诊疼痛,根管内探诊疼痛发生率为3.33%;A组患者复诊时根管内探诊疼痛发生率明显高于B组和C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B组和C组患者复诊时根管内探诊疼痛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三组均有疼痛不缓解的病例,并主要是遗漏根管。结论3种牙髓摘除术对磨牙急性牙髓炎疼痛控制均具有良好的临床疗效,而采用根管预备的方式能将病变牙髓更加彻底的清除掉,可作为首诊根管预备。

    作者:陈丰 刊期: 2014年第14期

  • 助产护理对高龄产妇分娩结局的影响

    目的:探讨助产护理对高龄产妇分娩结局的影响。方法选取来该院进行分娩的高龄产妇200例,进行随机分组,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两组,每组100例产妇。对照组100例高龄产妇在整个围生期给予常规的临床护理干预,观察组100例高龄产妇在对照组基础上再给予助产护理。结果观察组产妇的顺产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剖宫产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产妇的总产程与对照组产妇相比显著较短,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观察组产妇的第一产程与第二产程均显著短于对照组患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观察组产妇的第三产程与对照组产妇相比,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产妇的产后出血发生率与新生儿窒息发生率均显著低于对照组产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高龄产妇围生期给予一对一全程陪护助产护理,能够使产妇的生理状况和心理状况均调整在佳的分娩状态,从而促使产妇顺利分娩,降低产妇产后出血和新生儿窒息的发生率,确保母婴安全。

    作者:杜艳华 刊期: 2014年第14期

  • 复方肾炎片联合贝那普利治疗慢性肾小球肾炎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

    目的:根据慢性肾小球肾炎的常见症状在采取常规治疗和对症治疗的基础上,希望采用复方肾炎片与贝那普利联合用药以提高疗效,并检测联合用药是否安全。方法将该院常规住院症状类似病46例分为两组,分别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对照组在常规的治疗上采取复方肾炎片合贝那普利联合用药。结果干预组经治疗后有效好转率为87%,对照组经治疗后有效率为52%,经过统计学分析,两组患者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表明联合用药安全。结论采用复方肾炎片合贝那普利联合用药治疗慢性肾小球肾炎可有效改善患者病情,提高患者生活质量,值得进行临床推广。

    作者:孙秀梅;西桂杰;王爽 刊期: 2014年第14期

  • 腰硬联合阻滞麻醉在临床中的应用

    腰硬联合阻滞麻醉结合了腰麻及硬膜外麻醉的特点,有效地改善了传统麻醉方法的麻醉效果,凭其麻醉见效快、麻醉完善、肌松良好等优势,逐步取代了硬膜外间隙阻滞麻醉在临床中的常用地位,成为世界某些国家各种下肢和腹部手术的首选麻醉法。腰硬联合阻滞麻醉较传统麻醉方法更为安全有效,但并发症也时有发生,麻醉风险也必定存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患者的生存质量和生活质量。为此,本研究首先简要地分析了腰硬联合阻滞麻醉的临床应用方法及优点,然后较为详细地探讨了腰硬联合阻滞麻醉的临床应用风险及并发症情况,以此为今后临床实践提供科学合理的参考和借鉴。

    作者:卢成康 刊期: 2014年第14期

  • 匹多莫德颗粒治疗小儿呼吸系统反复感染的临床疗效观察

    目的:探讨匹多莫德颗粒治疗小儿呼吸系统反复感染的临床疗效。方法将85例小儿呼吸系统反复感染患者分为两组,对照组42例给予常规治疗,实验组43例在此基础上给予匹多莫德颗粒治疗。结果实验组、对照组总有效率分别为97.67%、73.81%,相比于对照组,实验组总有效率较高,平均感染次数较少,平均感染持续时间较短,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匹多莫德颗粒治疗小儿呼吸系统反复感染,可提高疗效,减少感染次数,缩短感染时间。

    作者:宋宁 刊期: 2014年第14期

  • 护理干预对乳腺癌患者性生活质量的研究

    目的:探讨护理干预对乳腺癌患者的性生活质量影响。方法选择乳腺癌根治术和保乳术后患者共60例作为研究对象,根据患者的临床数据资料,将其划分为保乳术组与根治术组,每组各30例,对两组患者的年龄、病情以及文化程度等临床数据进行平衡调整,以保证两组患者在各项临床数据上具有充分的可比性。对根治术组患者采用根治术进行治疗,并对其实施常规性的护理措施,对保乳术组患者采用保乳术进行治疗,并在常规性护理的基础上,进一步对他们进行延伸护理。采用体象量表与女性版沃茨性功能问卷进行调查,分析护理干预对患者性生活质量的影响。结果保乳术组患者有4例没有性生活,比例为25%,而根治术组患者则有7例没有性生活,比例为43.75%。保乳术组患者性生活平均为每个月至少1次的患者有7例,比例为43.75%,每周至少1次的患者有5例,比例为31.25%。根治术组患者性生活平均为每个月至少1次的患者有8例,比例为50%,每周至少1次的患者有1例,比例为6.25%。另外,保乳术患者的性功能直接评分为50.26,根治术组患者的性功能直接评分为44.68,对比差异非常的明显,这同时也代表着保乳术组患者在性生活的质量上要高于根治术组患者。结论相比于根治术治疗方法以及常规性护理,对乳腺癌患者实施保乳术治疗以及延伸护理,能够使患者的性生活质量得到更好的保障。

    作者:李娟 刊期: 2014年第14期

  • 多层螺旋CT在冠心病的临床诊断中应用价值研究

    目的:研究多层螺旋CT在冠心病的临床诊断中应用价值。方法选取该院收治的86例冠心病患者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分别给予选择性冠状动脉造影检查和多层螺旋CT检查,对比两组检查方法的诊断效果。结果多层螺旋CT在诊断冠状动脉近端、中断效果较好,诊断冠状动脉远端效果相对较差。结论多层螺旋CT临床应用有其不可忽视的优势,值得临床推广和应用。

    作者:朱本祥;王颖;孙立峰;崔原 刊期: 2014年第14期

  • 《中国图书馆分类法》

    作者: 刊期: 2014年第14期

  • 糖皮质激素在药物相关急性间质性肾炎治疗中的作用分析

    目的:了解糖皮质激素在药物相关急性间质性肾炎治疗中的作用。方法对该院2011年12月要2013年12月收治的药物相关急性间质性肾炎患者进行抽样,选取87例患者随机分成两组进行对比观察,其中对照组予以一般处理,暂停可疑药物,施以对症处理,实验组在一般处理的基础上予以糖皮质激素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24 h尿蛋白定量、多尿期开始时间以及血生化指标与治疗效果。结果实验组总有效率(92.86豫)明显优于对照组(55.32豫),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和实验组治疗后与治疗前相比较,血肌酐(Scr)、血尿素氮(BUN)与24 h尿蛋白均处于显著下降趋势,内生肌酐清除率(Ccr)逐渐上升,两组治疗后各项指标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糖皮质激素在药物相关急性间质性肾炎治疗中疗效颇佳,安全可靠,能显著改善患者肾脏功能,具有重要的临床应用价值,值得广泛推广与应用。

    作者:韩冬 刊期: 2014年第14期

  • 乙型肝炎相关性肝癌应用拉米夫定联合阿德福韦酯治疗的疗效分析

    目的:探究乙型肝炎相关性肝癌应用拉米夫定联合阿德福韦酯治疗的疗效观察。方法资料选自2012年2月要2013年2月在该院诊治的乙型肝炎相关性肝癌患者66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方法分成两组,每组33例,予常规肿瘤作对照组,予拉米夫定联合阿德福韦酯抗病毒作研究组,分组两组临床疗效、肝功能等相关指标、并发症和不良反应、生存情况。结果研究组治疗有效率81.82%,比对照组57.58%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24周和48周研究组ALT和Child-Pugh评分比对照组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研究组并发症与不良反应发生率21.21%,比对照组发生率45.45%少,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生存时间的估算值以及生存时间的中位数估计值,比对照组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乙型肝炎相关性肝癌予拉米夫定联合阿德福韦酯,疗效显著且生存率较高,具有一定临床应用和研究价值。

    作者:万兆娟 刊期: 2014年第14期

  • 乳腺浸润性导管癌病灶转移情况及其影响因素分析

    目的:探讨乳腺浸润性导管癌的转移病灶情况及其相关影响因素。方法选取该院乳腺浸润性导管癌患者123例,探讨其病灶转移的发生率及相关性影响因素。结果123例乳腺浸润性导管癌患者出现病灶转移83例,均为腋窝淋巴结转移,肿瘤直径超过2 cm、组织学分级III级、淋巴结皮质大厚度超过3 mm者、淋巴结纵横比低于1.8者发生病灶转移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乳腺浸润性导管癌主要向腋窝淋巴结转移,与肿瘤直径、组织学分级、淋巴结纵横比、淋巴结皮质大厚度等因素密切相关。

    作者:陈庞洲;肖玉根;檀谊洪;黄传蔷 刊期: 2014年第14期

  • 应用品管圈活动降低老年病科患者意外发生率的探索

    目的:探索品管圈活动在降低老年患者意外发生率中的作用。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老年病科收治的428例老年患者的临床资料,按照护理方法的不同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234例,对照组194例,两组药物治疗方法相同,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运用品管圈活动的管理方法,比较两组老年患者住院期间意外的发生率。结果观察组老年患者意外的发生率由品管圈活动前的10.8%减少至实施后的4.1%(P<0.01)。结论品管圈活动可以有效降低老年患者意外的发生率,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同时也能提高护士工作的主观能动性和团队合作精神,为患者提供优质的护理服务。

    作者:胡晓芳;郝立新 刊期: 2014年第14期

  • 本刊写作要求院文后参考文献著录规则

    作者: 刊期: 2014年第14期

  • 微创PCCP与传统动力髋螺钉治疗老年股骨转子间骨折疗效比较

    目的:对比分析微创PCCP(经皮加压钢板)与传统动力髋螺钉治疗老年股骨转子间骨折疗效。方法将该院收治的50例该疾病患者,按照治疗方法分为微创PCCP治疗组(A组)与传统动力髋螺钉治疗组(B组),对比分析两组患者临床疗效。结果 A组患者切口长度、出血量、手术时间与住院时间分别为院(4.31依1.35)cm、(172.9依43.6)mL、(56.1依12.3)min、(5.26依1.08)d,与B组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 A、B两组患者髋关节评分为院(90.21依1.49)与(89.48依2.19),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组手术优良率为96.00%,B组为72.00%(优秀12例,良好6例),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微创PCCP治疗法治疗老年股骨转子间骨折患者,与传统动力髋螺钉治疗法相比,更能保证手术治疗质量,治疗时间更短,产生的临床效果显著,值得临床上推广应用。

    作者:刘勇;王继民 刊期: 2014年第14期

  • 盐酸利托君联合硫酸镁治疗早产胎膜早破的疗效分析

    目的:研究盐酸利托君联合硫酸镁治疗早产胎膜早破的疗效。方法将该院收治的早产胎膜早破患者纳入研究,根据治疗方法不同分为给予盐酸利托君联合硫酸镁治疗的观察组和仅给予硫酸镁治疗的对照组,比较两组患者的分娩结局以及炎症反应情况。结果观察组产妇的早产率以及胎儿的早产存活率、足月存活率均低于对照组,足月分娩率均高于对照组;观察组产妇的TNF-a [(0.73依0.12) vs (1.84依0.31)] ug/L、IL-1[(104.8依18.2) vs (233.9依28.3)] ng/L、IL-6[(58.5依8.2) vs(172.9依43.6)ng/L]水平均低于对照组。结论盐酸利托君联合硫酸镁治疗能够延长妊娠时间、提高足月分娩率和胎儿存活率,并控制产妇的炎症反应,是治疗早产胎膜早破的理想方法。

    作者:徐毅 刊期: 2014年第14期

  • 低血压在心梗溶栓后应用生脉注射液的疗效探讨

    目的:探讨生脉注射液使用对低血压在心梗溶栓后的血压恢复情况和实际疗效。方法选取该院2009年3月要2010年9月收治心梗溶栓并低血压患者60例为实验对象;对照组30例使用常规升压药物进行治疗,男18例,女12例,年龄从43~64岁,平均年龄(47依3)岁;治疗组30例除使用常规治疗药物进行治疗还使用生脉注射液进行治疗;男19例,女11例,年龄42~67岁,平均年龄(45依3)岁。结果治疗组用药后血压值较对照组相比明显上升,两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低血压情况除2例患者外其他均得到明显好转,其中20例患者疗效显著,综合有效率为94.23%,远高于对照组的75.34%。结论低血压在心梗溶栓后应用生脉注射液的临床效果高于常规升压药物治疗效果,且并发症更少,值得进一步推广及使用。

    作者:高文俊 刊期: 2014年第14期

  • 无明显眼震的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患者手法复位疗效分析

    目的:研究探讨无明显眼震的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患者采用手法复位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无明显眼震的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患者104例,其中对照组患者52例,采用单纯手法复位治疗;治疗组52例患者,在手法复位的基础上,采用临床眩晕药物治疗,疗程为14 d,观察并统计两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结果通过观察统计分析得知,对照组52例患者中治愈27例,有效18例,无效7例,总有效率为86.5%;而治疗组52例患者中治愈28例,有效18例,无效6例,总有效率为88.5%。治疗组与对照组相比临床有效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可见,采用单纯手法复位治疗无明显眼震的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患者和手法复位配合临床眩晕药物治疗对比,临床总有效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手法复位可以作为无明显眼震的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患者的临床首选治疗方法。

    作者:张红金 刊期: 2014年第14期

  • 两种不同术式治疗腰椎管狭窄症的临床效果对比研究

    目的:通过比较两种不同术式治疗腰椎管狭窄症的临床效果,筛选出一种有效治疗腰椎管狭窄症的术式。方法将2008年10月要2013年10月入住该院的100例腰椎管狭窄症患者按照奇偶数字法随机地均分为A、B两组,每组各为50例。 A组采用全椎板切除椎间融合内固定术,B组采用有限椎板切除椎管减压术。比较两组治疗效果、复发率、治疗前后Fairbank JC评分、生活质量以及自我管理情况等。结果A组优良率及复发率分别为70.00%、12.00%,B组分别为90.00%、6.00%,两组优良率及复发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前后Fairbank JC评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0.01),且两组治疗后Fairbank JC评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治疗前后生活质量各因子评分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B组治疗前后除了生理领域与环境领域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其他各项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B组治疗后自我管理评分与A组治疗后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有限椎板切除椎管减压术治疗腰椎管狭窄症的临床效果显著,值得在临床上进行推广及普及。

    作者:吴峰;郭庆升;孙国强 刊期: 2014年第14期

  • 全身麻醉对剖宫产术中孕妇循环及新生儿影响分析

    目的:研究分析采用全身麻醉对剖宫产术中孕妇循环以及新生儿的影响情况。方法选择该院在全身麻醉下进行剖宫产的60例孕妇(观察组)以及椎管内麻醉失败之后进行全身麻醉下剖宫产的孕妇60例(对照组)。对两组孕妇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观察对比两组孕妇在麻醉前后血流动力学指标、手术时间以及新生儿情况。结果观察组孕妇在麻醉前后心率、血压以及血氧饱和度情况与对照组之间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孕妇在1 min Apgar评分、新生儿插管率以及新生儿脐动脉pH值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孕妇新生儿出生的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孕妇,两组之间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全身麻醉运用于剖宫产术能够有效减少新生儿的出生时间,缩短手术时间,改善新生儿身体状况,临床应用价值显著。

    作者:吴水良 刊期: 2014年第14期

中外医疗杂志

中外医疗杂志

主管: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

主办:卫生部医院管理研究所 二十一世纪联合创新医药科学研究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