谢纯平;曹诗林;黄茂伦;聂娅;李良波;冯立文;林育成
目的:探讨剖宫产术后疤痕部位妊娠的诊断方法,并比较不同手术方式的治疗效果。方法选取2010要2012年在该院进行治疗的剖宫产术后疤痕妊娠患者25例,分成观察组和治疗组两组,观察组10例,对照组15例,其中观察组采用经阴道切除疤痕病灶的手术方式,对照组采用经腹腔切除疤痕病灶的手术方式,并对两种手术方式治疗的效果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从结果来看,观察组患者手术时间短于对照组患者,而且术中出血更少,术后恢复更快,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对于剖宫产术后疤痕妊娠的患者来说,应用阴道彩超可进行及时的诊断,在明确诊断后,采用经阴道瘢痕病灶切除的手术方式,手术比较安全,患者不会出现严重的并发症,出血量也比较少,值得在临床推广使用。
作者:梁春玲;罗一平 刊期: 2014年第14期
目的:分析骨外科老年感染患者主要病原菌的分布情况及耐药率,为临床抗菌药用药提供参考。方法随机选取该院300例骨科老年患者,从患者的伤口中采集分泌物标本,并对标本进行细菌培养及细菌鉴定,并进行药敏试验。结果在300例患者中,共检出298株细菌,142株格兰阴性菌(47.7%),150株格兰阳性菌(50.3%),6株真菌(2%)。结论医院感染病原菌的耐药性较复杂,构成变化快,应严格按照病原菌耐药性检测及鉴定结果,选择合适的抗生素药物为骨科老年患者进行治疗,降低患者感染率。
作者:周亚丽 刊期: 2014年第14期
目的:探讨异丙酚联合芬太尼应用于人工流产的效果。方法该院妇产科2009年6月要2012年12月实施人工流产190例,随机原则分为异丙酚芬太尼联合应用组(联合组)和异丙酚单用组(对照组),联合组静注异丙酚1.5 mg/kg,芬太尼50滋g,对照组仅单用异丙酚2~2.5 mg/kg进行诱导,观察镇痛效果并监测记录诱导前及诱导后2 min,术毕平均动脉压(MAP)、SBP、DBP、HR、SPO2等指标。结果联合组镇痛总优良率99.1%,对照组总优良率88.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联合组诱导后2 min与诱导前相比MAP、SBP、DBP、HR、SPO2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诱导后2 min与诱导前相比MAP、SBP、DBP、HR均显著降低(P<0.05),SPO2无明显降低(P>0.05)。结论异丙酚镇痛效应不明显,单用时用量较大,联合芬太尼能减少异丙酚的使用量,提高镇痛效果,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郭克梅 刊期: 2014年第14期
目的:分析3种牙髓摘除术对磨牙急性牙髓炎疼痛控制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该院收治的90例急性牙髓炎患者(90颗磨牙)作为研究对象,随机A、B、C三组,每组患者各30例(30颗磨牙)。给予A组患者手用不锈钢K锉拔髓后封Ca (OH)2糊剂;B组患者则通过手用不锈钢 K锉预备后封Ca (OH)2糊剂;对C组患者实施ProTaper机用镍钛锉预备后封Ca (OH)2糊剂。对3组患者治疗后的疼痛指数和治疗后疼痛不缓解的例数以及复诊时根管内探诊疼痛的发生率进行分析对比。结果该组研究结果显示,3组患者在术前、术后6 h、术后12 h、术后24 h、术后48 h以及术后72 h疼痛指数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组复诊时有14名患者发生根管内探诊疼痛,根管内探诊疼痛发生率为46.67%;B组有2名患者发生根管内探诊疼痛,根管内探诊疼痛发生率为6.67%;C组有1名患者发生根管内探诊疼痛,根管内探诊疼痛发生率为3.33%;A组患者复诊时根管内探诊疼痛发生率明显高于B组和C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B组和C组患者复诊时根管内探诊疼痛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三组均有疼痛不缓解的病例,并主要是遗漏根管。结论3种牙髓摘除术对磨牙急性牙髓炎疼痛控制均具有良好的临床疗效,而采用根管预备的方式能将病变牙髓更加彻底的清除掉,可作为首诊根管预备。
作者:陈丰 刊期: 2014年第14期
目的:观察缺血性结肠炎(Ischemic colitis,IC)的临床特征及转归情况。方法回顾性分析39例IC患者的临床资料及内镜特征,并对其进行随访。结果IC好发于中老年人,60岁以上患者占69.2%,多伴有相关基础疾病(82.1%,32/39),包括高血压、心脑血管疾病及糖尿病等。临床主要表现为腹痛、便血等症状,病变多发生于左半结肠,呈节段性分布。多数患者预后良好,39例患者中5.1%(2/39)于住院期间死亡,1例患者于随访期间出现复发。结论结肠镜检查是诊断早期IC的主要方法,IC复发率低。
作者:张佳莹;谢冬玲;王辉;于久飞 刊期: 2014年第14期
目的:探索品管圈活动在降低老年患者意外发生率中的作用。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老年病科收治的428例老年患者的临床资料,按照护理方法的不同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234例,对照组194例,两组药物治疗方法相同,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运用品管圈活动的管理方法,比较两组老年患者住院期间意外的发生率。结果观察组老年患者意外的发生率由品管圈活动前的10.8%减少至实施后的4.1%(P<0.01)。结论品管圈活动可以有效降低老年患者意外的发生率,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同时也能提高护士工作的主观能动性和团队合作精神,为患者提供优质的护理服务。
作者:胡晓芳;郝立新 刊期: 2014年第14期
目的:通过比较两种不同术式治疗腰椎管狭窄症的临床效果,筛选出一种有效治疗腰椎管狭窄症的术式。方法将2008年10月要2013年10月入住该院的100例腰椎管狭窄症患者按照奇偶数字法随机地均分为A、B两组,每组各为50例。 A组采用全椎板切除椎间融合内固定术,B组采用有限椎板切除椎管减压术。比较两组治疗效果、复发率、治疗前后Fairbank JC评分、生活质量以及自我管理情况等。结果A组优良率及复发率分别为70.00%、12.00%,B组分别为90.00%、6.00%,两组优良率及复发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前后Fairbank JC评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0.01),且两组治疗后Fairbank JC评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治疗前后生活质量各因子评分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B组治疗前后除了生理领域与环境领域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其他各项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B组治疗后自我管理评分与A组治疗后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有限椎板切除椎管减压术治疗腰椎管狭窄症的临床效果显著,值得在临床上进行推广及普及。
作者:吴峰;郭庆升;孙国强 刊期: 2014年第14期
目的:探讨观察消化性溃疡应用中医治疗的临床疗效。方法将该院收治的120例消化性溃疡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采用自拟中药方剂治疗)和对照组(采用常规西医治疗),对比观察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以及幽门螺旋杆菌(HP)根除率和复发率。结果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96.7%)明显高于对照组(68.3%),经过3~5个月随访,观察组患者的HP根除率(90%)明显高于对照组(65%),观察组患者复发率(0%)明显低于对照组(10%),差异对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中医治疗消化性溃疡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可有效提高HP清除率,疗效确切,具有复发率低、经济、安全等优点,有利于改善患者生活质量,值得在临床上广泛应用和推广。
作者:王菲 刊期: 2014年第14期
作者: 刊期: 2014年第14期
目的:对妊娠合并阑尾炎患者围手术期的临床观察及护理进行探讨与分析。方法抽取该院在2011年4月要2013年4月收治的妊娠合并阑尾炎患者40例,依照随机对照的方式给予其中20例患者临床常规护理(对照组),另20例患者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配合整体护理干预(观察组),对两组的护理效果进行观察与对比。结果经护理之后,在新生儿体制状况上,观察组19例良好,1例较差,良好率为95%。对照组有12例良好,8例较差,良好率为60%,观察组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在并发症发生率上,观察组有2例,占10%,对照组有7例,占35%,观察组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在心理情绪上,观察组19例良好,1例较差,良好率为95%。对照组有11例良好,9例较差,良好率为55%,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同时在护理满意度上,观察组要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实施整体护理干预,能够使妊娠合并阑尾炎患者的情绪得到快速稳定,使并发症发生率得到降低,能够对新生儿体制进行保证,有着十分重要的临床护理意义。
作者:刘金娟 刊期: 2014年第14期
目的:探究分析采用连续血液灌流串联血液透析治疗大剂量卡马西平中毒的疗效。方法随机抽取该院于2006年5月要2012年12月收治的15例卡马西平中毒患者,给予患者连续血液灌流串联血液透析治疗,观察其临床治疗效果。结果15例卡马西平中毒患者,均获得成功救治。结论采用连续血液灌流串联血液透析治疗大剂量卡马西平中毒,可迅速有效改善患者中毒症状,提高患者生命质量,值得应用于临床治疗中。
作者:赵毓敏;鲁新 刊期: 2014年第14期
降钙素基因相关肽(CGRP)生物学效应广泛,研究其在哮喘发病中的作用已有多年的历史。经分析发现,CGRP可通过促进支气管炎症反应、粘液分泌及组织损伤等作用,参与气道炎症、气道重塑以及气道高反应性,密切影响哮喘的发生、发展。探讨CGRP的作用机制及与哮喘的关系具有重要意义。该文将就CGRP在哮喘发病中的作用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作者:陈鸣娣;成俊芬 刊期: 2014年第14期
目的:探讨人文护理在骨结核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该院收治的骨结核患者88例,按照数字随机法随机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采取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采取人文护理,比较两组临床效果。结果观察组总遵医率91.11%,对照组总遵医率74.42%,观察组总遵医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总满意度97.78%,对照组总满意度79.06%;观察组总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人文护理为一种可提升骨结核患者依从性的护理方式,对病情康复极有帮助。
作者:孔令云 刊期: 2014年第14期
目的:探讨匹多莫德颗粒治疗小儿呼吸系统反复感染的临床疗效。方法将85例小儿呼吸系统反复感染患者分为两组,对照组42例给予常规治疗,实验组43例在此基础上给予匹多莫德颗粒治疗。结果实验组、对照组总有效率分别为97.67%、73.81%,相比于对照组,实验组总有效率较高,平均感染次数较少,平均感染持续时间较短,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匹多莫德颗粒治疗小儿呼吸系统反复感染,可提高疗效,减少感染次数,缩短感染时间。
作者:宋宁 刊期: 2014年第14期
目的:分析珠海市香洲区2008要2013年孕产妇艾滋病感染及母婴阻断情况。方法对2008要2013年收治的22例HIV阳性孕产妇及所生婴儿母婴阻断情况进行分析。结果HIV阳性孕妇22例中1例终止妊娠,21例分娩,满18个月婴儿16例,未满18个月婴儿3例,失访2例,母婴阻断成功16例,母婴阻断成功率为100%。结论对HIV阳性孕妇进行综合母婴阻断,能有效降低儿童HIV发生。
作者:赵慧贞;程黎;戚小兵;梁晓红;陈强 刊期: 2014年第14期
目的:探讨PFNA内固定手术治疗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将该院94例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随机分为防旋股骨近端髓内钉(PFNA)内固定治疗组(观察组)和动力髋螺钉(DHS)治疗组(对照组),每组47例,观察两组患者的手术指标,并根据Harris髋关节功能评分标准对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进行评价。结果观察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及骨折愈合时间均少于对照组患者,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的疗效优良率为91.5%,显著高于对照组患者的74.5%,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PFNA内固定手术治疗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临床疗效确切,是一种理想的治疗方式,值得临床进一步推广使用。
作者:张永忠;薛希相;崔建平;郭晓伟 刊期: 2014年第14期
作者: 刊期: 2014年第14期
目的:探讨分析干部保健工作中的健康教育对干部整理健康水平的作用和影响,并对其进行评估。方法选取该市568名在职局级以上干部和离退休干部为研究对象,将医院干部保健科作为研究基地,使用个别咨询、调查问卷、播放保健录像、健康讲座以及发放专科宣传材料等方式对该市干部保健对象开展健康教育,并及时追踪、反馈和了解保健对象的健康情况,根据对象的实际临床表现以及可能存在的危险因素制定个性化、特性化的保健方案,并与2010年、2011年干部参加体检数据进行对比分析。结果在开展健康教育前,357例保健对象对相关专科知识了解程度不够,甚至产生误解,占62.9%,且问卷调查优良率为52.3%;在实施健康教育后,提升了保健干部对疾病预防及治疗的认识程度,只有112例对象仍旧存在一定的疑惑或误解,占19.1%,问卷优良率为84.7%;2012年参体检率为85.5%,较2010年的65.2%和2011年75.4%有明显提高,上述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干部保健工作中,对保健对象实施健康教育,有利于提升保健对象对保健专科、疾病预防及治疗等知识认识程度,对干部群中的疾病预防和及时治疗有着极为重要的实际意义。
作者:朱燕;马利革 刊期: 2014年第14期
目的:探讨超声在胆囊结石患者胆囊排空功能检测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随机选取贵阳医学院正常体检者及诊疗的病人共52例,男性23例,女性29例,年龄(42.31依14.33)岁,其中27例正常体检者为对照组,25例胆囊结石患者为胆囊结石组。空腹超声检查将胆囊结石组与正常对照组胆囊体积进行比较;脂餐实验后利用超声分别检测其胆囊体积变化,计算出胆囊排空率。结果胆囊结石组脂餐后平均排空率值为(43.11依20.82)%,明显低于对照组的平均值(55.21依14.6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8<0.05)。结论超声不仅对胆囊结石有诊断价值,而且通过对胆囊排空功能进行检测,对临床手术方式及时机的选择有较高实用价值。
作者:胡小丽;陈霞;于绍梅 刊期: 2014年第14期
目的:探讨糖尿病足护理单对糖尿病患者足部评估与护理指导的效果。方法选取该院收治的590例2型糖尿病患者,糖尿病足护理单对其足部予以评估,并实施合理护理。结果330例村子糖尿病足危险因素,住院糖尿病者危险因素筛查达到100%,经糖尿病足护理单护理,大部分患者能够掌握其预防护理方法,具有良好生活行为。结论临床中使用糖尿病足护理单,可以尽快筛选出具有糖尿病足危险因素患者且对于予以有效护理,此方法简便易行,在临床中具有较高推广价值。
作者:李晓光;武红玲;段丽春 刊期: 2014年第14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