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VEGF基因多态性在多囊卵巢综合征中的表达及意义

李娜;杨倩英;赵曼曼

关键词:多囊卵巢综合征,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渊VEGF冤, 单核苷酸多态
摘要:目的:探讨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的1154G/A位点单核苷酸多态性(SNPs)与多囊卵巢综合征(Polycystic ovarian syndrome,PCOS)的相关性。方法采用聚合酶链反应-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方法检测110例多囊卵巢综合征患者(研究组)及100例正常妇女(对照组)的VEDG基因-1154G/A多态性位点的基因频率分布情况。结果在110例PCOS患者及100例对照组中,VEGF-1154G/A的SNP的AA、GA、GG3种基因频率在PCOS组和对照组中分别为2.6%、26.4%、71.0%和5.0%、30.0%、65.0%。G、A等位基因频率分布在PCOS组和对照组分别是82.3%、17.7%和78.0%、22.0%。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VEGF-1154G/A位点的单核苷酸多态与PCOS的发生、发展相关。
中外医疗杂志相关文献
  • 降钙素基因相关肽在哮喘发病中的作用研究进展

    降钙素基因相关肽(CGRP)生物学效应广泛,研究其在哮喘发病中的作用已有多年的历史。经分析发现,CGRP可通过促进支气管炎症反应、粘液分泌及组织损伤等作用,参与气道炎症、气道重塑以及气道高反应性,密切影响哮喘的发生、发展。探讨CGRP的作用机制及与哮喘的关系具有重要意义。该文将就CGRP在哮喘发病中的作用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作者:陈鸣娣;成俊芬 刊期: 2014年第14期

  • 正文主体部分之“结果”

    作者: 刊期: 2014年第14期

  • 维持性血液透析联合血液灌流治疗中肝素剂量估算

    目的:探索维持性血液透析联合血液灌流治疗中不同的肝素剂量对凝血发生的影响。方法将49例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n=25)与对照组(n=24),观察组予以血液透析联合血液灌流治疗,对照组予以单纯血液透析治疗,共观察3个月,观察维持性血液透析联合血液灌流治疗患者使用肝素后灌流器、透析器及管路有无凝血、出血,以及治疗前、中、后APTT以及两组患者肝素的剂量。结果观察组患者121例次血液透析联合血液灌流治疗,共有6例次发生轻度凝血,而对照组患者116例次治疗5例次发生灌流器、透析器、管路轻度凝血,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5例次出现口腔黏膜出血,对照组4例次出现口腔黏膜出血,2例次出现尿血,1例次出现月经过多,两组出血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前、中、后APTT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观察组肝素用量(43.5依5.3)mg;对照组肝素剂量(50.8依7.2)mg,两组肝素用量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通过观察灌流器、透析器、管路的凝血情况、透析过程及透析后出血情况及治疗前、中、后血APTT的监测,认为该治疗较理想的肝素用量是前次血液透析剂量的2倍。

    作者:欧沛章;崔玲;胡维 刊期: 2014年第14期

  • 儿童下呼吸道细菌分布和耐药性分析

    目的:探讨儿科下呼吸道细菌分布和耐药性分析,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依据。方法收集该院住院患儿的下呼吸道分泌物标本,分离、鉴定细菌,并进行药敏试验。结果4290例下呼吸道分泌物培养获得阳性标本1653例,阳性率38.5%;其中革兰氏阳性球菌441例占阳性标本26.7%,革兰氏阴性菌1212例占阳性标本73.3%。分布比位居前5位菌株为克雷伯菌、大肠埃希菌、肺炎链球菌、金黄色葡萄球菌和阴沟肠杆菌,对多数抗生素均具有较高耐药性,在春季和冬季分布比例较高。结论儿科下呼吸道主要细菌具有多药耐药性,临床应根据病原菌的分布和耐药性,合理使用抗菌药物。

    作者:庞伟斌;李琴;赵锁林;汤淑斌;王红武 刊期: 2014年第14期

  • 无明显眼震的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患者手法复位疗效分析

    目的:研究探讨无明显眼震的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患者采用手法复位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无明显眼震的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患者104例,其中对照组患者52例,采用单纯手法复位治疗;治疗组52例患者,在手法复位的基础上,采用临床眩晕药物治疗,疗程为14 d,观察并统计两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结果通过观察统计分析得知,对照组52例患者中治愈27例,有效18例,无效7例,总有效率为86.5%;而治疗组52例患者中治愈28例,有效18例,无效6例,总有效率为88.5%。治疗组与对照组相比临床有效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可见,采用单纯手法复位治疗无明显眼震的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患者和手法复位配合临床眩晕药物治疗对比,临床总有效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手法复位可以作为无明显眼震的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患者的临床首选治疗方法。

    作者:张红金 刊期: 2014年第14期

  • 干部保健工作中的健康教育及其评价

    目的:探讨分析干部保健工作中的健康教育对干部整理健康水平的作用和影响,并对其进行评估。方法选取该市568名在职局级以上干部和离退休干部为研究对象,将医院干部保健科作为研究基地,使用个别咨询、调查问卷、播放保健录像、健康讲座以及发放专科宣传材料等方式对该市干部保健对象开展健康教育,并及时追踪、反馈和了解保健对象的健康情况,根据对象的实际临床表现以及可能存在的危险因素制定个性化、特性化的保健方案,并与2010年、2011年干部参加体检数据进行对比分析。结果在开展健康教育前,357例保健对象对相关专科知识了解程度不够,甚至产生误解,占62.9%,且问卷调查优良率为52.3%;在实施健康教育后,提升了保健干部对疾病预防及治疗的认识程度,只有112例对象仍旧存在一定的疑惑或误解,占19.1%,问卷优良率为84.7%;2012年参体检率为85.5%,较2010年的65.2%和2011年75.4%有明显提高,上述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干部保健工作中,对保健对象实施健康教育,有利于提升保健对象对保健专科、疾病预防及治疗等知识认识程度,对干部群中的疾病预防和及时治疗有着极为重要的实际意义。

    作者:朱燕;马利革 刊期: 2014年第14期

  • 异丙酚与芬太尼联合应用于人工流产术的效果分析

    目的:探讨异丙酚联合芬太尼应用于人工流产的效果。方法该院妇产科2009年6月要2012年12月实施人工流产190例,随机原则分为异丙酚芬太尼联合应用组(联合组)和异丙酚单用组(对照组),联合组静注异丙酚1.5 mg/kg,芬太尼50滋g,对照组仅单用异丙酚2~2.5 mg/kg进行诱导,观察镇痛效果并监测记录诱导前及诱导后2 min,术毕平均动脉压(MAP)、SBP、DBP、HR、SPO2等指标。结果联合组镇痛总优良率99.1%,对照组总优良率88.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联合组诱导后2 min与诱导前相比MAP、SBP、DBP、HR、SPO2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诱导后2 min与诱导前相比MAP、SBP、DBP、HR均显著降低(P<0.05),SPO2无明显降低(P>0.05)。结论异丙酚镇痛效应不明显,单用时用量较大,联合芬太尼能减少异丙酚的使用量,提高镇痛效果,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郭克梅 刊期: 2014年第14期

  • 中医治疗消化性溃疡的临床观察

    目的:探讨观察消化性溃疡应用中医治疗的临床疗效。方法将该院收治的120例消化性溃疡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采用自拟中药方剂治疗)和对照组(采用常规西医治疗),对比观察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以及幽门螺旋杆菌(HP)根除率和复发率。结果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96.7%)明显高于对照组(68.3%),经过3~5个月随访,观察组患者的HP根除率(90%)明显高于对照组(65%),观察组患者复发率(0%)明显低于对照组(10%),差异对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中医治疗消化性溃疡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可有效提高HP清除率,疗效确切,具有复发率低、经济、安全等优点,有利于改善患者生活质量,值得在临床上广泛应用和推广。

    作者:王菲 刊期: 2014年第14期

  • 山莨菪碱联合氟桂利嗪治疗偏头痛的临床效果评价

    目的:分析评价山莨菪碱联合氟桂利嗪治疗偏头痛的临床效果。方法资料随机选自2012年5月要2013年5月在该院诊治的偏头痛患者82例,将患者分为两组,每组41例,对照组给予氟桂利嗪药物治疗,研究组给予山莨菪碱联合氟桂利嗪的药物治疗,分析两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观察指标和不良反应。结果治疗8周后,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情况,研究组总有效率为97.5%,对照组总有效率为78.0%,研究组高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的头痛发作的频率、头痛的程度、发作持续的时间明显低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比较患者治疗后出现的不良反应情况,研究组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9.8%,对照组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36.5%,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通过应用山莨菪碱联合氟桂利嗪的药物来治疗偏头痛患者,能够有效改善患者的症状,降低不良反应的发生率。

    作者:刘志群 刊期: 2014年第14期

  • 母婴同室对母婴健康的好处

    目的:了解母婴同室对产妇和新生儿健康的好处。方法将出生的新生儿采取母婴同室的126例设为观察组,非母婴同室的125例设为对照组,观察两组产妇与新生儿的产后恢复及健康状况。结果观察组产后出血量≥500 mL的人数所占百分比1.59%低于对照组产后出血量≥500 mL的人数所占百分比13.6%;观察组1个月内纯母乳喂养数所占百分比98.41%高于对照组1个月内纯母乳喂养数所占百分比24%;观察组新生儿腹泻数所占百分比1.59%低于对照组新生儿腹泻数所占百分比9.6%。结论母婴同室有助于母婴健康。

    作者:闻一华 刊期: 2014年第14期

  • 超声在脂餐测定胆囊排空功能中的应用价值

    目的:探讨超声在胆囊结石患者胆囊排空功能检测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随机选取贵阳医学院正常体检者及诊疗的病人共52例,男性23例,女性29例,年龄(42.31依14.33)岁,其中27例正常体检者为对照组,25例胆囊结石患者为胆囊结石组。空腹超声检查将胆囊结石组与正常对照组胆囊体积进行比较;脂餐实验后利用超声分别检测其胆囊体积变化,计算出胆囊排空率。结果胆囊结石组脂餐后平均排空率值为(43.11依20.82)%,明显低于对照组的平均值(55.21依14.6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8<0.05)。结论超声不仅对胆囊结石有诊断价值,而且通过对胆囊排空功能进行检测,对临床手术方式及时机的选择有较高实用价值。

    作者:胡小丽;陈霞;于绍梅 刊期: 2014年第14期

  • 氨甲喋呤治疗异位妊娠两种肌肉注射方案的临床比较

    目的:探讨氨甲喋呤治疗异位妊娠两种肌肉注射方案的临床疗效。方法将该院收治的96例异位妊娠的患者为观察对象,两组均采用氨甲喋呤治疗,随机分为单次注射组和分次注射组,各48例,单次注射组采用氨甲喋呤单次给药;分次给药组采用氨甲喋呤分次给药,10 d为1个疗程;观察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各种特征、治疗后成功率及重复给药率和不良反应。结果治疗前两组患者停经天数、治疗前β-HCG值和异位妊娠块大小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单次注射组的成功率为87.5%,分次注射组的成功率为89.6%,两组患者治疗成功率、重复给药例数和β-HCG值恢复正常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单次给药组的重肌肉注射次数均明显低于分次给药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两组不良反应发生情况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单次肌肉注射氨甲喋呤与分次注射氨甲喋呤的疗效相当,但单次肌肉注射更方便,疗程短,更容易被广大群众所接受。

    作者:徐嵘婷 刊期: 2014年第14期

  • 低血压在心梗溶栓后应用生脉注射液的疗效探讨

    目的:探讨生脉注射液使用对低血压在心梗溶栓后的血压恢复情况和实际疗效。方法选取该院2009年3月要2010年9月收治心梗溶栓并低血压患者60例为实验对象;对照组30例使用常规升压药物进行治疗,男18例,女12例,年龄从43~64岁,平均年龄(47依3)岁;治疗组30例除使用常规治疗药物进行治疗还使用生脉注射液进行治疗;男19例,女11例,年龄42~67岁,平均年龄(45依3)岁。结果治疗组用药后血压值较对照组相比明显上升,两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低血压情况除2例患者外其他均得到明显好转,其中20例患者疗效显著,综合有效率为94.23%,远高于对照组的75.34%。结论低血压在心梗溶栓后应用生脉注射液的临床效果高于常规升压药物治疗效果,且并发症更少,值得进一步推广及使用。

    作者:高文俊 刊期: 2014年第14期

  • 乳腺浸润性导管癌病灶转移情况及其影响因素分析

    目的:探讨乳腺浸润性导管癌的转移病灶情况及其相关影响因素。方法选取该院乳腺浸润性导管癌患者123例,探讨其病灶转移的发生率及相关性影响因素。结果123例乳腺浸润性导管癌患者出现病灶转移83例,均为腋窝淋巴结转移,肿瘤直径超过2 cm、组织学分级III级、淋巴结皮质大厚度超过3 mm者、淋巴结纵横比低于1.8者发生病灶转移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乳腺浸润性导管癌主要向腋窝淋巴结转移,与肿瘤直径、组织学分级、淋巴结纵横比、淋巴结皮质大厚度等因素密切相关。

    作者:陈庞洲;肖玉根;檀谊洪;黄传蔷 刊期: 2014年第14期

  • 盐酸利托君联合硫酸镁治疗早产胎膜早破的疗效分析

    目的:研究盐酸利托君联合硫酸镁治疗早产胎膜早破的疗效。方法将该院收治的早产胎膜早破患者纳入研究,根据治疗方法不同分为给予盐酸利托君联合硫酸镁治疗的观察组和仅给予硫酸镁治疗的对照组,比较两组患者的分娩结局以及炎症反应情况。结果观察组产妇的早产率以及胎儿的早产存活率、足月存活率均低于对照组,足月分娩率均高于对照组;观察组产妇的TNF-a [(0.73依0.12) vs (1.84依0.31)] ug/L、IL-1[(104.8依18.2) vs (233.9依28.3)] ng/L、IL-6[(58.5依8.2) vs(172.9依43.6)ng/L]水平均低于对照组。结论盐酸利托君联合硫酸镁治疗能够延长妊娠时间、提高足月分娩率和胎儿存活率,并控制产妇的炎症反应,是治疗早产胎膜早破的理想方法。

    作者:徐毅 刊期: 2014年第14期

  • 苍耳子散加味预防放射性鼻窦炎

    目的:观察苍耳子散加味预防放射性鼻窦炎的作用。方法将70例鼻咽癌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35例/组。两组均行放疗及鼻腔冲洗,观察组同时给予苍耳子散加味汤剂口服。记录两组放射性鼻窦炎主观症状及鼻内镜评分、鼻窦CT评分。结果两组主观症状评估比较,实验组在放疗结束后1个月,3个月,6个月,12个月每个时间点放射性鼻窦炎均较轻,差异有统计学意义(1个月Z=-3.054,P=0.002;3个月Z=-2.752,P=0.012;6个月Z=-2.265,P=0.046;12个月Z=-2.375,P=0.032);鼻内镜评分比较,实验组在后两个时间点评分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6个月P=0.046,12个月P=0.006);鼻窦CT评分比较,实验组在后3个时间点评分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3个月P=0.048,6个月P=0.012,12个月P=0.002)。结论苍耳子散加味能有效预防放射性鼻窦炎的发生。

    作者:乔冠英;覃强;林清;周路;罗卫芳;赵淑芬;容景瑜 刊期: 2014年第14期

  • 分析健康成年体检者血清EB病毒检测结果对鼻咽癌诊断的意义

    目的:分析健康成年体检者中血清EB病毒抗原抗体检测结果对鼻咽癌诊断的临床价值。方法选取1179例于该院体检中心进行血清EB病毒抗原抗体检测的健康成年体检者资料,进行回顾性研究,分析EB病毒核抗原1(NA1)IgA与EB病毒Rta蛋白抗体IgG的阳性检测率。此外,对入组者进行年龄分组,21~30岁、31~40岁、41~50、51~60、61~70岁共5组,分别比较各组血清NA1-IgA与血清Rta-IgG检测阳性率。结果血清NA1-IgA检测阳性率为5.60%,血清Rta-IgG检测阳性率为2.97%,两组检测阳性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字2=9.008,P>0.05);血清NA1-IgA与血清Rta-IgG阳性率在年龄21~30岁、31~40岁、41~50组为较高,51~60、61~70岁以上较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血清NA1-IgA与血清Rta-IgG检查阳性率与年龄因素相关,且和临床鼻咽癌发病以35~50岁为主相吻合,因此对于年龄21~50岁的健康体检者进行血清EB病毒NA1-IgA及Rta-IgG抗体检测,对鼻咽癌的临床诊断具有较高的价值。

    作者:刘晔;姚海延;谢晓蓉 刊期: 2014年第14期

  • 论文写作技巧--题名

    1.题名应以准确、简明的词语反映文章中重要的特定内容。一般使用能充分反映论文主题内容的短语,不使用具有主、谓、宾结构的完整语句。一般不设副题名。一般不超过20字。2.题名应尽量避免使用非公知公认的缩略语、字符、代号等,也不应将原形词和缩略语同时列出。

    作者: 刊期: 2014年第14期

  • 缺血性结肠炎的临床特征及转归

    目的:观察缺血性结肠炎(Ischemic colitis,IC)的临床特征及转归情况。方法回顾性分析39例IC患者的临床资料及内镜特征,并对其进行随访。结果IC好发于中老年人,60岁以上患者占69.2%,多伴有相关基础疾病(82.1%,32/39),包括高血压、心脑血管疾病及糖尿病等。临床主要表现为腹痛、便血等症状,病变多发生于左半结肠,呈节段性分布。多数患者预后良好,39例患者中5.1%(2/39)于住院期间死亡,1例患者于随访期间出现复发。结论结肠镜检查是诊断早期IC的主要方法,IC复发率低。

    作者:张佳莹;谢冬玲;王辉;于久飞 刊期: 2014年第14期

  • 干扰素治疗慢性丙型肝炎与甲状腺疾病发生的相关因素分析

    目的:研究甲状腺功能正常的慢性肝炎患者使用长效干扰素治疗后甲状腺功能的变化。方法收集103例该院住院和门诊应用长效干扰素后出现甲状腺功能异常慢性丙型肝炎患者的资料。干扰素治疗前以及治疗后每3个月监测甲状腺功能及甲状腺抗体水平。结果治疗前103例甲状腺功能正常,治疗前抗甲状腺球蛋白抗体高者32例(32/103,31.07%),抗甲状腺微粒体抗体高者19例(19/103,18.4%)。治疗1年期间92例甲状腺功能正常;5例出现甲状腺功能亢进,对症应用内分泌治疗有效者4例,1例停用;6例出现甲减,其中4例为亚临床甲减,全部经左甲状腺激素替代治疗甲状腺功能正常。结论甲状腺功能正常的慢性肝炎患者使用干扰素治疗后甲状腺疾病的发生率为10.7%(11/103),甲状腺功能改变不是影响继续治疗的因素。治疗结束后随访1年,所有患者甲状腺功能均恢复正常。女性应用长效干扰素后更易发生甲状腺疾病。

    作者:王桂杰;李佰君;高维姝 刊期: 2014年第14期

中外医疗杂志

中外医疗杂志

主管: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

主办:卫生部医院管理研究所 二十一世纪联合创新医药科学研究院