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小丽;陈霞;于绍梅
目的:探讨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的1154G/A位点单核苷酸多态性(SNPs)与多囊卵巢综合征(Polycystic ovarian syndrome,PCOS)的相关性。方法采用聚合酶链反应-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方法检测110例多囊卵巢综合征患者(研究组)及100例正常妇女(对照组)的VEDG基因-1154G/A多态性位点的基因频率分布情况。结果在110例PCOS患者及100例对照组中,VEGF-1154G/A的SNP的AA、GA、GG3种基因频率在PCOS组和对照组中分别为2.6%、26.4%、71.0%和5.0%、30.0%、65.0%。G、A等位基因频率分布在PCOS组和对照组分别是82.3%、17.7%和78.0%、22.0%。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VEGF-1154G/A位点的单核苷酸多态与PCOS的发生、发展相关。
作者:李娜;杨倩英;赵曼曼 刊期: 2014年第14期
作者: 刊期: 2014年第14期
目的:探讨胆管癌患者血清CA19-9的水平变化及临床意义。方法分析该院收治的37例胆管癌患者为观察组,同时随机抽取同期收治的胆管良性病变患者32例为对照组,采用化学发光微粒子检测法测定两组患者血清CA19-9水平。同时比较两组患者的阳性率。结果观察组血清及胆汁中CA19-9水平均显著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0.005)。对照组与观察组阳性率分别为18.75%(6/32),72.97%(27/37),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5)。高分化腺癌CA19-9阳性率与低分化腺癌组阳性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字2=4.763,P<0.05);中、低分化腺癌CA19-9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字2=2.250,P>0.05)。高、中、低分化腺癌组CA19-9水平相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4.125,P<0.05),高分化腺癌CA19-9水平与低分化腺癌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174,P<0.05);中分化腺癌CA19-9水平与低分化腺癌组阳性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字2=2.077,P<0.05)。结论CA19-9水平及阳性率检测在胆管癌的诊断中具有重要价值,有利于病情的评估。
作者:李江;张然蓉;李钢;罗历;郝建华 刊期: 2014年第14期
有单样本t检验,配对t检验和两样本t检验。单样本t检验院是用样本均数代表的未知总体均数和已知总体均数进行比较,来观察此组样本与总体的差异性。配对t检验院是采用配对设计方法观察以下几种情形,1.两个同质受试对象分别接受两种不同的处理;2.同一受试对象接受两种不同的处理;3,同一受试对象处理前后。从两研究总体中随机抽取样本,要对这两个样本进行比较的时候,首先要判断两总体方差是否相同,即方差齐性。若两总体方差相等,则直接用t检验,若不等,可采用t'检验或变量变换或秩和检验等方法。
作者: 刊期: 2014年第14期
降钙素基因相关肽(CGRP)生物学效应广泛,研究其在哮喘发病中的作用已有多年的历史。经分析发现,CGRP可通过促进支气管炎症反应、粘液分泌及组织损伤等作用,参与气道炎症、气道重塑以及气道高反应性,密切影响哮喘的发生、发展。探讨CGRP的作用机制及与哮喘的关系具有重要意义。该文将就CGRP在哮喘发病中的作用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作者:陈鸣娣;成俊芬 刊期: 2014年第14期
目的:分析健康成年体检者中血清EB病毒抗原抗体检测结果对鼻咽癌诊断的临床价值。方法选取1179例于该院体检中心进行血清EB病毒抗原抗体检测的健康成年体检者资料,进行回顾性研究,分析EB病毒核抗原1(NA1)IgA与EB病毒Rta蛋白抗体IgG的阳性检测率。此外,对入组者进行年龄分组,21~30岁、31~40岁、41~50、51~60、61~70岁共5组,分别比较各组血清NA1-IgA与血清Rta-IgG检测阳性率。结果血清NA1-IgA检测阳性率为5.60%,血清Rta-IgG检测阳性率为2.97%,两组检测阳性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字2=9.008,P>0.05);血清NA1-IgA与血清Rta-IgG阳性率在年龄21~30岁、31~40岁、41~50组为较高,51~60、61~70岁以上较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血清NA1-IgA与血清Rta-IgG检查阳性率与年龄因素相关,且和临床鼻咽癌发病以35~50岁为主相吻合,因此对于年龄21~50岁的健康体检者进行血清EB病毒NA1-IgA及Rta-IgG抗体检测,对鼻咽癌的临床诊断具有较高的价值。
作者:刘晔;姚海延;谢晓蓉 刊期: 2014年第14期
目的:探讨湛江地区2011要2013年无偿献血者抗-HCV血液检查结果。方法入选湛江地区2011要2013年无偿献血者血液标本90000份,应用免疫吸附法(ELISA)检查血液标本的抗-HCV阳性情况。结果2011年9月要2013年11月湛江地区无常献血者的抗-HCV的阳性率比较90000份抗凝血的标本采用常规的ELISA方法进行检测,抗-HCV阳性420份(0.48%)。2011要2013年湛江地区无偿献血者的抗-HCV阳性率逐年递减,结果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011年9月要2013年11月份湛江无偿献血者的抗-HCV的阳性检出率与年龄、性别的分布结果显示,34000例女性中检出抗-HCV阳性120例(0.35%),56000例男性抗-HCV阳性300例(0.54%),结果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28~42岁的年龄段的抗-HCV阳性率显著高于18~28岁、42~57岁组,结果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18~28岁组与42~57岁组的抗-HCV阳性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无偿献血者血液抗-HCV阳性率进行筛查,进行早期干预,可降低丙型肝炎的感染率,提高湛江地区人民的健康水平。
作者:陈雅雯 刊期: 2014年第14期
目的:研究分析临床路径在不稳定性心绞痛介入治疗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对该院收治的88例不稳定心绞痛患者,分别采用常规护理治疗以及临床护理路径护理,对比患者的住院时间、患者便秘情况以及护理满意度。结果护理治疗后,实验组患者的平均住院时间、便秘情况均显著少于对照组,且实验组患者的会满意度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不稳定性心绞痛介入治疗中实施临床护理路径,可大大缩短患者的住院时间、改善患者临床症状,提高护理满意度,疗效显著。
作者:李晶 刊期: 2014年第14期
目的:探讨异丙酚联合芬太尼应用于人工流产的效果。方法该院妇产科2009年6月要2012年12月实施人工流产190例,随机原则分为异丙酚芬太尼联合应用组(联合组)和异丙酚单用组(对照组),联合组静注异丙酚1.5 mg/kg,芬太尼50滋g,对照组仅单用异丙酚2~2.5 mg/kg进行诱导,观察镇痛效果并监测记录诱导前及诱导后2 min,术毕平均动脉压(MAP)、SBP、DBP、HR、SPO2等指标。结果联合组镇痛总优良率99.1%,对照组总优良率88.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联合组诱导后2 min与诱导前相比MAP、SBP、DBP、HR、SPO2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诱导后2 min与诱导前相比MAP、SBP、DBP、HR均显著降低(P<0.05),SPO2无明显降低(P>0.05)。结论异丙酚镇痛效应不明显,单用时用量较大,联合芬太尼能减少异丙酚的使用量,提高镇痛效果,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郭克梅 刊期: 2014年第14期
目的:探讨高频超声介导下空气加压灌肠整复婴幼儿复发性肠套叠的临床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43例婴幼儿复发性肠套叠的临床诊治资料,总结可能引起婴幼儿复发性肠套叠的相关致病因素,鉴别特发性肠套叠与继发性肠套叠,分析高频超声介导下空气加压灌肠整复复发性肠套叠的优缺点。结果43例复发性肠套叠患儿共复发96次,全部病例均在高频超声介导下经空气加压灌肠整复成功,整复成功后复查时发现4例存在病理诱发点,诊断为继发性肠套叠。43例复发性肠套叠患儿中,25例可探及肿大的肠系膜淋巴结。结论高频彩超介导下空气加压灌肠整复婴幼儿复发性肠套叠既能发现一些引起复发性肠套叠的病理诱发点等重要相关致病因素,又能使婴幼儿避免在传统的X线电视监视下短时间内多次遭受大剂量X线照射所造成的辐射伤害。
作者:谢纯平;曹诗林;黄茂伦;聂娅;李良波;冯立文;林育成 刊期: 2014年第14期
目的:评价银杏达莫注射液结合曲美他嗪在心绞痛治疗上的临床效果。方法随机选取该院2012年1月要2013年6月入院接受治疗的100例心绞痛患者,随机将其分成治疗组和观察组,每组50例患者,两组全部进行常规治疗,使用阿司匹林、硝酸酯类,β-受体阻滞剂以及钙离子拮抗剂等等,治疗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辅用银杏达莫注射液以及曲美他嗪片等等。连续治疗2个月,分析两组患者在临床治疗症状以及心电图的变化情况。结果连续治疗2个月后,治疗组患者的各项临床症状心电图的改善情况相比于观察组明显要好(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银杏达莫注射液结合曲美他嗪片在治疗心绞痛的过程中效果良好,在临床治疗过程中值得优先选择。
作者:汤西双 刊期: 2014年第14期
目的:探讨中风偏瘫病人康复的有效护理方法及措施。方法选取该院收治的90例中风偏瘫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参考组,各为45例,给予两组患者常规护理干预,观察组患者在此基础上采用优质个性化护理方案,分别比较两组患者入院前、护理后ADL评分及HAMD评分、神经功能缺损评分。结果两组患者相较治疗前ADL、HAMD评分及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均有明显改善(P<0.05),观察组患者上述指标改善情况明显优于参考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给予中风偏瘫患者优质人性化护理,同时对患者进行心理护理、生理护理及康复训练等有有助于患者心理及生理状态的改善,促进患者康复。
作者:王超 刊期: 2014年第14期
目的:对比分析微创PCCP(经皮加压钢板)与传统动力髋螺钉治疗老年股骨转子间骨折疗效。方法将该院收治的50例该疾病患者,按照治疗方法分为微创PCCP治疗组(A组)与传统动力髋螺钉治疗组(B组),对比分析两组患者临床疗效。结果 A组患者切口长度、出血量、手术时间与住院时间分别为院(4.31依1.35)cm、(172.9依43.6)mL、(56.1依12.3)min、(5.26依1.08)d,与B组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 A、B两组患者髋关节评分为院(90.21依1.49)与(89.48依2.19),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组手术优良率为96.00%,B组为72.00%(优秀12例,良好6例),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微创PCCP治疗法治疗老年股骨转子间骨折患者,与传统动力髋螺钉治疗法相比,更能保证手术治疗质量,治疗时间更短,产生的临床效果显著,值得临床上推广应用。
作者:刘勇;王继民 刊期: 2014年第14期
目的:研究分析心肌梗死合并左室附壁血栓的临床特点、发病因素和临床诊治措施,为其临床治疗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回顾性分析2005年1月要2012年12月期间,该院收治的76例心肌梗死合并左室附壁血栓患者的临床资料,对影响患者并发左室附壁血栓的原因进行分析,并探究有效的临床治疗方案。结果76例患者中有12例发生左室附壁血栓死亡,占同期AMI患者人数的8.4%,经研究分析高龄、大面积心肌梗死、心力衰竭等会增加患者发生附壁血栓的可能,研究中50~70岁的患者居多。结论左室附壁血栓对患者的健康和生命具有较大的威胁,加强对患者的临床检查、治疗和预防十分重要。
作者:刘虹 刊期: 2014年第14期
目的:通过对广州北部地区妇产医院的共计746例孕妇进行统计分析来提出妊娠期特异的血清甲状腺功能指标参考值,从而为临床提供依据。方法对广州北部地区妇产医院进行回访,对孕妇在医院的甲状腺检测各项检测数据进行分析,得出其中甲状腺表征数据的参考值。结果该研究结果显示妊娠4耀28周TSH及FT4,选择95豫可信区间范围。结果得出的TSH较ATA参考值低,而FT4参考范围较ATA推荐的参考值高。结论对于广州北部临床孕妇有一定指导意义。建议广州北部地区的早孕期间妇女FT4参考值为9.78 pmol/L~25.37 pmol/L,中孕期FT4参考值为8.76~24.19 pmol/L。 TSH的参考值设定于0.02~2.74 mIU/L,处于中孕期间0.11~3.02 mLU/L。
作者:徐翀;毕倩波 刊期: 2014年第14期
目的:探索维持性血液透析联合血液灌流治疗中不同的肝素剂量对凝血发生的影响。方法将49例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n=25)与对照组(n=24),观察组予以血液透析联合血液灌流治疗,对照组予以单纯血液透析治疗,共观察3个月,观察维持性血液透析联合血液灌流治疗患者使用肝素后灌流器、透析器及管路有无凝血、出血,以及治疗前、中、后APTT以及两组患者肝素的剂量。结果观察组患者121例次血液透析联合血液灌流治疗,共有6例次发生轻度凝血,而对照组患者116例次治疗5例次发生灌流器、透析器、管路轻度凝血,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5例次出现口腔黏膜出血,对照组4例次出现口腔黏膜出血,2例次出现尿血,1例次出现月经过多,两组出血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前、中、后APTT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观察组肝素用量(43.5依5.3)mg;对照组肝素剂量(50.8依7.2)mg,两组肝素用量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通过观察灌流器、透析器、管路的凝血情况、透析过程及透析后出血情况及治疗前、中、后血APTT的监测,认为该治疗较理想的肝素用量是前次血液透析剂量的2倍。
作者:欧沛章;崔玲;胡维 刊期: 2014年第14期
目的:探讨与分析唑唻磷酸及云克治疗骨性疼痛的临床观察。方法收集2012年1要12月该院收治的58例骨性疼痛患者临床资料,根据不同的治疗方法,将患者分为唑来膦酸组13例,云克组45例,观察与对比两组患者经不同治疗方式后的临床疗效及不良反应情况。结果治疗半个月后,唑来膦酸组总有效率92.31%高于云克组64.44%,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治疗3个月后,唑来膦酸组总有效率84.6%高于云克组28.8%,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唑来膦酸组出现不良反应的发生率高于云克组,高35.00%,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骨性疼痛患者中唑来膦酸是一个比较有效、安全、方便的辅助治疗方案,值得临床实际中的推广使用。
作者:谭树聪 刊期: 2014年第14期
作者: 刊期: 2014年第14期
目的:探讨鼻咽癌放疗后出血的护理措施及护理效果。方法选取该院自2012年1月要2013年1月收治的92例鼻咽癌放疗后出血患者,随机将其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6例,给予对照组患者常规护理,并在此基础上给予观察组患者针对性的临床护理干预,并对两组患者的护理效果进行对比。结果两组患者的放射剂量均为60~80 GY,但观察组患者的平均住院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的鼻出血现象控制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给予鼻咽癌放疗后出血患者针对性的临床护理干预可取得良好的治疗效果,且可缩短患者住院时间,临床效果显著,值得推广和应用。
作者:张静;江文霞 刊期: 2014年第14期
1.着重讨论研究结果的创新之处及从中导出的结论,包括理论意义、实际应用价值、局限性,及其对进一步研究的启示等。如果不能导出结论,也可通过讨论,提出建议、设想、改进意见或待解决的问题等。
作者: 刊期: 2014年第14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